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PPT优秀课件
20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城市复习 课件(共59张PPT)
上海市人口迁移示意图。
关注事件发生的特定时代背景
“棒棒”是指以竹棒和绳索为劳动工具,在城市爬坡上坎、 流动揽活,专门为市民日常生活、商 业活动提供零星搬运劳 务服务的打工农民。“棒棒”群体的工作形式不同于其他的 打工族,更不同于城市工矿企业的工人。他们主要活动于街头、 菜市场、汽车站、码头、家电商场等,承担了城市人不愿意 干的以苦、脏、累、险为特征的工作(图11)。
第一层次:复习基本知识
理清基本概念、总结概括过程和规律
• 概念: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群、城市带、城市规模、 城市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城市服务功能、城市问题
• 过程:人口增长过程、城市化过程 • 规律:人口分布规律、人口迁移规律、城市空间结构
(3)根据材料二总结20世纪80 关注特定时代背景 年代以前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
海市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并分
析原因。
(3)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 净迁入区。 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 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政策有计划、 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20世纪 80年代以后,国家放宽进城政策, 上海市经济发展速度快,提供大 量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
(第二次试测)解释城市区位选择
• 3.图中适宜建设县级城市的地点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8北京卷)运用城市空间结构规律,解释各功能区 的分布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 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高考地理第11讲人口与城市课件
响
城市居民的生活;⑥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
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①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工商、税务、计 消极影响
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②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温馨提示: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1)对迁出地的影响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 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了 农村经济,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②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 (2)对迁入地的影响 ①合理的人口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 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不合理的人口迁移,一定 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原因
力;②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③国家推
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①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
动力的供求矛盾;②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
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③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
积极影响 加了城市的收入;④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农、牧、渔和副
影
业的发展;⑤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HAIBAO)”,意即“四海 之宝”。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 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海宝”从头到脚都充满 了涵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海宝(HAIBAO)”虽然只有一个,但通过动作演绎、服装变化,可以 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展现多种风采,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世博理念,从 文化扩散的角度分析属于________扩散。 (2)“海宝(HAIBAO)”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也体现了“人”对城 市社区重塑的心愿。简述上海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为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市正在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堵塞、用 地紧张等问题,请分析上海市解决这些城市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高中地理课件:人口和城市
解析 读图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较高,而城镇老年人口占比 较低,B错; 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并未进入老龄化阶段,C错; 东北地区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于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城市老龄化现象比农村明显,D错; 我国东部超大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城镇老年人口占比较高,均在6.5%以上,而 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均在2%以下,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2019·海南地理)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 7~9题。
7.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解析 据图可以判断,1995年三个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 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 故B正确,A、C、D错误。
解析 2000年的世界人口为60亿,由图可知,2000年该国占世界人口比重约为 18%(大约为10.8亿),数量仅次于我国,因此该国为印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高考全国中图版地理专题七人口和城市(共35张PPT)
择影响 ④过河点位置: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或 很大 建码头,吸引人流、物流集聚,如兰州
2021版高考全国中图版地理专题七人 口和城 市(共35 张PPT)
2021版高考全国中图版地理专题七人 口和城 市(共35 张PPT)
关键能力
-11-
区位 因素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 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 师的师资力量。
2021版高考全国中图版地理专题七人 口和城 市(共35 张PPT)
2021版高考全国中图版地理专题七人 口和城 市(共35 张PPT)
关键能力-9-三、城市区位素必备知识-3-
二、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必备知识
-4-
三、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1.郊区城市化是指城市郊区变为城市的过程,表现为城市中心区 人口和企业向郊区转移,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一般发生在城市化加 速发展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人口向乡村 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 的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城市人口总量 的下降是判别逆城市化的标志。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倒退,是城 市化发展的更高级阶段。
2021版高考全国中图版地理专题七人 口和城 市(共35 张PPT)
关键能力
-10-
区位 因素
优势条件
河流的 ①水运起点或终点:江西省赣州位于水运与陆运 供水、水 的转运点上,货物在此中转
河流 (沿河 设城)
运和防 御功能 对城市 区位选
②两河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 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如重庆、武汉
高中地理 专题五人口与城市第一讲人口课件.
(2)生态环境变化:受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生 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在局部地区、特殊时期往往成为引起人口 迁移的主导因素。例如,5·12汶川大地震后,北川县部分人口外 迁山东;三峡工程建设使大量库区人口外迁;西北地区随着土地 荒漠化的发展,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
(3)政治因素:在特殊时期可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例如,
劳动力短缺,养 老等费用增加, 老年人口生活困 难和生活孤单等
自然增长率高, 人口急剧增长
现代型 (低低低)
利于经济 积累Βιβλιοθήκη 经 济水平的 提高少年儿童比重不 断下降,老年人 口比重不断上升
(2010年北京东城区检测)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 1~12代表国家),回答(1)~(3)题。
(1)图中出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分别是( ) A.10、11 B.11、12 C.11、10 D.12、10 (2)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 是( ) A.1、2、3 B.4、5、8 C.7、9、10 D.6、11、12 (3)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1)图中所示2000年中国人口流动特征是( ) ①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之和与四川迁出人口大致相当 ②农村劳 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约为22% ③图中人口迁出的6个省市均位 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④图中人口迁入的6个省市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是( )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改善环境质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④ 增加交通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一分析可知,未来50年后,人口总 量大,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第(2)题,由材料 二可知,我国65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口已超过7%,说明我国目前 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主要从劳动力不 足、社会负担加大等方面分析;我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主要从 养老机制与养老模式的建立上分析。第(3)题,由材料二可知,目 前我国男性人口比例高于女性,即人口性别比失调,产生原因主 要从人们的生育观念方面分析。第(4)题,根据各年龄段人口比例 知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属现代型,从利弊两方面分析对社会 经济产生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课件》
影响因素
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政策导向等对城市规模的影 响。
城市面积与破碎化的关系
破碎化概念
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的碎片化和 分割化现象。
影响因素城市规划、Fra bibliotek地利用政策等影响 城市面积和破碎化程度。
影响与管理
破碎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相关 管理策略。
职业结构变化
从农业为主向工业、服务业转 变。
人口控制政策的历史与现状
1
计划生育政策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实施和效
国际对比
2
果。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控制政策,如印
度、巴西、日本等。
3
未来展望
人口控制政策在人口发展中的可持续性 和灵活性。
人口普查的意义与方法
意义与用途
了解人口特征、数量和分布,为 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人类数量的统计与估算,影响着社会、
人口分布
2
经济和环境发展。
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辐射和分布特征,
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
3
人口密度
人口数量与地理面积的比例关系,反映 着区域人口分布的集约程度。
人口增长与减少的主要因素
出生率与死亡率
自然增长或减少的主要因素, 受医疗、经济、文化等多种 因素影响。
迁移影响
人口跨地区的迁徙和流动, 对各地人口增长或减少产生 影响。
人口结构
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对 人口增长与减少的影响。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的关系
农村向城市迁移
农民流动到城市的原因、影响和 后果。
城市化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迁移对城市规 模、结构和发展的影响。
城市间迁移
人口从一个城市向另一个城市迁 移的原因、模式和影响。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与城市ppt课件
14
人口易混淆点
1.人口数量变化取决于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总和。
2.人口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数量增加;小于0时,人口数量减少;
由正值减小到0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由负值增大到0时,人口数
量达最小值。 3.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 自然增长率低,机械增长率高; 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反之。
增长率
人口最多 人口最少 人口增加
80
成熟阶段
70
60
50
加速阶段 2
40
3
地区差异:目前大部分的发达国家
02 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哪个阶段?
03 各阶段城市化有何差异?
30
1
20 缓慢发展阶段
10
时间
城市化进程示意
➢ 城市化水平 ➢ 城市化速度 ➢ 产业结构 ➢ ……
28
两类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发达国家
➢ 起步早晚 ➢ 速度快慢 ➢ 水平高低 ➢ 发展趋势
政治因素 社会文化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政策 战争 政治变革
文化教育 婚姻家庭 宗教信仰
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 ——布洛赫《希望原理》
11
人口迁移
现代社会中,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力正在减弱,社会经济 因素逐渐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是引发人口迁移(尤其是自发迁移)的最经常、最根本 的原因。
01
三大城市功能区的差异: 位置、形态、人口变化
02 中心商业区和外围商业区的区位优势
03 甲、乙两地住宅区分化的原因
甲
乙
04 工业区、大型超市、物流基地的
选址条件
05 简述城市绿化区的生态效益
19
高考地理大二轮新课件第部分专题人口与城市
城市化意义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助于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
当前我国城市化面临主要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影 响城市居民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
城市用地紧张
城市用地资源有限,随着城市人 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城市用地紧 张问题日益突出。
01
城市人口膨胀
02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 市居民生活质量。
03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宜 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04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 ,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 城市可持续发展。
04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实践案例分 析
3 人口素质与城市竞争力
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城市的竞争力。高素质的人口 可以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从而提升城 市的竞争力。
4 人口结构与城市社会问题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引发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如老龄化 、性别比例失衡、教育资源紧张等。这些问题需要城市 规划者和管理者予以重视并寻求解决方案。
加强规划法规建设
完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确保规划的科 学性、权威性和可持续性。
推进多规合一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提高公众对规划的认同 感和支持度。
加强公众参与
整合各类空间性规划,实现“一张蓝图干到 底”,提高规划实施效率。
注重历史文化保护
在城市规划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 承,彰显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 口数量迅速增加,给城市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课件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课件人口与城市的关系一直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与城市的相互作用变得更加紧密。
本文将从人口的迁移、人口增长和城市规划等方面,探讨人口与城市的关系。
一、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迁移活动。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内部迁移两种。
1. 国际迁移国际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
国际迁移对接收国和原国家都会产生影响。
对接收国来说,国际迁移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但也可能带来社会问题和资源压力。
对原国家来说,国际迁移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和经济压力减轻。
2. 内部迁移内部迁移是指人口在一个国家内部的迁移活动。
内部迁移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和就业机会的改善,不少人口涌向城市,导致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这种内部迁移使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压力剧增。
二、人口增长与城市规划人口增长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措施来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1. 合理布局合理布局可以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将生活、工作、商业等区域合理划分并布局,减少人口流动和交通压力。
2. 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增长带来了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
城市规划应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供水、电力等,以满足人口增长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
3. 环境保护人口增长对环境带来了压力,城市规划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建立绿色城市和生态园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三、人口与城市的问题与挑战人口增长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1. 城市贫困与社会不平等城市人口增长不均衡,导致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规划应注重社会公平,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城市交通拥堵人口增加导致城市交通压力剧增,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规划应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口增长的空间分布特点
国家类型 人口增长模式
表现
突出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增长较快,加上
发展中国家 以传统型为主
发展中地区人口基数
人口自然增长 较大,人口数量多,
率较高 就业压力大、因人口
国家制定 政策控制 人口数量
多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 人 口 老 龄 化 问 题 突 鼓 励 生
发达国家 以现代型为主 率较低甚至出 出、劳动力缺乏、社 育、接纳
2.(2011 年江苏卷)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 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占全省人口比例,图 3-1-2
为江苏省 2000 年和 2010 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2)题。
项目
年份
2000 年
2010 年
全省总人口(人)
74 382 809 78 659 903
苏南
专题三 人地关系 区位理论
第1讲 人口与城市
1.(2011 年广东卷)读 1995~2009 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 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 3-1-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图 3-1-1
(1)1995~2009 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D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 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 岁人
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 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 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1)B (2)B
3.(2011 年广东卷)1996~2006 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 增长 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 5.23%,2006 年人均建 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 1.58 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D )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现负增长
会负担较大
移民
【典例 1】(2011 年四川卷)图 3-1-4 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 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5%左右,据此回答 (1)~(2)题。
图 3-1-4
(1)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度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点拨:第(1)题,通过读图分析图上人口流动的方向和数量
得到答案。第(2)题,读图可知,人口主要从市中心以及远郊流
向城市近郊区,这个过程称为郊区城市化。
从近几年高考题来看,人口和城市一直是高频考点。在知 识上重点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人口的年龄结构及其带 来的问题、结合产业转移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影响、结合 人口迁移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 程的差异、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城市空间地域结构特征。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 50%以上
(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
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名师点拨]第(1)题,读图结合选项分析,该省 2010 年人口 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水平,符合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该省常住 人口数量由 2000 年的 8 235 万,减少到 2010 年的 8 042 万,人口 密度减小,但幅度不大。图中显示城市人口比重大幅度增加,而 自然增长率减小,断定城市人口增加并非依靠人口自然增长。依 据城市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城市人口比重,计算可验证 D 选 项错误。第(2)题,人口数量变化,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状况,取决 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二是人口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迁移。该省 人口自然增长率虽降低,但仍为正值,人口数量应增加。因此导 致该省人口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应为人口迁移。
点拨:第(1)题,读图提取信息并判读。苏南人口占全省人 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 数量减少。C 选项,注意江苏总人口在增加。D 项,材料中信 息不能断定人口增加的原因。第(2)题,读图提取信息:0~14 人口比例下降,人口增长减慢;15~64 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 压力增大;65 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年 龄结构趋于老化。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点拨:第(1)题,由图可知两条曲线分别表达了人口迁入率
和迁出率随时间的变化,该地迁入率始终大于迁出率,人口累
积增加。第(2)题,考查我国人口流动方向,结合我国人口流动 的方向——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4.(2010 年广东卷)读 2005 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 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图 3-1-3),完成(1)~(2)题。
图 3-1-3
(1)可知该市( D )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2)可推测该市( B )
33.71
41.38
人口比例(%)
苏中
23.12
20.80
苏北
43.1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7.82
图 3-1-2
(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
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在能力上主要考查图表数据的分析能力(最常见的图表有 直角坐标图、三角形坐标图、柱状图、年龄金字塔图)和运用地 理原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在考查形式上多以选择题的形式 考查。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 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传统型和原始型区别: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原始 型(“高高低”)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型的出生率的相对下 降和死亡率的明显下降,使其自然增长率上升并明显高于原始 型。 (2)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区别:传统型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都高于现代型;现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