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大豆形态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大豆,又称黄豆,是豆科大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
为了了解大豆的形态结构及其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我们进行了大豆形态观察实验。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大豆种子的外部形态结构。
2. 观察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3. 分析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蒸馏水、培养皿、镊子、放大镜、记录纸、笔。
2. 实验工具: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1. 种子的预处理:将大豆种子用清水浸泡6小时,使其吸水膨胀。
2. 种子的形态观察:用放大镜观察大豆种子的形状、颜色、表面结构等特征。
3. 种子的萌发实验:a. 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放入培养皿中,每皿10粒。
b. 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种子表面湿润。
c.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1℃,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d. 每天记录种子的发芽数量、生长状态等。
4. 种子的生理现象观察:a.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记录其初始重量。
b. 每隔一定时间,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观察其重量变化。
c. 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变化。
五、实验步骤1. 种子的预处理:将大豆种子用清水浸泡6小时。
2. 种子的形态观察:a. 用放大镜观察大豆种子的形状、颜色、表面结构等特征。
b. 记录观察结果。
3. 种子的萌发实验:a. 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放入培养皿中,每皿10粒。
b. 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种子表面湿润。
c.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1℃,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d. 每天记录种子的发芽数量、生长状态等。
4. 种子的生理现象观察:a.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记录其初始重量。
b. 每隔一定时间,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观察其重量变化。
c. 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变化。
不同制样方法下四种豆科植物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收稿日期:2020-11-04 ;修订日期:2020-12-0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研究项目(No.2017-LSFGBOWS-02). 作者简介:赵颖(1994-),女(汉族),云南个旧人,硕士. E-mail: zhaoying@
308
电子显微学报 J. Chin. Electr. Microsc. Soc.
大豆发芽试验对比
大豆发芽试验对比
大豆发芽试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用于研究大豆种子在特定条件下的发芽情况。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发芽率和生长状况,可以了解影响大豆发芽的各种因素,为大豆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大豆发芽试验时,通常会设置不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以便观察不同变量对大豆发芽的影响。
例如,可以设置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或者使用不同的种子处理方式,如浸泡、破壁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定期记录大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率、芽长、根长等指标。
通过对比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哪些条件有利于大豆发芽,哪些条件可能抑制发芽。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切片、生物化学分析等方法,进一步研究大豆发芽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大豆发芽试验的结果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优化种植条件,可以提高大豆的发芽率和生长质量,从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大豆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大豆发芽试验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大豆的生长特性和影响因素,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支持。
大豆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面积种植 。
测此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功能 ,是普遍采用且行
分化 ,原指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 ,细胞向不同 之有效的策略 。通过对此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的方向发展 ,各自在结构和构造上由一般变为特殊 可推知它的作用机理 ,结合突变体的表型 ,可了解那
的现象 。所以花芽分化是由一般营养性的芽转变为 些在突变体中发生异常的细微结构或现象对于花发
滋补活血 、清热利水作用 ; 又为极好的饲料 。近年 来 ,大豆中的一类重要的非营养素成分大豆异黄酮 , 因其具有抗癌作用 ,尤其是对乳腺癌 、前列腺癌和结 肠癌的效果引人关注[2] 。全面研究大豆的生物学特
云[10] 等作过一些研究 ,国外也有许多描述大豆花器 官发育的报道[11~14] ,但大部分关于花芽分化的研究 是基于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手绘图片为基础 ,且对大 豆花芽分化的过程描述过于笼统 ,对于花器官空间
出反应 ,同时启动开花过程的研究 ;二是从解剖构造 角度讨论植物花芽分化的形成过程 ;三是从生理角
1 材料与方法
度研究植物的花芽分化对一些生理指标的反应和适 111 实验材料
应 。植物花芽分化过程中 ,环境因素 ,植物体自身因
大豆品种东农 47 ( Glycine max (L. ) Merr. cv.
Fig11 ,2 The soybean inflorescence with most bracts removed in differentiation ; Fig13 The beginning of differentiation of soybean apical meristem ; Fig14 ,5 The beginning of differentiation of floral calyx ; Fig16 The beginning of differentiation of petals , stamens and carpel of the soybean flower (sepals removed) .
大豆发芽的实验报告
大豆发芽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大豆发芽的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原理和必需条件,并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大豆发芽的影响。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实验器材:培养皿、滤纸、大豆种子、水壶、放大镜等-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水3. 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工作1. 将培养皿清洗干净,并在底部塞入湿润的滤纸。
2. 用滤纸铺展在培养皿底部,确保整个底面都被滤纸完全覆盖。
步骤2:播种1. 从种子中选取20颗大豆种子,确保种子的外观完整且无破损。
2. 将20颗大豆种子平均分布于滤纸上,尽量保证种子之间的间距。
3. 在种子周围轻轻地倒入适量的水,使滤纸保持湿润。
步骤3:实验组设置1. 对照组:将培养皿放置于常温下,不加任何特殊处理。
2. 温度组:将培养皿放置于恒温箱中,保持恒定的温度。
3. 光照组:将培养皿放置于有良好光照的环境中,如阳台或窗户旁。
步骤4:观察和记录1. 每天记录并观察每颗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时间、发芽高度和发芽率。
2. 使用放大镜观察发芽过程中根的长度和茎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对照组在常温下,经过7天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果:- 发芽时间:平均需要4天才能看到第一颗种子发芽。
- 发芽高度:第7天时,大豆的平均发芽高度达到了3厘米左右。
- 发芽率:经过7天,发芽率达到了80%。
4.2 温度组在恒定温度条件下,我们将大豆种子培养于28的恒温箱中。
经过7天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果:- 发芽时间:平均需要3天才能看到第一颗种子发芽。
- 发芽高度:第7天时,大豆的平均发芽高度达到了4.5厘米左右。
- 发芽率:经过7天,发芽率达到了90%。
4.3 光照组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我们将大豆种子培养于有良好光照的环境中。
经过7天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果:- 发芽时间:平均需要5天才能看到第一颗种子发芽。
- 发芽高度:第7天时,大豆的平均发芽高度达到了2.5厘米左右。
大豆蚜有翅成蚜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h t p ://hljnykx haasep cnDQI :10 11942/j issni002-2767 2021 06. 0047: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6):47-51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王玲,来永才,毕影东,等•大豆蚜有翅成蚜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6)47-51,52.大豆蚜有翅成蚜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王 玲1,来永才1,毕影东1,李 炜1,刘 淼1,樊 超1,杨 帅2(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摘要:为明确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触角及其感器的外部特征,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大豆蚜有 翅成蚜触角的整体形态及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数量与分布进行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表明:大豆蚜有翅成蚜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4个亚节组成。
触角上分布着6种不同类型的嗅觉感器,分别是板型感器(placoid sensillum, ps)、腔锥形感器(coeloconic peg,cp )、毛形感器[型(trichoid sensillum type I ,tsl )、毛形感器 II 型(trichoid sensillum type H ,tsH )、钟形感器(campaniform sensillum , cs)及周边具 橛感器(peripheral scolopidia ,psc ) …并进一步对大豆蚜有翅成蚜触角各类型感器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关键词:大豆蚜;触角感器;扫描电镜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属半翅 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蚜属(Aphis ),是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inn .)的主要害虫之 一[1]。
大豆各个发育阶段有哪些特点?
大豆各个发育阶段有哪些特点?
(1)萌发期:指种子萌发到幼苗出土,春大豆要10-15天,夏大豆4-6天。
大豆萌发期主要需要适当的温度和适宜的土壤水分,要求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提高整地质量,掌握适时播种,保证大田土壤疏松,防止土壤水分过多、透性差,延缓种子出苗甚至种子腐烂。
(2)幼苗期:指幼苗出土到花芽分化阶段,需要日平均气温20℃以上,19%-20%土壤水分,栽培上要促控结合,使幼苗节间短,茎秆粗壮,叶片肥厚,根系发达,全苗壮苗。
(3)花芽分化期:指花芽分化到始花期,一般历时25-30天,是大豆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需要及时供应养分、水分,及时中耕结合追肥和灌溉,促进根、茎、叶生长和花芽分化。
(4)开花期:指始花到终花,由于品种不同,需历时18-40天不等。
此期是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旺盛时期,需要白天22-29℃,夜间18-24℃气温,空气相对湿度74-80%和大量养分、水分,要求保持良好的肥、水供应。
(5)结荚鼓粒期:指终花期到黄叶期,这一阶段生殖生长占主导地位,营养物质开始转入籽粒和荚皮,要求加强后期田间管理,防止落荚、瘪荚、瘪粒。
(6)成熟期:指黄叶开始到完熟期,这时大豆生育延缓,最后停止。
种子归园,水分减少,逐渐变硬,出现品种固有的籽粒形状和色泽。
大豆发芽学生实验报告
大豆发芽学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大豆的发芽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大豆的发芽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探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
实验材料:1. 大豆种子2. 水3. 温水浴4. 宽口烧杯5. 密封袋6. 湿纸巾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大豆种子用水洗净,将坏掉或有明显损伤的种子剔除。
2. 取一些清水倒入宽口烧杯中,放入温水浴中预热。
3. 将清洗好的大豆种子放入密封袋内,并加入适量的水。
4. 在温水浴中将密封袋放置一段时间,待观察出发芽的种子。
5. 用湿纸巾将发芽的大豆种子取出,并将其放入另一只密封袋中。
6. 密封袋放置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观察和记录大豆的进一步生长情况,如根的生长、叶的出现等。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大豆种子在湿润的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后,开始发芽。
发芽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种子壳破裂,从中长出嫩绿色的根,并逐渐长出幼嫩的茎和叶。
根会向下延伸,茎向上生长,最终形成完整的植物体。
结论:大豆的发芽是一个复杂而有规律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水分是发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水分能够激活种子内的酶,促进胚芽的活动,从而完成发芽。
此外,适宜的温度也对发芽起到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发芽过程的进行。
光照和氧气供应也是发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们能够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供给植物所需的能量和氧气。
另外,种子的质量和保存条件也会对发芽产生影响。
更优质的种子和适当的保存条件能够提高发芽率和发芽的快速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环境条件对大豆发芽的重要性。
如果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大豆的发芽情况。
因此,在实际种植大豆或进行其它植物的种子发芽实验时,我们需要提供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并进行恰当的浇水和通风,以保障植物的正常发芽和生长。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对大豆的发芽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加深了我们对植物的生长繁衍过程的理解。
掌握了合适的实验技巧后,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和观察其它植物的发芽过程,进一步丰富我们对植物的认识。
农业生产大豆生长和发育高清图谱
大豆的一生—大豆生长和发育高清图谱大豆生育时期的鉴定方法。
大豆的生育过程划分为营养时期(V)和生殖时期(R)。
每个时期内又细分为若干个时期。
营养时期以主茎上的节数划分时期。
只有那些具有充分生长的叶片的节位才被计数。
确定某个节位是否被计数,主要根据和他相邻的上位叶的小叶片是否展开。
如上位叶的小叶片的叶缘已分离呈半展开状,则该叶片被认为是充分生长的叶,该叶着生的节位可被计数为营养时期的节数。
如上位叶的小叶片的叶缘未分离,则该叶片被认为是未充分生长的叶,其下位叶着生的节位可被计数为营养时期的节数。
大豆的整个生长过程分 3 个生育阶段和 6 个生育时期。
分别为:营养生长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种子萌发期、幼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鼓粒期和成熟期。
1、种子萌发和出苗期。
胚根首先从胚珠珠孔伸出,当胚根伸长到与种子等长时称发芽。
胚轴伸长,种皮脱落,子叶随下胚轴伸长露出土面,当子叶展开时称出苗。
条件适宜,播种后4—6d黄豆即可出苗。
田间半数以上子叶出土即为出苗期。
2、幼苗期。
从出苗到花芽分化前为幼苗期。
出苗后 2 片子叶展开,其幼茎继续伸长,上面的 2 片对生的单叶随即展开,此时称单叶期。
随着幼茎不断伸长,长出第一片复叶时称 3 叶期。
3 叶期地上部分增长速度较慢,地下根系生长较快形成根瘤。
此期末根系初步形成,开始需要较多的水分和养料。
幼苗期大约 20-25d,占整个生育期的 1/5,这一时期是长根期;应注意蹲苗,加强田间管理,达到苗全、苗匀、苗壮,为丰产打下基础。
3、花芽分化期。
从花芽开始分化到始花为花芽分化期,也是分枝期。
一般约经25—30d。
当复叶出现4—5片时,主茎下部开始发生分枝,同时分化花芽。
人豆花芽的分化和现蕾是在短口照条件下进行的。
花芽开始分化过程是:先出现半球状花芽原始体,接着在它的前面形成事片,再形成筒;继而分化出龙骨瓣、翼瓣和旗瓣;环状的雄蕊原始体相继分化,在雄蕊中央雌蕊开始分化,并出现胚珠原始体;随后进入胚珠、花药原始体分化,花器官逐渐长大,最后陆续形成花蕾、花粉和胚囊,完成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花芽分化的基本过程。
2. 掌握花芽分化实验的操作方法。
3. 分析花芽分化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苹果、梨、桃等果树品种的枝条。
2. 试剂与仪器:植物组织切片机、显微镜、固定液、染色液、漂洗液等。
三、实验方法1. 取样:选取生长健壮的果树品种枝条,剪成5cm长的小段,去除叶片和芽,备用。
2. 固定:将枝条放入固定液中,浸泡过夜。
3. 切片:将固定后的枝条进行切片,厚度为10-15μm。
4. 染色:将切片放入染色液中,染色时间为30分钟。
5. 漂洗:将切片放入漂洗液中,漂洗时间为5分钟。
6. 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记录花芽分化各阶段的特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花芽分化各阶段特点(1)原基阶段:在此阶段,芽原始体逐渐增大,形成花芽原基。
此时,芽原始体尚未分化出花器官。
(2)萼片原基形成阶段:在此阶段,花芽原基分化出萼片原基,萼片原基逐渐发育成萼片。
(3)花瓣原基形成阶段:在此阶段,萼片原基继续发育,花瓣原基开始形成,花瓣逐渐发育。
(4)雄蕊原基形成阶段:在此阶段,花瓣原基继续发育,雄蕊原基开始形成,雄蕊逐渐发育。
(5)心皮原基形成阶段:在此阶段,雄蕊原基继续发育,心皮原基开始形成,心皮逐渐发育。
2. 不同果树品种花芽分化特点比较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果树品种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苹果品种的花芽分化速度较快,分化过程较为明显;而梨品种的花芽分化速度较慢,分化过程相对隐蔽。
五、实验结论1. 花芽分化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果实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2.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果树品种的花芽分化过程,掌握了花芽分化各阶段的特点。
3. 通过对花芽分化过程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果树育种、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选取的果树品种有限,不同品种之间的花芽分化特点存在差异,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实验范围。
2. 实验过程中,切片厚度、染色时间等因素对观察结果有一定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黄豆发芽过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观察黄豆从种子到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细致观察的习惯。
二、实验材料1. 黄豆种子:选用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健康黄豆。
2. 透明玻璃杯:用于观察发芽过程。
3. 土壤:选用透气性好、肥力适中的土壤。
4. 吸水纸:用于保持土壤湿度。
5. 水壶:用于浇水。
6. 记录本: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三、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取适量黄豆,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
- 将洗净的黄豆浸泡在水中,浸泡时间为4-6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
2. 播种阶段:- 取一只透明玻璃杯,在杯底铺上一层吸水纸,然后放入适量的土壤。
- 将浸泡好的黄豆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注意种子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 轻轻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确保种子与土壤接触良好。
3. 发芽阶段:- 将装有黄豆的玻璃杯放置在温暖、通风的环境中,保持土壤湿润。
- 每天观察黄豆的生长情况,记录种子发芽的日期、胚根和胚芽的生长情况。
4. 观察记录:- 第1天:种子开始吸水膨胀,种皮逐渐裂开。
- 第2天:种皮裂开,露出白色的豆瓣。
- 第3天:豆瓣逐渐展开,胚根开始生长。
- 第4天:胚根伸长,向下生长,吸收水分。
- 第5天:胚芽开始生长,向上突破土壤。
- 第6天:胚芽逐渐伸长,形成豆芽。
- 第7天:豆芽长出真叶,子叶开始萎缩。
- 第8天:豆芽长成秧苗,叶子逐渐展开。
5. 实验结束:- 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整理,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条件:-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氧气。
- 温度:黄豆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0-30℃。
- 水分:种子发芽过程中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湿。
- 氧气:种子发芽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氧气。
2. 生长过程:- 黄豆发芽过程分为种皮裂开、豆瓣展开、胚根生长、胚芽生长、真叶展开、子叶萎缩等阶段。
- 在适宜的条件下,黄豆发芽速度较快,大约需要7天左右。
解剖种子观察实验报告
解剖种子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解剖种子观察其内部结构,了解种子的构成和作用。
实验材料:
大豆种子、刀子、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将大豆种子放入温水中泡发。
2. 取出泡发后的种子,用刀子将其切开。
3. 观察种子内部构造,并进行记录。
4. 将切开的种子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通过解剖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大豆种子由外至内分为以下几部分:
1. 外层为种皮,其主要作用是保护种子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2. 种皮下面为子叶,主要用来供给种子萌发成苗时所需的养分。
3. 子叶上方的胚芽是未来的植株,其中含有头芽(形成生长点)和胚根(形成根系),实验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两部分。
4. 胚芽下面是胚乳,为植物在萌发过程中的主要能量来源。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可以了解种子内部构造,更重要的是认识
到种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这对我们在日后种植、饲养等
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豆发芽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黄豆发芽的过程;2.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3. 分析黄豆发芽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1. 黄豆50克;2. 玻璃杯5个;3. 水盆、镊子、剪刀、记录纸、笔。
三、实验步骤1. 将黄豆用清水浸泡4-6小时,使黄豆充分吸水;2. 将浸泡好的黄豆取出,用镊子挑选出饱满的黄豆,剔除坏豆、空豆;3. 将挑选好的黄豆分别放入5个玻璃杯中,每个玻璃杯放入10粒黄豆;4. 在每个玻璃杯中加入适量水,使黄豆完全浸没在水中;5. 将玻璃杯放置在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每天观察黄豆的生长情况;6. 每天记录黄豆发芽的时间、生长状态、黄豆数量等;7. 观察黄豆发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并分析原因;8. 实验持续5-7天,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第一天,黄豆开始膨胀,表面出现细小的裂纹;2. 实验第二天,黄豆裂纹逐渐扩大,部分黄豆开始发芽;3. 实验第三天,大部分黄豆发芽,芽长1-2厘米;4. 实验第四天,黄豆芽继续生长,长度达到3-4厘米;5. 实验第五天,黄豆芽生长速度放缓,部分黄豆开始枯萎;6. 实验第六天,黄豆芽生长速度进一步放缓,部分黄豆芽开始发黄;7. 实验第七天,黄豆芽停止生长,部分黄豆芽枯萎。
实验结果表明,黄豆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成功发芽。
影响黄豆发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水分:黄豆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实验过程中要保持黄豆浸没在水中;2. 温度:黄豆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环境温度适宜;3. 光照:黄豆发芽需要适量的光照,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玻璃杯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4. 黄豆质量:选择饱满、无病虫害的黄豆进行实验,有利于提高发芽率。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黄豆发芽的过程,掌握了实验操作方法,并分析了影响黄豆发芽的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黄豆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成功发芽,水分、温度、光照和黄豆质量是影响黄豆发芽的关键因素。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提高黄豆发芽率,为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大豆发芽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大豆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2. 观察大豆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其生长规律。
二、实验材料1. 大豆种子:选用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大豆种子。
2. 容器:玻璃瓶、塑料盒等。
3. 装饰材料:棉花、土壤、沙子等。
4. 工具:剪刀、尺子、温度计、湿度计等。
三、实验步骤1. 种子处理:将大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24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2. 容器准备:选择合适的容器,放入一层湿棉花,作为种子发芽的基质。
3. 种子摆放: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摆放在棉花上,注意不要重叠。
4. 实验分组:将容器分为若干组,每组放入相同数量的大豆种子。
5. 控制条件:a. 光照:部分容器放置在光照条件下,另一部分放置在黑暗条件下。
b. 温度:控制容器内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如20-25℃。
c. 湿度:保持容器内的湿度适宜,如80-90%。
d. 通气:确保容器内的空气流通,避免缺氧。
6.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情况,记录其生长过程,如发芽时间、发芽率、生长速度等。
7.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大豆种子一般在浸泡24小时后开始发芽,约3-5天内发芽率可达90%以上。
2. 发芽率:在光照、适宜温度、湿度及通气的条件下,大豆种子的发芽率较高。
3. 生长速度:大豆种子发芽后,生长速度较快,约2-3天内可长至1-2厘米。
五、实验结论1. 大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气条件。
2. 在适宜的条件下,大豆种子发芽率较高,生长速度较快。
3. 本实验为大豆种子的播种和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容器内的湿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2.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大豆种子的生长情况,及时记录数据。
3.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大豆种子的发芽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播种和栽培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大豆幼苗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豆幼苗的结构特点。
2. 观察大豆幼苗各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3. 学习植物解剖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材料1. 新鲜大豆幼苗若干2. 解剖刀3. 显微镜4. 研钵5. 研钵杵6. 烧杯7. 滴管8. 胶头滴管9. 胶片10. 生理盐水11. 记录纸12. 铅笔三、实验过程1. 准备工作(1)选取新鲜、健康的大豆幼苗若干,将其洗净,沥干水分。
(2)用解剖刀将幼苗的主茎横切成薄片,厚度约为2mm。
2. 观察大豆幼苗的结构(1)将切好的幼苗主茎薄片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其横切面结构。
(2)观察大豆幼苗的表皮、皮层、维管束等结构。
3. 解剖大豆幼苗(1)用解剖刀小心地切开大豆幼苗的主茎,暴露其内部结构。
(2)观察大豆幼苗的茎、叶、根等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4. 生理盐水浸泡(1)将解剖好的大豆幼苗主茎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
(2)用滴管轻轻滴加生理盐水,使大豆幼苗主茎完全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5. 显微镜观察(1)将浸泡好的大豆幼苗主茎取出,用显微镜观察其横切面结构。
(2)观察大豆幼苗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质等。
6. 记录实验结果(1)用铅笔和记录纸记录大豆幼苗的解剖结构,包括茎、叶、根等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2)记录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质等。
四、实验结论1. 大豆幼苗的主茎横切面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等部分。
2. 大豆幼苗的茎、叶、根等器官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共同维持大豆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3. 通过解剖和显微镜观察,了解了大豆幼苗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质等。
五、实验讨论1. 在解剖大豆幼苗时,应选择新鲜、健康的幼苗,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解剖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幼苗组织。
3. 显微镜观察时,要注意调整焦距,以便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室安全,防止受伤。
2.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大豆传粉方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豆的传粉方式。
2. 掌握人工授粉的操作方法。
3. 分析大豆传粉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大豆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环境因素、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自花授粉率并不高。
因此,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本实验通过观察大豆的传粉过程,分析影响大豆传粉的因素,并探讨人工授粉的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豆植株、毛笔、脱脂棉、放大镜、记录纸、记录笔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照相机、电子天平、温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观察大豆花部结构,了解其传粉方式。
2. 将大豆花分为自花授粉组、异花授粉组和人工授粉组。
3. 自花授粉组:待大豆花开放后,将花蕊插入另一朵花的柱头上,观察授粉效果。
4. 异花授粉组:将大豆花与其他植物的花进行授粉,观察授粉效果。
5. 人工授粉组:使用毛笔将花粉轻轻涂抹在另一朵大豆花的柱头上,观察授粉效果。
6. 观察并记录各组大豆的授粉率和结实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 自花授粉组:授粉率较低,结实率也较低。
- 异花授粉组:授粉率和结实率均高于自花授粉组。
- 人工授粉组:授粉率和结实率最高,效果最佳。
2. 分析:- 大豆的传粉方式主要是异花授粉,即通过昆虫、风等媒介将花粉传播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 人工授粉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豆的授粉率和结实率,尤其在环境条件较差、病虫害较多的情况下,人工授粉的作用更加明显。
- 影响大豆传粉的因素包括环境条件、病虫害、植株密度等。
良好的环境条件、合理的植株密度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提高大豆的传粉率。
六、实验结论1. 大豆的传粉方式主要是异花授粉,人工授粉可以提高大豆的授粉率和结实率。
2. 环境条件、病虫害、植株密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大豆的传粉效果。
3.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仅对大豆的传粉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究大豆传粉过程中的具体机制。
黄豆发芽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黄豆发芽的过程,观察其形态变化。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3. 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种子萌发是种子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从休眠状态转变为生长状态的过程。
黄豆发芽实验是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一种简单方法。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黄豆的形态变化,了解种子萌发的全过程。
三、实验材料1. 黄豆若干粒2. 玻璃瓶若干个3. 滤纸4. 清水5. 温度计6.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黄豆用清水浸泡4小时,使黄豆吸足水分。
2. 将浸泡好的黄豆取出,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
3. 将黄豆均匀地放入玻璃瓶中,每个瓶子放入5粒黄豆。
4. 用温度计测量室温,保持室温在20-25℃。
5. 每天定时观察黄豆的发芽情况,记录发芽时间、发芽数量、黄豆形态变化等数据。
6. 实验持续进行7天,观察黄豆发芽的整个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第1天:黄豆表面开始出现裂痕,种子吸水膨胀。
2. 第2天:部分黄豆开始发芽,芽长约1毫米,颜色呈淡绿色。
3. 第3天:发芽数量增加,芽长约2毫米,颜色加深。
4. 第4天:发芽数量继续增加,芽长约3毫米,颜色变深。
5. 第5天:发芽数量达到峰值,芽长约4毫米,颜色鲜绿。
6. 第6天:部分发芽的黄豆开始生长出第二片叶子,芽长约5毫米。
7. 第7天:实验结束,所有黄豆均已发芽,芽长约6毫米。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黄豆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条件。
(2)种子在发芽过程中,形态会发生明显变化,从吸水膨胀到发芽生长。
(3)黄豆发芽时间约为7天,发芽过程中芽长逐渐增长。
六、实验总结本次黄豆发芽实验,让我们了解了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实验探究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等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室温、水分、光照等条件适宜,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黄豆发芽的实验报告
黄豆发芽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黄豆的发芽过程,了解发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发芽对黄豆的营养价值的提升。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实验器材:黄豆、玻璃容器、纱布、水壶、实验笔记本、显微镜- 试剂:水3. 实验步骤3.1 黄豆的发芽1. 将黄豆倒入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黄豆24小时,使黄豆吸收水分。
2. 在底部放置一层湿润的纱布,将浸泡的黄豆均匀分布在纱布上。
3. 用玻璃容器的盖子覆盖住并保持通气性。
4. 将玻璃容器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保持在20-30之间。
3.2 观察发芽过程1.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内观察黄豆的发芽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例如:观察第1天到第7天的发芽情况)2. 记录每天发芽的黄豆数量,并通过图表展示发芽率的变化。
4.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第1天:黄豆表面无任何变化。
- 第2天:黄豆开始出现细小的裂纹。
- 第3天:黄豆裂纹变得更加明显,开始出现初步的发芽。
- 第4天:黄豆发芽数量明显增多。
- 第5天:发芽的黄豆长出小芽,根部开始伸展。
- 第6天:黄豆芽长出完全展开的叶子。
- 第7天:发芽结束,黄豆全部进入生长阶段。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黄豆的发芽率,发芽率=发芽的黄豆数量/总黄豆数量。
以发芽率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来表示,可以直观地观察发芽的过程。
5. 结果分析黄豆通过发芽的过程,孢子就开始呈现生命的活跃状态,顺利地完成了种子发芽的整个生命过程。
由于发芽时营养物质的转变,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6.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黄豆经过适当的浸泡和种植条件下,可以成功发芽并生长。
- 黄豆的发芽率随时间逐渐增加,最终达到100%。
- 黄豆经过发芽后,其营养价值有一定提升。
7.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黄豆的发芽过程,了解了种子发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验证了黄豆通过发芽过程提高了其营养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 6
电子显微学报 J . Chin. Electr. Microsc. Soc.
第 28 卷
Dongnong47) 。 112 实验方法
试验于 2008 年 4 月 23 日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内 盆栽种植大豆品种东农 47 ,并于 2008 年 6 月 20 日 取植株顶端 不 同 部 位 的 花 芽 , 分 别 固 定 于 pH618 215 %戊二醛固定液中 。
慢生长 ,可以使雌雄蕊吸收更多营养物质用于生殖 器官的形成 。后期花瓣的迅速生长一方面起到了与 花萼一同保护雌雄蕊的作用 ,另一方面大豆花分化 的后期雌雄蕊的生理结构基本成熟 ,花瓣的覆瓦状
大豆花发育成熟时 ,雌蕊花柱背侧及子房外壁 长出绒毛 ,柱头长出许多用来识别花粉的突起 。联 合雄蕊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筒状结构包围着雌蕊 (图 12) 。五枚花瓣的花被卷叠式呈覆瓦状排列 ,旗瓣边 缘与相邻的翼瓣重叠 ,翼瓣与相邻的龙骨瓣重叠 。
3 讨论和结论
花芽分化的概念是指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不再 产生叶原基和叶芽原基 ,而分化成花原基和花序原 基 ,进而形成花或花序的过程[16] 。花芽分化是由一 般营养性的芽转变为生殖性的芽 (花芽) 的现象[4] 。 因此 ,有研究[3] 把在花原基分化期前生长锥肥大 、序 节苞片及支梗分化期 ,这两个特点也列为花芽分化 的一个阶段 ,且生长锥肥大可以作为营养生长向生 殖生长转化的标志 。
2 结果
大豆的花序是总状花序 ,最初为生长锥肥大 ,这 种芽形体肥厚 ,带有 2 片张开的先出叶 ,经较短时间 的充实发育形成花序原基 。花序原基形成以后 ,随 着生长锥的伸长 ,开始分化形成序轴节 ,节上生长出 片状的序节苞片 。当花序轴上分化出 2~3 个序节 苞叶时 ,第一苞叶的腋部出现扁球状突起 ,并很快超 过苞叶 ,就是短缩的支梗 (图 1 ,箭头示) 。短枝梗进 一步分化出复叶 ,并在复叶的叶腋处分化出 2~3 枚 花芽 (图 2) 。每个总状花序上花的数量取决于顶端 分生组织活跃的时间长度 。大豆总状花序的花芽分 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因此 ,就全株而言 ,整个花序 的分化是从花序的基部开始 ,由下到上进行分化的 。 一个花序上有不同时期的花 ,先分化的在底部 ,后分 化的花在上面 。
面积种植 。
测此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功能 ,是普遍采用且行
分化 ,原指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 ,细胞向不同 之有效的策略 。通过对此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的方向发展 ,各自在结构和构造上由一般变为特殊 可推知它的作用机理 ,结合突变体的表型 ,可了解那
的现象 。所以花芽分化是由一般营养性的芽转变为 些在突变体中发生异常的细微结构或现象对于花发
第 28 卷 第 6 期 2009 年 12 月
电 子 显 微 学 报 Journal of Chinese Electron Microscopy Society
Vol228 ,No16 2009212
文章编号 :100026281 (2009) 0620585206
大豆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性 ,对发展大豆生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无限型开 位置的关系描述不够清晰 。
花大豆品种东农 47 号是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在分子方面 ,对植物花发育分子机理的研究成
以高油和高产资源做亲本 ,通过有性杂交经测定油 为许多研究领域的焦点 。通过观察某基因突变体在
分 ,进行产量和油分选择而选育成功 ,在黑龙江省大 花形态建成过程中相对于野生型所发生的变异 ,推
第6期
吕 薇等 : 大豆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58 7
图 1 ,2 分化过程中的大豆花序 (苞片被移除) ;图 3 开始分化的顶端分生组织 ;图 4 ,5 开始分化花萼的小花 ; 图 6 开始分化花瓣 、雄蕊 、心皮的小花 (萼片被摘除) 。
AM :顶端分生组织 ;Br :苞叶 ;L :三出羽状复叶 ;Fb :花芽原基 ;Se :花萼原基 ;St :雄蕊原基 ;Ca :心皮原基 ; 图 1 ,2 Bar = 500μm ;图 3~6 Bar = 200μm
AM :apical merstem ; Br :bract ; L :leaf ;Fb :flower bud primordium ;Se :sepal ;St :stamen primordium ; Ca :carpel primordium ; Fig11 ,2 Bar = 500μm ;Fig13~6 Bar = 200μm
(4) 雄蕊 、雌蕊结构分化期 (胚珠花粉形成期) : 雌蕊的心皮逐渐闭合 ,内部形成子房腔 ,花柱伸长 , 花柱背侧长出绒毛突起 。雄蕊原基开始分化出花 药 ,花丝及药隔 ,十枚雄蕊 ,内外两轮分上下两层生 长 ,外轮的五枚雄蕊在上层生长 ,内轮雄蕊在下层生 长 ,且较外轮雄蕊小 。远轴的九枚雄蕊花丝下的花 托迅速生长 ,形成九枚联合的雄蕊 ,近轴 1 枚雄蕊离 生 ,二体雄蕊形成 。此时雄蕊 、雌蕊结构分化初期较 小的花瓣也迅速生长 ,把生殖器官包裹住 ,尤其是旗 瓣开始长的比其它花瓣 (翼瓣 、龙骨瓣) 大 。两枚龙 骨瓣顶端变薄 ,相邻的边缘融合 (图 9~图 11) 。
吕 薇 , 崔 琳 , 王学东 3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 要 : 以无限型开花大豆品种东农 47 ( Glycine max (L. ) Merr. cv. Dongnong47) 为实验材料 ,对其花芽分化和发育
的不同时期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花芽分化分为 4 个主要时期 : (1) 花原基分化期 、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 经 pH618 215 %戊二醛固 定 、011 molΠL PBS 冲洗 、乙醇系列脱水 、叔丁醇置换 , ES22030 ( HITACHI) 型冷冻干燥仪干燥 ,粘样 、E21010 ( HITACHI) 型 离 子 溅 射 镀 膜 仪 镀 金 膜 , S23400N ( Hitachi) 型扫描电镜观察 。
收稿日期 :200920921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30471093) . Foundation item :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471093) . 作者简介 :吕薇 (1984 - ) ,女 (汉族) ,哈尔滨人 ,硕士. E2mail :vivien19847 @yahoo. com. cn. 3 通讯作者 :王学东 (1958 - ) ,男 (汉族) ,哈尔滨人 ,研究员. E2mail :wangxd5821 @sohu. com.
萼片原基分化期 、花瓣原基和雄蕊雌蕊原基分化期 、雄蕊雌蕊结构分化期 ; (2) 大豆花的发育过程中不同轮花器官
发育时间上的重叠现象 ,以及同轮上的同种花器官存在着发育时间及程度上的差异 ,不符合 ABC 模型理论 ; (3) 花
瓣的发育在早期迟缓 ,后期才迅速发育 ,直至高过雄蕊 。
关键词 : 大豆 ;花芽分化和发育 ;显微结构 ;扫描电镜
(2) 花萼原基分化期 :完全花苞片内的花芽生长 锥顶端变得平坦 ,在小苞片突起上方 ,花原基基部先 后出现萼片原基小突起 ,扫描电镜下可见到 5 个萼 片原基 。呈辐射状排列形成波浪式环状的花萼圈 。 分化存在着一定的先后顺序 ,在花的基部 (远轴端) 的萼片 (图 4~图 6 箭头示) 先分化 ,且在分化的中 后期一直较其他的萼片大 。
Fig11 ,2 The soybean inflorescence with most bracts removed in differentiation ; Fig13 The beginning of differentiation of soybean apical meristem ; Fig14 ,5 The beginning of differentiation of floral calyx ; Fig16 The beginning of differentiation of petals , stamens and carpel of the soybean flower (sepals removed) .
本文作者根据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将大豆花芽分 化分为 4 个主要时期 。
(1) 花原基分化期 :在花序原基两侧的细胞分裂 旺盛 ,从下向上出现小突起 ,进而在小突起的基部分 化出两个小苞片突起 (图 3) ,随着小苞片原基进一 步增大 ,在其叶腋内又形成数个小突起 ,每个小突起 即为一个花芽原基 (图 2) 。
(3) 花瓣原基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当花萼圈伸 长达花原基一半时 ,花原基中心突起 (图 5) ,在花萼 圈与花原基之间出现 10 个里外交错排列的雄蕊原
基小突起 ,其中间渐渐隆起 ,形成一个体积较大的突 起 ,此即为组成雌蕊的心皮原基 。雄蕊原基外侧出 现五枚花瓣原基 ,心皮缝对应的近轴花瓣原基 (旗瓣 原基) 分化不明显 ,较其他四枚花瓣 (2 枚翼瓣 ,2 枚 龙骨瓣) 小 。花芽发育初期龙骨瓣 (图 7 ,图 8 箭头 示) 原基比旗瓣 、翼瓣原基大 ,其基部与相邻的雄蕊 基部相连 。此时已经可以观察到 5 枚花瓣成一轮 , 10 枚雄蕊每 5 枚成一轮 , 且外轮雄蕊比内轮雄蕊 大 ,一轮花瓣和两轮雄蕊交替排列 。
这个过程称作花芽分化[3 扫描电镜作为研究手
在我国 ,近十年来对植物的花芽分化研究主要 段 ,可以更好地 、直观地观察到大豆花芽的分化 。为
有三个方面[6] :一是对花芽分化前期的成花感受态 深入研究大豆的生殖生长 、转基因突变体的异常结
与成花决定态对环境刺激 (光周期 、温度 、水分等) 做 构及后期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
滋补活血 、清热利水作用 ; 又为极好的饲料 。近年 来 ,大豆中的一类重要的非营养素成分大豆异黄酮 , 因其具有抗癌作用 ,尤其是对乳腺癌 、前列腺癌和结 肠癌的效果引人关注[2] 。全面研究大豆的生物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