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透视美国教育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透视美国教育体制改革

一、制度研究的新视角

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以制度为其研究对象,发端于罗纳德·科斯(Ronald H.Coase,1910—)的重要贡献。经过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演变和发展,现已成为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颇有影响的理论分支。强调制度因素对于经济生活的重要性并非科斯首创。自亚当·斯密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开始,历经德国的历史学派、美国的早期制度学派乃至现代制度学派,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一直都是反复研究和强调的重大主题,其历史至少和正统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学一样久远。新制度经济学沿用、承袭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假定、方法和工具,如理性人假定,稳定偏好和均衡或最大化分析,但在新古典的范式里重新研究和估价资源配置所依赖的制度条件,将传统理论设定为已知不变的参数——产权制度、交易费用、经济组织视为亟待解释的关键性变量,并侧重研究效率的性质和结果如何与这些变量相联系,并因此与科斯以前各式各样的制度主义观点相区别,被冠之以“新”。后者通常摒弃了新古典范式,用一种不同的范式来透视制度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随着社会集团的发展,社会活动很明显地有着两个层次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一层次是制度的发展、改进和详细规则;第二层次是在现行的制度结构之内进行的社会相互作用。前者与游戏规则相关,而后者则指游戏本身。不同的制度安排有着它们各自的激励结构,并对人类行为有着特殊的和可预见的影响。人类行为影响着资源的配置和创新的进程。而制度的发展旨在控制人与人之间对于资源稀缺问题的相互作用。故制度可以被定义为对人类重复交往所作的法律的、行政的和习惯性的安排。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可以从产权、外部效应和交易费用的关系出发讨论不同的产权规则对资源配置的重要影响。费希尔(I.Fisher)认为,产权(Property rights)“不是有形的东西或事情,而是抽象的社会关系。产权不是物品”。笼统地说,产权是指人们使用资源的一组权利,是人与人之间由于稀缺物品的存在而引起的、与其使用相关的权利关系。从法律观点看,一组完备的产权通常包括;(1)使用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使用资源的权利。(2)收益权,在不损害他人的条件下可以享受从占有资源中获得的各种收益。(3)让渡权,即可以将占有权出售或转让给别人。

新制度经济学意义上的产权和法律意义上的产权并不属于完全相同的概念。前者比后者要宽泛得多,它不仅包括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而且还包括构成人们行为约束的各种社会规范。H.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指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意义来自如下事实:它们帮助个人形成与他人交往时可以合理持有的预期,这些预期反映在法律习俗和社会道德中,产权的拥有者被其社会同伴所认同,允许他以特定的方式行事。”更重要的是,新制度经济学侧重研究事实上的产权,即人们对稀缺资源实际所控制和占有的权利,因为只有这些实际权利才会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产生真实的影响。这种观点对于我们透视当代美国教育改革的制度依赖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产权问题以外部效应问题作为切入口紧紧联系交易费用进行。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张五常曾对华盛顿州的蚝场与香港流浮山

的蚝场进行过比较,发现华盛顿尽管天气较冷,不适合养蚝,却成了养蚝的胜地;相比之下,香港条件适宜却污染严重,原因就在于前者不仅准许私人拥有海滩,就连被海水浸泡的石地也可界定为私产,然而在香港海滩私有却是违法的。在海滩公有的法律约束下,通过市场交易来协调各位养蚝者行为的签约和实施费用将高到惊人的地步,过度养蚝几乎不可避免。因此,不同的产权安排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以选择为取向的美国教育体制改革

美国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图对由政府提供的教育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教育属于稀缺资源。经济学就是研究怎样最佳使用稀缺的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一切稀有资源在公有产权下所面临的过度利用或拥挤问题背后的经济逻辑,即在公有产权下人们缺乏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外部影响的内在激励,导致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对公立学校所花费的成本与其效益之间不成正比的状况一直骂声不断。7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状况的衰退,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改革更多地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压力的挤兑。政府推行的各项教育体制的改革,很明显地关注企业界和作为消费者群体(家长)以及社区的强烈影响。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奉行“政治优先”的原则。“小政府”理念主导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体制的各种改革,诸如选择学校运动、学校重建运动、特许学校运动和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运动。

美国的择校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最初主要是在学校内部进行的对教育内容、方式和项目的选择,后逐渐发展为一种体制革命,突出了经营者——学校与消费者——家长三者的关系,突出了家长对学校的选择,并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而演变为一场声势浩大的选择学校运动。1980年的大选和里根入主白宫对该运动有重要影响。里根发动的教育改革的重要根据之一是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1983年发表的报告《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该报告认为,美国正处在危险之中。美国在商业、工业、科学和技术发明上一度处于无与匹敌的领先地位,而现正在被全世界竞争者超越。以上述教育报告为依据,里根发起了教育改革。其主要内容是:(1)改革大政府,解散联邦教育部。(2)削减教育经费。里根政府时期联邦政府资助中小学的资金从1978— 1980年的9.8%,降至1985—1986年的6.7%。(3)成立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制定国家教育标准,加强效能评定。(4)回归传统,强调家庭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5)强调“机会均等”而不是“结果平均”。(6)主张学校选择,大力发展磁石学校,出现了磁石学校运动。

磁石学校实际上是里根政府实施教育凭证计划受挫后的产物。里根政府转而将择校思想的实现寄托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磁石学校。在1983、1985和1986年,里根政府都力图使国会通过某种形式的教育凭证计划,但都未能获得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是议员们对于将公共教育经费用来支持教会的做法怀有敌意。美国政府只能转变策略,把凭证的思想从种族、宗教的基础上分离开来,从凭证转到公立学校的选择。在约翰逊、尼克松和里根政府时期,凭证计划都没有得到议会的通过,但凭证计划却成为布什政府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原因是凭证思想在80年代教育改革“停滞不前”、国家仍处于危机中而产生的重建学校的大背景下被布什和一部分人所接受。

学校重建运动以引进市场经济要素为核心,开展了全方位的教育改革。重建学校思想最早是在“向贫困开战”失败和对传统公立学校模式和功能的否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