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技术可行性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1.防洪的需要
洞庭湖的一些地区高度低于长江洪水水位10余米,溃口的巨量洪水直泻而下,不 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会造成数以万计人口死亡,产生严重后果和经济影响,这是 长江中下游最突出的问题。
2.对电力能源的需要
三峡工程将给沿江的工业城镇和广大地区提供廉价而清洁的电力,这是三峡最主 要的直接经济效益,也是三峡建设的充分条件。建设三峡工程,将建成115米高的水 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工程可行性分析
主讲内容
三峡工程 慨况
经济背景 长江状况 建设概况
可行性分 析
必要性 技术可行性 对环境的影响 解决方案 三峡的效益
综合评价
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峡工程概况
一.经济背景 三峡工程实施之前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经 济持续稳定发展。十五年来国民生产总值从 1980年的 4470亿元增 长到 1994年的 43800亿元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实际增长了261。中国 经济正高速发展。
3.改善航运,促进内河航运业的发展
由于三峡水库的建立,改善了峡谷河段的航道,万吨级的船队有半年时间可以直 达重庆,通航能力可以从每年的1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而且可以降低航运成本30% 到37%,这些都极大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
4.巨大投资带动内需,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三峡工程投资巨大,必然要带动包括建筑,材料,机电,钢材等相关产 业的巨大发展,对经济有巨大拉动作用,也将促进这一地区和全国经济发展、
Baidu Nhomakorabea
3.其他技术难点 三峡枢纽工程主要包括混凝土大坝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除了 设备和相应的技术难点之外三峡工程枢纽在施工中还有一些难点问题工程量 巨大。土石方开挖量8800万立方米填筑量310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 2700 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25.52万吨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26台。 施工强度高 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浇筑的年、月、施工强度也都超过国内外的水平。 施工 范围大左右岸施工同时施工的项目多、工序多、施工干扰多这些特点决定了 三峡工程施工是艰巨的。 虽然有上面的这些困难但修混凝土重力坝和坝后式 厂房我国有丰富经验早在50年代就开始修建三门峡这样的大型工程70年代开 始修建葛洲坝工程80年代修建与三峡大坝高度相当的龙羊峡工程坝高178米。 有了上述建设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经验相比之下90年代开始修建三峡工程是 完全可能的。
2.设备和技术的难点 三峡船闸超出目前世界水平的技术难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输水系统的水位差, 需要解决输水廊道的阀门水力学问题,二是上阐首闸门的运行条件,在闸门 启闭时淹没水深较大。这两个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已有解决措施。同时我国还 有修建葛洲坝巨型船闸的实践经验因此结合科研工作精心设计在技术上是可 行的。 三峡升船机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升船机主要的技术难题是升船机的 安全问题、承船厢在悬吊状态下的动态稳定问题和大容量升船机的制造问题。 经过科研试验和国外考查均已有解决措施可以立足国内制造。 三峡工程规模 大总装机1768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68万千瓦属于70万千瓦等级相 当于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从世界水平看,制造高水平的三峡机组是 没有问题的。 关于最大水轮发电机组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能制造的最大水 轮发电机组未超过30万千瓦。由制造3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到制造60万千瓦花 了近 13年。我们目前的条件比美国当时的情况要好得多一是世界上已有成熟 的经验二是我国国内在制造大型水轮发电机组上已有相当水平三是有改革开 放政策便于与国外交流引进技术。因此三峡机组在国内制造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目前我国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些差距。因此必 须通过科技攻关与国外合作迎头赶上。如经努力仍难达到必要时可以引进部 分设备与技术以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通过这些措施三峡机组不但能在国内 制造而且一定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长江概况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名列世界第三。它自西向东横贯中国大陆流入太平 洋全长6300余公里。长江水量丰沛有3500多条支流。全流域集水总面积为180 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大陆总面积的18.8%。年入海水量近万亿立方米。 沿长江两岸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 密集、经济繁荣的地区。地面低于洪水位五六米至十余米,如果暴雨形成的 洪水超过了河道的宣泄能力就会使堤坝溃决造成中下游严重的洪水灾害并严 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发展。 历史上长江曾多次发生洪水灾害。例如,1954年的洪水夺去了3万人的生 命受灾人口达1000万受淹地区达300万公顷使该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受到 严重影响。1954年大水以后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开展了长江流域规划通过流 域总体规划的研究认识到防洪是综合治理开发长江的首要任务。
二.技术可行性 1.淤泥技术解决方案 通过科学计算三峡水库平均每年有约5.3亿吨泥沙进入水库。这些泥沙如全 部沉积在库内不到百年水库将被淤积成为远流河床,丧失水库的效益。减少 入库泥沙量的办法在于在坝址上游流域内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和在长江上游于 支流上建造大型水库以栏蓄部分泥沙。这两项措施虽势在必行,但估计在三 峡水库投入运行后的短期内尚难于明显见效。为此必须在三峡水库的运行调 度和枢纽工程布置方面采取增加排沙出库量的措施。 这样水库绝大部分的有 效库容可以长期保留并发挥调节作用。从远期看泥沙淤积坝区和库尾变动回 水区这对航道及港口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妨碍船舶的正常航行。采用“蓄清排 浑”的运行方式,绝大部分库容均可以长期保留其防洪和发电效益基本不受 泥沙淤积的影响。
三.建设概况 1.1993年 施工工程准备开工 2.1994年12月14日 主体工程开工 3.1997年11月8日 成功实现大坝截流 4.2000年 三峡电厂筹建处建立 5.2003年6月10日 三峡工程蓄水达到135米 6.2003年6月16日 双线五级船闸试航成功 7.2003年7月10日 首台机组发电成功 8.2003年底 三峡左岸电站实现装机6台 9.2004年底 三峡左岸电站实现装机11台 10.2005年9月16日 三峡左岸装机14台70千瓦机组全部并网运行,提前一年实现 投产发电 11.2006年 三峡大坝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