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经营和低效林改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天然林经营和低效林改造

【摘要】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理念的缺失,造成了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而对次生天然林的经营理念认识

不足,使许多资源变成了“鸡肋”,这就是低效林。本文从低效林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低效林的形成原因,阐述了天然林的经营,探索了林农间作改造低效林的方式,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改善了林分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天然林;低效林;经营;改造

一、低效林的概念

1.低效林概念

关于低效林的概念或称谓,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生产上,既不规范,也不统一。相关的称谓主要有:低产林、低效林、低价林、低价值林、低产用材林、低质低产林、低质低效林、低劣残次林、小老(头)林(树)等。

严格地讲,低产林、低效林和低质林在主要功能方面是有区别的。低产林是指林分产量(值)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生长

量或蓄积量的林分;低质林是指林分的木材质量差,其商品价值低

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的林分;低效林是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防护效益差的林分或生长量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

平均生长量林分的总称。

2. 低效林的分类

按照起源,分为低效天然(次生)林和低效人工林。

按照经营目标,分为低效防护林和低效低产林。

二、低效林的成因

1. 低效林形成的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或称自然地理因素。在自然因素潜在影响下,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则是常常发生的事。由于受地质、地形及气候条件的作用,不少林区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仍不断受到削弱,其中大多数为低效林。土壤水分或养分严重不足是干旱地区低效林形成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由于林木蒸腾耗水过量,天然降水不能有效补偿,土壤表层板结,土壤紧实度增大,林分生长衰退。有些低效林林地土壤含水量与正常生长林分相当,但土壤肥力不足,如有机质只有0 2%~0 45%,全氮0 01%~0 02%,速效磷0 5×10-6~1 5×10-6,分别相当于正常生长林地土壤养分的18 2%~36 4%、11 1%~22 2%和14 3%~42 8%,形成了低效林。

2.人为因素

⑴人为活动的干扰破坏

由于人口剧增,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过度的砍伐超出了森林系统的承受能力,形成低密度林分;反复砍伐的乔林则形成低灌林。不仅如此,人为的砍伐活动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伐优留劣,过度采伐优良林木,剩余的低劣林木最终形成残次林。

⑵经营管理粗放

人工林的抚育管理是森林经营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一些地区人工林造林措施粗放,经营处于自然状态,这就很难形成优质林分。

良种化程度低:采种的随意性——负向选择;苗木质量差; 造林

密度不合理;抚育间伐滞后。

三、提高效益的策略

1.天然林的经营

天然林资源是我国森林的主体,其面积和蓄积分别约占总量的68.5%和87.6%。在天然林中又以次生林为主。次生林是原生林被破坏后,在次生裸地上经过一系列的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而形成的森林。尽管目前次生林大部分是低质低效的林分,但它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次生林中生长着大量的珍贵树种,在满足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的特殊用途树种,其所起作用还无法替代。而目前我国对这部分森林基本上不进行经营管理,资源日渐枯竭。因此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过程中,必须进行低质低效次生林中含有特殊用途树种的林分类型的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以生态经济效益为目标,根据低质低效次生林分中的树种资源现状和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情况确定合理的高效培育对象、高效培育目标和高效培育技术及其开发利用途径。

事实上,对于天然次生林进行抚育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将现有林分改造培育成目的树种明确且具良好经济开发利用价值,乔、灌、草结合,林分结构优良、涵水固土功能强和经济效益好的优质林分。

2.低效林的改造

⑴可持续经营的理念和思想:集约化与自然化的结合。

⑵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理念。

⑶针对性原则:地带性植被-违背该原则-彻底改造;适地适树-树种更替;林分结构(密度调整,针阔叶混交林,);从人工更新转变为天然更新。

四、低效林的改造方式

1.皆伐:确定为低价林后, 经批准即可皆伐。伐后清出伐根。伏整地, 秋起垄, 整地深22~25 cm, 翻耙2遍, 整平耙细, 达到营林状态。

2.承包:采用造林、间种双承包责任制, 集约经营, 林粮间作。承包者负责植苗、抚育、铲耥、补植等工作, 造林株数不得小于4600株/hm2; 承包者必须保证3铲3耥, 同铲同耥, 作物只限于不影响苗木生长的, 不得在树垄上间种, 每年检查3次, 即春造林、夏抚育、秋管护。造林单位负责苗木的调配、发放及林地检查、验收等工作。

3.造林:用落叶松2年生换床苗造林, 经试验, 用株行距1 m×2.1 m 较适宜。造林时严格管理, 统一起苗, 统一运输, 并派专人负责发放苗木, 管理苗木, 指导栽植、浇水, 做到苗木湿润, 随起随用, 保证苗木根系完整、新鲜、不失水分, 提高成活率。

4.管护:由各护林员对其分管的片内林地的造林、间种、抚育、管护的质量全面负责。

5.改造效果

⑴促进苗木生长

全面整地不仅为林粮间作创造了条件, 而且对林木生长也十分

有利。实测表明, 更新改造后的同龄、同密度落叶松林分, 采取全面整地更新方式要比其它2种方式5年生树高平均生长量增加43%~85%。此外全面整地和农作物中耕除草使土壤透气性透水性增强; 通过施肥、灌水使土壤养分增加。土壤孔隙度平均增加6.4%; 速效n、p、k 含量平均增加3.1%。说明改善了微域生态环境。实测统计落叶松3年高生长达78 cm, 地径径生长可提高1~1.5 倍。林粮间种较未间种的幼林高生长提高68%。

⑵保护了幼林地净无草, 防牲畜破坏, 又避免了火灾, 降低幼

林折损率。

6.效益分析

(1)节约造林成本, 增加经济收入。

(2)气象效益明显:比农田降低风速0.1 m/s, 提高空气湿度10%, 提高土壤温度0.8~5℃(深0~20 cm处)。

五、结论

1.林粮间作即是在不影响单位面积栽植株的前提下, 在林间空

地上间作农作物, 促进幼林生长, 又有农业收入, 提高经济效益。

2.改善立地条件, 解决农林争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造林三率(成活率、保存率、生长率), 为满足人们对各种产品的需求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是一项具有巨大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实用科技技术。

3.林粮间作这种低价林改造方式可达到少投入多产出的目的。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法和林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