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泥板成型法

合集下载

陶艺制作的基本流程

陶艺制作的基本流程

陶艺制作的基本流程陶艺制作工艺的基本流程基本工艺流程: 泥→揉泥→各种成型法→修坯利坯→晾坯干燥→施釉→装窑烧制。

其中成型、施釉、烧制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成型法有以下几种:盘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手捏成型、注浆印模成型。

1.盘条成型盘条时将泥条相叠加、挤压、磊筑而成型的,它是陶艺成型手段中最基本的方式手段之一。

2.泥板成型滚压法:将泥块放在一块布上,然后用滚子从泥块的中心向四周滚压。

待泥板干到一定程度后按尺寸切好,再用泥浆互相拼接修整好即可。

拍片法:先将黏土放在泥案上,用泥拍的背面从黏土的中间向四周拍打,厚度拍打均与即可。

3.拉坯成型将泥料放在快速转动的转盘上找准中心,将手探进柔软的黏土里,开洞借助螺旋动的惯力,让黏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墙体……这就是拉坯。

4.手捏成型在陶艺成型技法中手捏是最基本的方法,徒手捏制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构想也一如我们儿时的玩泥巴游戏一样原始、简单。

5.印模成型印模有阴和阳模两种阴模通常用于盘子和浅盘的成型。

阳模通常用于制作内部深的器皿,如杯子,圆柱体等造型器物。

接下来是施釉,施釉是将釉料均匀的喷洒在素坯表面或绘制在白胎表面。

最后烧制工艺是指在各种窑炉中用有控制的、持续的温度对黏土或黏土和釉料进行处的过程使之板结坚硬,成为陶瓷,每一种烧成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下面介绍两种不同的烧制工艺:1.素烧工艺素烧是将黏土转化成永久陶瓷的第一步,通常在施釉前素烧。

一般情况下素烧温度控制在900-1100°之间。

2.釉烧工艺釉烧通常通常在素烧和上釉之后的第二次烧制,为的是把釉料融化的器皿上,这烧制的温度由釉料和器皿本身的黏土决定的,以下是常用的温度范围。

陶艺制作过程全攻略一、陶艺的常用工具1、练泥机:电力传动,炼制坯料,使坯料连系严密、平均。

2、转轮转盘:大小规格视需求而定。

3、碾锟:用润滑的硬木做成,用于压泥板和泥片,像擀面杖。

4、泥板机:压制泥板的简略机械设备,有两个圆锟,可调理泥片的厚薄,泥料在两者之间被挤压成所需求的泥片。

制陶基本技法:泥板成型

制陶基本技法:泥板成型

制陶基本技法:泥板成型
泥板成型,顾名思义就是将泥块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板,然后用这些泥板来进行塑
造。

最初可以从圆柱体或方盒形开始,熟练以后再作一些复杂的作品。

滚泥板时,应把泥块
放在一块布上进行,从泥块的中心向四周扩散,注意泥的厚度要适合所做作品的需要。

由于
泥板成型,顾名思义就是将泥块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板,然后用这些泥板来进行塑造。

最初可以从圆体或方盒形开始,熟练以后再作一些复杂的作品。

滚泥板时,应把泥块放在一块布上进行,从泥块的中心向四扩散,注意泥的厚度要适合所做作品的需要。

由于泥板面积大,不易直立,在陶艺制作时可以利用一些辅助手使其成型。

泥板法创作的作品特点是间接、明快。

制作时利用泥的柔软性,可以像布一样成型,而利用泥板的硬特点时又可把它当木板一样来成型。

制作案例:
把泥片置于枝叶上将报纸放在泥板中将泥片卷成羊的体形捏出尾巴、脚和颈的形状用一小泥片卷出羊头的形状将羊头粘结好,并调整
刻画鼻子、眼睛、角、耳等细部形状。

a陶艺:泥板成型

a陶艺:泥板成型

陶艺:泥板成型一、教材分析:泥板成型的方法是通过各种不同形状的平板泥片,相互粘接,做出各种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器物,这是手工制瓷和制陶业中广为应用的成型方法之一。

如瓷器中的方瓶、六角瓶、天圆地方瓶都是用此法制成的,在陶器中的运用则更为广泛,无论是圆的、扁的、高的、矮的、抽象的、写实的、几乎全用泥板成型的方法。

因为它能最充分地表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赋予作品无限的生命力,给人们以似曾相识的亲近感,耐人寻味的好奇感,别出心裁的独特感。

二、学生状况分析教材里的“陶艺——泥板成型”只是做为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下的一个方面,仅仅是让学生去尝试一下陶艺的一些简单技法和感受一下陶艺的魅力。

初中预备班(六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创作热情,也有一定的主见。

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陶艺制作技法之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与土、水、火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对现代陶艺的基本表现风格有所认知。

过程与方法:感受泥性,以泥板成型的陶艺制作技法为手段,自由发挥创作,制作一个陶艺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历史悠久的传统陶艺的同时感受现代陶艺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无穷的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泥板成型的制作技法。

五、教学难点:作品的造型。

六、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泥料、拍子、转盘等七、教学过程(一)英文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在黑板上写英文单词china :让我们一起来大声读这个单词好吗?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中国2、同学们都不知道吧?“china”还有一个解释,那就是:瓷器。

3、有谁知道马可波罗的故事吗?总结:中国有着9000多年的制陶历史,中国的陶瓷艺术长期影响着世界各地陶瓷艺术的发展。

今天,我们继续来感受陶文化。

说明:由china这个单词中,我们发现,“陶瓷”竟然和“中国”是同一个单词,可见陶瓷艺术在我国的历史是多么的悠久,曾经是多么的辉煌,加上马可波罗的故事,已经大大的吸引了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祖国艺术愧宝的好奇心。

陶艺制作的基本流程

陶艺制作的基本流程

陶艺制作的基本流程陶艺蕴含着浓郁的中国古文化气息。

现如今,陶瓷已经收到我们的广泛喜爱。

那么,你知道陶艺制作的基本过程是什么吗?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艺制作的基本流程,希望能帮到你。

陶艺制作工艺的基本流程基本工艺流程: 泥→揉泥→各种成型法→修坯(利坯)→晾坯(干燥) →施釉→装窑烧制。

其中成型、施釉、烧制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成型法有以下几种:盘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手捏成型、注浆印模成型。

1.盘条成型盘条时将泥条相叠加、挤压、磊筑而成型的,它是陶艺成型手段中最基本的方式手段之一。

2.泥板成型滚压法:将泥块放在一块布上,然后用滚子从泥块的中心向四周滚压。

待泥板干到一定程度后按尺寸切好,再用泥浆互相拼接修整好即可。

拍片法:先将黏土放在泥案上,用泥拍的背面从黏土的中间向四周拍打,厚度拍打均与即可。

3.拉坯成型将泥料放在快速转动的转盘上找准中心,将手探进柔软的黏土里,开洞借助螺旋动的惯力,让黏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墙体……这就是拉坯。

4.手捏成型在陶艺成型技法中手捏是最基本的方法,徒手捏制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构想也一如我们儿时的玩泥巴游戏一样原始、简单。

5.印模成型印模有阴和阳模两种阴模通常用于盘子和浅盘的成型。

阳模通常用于制作内部深的器皿,如杯子,圆柱体等造型器物。

接下来是施釉,施釉是将釉料均匀的喷洒在素坯表面或绘制在白胎表面。

最后烧制工艺是指在各种窑炉中用有控制的、持续的温度对黏土或黏土和釉料进行处的过程使之板结坚硬,成为陶瓷,每一种烧成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下面介绍两种不同的烧制工艺:1.素烧工艺素烧是将黏土转化成永久陶瓷的第一步,通常在施釉前素烧。

一般情况下素烧温度控制在900-1100°之间。

2.釉烧工艺釉烧通常通常在素烧和上釉之后的第二次烧制,为的是把釉料融化的器皿上,这烧制的温度由釉料和器皿本身的黏土决定的,以下是常用的温度范围。

陶艺制作过程全攻略一、陶艺的常用工具1、练泥机:电力传动,炼制坯料,使坯料连系严密、平均。

泥板成型

泥板成型
瓷韵陶艺协会
❖泥板的制作
主要材料 所需工具 制作步骤
主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料
❖ 陶泥500~1000克 ❖稀释的泥浆 ❖干净的加湿水
所需工具
❖ 擀面杖 ❖刮刀等切割工具 ❖垫布/废布块 ❖刷泥浆的毛笔 ❖锥子等雕刻工具
制作步骤
第一步
刚开始接触陶泥,泥板成型法最容易掌握,顾名思义泥板成型就是将 到手的陶泥擀压成板片状,使它可以像纸张一样运用。
制作步骤
上釉和煅烧需要三个阶段完成, 首先是第一遍素烧,将风干的 作品放入烤炉,一般要1000 度以上的温度经过十几个小时 的煅烤,这之后作品的质感会 发生改变,变得坚硬好似砖块; 接着是上釉,就是给作品涂上 颜色,可以选择透明釉色,保 留陶泥原本的色泽,也可以选 择其他的颜色覆盖在作品上, 形成独特的陶器色泽(釉色稀 释时和煅烤后会有明显的色 差);最后是将上完釉的作品 进行第二遍煅烧,经过同样温 度和时间的煅烤后,釉色完全
一开始接触到陶泥,不要依葫芦画瓢某个具体 的器形,也不要被制作技巧弄得束手束脚,接 触到这样天然的材料就要拿出自己天然的状态, 纯粹投入到感受陶泥质感和探索的过程中去, 一定会得到一件符合你特征独一无二的作品。
制作步骤
第二步
当陶泥变成泥板,就可 以像操作纸板一样切割、 搭建、折叠,有点像在 玩乐高积木,只是衔接 处用的是泥浆来粘连 (泥浆即少量泥与水稀 释呈浆糊状)。虽然有 用到泥浆和水,但泥板 成型时使用的陶泥含水 量要少,这样可以强化 支撑造型的力量与降低 变形的几率。
制作步骤
第三步
泥板成型法适合制作上 下造型差别不大的器形, 不论方形还是圆型器形 都基本直上直下,不适 合如葫芦状的曲线器形。 但可以利用切割拼接, 和制造丰富的肌理、花 纹来丰富器形的外观。 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当 工具,在泥板上留下不 同的纹理(我拜托老妈 勾了许多细毛线杯垫, 目的是拿来拓印花纹)。 除了表面修饰,在器形 底部刻上作者的姓名和 日期,也使作品更有亲 切感。

泥板成型制作方法

泥板成型制作方法

泥板成型制作方法泥板是一种古老而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它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下面将详细介绍泥板的成型制作方法。

一、准备材料制作泥板所需的材料包括黏土、细沙、稻草或芦苇等植物纤维材料,以及适量的水。

其中,黏土是泥板的主要成分,细沙用于增加泥板的强度和耐久性,植物纤维则用于增强泥板的韧性和抗裂性。

二、制作黏土混合料将适量的黏土放入一个大容器中,然后添加适量的水,用手或工具搅拌均匀,直到黏土变得柔软而不粘手。

接下来,逐渐加入细沙并继续搅拌,直到黏土混合料达到适合制作泥板的粘度和均匀度。

三、加入植物纤维将稻草或芦苇等植物纤维割成适当长度的小段,然后加入到黏土混合料中。

植物纤维的加入可以增加泥板的韧性和抗裂性,使其更加坚固耐用。

搅拌时要确保植物纤维均匀分布在黏土混合料中,以免造成泥板局部强度不均。

四、成型制作将制作好的黏土混合料倒入泥板模具中,用手或木板将其压实,使其充分填满整个模具。

压实时要注意均匀施力,以确保泥板的厚度和强度均匀一致。

压实完成后,用刮刀或刷子修整泥板表面,使其平整光滑。

五、晾晒干燥制作好的泥板需要进行晾晒干燥。

将泥板从模具中取出,放置在通风良好的阳光下晾晒,以便使其逐渐失去水分,增加硬度和强度。

晾晒的时间根据气候和泥板的厚度而定,通常需要数天至数周的时间。

六、装饰和保护泥板制作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装饰和保护处理。

常见的装饰方法包括刷涂颜料、雕刻花纹等,以增加泥板的美观性。

为了增加泥板的耐久性和防水性,可以使用适当的防水剂进行处理。

七、使用和维护制作完成的泥板可以用于建筑墙体、地面铺装、围墙等多个方面。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水中或受到强烈的冲击,以免造成泥板的破损。

定期检查和维护泥板的完整性和稳固性,及时修补和更换受损的泥板,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总结:泥板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主要包括准备材料、制作黏土混合料、加入植物纤维、成型制作、晾晒干燥、装饰和保护、使用和维护等步骤。

陶艺制作技法——泥板法

陶艺制作技法——泥板法

陶艺的泥板法制作教学时间:2课时连上教学地点:张家港市博物馆东山遗址展厅教学目标:通过与博物馆的合作,把课堂设到博物馆的东山遗址展厅,让学生直接面对8000年前的张家港文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感,同时由石器时代的陶器直接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对劳动的兴趣,养成在思考中劳动,在劳动中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东山遗址概况、石器时代的陶艺制作、泥板法制作动物教学难点:和博物馆联系,取得博物馆的支持,课堂和博物馆的设施设备的衔接,一个班的学生组织、借用场地及路上安全、用陶土塑造动物形象。

教学准备:学校:陶艺工具、转台、泥浆、毛笔、粉煤灰、稻草、麦杆、黄沙、废报纸、木屑、电脑博物馆:投影仪、移动黑板、领导、相关考古技术人员、讲解员主要教学方法:参观、听解说、讨论、比赛、讲述、演示、欣赏、实践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20分钟)(一)上课之前,学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东山村遗址。

注意两个问题。

(博物馆讲解员讲解)①东山遗址属什么时代的什么文化遗址?②东山遗址的主要出土文物有哪些?(二)教师上课①你吃过饺子吗?②你会包饺子吗?会包饺子的同学举手(二)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包泥饺子比赛,看哪一组派出的选手包的又快又好。

(上台)(三)学生评分,教师讲评,导入新课包泥饺子难度不大,只要用泥片,包住泥馅成半月形即可,那么用这种方法包其它的造型可不可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种陶艺制作技法——泥板法(动物)教学方法和手段:①各种教具预先准备好②提问③泥料、工具预先准备1-18、19-36、37-最后,分三组④板书课题(电脑打出)二、讲述新课(20分钟)(一)概念: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或者压泥机把泥先压成泥板,然后将其塑造成形体的手法。

(二)有了包水饺的基本功,我相信来学习今天的泥板法造型会显得比较自如,加上上一节课学习了手捏法造型,而且比较了手捏法造型中有一种技法与泥板法很相似,我们再来学习时一定会游刃有余的。

陶艺方法泥片成型法

陶艺方法泥片成型法

陶艺方法泥片成型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陶艺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通过泥土和火的结合,艺术家们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包括陶罐、花瓶、雕塑等。

在陶艺制作过程中,泥片成型法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法,通过将泥坯切割成片状,然后通过拼接、压制、拉拽等方式进行成型,最终形成所需的作品。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陶艺方法泥片成型法的制作过程。

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泥片成型法制作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陶泥、陶轮、刻刀、刷子、拼接液等。

选择好适合制作的陶泥,比如黏土、州子土等,然后将陶泥揉搓成坯子。

接下来,开始将揉好的陶泥进行均匀的搓揉,直至泥坯达到适合制作的硬度和柔软度。

一般来说,泥片成型法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切割泥坯、拼接成型、修饰表面、干燥、烧制等。

第一步是切割泥坯。

将揉好的陶泥放在工作台上,用刻刀或刷子将陶泥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可以根据设计的图纸或者想象中的形状进行切割,保持边缘整齐,厚度均匀。

第二步是拼接成型。

将切割好的泥片进行拼接,可以采用交叉、平铺、叠合等方式进行组合。

在拼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拼接液来帮助泥片的粘合,确保拼接牢固。

要注意保持泥片之间的间距和比例,以确保整体形状的准确性和美观度。

第三步是修饰表面。

在拼接成型后,可以利用工具和手指对作品进行表面的修饰和塑造。

可以使用刻刀、刷子等工具对表面进行处理,使其更加光滑、细腻或者增加纹理等效果。

也可以通过拉拽、压制等方式进行形状的调整和修饰,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立体感。

第四步是干燥。

制作完成后,将作品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进行晾干。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以确保作品干燥均匀,避免在烧制过程中出现开裂或者变形等情况。

最后一步是烧制。

待作品完全干燥后,将其放入窑中进行烧制。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的陶泥材料和作品的大小来确定,一般来说,烧制的温度会逐渐升高,直至达到所需的烧制温度。

烧制完成后,等待作品冷却后取出,便完成了整个制作过程。

童玩陶艺泥板成型法

童玩陶艺泥板成型法

早早期教育•美术教育I美工讲坛本栏目投稿邮箱:2218494846@童玩陶艺—泥板成型法—◎南京ART儿童工场窦莉莉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泥条盘筑法、手捏成型法。

本期我们要认识陶艺新的“玩法”——泥板成型法。

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既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几何造型,又可以做一些转折自由,形体比较复杂的造型。

因此这种成型方法具有很好的自由度,便于现代陶艺多元的表现。

(如图1)48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19.04美工讲坛I美术教育-早期教育早泥板成型在陶瓷生产历史上的应用时间非常悠久,在新石器时代的许多彩陶器皿应用或者部分应用了泥板成型的处理方法(如图2)。

到了秦朝,运用泥板模具来印坯的方法已经极为成熟,我们比较了解的就是秦兵马俑(如图3)。

到了两汉时期,这时已经出现了纯粹的泥板成型的陶艺作品了(如图4)o那么泥板成型又该如何制作呢?大致分为两种:1.拍打法,用手掌或者木板、木棒等工具拍打泥块,使其成为板状形态。

不同的工具会有不同的肌理,具有丰富的表面形态,但缺点是由于工具力量所限,不适合制作大型的泥板。

2.滚压法,利用类似擀面杖的工具对泥板进行滚压。

在滚压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不同高度的木条作为标尺。

使滚压的泥板厚薄均匀,适合制作较大面积的泥板。

2019.04|美术教育早期教育49早早期教育美术教育I美工讲坛今天我们要用拍打法制作一个古朴的庭院。

准备材料:陶泥、操作台、工具、清水、毛笔、纸箱板和自然物(如图5)。

第一步:将陶泥放置在操作台上,用泥拍将陶泥拍成板状,均匀有序拍打至所需厚度,泥板成型(如图6~7)o第二步:在制作好的泥板上用刻刀刻画出房子分解后所需要的几何图形,可以借助工具尺,这样画得更精准(如图8~9)。

50早期美术教育I2019.04美工讲坛I美术教育•早期教育早第三步:先取下暂时不需要的陶泥,将剩下的几何图形进行拼接组合,使其成为一个房屋(如图10-14)□第四步:在制作好的小房屋上进行细节的加工美化(如图15-16)o第五步:用之前剩下的陶泥,做一棵树,可以用些自然物进行点缀(如图17〜18)。

陶艺主要成型的方法四种

陶艺主要成型的方法四种

陶艺主要成型的方法四种1、泥板成型法:泥板成型就是将泥块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板,然后用这些泥板来进行塑造。

泥塑成型的特点是能够保持塑造的外在肌理和创作痕迹,造型也不用考虑翻模对造型的影响,比较随意,具有较强的原始艺术表现力,与雕塑有异曲同工之感。

2、拉坯成型法:拉坯是利用旋转的力量配合双手的动作,再拉坯机上将泥团拉成各种形状的成型方法。

拉坯成型简单易学,造型丰富,是现代陶艺极为普遍的成型方法。

它体现了作者对泥料性质、成型技法以及对艺术形态的掌握程度,是艺术设计能力的几种体现。

3、手捏(雕塑)成型法:手捏、雕塑成型法是制作陶艺最原始、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河南、河北地区瓷窑捏塑小玩具也惹人喜爱,以白釉黑釉者较多,如动物中的长脖子高头小羊、卷毛张口坐狮,形象生动有力而不觉夸张。

4、泥塑成型:利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陶艺成型,由于整个造型是实心的,所以也叫做实泥成型。

泥塑成型的特点是能够保持塑造的外在肌理和创作痕迹,造型也不用考虑翻模对造型的影响,比较随意,具有较强的原始艺术表现力,与雕塑有异曲同工之感。

5、陶艺:广泛讲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

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

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介入,西方的“当代陶艺”观念对中国陶瓷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陶艺”的概念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界的新时尚。

它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矛盾与碰撞。

诸如“何谓陶艺”,“陶艺与陶瓷艺术的关系如何”等一系列看似不是问题的基本的问题,直到如今未能取得统一认识和标准。

泥片成型法

泥片成型法

泥片成型法泥片成型法是由我国古代发明的,在《清宫技术档案》中就有记载。

清宫中使用过的彩釉陶器上常见有这种纹饰,但没有标明窑址和制作地点。

现代科学分析证实:五大名窑中官、哥、汝、定、钧中的许多瓷器都有类似的纹饰,与五大名窑相比较,这些窑的产品也具有共同特征。

除龙泉青瓷外,其他四窑均属于南方青瓷系统。

因此,可以推断这类青瓷装饰的原料可能来自景德镇附近各县。

它采用具有纹样图案的模型拍印在瓷坯上,然后入窑焙烧而成。

花纹多为莲瓣纹、菊瓣纹、松竹梅等。

这类釉下彩绘不同于釉上彩绘,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下一次烧成,所以烧成的瓷器器面色泽滋润光亮,胎体坚致,呈青绿或翠绿色。

“瓷器”,这是英文单词“ china”的音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汉语汉字,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模仿陶器和原始瓷器,逐渐改进提高,终于烧成了质地纯净、光泽透明的青瓷。

在唐代,已烧造出了成熟的青瓷;在北宋时,则发展到了成熟的程度。

因为瓷器烧成温度高达1300度左右,瓷器上的釉色几乎不含氧化铁,呈现出青色。

这种含铁量极少的青色表明青瓷在烧造时吸收了足够的铁。

在1200度至900度的中性气氛中烧成的青瓷,其含铁量仅0。

5%。

它釉色明净柔和,光照见人,千年不老。

据化学分析,它的成分之中含钙、铜、镁、钴、钾、钠等人体所必需的物质。

它对缺铁性贫血、肺结核、软骨病、心血管病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变化,不断更新,青瓷不再是仅有利于卫生、健康、药用的功能。

人们发现青瓷美丽的釉色,给人以一种温柔如玉、典雅宁静的感觉,并形成一种独特的意境。

将烧成的青瓷在胎上施加各种纹饰,称之为“刻花”。

这种纹饰图案是用各种线条构成,笔法遒劲流畅,讲究自然、流畅,使纹样画得生动活泼,精细秀丽,别有一番风韵。

刻花艺术在北宋时的汝窑、定窑、耀州窑等瓷窑中盛行一时,到了明代仍然继续延烧。

当然,这只是刻划技巧,属于半釉的范畴。

若在窑中经800度以上的高温焙烧,图案便会被完全破坏,永远无法恢复原貌,只留下一层极薄的玻璃质釉面,或可见及其极微的花纹。

泥板成型法教案

泥板成型法教案
教师演示,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并总结出正确的制作方法。
a、滚压法:
现在陶土下垫一块布,用手掌将粘土丘扁。然后再粘土的两端各放置一个所需泥板厚度等的木条,用擀面棍前后滚压,直至压倒和木条厚度相同为止。适于制作较大面积的泥板。
b、拍片法:
1.拍片法是制作紫砂壶常用的方法,先将粘土放在泥案上,用力拍打从粘土的中间向四周拍打。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英文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在黑板上写英文单词china:让我们大声读这个单词好吗?
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中国
2、同学们都不知道吧?“china”还有另一个解释,那就是:瓷器。
3、有谁知道马可波罗的故事吗?
总结:中国有着9000多年的制陶历史,中国的陶瓷艺术长期影响着世界各地陶瓷艺术的发展。
2.而后将黏土小心翻转过来。
3.再用泥拍拍打正面斜下方用力,均匀有序拍打至所需厚度。
4.泥板成型。
3、切割、围型和粘贴:
在讲解泥条盘筑法的技法时,我们的重点是泥条与底盘的粘接,泥条与泥条的粘接。今天我们这节课还是以此为重点,我请一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粘接的技法,看看大家掌握的如何。
总结:这一部分主要用得是观察法,从新知识点观察老师,旧知识点观察学生,同时融合自己对制作技法的理解,从观察中了解、掌握制作技法。因为示范操作比较直观,泥板成型的技法相对比较简单,对难度不大的制作技法,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教师点评。
(五)延伸课题、拓展思维。
今天我们用泥板成形法制作出了现代陶艺作品。但是这些作品还不够完美,我们可以用什么装饰方法把它们打扮得更美丽呢?教师这里有几件陶艺作品,你们看看这些作品漂亮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课外书籍或者网上查一查陶艺的装饰技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设:手捏成型法做的小碗、玉米、蜻蜓香蕉等,泥条盘筑法做的小篓、小房子、小杯子等。
观察思考,回答:用泥板做成的
动手试做,发现问题
动手尝试制作方形盘子
交流:泥板制的薄厚不均匀、产生裂纹、泥板取不下来等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切片法、木板、用手拍打法、擀压法
摔薄法等
观察思考
倾听
三、作品制作
四、评比展示
五、小结
教学难点:制出薄厚均匀的泥板。
环节设计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二、学习技法
巩固所学技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泥板成型方法
5
14
1.提出问题:
(1)以前我们用陶艺泥做过哪些作品?用什么方法做的吗?
(2)(出示泥板成型作品)请同学们看这件作品是用什么成型方法制作的?
2.揭示并板书课题:泥板成型法。
1.请你试着做一块泥板,要求厚度大约为5毫米,薄厚均匀。
2.反馈交流自己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研讨解决问题:
(1)学习14页制泥板流程图,四种制泥板的方法,小组讨论这些泥板是怎样制成的?
(2)除了以上四种基本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
(3)教师演示:介绍并演示用切片法、擀压法制泥板。
4.组织学生制作泥板,要求:注意安全,保护环境卫生,注用湿布将泥和泥板盖好,防止泥干裂。
动手设计制作不同造型的作品
评议优秀作品,自我评价
总结所学知识
16
4
1
1.组织观察14页图片思考:
(1)你知道这些纹理是用什么做模子压制出来的吗?
(2)你身边还有什么物品可以做模子,在泥板上可以压出哪些不同的纹理效果?
(3)怎样才能将泥板粘接牢固?
(4)参看16页(圆柱形笔筒制作流程图)制作出其他作品。
2.组织学生创新设计制作作品。
1.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议优秀作品
2.展示小组推荐的作品。
3.填写18页自我评价表。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下节课我们还学习用泥板成型法的方法做方形物品,课下大家进行构思,看谁的新颖有创意。
讨论探பைடு நூலகம்、动手制作
用圆环、木条等压制出来的……
还有树叶、笔、麻布等物品压出纹理
思考问题,如用手捏在一起、抹泥浆等。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泥板成型法
课型
技术基础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倾听、尝试、实践等活动,了解陶艺简单知识,初步掌握拍、擀等制泥板的方法。
2.经历自主设计、动手实践过程,能够用泥板成型法设计并制作一件作品,提高动手设计实践能力,享受制作的快乐,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制泥板的方法。
思考观察
观察思考
动手设计制作
小组讨论评选
填写评价表
交流所学技法
倾听思考
板书设计
泥板成型法
拍、压、擀、摔
作业设计
一、填空:
1.将两块泥板粘接在一起时,先要用锯齿将泥板的接触面刮出一道道( ),再用()做黏合剂涂抹在刮痕上,然后将两块泥板粘接在一起,这样会更牢固。
2.制泥板的方法有()。
二、简答:
可以用什么做模子在泥板上压出纹理?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