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论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论定稿2011.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确立的前提。 场经济确立的前提。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 立是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进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1、社会主义的含义: 社会主义的含义:
共性的观点: 共性的观点: 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解放 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 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 标,不存在普遍剥削关系的社会制度。 不存在普遍剥削关系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由空想——科学 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由空想——科学、 科学、 由理论—— 实践、由胜利——挫折、由探索— 实践、 挫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与地位: 课程性质与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课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课程,是财经类 院校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院校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是经济学专业和其它经济类课程的理论基 础;是大学生的基本理论修养。 学生的基本理论修养。
课程目标与要求: 课程目标与要求:
理论基础:社会科学领域的两大发现 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1848年 月在伦敦发表。 《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在伦敦发表。
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 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
(1)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同义语。 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同义语。 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2)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 义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基础上产生的。 义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基础上产生的。 共产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 (3)共产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 共产主义的实质是人的解放。 (4)共产主义的实质是人的解放。 (5)共产主义需要具备很高的生产力条件和 社会进步条件。 社会进步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被初步提出与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理论,它作为一种经济体制的探索与实践,旨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一种高效、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理论基础、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来探讨这一热点话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它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良性互动,使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1. 马克思主义对市场经济的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市场是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的结构化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主体之间的供求关系。
马克思主义对市场经济的分析揭示了剩余价值的形成、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矛盾和危机等问题。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起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一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再认识和创新,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1.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保持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又充分调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
2. 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微观调节相结合。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尊重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和决策权。
3.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追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旨在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追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ptppt
第二专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
理论逻辑: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
假设前提:高度社会化的物质基础 基本思想:(1)公有制;(2)按劳分配;(3)计划经济
2.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
(1)列宁 A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的四个阶段
三“市场失灵”理论
1.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特点
(1)市场失灵的含义 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环境的某些限制,而使 得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有效配置到最佳状态。 (2)市场失灵的特点 a.市场失灵是市场机制自身固有的,靠市场自身的完善无法 克服; b.市场失灵是相对的; c.市场失灵是变化的。
4.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各种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共生中发展而成的有机统一体。包括商品市场 和一般要素市场。 ▲市场体系还包括自然生产要素市场 市场体系的完整性与和谐社会
二、市场经济的性质、基本特征与功能
(一)性质(生产关系属性和生产力属性)
1.社会性;2.主体的多元性和平等性;3.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3)处分权:所有者改变财产经济用途或存在状态的权利; (4)收益权:指依靠财产获得某种经济利益的权利; (5)让渡权:通过出租可以把用益权转让给别人或把所有权出售 给别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
1.有效的产权制度,产权必须明晰
产权明晰是指产权归属明确的基础上通过权利的界定,明 确出资者和企业法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出资人职能到 位。 国有出资者职能到位的条件 (1)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和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分开 (2)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和机构明确 (3)政府将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分开管 理 (4)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实行抓大放中小 (5)将竞争性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法人财产权 和经营权完全分开
导论
导论
长期以来,计划经济姓“社”、市场经济姓 “资”的传统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这一思 想路线的指引下,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有力地 证明了,在经济体制上以市场为取向、强化市 场功能的改革,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 要求,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导论
导论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明 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以来的十余年,在党中央的正 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我国整个 国民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公认 的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之一。
8、加强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
导论
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切入点: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性 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定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制基础
体制框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理论创新的意义
导论
导论
浦东新区
导论
导论
纵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存在着由生产力发 展状况决定的三种不同经济形式下的资源配置 方式,即 • 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 • 商品经济条件下由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市场经济 配置方式; • 产品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经济配置方式。
导论
导论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 一方面由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使市场上长线 商品的生产得到控制和缩减,短线商品的生产得到发 展和扩大,在各市场要素正常作用的前提下,经过一 段较长时期的市场竞争、资源流动,使社会的总供给 与总需求趋于大体上的均衡,从而较好地解决复杂的 社会供求矛盾,使资源实现按比例分配。 • 另一方面,由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受竞争规 律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主体的 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概论第一章导论(2024版)
经济运行是研究在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既定的前提 下经济运行的过程和规律。
描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众多经济主体之间在 市场活动中既协调又矛盾的运动过程,揭示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的主要任务。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要想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运用市场机制 来保证和促进经济发展。
L/O/G/O
这种体制的特点:是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形式。
局限性:1、政企职责不分 2、政府管理经济主要依靠行政 手段 3、计划管理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区划进行,利益与 效率不挂钩
基于传统计划经济的弊端,相比之下,现代市场经济有效配 置资源的优势,则在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较量中日益 显现。
多年的经验也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 解决问题。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 有效配置,将整个社会的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到社会需要的 各个部门的产品生产或服务活动上去,使有限的资源得到 最有效的利用。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还是社会经济有 效运行和发展的中心环节。
一方面,社会需求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新兴部门 相继兴起、传统部门相对衰落,资源从“夕阳产 业”流向“朝阳产业”
为了改变我国落后局面,赶上发达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这 一进程,必须逐步达到两个层次的要求:
一要实现传统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
二要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达到现代化水平。
我们要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要尽快缩小与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争取达到社会经济的高 技术化、经济结构的高级化,以及综合国力和社 会富裕程度的高水平。
商以及其他交易形式,寻找货源和买主或卖主, 沟通买卖双方,完成交易的行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原则。
其中之一即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本文将围绕这一理论展开论述,以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线。
下面将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内的经济运行方式,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
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势,又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机制,符合人们对效率、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市场配置资源和国家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又避免了市场的失灵,确保国家对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
其核心是在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逐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运行。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 公有制主导与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生产要素多元化、市场竞争充分展开。
2. 市场机制与国家调节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引导市场运行,保障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3. 公平与效率相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强调社会公平和公正,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良好条件。
4. 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将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既满足当前需求,又保障了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1.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保持其主体地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利益。
2. 加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鼓励和推动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理论基础、主要特征、历史演变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进行详细阐述。
一、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形成的,其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点: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只有充分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2. 价值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承认价值规律在生产和分配中的作用,认为劳动力价值决定商品价值,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供求关系来调节资源配置。
3. 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认为,劳动者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他们有权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并参与决策。
二、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 经济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坚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步建立起公有制、混合所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
2. 社会主义市场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调节资源分配,并通过国家管理和调控来保证公平和效率。
3. 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和实施宏观调控来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历史演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在中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为指导的发展道路。
1. 初期探索: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并逐渐形成了初步市场经济格局。
2. 理论建构: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稳步推进: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的体制机制,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经济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社会主义为基础,通过市场经济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的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决策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需求和供给的调节实现资源的配置。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在生产资料的归属方面占主导地位,但同时也允许一定范围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存在与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行计划和市场的统一管理体制的同时,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自主运作相结合。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与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与发展需要经历一系列的阶段与过程。
首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体制,市场经济的要素相对较少。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国开始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市场经济体制。
特别是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战略。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与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较于传统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在资源配置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通过市场的调节,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次,在社会公平问题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正确的分配政策,可以较好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面临着市场失灵、政府过度干预等挑战,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和监管完善来解决。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理论体系,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下面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线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复习。
一、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计划经济相结合,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劳动者享有劳动权益,而商品生产和交换仍然存在,这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市场的方式配置资源、实现价值,同时保持公有制、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经济制度。
它既是计划经济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市场经济的独特形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价格在市场中形成,供求关系决定着资源配置的方向和规模。
同时,国家和政府的调控作用也在市场经济中得到了保障,通过宏观调控,确保市场稳定和社会公平。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不同阶段的变革和调整。
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被提出,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200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决策》的文件,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框架和发展方向。
此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与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实践中充分发挥了许多优势。
首先,市场经济能够激发创新和活力,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市场经济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灵活性,增强经济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最后,市场经济能够加强企业的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高考政 治社 会主 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汇总
高考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汇总在高考政治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分析经济现象,以及应对相关考试题目都具有关键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它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首先,我们来谈谈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资源的流向。
市场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调节生产和经营。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生产者看到有利可图,便会扩大生产,增加供应;反之,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生产者会减少生产。
这种机制能够及时、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经济的另一个优点是,它能够促进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创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然而,市场调节也不是万能的。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自发性是指一些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会不择手段,比如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
盲目性是指生产者和经营者往往不能完全掌握市场信息,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一哄而上或一哄而退。
滞后性则是指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这可能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正因为市场调节存在这些不足,所以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来进行干预和调节。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可以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
常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包括税收、国债、财政支出等方面的政策;货币政策则涉及利率、汇率、信贷等的调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作业广西大学院系:姓名:学号:导论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什么关系?市场经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完全形成?答:市场经济,是指依靠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机制实现各类经济资源配置的一种社会经济运行方式。
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以市场为中心;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以市场为导向;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通过市场竞争来配置,市场决定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向,并依靠市场力量形成均衡价格;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是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要机制。
而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它与自然经济的产品经济相对称;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它与计划经济相对称。
商品经济按发展程度来区分,可以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
市场经济则是商品经济发展到发达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现代化形式和发达形态。
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只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才能成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建立了统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商品经济,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商品经济关系货币化,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运行,才能形成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当一个国家的商品经济全面对外开放,参与世界市场,融会于世界经济之中,才能形成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在什么社会是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它又有哪些缺陷?答:在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一方面,由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市场上的商品供求,使市场上长线商品的生产得到控制和缩减,短线商品的生产得到发展和扩大,在各市场要素正常作用的前提下,经过一段较长的时期市场竞争、资源流动,使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大体上的平衡,从而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受竞争规律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还是有利提高市场竞争主体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所以,只要是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市场经济就是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除此以外的资源配置方式,都不能使社会资源实现有效而合理的配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一项重要探索和创新。
它既继承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点,又借鉴了市场经济的一些机制,形成了一种既保证公有制基础上的按劳分配,又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规律。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 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保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
公有制经济的主要表现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保有直接控制权,通过国家计划对资源进行调配。
市场经济的主要体现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自主性和效率性。
2. 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它借鉴了国外的市场经济经验,吸收了外资和技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这种开放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
3. “两个决策权”的协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对经济的决策权与市场主体的决策权形成了有机的协调关系,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国家依靠法律法规和规划制定对经济的总体安排和调控,市场主体则根据市场需求和利润驱动力来做出相应的决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1. 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不仅在商品交换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还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通过商品价格的形成和调节,市场能够自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统一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和市场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
计划通过国家统一安排,实现了资源的宏观配置和均衡发展,市场则通过供需关系的自由调节,实现了资源的微观配置和有效利用。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核心价值观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它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高中政治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高中政治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福祉的统一。
•本文将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特点及其核心理论基础。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分配关系,促进全面发展并保障人民根本权益的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公有制为主体:国家保持对重要领域和战略性产业的控制。
2.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包括公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各类企业活力。
3.改革开放导向: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吸纳外来投资和技术,推动内外联动发展。
4.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数量,充分竞争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5.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稳定和市场秩序。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批判性理论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适应中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改革开放理论: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念。
通过改革开放借鉴国际经验,激发内外需求和活力。
4.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研究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科学规律与方法,丰富了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及其与社会制度关系的认识。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挑战1.发展成就: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2.面临挑战:市场失灵、资源过度集中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市场秩序,并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
六、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经济形式之一,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高二教材精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人教版高二教材精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高中教材精讲系列:人教版高二教材精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人教版高中教材提供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入剖析和阐述,下面将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精讲。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指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通过市场的手段配置资源、调节经济行为,实现发展和繁荣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应当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决策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和市场调节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2. 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应当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障社会公平和正常经济秩序的维护。
3.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结合,通过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包括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 理论初探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进入了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国内外学者开始探索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并提出了初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 经济体制改革阶段。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渐得到规范和完善,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3. 理论创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断创新,涌现出了一批重要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实施与探索在实践中,中国坚持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许多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措施。
例如:1.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方向,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PT课件
2021/3/10
18
列宁指出:
只要还存在市场经济,只要还保存着 货币权力和资本权力,世界上任何法 律也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实 行大规模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消灭 剥削才有可能。
2021/3/10
19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的原因:
(2) 由于各国共产党的历史不长,经济理论水 平有限。
2021/3/10
7
1990年12月,邓小平指出: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 会主义的区别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 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 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 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 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 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DV3.P364)
2021/3/10
8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讲话中 说: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 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 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 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V3.P373)
2021/3/10
(1) 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
2021/3/10
17
马克思认为:
未来社会是一个社会产品极其丰富的 社会,那时一切生产资料都将是社会 全体成员的公共财产,将不再有商品、 市场和货币,整个社会将按照一个统 一的计划来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 费资料的生产。
这里有一个前提:产品极其丰富。
这是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第一次谈话。
2021/3/10
2
1982年7月,邓小平又说: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 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 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 得不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 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 不好,就会糟。”(DV3.P16-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实践PPT转Word打印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PPT转Word打印版)幻灯片2第一讲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幻灯片3一、市场经济(一)市场经济及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1.市场经济的概念学术界的不同观点共有8种观点,从以下三个角度考察:第一种是从市场经济与所有制关系的角度来考察的。
有两种不同观点:一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制度;二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决策高度分散化、一切经济活动均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的一种经济形式。
幻灯片4●第二种是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角度考察的。
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二是认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种形式,三是认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种组织管理体制。
●第三种是从经济形式的角度来考察的。
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二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或经济调节方式、手段;三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或配置方式。
幻灯片5结论:——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或运行机制,而不是一种经济制度。
经济形式有三种: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有多种定义,而不是一种,最普遍的说法是“资源配置说”。
●“资源配置说”的历史考察亚当·斯密的观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经济人)市场机制(自然秩序)是资源配置的最好方式马克思的观点看到市场机制的弊端提出计划机制配置资源幻灯片7●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即一切经济活动都要经过市场这个“中介”才能进行的经济叫市场经济。
幻灯片8●市场经济的核心核是什么??●市场经济其核心是“交易”●交易是分工的产物●交易是人类从诞生开始就存在的●而计划经济的本质是:人为的计划,是部分人计划绝多数人的需求,从而安计划来组织生产。
幻灯片9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配置资源的方式不同●配置资源的效率不同●最关键的差别在于:市场经济配置是众多人们基于自愿和自利的基础上通过交易来完成的;而计划经济则是一部分人来计划多数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论案例
一、用斯密的分工理论分析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答:1776年3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亚当·斯密说:“借由追求他个人的利益,往往也使他更为有效地促进了这个社会的利益,而超出他原先的意料之外。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多少好事是由那些佯装增进公共利益而干預贸易的人所达成的。
”(《国富论》)
两个人一块儿做事,比单独做的事加起来更多--也就是说,合作可以创造价值,这是经济学中的一条基本原理。
但这种合作不是简单地像人民公社一样,所有的人在一起,干同样的活,而是在分工、专业化基础上的合作。
分工与专业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推动技术进步,所以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分工与专业化是跟交易相联系的。
人类有交换的意愿,才使分工合作成为可能。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在传统社会中,合作往往只在熟人之间、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进行,比如兄弟姐妹,或者同一个村的人,或者同一个教堂的人进行合作,很难找到陌生人之间的合作。
而人类今天的合作,早就超越地区,超越国界,走向全球。
今天我们所消费的商品,99%的生产者你不认识。
一个企业的产品卖出去,绝大部分消费者他也不认识。
正是这种大规模、大范围的合作,使全世界的财富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市场经济中,不光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还有一只"隐形的眼睛"。
也就是说,陌生人之间能够合作,是因为有一只隐形的眼睛在监视我们,每个人必须好好表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过去对市场经济的批评,往往是由于人们只知道前一个因素,而没有看到后一个因素的作用,所以,认为市场上一定有欺诈,无商不奸。
而实际上,我们今天看到,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们越注重自己的信用。
尤其是企业,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必须建立很好的声誉。
如果声誉不好,没有人信赖,就会被淘汰。
二、西安市构建生态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
答:1.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协调。
先前的城市发展对生态城市建设产生了阻碍作用;
2.对生态的认识不足。
人们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慢慢关注到生态与自身健康生活息息相关,但对于生态认识不足,构建步伐缓慢。
3.城市的生态环境基础较差,西安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渭、泾、浐、灞、沣、滈、涝、潏八水环绕,屏拱长安,自古就有“八水绕长安”之称;境内河流纵横交错。
近年来,西安结合历史遗迹保护建设了一批以曲江池、汉城湖为代表的重点水利工程,它们与明清建设的西安护城河水系共同承载了诸多文化典故和城市历史。
但由于保护意识不足,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导致恢复“八水绕长安”还在建设中。
4因为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浪费并存。
三、简述十三五期间“水韵林城、美丽西安”的建设思路。
答:从2011年起,为了更好地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西安市林业局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了《西安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根据《规划》,西安市将加快以“水韵林城,美丽西安”为理念的森林城市建设,到2015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形成以“一屏三轴五环十块百廓千点”为骨架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力争到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努力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
根据目前国内生态用地的研究现状,结合西安实际,西安生态用地潜力主要体现在森林绿化面积的增加、森林资源质量提升、湿地保护与恢复、产业富民等4个方面。
按照《规划》总体目标,西安将加快森林城市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体系,及森林城市资源安全能力建设。
到2015年,针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指标,西安市将重点加强城区公园绿地、城区街头绿地、道路绿化和绿荫停车场建设,使城区绿地率由31.99%提高到达35.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9.5平方米提高到11.0平方米以上,全市道路绿化率由70.3%提高至85.0%以上,新建地面停车场的乔木树冠覆盖率由25.5%提高到32%,全面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指标。
同时,进一步提高城市森林质量,提升森林防护功能,加强生态文化载体建设,使全市森林覆盖率由44.99%提高到48%,新建生态文化示范基地6处,形成林水相依、林山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力争到2017年,以提升城市森林质量、增加产业富民能力、丰富生态文化
内涵为主要目标的森林城市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
到2020年,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0平方米,道路绿化率达90.0%,村镇绿化全部达到“三化一片林”建设标准;生态文化示范基地达30处。
届时,西安市将初步建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和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实现城中林荫气爽、郊外碧水青山、乡村花果飘香,进一步夯实西安华夏文化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国际化大都市的生态基础。
综合以上,西安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地带,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悠久,发展更是尤
为重要。
而今,西安的经济相对往年确实有所发展,但污染却日渐恶化,雾霾天气也日
渐趋多,不仅影响人的出行,也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
西安,是当代建设发展的趋势所向。
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同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念,是深刻体现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理
念。
坚持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也是建设美丽西安不可忽视的重大措
施。
随着当今世界环境的恶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容刻缓。
建
设美丽西安,也是建设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