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杨林(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0)摘要“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核心要素,也是深化推进特色“双高”院校建设的强劲引擎。
要把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综合改革的关键切入点,着力破解人才引进与培养、人员进退流转等方面的难题,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体制机制。
关键词制度改革师资建设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1建设思路(1)着力探索学校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教师引进成长环境。
(2)着力构建教师培养发展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3)着力打造校企协同合作基地,鼓励校企人员双向交流。
(4)着力开展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打造高水“双师”平队伍。
2主要措施2.1全面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争当“四有”好教师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细化落实到师德教育的全过程。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师德师风监察监督机制。
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将师德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表彰奖励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
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形成弘扬高尚师德的强大正能量。
2.2完善教师分类管理,重点构建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机制在评价机制、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奖惩机制、帮扶机制等多方面协同推进,积极构建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专业教师的招聘、日常教学考核以及职务晋升中要把企业任职经历、一线实践经验、职业技能水平、技术服务成果以及实际教学效果作为主要依据,实施教师与技师“双师”职称评定制度。
积极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考核,设立不同的岗位聘任条件、岗位职责和评价办法。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近年来,我国党和国家一直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旨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促进干部队伍优化升级,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服务能力。
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与国际先进经验对接,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水平,201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程序、要求和标准。
本文旨在详细解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以期进一步加深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理解和应用。
一、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意义《意见》指出,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党对干部队伍的领导,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具体的目标和意义可概括如下:1、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改革实施,将构建充满活力、担当作为、守纪律干净干事、专业能力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干部队伍。
优化党和国家机构、强化党政机关的职业化建设、深化选拔任用机制改革、加强市场化人才资源的引进和流动是实现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关键。
2、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
改革旨在从源头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选优配强、用人导向,通过晋升制度、任用制度、待遇制度等多种制度手段,营造良好的干部工作环境,加强对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建设,强化履行职责、服务人民和实现国家战略的能力。
3、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
改革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要求干部必须守法守纪,做到讲政治、守纪律,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4、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将通过优化人才结构、提升干部素质、严格干部考核等手段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举措《意见》指出,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党对干部队伍的领导,深化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创新选拔任用机制,落实干部监督责任制,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建设,推进干部队伍工作透明化等。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经济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经济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19.06.17•【文号】人社部发〔2019〕53号•【施行日期】2019.06.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正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经济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各中央企业人事部门:经济专业人员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现就深化经济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总体要求,遵循经济领域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健全完善符合经济专业人员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科学客观公正评价经济专业人员,释放经济专业人员创新创业活力,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1.坚持服务发展。
立足经济领域各行业特点,突出经济活动的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引导经济专业人员提高能力素质,提升职称评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契合度,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2.坚持科学评价。
分级分类完善评价标准,突出专业水平和创新实践,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充分调动经济专业人员积极性、创造性。
3.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巩固经济领域人才评价改革成果,总结完善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健全经济专业人员职称制度体系,创新高级经济专业人员职称评价机制,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及新兴产业的人才支撑。
2019 年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全员岗位聘任工作实施办法
2019年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全员岗位聘任工作
实施办法
为深化学院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人部发(2006)70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国务院令第652号《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有关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定2019年全员岗位聘任工作实施办法。
一、基本原则
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学院全员岗位聘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成立全员岗位聘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李国庆黄群
副组长:李越章卫芳
组员:季淑惠、钱慧懋、徐沫扬、邝姗、郭宏
三、实施步骤
(一)岗位设置阶段(6月底前)
各基层部门初步拟定部门岗位设置;经院长办公会议及党委会集体讨论,确定各部门岗位设置。
(二)公告及招聘阶段(7月9日前)
1.7月4日召开干部会议,布置全员岗位聘任工作。
2.7月5日各部门进行全员聘任工作的动员;人事处在校园网将全员岗位招聘信息进行校内公告。
3.7月8日16:30前,教职员工将岗位申请表交人事处(1301办公室)。
(三)岗位招聘确定阶段(8月底前)
1.学院全员岗位聘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部门岗位人员落实情况。
2.人事处协助完成各部门人员调整及后续材料整理归档等工作。
附件1:2019年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教职工岗位申请表
附件2:2019年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各部门岗位设置一览表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2019年7月4日。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下面就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一、改革目标本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1. 突出政绩导向,强化考核评价。
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客观评价各级事业单位的绩效,激励干部职工创新创优。
2. 加强管理制约,实现事业单位规范运行。
强化人事管理,制定系列制度,建立招聘、培训、考核和晋升优胜劣汰的制度,严格规范工作流程和各项职责。
3.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通过改革激励机制,提升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改革措施1. 加强人事管理制度建设。
每个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制订严密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明确干部职工的权利和义务。
2. 创新岗位职务设置和评选方式。
基于事业单位职责特点和工作需要,设立岗位职务,建议实行岗位绩效考核与职位考核相结合。
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量,合理设定职级和薪资水平。
3.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采取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强化过程、结果评价,采用评定、公示、奖惩等多种手段。
4. 实现管理标准化。
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强化内部控制,规范办公行为,防止违规操作。
5. 建立公开透明的人事制度。
通过信息公开,让广大干部职工知晓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和进程,营造压力、机遇双重驱动的良好氛围。
三、改革效果1. 促进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
优化人事制度,提升人员素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有效促进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和发展。
2. 促进事业单位的顺利转型。
建立公开透明的人事制度和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管理和激励,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顺利转型。
3. 优化事业单位工作效率。
实行科学的岗位职责和评选方式,通过建立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及时调整不适宜的人才岗位,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国内高校“非升即走”制度的实施情况与优化路径
国内高校"非升即走#制度的实施情况与优化路径!仝泽民杨柳摘要:随着“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国内高校大规模试水“非升即走”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开始显现$国内高校“非升即走”制度虽然在理念上借鉴自欧美高校,旨在优化师资结构,激活教师积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有较大差异。
该制度尚未能够达到高校和教师双方权益的平衡,在落地推进过程中争议不断,试点高校暴露出来的职称晋升和科研成果评价问题、科研与教学评价导向问题、制度设计与配套保障问题等值得深思。
高校需要在保障新老办法并存的“双轨制”前提下,进一步完善职称晋升评价体系、科研评价体系、学科分类体系、配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制度的适用性$关键词:国内高校“非升即走”“双一流”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促进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现代用人机制,有助于高校事业的长远发展。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和学科关键要依靠一流的师资队伍,主动突破制约师资队伍发展的关键问题,全面推动教育教学、学科科研、行政管理、资源配置等各项改革[1]。
随着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高校对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非升即走”的人事制度改革趋势日渐成形#所谓“非升即走”,较为常见的做法是,新聘任的教师进校时以“预聘或准聘”制的形式签订劳动合同,在约定聘期内(一般为两个聘期,每个聘期为三年),完成规定的考核指标*本文系2020年上海市教育系统工会理论研究委托课题“高校教师’非升即走’制度适用性及其影响研究”(2020GHL03)研究成果。
**仝泽民,男,江苏宿迁人,东华大学党委组织部干部,讲师;杨柳,女,辽宁辽阳人,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135—高等教育评论(2020年第2期第8卷)(晋升到高级职称的考核标准),达到要求且通过考核者可获得长期聘用或者转为事业编制,未达到要求者不再续聘或者转岗至非教研岗位+2]#“非升即走”(up-or-out)源起美国高校的终身教职制度,是美国高校普遍采用的“预聘-长聘”(tenure-track)制度的一部分。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选汇编)
文档可编辑可打印,也可以直接使用,欢迎您的下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选汇编)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2019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第二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第三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第四篇:各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汇总第五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十年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2019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019 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问责从一把手开始http://.cn 2019 年 01 月 02 日 2019:18 中国青年报本报记者陈其 20197742019432019 党政干部选任不再是"一把手"说了算; 选人用人"关卡"越来越多, 过程"复杂化", 不让干部"带病上岗"; 用人失误问责不再"打太极", 而是直接从"一把手"开始……近来,针对长期存在的干部选拔任用"痼疾",各地纷纷着力推进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呈现一派干部选任的新气象. 从完善规范提名制度到明确事后问责, 从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到推广民主测评,通过一系列的探索革新,一批批高素质干部得以脱颖而出,客观公正的选人用人之风正在形成. 各地的探索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为契机推进的.2019 年国庆前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quo(请收藏本站)t;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 日前,《2019—2019 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对努力建设一支包括党政干部, 企业经营管理干部, 科学技术干部和其他战线干部在内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加强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杨德山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干部选任公开性难以完美实现,选拔标准难以统一,'官本位'风气浓烈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毫无疑义,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就国情,党情而言,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设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强化组织提名权, 强化组织提名权,弱化个人提名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性部署. 在干部队伍建设的选任机制上, 重点强调民主运作方式和选人用人风气. "杨德山说. 在具体做法上,《决定》首先要求:"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 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 事实上,个别地方对提名制度的探索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2019 年 2019 月以来,为杜绝因责任不清晰在推荐提名中出现随意票, 人情票,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以扩大党内民主为突破口,规范干部任用提名方式,探索实行了推荐干部实名制.经过确定参加推荐人员范围, 实行实名推荐,方能最终产生初始提名名单.在实名推荐过程中, 未央区要求参加推荐人员在填写推荐表时, 必须如实将推荐人姓名填写在印制密封线以内. 为保证推荐人意志不受外在因素干扰, 未央区特意选择布置了推荐场所,设置若干个封闭填表室;为降低人为因素影响,确保推荐的客观公正,未央区规定, 区委书记,区长,副书记,组织部长不参加填表推荐. 随着营造干部选任公正风气对提名制度改革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并以《决定》中的明确要求为契机,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下大工夫创新方式,以增强推荐人的责任意识,落实提名责任.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实行市委全委会成员两轮署名推荐干部,增强提名工作的透明度.河北省大名县则实行了"两次预提名",再与民主推荐挂钩,给提名者"施加压力", 确保提名工作的公正性…… 各地对提名方式的探索有一个共同目的:强化了组织提名权,弱化了个人提名权,破除了"一把手一锤定音"的现象. 在开展提名制度改革的县市"一把手"看来, 他们乐意为自己"权力瘦身",并希望以此带动良好用人风气的形成. 大名县委书记王晓桦认为, 现在个别地方存在的"一把。
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汇报模板
几个主要具体问题
1、既有行政职务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离退休人员 如何增加退休费的问题,校长办公会议决定:
原则上按湖南省的文件规定执行,即“……这 次增加离退休费时,原则上按离退休前执行职务 工资标准的职务增加离退休费”。
这次增加离退休费时,如本人要求调换工资系 列增加离退休费,则应执行相应系列职务工资标 准。
3、尊重历史与现实贡献相结合。 历史上的贡献与现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准备工作:
组建专门机构。组成由主管校领导牵头的领 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开展学习培训。召开了全校人事干部培训会, 宣传改革的相关政策规定。
做好摸底统计工作。对人员情况和相关信息 进行全面清查、统计,进一步摸清底数 。
2、信息核实和反馈
近两个月来,工改工作组五次逐个认真核 对核实人员信息,确保不出现差错。
工资套改的有关信息三次下发各单位,组 织本人核对并公示,对反馈意见进行了整理汇 总、逐项核实,核实及修改情况又反馈给各单 位。
为使广大教职工更加深入理解工资改革政 策,增加透明度,我们还设立了政策咨询室, 接待来访者。
省人事厅审批意见:
待省人事厅按程序上报审批后,按审批意见执 行。本次增加离退休费后,从2007年1月1日起暂 不再增加离退休费。
2、关于行政级别问题,校长办公会议决定:
按学校下文任命的干部级别套改工资。 此问题海捷公司相关人员意见较大,因80
年代以来机电工厂科一级的干部绝大多数均为 本厂任命,他们希望学校能予以认可。
4、问题不能被悬置,必须及时逐个审定解决。
五、展望与下一步工作
工资改制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而又严密的系 统工程,我们还只走了第一步,占教师工资较 大份额的绩效工资还没有进行调整,人事制度 改革还在探索中。
高校校办企业改制中涉及的人员安置问题的探讨
1592019.12总第223期一、高校校办企业人员的基本特征高校校办企业人员相较于社会企业人员,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高校校办企业的企业法人一般是带有学校行政级别的领导干部由于大学往往将高校企业视为其下属的一个机构,或者是大学某一学院创办的企业,企业的法人不是由公司的董事会投票推举出的,而是经过学校党委直接任命的,因此校办企业的行政色彩非常浓重,自主权较差。
(二)高校校办企业的核心骨干是有高校事业编制的派驻人员这部分人员最开始成立校办企业时有可能是兼职的,等到校办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就逐步改为校办企业的专职人员。
(三)高校校办企业的合同制人员这部分人员有高校合同制派驻人员,也有高校校办企业自己在社会上招聘的合同制人员。
主要区别是高校合同制派驻人员往往是因为校办企业还相当于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招聘人员需要通过学校公开招聘获得,与学校的人事代理签订合同,然后派遣到校办企业;而高校校办企业自己在社会上招聘的合同制人员是校办企业有自主选择权由自己或者与派遣公司签订合约招聘相应岗位的人员。
二、辽宁省某高校校办企业事业编制员工现状分析目前,辽宁省某高校有15家校办企业,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有8家,民办非企业有2家,集体企业有2家,参股企业有1家。
2019年资产清查报告显示,净资产1955.80万元。
校办企业大多属于小型微利企业,发展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相应管理制度不健全。
截至2019年末,校办企业在册职工总计55人,其中事业编制13人,占校企人数的23%,而且事业编制人员大多是由于当时相应国家改革开放增加学校经费开支等历史原因由学校某个处室或者学院老师最初负责成立并经营而形成的,2012年以后企业就不再招聘新的事业编制人员。
在辽宁省某高校校办企业,他们工资标准医疗、养老、公积金等福利待遇与高校其他人员是相同的,他们同样可以竞聘学校其他部门的管理岗位,公司地位相当于学校的一个处室。
因此,在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必然存在企业人员安置问题,可能存在不能回到原事业单位其他部门工作或者自己的专业技能岗位在原事业单位已呈现冗余等问题;如果关闭校办企业,还存在人员失业与再就业等问题。
以岗位聘任为核心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企业与管理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以岗位聘任为核心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研究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毛明科,王珊摘要: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通过岗位聘任制度的改革、实践,对高职院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做深入研究。
关键词:人事分配制度;高职院校;岗位聘任岗位聘任制是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其目标是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且多数高职院校实行“以岗定薪”的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
一、高职院校岗位聘任存在的问题大多高职院校在岗位聘任实施过程面临如下几个问题:(1)考核条件不完善。
聘期考核制度缺乏针对性,没有围绕岗位目标进行分层分类考核。
考核方式单一,聘期考核的导向性未完全体现,量化指标较少,主观评价等因素影响考核结果,不能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教职工聘期内的岗位业绩和工作能力。
(2)聘任机制不完善。
竞聘上岗位的机制未能有效落实,在管理岗位、专技岗位、工勤岗位之间未能设定相应的合理流动的竞争上岗条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不健全,激励效能不明显。
聘用合同管理不够到位。
二、高职院校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调研,发现国内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方面普遍存在的如下几个问题:(1)行政为主的管理模式没有根本转变。
校内教师和各专门机构、委员会在管理学校中的作用难以得到强化,即教授治校问题,这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大突破口。
(2)规范的制度体系尚没有完全建立。
缺乏行之有效的目标责任制、岗位聘作制、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了陈旧体制机制的束缚和制约,还未形成争先创优的内生动力,也就无法推动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
(3)考核评价体系尚不科学。
很多高职院校对所有的人员特别是行政管理人员都是从传统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评,难以量化,比较笼统。
同时,考评缺乏考核完整性和连续性,使考核结果无法真实反映考核对象的真实水平,从而导致分配的不合理现象,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豫人社〔2019〕20号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正文:----------------------------------------------------------------------------------------------------------------------------------------------------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单位,有关企业和行业协会(学会):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豫办【2017】53号),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16号),结合我省工程技术人才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健全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体系(一)完善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层级设置。
工程技术人才高级职称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初级职称分设员级和助理级。
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名称依次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正高级工程师。
(二)建立工程技术人才职称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关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聚焦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对工程系列相关评审专业进行动态调整,促进专业设置与我省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同步。
高级职称专业调整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中级及以下职称专业调整由各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相关单位和有关行业协会(学会)、企业负责提出申请,并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核准备案后执行。
(三)完善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衔接机制。
落实注册类职业资格考核认定高级工程师制度,进一步畅通注册类职业资格工程技术人才申报渠道。
针对注册类职业资格重点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实际工作能力、业绩、科技成果转化与实际贡献。
浅谈民办高校的教师聘任制
浅谈民办高校的教师聘任制作者:文豪莫伟强张正甫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12期摘要:高校教师聘任制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机构的一项重大人事制度改革措施,并从根本上改变着高校的用人机制。
近些年来,教师聘任制也在民办高校中逐步推广及实施。
然而鉴于民办高校的体制问题,教师聘任制的落实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对民办高校的教师聘任制进行研究探讨,阐述其中的实施意义,并分析其中的问题,为同行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聘任制;实施意义;问题分析一、引言目前,由于教师法的明确规定,高等教育机构正逐步推行教师聘任制。
其中,教师聘任制应当保证双方的地位平等,在高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的同时必须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
通过教师聘任制度的落实,可实现高校教师队伍的有效建设,同时提高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
既实现了高校教育质量提高,又解决了高校教师的待遇问题。
然而,鉴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特殊国情,高校当中的一些教师存在着“拿铁饭碗吃大锅饭”的不良心态或“因人设岗”的不良思想,不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及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高校的岗位制度,造成高校教师的相互竞争。
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自负盈亏,在经费资源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因此,民办高校在落实教师聘任制的过程中,也应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开展合适的教师聘任制措施,以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民办高校的教师聘任制,本文对其中的实施意义、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进行浅谈。
二、教师聘任制的实施意义教师聘任制符合教师法要求,在高等教育机构与高校教师双方都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高校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岗位设置,聘请具有教师资质或教学经验的人才担任相应教师职务。
其中,教师聘任制保证了明确的约束规范与相应的服务承诺,并在双方都同意的前提下,才能签订聘任合同。
在教师聘任制的引入与落实之前,民办高校与高校教师之间的劳动关系主要为劳动合同制。
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在现代高效管理当中,人事管理工作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的人事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教师资源流失严重、人才资源在配置上存在着不合理、对于人事管理没有进行合理的开发等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要制定积极的解决措施,正确认识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建立现代化的人事管理体系,推动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工作稳定可持续地开展。
关键词:人事管理;高等学校;问题分析引言现阶段,高等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可以制定与之相匹配的人事管理制度。
通过整合校外和校内的资源,进一步对人事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调整,使得人才可以得到合理的调配,这将有利于推动高等学校的发展。
随着经济知识化和竞争激烈化的发展时代来临,学校若想赢得更加长远的发展,需要对人事管理体系进行调整。
一、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师资源流失现象严重在高等学校人事管理体系当中,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未来教学质量的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对于自身的待遇要求也会随之提高,但是现阶段教师整体的待遇没有大幅度的调整,以至于教师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
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教师队伍会呈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在流失的教师队伍当中,会存在大量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由于待遇一直无法得到提升,许多教师不能满足于一份职业所带来的经济收入[1]。
一些教师会开辟自己的第二职业,校外兼职的现象也越来越多,部分教师还会选择跳槽改行,教师资源的大量流失,给高等学校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原有的人事资源结构受到了破坏,人才上出现了断层,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有所下降,这给高等学校的人事管理系统带来的影响。
(二)人事管理配置不尽合理人事管理制度在配置上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员编制和人才结构两大方面。
分析人员编制所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严格的约束机制,使得教师的工作量不够规范,许多都是多人一岗,造成了学校的机构比较臃肿,无法进行按劳分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意见
二、健全人才流动市场机制
(四)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全面贯彻实施《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实现人才流动中的主渠道作用。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消除身份、性别歧视,统一市场运行规则。持续深化政府人才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结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和国家重点行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建设一批国家级人才市场。
(十三)深化区域人才交流开发合作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布局,建立协调衔接的区域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打破阻碍人才跨区域流动的不合理壁垒,引导人才资源按照市场需求优化空间配置。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实现人才标准统一、信息共享,推进评价结果互认,支持海南省打造对外人才开放高地。创新区域人才交流开发合作载体,开展人才公共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区域人才交流开发合作,促进与项目、资金、技术有效结合。构建区域人才交流开发合作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人才供求信息、薪酬信息、政策信息、培训信息等各类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流动配置工作的领导,创新人才流动体制机制,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坚持服务发展。始终把服从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为人才流动配置工作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意识,促进人才流动配置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才贡献率。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9.05.31•【字号】豫人社〔2019〕16号•【施行日期】2019.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豫人社〔2019〕16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省直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现就我省教师队伍岗位管理、职称评审和人才引进等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优化岗位管理办法(一)加快推进高校“员额制”改革。
拓宽高校岗位设置基数,将实行员额制管理的人员纳入岗位设置基数。
高校依据核定的人员总量自主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
对纳入员额制管理的人员,在岗位聘用、职称评审、收入分配、人员流动、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在编在岗人员同等对待。
(二)优化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综合考虑学校不同类型、办学水平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因素,优化调整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普通高等院校(含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以上。
“双一流”高校可自主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正、副高之间的比例,其中正高级岗位设置数应低于副高级岗位设置数。
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可设置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8%左右。
中小学、幼儿园可设置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初中、高中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8%左右。
幼儿园、小学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
教研室可设置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
•引言
•高校教师聘任制现状及问题
•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方案
•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效果与影响目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录
背景介绍
研究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分析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对高
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探讨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对提
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作用
研究目的和意义
现状分析
01020304
存在的问题
学术评价过于注重量化指标,导致学术不端行为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增强教师竞争意识完善高校治理体系030201改革目标
实施岗位聘任
建立评价机制
加强聘后管理完善薪酬制度
改革措施
效果评估
提高教师竞争意识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科发展
增强高校办学活力
提高高校科研水平
推动高校国际化进程促进高校教育改革
对高校发展的影响
研究结论
对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建议
参考文献1
王海燕. 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与实践[J]. 教育研究,2018,39(7):47-53.
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3
参考文献。
浅谈高校人事编制管理改革
2019年第5期浅谈高校人事编制管理改革贺晶(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摘要:标准单一、形式僵化、观念陈腐的限制性编制管理体制成为了新时期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一个制约因素。
高校人事编制管理改革可在以下等方面努力:引导高校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使编制有效集中;增强编制管理流动性和灵活性,启动高校人员校际编制内共享机制;组建国家“机动编制库”,立足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
关键词:人事编制管理;改革原则和措施;多元管理作者简介:贺晶(1987-),女,湖南邵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1前言纵观我国高校编制管理的发展,始终未脱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思路、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和管理范畴,呈现出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时代特征,在当今高校办学质量和规模飞速发展、人才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这种标准单一、形式僵化、观念陈腐的限制性编制管理体制成为了新时期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一个制约因素。
从长远意义来说,高校人事编制管理不仅仅是对高校教职工总量和结构的核定以及对经费和相应设备配置的核定,而应该着眼于在人员数量和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盘活整个高校间的人力资源,激发高校内人力资源活力,发挥出编制对人力资源的评价功能。
2高校人事编制管理改革的原则(1)终身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
打破高校事业编制“铁饭碗”带来的“温水煮青蛙”局面,设置流动编制,形成竞争机制,达到一定的条件后才能取得终身编制,提升编制的含金量。
(2)基本保障和优先扶持相结合。
高校要发展,必须要有与之规模、职能、目标、任务相适应的人员来支撑,在保障高校的基本运行的同时,鼓励有条件、有能力、有需要的高校进行优先发展,提供相应的编制进行扶持。
(3)规则管理和动态调整相结合。
高校编制的核定标准应是对高校维持正常运行和体现相应功能所需的必要人力资源配置的一种评价体制,既要有利于高校的事业发展,又要防止人员的无序增长,因此,摆脱传统的盲目以学生数为标准的核编方式,在结合考虑教学评估要求和政府部门可制定的编制最高限额情况下,来建立一套权威的最低编制标准和最高编制标准。
2019年机构改革 挂牌标准
2019年机构改革挂牌标准一、单位性质保持一致在机构改革过程中,首先需要确保单位性质保持一致。
这意味着在机构重组中,各个单位的性质应当明确,以便于管理、监督和考核。
机构改革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确保各单位的性质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二、职能整合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职能整合。
通过对各单位职能的梳理和整合,优化组织架构,提高行政效率。
在职能整合过程中,应当遵循科学合理、高效便民的原则,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作战。
各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做好职能交接和人员调配工作,确保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三、人财物统一管理机构改革中的人财物统一管理是保证改革效果的重要环节。
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将人员、物资和经费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以便更好地发挥资源效益。
同时,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和报销程序,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四、经营模式统一机构改革中需要实现经营模式的统一。
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开展业务,加强协同合作,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同时,应当鼓励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经营模式上,应当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推动可持续发展。
五、组织人事调整机构改革必然涉及到组织人事调整。
各单位应当根据改革需要和业务特点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明确职责分工和任务目标。
在人事安排上,应当注重人才选拔和培养,建立完善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
同时,应当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总之,2019年机构改革挂牌标准应当从单位性质、职能整合、人财物统一管理、经营模式统一和组织人事调整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改革工作。
通过改革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周密的方案计划稳步推进确保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与成功实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2019年整理】在人事制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在人事制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已全面铺开。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带来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今天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经验,采取措施,加大力度,以确保今年全市以实行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任务的全面完成。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前段工作的大体回顾自今年3月6日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员会议之后,绝大多数单位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综合全市情况,目前我市事改工作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1、各单位领导比较重视。
各改革单位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把事改工作摆在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
单位一把手敢于负责,保证了领导力量与领导精力的到位。
澧县、汉寿、武陵、桃源、津市、市教育局、建设局、卫生局、一医院等单位的党政领导班子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十分重视,工作主动,措施有力。
澧县县委、县政府对事改工作高度重视,不因抗击非典而忽视事改工作,不因阻击洪魔而延缓事改工作,在抓好各项中心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部署事改工作,于6月份召开了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使全县的事改工作全面推开。
汉寿县委、县政府在集中精力抓经济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事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召集事改办的工作人员开会,要求“立意要高,效果要好,改革要措施”,创造性的开展好事改工作。
由于各单位领导重视,使得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2、宣传发动工作做得比较扎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为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全市各级各单位,着重狠抓了宣传发动工作,统一认识,大造声势,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改革单位召开各种大小会议,市改革办在《常德日报》宣传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政策,印发宣传资料9万多份,从而较好地统一了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端正了认识,积极投身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是为了促进高校的发展,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2019年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只有少量的研究型大学具备相对完整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大多数的教学型高校及其他类型高校只需履行单一的人才培养职责,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高校的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
即使在研究型大学中,也只是部分教师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另外部分教师则只承担教学工作。
正如教学型高校不一定要求教师从事科研一样,研究型大学也没有必要要求每位教师都从事教学工作,僵化地要求教师都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用高校三大职能来要求和考核每一所学校和每一名教师,就教条了。
我们必须关注到,高校教师中形成了新的分工模式,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工作,而是只有少数的教师从事这三项工作、特别是科研工作,而大多数教师则从事教学工作。
可以说,教师队伍已经多元化,这意味着教师评价也要多样化。
需要建立有序和操作性强的教师评价体系,对于不同岗位的教师提供不同职业发展平台和晋升渠道,实行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教师。
所以,我们不能教条地用高校三大职能来要求和考核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教师。
教学型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可盲目向研究型大学看齐,对教师的考核与晋升当以教学为主要指标,切不可以教师发表论文或承担课题为主要标准。
研究型大学相比教学型高校,除教学之外,亦重视研究与服务,重视以研究推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应更加多元。
近年来,浙江大学决定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把教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并重岗”、“研究为主岗”、“教学为主岗”、“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和“团队科研/教学岗”。
对不同岗位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岗位职责要求,实行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
改革方案的一个重要设想是,各学院内大约30%的教师将被“分流”到社会服务类岗位,告别学生和学术。
在我国现实条件下,这种分类管理虽然有些地方还需商榷,但总体上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的发展需求。
完善教师聘任制度高校教师聘任制是在高校和教师平等自愿、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以聘任合同的形式把岗位设置、任职条件、招聘过程、任用管理、争议处理等环节,同高校和教师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组合形成的教师任用和管理制度。
完善教师聘任制度,有三个方面要格外重视:第一,科学设置教师岗位是搞好教师聘任制的首要问题,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和条件,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和长远要求出发,科学地规划教师岗位、合理配置教师。
目前,部分高校还存在着按人设岗,而不是因需设岗的问题,导致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急需发展学科岗位紧张,同时又有少数学科严重超编的现象。
发达国家的高校对空缺职位尤其是对教授空缺职位的控制是极其严格的,一般已有专业的教授职位数量根据专业需要设置,人数相对固定,在专业发展规划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只有当现任教授由于调岗、退休等原因空出岗位后,学校才会考虑招聘问题。
高校引进人才求贤若渴是好事,但如果引进的人才与学科发展目标相脱节,甚至为引进而引进,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带来诸多负面效应。
第二,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是落实教师聘任制的主要杠杆。
绩效考核涉及评价理念、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的运用等方面,是一个全方位的动态管理过程。
在考核方法上,应根据学科类别与学科层次、岗位类别与教师职称的具体情况,采取有差异的评价方式,并要注意考核的频率和节奏。
比如中南大学做出改革,规定讲师不必上讲台、教授必须上讲台的评价制度就是根据中南大学具体情况而定的。
中南大学在教师评价方面迈出了两大步,一是青年讲师的职称晋升要有高质量学术论文,可以不上课,但必须有高质量学术成果,这样可以用“新人新办法”的方式打造一支科研水平高的核心教师队伍;二是将评价权力下放给学院,不再设立学校统一的标准与尺度,学院根据本院的特点和学科特点,自主设置评审标准。
绩效考核不能是简单的 D 主义,要考核申请人的水平和能力,以及社会和学术同行的认可度,切不可唯论文的篇数多少,要根据学科的不同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是落实高校教师聘任制的重要基础。
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到位与否,对落实高校教师聘任制意义重大。
因为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由事业单位来完成,如果没有一个具有充分自主权和创造力的事业单位,改革就缺乏合格的主体、合适的环境和重要的依托。
所以,要依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在用人制度、人事任免制度、分配制度、评审制度等方面赋予高校更多自主决定的权利。
只有在人事政策、干部制度、评审制度、分配方式、人员流动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教师聘任制才有可能落到实处。
健全教师薪酬体系高校是人力密集型组织,需要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
薪酬制度其实是一种社会评价和激励机制。
高待遇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可能带来高产出。
低待遇则可能会使组织陷入低投入、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恶性循环。
对于优秀教师,必须给予高薪。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言,好大学是用金钱堆出来的,这话虽然不完全准确,但也反映了高校吸引优秀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
长江商学院现有43位全职教授,80%都在世界一流商学院担任过终身教职,这些教授辞掉了斯坦福大学、沃顿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职,加入到长江以后,仍持续在全球的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与国际同行相比,我国高校教师待遇总体偏低,学校运行经费中用于人力开支的比例偏低。
以研究型大学为例,2019—2019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人员经费占其运行总经费的61.7%,斯坦福大学为60.7%,密歇根大学为66.5%,其他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人员经费也大体占运行总经费的三分之二。
而我国北大、清华、复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5所大学的平均人员经费比例仅为36%。
中国一流大学运行成本低于美国研究型大学,所以人员经费的实际差距就更大。
我国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对于人员经费的投入,提高教师薪酬待遇,同时也应建立分类的激励制度,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确立不同的薪酬体系。
形成教师声誉制度现代大学制度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就是确立了学术本位的价值理念,由学者来进行学术管理和学术评价的制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同行评议”。
在同行评议的体系中,教师声誉是至为重要的。
形成大学教师声誉制度的关键是建立由本专业学术同行构成的“学术共同体”。
学术共同体可以增加学术研究信息的流量,通过各种途径使大学教师的行为表现在学术同行的视野中,从而对采取投机行为的教师形成有力的制约。
如果一位大学教师不努力工作,长时间没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他在学术界的威望就会降低。
反之,则有可能成为学术同行尊敬的对象。
如果一位大学教师搞学术欺诈,抄袭别人的观点或伪造数据,或者粗制滥造学术论文,他的劣迹就会被广为告之,就有可能在学术圈“混”不下去了。
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同行自律、多边惩罚的效果。
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学术造假,虽然或许可一时欺骗所在学校,但不可能骗过所在学术圈,这样他在整个高等教育界就会形成不良声誉,将来也就不会有大学愿意聘用他,这对一位大学教师来讲代价是非常大的。
可以说,在信息不对称、合同不完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系列问题面前,大学内部的管理与激励机制并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声誉制度却可以取而代之。
声誉制度会明确地提醒每一个当事人,什么样的行为应该得到鼓励(勤奋工作,成为学术带头人),什么样的行为是必须的(专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什么样的行为会遭到惩罚(违反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
通过大学教师声誉制度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更自觉地潜心于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还可以有效防止和克服学术不端和学术贪腐行为,并形成大学之间良好的学术竞争格局。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其进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前期,改革重点是政府简政放权,高校自主管理,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打破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形成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第一次高潮。
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成效是开始落实高校人事分配自主权,推动从政府直接管理、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向政府间接管理、学校自主管理的转变。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的2019年时间,改革重点是高校用人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人力配置方式改革,逐步实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这个阶段具有标志意义的举措,一是1998年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引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创新性地实施岗位津贴制度,带动了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二是教育部先后发布两个关于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促进改革在更大的广度深度上展开。
之后,随着“985工程”、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高校大力推进编制管理、岗位管理、人员聘用、薪酬分配改革,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第三阶段改革自2019年开始至今。
这一阶段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强调完善机制制度,强调高校岗位管理与聘用制改革结合,与转换用人机制结合,与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结合。
高校进一步实行岗位分类管理,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和聘用制,加强合同管理,探索多种分配激励方式,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同时,改革校内管理体制,推进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 更精彩123452019年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相关内容:2019年独生子女费发放新政策二胎政策的发布之后,对独生子女费的发放有什么影响呢。
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2019年独生子女费发放新政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一对夫妻生育(包括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其子女在十八周岁以内的,由夫...独生子女费发放新规定2019四川二胎政策的发布后,对四川独生子女补贴费有什么影响呢。
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独生子女费发放新规定2019四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四川今年突出抓好19件大事,将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2019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解读对于我国的不动产登记条例,你了解吗,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2019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解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2019年不动产条例正式施行买房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2019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全文不动产登记条例是社会的一大关注点,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2019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全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国土部正式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实施细则》明确产权未发生变更、转移的,原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公布相信很多人都关心不动产登记条例,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公布,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在11月30日举行的新时期土地流转中的法律问题研讨会上,来自国土部和学界的消息称《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分析2019年的不动产登记条例有什么新的看点呢,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1、细则昨起公开征求意见《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自3月1日起正式实施已近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