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中各种测试手段
化学常用方法
化学常用方法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化学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人们发展了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和分析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研究,还在工业生产、医药领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化学常用方法,包括实验室常见的制备方法、分离纯化方法、分析测试方法等。
二、制备方法1. 溶液制备方法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常用于实验室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制备溶液的方法主要包括溶解固体物质、稀释浓溶液等。
其中,溶解固体物质的方法可以采用加热、搅拌和超声波处理等手段,以加快反应速度和增加溶解度。
2. 比重制备方法比重法是通过调整物质的密度来制备所需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比重制备方法包括溶液的定容、配制等。
例如,可以通过加入溶剂或溶质来调整溶液的密度,从而得到满足要求的比重。
3. 沉淀制备方法沉淀法是指利用化学反应生成的沉淀物来制备所需物质的方法。
通常需要控制反应的条件,如温度、pH值等,以获得纯净的沉淀物。
常见的沉淀制备方法包括沉淀滤液、结晶等。
三、分离纯化方法1. 蒸馏法蒸馏法是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来分离液体混合物中的成分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混合物加热至液体沸腾,然后将蒸汽冷凝,重新收集成纯净的液体。
蒸馏法常用于分离液体的混合物,如酒精和水的分离。
2. 萃取法萃取法是利用溶剂的相容性差异来分离混合物中的成分的方法。
通过将混合物与适当溶剂进行摇动、搅拌等操作,使溶质在两相间选择性地分配,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常见的萃取法包括液液萃取法、固液萃取法等。
3.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利用固定相和移动相的相互作用来分离混合物中成分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出来。
色谱法被广泛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
常见的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四、分析测试方法1.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等的方法。
化学实验室测试方法
化学实验室测试方法化学实验室测试方法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合理设计和选择测试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物质分析和性质评估,为实验室工作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室测试方法,包括质量分析、物理性质测试和反应性评估等方面。
一、质量分析质量分析是化学实验室进行物质组成鉴定和含量测定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和光谱法等。
1.色谱法色谱法通过分离和鉴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广泛应用于物质成分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是常用的色谱法。
HPLC适用于检测溶液中的化合物,而GC适用于检测挥发性物质。
2.质谱法质谱法主要用于物质的分子结构鉴定和含量测定。
质谱仪可以通过测量物质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确定其分子量和结构。
质谱法在有机化学研究和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光谱法光谱法是利用物质对电磁辐射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光谱(NMR)等。
UV-Vis可以测定物质的吸收峰和吸光度,IR可以分析物质的官能团,NMR可以确定物质的结构。
二、物理性质测试物理性质测试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特性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物理性质测试方法包括密度测定、粘度测定和熔点测定等。
1.密度测定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常用的密度测定方法包括质量法和比重法。
质量法通过称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直接计算出密度。
比重法则是将物质浸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根据物质的浮沉情况确定密度。
2.粘度测定粘度是指物质流动阻力的大小,可以反映物质的粘稠程度。
粘度测定常用的方法有落球法和旋转粘度计法。
落球法是通过测量物质内部流动物体的下落速度,计算出物质的粘度。
旋转粘度计法则是利用旋转粘度计测量物质在不同转速下的阻力,根据阻力大小计算出粘度。
化学领域中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化学领域中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材料性能测试是化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对于研发和制造各种化学材料,如金属、塑料、橡胶、高分子材料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材料性能测试,可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光学性能等,为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力学性能是材料工程中最常见的性能之一,主要包括材料的强度、韧性、硬度等指标。
常用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有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
拉伸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通过对试样施加正向力来测定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
压缩试验用于测定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变形特性,常用于金属和陶瓷材料的测试。
弯曲试验则用于测定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
2. 热学性能测试方法热学性能测试涉及材料的导热性、热膨胀性等性能指标。
导热性测试是一种常用的热学性能测试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
常见的导热性测试方法有热传导仪法和热释电法等。
热膨胀性测试用于测定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和体膨胀系数,常见的测试方法有膨胀仪法和激光干涉法等。
3. 电学性能测试方法电学性能测试是研究材料的电导率、介电常数等电学性质的方法。
电导率测试是电学性能测试中的重要方法之一,用于测定材料的电导率和电阻率。
常用的电导率测试方法有四探针法、电导率仪器法等。
介电常数测试用于测定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电导率和介电耗散因子,常见的测试方法有介电分析法和介电谐振法等。
4. 光学性能测试方法光学性能测试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的光学特性,如折射率、透射率、反射率等。
透射率测试是光学性能测试中的一种常用方法,用于测定材料对光的透明程度。
反射率测试用于测定材料对光的反射能力,常见的测试方法有透射—反射法和半球积分法等。
折射率测试用于测定材料在光场中的折射性能,常用的测试方法有折射光栅法和竖直玻璃分杯法等。
总结而言,化学领域中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涵盖了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等多个方面。
化学实验室中的化学测量
化学实验室中的化学测量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关键场所,而化学测量是化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化学测量涉及到测量物质的质量、体积、浓度等各种物理量,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严格遵守一定的测量规范和操作步骤。
一、实验室常用的化学测量仪器在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测量仪器包括天平、容量瓶、量筒、移液器、比色皿等。
这些仪器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
例如,天平可以用来测量物质的质量,特点是精确度高;容量瓶和量筒可以用来测量溶液的体积,但容量瓶适用于较大体积的溶液,而量筒适用于较小体积的溶液;移液器可以用来准确地移取液体样品,常用于溶液的分装等操作;比色皿则用于进行比色实验,以测量溶液的浓度等。
二、测量规范与操作步骤1. 提前准备:在进行化学测量之前,必须仔细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无损,确认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天平需要校对零点,容量瓶和量筒需要检查刻度是否清晰且无破损,移液器需要确认吸液和排液功能正常。
2. 校准仪器: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定期校准仪器。
例如,天平应该进行零点校准和质量校准,容量瓶和量筒应该进行比较与校准,移液器需要进行容积校准等。
3. 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化学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 避免接触仪器直接用手操作:化学实验室中的化学品可能具有毒性或腐蚀性,因此应尽量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化学品或仪器。
可以使用试剂架、试剂瓶夹等辅助工具进行操作。
b. 仪器使用前后清洗干净: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干扰,仪器在使用前应当清洗干净,确保无任何杂质残留。
使用完毕后,应进行彻底清洗,以防止下一次实验被前次实验的残留物污染。
c. 准确读数:读数时应准确且谨慎,尽量将仪器与双眼视线垂直,以避免视觉误差。
对于有刻度的仪器,应当以眼睛与刻度线垂直,并注意水平位置。
d. 防止交叉污染:对于移液器等接触试样液体的仪器,在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同时,在进行不同试样的测量时,应使用专门的移液器或彻底清洗仪器。
《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电化学测试法
《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电化学测试法《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电化学测试法》在化学领域中,实验方法多种多样,而电化学测试法无疑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
电化学测试法是通过研究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电学参数变化,来获取有关物质性质、反应机理以及电极过程等重要信息的方法。
它不仅在基础化学研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在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生物化学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化学测试法的基本原理基于电化学的相关理论。
简单来说,当一个化学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时,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电化学反应。
在电化学测试中,通常将研究对象(如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等)组成一个电化学池,通过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等电学参数的变化,来分析和理解电化学反应的特性。
常见的电化学测试技术包括循环伏安法、恒电位极化法、恒电流极化法、电化学阻抗谱等。
循环伏安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方法。
它通过在一定的电位范围内,以线性扫描的方式改变工作电极的电位,并同时测量电流随电位的变化。
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可以获得有关电极反应的可逆性、氧化还原电位、电子转移数等重要信息。
例如,对于一个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其循环伏安曲线呈现出对称的峰形;而对于不可逆反应,则峰形不对称,且峰电流和峰电位之间的关系也会有所不同。
恒电位极化法是在给定的电位下,测量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电极的腐蚀行为、电极表面的成膜过程等。
通过分析极化曲线,可以得到电极的腐蚀电流密度、极化电阻等参数,从而评估电极材料的耐腐蚀性。
恒电流极化法则是在给定的电流下,测量电位随时间的变化。
它在研究电池性能、电镀过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电化学阻抗谱是一种通过测量电化学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来研究电极过程的方法。
它能够提供关于电极界面的电荷转移电阻、双电层电容、扩散过程等详细信息。
通过对电化学阻抗谱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和电极界面的结构特征。
在实际应用中,电化学测试法具有诸多优点。
《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差热分析法
《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差热分析法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差热分析法在化学领域,实验方法的多样性为我们深入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其中,差热分析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分析技术,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差热分析法(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简称 DTA)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来研究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物质在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时会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导致与参比物之间产生温度差异。
为了更好地理解差热分析法,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在差热分析实验中,通常将待测样品和一种在实验条件下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的参比物(如氧化铝)同时置于加热炉中,并以相同的速率进行加热或冷却。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并将两者的温度差随时间或温度的变化记录下来,形成差热曲线(DTA 曲线)。
差热曲线包含了丰富的信息。
曲线的峰形、峰位和峰面积都与样品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吸热峰通常表示样品发生了熔化、蒸发、分解等吸热过程;而放热峰则可能意味着样品发生了氧化、结晶、凝固等放热过程。
峰位对应的温度可以提供有关反应发生的温度范围的信息,而峰面积则与反应的热效应大小成正比。
那么,差热分析法在化学研究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首先,它在材料科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新型材料的研发和性能评估,差热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热稳定性、相变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等关键参数。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我们能够优化材料的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在化学合成方面,差热分析可以用于监测化学反应的进程。
通过观察差热曲线的变化,我们能够确定反应的起始温度、结束温度以及反应的热效应,从而为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产率提供依据。
在药物研究中,差热分析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药物的纯度检测、晶型分析以及药物与辅料之间的相容性研究。
化学分析定性方法
化学分析定性方法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分析化学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领域。
它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方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为我们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分析化学中,定性方法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特征和反应行为来确定其成分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分析定性方法。
一、火焰反应法火焰反应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定性方法,它利用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燃烧反应来确定其组成和性质。
常见的火焰反应包括颜色反应、闪火点测定和燃烧产物的检测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在火焰中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其中的金属离子,比如钠离子和钾离子会产生黄色的火焰,铜离子则会产生蓝绿色的火焰。
二、沉淀反应法沉淀反应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定性方法,它通过观察物质在特定试剂的作用下是否产生沉淀来确定其成分。
比如,我们可以用银硝酸试剂来判断一个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如果溶液中有氯离子存在,就会产生白色的沉淀。
三、气体演化法气体演化法是一种通过检测气体的产生来确定物质成分的化学分析定性方法。
常见的气体演化法包括产生气体的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热分解反应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加热样品,观察是否有气体释放,从而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碳酸盐等物质。
四、吸收光谱法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定性的化学分析方法。
常见的吸收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溶液对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吸收的大小,得到吸收光谱图,从而判断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以上仅是化学分析定性方法中的几种常见方法,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定性方法,如电化学方法、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物质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这些化学分析定性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支持。
总结起来,化学分析定性方法通过观察物质的特征、反应行为、产生的沉淀或者吸收光谱等来确定其成分和性质。
化学中鉴别物质的方法
化学中鉴别物质的方法
化学中鉴别物质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方法:
1. 颜色反应:某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会产生特殊的颜色反应,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变化可以鉴别其成分。
2. 气味鉴别: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气味,通过嗅觉可以鉴别物质的成分。
3. 溶解性测试:将待鉴别的物质加入不同溶剂中,观察其是否溶解可以判断其溶解性,从而鉴别其成分。
4. pH测试:通过测试物质的酸碱性,可以鉴别其是否为酸性、中性或碱性物质。
5. 化学反应:将待鉴别的物质与不同试剂进行反应,观察反应产物的性质变化,可以鉴别物质的成分。
6. 光谱分析:利用光谱仪等仪器,对物质进行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分析,通过分析物质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可以鉴别其成分。
7. 结晶形态观察:某些物质在结晶时会形成特定的结晶形态,通过观察物质的结晶形态可以鉴别其成分。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鉴别方法。
化学实验中如何准确地测量和计算
化学实验中如何准确地测量和计算在化学实验中,准确地测量和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测量和计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帮助实验者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计算。
一、准确测量的基本原则:1.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在进行测量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测量方法。
常用的仪器有天平、容量瓶、密度计、pH计等。
根据测量目的和样品性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校准仪器:仪器的准确性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因此,在进行实验之前,应首先校准仪器。
校准仪器的主要方法是使用已知浓度或已知质量的标准品进行比对。
3.清洁仪器:使用干净的仪器进行实验是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必要条件。
在实验之前,应对仪器进行彻底的清洗和干燥,以确保样品不会受到杂质的干扰。
4.注意环境条件:实验室内的环境条件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测量结果。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应尽量保持环境条件的稳定。
5.重复测量和取平均值: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以进行重复测量,并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重复测量的目的是消除误差,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二、准确计算的基本原则:1.清楚实验目的和步骤:在进行计算之前,应首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只有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才能准确计算所需的数据。
2.数据收集和整理:在进行计算之前,应首先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
包括原始数据、测量数据和计算数据等。
确保所需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3.选择正确的计算公式:在进行计算时,应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所需的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对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可以使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4.单位转换:在进行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的转换。
确保所用的单位统一和一致。
如果需要将一个单位转换成另一个单位,应使用正确的换算关系进行转换。
5.保留有效数字:在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保留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是指有效位数,它们代表了计算结果的准确程度。
化学分析方法和分析测试技术
化学分析方法和分析测试技术化学分析是指通过实验室实验的手段来检测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目前化学分析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析研究领域,并与许多其他学科密切相关。
化学分析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并通过实验手段来实现物质成分的检测和结构的分析。
化学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
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实验手段来检测物质的成分和性质,并确定物质所含的基本元素。
而定量分析则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手段来确定物质成分的数量。
化学分析中的分析测试技术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实验手段和实验仪器,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分析。
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火焰光度法、酸度碱度滴定法、电化学分析法等。
其中火焰光度法可以用于检测金属元素的含量,如铁、铜、铝等,通过高温燃烧后产生的有色火焰的颜色和强度来判断金属元素的含量。
酸度碱度滴定法则可用于测定溶液中的酸度和碱度,通过滴定水解后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来测定溶液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含量。
电化学分析法可以通过进行电极反应来测定样品中的物质含量,电极通常分为阴极和阳极,而电化学实验的方法包括极谱法、电位滴定法和电导法等。
极谱法可以用于检测微量元素的存在,并通过电极的信号来判断元素的含量,而电位滴定法则可用于测定已知物质的浓度,通过溶液的电位来判断物质的含量。
化学分析中的分析测试技术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实验手段和实验仪器,可分为物理测试方法和化学测试方法两大类。
物理测试方法主要通过测量物理性质来进行分析,包括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
化学测试方法则通过化学反应来进行分析,包括光谱学分析、质谱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等。
在实际的分析测试过程中,常常会结合多种不同的测试方法来进行物质分析。
化学分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医药、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中,化学分析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的化学分析手段也在不断涌现,从传统方法中提取出更多实际应用更为广泛的有效信息。
如何进行化学物质的稳定性测试
如何进行化学物质的稳定性测试化学物质的稳定性测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它可以评估化学品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耐受性。
这对于各个领域的化学研究和应用都至关重要,包括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和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物质稳定性测试方法和手段。
一、热稳定性测试热稳定性测试是通过加热化学物质来评估其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失重分析和热稳定性试验。
热失重分析是一种通过连续测量样品重量来确定其热分解特性的方法。
通过控制加热速率和监测样品质量变化,可以得到样品的失重曲线。
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识别样品的热分解温度和热分解产物,从而评估其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试验是一种定性方法,通过观察化学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来评估其热稳定性。
常见的试验方法包括热失色试验、热燃烧试验和热爆炸试验等。
这些试验可以帮助确定化学物质在高温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剧烈的分解、燃烧或爆炸反应。
二、光稳定性测试光稳定性测试是一种评估化学物质在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耐光性的方法。
光稳定性测试在染料、颜料、光敏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光稳定性测试方法包括加速光照试验和紫外线辐射试验。
加速光照试验是将样品暴露在特定的光照条件下,通过观察和测量其颜色变化、光泽度变化、质量损失等来评估其光稳定性。
紫外线辐射试验是将样品暴露在紫外线灯光下,通过检测样品的吸收光谱、表面形貌等变化来评估其抗紫外线性能。
三、化学稳定性测试化学稳定性测试是评估化学物质在不同化学环境下的稳定性能力的方法。
这在药物研发和化工领域中特别重要。
常见的化学稳定性测试方法包括酸碱稳定性测试、氧化稳定性测试和水解稳定性测试等。
酸碱稳定性测试可以通过将样品暴露在不同酸碱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溶解度变化等来评估其酸碱稳定性。
氧化稳定性测试是通过将样品暴露在氧化剂中,观察其氧化程度和物性变化来评估其氧化稳定性。
水解稳定性测试是将样品暴露在不同湿度条件下,观察其水解速率和水解产物变化来评估其水解稳定性。
物质的还原性实验测试物质的还原反应能力
物质的还原性实验测试物质的还原反应能力还原性是物质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物质在反应中失去氧化态,同时还原剂被氧化的过程。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测试物质的还原性,以验证它们的还原反应能力。
一种常用的测试物质还原性的实验是金银水试验。
金银水是一种强氧化剂,由硝酸银和氢氧化钠混合而成。
通常,我们可以用一些常见的物质来测试金银水的还原性能。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小块铜片作为实验对象。
将铜片放入金银水中,观察是否有明显的反应发生。
如果金银水起到还原剂的作用,铜片将被氧化,产生黑色的氧化铜。
接着,我们可以测试铁片的还原性。
将铁片放入金银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并且铁片变成了铁离子溶液中的二价铁离子。
这是因为金银水中的硝酸银能够将铁还原成了二价离子。
类似地,我们还可以测试锌片的还原性。
金银水和锌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大量气体。
这是因为锌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以迅速还原金银水中的银离子。
此外,我们可以使用金银水来检测某些物质的还原性。
例如,某些还原糖可以被金银水还原成糖醇,从而产生反应。
这是因为金银水中的硝酸银能够将还原糖中的醛基还原为醇基。
物质的还原性测试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
例如,可以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来测试物质的还原性。
过氧化氢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可以与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观察反应的颜色变化、气泡产生或是气体逸出等现象,我们可以测试出物质的还原反应能力。
此外,物质的还原性测试还可以借助于电化学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电化学电路中的电极来测试物质的还原性。
通过测量还原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之间的电位差,我们可以评估物质的还原性能。
总的来说,物质的还原性是一种重要的物质特性,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可以测试物质的还原反应能力。
金银水试验、过氧化氢反应和电化学方法都是常用的测试手段。
通过这些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进一步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化学分析方法的实验操作
化学分析方法的实验操作在化学领域中,分析方法的实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样品的成分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以及实验操作的步骤。
一、重量法重量法是一种基于样品的质量变化来确定成分含量的方法。
在进行重量法实验时,首先需要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并记录其质量。
然后,将样品置于加热设备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发生化学反应。
反应结束后,再次称取样品,并根据质量的变化计算出成分的含量。
二、体积法体积法是通过测量溶液的体积变化来确定成分含量的方法。
在进行体积法实验时,首先需要准确地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并记录下来。
然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使其发生反应。
反应结束后,再次测量溶液的体积,并根据体积的变化计算出成分的含量。
三、光谱法光谱法是利用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光谱法实验时,我们通常会用到吸光光谱、荧光光谱等。
首先,需要制备样品溶液,并将其放置于光谱仪中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发射情况,可以确定样品的成分及其含量。
四、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基于物质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电化学法实验时,我们常常用到电化学电解池和电化学电池。
首先,将样品溶解在特定溶液中,构建好电化学电解池或电池。
然后,通过施加一定电压或电流,观察样品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推测样品的成分及含量。
五、色谱法色谱法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或液相中的分配行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色谱法实验时,我们通常会使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不同的色谱技术。
首先,样品会被注入进色谱柱或色谱纸中,通过控制不同条件,如流速、温度等,使样品的不同成分在固定相或液相中有不同的迁移速率,从而实现对样品成分的分析。
总结起来,化学分析方法的实验操作有重量法、体积法、光谱法、电化学法和色谱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通过这些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样品的成分和性质,为化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化学实验中的测量
化学实验中的测量测量是化学实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基础。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测量物质的质量、体积、温度等参数,以确定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情况。
本文将介绍化学实验中的测量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一、质量的测量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可以通过天平来测量。
在进行质量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测量之前,应将天平对准零点,并确保测量平台干净。
2. 尽量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待测物质,以免污染或影响测量结果。
3. 确保待测物质充分稳定后,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二、体积的测量在化学实验中,常常需要测量液体和气体的体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体积测量方法:1. 静态液体体积的测量:使用量筒、瓶口滴定管等工具进行测量。
在测量之前,要保证容器内表面干净,读取体积时,要将眼睛与刻度平行,以减小误差。
2. 动态液体体积的测量:使用滴定管、移液管等工具进行测量。
在测量之前,要确定管子内无气泡,并精确控制滴定速度。
3. 气体体积的测量:使用气体收集瓶、气球等工具进行测量。
在测量之前,要保证气体与液体分离,测量结果应考虑到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三、温度的测量温度是物质的热力学性质之一,它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等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温度测量方法:1. 液体温度的测量:使用温度计或红外线温度计进行测量。
在测量之前,要确保温度计与待测液体完全接触,并等待温度稳定后记录结果。
2. 气体温度的测量:使用温度计或热电偶进行测量。
在测量之前,要保证测量仪器与气体接触良好,避免热量的损失。
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化学实验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2. 保持仪器的良好状态,及时进行维护和校准。
3. 注意观察和记录测量结果,确保准确无误。
4. 在需要多次测量时,应进行重复测量,并计算平均值,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5. 遵循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尽量避免发生事故和污染。
高中化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汇总
高中化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汇总高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1. 分析法分析法是通过对物质进行分析和检测,以确定其组成、性质和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定性分析:用于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如酸碱中和反应、气体的特性测试等。
- 定量分析:用于确定物质中某种成分的含量,如酸碱滴定法、重量法等。
2. 合成法合成法是通过反应的方式将多个物质合成为目标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合成方法有:- 化学合成法: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材料转化为目标物质,如燃烧反应、置换反应等。
- 物理合成法:通过物理手段将原材料合成为目标物质,如溶液的浓缩、晶体生长等。
3. 热力学测量法热力学测量法是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热力学性质,以推断其热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的方法。
- 热膨胀测量法: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膨胀系数,分析物质的热膨胀性质。
- 燃烧热测量法:通过测量物质的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推断物质的燃烧热和热化学性质。
4. 光谱法光谱法是通过测量物质在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等电磁波段的吸收、发射和散射等光谱特性,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推断物质的结构和含量。
- 红外光谱法: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推断物质的官能团和结构。
5.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利用物质在电场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的方法。
- 电解法:通过电解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分析物质的成分和电导性质。
- 电位法:通过测量电极电位的变化,推断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
以上是高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的汇总,希望对您有帮助。
实验室常用实验方法
实验室常用实验方法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常用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使用各种实验方法来研究和验证理论,探索新的发现。
下面是一些实验室常用的实验方法:1.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这种方法通过测量和计算样品中的物质含量来确定样品中其中一种物质的数量。
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等。
2.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物质或组分。
这种方法通过观察样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或反应性来判断物质的存在与否。
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酸碱中和实验、沉淀反应实验等。
3.分离技术:分离技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分离技术通过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
常见的分离方法有过滤、蒸馏、萃取、结晶等。
4.光谱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方法用于通过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有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
5.培养技术:培养技术用于在实验室中培养和繁殖微生物或细胞。
常见的培养技术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细胞培养等。
6.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扩增DNA片段。
PCR在基因工程、疾病诊断和法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7.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分离和分析蛋白质的方法。
它利用电场作用将蛋白质分离成不同的电泳带,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8.基因分析技术:基因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生物体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基因分析技术包括DNA测序、RNA分析、基因表达分析等。
9.核酸杂交:核酸杂交技术用于研究DNA或RNA的序列匹配和互补配对。
它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突变、确定基因组的变异等。
10.免疫学实验:免疫学实验用于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免疫学实验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组化实验等。
综上所述,实验室常用的实验方法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研究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与测量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与测量方法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量,是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重要指标。
为了准确测量化学反应速率,科学家们发明了多种实验方法和测量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和测量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领域。
一、重量法测量反应速率重量法是一种基于物质质量变化的测量方法,常用于测量气体反应的速率。
它的原理是通过称量反应容器或反应物的质量变化来确定反应速率。
实验中,首先称量反应容器的质量,并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再次称量反应容器,通过计算质量变化的速率来确定反应速率。
二、浊度法测量反应速率浊度法是一种基于溶液中悬浮固体颗粒浓度变化的测量方法,常用于测量胶体溶液或悬浮液的反应速率。
它的原理是通过测量溶液的浊度变化来确定反应速率。
实验中,将反应溶液置于浊度计中,通过监测溶液的浊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反应速率。
三、体积法测量反应速率体积法是一种基于气体体积变化的测量方法,常用于测量气体反应的速率。
它的原理是通过测量反应容器中气体体积的变化来确定反应速率。
实验中,将反应物放置于气压计或气体收集装置中,通过测量气体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反应速率。
四、导电法测量反应速率导电法是一种基于电导率变化的测量方法,常用于测量电解质溶液的反应速率。
它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反应速率。
实验中,将电解质溶液置于电导率测量装置中,通过监测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反应速率。
五、光谱法测量反应速率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吸光度或发射光强的测量方法,常用于测量化学反应中产物生成或反应物消失的速率。
它的原理是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或发射光强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反应速率。
实验中,将反应溶液置于分光光度计或荧光 spectrometer中,通过监测吸光度或发射光强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反应速率。
总结:本文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与测量方法,包括重量法、浊度法、体积法、导电法和光谱法。
化学实验中的物质的性质检验
化学实验中的物质的性质检验化学实验中的物质性质检验是化学实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检验物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以及物质的组成。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物质性质检验方法,包括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溶解性测试等。
一、颜色变化的检验颜色变化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性质检验方法之一。
许多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颜色的变化,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进行情况。
例如,在酸碱中,当酸和碱发生反应时,溶液的颜色会发生明显变化。
比如,当酸和碱中和反应发生时,溶液通常会从酸性的红色或橙色变成中性的绿色。
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二、气体的产生与性质检验气体的产生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反应形式之一,也是物质性质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气体的性质和产生情况,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是否进行。
例如,当金属与酸反应时,会产生氢气气泡。
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和气体的性质,可以初步判断金属是否与酸反应,以及酸的浓度等。
三、溶解性的测试溶解性测试是检验物质性质的常见方法之一。
物质的溶解性与其化学组成和结构有关,通过溶解性测试可以初步判断物质的特性。
例如,将物质加入水中,如果能完全溶解,说明物质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如果物质只溶解一部分,或者根本不能溶解,说明物质在水中溶解性较差。
通过溶解性测试,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离子性的还是分子性的。
四、物质的导电性检验物质的导电性是其化学性质的重要特性之一,通过物质的导电性检验可以进一步了解其性质。
物质的导电性与其溶解性和离子性有关。
例如,将物质溶解在水中,如果溶液能导电,说明物质可以电离生成离子,属于电解质;如果溶液不能导电,说明物质不电离,属于非电解质。
通过导电性的检验,可以初步判断物质的化学性质。
五、物质的燃烧性检验物质的燃烧性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通过检验物质的燃烧性可以判断其是不是可燃物质。
例如,将物质加热或接触明火,如果物质能燃烧,可以判断其是可燃物质;如果物质不能燃烧,可以判断其是不可燃物质。
化学实验中各种测试手段
化学实验各种测试手段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alysis)1887年,Heinrich Rudolf Hertz发现了光电效应。
二十年后的1907年,P.D. Innes用伦琴管、亥姆霍兹线圈、磁场半球(电子能量分析仪)和照像平版做实验来记录宽带发射电子和速度的函数关系。
待测物受X光照射后内部电子吸收光能而脱离待测物表面(光电子),透过对光电子能量的分析可了解待测物组成,XPS 主要应用是测定电子的结合能来实现对表面元素的定性分析,包括价态。
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原理是用X射线去辐射样品,使原子或分子的内层电子或价电子受激发射出来。
被光子激发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可以测量光电子的能量,以光电子的动能为横坐标,相对强度(脉冲/s)为纵坐标可做出光电子能谱图。
从而获得试样有关信息。
X射线光电子能谱因对化学分析最有用,因此被称为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
其主要应用:1,元素的定性分析。
可以根据能谱图中出现的特征谱线的位置鉴定除H、He 以外的所有元素。
2,元素的定量分析。
根据能谱图中光电子谱线强度(光电子峰的面积)反应原子的含量或相对浓度。
3,固体表面分析。
包括表面的化学组成或元素组成,原子价态,表面能态分布,测定表面电子的电子云分布和能级结构等。
4,化合物的结构。
可以对内层电子结合能的化学位移精确测量,提供化学键和电荷分布方面的信息。
5,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Ex:利用XPS鉴定维生素B12中的少量的Co。
xrd 即X-ray diffraction 的缩写,X射线衍射,通过对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其衍射图谱,获得材料的成分、材料内部原子或分子的结构或形态等信息的研究手段。
X射线介绍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约为20~0.06埃)的电磁波,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并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照相乳胶感光、气体电离。
实验手段资料
实验手段实验手段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是至关重要的,它涉及到实验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在不同的领域和研究项目中,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会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不同的实验手段。
本文将探讨实验手段在科研与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实验手段的种类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实验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系统的操作和步骤来测试某个假设或观点的方法。
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观察法、计量法、比较法、分析法等。
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实验目的会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实验技术实验技术是实验手段中的核心内容,它是指在实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工具。
比如,在生物学领域的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包括PCR技术、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等,在物理学领域的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包括光谱分析技术、粒子加速器等。
实验工具实验工具是实验手段中的具体设备和仪器,它们用于支持实验方法和技术的实施。
常见的实验工具包括显微镜、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
实验手段的重要性实验手段在科研与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获取数据、验证假设、探索未知领域。
通过合理选择和运用实验手段,研究者可以更好地解决科学难题,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数据获取实验手段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获取实验数据,进而分析和解释现象。
通过实验手段获取的数据可以验证科学假设,指导研究方向和决策制定。
确认假设科学研究常常围绕着某个假设展开,通过实验手段可以验证或者证伪假设,从而推动科学知识的进步。
探索未知某些领域的知识和现象并不完全清楚,通过实验手段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探索未知领域,发现新的规律和现象。
不同领域的实验手段应用不同的科研领域有着各自特定的实验手段应用,下面以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为例,介绍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实验手段应用。
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的科学,实验手段在生物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生物学领域常用的实验手段包括PCR技术、细胞培养、功能蛋白质鉴定等。
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等基本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实验手段在物理学研究中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各种测试手段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alysis)1887年,Heinrich Rudolf Hertz发现了光电效应。
二十年后的1907年,P.D. Innes用伦琴管、亥姆霍兹线圈、磁场半球(电子能量分析仪)和照像平版做实验来记录宽带发射电子和速度的函数关系。
待测物受X光照射后内部电子吸收光能而脱离待测物表面(光电子),透过对光电子能量的分析可了解待测物组成,XPS 主要应用是测定电子的结合能来实现对表面元素的定性分析,包括价态。
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原理是用X射线去辐射样品,使原子或分子的内层电子或价电子受激发射出来。
被光子激发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可以测量光电子的能量,以光电子的动能为横坐标,相对强度(脉冲/s)为纵坐标可做出光电子能谱图。
从而获得试样有关信息。
X射线光电子能谱因对化学分析最有用,因此被称为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
其主要应用:1,元素的定性分析。
可以根据能谱图中出现的特征谱线的位置鉴定除H、He 以外的所有元素。
2,元素的定量分析。
根据能谱图中光电子谱线强度(光电子峰的面积)反应原子的含量或相对浓度。
3,固体表面分析。
包括表面的化学组成或元素组成,原子价态,表面能态分布,测定表面电子的电子云分布和能级结构等。
4,化合物的结构。
可以对内层电子结合能的化学位移精确测量,提供化学键和电荷分布方面的信息。
5,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Ex:利用XPS鉴定维生素B12中的少量的Co。
xrd 即X-ray diffraction 的缩写,X射线衍射,通过对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其衍射图谱,获得材料的成分、材料内部原子或分子的结构或形态等信息的研究手段。
X射线介绍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约为20~0.06埃)的电磁波,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并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照相乳胶感光、气体电离。
在用电子束轰击金属“靶”产生的X射线中,包含与靶中各种元素对应的具有特定波长的X射线,称为特征(或标识)X射线。
工作原理X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在高速运动电子的轰击下跃迁而产生的光辐射,主要有连续X射线和特征X 射线两种。
晶体可被用作X光的光栅,这些很大数目的原子或离子/分子所产生的相干散射将会发生光的干涉作用,从而影响散射的X射线的强度增强或布拉格衍射示意图减弱。
由于大量原子散射波的叠加,互相干涉而产生最大强度的光束称为X射线的衍射线。
满足衍射条件,可应用布拉格公式:2dsinθ=nλ 应用已知波长的X射线来测量θ角,从而计算出晶面间距d,这是用于X射线结构分析;另一个是应用已知d的晶体来测量θ角,从而计算出特征X射线的波长,进而可在已有资料查出试样中所含的元素。
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或TGA),是指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待测样品的质量与温度变化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技术,用来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组份。
TGA在研发和质量控制方面都是比较常用的检测手段。
热重分析在实际的材料分析中经常与其他分析方法连用,进行综合热分析,全面准确分析材料基本概念根据国际热分析协会(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for Thermal Analysis,缩写ICTA)的定义,热重分析指的是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技术。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定义为质量的变化而不是重量变化是基于在磁场作用下,强磁性材料当达到居里点时,虽然无质量变化,却有表观失重。
而热重分析则指观测试样在受热过程中实质上的质量变化。
热重分析仪3D图热重分析所用的仪器是热天平,它的基本原理是,样品重量变化所引起的天平位移量转化成电磁量,这个微小的电量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送入记录仪记录;而电量的大小正比于样品的重量变化量。
当被测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有升华、汽化、分解出气体或失去结晶水时,被测的物质质量就会发生变化。
这时热重曲线就不是直线而是有所下降。
通过分析热重曲线,就可以知道被测物质在多少度时产生变化,并且根据失重量,可以计算失去了多少物质(如CuSO4·5H2O中的结晶水)。
从热重曲线上我们就可以知道CuSO4·5H2O中的5个结晶水是分三步脱去的。
TGA 可以得到样品的热变化所产生的热物性方面的信息。
热重分析仪_易展种类热重分析通常可分为两类:动态法和静态法。
1、静态法:包括等压质量变化测定和等温质量变化测定。
等压质量变化测定是指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在恒定挥发物分压下平衡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方法。
等温质量变化测定是指在恒温条件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准确度高,费时。
热重分析仪结构2、动态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热重分析和微商热重分析。
微商热重分析又称导数热重分析(Derivative Thermogravimetry,简称DTG),它是TG曲线对温度(或时间)的一阶导数。
以物质的质量变化速率(dm/dt)对温度T(或时间t)作图,即得DTG曲线。
仪器构造进行热重分析的基本仪器为热天平,它包括天平、炉子、程序控温系统、记录系统等几个部分。
除热天平外,还有弹簧秤。
热重分析仪数据分析热重分析仪结构:1、试样支持器;2、炉子;3、测温热电偶;4、传感器;5、平衡锤;6、阻尼和天平复位器;7、天平;8、阻尼信号影响因素影响热重法测定结果的因素,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仪器因素,实验条件和参数的选择,试样的影响因素等等。
1、浮力及对流的影响。
浮力和对流引起热重曲线的基线漂移。
热天平内外温差造成的对流会影响称量的精确度。
解决方案:空白曲线、热屏板、冷却水等。
2、挥发物冷凝的影响。
解决方案:热屏板。
3、温度测量的影响。
解决方案:利用具特征分解温度的高纯化合物或具特征居里点温度的强磁性材料进行温度标定。
4、升温速率。
升温速率越大,热滞后越严重,易导致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偏高,甚至不利于中间产物的测出。
5、气氛控制。
与反应类型、分解产物的性质和所通气体的种类有关。
6、纸速。
走纸速度快,分辨率高。
7、坩埚形状。
8、试样因素。
试样用量、粒度、热性质及装填方式等。
用量大,因吸、放热引起的温度偏差大,且不利于热扩散和热传递。
粒度细,反应速率快,反应起始和终止温度降低,反应区间变窄。
粒度粗则反应较慢,反应滞后。
装填紧密,试样颗粒间接触好,利于热传导,但不利于扩散或气体。
要求装填薄而均匀,应用热重分析法可以研究晶体性质的变化,如熔化、蒸发、升华和吸附等物质的物理现象;研究物质的脱水、解离、氧化、还原等物质的化学现象。
热重法的重要特点是定量性强,能准确地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及变化的速率,可以说,只要物质受热时发生重量的变化,就可以用热重法来研究其变化过程。
目前,热重法已在下述诸方面得到应用:(1)无机物、有机物及聚合物的热分解;(2)金属在高温下受各种气体的腐蚀过程;(3)固态反应;(4)矿物的煅烧和冶炼;(5)液体的蒸馏和汽化;(6)煤、石油和木材的热解过程;(7)含湿量、挥发物及灰分含量的测定;(8)升华过程;(9)脱水和吸湿;(10)爆炸材料的研究;(11)反应动力学的研究;(12)发现新化合物;(13)吸附和解吸;(14)催化活度的测定;(15)表面积的测定;(16)氧化稳定性和还原稳定性的研究;(17)反应机制的研究。
TEM百科名片透射电子显微镜(英语: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缩写TEM),简称透射电镜,是把经加速和聚集的电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样品上,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碰撞而改变方向,从而产生立体角散射。
散射角的大小与样品的密度、厚度相关,因此可以形成明暗不同的影像。
通常,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1~0.2nm,放大倍数为几万~百万倍,用于观察超微结构,即小于0.2µm、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清的结构,又称“亚显微结构”。
TEM是德国科学家Ruskahe和Knoll在前人Garbor和Busch的基础上于1932年发明的。
成像原理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可分为三种情况:吸收像:当电子射到质量、密度大的样品时,主要的成相作用是散射作用。
样品上质量厚度大的地方对电子的散射角大,通过的电子较少,像的亮度较暗。
早期的透射电子显微镜都是基于这种原理TEM透射电镜。
衍射像:电子束被样品衍射后,样品不同位置的衍射波振幅分布对应于样品中晶体各部分不同的衍射能力,当出现晶体缺陷时,缺陷部分的衍射能力与完整区域不同,从而使衍射钵的振幅分布不均匀,反映出晶体缺陷的分布。
相位像:当样品薄至100A以下时,电子可以穿过样品,波的振幅变化可以忽略,成像来自于相位的变化。
组件电子枪:发射电子,由阴极、栅极、阳极组成。
阴极管发射的电子通过栅极上的小孔形成射线束,经阳极电压加速后射向聚光镜,起到对电子束加速、加压的作用。
聚光镜:将电子束聚集,可用于控制照明强度和孔径角。
样品室:放置待观察的样品,并装有倾转台,用以改变试样的角度,还有装配加热、冷却等设备。
物镜:为放大率很高的短距透镜,作用是放大电子像。
物镜是决定透射电子显微镜分辨能力和成像质量的关键。
中间镜:为可变倍的弱透镜,作用是对电子像进行二次放大。
通过调节中间镜的电流,可选择物体的像或电子衍射图来进行放大。
透射镜:为高倍的强透镜,用来放大中间像后在荧光屏上成像。
此外还有二级真空泵来对样品室抽真空、照相装置用以记录影像。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生物学上应用较多。
由于电子易散射或被物体吸收,故穿透力低,样品的密度、厚度等都会影响到最后的成像质量,必须制备更薄的超薄切片,通常为50~100nm。
所以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时的样品需要处理得很薄。
常用的方法有:超薄切片法、冷冻超薄切片法、冷冻蚀刻法、冷冻断裂法等。
对于液体样品,通常是挂预处理过的铜网上进行观察。
特点以电子束作光源,电磁场作透镜。
电子束波长与加速电压(通常50~120KV)的平方根成反比。
由电子照明系统、电磁透镜成像系统、真空系统、记录系统、电源系统等5部分构成。
分辨力0.2nm,放大倍数可达百万倍。
TEM分析技术是以波长极短的电子束作照明源,用电磁透镜聚焦成像的一种高分辨率(1nm)、高放大倍数的电子光学分析技术;用电镜(包括TEM)进行样品分析时,通常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获得高倍放大倍数的电子图像,另一个是得到电子衍射花样;TEM常用于研究纳米材料的结晶情况,观察纳米粒子的形貌、分散情况及测量和评估纳米粒子的粒径。
是常用的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技术之一。
SEMSEM是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的缩写,中文即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早在1935年便已被提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