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课件
合集下载
肿瘤放射治疗基本方法及原则PPT课件

乏氧细胞和G0期细胞对放射不敏感 六、加温治疗
放疗反应
一、全身反应:厌食、恶心、呕吐、头痛、 全身乏力
二、血象反应:骨髓和淋巴组织高度敏感, 最明显是白细胞,其次是淋巴细胞和血 小板,红细胞不敏感
三、局部反应:根据照射部位不同而不同
放射防护
减少受量 缩短时间 延长距离 防护屏蔽 定期保健及剂量监督
医学研究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基础医学包括:医学生物数学, 医学生物化学, 医学生物物理学 ,人体解剖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人体生理学, 人体组织学 ,人体胚胎学, 医学遗传学, 人体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病毒学, 人体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医学实验动物学, 医学心理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 ,医学信息学, 急救学, 护病学, 新中心法则。 临床医学包括: 临床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 放射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 核医诊断学* 临床治疗学 职能治疗学 化学治疗学 生物治疗学 血液治疗学 组织器官治疗学 饮食治疗学 物理治疗学 语言治疗学 心理治疗学 内科学 外科学 泌尿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老年医学 眼科学 耳鼻喉科学 口腔医学 传染病学 皮肤医学 神经医学 精神病学 肿瘤医学 急诊医学 麻醉学 护理学 家庭医学 性医学 临终关怀学 康复医学 保健医学 听力学。 编辑本段医学的起源
手术治疗 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①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如动物受伤会舐其伤口、遇热会避入水中,人与动物一样有着本能救护。人类的求食本能在寻找食物时,逐渐发现了葱、姜、蒜、粳米、薏米等虽为食物或调味品,却具有治病作用;②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先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活动肢体 可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导引术”、“五禽戏”的形成,也是古代人们积累生活经验后产生的保健养生观;③医、巫的合与分。由于原始人受制于智力尚未开化,对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宇宙间的一切反常现象,心存恐惧,难以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因而误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其中。故巫、医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有的一段历史。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祝由”术沿袭数千年,属于元明临床“十三”科 之一,但以医学为目的的解剖可追溯到公元11年(西汉王莽新朝三年),是中国古老的实证医学萌芽。由于儒、释、道三教合流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格局,“重道轻器”衍生出的务虚倾向,重体悟而疏实证,必然缺少逻辑推理,致使中国的实证医学成就在日后难以与西方医学同日而语。古埃及医师运用念咒、画符和草药治病,前二者就是巫医。西医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医巫分家,亚里士多德曾详细描述了动物的内脏 和器官,古希腊医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将唯物主义哲学运用于医学之中,在《论圣病》中说:“被人们称为‘神圣的’疾病(指癫痫和一些精神患者),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比其他病症更神、更圣,与其他任何疾病一样起源于自然的原因。只因这些病症状奇异,而人们对它们又一无所知,充满疑惑,故而将其原因和性质归之于神灵。”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医学体系,加快了医学科学化的进程; ④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峰巅之作。雅斯贝而斯曾说:“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并且是独立地发生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一阶段,是东、西方哲学、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诸子蜂起,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 派林立,形成了空前绝后的学术繁荣局面,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处在古典希腊文明的开创时期,出现了德谟克利特、费底亚斯、阿基米德、苏格拉底等哲人和智者。在东、西方科学和文化昌明的大背景下,《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代表着中、西两座医学的峰巅之作便自然而然的诞生了。《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关于《希波克拉 底全集》,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卡斯蒂格略尼认为:“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的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虽然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上有缺陷,虽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过动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临床实验和哲学推理的基础上,终能使医学提高到难以超过的高度。这是历史上最有意义的现象之一,并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它说明通过经验,实际 观察和正确的推理,可以得到极有价值的宝贵材料,……他的确解决了医学历史上具有决定性倾向的开端。”比较《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辩、临床实践。其中《黄帝内经》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外测内,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其理论体系是自洽的,难以突破;《希波克拉底全集》虽然没有系统 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为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这些差异为中、西医学的日后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笔。
放疗反应
一、全身反应:厌食、恶心、呕吐、头痛、 全身乏力
二、血象反应:骨髓和淋巴组织高度敏感, 最明显是白细胞,其次是淋巴细胞和血 小板,红细胞不敏感
三、局部反应:根据照射部位不同而不同
放射防护
减少受量 缩短时间 延长距离 防护屏蔽 定期保健及剂量监督
医学研究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基础医学包括:医学生物数学, 医学生物化学, 医学生物物理学 ,人体解剖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人体生理学, 人体组织学 ,人体胚胎学, 医学遗传学, 人体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病毒学, 人体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医学实验动物学, 医学心理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 ,医学信息学, 急救学, 护病学, 新中心法则。 临床医学包括: 临床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 放射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 核医诊断学* 临床治疗学 职能治疗学 化学治疗学 生物治疗学 血液治疗学 组织器官治疗学 饮食治疗学 物理治疗学 语言治疗学 心理治疗学 内科学 外科学 泌尿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老年医学 眼科学 耳鼻喉科学 口腔医学 传染病学 皮肤医学 神经医学 精神病学 肿瘤医学 急诊医学 麻醉学 护理学 家庭医学 性医学 临终关怀学 康复医学 保健医学 听力学。 编辑本段医学的起源
手术治疗 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①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如动物受伤会舐其伤口、遇热会避入水中,人与动物一样有着本能救护。人类的求食本能在寻找食物时,逐渐发现了葱、姜、蒜、粳米、薏米等虽为食物或调味品,却具有治病作用;②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先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活动肢体 可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导引术”、“五禽戏”的形成,也是古代人们积累生活经验后产生的保健养生观;③医、巫的合与分。由于原始人受制于智力尚未开化,对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宇宙间的一切反常现象,心存恐惧,难以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因而误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其中。故巫、医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有的一段历史。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祝由”术沿袭数千年,属于元明临床“十三”科 之一,但以医学为目的的解剖可追溯到公元11年(西汉王莽新朝三年),是中国古老的实证医学萌芽。由于儒、释、道三教合流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格局,“重道轻器”衍生出的务虚倾向,重体悟而疏实证,必然缺少逻辑推理,致使中国的实证医学成就在日后难以与西方医学同日而语。古埃及医师运用念咒、画符和草药治病,前二者就是巫医。西医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医巫分家,亚里士多德曾详细描述了动物的内脏 和器官,古希腊医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将唯物主义哲学运用于医学之中,在《论圣病》中说:“被人们称为‘神圣的’疾病(指癫痫和一些精神患者),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比其他病症更神、更圣,与其他任何疾病一样起源于自然的原因。只因这些病症状奇异,而人们对它们又一无所知,充满疑惑,故而将其原因和性质归之于神灵。”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医学体系,加快了医学科学化的进程; ④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峰巅之作。雅斯贝而斯曾说:“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并且是独立地发生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一阶段,是东、西方哲学、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诸子蜂起,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 派林立,形成了空前绝后的学术繁荣局面,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处在古典希腊文明的开创时期,出现了德谟克利特、费底亚斯、阿基米德、苏格拉底等哲人和智者。在东、西方科学和文化昌明的大背景下,《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代表着中、西两座医学的峰巅之作便自然而然的诞生了。《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关于《希波克拉 底全集》,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卡斯蒂格略尼认为:“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的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虽然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上有缺陷,虽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过动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临床实验和哲学推理的基础上,终能使医学提高到难以超过的高度。这是历史上最有意义的现象之一,并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它说明通过经验,实际 观察和正确的推理,可以得到极有价值的宝贵材料,……他的确解决了医学历史上具有决定性倾向的开端。”比较《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辩、临床实践。其中《黄帝内经》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外测内,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其理论体系是自洽的,难以突破;《希波克拉底全集》虽然没有系统 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为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这些差异为中、西医学的日后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笔。
放射治疗技术ppt课件

颅外各系统恶性肿瘤:如鼻咽癌、肺癌、肺转移 癌、肝癌、胰腺癌、腹、盆腔单发转移癌等。
有些病变可单独采用FSRT给予肿瘤根治,多数 肿瘤需要与常规外照射配合,作为对肿瘤靶区追 加剂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立体定向放疗的局限性
受肿瘤体积、形状限制 靶区边缘定位的精确度尚待提高 靶区周围重要组织放射耐受性有限
IMRT比常规治疗多保护15%~20%的正常组织, 同时可增加20%~40%的靶区肿瘤剂量。
促使 IMRT 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技术突破是强大 的计算机程序,这种高精度的放疗技术使肿瘤放 射治疗跨入了新时代。
普通放疗
调强放疗
乳腺癌
115% 110% 105% 100% 95% 90%
Wedges
调强放射治疗可以做到给肿瘤内不同区域以 不同的剂量(物理调强)。
目前影像学还不能提供上述细胞生物活动的 信息,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如PET、fMRI、 MRS、分子显像、基因显像等技术的出现,将 为今后肿瘤“生物调强”放射治疗奠定基础。
生物靶区示意图
在不远的将来,“生物调强”放疗技术 将使肿瘤放射治疗迈上新的台阶。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立体定向放射治 疗技术的扩展。
利用多叶光栅或适形挡铅技术、将照射野的形状 由普通放疗的方形或矩形调整为肿瘤的形状。
使照射的高剂量区在人体内的三维立体空间上与 肿瘤的实际形状相一致。
提高了肿瘤的照射剂量,保护了肿瘤周围的正常 组织,降低放射性并发症,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44调强放疗普通放疗451151101051009590imrtwedges46前列腺癌4748igrtigrt是一种四维放射治疗技术它在三维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数的概念充分考虑了解剖组织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位移误差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利用影像设备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使之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
有些病变可单独采用FSRT给予肿瘤根治,多数 肿瘤需要与常规外照射配合,作为对肿瘤靶区追 加剂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立体定向放疗的局限性
受肿瘤体积、形状限制 靶区边缘定位的精确度尚待提高 靶区周围重要组织放射耐受性有限
IMRT比常规治疗多保护15%~20%的正常组织, 同时可增加20%~40%的靶区肿瘤剂量。
促使 IMRT 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技术突破是强大 的计算机程序,这种高精度的放疗技术使肿瘤放 射治疗跨入了新时代。
普通放疗
调强放疗
乳腺癌
115% 110% 105% 100% 95% 90%
Wedges
调强放射治疗可以做到给肿瘤内不同区域以 不同的剂量(物理调强)。
目前影像学还不能提供上述细胞生物活动的 信息,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如PET、fMRI、 MRS、分子显像、基因显像等技术的出现,将 为今后肿瘤“生物调强”放射治疗奠定基础。
生物靶区示意图
在不远的将来,“生物调强”放疗技术 将使肿瘤放射治疗迈上新的台阶。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立体定向放射治 疗技术的扩展。
利用多叶光栅或适形挡铅技术、将照射野的形状 由普通放疗的方形或矩形调整为肿瘤的形状。
使照射的高剂量区在人体内的三维立体空间上与 肿瘤的实际形状相一致。
提高了肿瘤的照射剂量,保护了肿瘤周围的正常 组织,降低放射性并发症,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44调强放疗普通放疗451151101051009590imrtwedges46前列腺癌4748igrtigrt是一种四维放射治疗技术它在三维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数的概念充分考虑了解剖组织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位移误差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利用影像设备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使之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
肿瘤放射治疗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放射生物学
37
细胞照射后的存活曲线-氧效应
38
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在分次照射 中的4个变化(4R)
肿瘤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致死性损伤
亚致死性损伤
潜在致死性损伤
肿瘤细胞的再增殖(Regeneration)
残存细胞加速再增殖、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
细胞周期再分布(Redistribution) G2
电
离
辐
电子
射
中子
粒子辐射
质子
加 速
器
负π介子
重粒子LETຫໍສະໝຸດ LET远距离治疗 低
近距离治疗
射 线
高
远距离治疗
射 线
11
放射物理学及放疗设备
1. 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 2. 放射源与放射治疗设备 3. 放射剂量单位 4. 放射治疗剂量学四原则
12
一.电离辐射和物质作用
能够使物质发生电离的射线称为电离辐射线 电离是射线引起物质物理、化学变化及生物效 应的主要机制。 带电粒子辐射: α粒子、β粒子等 非带电粒子辐射:X射线、 γ射线、中子等
疗程时间 影响大
影响大
影响小
总剂量
影响大
影响大
影响大
放疗原则:以较小的分割剂量、在尽可能短的总疗
程内给予一定的总剂量。
照射(重要器官的保护)
Cancer Center 26 SUMS
三 高能电子束临床剂量学特点
射程深度与能量成正比; 一定深度内剂量分布较 均匀,超过一定深度后 剂量迅速下降; 骨、脂肪、肌肉对电子 线吸收差别不显著; 可用单野作浅表或偏心 部位肿瘤的照射。
电子束深度剂量曲线
放射物理学
27
37
细胞照射后的存活曲线-氧效应
38
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在分次照射 中的4个变化(4R)
肿瘤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致死性损伤
亚致死性损伤
潜在致死性损伤
肿瘤细胞的再增殖(Regeneration)
残存细胞加速再增殖、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
细胞周期再分布(Redistribution) G2
电
离
辐
电子
射
中子
粒子辐射
质子
加 速
器
负π介子
重粒子LETຫໍສະໝຸດ LET远距离治疗 低
近距离治疗
射 线
高
远距离治疗
射 线
11
放射物理学及放疗设备
1. 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 2. 放射源与放射治疗设备 3. 放射剂量单位 4. 放射治疗剂量学四原则
12
一.电离辐射和物质作用
能够使物质发生电离的射线称为电离辐射线 电离是射线引起物质物理、化学变化及生物效 应的主要机制。 带电粒子辐射: α粒子、β粒子等 非带电粒子辐射:X射线、 γ射线、中子等
疗程时间 影响大
影响大
影响小
总剂量
影响大
影响大
影响大
放疗原则:以较小的分割剂量、在尽可能短的总疗
程内给予一定的总剂量。
照射(重要器官的保护)
Cancer Center 26 SUMS
三 高能电子束临床剂量学特点
射程深度与能量成正比; 一定深度内剂量分布较 均匀,超过一定深度后 剂量迅速下降; 骨、脂肪、肌肉对电子 线吸收差别不显著; 可用单野作浅表或偏心 部位肿瘤的照射。
电子束深度剂量曲线
放射物理学
27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放射治疗课件PPT104页

第37页,共104页。
少枝胶质瘤
• 放疗计划 低度恶性:肿瘤边缘外放2-2.5cm=PTV 54Gy/30f/5w, 1.8-2Gy/f. 恶性/混合恶性:肿瘤边缘外2.5-3cm=PTV 59.4-60Gy/30f/6w, 1.8~2Gy/f.
第38页,共104页。
少枝胶质瘤
• 预后:根据St.Anne-Mato system
病理
I~ II III~IV 混合型低 度恶性~
中位生存率 5年生存率 10年生存 率
9.8年
73%
49%
4.6年
45%
26%
7年
63%
33%
第39页,共104页。
脑干肿瘤
• 病理特点:局限型、 外生型—毛细胞性 颈髓型 — 星形细胞瘤 、神经节细胞性 神经胶质瘤 弥漫浸润型—恶性度高,病程短
• 治疗:局限型、囊肿形、 外生型、颈髓型 首选手术;部分局限型、弥漫浸润型难以 手术
• 诊断 CT/MRI:占位、水肿、坏死、出血、囊变、 边界不规则、
第28页,共104页。
恶性胶质瘤
• 治疗 1 手术:提供病理诊断、尽可能切除缓 解颅压、切除体积与生存时间成正比 2 立体定向活检术:难以手术 部位深在 明确复发/坏死 影像疑为进展 3 放射治疗 术后放疗 单纯放疗 挽救 放疗
第29页,共104页。
第40页,共104页。
脑干肿瘤
• 放疗:外放、SRS、组织间植人放射源 术后放疗:恶性、恶性倾向、未切净 术后复发(外生形)不能二次手术的可提 供放疗 弥漫型 活检必要 放疗为主 靶区设定:外放1cm,Dt50Gy
• 预后 弥漫型疗后70%改善 ,少于10%的患者生存超过2年
第41页,共104页。
少枝胶质瘤
• 放疗计划 低度恶性:肿瘤边缘外放2-2.5cm=PTV 54Gy/30f/5w, 1.8-2Gy/f. 恶性/混合恶性:肿瘤边缘外2.5-3cm=PTV 59.4-60Gy/30f/6w, 1.8~2Gy/f.
第38页,共104页。
少枝胶质瘤
• 预后:根据St.Anne-Mato system
病理
I~ II III~IV 混合型低 度恶性~
中位生存率 5年生存率 10年生存 率
9.8年
73%
49%
4.6年
45%
26%
7年
63%
33%
第39页,共104页。
脑干肿瘤
• 病理特点:局限型、 外生型—毛细胞性 颈髓型 — 星形细胞瘤 、神经节细胞性 神经胶质瘤 弥漫浸润型—恶性度高,病程短
• 治疗:局限型、囊肿形、 外生型、颈髓型 首选手术;部分局限型、弥漫浸润型难以 手术
• 诊断 CT/MRI:占位、水肿、坏死、出血、囊变、 边界不规则、
第28页,共104页。
恶性胶质瘤
• 治疗 1 手术:提供病理诊断、尽可能切除缓 解颅压、切除体积与生存时间成正比 2 立体定向活检术:难以手术 部位深在 明确复发/坏死 影像疑为进展 3 放射治疗 术后放疗 单纯放疗 挽救 放疗
第29页,共104页。
第40页,共104页。
脑干肿瘤
• 放疗:外放、SRS、组织间植人放射源 术后放疗:恶性、恶性倾向、未切净 术后复发(外生形)不能二次手术的可提 供放疗 弥漫型 活检必要 放疗为主 靶区设定:外放1cm,Dt50Gy
• 预后 弥漫型疗后70%改善 ,少于10%的患者生存超过2年
第41页,共104页。
《肿瘤放射治疗学》PPT课件ppt课件

技术
• 1、常规放射治疗 • 2、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RT和调强适形放
疗-IMRT •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4、图像导引放射治疗-IGRT
常规放射治疗
• 常规放射治疗技术是指在X-线模拟定位下确定 病灶的治疗范围(靶区),通过钴-60治疗机或 直线加速器实施照射的放疗技术,已经历了大半 个世纪的临床应用。但是,在X-线模拟定位机 下确定靶区范围有很大的局限,常规放疗技术无 法实施多野非共面聚焦式照射,多数只能采用简 单的单方向照射或前后、左右两个方向对穿照射, 使过多的正常组织在照射范围内,无法提高肿瘤 的控制剂量,使得常规放疗的疗效一直不能提高。
1)止痛 ,如肿瘤骨转移及软组织浸润等所引 起的疼痛。
2)缓解压迫, 如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 泌尿系统等的梗阻,上腔静脉压迫、脊髓压迫 。
3)止血, 如宫颈癌出血、肺癌或肺转移病灶 引起的咯血等。
4)促进溃疡癌灶控制 ,如伴有溃疡的大面 积皮肤癌、口腔癌、乳腺癌等。
种类
放射治疗装置按产生方式可分为人工加速 治疗装置和放射性核素治疗装置两大类; 按照射方式可分为体外远距离用的外照射 治疗机及在人体腔内或肿瘤组织间近距离 照射用的内照射治疗机两大类,在外照射 治疗机中又有新发展起来的立体定向放射 外科治疗装置,被称为第三大类。
伽玛(γ)刀和X刀区别
• 放疗常用的射线有γ射线、X射线、β射线 等。γ射线是由放射性元素钴-60(或其他放 射性元素)自发衰败中产生;X射线由加速 器(高速电子撞击钨靶)产生。所以由钴60作为放射源的立体定向放疗称为伽玛(γ) 刀,由加速器作为放射源的立体定向放疗 俗称为X刀。
因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具有非常好的精确度和可
靠性,所以X-刀适用于比γ-刀更大的颅内病灶 (γ-刀适用病灶<18mm,X-刀适用病灶<50mm)。 X-刀利用直线加速器作为照射源,不象γ-刀那样 需要定期更换放射物质。X-刀的价格仅为γ-刀的 1/5~1/6,具有更高的性能价格比,从而减少了 治疗费用。1994年中国开始引进X-刀。由于X-刀 设备简单、造价低、不使用钴源,因此它的发展 甚为迅速,已有逐步取代γ-刀的趋势。
肿瘤放射治疗常识PPT课件

等; ②有些患者的放疗疗效甚至同手术疗效一样好,如早期宫颈癌、声带癌、皮肤癌、舌
癌、食管癌和前列腺癌等,而患者的说话、发音、咀嚼、进食和排便等功能完好,外 观也保存完好;早期乳腺癌通过小手术大放疗后,不仅存活时间同根治术,而且乳腺 外观保存基本完好,为世界各国女性乳癌患者所接受; ③有些肿瘤患者开始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或切除困难,但经术前放疗后,多数患者肿瘤 缩小,术中肿瘤播散机会减少,切除率提高,术后生存率提高,如头颈部中晚期癌, 较晚期的食管癌、乳腺癌和直肠癌等;
-
5
④也有些患者需术后放疗,既消灭残存病灶、又提高局部控制率和存活率,如肺癌、 食管癌、直肠癌、乳腺癌、软组织肉瘤、头颈部癌和脑瘤等;
⑤还有些肿瘤病人由于体质差或有合并症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者,单纯放疗效果也 不错;
⑥对于那些病期较晚,或癌瘤引起的骨痛、呼吸困难、颅内压增高、上腔静脉压破和 癌性出血等,放疗往往能很好地减轻症状,并达到延长生命的目的;
准备行放射治疗时,在放射治疗前要制定周密的放疗计划,然后 在定位机上定出所照射的部位,并做好标记后才能在医用加速器 或60钴治疗机上去执行放疗。这就是模拟机的作用。
4)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多数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睾丸精原细胞瘤以放疗为主。 5)妇科肿瘤: 宫颈癌以放疗为主,宫体、卵巢癌可行手术与放疗配合,后者可化疗。 6)消化系统肿瘤: 胃、肠癌手术为主,胰腺、胆道癌可放疗,直肠癌配合手术或姑息放疗。
-
8
7)骨肿瘤 :骨肉瘤手术治疗为主,加放、化疗可提高疗效;骨网织细胞肉瘤,尤 汶氏瘤,放疗为主,可配合化疗;骨转移瘤可行止痛放疗等。
⑦近年来,由于放疗设备的不断改进,治疗计划系统已由二维发展为三维计划,如γ 或X-刀的应用使肿瘤得到更高剂量的杀灭,而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大大降低;对肿瘤 得到更精确照射的适形放疗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得到广大肿瘤患者的欢迎。
癌、食管癌和前列腺癌等,而患者的说话、发音、咀嚼、进食和排便等功能完好,外 观也保存完好;早期乳腺癌通过小手术大放疗后,不仅存活时间同根治术,而且乳腺 外观保存基本完好,为世界各国女性乳癌患者所接受; ③有些肿瘤患者开始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或切除困难,但经术前放疗后,多数患者肿瘤 缩小,术中肿瘤播散机会减少,切除率提高,术后生存率提高,如头颈部中晚期癌, 较晚期的食管癌、乳腺癌和直肠癌等;
-
5
④也有些患者需术后放疗,既消灭残存病灶、又提高局部控制率和存活率,如肺癌、 食管癌、直肠癌、乳腺癌、软组织肉瘤、头颈部癌和脑瘤等;
⑤还有些肿瘤病人由于体质差或有合并症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者,单纯放疗效果也 不错;
⑥对于那些病期较晚,或癌瘤引起的骨痛、呼吸困难、颅内压增高、上腔静脉压破和 癌性出血等,放疗往往能很好地减轻症状,并达到延长生命的目的;
准备行放射治疗时,在放射治疗前要制定周密的放疗计划,然后 在定位机上定出所照射的部位,并做好标记后才能在医用加速器 或60钴治疗机上去执行放疗。这就是模拟机的作用。
4)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多数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睾丸精原细胞瘤以放疗为主。 5)妇科肿瘤: 宫颈癌以放疗为主,宫体、卵巢癌可行手术与放疗配合,后者可化疗。 6)消化系统肿瘤: 胃、肠癌手术为主,胰腺、胆道癌可放疗,直肠癌配合手术或姑息放疗。
-
8
7)骨肿瘤 :骨肉瘤手术治疗为主,加放、化疗可提高疗效;骨网织细胞肉瘤,尤 汶氏瘤,放疗为主,可配合化疗;骨转移瘤可行止痛放疗等。
⑦近年来,由于放疗设备的不断改进,治疗计划系统已由二维发展为三维计划,如γ 或X-刀的应用使肿瘤得到更高剂量的杀灭,而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大大降低;对肿瘤 得到更精确照射的适形放疗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得到广大肿瘤患者的欢迎。
(推荐课件)放疗技术PPT学习幻灯片

.
4
是一门研究肿瘤病因、预防、治疗,特别是放 射治疗的临床学学科,研究独立使用放射线或联合 手术、药物、氧和热等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方法。
放射肿瘤学是建立在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 临床肿瘤学和放疗技术学基础上的学科。随着肿瘤 学的发展,它和外科肿瘤学、内科肿瘤学组成了治 疗恶性肿瘤主要手段。
.
5
是以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知识为基础,
.
14
.
15
定位尺
.
16
我们通过模拟机或者CT模拟机获取更多病人的
体部数据,以便进行精确的计划设计和电脑剂量计
算。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各项检查及化验结果,通过
放疗专用计划系统在收集到的影像数据上做精确地
定位与肿瘤靶区勾画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躺卧在治疗床上
时,放松心情,保持呼吸平稳,为保证精确性,不
患者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在治疗部位以及周围保持皮 肤干爽、更换合适的衣服、除去不必要的饰品以及其他可 能造成体位变化的因素(例如:需要做头部热塑面膜固定 的患者,需剪齐耳短发等)。
.
8
.
9
在CT模拟机上 放固定架
.
10
病人躺在固定 架上进行固定
.
11
标记照射区域
.
12
.
13
进行照射区 的CT扫描
在治疗室拍摄验证片确定无误后即可开始进行治疗。为了保证病 人的放疗计划的质量,我们会进行一系列的措施,这包括:对每个治 疗计划进行讨论复核、剂量验证等。另外我们会定期检查维护机器设 备,使其维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
19
上述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且核对无误,才可实施真正的放射治疗。任何 一个环节出现超过允许程度的误差,医生、物理师、技师还要寻找原因, 予以纠正,保证准确无误后方可继续治疗。
放疗基本ppt课件

放疗基本规范 (1)
冯瑞
肿瘤放射治疗基本理论
放射治疗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加速器产生高能X线 等用来杀死肿瘤细胞。放射治疗的目的在于给予肿瘤体积 最大的照射剂量,同时使周围正常组织尽量少受照射,最 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生活质量。放疗也可作为有 效的姑息治疗手段,如缓解肿瘤疼痛和减轻肿瘤压迫等症 状。
2、 胆体表投影:胆的体表投影大致位于右锁骨中线与右肋 弓的交点处。
3、 胰腺体表投影:胰头位于第1~3腰椎之间,胰体横过第 1~2腰椎前方,上缘在脐上10c
m处,下缘在脐上5cm处。
4、 脾脏体表投影:脾上极在左腋中线第9肋高度,距后正中 线左侧约4~5cm,下极在野前第
十一肋处。
5、 肾脏体表投影:脐孔与胸骨剑突结合部连线的中点为肾 门平面平第1腰椎右肾门低于此
2
颅内压增高症 颅内压增高症会导致脑实质移位,在张力 最薄弱的方向形成脑疝,造成病人神经系统致命性损伤而 猝死。其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觉障碍,甚至精神不 振、昏睡、嗜睡、癫痼发作。放射治疗最适于白血病性脑 膜炎及多发性脑转移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症的急症治疗。 同时使用激素及利尿剂,能够使病人症状得到缓解,恢复 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平面1.5cm,左肾门高于此平面1.5cm,肾门距正中线约5cm。2该
四、骨盆常用解剖标志
1、 卵巢体表投影:如子宫位置正常,取仰卧位后取脐与髂 前上嵴连线的中点。此点与耻
骨联合中点连线的中点即为卵巢的体表投影。
2、 第4腰椎: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通过第4腰椎棘突。
3、第2骶椎:两侧髂后上棘连线相当于第2骶椎中点。
②让放射线照射不敏感的乏氧肿瘤细胞转化为对放射敏感 的含氧细胞。
③让放疗后对放射线照射不敏感的 S、G1期细胞进入2 放
冯瑞
肿瘤放射治疗基本理论
放射治疗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加速器产生高能X线 等用来杀死肿瘤细胞。放射治疗的目的在于给予肿瘤体积 最大的照射剂量,同时使周围正常组织尽量少受照射,最 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生活质量。放疗也可作为有 效的姑息治疗手段,如缓解肿瘤疼痛和减轻肿瘤压迫等症 状。
2、 胆体表投影:胆的体表投影大致位于右锁骨中线与右肋 弓的交点处。
3、 胰腺体表投影:胰头位于第1~3腰椎之间,胰体横过第 1~2腰椎前方,上缘在脐上10c
m处,下缘在脐上5cm处。
4、 脾脏体表投影:脾上极在左腋中线第9肋高度,距后正中 线左侧约4~5cm,下极在野前第
十一肋处。
5、 肾脏体表投影:脐孔与胸骨剑突结合部连线的中点为肾 门平面平第1腰椎右肾门低于此
2
颅内压增高症 颅内压增高症会导致脑实质移位,在张力 最薄弱的方向形成脑疝,造成病人神经系统致命性损伤而 猝死。其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觉障碍,甚至精神不 振、昏睡、嗜睡、癫痼发作。放射治疗最适于白血病性脑 膜炎及多发性脑转移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症的急症治疗。 同时使用激素及利尿剂,能够使病人症状得到缓解,恢复 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平面1.5cm,左肾门高于此平面1.5cm,肾门距正中线约5cm。2该
四、骨盆常用解剖标志
1、 卵巢体表投影:如子宫位置正常,取仰卧位后取脐与髂 前上嵴连线的中点。此点与耻
骨联合中点连线的中点即为卵巢的体表投影。
2、 第4腰椎: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通过第4腰椎棘突。
3、第2骶椎:两侧髂后上棘连线相当于第2骶椎中点。
②让放射线照射不敏感的乏氧肿瘤细胞转化为对放射敏感 的含氧细胞。
③让放疗后对放射线照射不敏感的 S、G1期细胞进入2 放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优秀课件

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委员会粒子治疗分 会第三届主任委员,我院张文华院长与国 内外28专家、教授共同列席大会主席团名 单;并荣获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委员会 粒子治疗分会第三届委员聘书。
注意
避免刺入大血管而发生出血及粒子迁移。
经消化道肝脏肿瘤125I粒子植入-注意
❖1、术前3天予以抗炎治疗; ❖2、术前24小时禁食水; ❖3、24小时前胃肠降压; ❖4、术前2天予以抑酸治疗; ❖5、术前6-12小时清洁肠道。
125I 粒子植入治疗肝癌
治疗前
治疗后120天
• 治疗即刻、前
• 治疗40天后
❖ 如不同增殖速率的肿瘤如何选择不同放射性核素,以 获得最大的杀伤效应
展望
❖ 由于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创伤小, 靶区剂量分布较均匀和对周围正常组织损 伤较小等特点,在临床应用展现了广阔的 前景
❖同样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治疗肿瘤需要多 学科联合,特别需要准确的治疗计划、娴 熟的治疗技术和严谨的术后质量评估
状,提高生活质量。
适用于该治疗的类别
❖ 头、颈部肿瘤:口腔内肿瘤、鼻咽癌、眶内肿瘤、颈部转 移癌、颅底肿瘤;
❖ 脑部肿瘤:脑胶质瘤、脑膜瘤、脑转移瘤; ❖ 胸部肿瘤:肺癌、乳腺癌; ❖ 消化道肿瘤:肝癌、胆管癌(PTCD)、食管癌(支架)、
胃癌(内镜下)胰腺癌、直肠癌; ❖ 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癌、肾癌及肾上腺肿瘤; ❖ 妇科肿瘤:子宫颈癌、阴道癌; ❖ 骨骼系统肿瘤:骨转移癌、脊柱肿瘤; ❖ 其他:软组织肿瘤 ❖ 脾功能亢进症(甘肃省武威肿瘤2013年11月19日国内首例)
125I粒子植入治疗禁忌证
❖有明显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生存期不超过3个半衰期(180天); ❖有广泛远位转移;
治疗计划系统(TPS)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委员会粒子治疗分 会第三届主任委员,我院张文华院长与国 内外28专家、教授共同列席大会主席团名 单;并荣获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委员会 粒子治疗分会第三届委员聘书。
注意
避免刺入大血管而发生出血及粒子迁移。
经消化道肝脏肿瘤125I粒子植入-注意
❖1、术前3天予以抗炎治疗; ❖2、术前24小时禁食水; ❖3、24小时前胃肠降压; ❖4、术前2天予以抑酸治疗; ❖5、术前6-12小时清洁肠道。
125I 粒子植入治疗肝癌
治疗前
治疗后120天
• 治疗即刻、前
• 治疗40天后
❖ 如不同增殖速率的肿瘤如何选择不同放射性核素,以 获得最大的杀伤效应
展望
❖ 由于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创伤小, 靶区剂量分布较均匀和对周围正常组织损 伤较小等特点,在临床应用展现了广阔的 前景
❖同样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治疗肿瘤需要多 学科联合,特别需要准确的治疗计划、娴 熟的治疗技术和严谨的术后质量评估
状,提高生活质量。
适用于该治疗的类别
❖ 头、颈部肿瘤:口腔内肿瘤、鼻咽癌、眶内肿瘤、颈部转 移癌、颅底肿瘤;
❖ 脑部肿瘤:脑胶质瘤、脑膜瘤、脑转移瘤; ❖ 胸部肿瘤:肺癌、乳腺癌; ❖ 消化道肿瘤:肝癌、胆管癌(PTCD)、食管癌(支架)、
胃癌(内镜下)胰腺癌、直肠癌; ❖ 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癌、肾癌及肾上腺肿瘤; ❖ 妇科肿瘤:子宫颈癌、阴道癌; ❖ 骨骼系统肿瘤:骨转移癌、脊柱肿瘤; ❖ 其他:软组织肿瘤 ❖ 脾功能亢进症(甘肃省武威肿瘤2013年11月19日国内首例)
125I粒子植入治疗禁忌证
❖有明显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生存期不超过3个半衰期(180天); ❖有广泛远位转移;
治疗计划系统(TPS)
医学物理-肿瘤放射治疗

在线校准—超声引导摆位系统 (BAT)
自适应放疗
自适应放 疗是根据 治疗过程 中的反馈 信息,对 治疗方案 作相应调 整的治疗 技术或模 式。
治疗中的呼吸运动管理—ABC
Active Breathing Coordinator (ABC) 患者主动参与 并进行深吸深呼- 再次深 吸- 屏气这一 过程的呼吸训 练,在屏气时 靶区暂时停止 运动,给予放
治疗前 治疗后
放疗技术—镭
镭管、镭针、镭模等,用于治疗皮肤癌和比 较表浅的恶性肿瘤。
放疗技术—X线治疗机
20世纪30、40年代:KV级X线治疗机的出现成 就了外照射技术(远距离治疗)的发展。
放疗技术—钴治疗机
。 20世纪50年代,钴-60远距离治疗机的出现标志着兆伏级放疗时代的开始
放疗技术—加速器
PPRRIIMMUUSS oorr PPRRIIMMAARRTT
ZZXXTT TTaabbllee
Gantry Moves During Slice Acquisition
Stationary Carbon Fiber Tabletop Rails
SSOOMMAATTOOMM CCTT SSlliiddiinngg GGaannttrryy
实时跟踪技术
• 实时跟踪技术(Real-time Tumor Tracking) 随着成像技术,多叶光栅以及机械控制技术的 发展,实时跟踪肿瘤运动使射线束实时跟随目 标肿瘤,成为肿瘤运动补偿问题的发展方向。
• 最常用的直接跟踪方法是通过X 射线透视成像 对运动肿瘤实时成像。通常为了增加肿瘤与周 围软组织的图像对比度, 常在患者体内植入 金属标记物。
医学物理
——肿瘤放射治疗
医学物理简介
4.常见肿瘤放射治疗模拟定位new

1、病人体位:仰卧位。 2、定位方式:等中心
定位或等距离定位。
精选完整ppt课件
20
3、一般射野范围:
一般以原来野照射 的上下界为侧野的上下 界。机架在水平角度, 通过调整床高,使照射 野的后界压椎体的1∕3~ 1∕2或椎体前缘,前界到 包括病灶、气管及大部 分隆突,一般野的宽度 为5cm~6cm。
切线野照射技术:照射野的边缘一侧或两侧、三侧是开放 的,照射野的边缘无法在体表勾画出来,更形象的讲,就 是用放射线光束将被照射的部位切割下来。
精选完整ppt课件
34
(一)乳腺癌淋巴引流的途径:腋下、内乳、锁骨上。 (二)乳腺癌的靶区范围:包括乳腺、胸壁、内乳、腋
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三)乳腺癌放射治疗切线野、锁骨上区野、内乳区
定位原则:如果治疗机器在标准源皮距下的最大射野面积不能 开到40cm×40cm,设计斗篷野必须考虑非标准源 皮距下定位和治疗,比如SSD延长至130 cm。
精选完整ppt课件
28
(二)步骤与方法:
1、病人体位: 仰卧位:头向后仰,使下颌骨下
缘上1 cm处与乳突尖连 线成一垂直线, 手掌心放 于髂前上棘处,让病人体 表中线为一条直线。 俯卧位:下颌尖着床,头向后仰, 仍使下颌骨下缘上1 cm处 与乳突尖连线成一垂直线。 2、 定位方式:非标准源皮距定
⑵通过透视观察病人体中线是否为一条直线,观 察病人双侧锁骨、肱骨头等身体是否平行。
⑶拍射野照片。 ⑷在定位片上画需保护的范围及照射野的范围。
精选完整ppt课件
30
⑸根据定位片所画范围,按比例在有机玻璃板上圈出挡铅 部位并固定在模上。
⑹病人与模板到模拟机再次验证,其中源到模板距离为114 cm,源皮距仍为130cm,体位同照定位片时一样。
定位或等距离定位。
精选完整ppt课件
20
3、一般射野范围:
一般以原来野照射 的上下界为侧野的上下 界。机架在水平角度, 通过调整床高,使照射 野的后界压椎体的1∕3~ 1∕2或椎体前缘,前界到 包括病灶、气管及大部 分隆突,一般野的宽度 为5cm~6cm。
切线野照射技术:照射野的边缘一侧或两侧、三侧是开放 的,照射野的边缘无法在体表勾画出来,更形象的讲,就 是用放射线光束将被照射的部位切割下来。
精选完整ppt课件
34
(一)乳腺癌淋巴引流的途径:腋下、内乳、锁骨上。 (二)乳腺癌的靶区范围:包括乳腺、胸壁、内乳、腋
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三)乳腺癌放射治疗切线野、锁骨上区野、内乳区
定位原则:如果治疗机器在标准源皮距下的最大射野面积不能 开到40cm×40cm,设计斗篷野必须考虑非标准源 皮距下定位和治疗,比如SSD延长至130 cm。
精选完整ppt课件
28
(二)步骤与方法:
1、病人体位: 仰卧位:头向后仰,使下颌骨下
缘上1 cm处与乳突尖连 线成一垂直线, 手掌心放 于髂前上棘处,让病人体 表中线为一条直线。 俯卧位:下颌尖着床,头向后仰, 仍使下颌骨下缘上1 cm处 与乳突尖连线成一垂直线。 2、 定位方式:非标准源皮距定
⑵通过透视观察病人体中线是否为一条直线,观 察病人双侧锁骨、肱骨头等身体是否平行。
⑶拍射野照片。 ⑷在定位片上画需保护的范围及照射野的范围。
精选完整ppt课件
30
⑸根据定位片所画范围,按比例在有机玻璃板上圈出挡铅 部位并固定在模上。
⑹病人与模板到模拟机再次验证,其中源到模板距离为114 cm,源皮距仍为130cm,体位同照定位片时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γ刀”:
由201个钴放射源排列成半球形,每一个放射 源发射出的γ射线都聚焦到一个点上。
特点:
治疗区(高剂量区)和非治疗区(低剂量 区)靶点内外的界限非常清楚,象刀切一 样,故形象的称之为“γ刀”。 这种技术不用开刀,却通过一次或少数几 次治疗达到了开刀切除肿瘤的效果。 主要用于颅内<3cm的病变。
适应症
3DCRT适用于头、体部位体积较大的肿瘤, 如鼻咽癌、喉癌、肺癌、食管癌、肝癌、 肝血管瘤、胰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 妇科肿瘤等; 使用范围广泛,是放射治疗的重要方法之 一。
鼻咽癌
治疗后 治疗前
肺癌 · 治疗计划
肺癌
治疗前
治疗后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局限性
靶区形状虽已适形,但靶区内剂量分布 欠均匀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重要手段 之一,大约有 60%~70% 的恶性肿瘤病人需 要接受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通过电离辐射,破坏细胞核中 的 DNA ,使细胞失去增殖能力,达到杀死 肿瘤细胞的目的。
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在照射肿瘤细胞 的同时,使肿瘤细胞周围的正常组织也受到 不同程度的照射。
适应症
颅内病变:术后残存的脑胶质瘤、转移瘤、 垂体瘤、听神经瘤、脑膜瘤等。 颅外各系统恶性肿瘤:如鼻咽癌、肺癌、 肺转移癌、肝癌、胰腺癌、腹、盆腔单发 转移癌等。 有些病变可单独采用FSRT给予肿瘤根治, 多数肿瘤需要与常规外照射配合,作为对 肿瘤靶区追加剂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立体定向放疗的局限性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Fractional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SRT
FSRT的特点:
FSRT是利用SRS的定位、体位固定及治疗 计划系统。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FSRT保留了常规 放疗的分次照射。
分次照射的优点:
使那些对放射线抗拒的乏氧细胞在两次照 射之间有时间发生再氧合,转变为对放射 线敏感的充氧细胞。 使处于细胞周期中对放射不敏感时相的细 胞向敏感时相转变, 从而提高放射的效果。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与传统手术比较
优点:避免了开颅手术的许多风险,诸如 麻醉意外、出血、感染以及因为切除脑组 织而导致脑部功能的缺损,也不会遗留疤 痕,住院时间缩短。
问题:肿瘤需数月后才能逐渐消退;有些 肿瘤虽然被灭活,但也许不会永远消失。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局限性
乏氧细胞对放射线抗拒 肿瘤细胞周期时相性对放射线抗拒
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
SRT 俗称 X(γ)刀,包含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Fractional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SRT)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Intensity Modulation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IMRT
迄今为止,放射治疗使用的都是强度几乎 一致的射线,而肿瘤本身的厚度是不均一 的,因此造成肿瘤内部剂量分布不均。为 了实现肿瘤内部剂量均匀,就必须对射野 内的射线强度进行调整。 瑞典放射物理学家Brahme教授首先提出了 调强的概念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的目标:
增加肿瘤靶区放射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 率。 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保存重要 器官的正常功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图像处 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放射治疗设备不断开发和更新。 放射治疗新技术,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 以及质子治疗技术先后问世并不断发展完 善。
在 1960 年代中期日本人高桥( Takahashi ) 首先提出了适形治疗 (conformal therapy) 的 概念。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技术的扩展。 利用多叶光栅或适形挡铅技术、将照射野 的形状由普通放疗的方形或矩形调整为肿 瘤的形状。 使照射的高剂量区在人体内的三维立体空 间上与肿瘤的实际形状相一致。 提高了肿瘤的照射剂量,保护了肿瘤周围 的正常组织,降低放射性并发症,提高肿 瘤的控制率。
“X刀”:
根据同样原理,采 用加速器产生的 X线 进行同中心的多个弧 形照射,使射线都聚 焦到一 个点上,使肿 瘤细胞遭受到损毁性 的打击,称为瘤外,还可应用在胸、 腹、盆等区域,应用范围比γ刀广。 可用于<4cm的病变。
适应症:
SRS 特别适宜治疗头部重要神经高度集中 区域的小肿瘤以及脑转移瘤和位置较深的 肿瘤。 临床主要用于颅内病变,如垂体腺瘤、听 神经瘤、脑膜瘤、脑转移瘤、脑动静脉畸 形、脑海绵状血管瘤等。
SRS概念:
SRS是以精确的立体定位和聚焦方法对 病变靶区进行多角度、单次大剂量照射。 其靶区剂量分布特点: (1)高剂量分布相对集中 (2)边缘等剂量线以外剂量锐减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历史
1951年瑞典神经外科医师lars leksell首先提 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 1968年leksell&larsson在瑞典研制成功首台 “γ刀” 1985 年 Colombo & Hartman 将直线加速器引 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颅脑X刀问世 1996 年瑞典 korolinska 医院研制成功体部 X 刀
受肿瘤体积、形状限制 靶区边缘定位的精确度尚待提高 靶区周围重要组织放射耐受性有限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
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应是按照肿瘤形状给 靶区很高的致死量,而靶区周围的正常组 织不受到照射。
与常规放疗相比
3DCRT对肿瘤组织的适形聚焦照射和对正常 组织的良好保护,提高了肿瘤与正常组织的 剂量比。 在正常组织受到允许剂量照射的情况下,肿 瘤组织可以得到比常规放疗更高的总剂量。 治疗时可以明显地提高单次剂量,缩短总的 治疗时间。 可以更有效地保护正常组织,降低放射损伤, 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