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之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质量管理成为了企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企业在实施质量管理方面面临着多种挑战,例如缺乏标准化的流程、过程控制不严格等,这些问题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成本不可控、客户满意度低等问题。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严格遵守质量管理体系、合理利用工具和技术,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1.了解和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掌握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3.培养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能应用质量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质量管理概述–什么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阶段–质量管理的目的和意义2.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1标准概述–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作3.质量工具和技术–质量管控的实用工具和技术–统计过程控制SPC–六西格玛DMC流程改善方法4.质量管理实践案例–质量管理实践案例分享–讨论和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四、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分享质量管理实践案例。
2.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质量管理实践案例分析;–进行质量改进策划和实践。
3.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加深对质量管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团体合作精神。
五、评价方法1.平时表现–考勤–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2.考试–闭卷考试–开放式问题3.实践评价–实践项目成果六、参考资料1.《全面质量管理实践指南》吴晓波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熊永平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3.ISO 9001标准七、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体系和工具,培养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应用质量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设计符合质量管理实际需求,可以帮助学生在工作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质量管理知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目的质量工程管理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学习《质量工程管理》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加深对《质量工程管理》课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使学生掌握质量工程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抽样检验和质量过程控制的基本技术。
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本课程设计重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模仿企业质量控制实际操作,从零件抽样检验开始,直方图分析,过程能力分析,到控制图分析,完成整个质量控制过程分析,帮助学生熟悉企业质量控制具体思路和操作,理解质量工程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
主要内容:1、零件的抽样检验.2、绘制零件的直方图。
3、对零件进行过程能力分析。
4、绘制和分析零件均值极差图.5、绘制和分析零件单值移动极差图。
6、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3零件的抽样检验3.1测量数据收集mm图3。
13.2测量工具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
3。
3原始数据表经测量后得到的原始数据表如表3。
1。
表3。
1零件原始数据表3.4抽样目前生产型企业主要采用抽样检验。
从整体(N)中抽取一个样本(n),对样本n实施全检,然后根据样本检验结果推断总体的质量。
所以他有一定的风险,但经过计算和调整,可以将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一般来说,抽样的常用方法有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系统抽样.然后确定样本量字码,按批量和检验水平,确定“样本量字码”.根据样本大小字码、接收质量限AQL值、抽样的类型以及宽严程度,在GB/T2828.1所提供抽样检查表检索抽样方案.抽取样本,按照EXCEL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列,抽取样本。
抽样检验的基本思想是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部分产品作为样本,根据对样本检验结果,按一定的判断准则,推断整批产品的质量水平。
在计数抽样中,判断准则只利用计数检验的结果。
图3.2 抽样检验过程示意图课程设计对零件1的抽样检验是通过计数一次抽样检验.其方法是从批量为N的产品中,随机抽取n(<N)个产品为样本,同时规定一个接收数c,经检验样本中有d个不合格品,按以下规则决定是否接受改批产品:如果d≤c,则接受该批产品如果d>c,则拒收该批产品步骤:1.确定抽样方案:计数一次抽样检验;2.确定质量标准:Φmm;3.确定批量N:在零件1检查批中,N=81;4.确定AQL值:AQL=6.5%;5.规定检验水平:在对零件检查,按一般水平Ⅱ;6.根据样本量字码表确定样本量:按批量和检验水平确定的用于表示样本量的字母叫“样本量字码”,如表3.2。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案例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案例一、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案例:生产流程优化在一个制造公司中,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督产品的生产过程,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质量管理部门决定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
1. 问题识别和目标设定:质量管理部门与生产部门合作,对生产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并设定优化目标,如减少生产时间、降低废品率等。
2. 流程分析:通过流程图和详细的工作流程分析,确定生产流程中存在的瓶颈和改进点。
3.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生产流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工人操作时间、设备开动时间、废品数量等,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4. 优化方案制定: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如调整工人工作顺序、改进设备维护计划等。
5. 实施和监控:将优化方案付诸实施,并建立监控机制,对生产流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
6. 培训和沟通:为工人和相关人员提供培训,使其了解新的生产流程和操作方法,并与他们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7.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检测标准等,以确保生产流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8.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生产流程的效果,收集反馈意见,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9. 风险管理:识别生产流程中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防范可能的质量问题和生产事故。
10. 制度落实:将优化后的生产流程纳入制度,并确保各部门和人员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以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通过对生产流程的优化,该制造公司成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废品率,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1.什么是PDCA循环?试述PDCA循环的主要工作程序和特点。
答: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1)PDCA循环是一种过程管理方法,包含”策划—实施—检查—改进”这四个阶段的活动过程,具体的工作程序:① P(Plan)——策划:分析现状,制定目标,并确定为实现目标所需的各种资源,形成具体明确的活动计划,一般要包括5W1H等内容;② D(DO)——实施:按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③ C(Check)——检查。
根据改进计划的要求,检查、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④A(Act)——改进: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有关的标准、制度和规定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防止重蹈覆撤;尚未解决的问题,可转到下一次循环中。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而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
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但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经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2)PDCA循环,能够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
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一、引言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3.熟悉质量控制的流程和过程;4.能够运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意识。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质量的定义和特点–质量管理的原则和目标–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和要素2.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项目质量计划和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检查和验收–测量、分析和改进–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3.质量控制的流程和过程–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技术–质量控制的实施和监控4.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使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四、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通过讲解相关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实践应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巧;3.团队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4.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课程论文,掌握学术写作、知识整合、问题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本课程采用多种评估与考核方式,包括:1.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40%):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课程论文,掌握学术写作、知识整合、问题分析等方面的能力;2.平时作业及小组讨论(占总成绩的30%):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小组讨论的质量和贡献进行评估和打分;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对学生对课堂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六、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知识和技能。
质量管理基础课程设计 (2)
质量管理基础课程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追求高效和高质量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因此,质量管理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来进行管理操控。
质量管理基础课程是培养这些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目标本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3.熟悉常见的质量管理工具,例如流程图、控制图和质量数据的分析处理等;4.学习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ISO9001等质量管理标准的应用。
三、课程设计1. 课程结构本次课程将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质量管理的体系以及应用质量管理标准等四个方面展开课程内容。
具体课程结构如下:章节主要内容第一章质量管理基本概念第二章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第四章应用质量管理标准2. 课程内容第一章:质量管理基本概念1.1 质量管理概述1.2 质量管理的重要性1.3 质量管理的历史演变1.4 质量管理中的关键术语和概念第二章: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2.1 质量规划2.2 质量控制2.3 质量改进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3.1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3.2 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原则3.3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3.4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维护第四章:应用质量管理标准4.1 国际质量管理标准概述4.2 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4.3 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4.4 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3.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力求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具体教学方法将根据章节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doc 8页)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doc 8页)1.什么是PDCA循环?试述PDCA循环的主要工作程序和特点。
答: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1)PDCA循环是一种过程管理方法,包含“策划—实施—检查—改进”这四个阶段的活动过程,具体的工作程序:① P(Plan)——策划:分析现状,制定目标,并确定为实现目标所需的各种资源,形成具体明确的活动计划,一般要包括5W1H等内容;② D(DO)——实施:按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③ C(Check)——检查。
根据改进计划的要求,检查、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④A(Act)——改进: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有关的标准、制度和规定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防止重蹈覆撤;尚未解决的问题,可转到下一次循环中。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 循环的科学程序。
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2)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
质量管理需要什么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需要什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3. 理解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企业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2. 能够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评估;3. 能够设计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质量管理课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质量管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质量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质量管理的基本观念,掌握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 强化团队合作,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管理基本概念:介绍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等基本概念,使学生明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范围。
教材章节:第一章 质量与管理2. 质量管理原则与方法:讲解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如顾客导向、持续改进、全员参与等,并介绍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如PDCA循环、六西格玛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质量管理原则与方法3.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运行:分析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讲解体系的构建和运行过程,以及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环节。
教材章节: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4. 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介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如鱼骨图、帕累托图、控制图等,并分析其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5. 质量改进:讲解质量改进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如Kano模型、质量改进团队等,并通过案例分享,使学生了解质量改进的实际应用。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精选ppt
11
4.1.3.1 质量体系文件应由封面和正文组成,封面应有下列内容 工厂名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文件版本号 文件修改状态(0~9) 受控状态及分发编号 审、批人员的签名和日期 发布日期和实施日期,第 页共 页
4.1.3.2 质量体系文件编码规则如下:
精选ppt
文件顺序号(01-99) 职能部门 文件类别代码 工厂名称代号
2
二、课程设计内容
通过资料的调查、分析,熟悉和了解 指定企业的生产和运作,以及企业质量管 理现状。运用《 质量控制》 、《 质量 管理》 课程所学知识,按ISO9001 : 2000 标准要求进行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总体、策划,编制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文件 资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精选ppt
3
三、课程设计要求
6
3 .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即为按ISO9001 :2000 标准4 . 1 条款要求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总体策划。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策划的内容是: 制定质量方针; 制定质量目标; 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进行质量职能分配;
精选ppt
7
精选ppt
8
精选ppt
9
精选ppt
10
4. 文件编写
(1) 文件编写导则 (2) 1)文件的分类 (3) 2)文件的起草与编制 (4) 3)文件的编码规则
12
4) 质量记录的编号
质量记录顺序号(001-999) 过程号 职能部门代号
精选ppt
13
(2) 质量手册编写
1 )封面的格式和内容
①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② 手册代号、组织代号及发布年代如:QM / ZH 一2002
③ “质量手册”大标题
④ 现行版本号:A ( B , C ,… …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3. 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 增强学生对质量管理的重视,树立质量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管理对企业、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其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质量管理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实际问题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管理基本概念: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2. 质量管理原则:顾客导向、领导力、人员参与、过程方法、持续改进、事实依据的决策、供应商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 质量管理原则与方法3. 质量管理工具:因果图、流程图、帕累托图、控制图、散点图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4. 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1标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教材章节:第四章 质量管理体系5. 质量管理案例分析:国内外知名企业质量管理成功案例。
教材章节:第五章 质量管理案例分析6. 质量管理实施: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实施与监控、持续改进。
教材章节:第六章 质量管理的实施与评价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质量管理基本概念第二周:质量管理原则第三周:质量管理工具第四周:质量管理体系第五周:质量管理案例分析第六周:质量管理实施与评价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详细的教学大纲制定,涵盖质量管理的主要知识点,以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质量管理学课程设计 (2)
质量管理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的竞争,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学习质量管理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地学习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提供支持。
二、教学目标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3.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以专业术语和表格等形式表达质量管理问题。
三、课程大纲1.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现代质量管理思想的演进和发展概述2.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3.质量规划和设计–质量规划的基本要素和方法–质量设计的方法和工具4.质量控制–统计过程控制和测量系统分析–检验和检测方法及其统计分析5.质量保证–品质保证的基本概念和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评价方法和指标6.过程改进–过程改进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授课内容以PPT形式呈现,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并结合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评价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占60%,课堂表现和课程作业成绩占40%。
2.考核内容: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3.评定标准: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和作业质量综合评定,成绩分为A、B、C、D、E五个等级,其中A为最高等级。
六、参考教材1.《现代质量管理》(第四版),作者:托马斯·彼特斯和罗伯特·黑格。
2.《质量管理体系实践指南Ⅰ——ISO9000标准》,作者: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3.《质量控制手册》,作者:爱德华兹试验室。
质量管理学课程设计
目录目录 (1)一、全面质量管理 (2)1.1全面质量管理的提出 (2)1.2全面质量管理的概述 (2)1.3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4)1.4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提升策略 (5)1.5全面质量管理的展望 (7)二、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8)2.1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8)2.2质量特性检测及控制 (11)2.3影响因素如何检测管理 (15)三、参考文献 (20)一、全面质量管理1.1全面质量管理的提出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名称,最先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
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在西欧与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
它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实现定量化,变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类似于日本式的全面质量控制(TQC)。
首先,质量的涵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服务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其次,TQC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生产制造过程,而且要管理采购、设计直至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在我国,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自1978年以来,我国推行TQM(当时称为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即全面质量控制)已有20多年。
从20多年的深入、持久、健康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来看,它有利于提高企业质量,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全面质量管理的概述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1. 简介本次课程设计着重于介绍质量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工具,为学生今后从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和扎实技能。
2. 课程目标•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流程;•了解质量管理的相关标准与法规;•掌握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3. 课程内容3.1 质量管理概念3.1.1 什么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定义;•质量管理的作用;•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3.1.2 质量管理原则•客户导向;•不断改进;•全员参与;•科学决策;•管理系统方法。
3.2 质量管理的基本流程3.2.1 质量规划•规划目标;•制定计划;•制定标准。
3.2.2 质量控制•确定质量控制点;•进行质量检查;•收集并分析数据;•确定改进措施。
3.2.3 质量改进•设计实验;•执行实验;•分析组织实验结果。
3.3 质量管理相关标准与法规3.3.1 ISO 9001:2015标准•标准概述;•标准体系;•标准要求。
3.3.2 质量法规•原材料及产品标准要求;•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管制要求;•质量文件和记录管理要求。
3.4 质量管理工具3.4.1 流程图•流程图概述;•流程图制作方法。
3.4.2 直方图•直方图概述;•直方图绘制方法。
3.4.3 工具箱(QFD)•工具箱(QFD)概述;•工具箱(QFD)实际应用。
4.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
5. 教材与参考书5.1 教材•《质量管理》唐钧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5.2 参考书•《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陈红编著中国质量出版社•《质量管理与控制》胡志飞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6. 评分标准课程设计的评分主要依据以下标准:•课程设计报告的完整性;•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问题的程度;•解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格式、布局、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规范性。
质量管理课设
目录第1章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1)1.1 课程设计目的 (1)1.2 课程设计的实验环境 (1)1.3 课程设计的预备知识 (1)1.4 课程设计要求 (1)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 (2)2.1 基于过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 (2)2.1.1项目管理的PDCA环: (2)2.1.2 PDCA分以下八个步骤: (2)2.1.3 PDCA管理的特点: (3)2.1.4 PDCA管理模式: (4)2.1.5 PDCA管理模式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4)2.2 地铁隧道砼支撑梁爆破质量控制 (4)2.2.1、工程概况: (4)2.2.2、课题选择: (7)2.2.3、QC小组概况: (7)2.2.4、基于过程的管理模式: (8)2.2.5、地铁隧道砼支撑梁爆破质量控制标准: (11)2.2.6、目标确定: (12)2.2.7、第一次PDCA循环: (12)2.2.8、第二次PDCA循环 (17)2.2.9、总结 (23)参考文献: (24)第1章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1.1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实际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其目的在于加深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1.2 课程设计的实验环境软件要求能运行Windows 2003操作系统的微机系统。
1.3 课程设计的预备知识熟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
1.4 课程设计要求按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课题,独立完成两个方面的设计,基于过程质量管理模式的设计和项目质量管理的应用案例。
每一个题目设计小组,可以分模块进行,共同协作完成一个项目质量持续改进的设计任务。
要求按照辽宁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排版要求进行排版,要求应用质量管理统计工具进行质量问题的分析,制订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要求画好图表,严禁相互抄袭。
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2.1 基于过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2.1.1项目管理的PDCA环:图2.1.1 2.1.2 PDCA分以下八个步骤:1.分析现状,找出质量问题2.分析影响质量的原因3.找出主要原因4.制定措施计划5.执行措施计划6.检查效果发现问题7.总结经验纳入标准8.遗留问题转入下一循环2.1.3 PDCA管理的特点: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doc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课程本课程是一门质量管理相关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掌握质量管理的核心技能,提高学生的质量管理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熟悉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了解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标准;3.掌握质量改进工具和技术;4.能够运用质量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1.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定义和发展历程–质量管理的目标和原则2.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标准–实施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和方法3.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测量和控制质量的基本方法–质量改进工具和技术4.质量管理实践–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基于质量管理的问题解决方法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老师根据课程要求,向学生讲授相关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践操作:老师在课程中设计实践案例,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课程讨论: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讨论,让学生将课程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升华课程内容。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考虑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2.实践操作成绩:考虑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占总成绩的30%。
3.期末考试成绩:考虑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40%。
参考资料1.David Hoyle. ISO 9000 Quality Systems Handbook: Updated for theISO 9001:2008 Standard.2.Joseph A. De Feo,W. Edwards Deming. The Deming ManagementMethod.3.Douglas C. Montgomery,George C. Runger. Applied Statistics andProbability for Engineers.4.杨锐. 从零开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上参考资料仅供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
《质量管理作业设计方案》
《质量管理》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质量管理》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质量管理的核心理论和方法;3. 能够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质量管理概述2. 质量管理体系3.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4. 质量管理工具5. 六西格玛管理6. 质量成本管理7. 质量改进与创新四、作业设计方案1. 个人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质量管理相关的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个人论文。
论文内容可以包括质量管理理论、案例分析、实践经验等,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
2. 小组项目学生将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企业或组织进行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小组需要完成一份综合报告,包括企业背景、质量管理问题、解决方案等内容,并进行口头展示。
3. 实地调研学生将组成小组,选择一个实际企业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内容包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改进实践等,学生需要撰写一份调研报告并进行汇报。
4. 理论应用学生将根据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选择一个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学生需要撰写一份解决方案报告,并进行口头答辩。
五、评分标准1. 个人论文:内容完备、观点清晰、逻辑周密,。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 计的实施
质量管理课程设 计的展望
质量管理课程设 计的内容
质量管理课程设 计的案例分析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的目标
培养学员掌握 质量管理的基 本概念、原理
和方法
提高学员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 力,能够运用 质量管理工具 和技术分析、 解决企业中存 在的质量问题
培养学员具备 良好的团队协 作精神和沟通 能力,能够与 其他部门协同 工作,共同推
评估标准:课程目标、学习成 果等
反馈机制:学生意见调查、教 师评教等
改进措施:针对评估结果采取 相应ຫໍສະໝຸດ 改进措施案例选择与背景介绍
案例来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或组织,如知名企业或行业领先者
案例背景:简要介绍案例涉及的组织、行业背景和质量管理现状,为后续分析做铺垫
案例特点:突出案例的典型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案例适用性:说明案例适用于哪些课程或知识点,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总结:案例分析是质量管理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案例分 析可以加深对质量管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的解决方案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的效果评估和改进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施解决方案的步骤和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未来质量管 理提供借鉴
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转型: 利用大数据和 人工智能技术 提升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通过一系列检验、测试和审核方法,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预设标准。
质量保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稳定可靠,并持续改进。
质量改进: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发现质量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提高产品或 服务的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1)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1)课程概述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技能和能力。
本课程涵盖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改进与持续改进等内容。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掌握建立和运行基于ISO9001或其他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和工具;3.学习质量管理与产品/服务过程改进的关系;4.学习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原则和方法。
课程大纲第一模块:质量管理基础1.质量管理的概念、目标和意义;2.质量管理的历史发展和演变;3.质量管理的原则和要素。
第二模块:质量管理体系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和基本要素;2.国际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组成;3.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模块:过程改进1.过程改进的概念和原则;2.过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过程改进中的常见工具和技术。
第四模块:持续改进1.持续改进的定义和意义;2.PDCA循环的原理和应用;3.价值流映射和精益生产的原理和方法。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出勤率:出勤率达到80%以上;2.作业:提交相关的作业或小组项目,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文档和实践等;3.期末考试:考试内容覆盖本课程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内容。
参考资料1.ISO9001国际标准;2.质量管理相关的国内外期刊和学术论文;3.企业质量管理实践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报告院部: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工业工程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日期: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 (2)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3)三、设计题目 (4)四、设计结果 (5)五、课程设计小结 (13)六、参考文献 (14)一、课程设计目的《质量管理》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的质量理论、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较高的质量意识,能够参与企业开展质量宣传、贯彻 GB/T9000-ISO9000:2000标准以及参与企业质量认证的工作能力。
因此,《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了《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的基础理论之后,能把该课程的一些基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应用DMAIC改进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对产品的质量相关方面进行分析,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和锻炼学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实际工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应用性人才做出努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一)、内容课程设计开始后,同学们可针对下列课题进行课程设计:1、做一篇质量管理课题相关的专题性文献综述:查阅质量管理方面的各个研究方向的专题学术论文。
对该方向的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综合性的论述;2、进行质量控制方面的课程设计:重点联系排列图、因果图、对策表、直方图、控制图、工序能力分析等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能够合理运用质量控制方法解决设计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要求1. 查阅10篇以上文献资料,认真阅读文献资料;2. 撰写质量管理专题文献综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3. 在文献综述中要说明生产实际中这些质量管理方法的运用场合;4. 认真阅读《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按照指导书上的例题,根据给定的课题做好相应的图表,并仔细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改进的措施。
罗茨鼓风机机壳的加工质量一直困扰着产品装配精度的提高。
质量控制小组对整个机壳加工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该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铸造——清砂——退火消除内应力——划线——机壳上半部/下半部粗铣结合面——钻绞结合面螺纹孔——组合装配——划线——铣削机壳底部(定位面)——粗铣、精铣两侧面——粗镗内孔——精镗内孔——钻孔、扩孔——去毛刺——检验。
为了寻找出现废品的原因,对3500件零件各加工工序的一次合格率进行测试。
1)、分析那些工序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2)、哪些是次要因素,这样对有利于找出问题的主要环节。
对机壳加工工序的一次合格率测试数据见下表。
计算其零件的合格率,并计算零件的总合格率,得合格率:M=91.43%*98.75%*80.00%*92.31%*98.75%*99.23%*100%*100%*100%* 99.29%*82.86%*80.00%*100%*100%=43.00%对各个工序共产生的2550件不合格品制成不合格品表4-1,并绘制排列图。
3)、试用MINITAB软件,绘制缺陷项目排列图,确定主要问题是什么?表4-1鼓风机机壳各加工工序不合格品数数据工序名称不合格品数/件累积不合格品数/件累计百分百数(%)退火消除内应力700 700 27.45 精镗内孔700 1400 54.90粗镗内孔600 2000 78.43铸造300 2300 90.20划线200 2500 98.04机壳上半部/下半部粗铣结合面20252098.82清砂15 2535 99.41 粗铣、精铣两侧面10 2545 99.80钻绞结合面螺纹孔 5 2550 100 组合装配0 2550 100划线0 2550 100铣削机壳底部(定位面)0 2550 100 钻孔、扩孔0 2550 100去毛刺0 2550 100在Minitab的工作表中,把“鼓风机机壳各加工工序不合格表”中的“工序名称”一列,以及“不合格品数”一列键入,见图4-2。
图4-2 Minitab 数据录入求出累计不合格品数、累计百分百数,画出“鼓风机机壳各加工工序不合格品总表”。
如下图4-3所示:图4-3鼓风机机壳各加工工序不合格品总表按图4-3,画出鼓风机机壳各加工工序不合格品排列图,如图4-4所示。
图4-4 鼓风机机壳各加工工序不合格品排列图通过对图4-4的分析,找出影响装配精度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
这有利于找出问题的主要环节,得出结果:工序:精镗内孔、退火消除内应力、粗镗内孔是影响产品装配精度的A类因素,即为主要因素。
工序:铸造、划线、机壳上半部/下半部粗铣结合面、清砂、粗铣、精铣两侧面、钻绞结合面螺纹孔、组合装配、划线、铣削机壳底部(定位面)、钻孔,扩孔、去毛刺为影响产品装配精度的B类因素,即为次要因素。
4)、用表4-5给出的内孔中心距测定数据(该指标的技术要求是+0.033——+0.15),利用MINITAB软件对工序的稳定性和工序能力进行分析。
表4-5 内孔中心距测定数据表序号数值序号数值序号数值序号数值序号数值1 0.060 11 0.063 21 0.096 31 0.055 41 0.1262 0.075 12 0.130 22 0.086 32 0.069 42 0.1653 0.08 13 0.058 23 0.052 33 0.075 43 0.1554 0.195 14 0.088 24 0.093 34 0.080 44 0.1365 0.12 15 0.193 25 0.188 35 0.085 45 0.0756 0.09 16 0.078 26 0.075 36 0.096 46 0.1227 0.086 17 0.092 27 0.115 37 0.095 47 0.1758 0.075 18 0.126 28 0.095 38 0.099 48 0.1159 0.165 19 0.10 29 0.225 39 0.135 49 0.10510 0.086 20 0.11 30 0.060 40 0.099 50 0.115(1)工序稳定性分析及工序能力分析。
利用控制图对表4-5 已完成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为图4-6、图4-7。
图4-6 控制工序均值的控制图图4-7 控制工序方差的移动极差控制图应用控制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通过图4-6和图4-7,发现有出现一个工序异常点,距离中心线超过3个标准差。
检验出下列点不合格:第30个点为工序异常点。
这有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或设备出错等原因引起的。
应及时追查原因,直到过程回到受控状态。
通过分析,将第30个数据移除,对原先数据重新进行工序稳定性分析及工序能力分析,得到表4-8和表4-9。
图4-8 控制工序均值的控制图图4-9 控制工序方差的移动极差控制图在工序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工序能力分析。
利用表4-5的数据进行工序能力分析,在Minitab的工作表中,选择stat → control charts → capability analysis→normal,得到工序能力分析图,见图4-10.图4-10工序能力分析图由图4-10中可看出,Cpk=0.46,表明工序能力严重不足。
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工序能力。
(2)因果分析为了找出影响产品装配精度的提高的原因。
根据5M1E的原理,从人、机、料、方法、测量、环境等六方面做出分析,并用Minitab 画出因果图。
如下图4-11所示。
图4-11影响产品装配精度提高的原因对图4-11列出的诸多原因进行逐项的分析,找出以下几点为影响产品装配精度提高的主要原因:(1)夹紧点选择不合理。
工件夹紧点选择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工件的受力稳定,由于夹紧力的力点设置在工件下端,因此容易引起工件受力不稳定,影响平面质量。
(2)切削参数不合理。
切削参数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加工质量,由于过去工艺文件中未定切削参数,操作参数不合理,出现高速切削、强力切削的现象,产生热变形和表面粗糙度增大。
(3)刀具前角,修光刃圆弧R选择不合理。
刀具的前角是影响切削力大小的重要原因,由于该工件自身刚性比较差,原来刀具的前角=0,切削抗力较大,工件在切削时,切削阻力比较大,容易产生热变形。
为了减少切削抗力,严格控制修光刃圆弧的大小,必须合理选择刀具前角和修光刃圆弧R。
通过因果分析改进后,重新收集数据再进行工序能力分析。
五、课程设计小结两周的质量与可靠性的课程设计终于结束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受益匪浅:进一步加强了制作课程设计报告的能力;切实感受了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这门学科在实际操作中的指导意义。
本次的课程设计不仅综合我们所学专业课程,系统化的应用了大学期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巩固了自身的基础,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也让我们收获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第一、团队分工的同时更应注重协作虽然在设计一开始,我们就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对自己所负责的内容都做了细致的分工,但这毕竟是小组合作,各职能之间存在很多交叉重叠的现象,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到这时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并不是说我们小组的团结易于他人,只是想强调相互间的配合在任何团队或组织中很重要的一方面。
第二、正确对待,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程设计之前,我们就做好准备,先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同时,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内容的研究上。
第三、在对待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并没有采取回避的态度来处理,相反,我们积极的面对,寻求解决的方法。
在设计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幸好得到了老师的指点,找到了方法,把问题解决了。
这些都暴露出了前期我们在这些方面知识的欠缺和经验的不足。
总之,所有的经验和教训都有待我们慢慢消化,从中汲取营养,并将其吸收。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在本次课程设计中的总结及体会。
在做课程设计的这几天,使我学到了书本上无法到的东西。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1)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应用DMAIC改进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对产品的质量相关方面进行分析;(2)、让我对Minitab这个软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熟悉6σ质量管理工具MINITAB在DMAIC改进流程中的应用,学会怎样运用这个工具对产品性能进行分析,对生产流程进行改进。
两个礼拜的时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但它却等于几年来学习的感悟。
是课本知识的再度升华,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因此,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要加倍努力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工作需要。
最后,再次感谢闵杰老师和龚存宇老师对我们的耐心指导与培养!六、参考资料1、《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张宝根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2006年7月2、《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蒋祖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3、[美]W.爱德华兹.戴明著:《戴明论质量管理》,海南出版社4、[日] 石川馨著:《日本质量管理》,李伟明译,企业管理出版社5、[美]J.M.朱兰著,《质量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6、[美]A.V.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7、徐鹏航主编,《质量管理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8、杨志远《企业质量管理现状研究》期刊-核心期《企业活力》2004年第11期9、傅丞操《质量管理——软件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期刊《科技咨询导报》 2007年第02期10、吴玉军《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思考》期刊《甘肃科技纵横》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