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货币需求的研究
中国的货币需求与资产替代_1994—2008
![中国的货币需求与资产替代_1994—2008](https://img.taocdn.com/s3/m/bf40da2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d.png)
中国的货币需求与资产替代_1994—2008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从1994年到2008年的这段时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货币需求和资产替代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就这一时期的中国货币需求和资产替代进行分析,探究其中的变化和原因。
首先,1994年至2008年这段时间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94年的1.6万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0.07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0.5%。
这种快速的经济增长导致了货币需求的增加。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对货币的需求不断上升。
人们需要更多的现金进行日常生活和商业交易。
此外,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他们也更容易存储一些现金作为储蓄。
因此,货币需求在这段时间内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1994年至2008年的这段时间内,中国也面临了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虽然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控制通货膨胀,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商品价格也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这进一步刺激了人们对现金的需求,人们希望以现金形式持有资产,以避免资产的价值受到通货膨胀的侵蚀。
因此,大量的现金需求直接推动了货币需求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4年,中国推出了股票市场,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购买股票来进行投资。
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成为了人们替代现金储蓄的一种选择,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储蓄形式,如存款。
资产替代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对现金的需求。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是中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1994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不断增长。
中国的经济地位在全球的崛起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加速,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也影响了人们的资产配置。
许多人开始将一部分资产转换为外币,以分散风险和寻求更高的回报。
这些替代性资产的出现也削弱了人们对现金的需求。
最后,货币需求和资产替代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金融制度的影响。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因素的基础研究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因素的基础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b5a5c708a1284ac8504367.png)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因素的基础研究金融0801 袁海华 200810730122摘要本文对货币需求概念与货币数量说进行了基本介绍,借鉴货币学派经典的货币需求理论分析了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合我国国情,在对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取舍和改进之后,把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概括为:财富与收入因素、影响持有货币机会成本的因素和制度变量。
最后,给出了测算我国总体货币需求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函数 影响因素 制度变量 总体货币需求引言钱,我们对它太熟悉了,每个人每天都得或多或少地与钱打交道。
从金融学角度讲,我们日常所说的钱就是通货。
通货是货币的一种,即流通中的货币,包括硬币和纸币。
那么一个人愿意持有多少通货呢?由于通货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货币种类,所以我们可将这个问题从通货推广到货币,从而产生了“货币需求”这个概念,即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的数量1。
货币需求理论自货币数量说发源而来,现金交易数量说的代表费雪提出交易方程式MV PT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则提出M kPY =。
凯恩斯则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出于三个动机,即交易、预防、投机,其货币需求方程为12()()M L Y L r =+(10dL dY >,20dL dr<)。
凯恩斯的理论经鲍莫尔、惠伦、托宾等发展,在西方占有重要地位。
而货币学派的弗里德曼将资产需求理论应用到货币上,认为总财富、财富构成、货币与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等因素都将影响持有货币的需求, 提出个人财富持有者的货币需求函数为1(,,,,,,)m b e M dp f Y W r r r U P p =dt2。
一、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学派是现代新经济自由主义流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为弗里德曼。
他们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过多国家干预;他们特别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从现代货币数量说出发,把货币推到极为重要的地位。
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弗里德曼在分析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后,提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受到三类因素的影响——收入或财富的变化、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3,得到了著名的货币需求函数1(,,,,,,)m b e M dp f Y W r r r U P p =dt①,这个函数显然比之前的更进了一步。
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公式
![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bcefc81f18583d04864598c.png)
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公式文献综述对于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研究,很多国外学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我国的信贷需求对于利率的变动更加敏感,但从利率到真实经济的传导仍然十分薄弱。
很多国内学者针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汪红驹( xx)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估计中国1979-2000 年间的货币需求函数,证明了实际货币余额与实际GDP和利率、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是M1和M2 货币需求的误差修正模型并不稳定,即使把1996 年作为分水岭,仍然不能可靠地得出货币需求具有稳定性的结论。
易纲( xx) 则把通货膨胀率预期以及货币化因素纳入货币需求函数之中,证明了货币需求伴随着经济改革中的制度变迁而发生了变化。
王少平和李子奈( xx)所作的协整向量的约束检验表明,准货币流通速度对于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对货币需求的短期增长和利率不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和调节作用,货币需求缺乏内在调节机制。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的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主要有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和制度变量三大类。
由于制度变量很难通过数据来表示, 本文选取的变量主要是规模变量和机会成本变量,主要变量如下:狭义货币(M1)由于M2包含数据很多,相当的复杂,无法做出统计进行估计。
一般情况下,M1具有稳定的趋势,于是这里我们选取了M1作为函数估计的因变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增加,于是,国内生产总值与货币需求具有同向关系,GDP以亿元为单位。
利率(R)利率的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存在的, 对于投资者而言, 由于投资渠道的拓宽, 影响投资主要因素就是利率与收益率的比较,所以, 利率的变化对于投资者是非常敏感的。
实证分析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在现实经济情况中,大多数的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在回归分析中可能导致“伪回归”现象出现,从而使模型不能真实地反映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国货币需求的区域差异研究
![我国货币需求的区域差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7c656a3d1f34693daef3e37.png)
—44 4 * 97
—2 4 6 9 —36 4  ̄ 30 一l 57 6
根据上述说 明, 本文所确立 的函数关 系模 型采用半 对数线 性模型表示为 :
IM2=an P +b +c + 8. n . l GD , Ri R () 1
R
R
一33 9 7 9
一37 0 8 6
我 国货 币需 求 的 区域 差 异研 究
李 政
(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10 8 ) 00 3
【 摘 要 】 文章通过对我 国货币需求相 关统计数据的实证研究, 区域 间货 币需求差异情况进行 了分析 , 就 并对差异 产 生的具体原因进行 了考察。为制定更为有效的、 适应 区域发展特 点的宏观货币政策, 出了政策建议 。 提 【 键 词 】 货币政策 ; 关 货币需求; 区域差异
I 中图分类号 】 82 F2
一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04 26 (090-0 10 10—7820 ) 06—2 3
、
我 国货 币需求 区域差 异 的实证 研究
货币需求函数是规模变量 、 机会成本变量和制度变革变量 等解 释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 、 影响效度 , 其中 , 表示一 阶差分 ; △ e为协整模型 的回归残差 ,表示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 间货 币需求 的差异 。但是 , 由于我 国 上期货 币需求偏离均衡水平的误 差; ∈为纠正系数 ,表示误差 相关 历史数据的不完整性 和统计 口径 的不一致性 , 使得在分析 修 正项 对 AlM2的调整速度 。M 为滞后阶数。 , n 方面存在着较大 的困难 。考虑到这些 因素 ,这里仅选 取我 国 目前 , 国内普遍 采用 E G两步法建立 协整 与误差修正模 型 , 18 9 9年至 2 0 0 5年相关统计 数据 , 采取 单位根 检验 、 整检验 这 里亦 采用 该 方 法 。 协 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的方式 , 对我国区域间货币需求总量与规 f ) 据 来 源 二 数 模变量 、 机会 成本 变量之间的函数关 系进行实证分析。 实 证 研 究所 涉 及 统计 数 据 均 选 自《 国金 融统 计 年 鉴 中 ( ) 量 选 择 一 变 (9 0 20 ) 和中国经济信息 网数据库 。其 中, 19 — 06 } 实际货币余额 1 . 规模 变量。该 变量通常指财富 , 这里根据研究经验 , 采用 E M 、 R 、 M R 2 M M2 WR 2和真 实 国 内生 产 总 值 E G P、 G P R D MR D 、 现期收入 ( 真实国内生产总值 ) 似表示 ( 近 张勇 、 范从 来 ,0 6 , WR D 20 ) G P均 以 18 9 9年为基期进行统计 。 其 中,东部标 记为 E D G P、中部 标记 为 MG P、西部 标记 为 D ( ) 证 检 验 三 实
中国货币需求均衡水平调节的实证研究
![中国货币需求均衡水平调节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51af65c3c1ec5da50e2701e.png)
摘 要 : 过 构 建 以 收入 、 票 市 场 市 值 、 率 、 期 通 货 膨 胀 率 以及 汇 率 为 自变 量 的 货 币 需 求 计 量 模 型 , 通 股 利 预
本 文 运 用 协 整检 验 、 差修 正 模 型 和 脉 冲 响 应 函数 , 我 国 19 误 以 9 4年 第 一 季 度 至 2 0 0 9年 第二 季 度 的 季 度 数 据 为 样 本 , 我 国货 币需 求 的均 衡 水 平 调 节 状 态进 行 了 实证 研 究 。研 究 表 明 , 上 变 量 与 实 际货 币 需 求 存 对 以
家 与地 区的年度数 据对 汇率 与货 币需求 之间关 系 的
经验 分析 表明 , 印 度 和哥 伦 比亚 外 , 他 2 除 其 3个 国
够全 面 , 能 同时考虑 汇率 和股票市 场 。因此 , 没 在将
收入 、 利率 和通货 膨胀 率这 三个 传 统 变量 引 入 我 国
家 与地 区的货币需 求受汇 率 波动 的影 响 , 中有 1 其 0
括 货币需 求关 系 、 利普 斯 曲 线模 型 和 中央 银行 的 菲
反 应 函数口 。Ar e和 S w f 利用 2 ] i z h i f 5个 发展 中 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对 货 币需 求 的研究 中 , 济 学者 所 采 用 的方 法 主 经
要是 协整 检验 , 以往 实证 研 究 中选 取 的变 量 还不 但
在 长 期稳 定 的均 衡 关 系 , 币需 求 在 短 期 内存 在 向 长期 均 衡 水 平 调 整 的 自发 调 节 机 制 , 自 变量 对 货 币 需 货 各 求 的 影 响 程 度 各异 且 具 有 不 同的 动 态过 程 。最 后 , 据 实证 结 果提 出 了一 些政 策 建 议 根 关 键 词 : 币需 求 ; 整 检 验 ; 差 修 正 模 型 ; 冲 响 应 货 协 误 脉 中图 分 类 号 : 8 0 3 F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 0 2 8 X( 0 0 0 —0 9 —0 1 0 —9 0 2 1 ) 2 0 8 5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建模研究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建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a38e7cd2cc58bd63186bd5f.png)
程 度提 高 , 币 化 指 数 的 影 响 程 度 必 然 逐 货 步 缩 小 , 币 化 进 程 对 超 额 货 币 需 求 的 吸 货
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它们之 间可能存在协
整关系。
( )协 整检 验 二
收 能力也 将 逐渐 变 小 。陆 金海 和 陈浪 南
( 0 0) 察 了 货 币流 通 速 度 对 货 币需 求 20 考 的 影 响 , 现 中 国 的 货 币 需 求 量 受 货 币 流 发 通 速 度 的 影 响 显 著 。汪 红 驹 ( 0 2) 用 20 采
制定 原 则 和 执 行 方 法 。鉴 于 货 币 需 求 函 数 的重 要 性 , 国 外 学 者 对 其 进 行 深 入 研 究 ,
成果不可胜数 ,各类 文献 都有涉及 ,所以
本 文不 予 回顾 ,而 主 要 关 注 国 内理 论 的 最 新发展。 易 纲 ( 9 1) 为 中 国转 轨 经 济 中 货 19 认
归模 型 。
( )平稳 性 检 验 一
货 币 需 求 理 论 文 献 回 顾
货币需求理论是货 币经济 学的核心理
论 ,建 立 货 币 需 求 函 数 模 型 是 调 控 货 币 供 应 量 的基 础 ,而 且 模 型 的 变 量 构 成 、结 构
因此 , 中国的 资本收 益率应 该 由利率 、 外
币化 因 素 产 生 超 额 货 币 需 求 , 着 货 币 化 随
变 量 选 取 和 数 据 说 明
( )变量 选 取 一
利 用 E iws 软 件 ,采 用 A 检 验 v e 60 DF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b3978c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2.png)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引言:货币需求是指个体或者整个经济体对货币的持有需求。
货币需求研究对于金融政策的制定以及货币供给的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中国为例,探讨中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影响。
一、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1.1经济体规模:经济体规模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体规模的扩大,国内生产总值和人们的收入都会增加,从而推动货币需求增长。
1.2人们的收入:人们的收入水平对货币需求有直接影响。
收入的增加会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储蓄意愿,从而增加对货币的需求。
1.3利率:利率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
当利率上升时,借款成本增加,人们更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是储蓄或者消费。
因此,利率的变动对货币需求有直接的影响。
1.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货币需求也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人们更愿意将货币变为实物资产以保值,从而减少对货币的需求。
1.5政府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政策也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例如,财政政策的刺激性政策会增加人们的收入,从而增加货币需求;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会抑制经济增长,减少人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进而减少货币需求。
二、中国货币需求的特点2.1人口规模庞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由于人口数量的庞大,中国的货币需求相对较高。
2.2快速经济增长:中国自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迅速,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2.3储蓄意愿强烈:中国人对储蓄的意愿非常强烈,这对货币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储蓄是稳妥的投资方式,因此持有货币的需求相对较高。
2.4金融市场不完善: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完善,人们将更多的资金转化为货币来保值,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
三、中国货币需求的影响3.1经济增长:3.2通货膨胀:3.3物价稳定:适度的货币需求对物价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
当货币需求处于适度水平时,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匹配,可以保持物价的稳定。
中国货币政策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的分析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4c809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8.png)
中国货币政策的分析与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汇率水平等手段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贸易流量等宏观经济变量的政策。
在中国,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是维护货币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就业增加、社会稳定等多重目标。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针对性、货币供给与消费水平、外汇储备等角度探讨中国货币政策的分析与研究。
一、货币政策的针对性货币政策的针对性主要是指政府调控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等政策工具,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稳定金融市场等一系列宏观经济目标。
在中国,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可以分为主导型和配合型。
主导型政策是指主要通过调整货币利率、信贷投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配合型政策则主要通过调整汇率和进出口政策来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和市场稳定。
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精细化调控,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并注重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尤其是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此外,货币政策也更加注重去杠杆化和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因素和突发情况。
二、货币供给与消费水平货币供给是指经济体内外货币单位总量,它会对消费水平和价格水平产生影响。
一方面,货币供给扩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另一方面,货币供应量不足则可能导致经济萎缩。
在中国,货币供给量的调整对消费水平也会有影响。
在中国经济不同发展阶段,货币供给量的调整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在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货币供给量扩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在经济低迷时期,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水平。
因此,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政府需要综合考虑货币供应量和消费水平,以达到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目标。
三、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外币资产,是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指标。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外汇储备规模庞大,境外投资和贸易往来对国际汇率、利率、金融体系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和对中国的“货币之谜”的看法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和对中国的“货币之谜”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f9300621711cc7931b716a5.png)
企业货币需求
企业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产生于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 企业交易成本大小主要取决于利率,商品交易费用和 交易规模。一般情况下,企业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 呈负相关,与商品交易费用和交易规模呈正相关。其 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日臻完善,企业将更加 主动利用各种投资机会获利,投资性货币需求会逐渐 增加。
中国M0、M1和M2对GDP比率
如图三所示,M0与GDP的比率并未上升,M2与GDP之比则绝尘 而上。这种非一致性和美国的一致性成为鲜明对比。 货币增幅的巨大差别暗示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顺畅。相 对狭义的货币更接近央行的意图,相对广义的货币则包含了 货币流通产生的乘数效应。越广义的货币增发越快,暗示了 非央行主导的部分增加越快,也暗示央行独立性的有限。
目前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和 对中国的“货币之谜”的看法
影响因素
宏观因素
微观因素
收入
价格
利率
预期通胀
货币流通 金融资产 其他因素 速度 选择
居民
企业
政府
收入
在市场经济中,各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最 初都是以货币形式获得的,其支出也都要 以货币支付。一般来说,收入提高说明社 会财富增多,支出也会相应扩大,因而需 要更多的货币量来满足商品交易。并且随 着我国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迅速提高,货币 需求有增加的趋势。
预期通货膨胀率
由于持有物质财富也是持有货币的一种替代方式, 通货膨胀发生时,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而实物资 产的实际价值保持不变。因此,预期通货膨胀率 可视为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持有货币的一种 机会成本。其对货币需求产生独立的影响,预期 通货膨胀率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化。
●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的转手次数。 动态地考察,一定时期的货币总需求就是货币的 总流量,而货币总流量是货币平均存量与速度的 乘积。在用来交易的商品与劳务总量不变的情况 下,货币速度的加快会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量。 反之,货币速度的减慢则必然增加现实的货币需 求量。
我国货币需求分析
![我国货币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ad6683bceb19e8b8f6ba84.png)
我国货币需求分析
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的调控作用日益重要。
而货币政策的有效与否,关键是确立货币总量这个中介目标,从而实现最终目标,而联系这个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纽带是货币需求函数,所以确立一个稳定、合理和可预测的货币需求函数对于货币当局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析要求:请上网或从统计年鉴查询近20年的年利率、货币存量和GDP。
其中货币存量是M2,GDP是用不变价格表示的。
1、分别建立线性模型和对数线性模型;
2、分别对两个模型进行计算,解释各模型参数;
3、分析两个模型的残差,是否满足线性模型的假设条件;
4、从以上分析中,请您选择您认为较好的模型,并说明理由;
5、利用您偏好的模型进行短期预测。
提示:对数线性模型:ε
α+
β
β
M ln
ln
r
ln
+
+
=Y
1
2
数据来源:1982~2003年GDP数据取自《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
1982~2002年年利率取自/nh/ll.htm
1982~1986年货币存量M2取自《中国的货币需求》
1990~2003年货币存量M2取自《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
1982~2003年物价指数/articles/data_price_1979-2004.htm。
中国货币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中国货币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b47d42e45c3b3567ec8be1.png)
川2
92 63 0 21 03- 6 , 7 ) 9 u 【2 1 】 03 4 9 20 5
— —
R
00 l 8 00 5 7 6 002 9 7 0I9 ( 8 ) ( 0 8 )1 9 001 2 2 5 1 00 5 6 7 OO ’ 4 !
1 991—2009年
各 变量 的 数值 如 表 1
所 示 ,其 中 m1 、m2 、
l I 1 O 4l5 1 9 4 O28 4
. ( OO
即GD R 一年 期存款 利率 )CP 、 / P、 ( 、 I M2
GD ( 币化率 ) P 货 、Sl 上证 指数 )进行 (
p
(0 4 ) 3 00 4 6 0】7 1 02 4l 0】 7l 0O 8 OO 8 2
—
S 1
2 27 9 5 7 03 8 0 838 3 0 78 1 7 2 9 0 0l 】 l9 i l4 ¨ 4 67 , 0 8J L 00 4 0 0 00 ’ 1) () ( l 7 0 jJ 5 1 4 2
据 为 基 础 ,运 用 协 整及 误 差 修 正 模 型
券期 货统计 年鉴 2 1 》 0 1。
( )分 析 方 法选 择 四
第一 ,对于持 币成本 R变量 ,在模 型 假 定中应反映为预期值 ,但考 虑到相对于
弗里德 曼的货 币需 求理 论认 为, 币 货 需 求函数是一个稳 定的 函数 , 即货 币需 求 与其影响 因素之间有着长期稳定的函数 关 系, 本文的实证 检验 也是建 立在这~理论 基础 之上的。 文选择 了协 整与误差修正 本 模型 的分 析方法 这个方法首 先验证 了是 否 存在长 期均 衡 关系 ,在 检验通 过 情况
金融学(精编版)课件:货币需求
![金融学(精编版)课件:货币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4b8c556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9.png)
中国城乡居民资产选择
1.城市居民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上升速度极快。 2.资产选择已成为多数中国城乡居民,特别是大
中城市居民安排货币剩余的一个内容。
3. 利率信号的导向作用已可以观察到。
中国城乡居民资产选择
如果持有债券的收益为负,持有非生利资产— —货币——就优于持有生利资产;反之,对货币需 求减少,对债券的持有量则会增加。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4. 关键在于微观主体对现存利率水平的估价: 预期利率水平下降,从而债券价格将会上升, 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债券;反之,则倾向于 多持有货币。
5. 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负相关。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1. 费雪方程式。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 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梯。
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 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 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PT
费雪方程式
2. 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 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 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 交易量T对产出水平常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 大体稳定 的。
1、Y:恒久性收入,即预期平均长期收入,与货 币需求正相关。
2、W:非人力财富与总财富的比,与货币需求负 相关。
3、rm表示货币名义收益率,认为M1的货币收益率
可视为零。
4、rb和re分别为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和非固定收
益的证券收益率,当它们增大时,持有货币的机 会成本增大,对货币的需求就会减少。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差异
中国当前货币需求因素分析
![中国当前货币需求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c431d14693daef5ef73d94.png)
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模型____中国当前货币需求因素分析内容摘要:本文麦金农的金融抑制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当前经济金融实际,分析中国货币需求的各项因素.在本文的模型中,我们引入了国民收入,实际存款利率和投资这三个变量,分析货币需求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入通货膨胀因素对各变量的影响,从而更加准确地度量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关键词:金融抑制理论,实际货币需求,实际投资额,协整一. 经济理论阐述在众多的货币需求理论中,麦金农提出了一个和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相关的理论,即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理论.所谓金融抑制,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的过多金融管制,利率限制,信贷配额,金融资产单调等现象.在该理论中,麦金农提出,金融抑制战略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成长有负效应,而这四个负效应分别为:负收入效应;负储蓄效应;负投资效应;负就业效应.由于存在这些负效应,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欠缺,信用工具单一.在内源融资的约束下,经济单位必须先进行一定数量的货币积累,才能进行投资.如果投资的意愿越强,对货币的积累需求越大,而货币积累量越多,实质资本的形成就越快,实质投资率就越高.所以,在全部投资是通过内源融资进行的情况下,平均现金余额持有量同投资(储蓄)倾向正向相关.这样,货币与实质资本在相当范围内是同方向增减的.它们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互补品,而不是相互替代的竞争品.这就使货币成为投资的一条渠道,资本积累就会通过这条渠道而产生.于是货币需求增加,会同时有实质资本形成率的提高.这个过程被称为渠道效应 .基于上述观点,麦金农认为,需要有新的理论来为发展中国家服务。
结合我国近年来的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形势的发展,我们认为麦金农的金融抑制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我国货币需求状况,为我们建立我国货币需求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麦金农的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里,货币需求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实际国民生产总值Y,实际投资I,实际存款利率D- R* (D为名义利率, R*为物价预期变动率),货币需求函数(M/P)=L(Y,I/Y,D-R*) 。
我国货币需求实证分析——基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模型
![我国货币需求实证分析——基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8300a6513b3567ec102d8a52.png)
富 占总 财 富的 比例 ,R m 表 示货 币的预期名 义 收益 率 ,R b 表
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R e 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g P 表示
物 价水 平 的预期 变动 率 ,也就 是实 物 资产 的预期 收益 率 , u 表 示 影 响货 币需求 的 其他 因 素 。w ,u ,M d 三 者 的关 系是
货 币供给 是 影响 社会 总 需求 以至 总供 给 的重 要政 策变
量 ,如何确 定和调节货 币供 应量 ,是国家宏观经 济政策的主 理 论来 分析 人们 对 货 币的需求 。弗里德 曼认 为货 币需求是 要 内容之一 。合理预测和调节货 币供应量 ,必须 在理论与实 稳 定 的 ,但 这种 稳 定不 是绝对 数量 上 的稳 定 ,而 是 与其 决
( 1 )假定 u 稳 定 。因 为与 货 币相 关 的制度 通 常 是 比较 稳定 的 ,偏 好 、 习惯 等 因素 也 不 会轻 易改 变 ,所 以u 可 以
视为 一个 常量 从 函数 中略去 。
l 经济研究 _
其 中:M 2 为广义货 币,G D P 为国 内生产 总值 ,I 为一年期 活期存款利率 ,C P I 为消费者物价指数 ,u 为随机误差项。 ( 三 )建 立 回归模 型 将 双对 数 线性 模 型进 行计 量 回归模 型 的建 立 ,通 过在 E v i e w s 中用 最小 二乘 法 回归 ,得 到 以下对 数线性 模型 :
( 一 )现 代货 币数量 论
包括 的变 量 多、形 式 复杂 ,可 以在无 损主 旨的情况 下加 以
简化 。 根 据我 国 的具体经 济发 展状况 :
美 国经济 学 家弗 里德 曼 认为 货 币数量 论 是关 于货 币需
有关我国货币需求实证分析的文献综述
![有关我国货币需求实证分析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dcb98294b73f242336c5fbd.png)
[5] 赵明勋.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需求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5;(2)
[6] 于春红,李冬梅.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6;(2)
[7] 支晓津,杨洋,何斌锋.基于鲍莫托宾模型的我国货币需求实证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6)
关于股票市场,唐平(2007)认为,我国应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继续推行股票市场改革,完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扩大证券市场规模,加快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并且认为,随着股票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规模逐步扩大,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股票价格的变化,并逐步增加股票价格变动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权重,此建议与王晶,邢慧敏(2008)和陈宏(2008)所提建议一致。而徐慧贤,郭玉洁(2007)则进一步提出,货币政策在制定过程中也不能过分关注股票市场,既不能将股票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不能将股票价格纳入通货膨胀指数中,应该与股票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最终使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协调发展。
另外,还有许多学者就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谢富春和戴春平(2000),石建民(2001),姜波克和陈华(2003)等多数研究者得出货币需求与股票市场发展正相关的结论。但是以上这些有关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的实证研究所采取的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缺陷。谢富春和戴春平(2000)采用股票市场总市值作为货币需求的规模变量,而我国股票市场流通市值只占市价总值的1 /3左右,影响了实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石建民(2001)的模型采用的不是包含股票市场变量的货币需求函数;姜波克和陈华(2003)模型中的机会成本变量包括证券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而没有包括任何利率变量,且他们采用的证券收益率是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但是我国居民和企业投资股票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获取股价上涨带来的资本利得。易行健(2004)的模型用股票市场成交金额作为规模变量,似乎更多地考虑了股市的货币交易需求,要检验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综合影响,用股票市场的流通市值显然更合理。另外,用实际通货膨胀率简单替代预期通货膨胀率表明投资者完全理性,这也与投资者有限理性不符合。赵明勋(2005)在分析了以上文献不足的基础上,以股票市场流通市值作为规模变量,以外推型非理性预期通货膨胀率作为预期通货膨胀率,采用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货币需求对各变量随机扰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股票市场的发展倾向于减少狭义和广义的货币需求,且对广义货币需求的影响小于对狭义货币需求的影响,原因可能在于证券保证金纳入广义货币统计口径后,提高了广义货币需求的稳定性。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研究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1405a8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d.png)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研究
随着金融科技的持续发展,数字货币已成为全球热点话题。
我国央行也一直在探索数字货币的发展和应用。
数字货币是一种利用密码学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发行和管理的货币,它与传统货币相比有许多优势,如即时结算、跨境支付、防伪追溯等。
据报道,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已经进入了研究阶段。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已经成立,加强了对数字货币相关技术和政策的研究。
此外,央行还大力推广区块链技术,通过建立数字货币管理平台来保障数字货币流通的安全和有效性。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字货币应该具备价值稳定性和流通性。
只有具备了货币的属性才能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其次,数字货币的发展需要考虑金融监管和安全保障,包括客户身份识别、预防洗钱、打击金融犯罪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考虑数字货币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冲击,包括金融机构和支付系统的转型和调整。
与此同时,数字货币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政府需要积极推动数字货币的应用,促进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的融合,推动数字货币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政府还应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合作,加强数字货币政策和监管的协调。
总之,数字货币是金融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我国央行已经意识到数字货币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推广工作。
未来,数字货币将在推动金融创新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需求视角下的货币供求关系研究
![需求视角下的货币供求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8fe80d5d15abe23482f4d8e.png)
和王一 鸣 ( 2 0 0 5) 关于产业结构不同将导 致货 币需 求数量变化 的观点 。
银行 菏泽市 中心 支行货 币信 贷管理科 山 东菏泽
中 图分 类 号 :F 8 3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内容 摘 要 : 流 动 性 过 剩 或 短 缺 从 根 源
果 。 工 业 总 产 值 的定 义 工 业 总 产值 是 以货
面财 富的增长也会使持有者投资更高风 险
更高收益的产品 ,以期获得更大 的收益。
门的 比重 随经济增长会迅速 变化 ,忽略 了 部 门间货 币需 求的差别可能导致 货币总需
求 模 型 或 者 流 通 速 度 模 型 的 严 重 误 设 。 赵
研 究 货 币供 求 关 系 。
的特殊性以及其价格 的波动性, 都会对货币 需求产生影响, 主要通过交易效应 、 财 富效
应、替代效应来实现 ( F r i e d ma n ,1 9 8 8) 。 交易效应。虚拟经济 自身的增值在交
关键 词 :流动 性 实体 经 济
需 求
虚拟 经 济
家里 ,长期而言货 币持有量 的增 加速 度一
般远 高于货 币收入 的增 长速度” 。D r i s c o l l
和L a h i r i ( 1 9 8 3) 发现 ,发展 中国家各部
劳务总价值 的度量单位 ,根据物质 产品平 衡体 系的计算方法 ,农业 总产值指 以货币
表现的农 、林、牧 、渔业全部产 品的总量 , 它反映一定 时期 内衣 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
如图 1 所示 ,商品流动频率的上升也 会导致货 币需 求量的增加 ,因此 ,计算货 币 的需 求量 时对 收入 的核算不能只使用 以 最终产 品为对象的 GD P( 戈德费 尔德和斯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f6663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6.png)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引言货币需求是货币经济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货币需求对于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国货币需求进行研究,分析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宏观经济层面的货币需求在宏观层面上,货币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的概述:1. 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是货币需求的重要驱动因素。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进而刺激了货币需求的增长。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货币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在通货膨胀期间,人们对于保值储蓄的需求增加,进而刺激了货币需求的增长。
3.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较高的利率可以鼓励人们持有货币,而较低的利率则可能促使人们进行投资和消费。
4. 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产生深远影响。
新型金融工具的引入和发展,如移动支付、虚拟货币等,改变了人们对货币的使用方式,对货币需求产生了新的冲击。
微观经济层面的货币需求在微观层面上,货币需求与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行为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影响微观货币需求的因素:1. 收入和支付方式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支付方式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收入较高的个人通常对货币需求较少,而支付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货币需求的呈现。
2. 风险偏好和机会成本个人和家庭的风险偏好和机会成本也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风险偏好较高的个人倾向于持有现金,而低机会成本有助于促使个人进行投资和消费,从而降低货币需求。
3. 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可以改变个人和家庭对于货币的需求。
例如,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得个人对于现金的需求降低,而对于电子货币的需求增加。
宏观调控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货币需求对于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调控政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货币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宏观调控手段:1.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对货币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央行可以影响货币需求,并通过这种方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
体制变迁下的中国企业部门货币需求研究
![体制变迁下的中国企业部门货币需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5ef74563b3567ec102d8ab5.png)
一
9 — 8
积聚抗风险 、 防备经济波动保有一定支付能力 。从货币需求的具体动机看 ,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逐步建立 , 投资性货币需求增加已经成为我国企业部门货币需求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场, 企业 的投 资 性货 币需求 会 相 应 增加 。从 具 体表 现来看 , 方 面表 现 为 我 国企 业 部 门 一 在证 券公 司账户 中的客 户保证金 存款 规模 不 断扩 大 , 另一 方面 则表 现 为企 业 更倾 向 于将
注 : 1 存款 = () 企业存款 + 农村 ( ) 款 + 业 存 非银行 金融机构 同业存 款 , 中非金融机 构存款 取 自《 他存款性 公 司资产负债 表) 其 其 中
“ 对其他金融性公 司负债” 目。 项 () 2 我国并没有对企业持有现 金的连续统计 数据 , 本文采用 的企 业货币持有量通过 以下 资料 整理和计算 而得:9 8年之前 ( 18 包括 18 9 8年) 数据取 自于《 中国商业外 贸统计 资料 15- 18 ) 年 92 98 中“ 末结余购买力总额” 企业持有 现金” 18 - 19 中“ ;9 9 9 1根据 中国人
在结构变量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有制结构对企业货币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产业结构变化对企业货币需求有着显著的影响当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项的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较高这说明企业部门货币需求在短期具有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动态调节机制调整速度也较快误差修正项外企业部门货币需求短期变动还受到贷款利率产业结构和企业部门产值的影响其中我国企业部门短期动态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相对较差不稳定性主要集中在20062007而这一时期正是我国资本市场上证指数由1163快速上升到6124此我们可以推测我国企业部门短期不稳定性可能主要源于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对货币需求的研究
[摘要] 货币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应该保留有一定的货币的动机或行为。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处于大变动时期,在某种程度上看来,我国社会微观至于宏观的货币需求变动是一般市场经济国家货币需求变动的一个缩影。
下面从我国货币需求的形成、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货币需求特征因素趋势
研究我国货币需求的活动,建立和发展货币需求的一般理论,首先需要对这一课题中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作定性和定量处理。
一是从质的方面定义了货币需求强度,二是从量的方面定义了适度货币需要量。
前者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用以表明货币需求的品质特征。
它反映出,货币以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同国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联系在一起并同步发展的。
当货币化程度较高时,货币可能是趋于积极的,人们的需求强度也相应地高,反之亦然。
后者是一个带规范意义的实证概念,规范表示一种带主体色彩的判别标准。
适度量的涵义是。
货币需求作为对一种手段物的需求,归根结底在于这种手段物的运用可以节省社会劳动时间。
通过资源的合理置配而提供出某种效率。
因此,社会需要多少货币,或哪一种数量的货币比较适度,取决于社会从哪一种数量的手段物中可以获得更充分的效率。
效率是一种相对的比较的尺度,从持币者角度看,较高的效率在于某一持币量可以为他提供较高的效用和福利。
从社会角度看,较高的效率往往取决于就业、产量、物价与货币量等的综合的权衡与选择。
适度量以就业、产量等实质量为基础,同时包容一部分价格因素。
因此,它不同于名义货币存量,也不同于排除价格因素的实质货币量。
以下从微观与宏观两种角度对货币需求的形成与决定进行考察。
微观即着重考察持币者的主体需求。
在我国,持币主体主要有企业。
事业单位和个人三个大类、并加上政府行为这—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导用的我国货币需求的一般理论函数式:
md=f(y*,h;p;ym,yn,p,s;w;u)
(y*;实际国民收入;h:收入的分配比率;p:一般价格指数;Ym:银行存款利率;Yn:金融资产收益率;p:预期物价变动率;s:预期短缺变动率;w:制度(体制等)因素;u:随机变量。
)
函数中的变量分解为基础变量(y:h),价格因素(p及p、s)、利率因素(rmyn p)和制度变数(w)四类,并分别考察货币需求的生产理论、物价理论和利率理论。
函数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基础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决定是首要的,其影响在任何时候都很显着。
宏观则着重考察总量货币需求,这是在微观基础上对货币需求所做的进一步的考察。
二者的联系在于:它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由不同的观察角度加以区别的。
持币者需求的总和即为总量需求,将持币者需求函数的变量调整为总量指标,就得到总量需求的理论函数式。
因此,上对函数式亦可表述总量需求的基本变量关系。
在总量需求分析中,本文进而将函数中的变量分解为基础变量(y:h),价格因素(p及p、s)、利率因素(rmyn p)和制度变数(w)四类,并分别考察货币需求的生产理论、物价理论和利率理论。
函数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基础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决定是首要的,其影响在任何时候都很显着。
换言之,货币需求的大部分变动趋势可由收入规模及其分配结构来加以解释,二者大体上呈同方向变动
规则。
价格因素主要影响名义的货币量,在一定条件下也影响实际需要量。
价格与产出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不能撇开价格因素去抽象地考究货币供求是否均衡。
利率整个说来与货币需求呈反向关系,但这种关系只有在市场比较开放、利率本身有一定弹性时才比较明显。
制度因素直接作用于货币需求强度,间接作用于货币需要量。
另外,货币供求、总需求以及我国的货币政策也是考察重点。
货币供求是相互联系的。
不能脱离供给孤立地来谈需求,反之亦然。
事实上,任何时点上的货币存量,既是供给的结果,也多需求的结果。
二者具有相互引生即在一定条件下创造对方的趋同性。
社会总需求酝酿共产生于经济系统内部,它同货币存量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二者在数量方面有一种类似流量与存量的关系。
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货币政策从单方面调节货币供给转向同时从需求与供给西方面调节货币存量。
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是必要的,但不是惟一的和充分的。
经由对货币需求的调节可以造成一种经济系统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即通过影响持币者的利益及行为方式来改变他们的持币量。
作为一种理论设计,需求面调节的重点(或中介指标)是金融市场的利率与证券行市。
本文主张逐渐造成“中央银行调节金融市场,金融市场调节持币者行为”这样一种政策模式及其传递机制。
为达到这一目标,目前需要创造的条件是逐步放开利率和金融市场。
利率放开与价格放开应当是同步的,市场价格引导商品合理置配,市场利率引导资金合理流动。
当我们在考虑进一步改革价格体制时,我们不能忽视利率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
目前的固定低利率是造成资金供不应求的一种人为因素。
这种状态不仅滞后于微观改革的其他措施,并且已经产生了种种摩擦性的阻力。
同样重要的是,不改革既有的利率体制,很难建立起如上所述的那种有弹性的并且效率较高的货币政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政策向中性转型,货币政策开始逐渐担负起更重要的调控经济的任务,但是由于利率和汇率等调控手段还不成熟,因此货币需求及相关影响因素仍然是大家密切关注的问题。
分析货币需求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一是经济总量因素。
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居民收入等。
二是机会成本因素。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指同一时期持有等值其他资产可以获得的最大收入。
货币的机会成本主要源于利率以及预期通货膨胀率等。
利率的变动会改变其他资产收益率与货币收益率的对比关系,预期通货膨胀率则直接关系到货币的真实收益率。
从理论上讲,预期通胀率会影响交易性、投机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它同货币需求是反向关系。
在1984年和1988年我国出现较严重通胀时,居民大都减持货币,转向购买实物资产,这与理论和实证研究是相一致的。
三是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包括体制变动、政策规定、行政干预和财务限制等。
制度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作用一部分传递到利率和收入上,另一部分作用涉及到货币的定义、持币动机等。
随着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我国金融已开始深化。
货币因素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变得更加活跃和积极,在向市场体制转轨过程中货币逐渐凸现出其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功能。
从而,计划体制下不存在典型地进行资产组合选择的货币需求主体。
这一切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必然被重新安排。
1、随着财富积累向居民、企业部门转移,居民与企业在交易动机不断强化基础上依次产生预防、投机性货币需求动机,因而也就具备了影响货币需求变动的微观基础,货币需求由外生于货币供给而在很大程度上渐次转化为一种内生机制。
2、国家满足货币需求的渠道发生变化。
政府支出规模及其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例在经济发展中趋于上升,但在分配格局变动中政府赤字也相应增加。
除政府支出规模直接影响交易性货币需求以外,在新的中央银行制度约束下,财政赤字不能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弥补,而主要通过发行债务证券筹资,这必然影响市场资金利率,从而影响货币需求的机会成本变量。
3、我国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对国际市场、国际交换的参与不断加强,国际借贷、跨国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等不同形式的资本流动必然影响货币需求(及供给),人民币境外流通以及
不同国家、地区间利率、通货膨胀率和汇率的差异与变动也诱使货币替代的规模与频率增加,从而导致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增加,货币需求趋于不稳定。
4、金融市场对内、对外开放的拓展和新金融工具的涌现,使资产选择空间扩大,货币的替代资产增加,传统的在货币资产和消费之间的组合选择转向在一种具有不同流动性、风险和收益率的序列资产和消费之间的选择。
体制变迁使价格水平以致市场利率波动性增强,货币需求的机会成本变量也趋于复杂多变。
总结:中国理论界对货币需求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是理论研究不足,实证分析则往往就事论事,给人以琐细纷繁而不着就里的感觉。
对某一问题具体的分析研究较充分,而对整体体系的构建还比较欠缺。
我国国内对货币需求的研究目前还无法将居民对收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创新、金融交易规模等影响因素引入解释变量,难以给人们一种清晰而逻辑上一致的感觉,因此该方面的理论研究探索还需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李扬、王松奇:《中国金融理论前沿》(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邓乐平,殷孟波:《中国货币需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3]刘勤,顾岚,《中国货币需求波动研究》
[4]杨小勇,龚晓莺,《再论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决定》,
[5]王志强,段谕,《股票价格与货币需求关系的实证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