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作业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作业

一、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 不多于 700字。

答 :工业区位论是研究工业布局和厂址位置的理论。可分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个内容。前者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工业布局 ; 后者指厂址的选择理论。韦伯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 :区位的纯粹理论》,提出了工业区位论的最基本理论。韦伯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 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韦伯将区位因子分成适用于所有工业部门的一般区位因子和只适用于某些特定工业的特殊区位因子, 如湿度对纺织工业、易腐性对食品工业。经过反复推导,确定 3个一般区位因子 :运费、劳动费、集聚和分散。他将这一过程分为 3个阶段 :

①运输区位法则。假定铁路是唯一的运输手段, 以吨公里之大小计算运费。得出运输区位法则的一般规律 :原料指数 >1时, 生产地多设于原料产地 ; 原料指数 <1时, 生产地多设于消费区 ; 原料指数近似为 1时, 生产地设于原料地或消费地皆可。几乎完全根据原料指数确定工业区位。

②劳动区位法则。某地由于劳动费低廉, 将生产区位从运费最低地点吸引到劳动费用最低的地点。原则上只有当单位产品劳动费节约额大于运费增加额时, 工厂才能从运费最小点移向劳动供给地。他设计了等费线理论 :以运费最小地点为中心,向四外延伸,每吨产品运费增加额相同点的连线为等费线。而运费增加额与劳动节约额等同的相切线为决定等费线, 决定区位的改变。

③集聚 (分散区位法则,分散和集聚是相反方向的吸引力,将工厂从运费最小点引向集聚地区或分散地区。如果集聚 (分散获得的利益大于工业企业从运输费用

最小点迁出而增加的运费额,企业可以进行集聚或分散移动。具体推算方法也可利用等费线理论。

二、简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关系及其制定原则 , 不多于 800字。

答 :1、就二者的关系而言,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规划的区别在于其所处的高度和层次不同, 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宏观的整体的筹划, 区域经济规划则是战略思想的细化和转向落实的阶段。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把带有前瞻性的、关系到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纲领性设想和谋划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 它根据不同地区生产要素条件的分布情况和该地区在

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总体思路进行谋划, 以达到指导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腾飞的作用。而把实现发展战略的具体安排称为区域经济规划, 它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区域和产业发展的详细的安排,是战略思想的细化。

2、区域经济规划制订中应遵循的原则

①发挥优势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是区域规划最基本的原则。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沿革、经济基础、文化习俗诸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自然

条件和资源丰度的差异性, 构成劳动地域分工的自然基础、生产要素、需求水平和产品价格等的差异性, 同时也构成劳动地域分工的互补性, 这是由劳动地域分工原理所决定的。只有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才能最充分地利用区域条件,发展各种产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②兼顾全局原则。区域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区域经济高速、健康发展。因此,规划中要以区域整体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妥善处理局部与整体、一般与重点、农业与工业、乡村与城市、生活与生产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只有坚持全局原则, 才有可能使各类规划与发展战略统一起来,始终如一地贯彻战略指导思想。

③效益原则。区域规划的目的, 是为了获取部门或区域的经济效益。通过规划,合理地布局工业、农业和其他产业,在相同投入下,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仅仅是经济效益是不够的, 区域规划应当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的统一, 使区域能够长期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三、论文。运用区域经济学的某一原理 , 分析你所在某一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思路。要求 :1.具体题目自拟 (结合实际 , 最大写到蒙东地区。

2. 反映现状的资料用 2013年以来的数据。

3. 不少于 4000字。

内蒙古农牧业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农牧业非公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牧业私营企业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私营经济虽然发展较快, 成效也较明显, 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发展中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1. 农牧业私营企业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私营企业总体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 2011年,私营企业数量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分别为 4.89%、 15.02%、 80.09%,农牧业私营企业所占比例不足5%;在 2010年我区民营企业 100强中, 仅有 5家企业属于第一产业, 营业收入占比、资产总额占比均低于 1%;农牧业私营企业品牌建设薄弱,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粮油、马铃薯、果蔬、肉类、特色等产业的领军企业和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

2. 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产加销脱节

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关系不紧密, 龙头企业与农牧户之间多为单纯的买卖关系, 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的实惠还不多;尚未真正形成供需对接、利益共享的局面。

3. 投入机制不健全,投融资渠道不畅

近年来, 我区把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突破口, 作为农牧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最佳结合点, 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 实现了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伴随着农牧业产业化整体发展, 农牧业产业化非公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非公企业已经成为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主体, 成为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带动力量。但值得注意的是, 我区农牧业非公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发展中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私营企业总量不多、规模不大, 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发展水平、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农牧区个体经营总量不足、比例不高。当前,

要按照自治区“ 8337”发展思路,加快农牧业非公经济发展, 深刻认识农牧业非公经济存在问题,化解矛盾、规避风险,引导农牧业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资金短缺的矛盾一直是困扰农牧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中小企业担保难、贷款难、资金短缺的矛盾较为突出。

(二农牧民合作组织

从整体看, 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发展水平、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专业社自身的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民对专业合作社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的合作经济知识

由于宣传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够, 少数干部和农牧民对合作社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如何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思考不多、行动力不强,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许多基层干部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缺乏了解,甚至连概念都觉得陌生。部分农民习惯于—家—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协作意识比较淡薄, 对合作经营不放心、不积极。

2. 服务层次较低,合作空间较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