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含义:是研究在高等院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2、实验教育心理学及其代表人物:

实验教育心理学是指利用实验、统计数据和比较的方法,研究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上的问题科学。

实验教育学派其实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德国代表人物是莫依曼和拉伊,法国是比纳和西蒙。

3、桑代克及其科学教育心理学诞生及其标志

诞生标志:1903年,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出版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

4、桑代克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特点:是在大量的学习实验与测验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不同于以往缺乏实验支持的教育心理学。

5、联结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联结,所谓联结,指的都是某种情镜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

6、认知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知派而形成的“朕结”,而是通过有目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

7、联结-认知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联结-认知派教育心理学是产生在两派理论的对抗之中的介于两派之间的一个新派别

8、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学习是获得自我经验,强调“学习者中心”,将自发性和主动性看成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方面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

9、现代信息加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

1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系统性原则;(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五)教育性原则。方法:观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的言语和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收集被试的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方法。

个案法:收集特定个人的各种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的方法。

测量法: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验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第二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1、人的心理现象:

人类心理是指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

(一)心理过程:(知情意)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二)个性:

(三)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2、大学生身心活动的基本特点与教育:

生理特点:大学生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后期,身体各器官的功能趋于完善和成熟,

生理发育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心理特点:大学生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社会性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新特点:(1)视野开阔,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增强;(2)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3)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和现代意识;(4)有较强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①学习环境改变;②生活方式的不同;③就业导致的焦虑;④性格的不成熟性;

⑤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⑥人际关系的困扰;⑦情感冲突。

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①应该改革传统教育观念,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环境,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竞争向上的学术氛围中顺利成长;②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条件;③结合各方面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提倡全员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助与互助机制;④利用网络开展心理教育,大力提倡网络道德;⑤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毕业教育两大环节;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第三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心理概述

1、学习的含义

(1)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

(2)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2、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知情技)①认知领域的学习;②情感领域的学习;③技能领域的学习。

3、加涅的按学习结果分类:①智慧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4、冯忠良按学习内容分类:(知行技)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

5、桑代克的联结学习论:学习是联结的观点、尝试错误的观点、学习过程应遵循三个定律:①准备律;

②练习律;③效果律。

6、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操作行为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又叫自发反应。日常生活中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影响。所谓强化是使个体的反应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7、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的组织,而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1)顿悟的含义:这种理解和组织的反应常常是突然发生的,故称为顿悟。

(2)顿悟产生的条件: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

8、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把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结构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过程。

(1)认知结构:由动作表征、映象表征和符号表征构成

(2)发现学习的含义及其特征:所谓发现,不只局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行为,而且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过程。优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内在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有利于所学知识的记忆与保持。

9、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含义: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材料的逻辑意义主观条件:积极的心理倾向;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3)有意义学习的三种同化模式(类型):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10、建构主义学习论

(1)建构主义知识观——知识相对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建构主义学习观——意义的生成与建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能由他人代替。

(3)建构主义学生观——有准备的头脑: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第四章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

1、知识学习的界定:

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现代认知心理学)。

2、知识的分类:

(1)陈述性知识:即描述性知识;(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

(2)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

3、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1)命题;

(2)命题网络;

(3)图式。

4、奥苏伯尔关于认知同化的观点及学习中的三种同化形式

(1)同化的相互作用观: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精神,即有意学习的心向;强调新学习的观念必须在学习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点。

(2)三种学习同化的形式:①下位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的关系是类属关系,即下位关系。这种新知识的学习即为下位学习。类型:派生下位或派生类属,相关下位或相关类属;②上位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在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③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