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5从国民革命运动到解放战争胜利课件人民版

合集下载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第5讲教师用书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第5讲教师用书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第5讲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师用书[把握·历史脉络]1840—1945年列强侵略和中国反抗的历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1840—1900年: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01—1945年:由多国共同侵华演变为一国单独侵华,日本成为侵华主力。

(3)中国军民在每次面临外来侵略的威胁时,均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击斗争,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探索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大革命事件(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大事件,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完成了推翻封建帝制的任务,建立了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

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大阶段,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重任,其间先后克服了右倾、“左”倾错误,由幼稚走向了成熟,建立了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第5讲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840—1900年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1.背景(1)国际: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国内: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清王朝腐朽落后,内部危机严重。

2.概况:主要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结果(1)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引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专题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专题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综合提升专题一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深化理解对近代列强侵华的基本认识(1)从发动者上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

(3)从结果上看:除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上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专题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1.农民阶级(1)实践:先后掀起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2)主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扶清灭洋”。

(3)特点: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其阶级属性决定了革命斗争只能是失败。

2.资产阶级(1)实践:维新变法运动、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等。

(2)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或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3)特点:具有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妥协性、软弱性的一面,决定了其改革或革命只能是“屡战屡败”。

3.无产阶级(1)实践: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3)特点:集革命性、先进性于一身,决定其领导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深化理解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3讲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3讲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3讲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师用书 人民版第3讲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考点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国门洞开(1)背景①国际: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国内: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2)主要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4)影响①政治上,列强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②经济上,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的经济因依赖列强而丧失了独立地位。

③国门洞开: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概念阐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2)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

但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不能认为中国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或认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而经济上是半封建。

[轻巧识记]近代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2.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原因: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过程①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②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①背景: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时,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中国;打败西班牙后,为了满足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向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②内容: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也能从中“利益均沾”。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专题高效整合 人民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专题高效整合 人民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专题高效整合人民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侵略方式(1)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2)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剥夺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的完整,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

(4)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2.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1)政治上: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地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领土主权遭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从英国割占香港岛到俄国割占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到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司法主权遭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在华驻兵权。

(2)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表现:列强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通过勒索赔款和提供政治贷款,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中国的经济因依赖列强而丧失了独立地位。

(3)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

(4)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表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5)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比较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3.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专题2 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专题2  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全 突

返 首 页
39




[解析] 本题属于观点评述类试题,材料以五四运动为例,分

遍 过
析爱国的两种方式,即感性爱国和理性爱国。评述时可通过举例说


明的方式论证两种爱国方式的利弊。如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限 时

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等,都属缺乏理性的激情爱国。总结升华
集 训

(2)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集 训



全 突

返 首 页
6




一 遍
5.意义


(1)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_反__帝_反__封__建__ 后

的革命运动。


高 考
(2)影响:标志着中国_新__民__主__主__义_革__命__的开端。






返 首 页

考 法
时可适当联系当今社会现实,呼唤科学爱国行为。



返 首 页
40
[答案] 观点:爱国主义是激情与理性的统一。

础 知
论证: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识 一
当民族利益受到严重危害,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是一

过 种爱国行为。山东问题发生后,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唤起了民众的 课 后
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阶段总结课件人民版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阶段总结课件人民版
阶段总结
专题二
一、对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的认识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
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
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 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 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 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2)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
张。
(3)西安事变:其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合作抗 日的序幕。 (4)国共合作宣言:标志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正式建立。
3.影响:敌后战场的开辟与两个战场的配合;抗日
战争的伟大胜利。
五、从不同史观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革命史观角度(近代中国革命角度):是中国近代 以来第一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极大地唤醒了民族意识,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期间,
二、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 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
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
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以弱胜强: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帝 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八年,是反法西斯战
对敌。
(2)民众动员: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 抗日热情;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 全民族抗日。
(3)战略战术:中日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 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 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 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整合提升课件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整合提升课件人民版
四十 (2)侵华主要格局:先是由列 (2)经济:民族工业发展陷
年代 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 入困境
中国
2.认识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 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列强侵华目的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 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 目的的具体体现。 (3)从结果看,除了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的失 败而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联合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 略的胜利。
二、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演变原因、结果或影响
时期 阶段特征
演变原因
结果或影响
国民
国共合作,共同发
两党合作、建
大革
帝国主义、北洋军 动国民大革命,基
立革命统一
命时
阀的反动统治 本推翻了北洋军
战线

阀的统治
时期 阶段特征
演变原因
结果或影响
中共建立农村革
两党对峙, 土地
“围剿”与 革命
反“围剿” 时贫 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 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 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对点训练] 1.下表是 1881 年到 1911 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
这反映了( )
清政府向外 外国资本 国借款修建 直接投资
纪初 (2)国家:除英法美俄 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
外,德日意加入,尤 的正统地位
其是日本曾独霸中 (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反

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时期
阶段特征
影响
(1)侵略方式:从“以华治 (1)政治:中华民族危机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时跟踪检测(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杭州师大附中月考)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2.(2013·温州测试)鸦片战争后,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被迫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

下图中属于19世纪90年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2·杭州师大附中月考)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2012·淄博一模)下列是一位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集的图片。

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哪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

……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

”诗人描述的事件() A.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C.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D.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6.(2013·临沂模拟)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7讲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7讲

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1919-1936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五四运动(1)背景: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

(2)经过: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后期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成果①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

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3)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国民革命(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①背景:工人运动的挫折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②标志: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北伐战争①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②成果:1927年初,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3)国民革命的失败①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②原因a.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b.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③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背景(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1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 第5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1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 第5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某某某某二模,28)《某某条约》签订后,某某布政使李星沅气愤不已,说条约中“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中英两国“官员平行”等内容,实在令人无法接受,深忧“千秋万世何以善后”。

这反映了清朝政府精英( )A.极力维护国家主权B.华夷之辨观念存在C.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固守闭关锁国政策解析:选B 题干中提及“李星沅气愤不已,说条约中‘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中英两国‘官员平行’等内容,实在令人无法接受”,实际上说明李星沅认为中国皇帝应高高在上,中国地位应高于英国,存在强烈的华夷观念,故选B项;题干中李星沅不是就《某某条约》割地赔款、开埠通商、协定关税等内容据理力争,排除A项;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后,排除C项;题干中未提及清廷要坚持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项。

2.(2019届某某大学附中高三二轮复习诊断,28)马克思在1850年指出,英国的入侵将中国“带到一场必将对文明产生极其重要结果的社会变革的前夕。

”“当我们的欧洲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在亚洲逃难,最后到达万里长城……他们说不定会看见上面写着‘中华某某国——自由,平等,博爱’。

”由此可知( )A.马克思准确预见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马克思认为中国的工业革命不可避免C.新某某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必然性D.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历史的一部分解析:选D 据材料“英国的入侵将中国‘带到一场必将对文明产生极其重要结果的社会变革的前夕’”“中华某某国——自由,平等,博爱”,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导致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同时,客观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从而促进西方文明的传播,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故选D项;据材料“中华某某国——自由,平等,博爱”,可知强调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革,而未涉及预测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排除A项;材料强调西方入侵导致中国变革,而中国的工业革命并未发生,排除B项;依所学可知,新某某主义革命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与材料表述不符,排除C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右倾机会主义→八七会议的正 确决策→“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逐渐 走向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3)革命中心区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 (4)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变为共同抗日。 (1927 年~ 1936 年内战→1937 年国共合作抗日)
【练史料】 史料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 他无视莫斯科的第 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 进行革命的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 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 察断定, 占人口 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 没有贫农便没有 革命,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 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考纲要求] 1.新民主主义革命。 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考点一 国民革命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一、国民革命
4.历史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 人民大革命。 意义 2作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 义的侵略势力。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 派的第一枪。 1.背景2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 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 发动武装起义。 2.开辟: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 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史料应用· 活化思维 主题一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国民大革命 1. 国民革命运动是 1924~1927 年中国人民在国共统一战线 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 动的高潮。国民革命运动是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 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 力。 但不能说“基本推翻了军阀的统治”或“彻底推翻了北洋军 阀的反动统治”。
【练史料】 (江苏卷,节选)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 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面史料:
探究 指出史料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 为了深入 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 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答案 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斗 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 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 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讲史料】 史料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对政治共 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 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 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 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 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中国现代化史纲》 导读 史料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统一纲领、统一政权,是 党内合作;体现了追求独立、自主、统一的合作斗争目标。
主题二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道路探索 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成熟的历程 (1)1921 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新型政党的领导, 但未能解决当时中国面 临的现实问题。 (2)1922 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国情,第一次提出 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1923 年,中共三大没有提出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 权问题,这是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4)1927 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标志 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5)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 的正确领导,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
【讲史料】 史料 我们当时对于创造革命根据地与进行长期游击战争 的思想与认识十分微弱……而南下向广东进发。 ……因而南昌起 义的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 仅留了一部分力量与毛主席所领导的 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在井冈山会师,才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 军。 ——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 导读 史料表明革命道路探索的曲折, 反映民主革命的中心 区域在南方的湘封建剥 制度。 2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 3.内容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 埃共和国成立。 3武装斗争: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 动派的前四次“围剿”。
[概念辨析] “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 (1)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 苦奋斗的作风。 (2)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 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 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探究 依据史料, 毛泽东“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是什么? 为什么说“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如何评价“制定 出新的革命策略”? 答案 革命策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理论。原因:毛 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 权的革命道路,不同于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评价:毛 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 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它正确地回答了有关中国革命前途和 命运的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 促成了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 展壮大,使中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 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促成了中国革命的成功。
2.多角度认识国民革命运动中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1)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 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 革命的发展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指引的方 向前进的。 (2)在组织上,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 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3)在群众运动方面,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都是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 (4)在军事上,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 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