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研究进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肥胖的研究进展

肥胖的研究进展
身体健康风险
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 疾病等密切相关,增加了过早死亡的风险。
心理健康问题
肥胖可能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影响 生活质量。
社会经济负担
肥胖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包括医疗费用 增加、劳动力生产率下降等。
02
肥胖的成因研究
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影响
遗传因素在肥胖发病中起重要作 用,约40%的肥胖与遗传有关。
肥胖的药物治疗进展
新型药物研发
近年来,针对肥胖的药物治疗取 得了重要进展,例如针对FTO基 因的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个体化治疗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未来 肥胖药物治疗可能会更加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制定 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肥胖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生活方式干预
非药物治疗肥胖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研究表 明,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减轻体重并改善代谢健康。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
全球肥胖流行趋势
近年来,全球肥胖率呈上升趋势, 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肥胖已经 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地区差异
肥胖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和饮 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肥胖的年龄和性别
分布
肥胖在各个年龄段和性别中都有 发生,但成年人和女性肥胖率相 对较高。
肥胖的危害与影响
睡眠不足与肥胖的发生也有关联,睡眠不足会影响代谢和激素分泌,增加食欲和促 进脂肪堆积。
生活习惯对肥胖的影响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和不健康的饮食习 惯是导致肥胖的重要生活习惯因素。
吸烟和饮酒也是肥胖的危险因素,吸 烟会影响新陈代谢和食欲,而过度饮 酒则可能导致能量过剩和脂肪堆积。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也会增加肥胖 的风险,压力会影响激素分泌和食欲, 促使人们寻求高热量食物的安慰。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ppt课件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ppt课件

生殖功能降低、某些癌症等有关
WHO成人BMI标准、腰围及相关疾病危险
分类
体重过低
正常范围 超重 肥胖前期 I度肥胖 II度肥胖 Ⅲ度肥胖
BMI
<18.5
18.5-24.9 ≥25 25-29.9 30-34.5 35-39.5 ≥25
相关疾病危险
低(但其他疾病危险性增加)
平均水平 增加 中度增加 严重增加 极为严重增加
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 精神神经因素:下丘脑腹内侧核为饱食中枢 内分泌因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 -内啡肽
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亚太地区肥胖流行病学特点

亚太地区肥胖的患病率较低而超重的发生率较高 超重: 美国 65% 加拿大70% 肥胖: 美国 45% 加拿大30%
韩国 (1995年WHO标准) 超重:20.5% 肥胖:1.5% 日本(1990-1994国家营养普查) 超重:男性 24.3% 女性 20.2% 肥胖:<1.5% 我国(1998年中年人口的调查) 各地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存在极大的差异 北方>南方 城市>农村 严重地区 超重:>50% 大多数地区 肥胖:<10% 太平洋岛国人群体形健壮,BMI较高 ◆肥胖与超重的患病率受地区、种族及文化 背景的影响
肥胖的饮食治疗
许多国家都有基于本国经验和数据的膳食指南
在一些亚洲国家,膳食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多,而蛋白 质少 措施: 通过减少高度精细的碳水化合物,用粗碳水化合物替代, 并降低脂肪的摄入来减少总热量摄入 教育患者控制饮食和健康的摄食习惯。膳食治疗的关键 在指导患者改变其膳食而限制热量摄入 可以使用非营养性甜味剂,而脂肪的替代品-Olestra并 不多见,目前不推荐
亚洲成人BMI标准、腰围及相关疾病危险

肥胖pptppt课件

肥胖pptppt课件

导致单纯性肥胖的原因 遗传因素 社会环境的因素 心理的因素 运动有关的因素
防治措施 1、 适当减低膳食热量。 2、 用低热值食品代替高热食品,用家禽肉、瘦肉代替肥肉。 用鸡蛋、牛奶、豆制品代替糖多、油大的点心。巧克力、奶 油冰激凌、糖果应不吃。 3 、尽量不消减食物的体积和数量。在减少糖多、油大、热 值高的食品的同时增加蔬菜、豆类、豆制品等茎类蔬菜如: 芹菜、油菜、小白菜;瓜类蔬菜如:冬瓜、西葫芦等。 4 、优先考虑消减主食。主食和肥肉一样吃得过多都会引起 肥胖。
LOGO 肥胖 定义:肥胖是指一定程度 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 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 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 种状态。由于食物摄入过 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 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 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 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
LOGO
评定标准 1.肥胖度 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2.肥胖的判定 目前常用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又 译为体质指数。它是一种计算身高比体重(weight for height)的指数。
治疗肥胖的草药 草本曲纤类 海藻 海带 赤小豆 绿茶多酚 瓜拿那 甲壳素 山楂
减肥方法 灌肠减肥法 渗透压减肥法 桑拿减肥法 奶粉减肥法 跳绳减肥法 普洱茶减肥法 最好的减肥方法是控制饮食和多运动。
膳食减肥原则 (1)食物多样、谷物为主 (2)控制食物量,不能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含丰富蔬 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这些食物吃多了,同样发胖。 (3)常吃豆类及其制品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 钙量较高,利用率高。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2.病理性肥胖(继发性肥胖)
病理性肥胖包括的范围较 广,但主要是指因某种疾病 引起的肥胖,如柯兴氏综合 征、甲状腺机能减退性肥 胖、肝炎后肥胖等,单纯性 肥胖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 也意味着肥胖成为病理性。

肥胖研究新进展PPT课件

肥胖研究新进展PPT课件

• 预计到2030年,美国42%的人口将存在肥胖 问题。将超出美国现在人口3000万。与此 相关的医疗成本增加将达近5500亿美元。 这也是世界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儿童现象 越来越严重
一、肥胖现象
BMI是国际上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 康的一个常用指标,其计算方法是体重 (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正常值 在20至25之间,超过25为超重,30以上则 属肥胖。 不过美国人发现这一方法不正确,他们发明 了一种新方法!
• 这一方法比较危险,理论上支持,目前还 没有在儿童身上做过实验
《细胞—代谢》:再生棕色脂肪 细胞可治疗肥胖
•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现能促使棕色脂肪细胞 (一种具高代谢率的脂肪细胞)产生的分 子开关,这一结果为人类肥胖症的治疗及 预防带来了希望
在成人体内,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脂肪细胞,一种是白色脂肪 细胞,它构成了绝大多数的脂肪组织,并贮存着过剩的能 量。另外一种脂肪细胞——棕色脂肪细胞则相反,它并不 贮存能量,而是具有高代谢率并可将能量“燃烧”殆尽。 婴儿因为需要保持身体温暖,所以其身体的脂肪细胞大多 数都是棕色脂肪细胞,但是过了婴儿期之后,棕色脂肪细 胞基本上就全消失了。 该项研究的领导者、美国波士顿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的 Bruce Spiegelman教授的研究小组发现,小鼠体内的棕 色脂肪细胞内含有大量名为PRDM16的蛋白,该蛋白在白 色脂肪细胞及其它细胞内却很罕见。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技 术令正在生长中的小鼠脂肪细胞表达PRDM16,结果发现, 这些细胞变成了棕色脂肪细胞。而当他们把表达PRDM16 所需基因从棕色脂肪细胞中移走后,棕色脂肪细胞则不再 具有高代谢率。
• 治疗肥胖不要盲目的节食,因 为有研究表明长时间摄入低热 量视为会导致人机能受损,代 谢功能紊乱,严重损害身体健 康! • 运动锻炼是最健康有效的方法!

2024版肥胖的危害和防治PPT课件

2024版肥胖的危害和防治PPT课件

01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 异常,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对健康 产生负面影响的一种状态。
0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 准,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 30kg/m²可定义为肥胖。
4
全球及我国肥胖现状
全球肥胖人口数量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2024/1/28
在我国,肥胖率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肥胖问题 日益严重。
食品安全监管
加强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减少不健康 食品的传播和销售。
公共体育设施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为居民提供 便捷的锻炼场所和设施。
2024/1/28
25
06 成人肥胖防治策 略
2024/1/28
26
自我管理与教育
1 2
了解肥胖的危害
通过权威渠道获取关于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信息, 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增加。
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过多, 需要更多的血液和氧气供 应,从而增加心脏的工作 负担。
2024/1/28
诱发高血压
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分泌 的一些激素和细胞因子可 导致血压升高。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肥胖者往往伴有高血脂症, 血液中脂质沉积于动脉壁,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8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肺功能下降
肥胖者胸部脂肪堆积,限制了胸廓的 扩张,导致肺功能下降。
情绪不稳定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容易导致食欲异常,进而引发肥胖。
2024/1/28
16
04 肥胖的防治措施
2024/1/28
17
合理饮食控制
控制总热量摄入
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食 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

研究性学习:青少年肥胖PPT演示课件

研究性学习:青少年肥胖PPT演示课件
等不健康行为。
健康生活方式
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合理饮食和运动习惯等。
药物治疗和手术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治疗青少年 肥胖,如能够抑制食欲的药物等。
手术
对于严重肥胖的青少年,手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治 疗方法,如胃旁路手术等。
注意副作用
药物治疗和手术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应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02
肥胖问题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儿童肥胖率也 有所上升。
03
青少年肥胖问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差 异,但都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青少年肥胖现状
中国青少年肥胖率在过去几十年 中持续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不容
忽视的问题。
中国青少年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 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热量、高 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摄入增
肥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2
肥胖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多种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糖
尿病等,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未来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社会对青少年肥胖的关注度提高
随着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加剧,社会各界对青少年肥胖的关注 度逐渐提高,政府、学校、家庭等都开始采取措施来预防和 控制青少年肥胖。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05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成果
研究过程
确定研究主题
通过调查和讨论,确定了“青少年肥胖”这一 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主题。
收集资料
查阅了大量关于青少年肥胖的文献,收集了相 关数据和案例。
制定研究方案
设计问卷调查,确定样本,并制定详细的研究 计划。
研究成果
肥胖现状分析
分析了当前青少年肥胖的流行趋势, 探讨了肥胖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
快餐文化盛行

《肥胖症介绍》PPT课件

《肥胖症介绍》PPT课件
4、神经精神因素 5、代谢因素:肥胖者合成代谢亢进,与正常 人相比有着显著差别
h
7
3、肥胖的分类和病因
继发性肥胖的常见原因:
(1):下丘脑病变所致的肥胖。 (2):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所引起的肥胖症。 (3):甲状腺功能减退所引起的肥胖。 (4):性腺功能低下所引起的肥胖。 (5):药物引起的肥胖。 (6):垂体性肥胖。 (7):糖尿病引起的肥胖。 (8):内分泌代谢紊乱引起的肥胖。
• 超重24.0-27.9
• 肥胖≥28
h
27
6、肥胖的治疗
治疗包括:
1、合理饮食,减少热量摄入 2、加强体育锻炼和(或)体力劳动,增 加热量消耗 3、辅助药物治疗 4、手术治疗
h
28
6、肥胖的治疗
• 预防肥胖的进食八大原则 • 1、充分咀嚼后再吃
细细品尝,每一口咀嚼30次以上。咀嚼得愈 久,饭后的能量消耗就愈高。
2000 350 90
50 60 500 100 250 20
85.5 59 302
* 其它豆制品按水分含量折算。如豆腐干50 g=素什锦50 g=北豆腐65 g=南豆腐120 g
h
39
6、肥胖的治疗
• 爬楼梯1500级(不计时)250千卡 • 快走(一小时8公里) 555千卡 • 快跑(一小时12公里)700千卡 • 单车(一小时9公里)245千卡 • 单车(一小时16公里)415千卡 • 单车(一小时21公 里)655千卡 • 舞池跳舞300千卡 • 健身操300千卡 • 网球 425千卡 • 爬梯机680千卡 • 手球600千卡 • 桌球300千卡
三酯合成亢进,就会造成在肝脏中合成的甘油三 酯蓄积从而形成脂肪肝。肥胖者与正常人相比, 胆汁酸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多,超过了胆汁中的溶 解度,因此肥胖者容易并发高比例的胆固醇结石, 有报道患胆石症的女性50~80%是肥胖者。在外 科手术时,约由30%左右的高度肥胖者合并有胆 结石。胆石症在以下情况下发病的较多:肥胖妇 女,40岁以上,肥胖症者与正常体重的妇女相比 其胆结石的发病率约高六倍。

肥胖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ppt课件

肥胖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ppt课件

环境因素
生活环境中缺乏运动场所 、不健康的饮食文化等, 容易导致肥胖。
心理因素
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等 心理因素,可能导致食欲 增加、暴饮暴食等不良饮 食习惯,进而引发肥胖。
03
CATALOGUE
肥胖的防治措施
饮食调整
控制热量摄入
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如油炸 食品、甜食、高糖饮料等。适当
控制餐量,避免暴饮暴食。
规律作息
强调规律作息的重要性,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 减少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加强肥胖防治的政策支持
制定肥胖防治计划: 政府应制定全面的 肥胖防治计划,明确目标、措施、责任 主体和实施步骤。
通过以上社会参与和政策支持,我们可 以共同努力,有效防治肥胖问题,提高 全民健康水平。
企业参与: 鼓励企业研发健康食品,推 广健康的饮食理念,承担社会责任。
运动因素
01
02
03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 ,导致能量消耗减少,脂 肪堆积增多。
运动方式不合理
运动方式过于单一或运动 强度过低,难以达到消耗 脂肪的效果。
运动时间不足
每天运动时间不足以消耗 摄入的多余热量,导致脂 肪堆积。
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因素影响个体代 谢速率和脂肪分布,增加 肥胖风险。
寻求医疗帮助
对于严重肥胖患者,可寻求医生的帮助,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等手段 进行干预。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4
CATALOGUE
肥胖防治的社会参与与政策支持
提高公众对肥胖问题的认识
健康教育
01
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肥胖的危害
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肥胖PPT课件

肥胖PPT课件

9/30/2019
Eating Disorders
16
Bulimia Nervosa
9/30/2019
Eating Disorders
17
Diagnostic Features
• A. Recurrent binge eating
• B. Recurrent inappropriate compensatory behavior in order to prevent weight gain
9/30/2019
Eating Disorders
18
Essential Features of Binge Eating
• Large amount of food consumed in a small amount of time (< 2 hours)
• During the eating episode there is the distinct feeling of being out of control over one’s eating
• Medical complications:
– Increases risk for
•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 Certain forms of cancer • Diabetes
– Contributes to other known risk factors
• Elevated serum cholesterol • Hypertension • Physical inactivity
– Internalization of the thin ideal predicts future bulimic symptoms (Kendler et al, 1991; Joiner et al., 1997; Stice et al, 2000)

营养与肥胖PPT演示课件

营养与肥胖PPT演示课件

02
各类营养素在防治肥胖中 作用
蛋白质
蛋白质作用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 质,对于肌肉、骨骼、皮肤、血 液等组织的构建和修复具有重要
作用。
蛋白质与肥胖关系
高蛋白饮食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减 少热量摄入,同时促进肌肉生长和 修复,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防 治肥胖。
蛋白质来源
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鱼、禽、肉、 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以及大豆及 其制品等植物性食物。
个性化饮食计划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 全谷类等健康食品的摄入量,减少高糖、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定制运动方案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运动喜好,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如有氧运动、 力量训练等,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燃烧。
心理干预与辅导
针对减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进行心理干 预和辅导,帮助个体保持积极心态,坚持减重计划。
04
运动在防治肥胖中作用及 建议
运动类型选择
01
02
03
有氧运动
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 等,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 促进脂肪燃烧。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 坐等,能增加肌肉量,提 高基础代谢率。
柔韧性训练
如瑜伽、普拉提等,能改 善身体柔韧性,缓解运动 后的肌肉紧张。
运动强度和时间安排
运动强度
营养与肥胖关系探讨
营养过剩与肥胖
当人体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时,多余的能量会以脂 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从而导致肥胖。营养过剩是肥胖的主 要原因之一。
营养不良与肥胖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身体代谢异常,进而引发肥胖。例如, 缺乏某些营养素可能导致脂肪代谢障碍,使得脂肪更容易 堆积。

临床营养学肥胖症精品PPT课件

临床营养学肥胖症精品PPT课件
作为患者营养治疗的前后对比。
四 治疗
(一)目标 (1)控制肥胖的发展,防止进一步超体重; (2)降低体重,但不一定降到理想体重的范
围。 (3)减少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危害性,一般而
言,如果能够将体重减轻5%~10%,就可使 危险性显著降低。
市面上減肥的方法
減肥种类 节食 减肥药 泻药 运动 瘦身中心 抽脂
诊断标准: WHO
男性
94cm
女性
80cm
中国 85cm 80cm
②臀围:由侧身找到臀部最高点。软尺必 须经过臀部最高点及耻骨位置,测量最大 臀围。
为了准确起见,最好各量三次然后求出 腰臀比率(WHR) 将腰围平均值除以平均 臀围平均值,
③ 腰臀比(WHR) 反映腹部脂维生素B族饮食可能造成肥胖症 近年来,日本专家发现造成肥胖症的饮
食营养,也可能是缺乏维生素B族,因为体 内脂肪转化为能量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素, 尤其是维生素B族。
⑤饮水不足易造成肥胖 体内如果水分不足,就无法对脂肪进行
充分的代谢,从而储存体内。肥胖者体内 水分比正常者少15%~20%,因为脂肪组 织含水少,而肌肉组织含水多,肥胖者即 使不减肥也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超重 肥胖前
≥25 25.0 ~ 29.9
≥23
≥24
23.0 ~ 24.9 24.0 - 27.9
Ⅰ度 30.0 ~ 34.9 25.0 ~ 29.9
≥28
Ⅱ度 35.0 ~ 39.9
≥30
Ⅲ度
≥40
3.腰臀比(WHR) ①腰围 (WC)
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结构
测量:WHO规定站立,两脚分开25~30cm, 测水平位髂前上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中点 ,测量者坐在被测者一旁,软尺紧贴软组 织,不能压迫,精确1mm。

肥胖症ppt课件

肥胖症ppt课件
核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
通过影像学技术直接观察体内脂肪分布情况,但成本较高且不适用于大规模人群调查。
04 肥胖症的治疗与管理
饮食调整与控制
控制总热量摄入
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 谷物的比例。
均衡营养
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避 免偏食或挑食。
学校责任
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提供丰富的体育设施和课程,营造积 极的运动氛围,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学校 也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服务。
社会支持与资源整合在抗击肥
06
胖中作用
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
制定健康政策
政府应制定全面的健康政策,将肥胖防控纳入其中,通过立法、财 政等手段推动实施。
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发病原因及机制
A
遗传因素
肥胖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肥胖的发生 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
饮食过量、缺乏运动、社会心理等因素均 可导致肥胖。
B
C
内分泌调节异常
多种激素如胰岛素、瘦素、胃饥饿素等参与 调节食欲和能量代谢,其异常可导致肥胖。
炎症反应
肥胖患者体内存在低度炎症反应,炎症因子 可促进脂肪细胞增生和脂肪堆积。
D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肥胖患者可出现体重增加、体脂率升高、腰围增大等表现,还可伴有高血压、糖 尿病、血脂异常等并发症。
诊断
根据体重指数(BMI)、腰围、体脂率等指标可诊断肥胖。其中,BMI是最常用 的指标,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根据BMI值可将肥胖分为 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2024年度肥胖的危害及防治ppt课件

2024年度肥胖的危害及防治ppt课件
5
中国肥胖现状
流行趋势
中国肥胖率逐年上升,尤 其是儿童和青少年肥胖问 题日益严重。
2024/3/24
地区差异
城市地区肥胖率高于农村 地区,但农村地区肥胖人 数增长迅速。
年龄与性别
中年人和女性更容易出现 肥胖问题,但男性肥胖率 也在逐年上升。
6
2024/3/24
02
肥胖危害解析
7
对身体健康影响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合理安排餐次
遵循“早餐吃好、午餐吃饱、 晚餐吃少”的原则,合理分配
一日三餐的热量。
2024/3/24
22
运动锻炼计划制定演示
评估身体状况
在制定运动计划前,应对个体 身体状况进行评估,确保运动
安全。
2024/3/24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推荐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 游泳、骑自行车等,同时结合 力量训练,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
工作受限
某些工作对体型和外貌有一定要 求,肥胖者可能会受到限制,影
响职业选择和发展。
2024/3/24
经济负担
肥胖者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和时间 来治疗和预防相关疾病,增加经济 负担。
社会偏见
社会上对肥胖者存在一定的偏见和 歧视,肥胖者可能会受到不公平的 待遇和评价。
10
2024/3/24
03
肥胖成因探讨
社会共治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将共同参与肥胖防治工作,形成 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28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3/24
29
感悟与思考
学员们认为肥胖防治需要长期坚持和综合治理, 涉及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2024/3/24

FTO及其研究进展PPT课件

FTO及其研究进展PPT课件
(Haslam DW,2005)
寿命↓ 大量的研究证明从基因水平研究脂肪的形成丑和化干与预歧机视制不 容忽视,而与肥胖密切相关的FTO (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gene, FTO)基因乃是研究的新兴热点和重点。
影响降低生活质量
-
4
目录
FTO基因概述 FTO基因与肥胖 FTO基因影响肥胖的可能机制
( Fischer, 2009)
表明 FTO 基因抑制小鼠的体重减轻是由其能量消耗增加所 致。
-
37
调节能量平衡和新陈代谢
? 能量消耗增加的机制
FTO 基因受到抑制的 小鼠身体活动减少, 不需运动即可消耗大 量能量。
推测
FTO基因可能抑制新陈代谢, 人体FTO基因多态性可能 通过上调FTO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机体对肥胖易感。
-
11
图2
图3,FTO通过一个独有的长loop 来达到选择 单链修饰 DNA或单链修饰 RNA活性的结构基 础
-
12
-
13
FTO基因的定位和分布
鼠FTO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人类FTO基因位于16 q12.2区域 的位置。
FTO基因包括9个外显子,410507个碱基,全部编码蛋白质。
基因的47 kb内含子区的5’端上游6l kb处是KIAAl005基因, 基因下游与Iroquois基因家族相邻。FTO基因的内含子序
-
20
在FTO中存在许多的SNPs ,其中与肥胖有关系的 FTO等位基因位于第一个内含子。
FTO 基因的变异导致肥胖,变异主要表现在单核 苷酸多态性(SNP),多项研究表明FTO 基因的 SNP变异位点与肥胖有关联。
-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7.2
2.2
3.0
-
-
-
-
1.5
4.3
-
-
-
-
-0.1
1.8
-
-
-
-
0.1
0.2
0.1
0.1
0.1
0.9
0.2
0.9
0.0
0.4
0.04
0.2
92~94年(%)


3.9
9.4
4.4
9.2
2.8
6.0
1.5
-
2.8
15.1
-
-
-
-
0.4
4.3
1.3
2.4
0.8
0.2
0.2
1.7
0.0
0.3
增多等。 这些因素均会导致能量摄入大于支出,从而引起肥胖。 ⒉饮食因素 在胚胎期 另外出生后人工过量喂养 ⒊行为心理因素 行为心理→肥胖→行为心理→肥胖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既使单纯性肥胖,也同样存在家族性 被领养的儿童 单卵双胞胎之间的BMI 对单卵双胞胎进行长期过度摄食研究,这些例子都说明遗 传因子在起作用 另外一些研究(比如移民流行病学)发现 这说明环境因素对遗传因素有重要的影响 遗传因素占30%,环境因素占60%以上
15.9
17.1
23.6
22.1
27.1
11.9
11.3
8.2
14.3
W:工人,F:农民,C城市居民,F1渔民。 *BMI≥ 25kg/m2
成人肥胖率
居民
北京W 北京F 北京C 黑龙江c* 河北W 河北F 山东F1 山西F 上海C 四川C 江苏F 陕西F 浙F1 广州W 广州F 江西F
81~ 84年(%)
肥胖的研究进展
序言
诊断标准 肥胖的流行情况 肥胖发生原因 肥胖的预防和治疗
一、肥胖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一)定义
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或) 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它组织失去正常比 例的一种状态。常表现为体重增加,超过了相应身高所确定的标 准体重。
(二)诊断方法与诊断标准
0.0
0.4
0.5
2.0
0.7
0.3
0.9
1.4
98年(%)


5.8
7.1
8.1
14.1
7.4
9.8
6.6
8.8
-
-
3.5
9.6
5.7
15.0
1.6
6.1
2.1
5.6
0.5
2.0
1.2
1.4
0.4
0.3
1.3
1.9
1.3
5.3
1.5
1.2
1.0
1.0
W:工人,F:农民,C城市居民,F1渔民。 *BMI≥ 30kg/m2
2.6%
肥胖率 3.6% 5.95% 8.7%
增长速度 5.2%
6.5%
三、肥胖发生的原因(发病机理)
摄入能量>消耗能量 1.遗传性肥胖 2.继发性肥胖 3.单纯性肥胖
(一)肥胖发生的外因 ⒈社会因素
肥胖以每年7%~8%的速度递增; 动物性食品、脂肪等高热能食品摄入明显增加; 由于交通的发达、方便快捷,人们的活动量明显减少; 由于电视机、电脑的普及人们坐着的时间明显比活动时间
瘦素(Leptin) 黑色素皮质激素(Melancortin) 蛙皮素(Bombesin) 胆囊收缩素(CCK) 胰升糖素样肽类(GLP-L)
1.肥胖基因与瘦素
早在1953 1958年 1959年
以上两上实验证明 瘦素被发现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a.一项重大发现或突破 b.正确的科学思维非常重要
⑴ob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小鼠ob基因 第6号染色体 长度为4.5kb 蛋白质含有167个氨基酸,命名为瘦素 分子量为16.0KD 瘦素具有抑制食欲,减少摄食量,促进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
男(%)
20.5 15 12 5.9
11.5 3.0
女(%)
26.8 16.5
14 13.3 13.2 3.8
年代
1992年 1994年 1992年 1989年 1989年 1991年
居民
北京W 北京F 北京C 黑龙江c* 河北W 河北F 山东F1 山西F 上海C 四川C 江苏F 陕西F 浙F1 广州W 广州F 江西F
≥25
中国 18.5~23.9 ≥24~27.9
≥28
2.物理测量法 全身电传导 生物电阻抗 双能X线吸收 计算机控制的断层扫描法 核磁共振扫描
3.化学测量法 包括:稀释法、40K计数、 尿肌酐测定法。
二、肥胖流行情况 国外一些国家肥胖发生率
美国超重率54% 肥胖率22%(97年)
国家
前东德 英国 加拿大 巴西 澳大利亚 泰国
成人超重率
81~ 84年(%)
92~94年(%)




32.7
39.7
46.2
50.3
18.3
23.4
41.1
47.7
-
-
36.1
41.5
-
-
30.9
38.4
15.7
26.7
31.3
49.6
5.1
15.2
10.1
33.0
-
-
20.2
25.8
-
-
19.1
17.0
2.1
6.6
12.1
24.4
1.3
4.3
成的作用 先天性肥胖小鼠 ob基因第105位点的密码子发生突破,由CGA→TGA(翻译终止信
号) 已有许多实验证实 瘦素具有减肥作用
人的ob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长约20kb,由3个外显子,2 个内含子组成,其转录区(或编码区)亦为4.5kb,编码产物为166 或167个氨基酸。ob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小鼠、大鼠和人的同 源性高达83%。但在人类并没有找到象小鼠一样的第105位密码子 突变,也就是说,目前还不能用ob基因突变解释人类肥胖的原因。 但研究发现,肥胖者体内瘦素水平明显地比体重正常者高,即瘦 素与BMI(体重、尤其是体脂)成高度正相关。
肥胖总的发生情况
1.我国各地人群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差异较大,北方高于南 方,大中城市高于内地农村,女性高于男性,经济发达地区偏 高,其中以北京最高,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分别为51.1%、8.7%。
2.发展趋势
超重率 增长速度
1982年 28.5% 4.4%
139.9我2年国肥胖的43特.8点%是 1998年 51.1%
(二)肥胖发生的内因 遗传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 环境因素与基因相互作用的五种模式:
该领域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刚刚起步的研究热点。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实质是, 在肥胖研究中,近几年有了很大突破
表 与肥胖有关的基因
神经肽Y(NPY) 增食因子A、B(OrexinA、B) 黑色素浓缩激素(MCH) 解偶联蛋白
人体测量法、物理测量法和化学测量法。
1.人体测量法 ⑴身高标准体重法 ⑵皮褶厚度法 ⑶体质指数(BMI,body mass index)
BMI的公式为: BMI=体重(kg)/[身高(m)]2,单位为kg/m2
正常体重 超重 肥胖

WHO 18.5~24.9 ≥25~29.9 ≥30
亚洲 18.5~22.9 ≥23~24.9
3.2
7.1
5.6
7.3
6.1
11.4
5.9
13.6
13.4
20.6
0.5
1.4
6.4
6.4
1.5
2.9
9.0
13.5
98年(%)


51.9
44.2
54.6
62.3
54.6
42.3
51.2
48.4
-
-
37.2
51.5
41.4
58.8
17.5
42.3
36.2
36.1
25.9
22.1
18.4
22.3
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