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 第一章绪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化学性质是由分子内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决定 的。现已知道,分子内各原子间存在强烈引力,这就 是化学键力。化学键的强弱决定了物质在化学反应方 面的性质。 * 物质的物理性质却是由分子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决 定的。这种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却不容忽视。界面 性质就是由它决定的。
人们对分子间力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 1873年,范德华力(Van der Wals) 范德华力包括静电力(Keesom力), 诱导力(Debye力), 色散力(London力)等等。 pv=RT , (p+a/v2)(v-b)=RT
0.12
1.99
HI
0.38
5.40
H2O
1.84
1.48
NH3
1.5
2.21
EK静电 力
ED诱导 力
EL色散 力
E总
KJ/mol KJ/mol KJ/mol KJ/mol
0
0
4.894 4.894
0.003 0.008 8.744 8.755
0.025 0.113 25.857 29.995
36.359 1.925 8.996
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相平衡 温度。
过热现象:超过沸点而不沸腾的现象。
沸腾:液体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且汽化 不仅发生在表面而且发生在内部。
P外
h Ph
Pa
当液相内部新气泡生成时,必 将受到(P外+Ph+Pa)三个压力 的作用,必须克服该压力方能 长大逸出,这里
P外和Pa是常数,而Pa与刚生成
③新的解释:具有扁平集团的分子重叠和
接触机会与集团面积大小成正比。 CH3
F
而分子面积为 :
>
所以甲苯分子间的重叠与接触百分率要大,分子间作 用力也就更大,导致沸点较高。 归根到底,结论是:这种重叠和接触只能是由于苯环 空间结构的适应性所引起的。这就是所谓的选择性分 子间力。
2 色谱分析分离的考虑—停留时间的考虑
总结
①不论那种力(EK、ED、EL),在本质上集团的 作用都不是单个元素(构成集团的元素)作用能的 总和,而要比总和大得多。
②集团间的作用力往往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二集团 间符合结构适应性时,才能表现出较大的吸引力。 ③适应性指电子性质相互适应和空间结构相互适应。
这里所强调的适应性或选择性与前面讲述的无方向 性有点矛盾。
dw' PadV
④ 若此功全部用来增加表面自由能,则应有如下关
系:
dw' PadV dS
Γ 为单位面积的自由能,即比表面积自由能,表面张力
将球面积和球体积公式代入可得:
Pa 21 r
上式表明:球形液面下的附加压力Pa与界面张力成正 比,与曲率半径成反比。
Pa Pa
1.1.7. 过热现象的理论解释— 运用附加压力的概念
α相 界面相
β相 界面相示意图
α相 界面
β相
界面示意图
1.1.2. 界面的种类
共有五种宏观 界面: 固-气界面; 固-液界面; 固-固界面; 液-气界面; 液-液界面。
1.1.3. 界面与表面的关系
表面是两种特殊的界面,
即:固-气界面和液-气界面。 1.1.4. 界面与界面现象
因为界面相的特殊性质而引发的一系列现象统称界面 现象,如过热液体,过饱和溶液,肥皂起泡去污,豆 浆乳化稳定液,结晶,润湿,焊接等。
总言之,界面相的本质特征,是其界面能比体相高。 而界面能降低了自发趋势。因此必然产生一系列现 象以界面张力、界面吸附和界面电性质最为重要。 它们可引起一切现象。界面现象与物质的微观结构 及质点间的相互作用相关。即界面相与体相间的相 互作用有关。因此下面将介绍分子间力的概念。
1.2 分子间力
1.2.1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2.5选择性分子间力
1. 沸点的考虑 ①一般规律:分子间力愈大,就愈不易汽 化,沸点就愈高。 根据上述范德华力理论: 偶极矩大者,分子间力愈大,沸点愈高; 分子量大者,分子间力愈大,沸点愈高。
②相反事实: F
CH3
分子量 96 > 92
偶极矩 1.46D
0.40D
但沸点却是 82 oC < 110 oC
0.753 1.548 14.936
1.2.4 范德华力的特性如下:
①它是永远存在于分子间的一种作用力
②它是吸引力,作用能的数量级是每摩尔几至几十千 焦耳,比化学键能小1~2个数量级
③它与化学键不同,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④范德华力的作用范围小于1nm,约零点几个nm (0.1~1.0nm)
⑤范德华力中最主要的是色散力(水分子除外,其主 要作用为静电力),色散力的大小与极化率的平方成正 比
由此可见,必须提高 的气泡大小有关。 物系的温度使之超过 沸点才能达到沸腾, 假 定 r = 1 0 - 8 m , 查 Γ 水 = 结果产生了过热现象。58.85×10-3N·m-1,可求得
Pa为117.54Pa。
总论:界面现象是由界面性质决定的。所以研究界 面现象必须首先研究界面性质,也就是说,要将界 面相的特殊性质探讨清楚。
1.1.6. 附加压力Pa与曲率半径的函数关系推导
P外
P外+Pa
Pa dV dS
r1
Pa1
r2
①在一带有活塞的细管中装入水,事先以P外推动 活 塞在管端形成一个小滴。附加压力Pa;
②推动活塞增加压力到(P外+Pa)时,液滴长大,此 时体积增加dv,面积增加ds;
③过程在等温可逆条件下进行则推动活塞所做的功应 为所施加压力Pa与体积改变dv之积:
①一般规律:分子间作用力愈大,停留 时间(Tr) 愈长。 ② 相反事实:偶极矩仅为0.3D的1,4-二氧六环 在所有含氧、氮原子的固定相上的相对保留时间都 比偶极矩大得多的醇类酯类大得多。
③ 新的解释:这是由于1,4-二氧六环中的双H集 团与
C=O O
N
等负集团发生强烈作用所致。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1.5. 举例说明界面现象的发生过程及原因
下面的实验将证明弯曲液面存在附加压力。
1
2
3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r1
r2
① 关闭阀3,打开阀1、2, 分别制造两个大小不等的 肥皂泡。
② 关闭阀1、2,打开阀3, 使两泡连通,结果如 何?
③ 结果是小泡越来越小, 直至消失。
结果表明:小泡承受的外力大于大泡,该外力即为附 加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和。 如果无附加压力,则大小气泡应该保持平衡,不增大 也不缩小。 显然附加压力Pa的大小与球面的曲率半径的关系为: r1 < r2 , 1/ r1 > 1/ r2 , Pa1 > Pa2 , Pa ∝ 1/ r
导偶极子,它们之间具有所谓诱导力。
计算公式为: 对同类分子:
ED 122 212 / R6
R—分子间
ED 2 2 / R6 μ—偶极矩
α—分子极化率
London认为:根据上述两种观点,对于惰 性气体应
该无范德华力,但实际上惰性气体间依然存在范德华
力,这就说明还有第三种力的存在。 (色散力)
1930年London用量子力学计算得出第三种力为:
EL


3 2

I1 I2 I1 I2



1
R6
2

对同类分子:
EL


3 2I
4
/
R6
I—分子的电离能 α—分子的极化率
范德华力的分配与组合
D偶极矩 α极化率
D Ar
0
10- 24cm2
1.63
CO
第一章 绪 论 1.1 界面与界面现象
1.1.1 什么是界面?
界面是指两相间接触的交界部分。它是一个 具有一定厚度的界面层。这层的性质和结构与相 邻两侧体相的性质都不一样,所以有必要加以特 殊对待研究。
既然是一个特殊的相,那为何又称“界面” 呢?研究表明,界面相很薄,不过几个分子 厚。故习惯上将其视为一个虚构的几何面。 面上、面下分别与体相α、β性质相同。
Keesom认为:范德华力是极性分子间偶
(静电力) 极矩的引力。
这种分子的永久偶极矩间有静电相互作用,
计算公式为:
EK
2 12 22
3 kTR6
对同类分子:
EK


2 3

4
k TR6
Debye认为: 根据Keesom理论,范德华 (诱导力) 力应与温度成反比,但范德
华校正项并无此特性,所以 范德华力还应包括与温度无 关的相互作用力。 一个分子的电荷分布要受其它电场的影响而产生诱
范德华力只是为了解释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之间的 偏差,提出了分子之间存在着吸引力的概念。但该 力到底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大小如何均未加以阐述。
Keesom、Debye、London等三人分别提出了范德 华力应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的观点,并分 别推导了这三种力的计算公式。
1.2.2 范德华力的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