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水的三态变化 教案1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1.2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和能量的变化情况。
2、理解晶体熔化图像的意义。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巩固边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技能,同时培养实验过程中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科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现象解释等教学过程培养科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认识。
2重点难点重点:物质三态变化难点:利用物质三态变化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学具准备干冰、烧杯、橡胶手套、多媒体课件4教学过程4.1 神奇的干冰——物态变化(总复习)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自然界常见的现象霜和雾,并提出在教室里制造雾和霜。
活动2【活动】干冰实验按下面步骤完成实验:(1)、将干冰放于烧杯中,同时将橡胶手套套在烧杯口上,观察并记录所看到的现象并思考原因。
(当心橡胶手套飞天)(2)、摘下橡胶手套,观察烧杯外壁看到的现象并思考原因。
(3)、往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观察你所看到的现象并思考原因。
(4)、用手擦拭一下烧杯外壁,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并思考原因。
总结和交流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物态变化?(1)、橡胶手套膨胀,因为干冰升华产生气体。
(2)、烧杯外壁有霜生产,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预冷凝华成的小冰晶(3)、产生气泡,同时出现白雾,白雾消失。
因为干冰遇热升华,产生气体,水蒸气预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汽化形成水蒸气。
(4)、霜熔化成水。
总结该实验,我们看到了固态气态之间的变化看到了气态和液态间的变化,让然也看到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唯独没有看到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
那么在本实验中是否存在凝固现象呢?生:存在,烧杯里的水结成了冰。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看到了物质之间三种所有的状态变化,所以这是很神奇的干冰。
那么请大家完成下图并注明吸放热情况。
活动3【讲授】现象解释1、云、雨、雪、雾、霜、冰形成的原因。
云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或凝华成的小冰晶。
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不能被上升的气流托住时,会降落形成雨和雪,甚至冰雹。
化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化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2. 掌握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规律;3. 能够观察和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过滤纸、毛巾、冷冻机、热水器等实验器材;2. 温度计、计时器等测量工具;3. 三种不同状态的水样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入化学物质的物态变化概念,引发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的思考。
二、学习(10分钟)1. 讲解水的三态变化:水可以呈现三种不同的物态,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不同温度下,水的物态会发生变化。
当温度低于0℃时,水会凝固成冰,成为固态水;当温度在0℃至100℃之间时,水呈现液态,成为液态水;当温度高于100℃时,水会变成气体,成为水蒸气。
2. 观察实验:将冷冻机设置为低温状态(约-10℃),将适量的水样倒入容器中,观察水样的变化过程,记录下水的变化时间。
三、实验(30分钟)1. 实验设计:提前准备好三份水样,分别处于不同的温度下:一个水样放在室温下,一个放在冷冻机中冰冻,一个放在热水器中加热。
2. 实验操作:将水样倒入不同的容器中,观察水样的变化过程。
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记录下三份水样的温度和变化时间。
3. 观察和讨论:观察三份水样的变化过程和时间,讨论不同温度对水的物态变化有何影响。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水的三态变化规律:在不同温度下,水的物态会发生变化,温度低于0℃时,水凝固成冰,温度在0℃至100℃之间时,水呈现液态,高于100℃时水变成气体。
2. 解释为什么水的三态变化会发生: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变化所导致的。
五、拓展(10分钟)让学生设计更多不同温度下水的三态变化实验,鼓励他们探索水的变态点的温度范围。
六、作业(5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水的三态变化?2. 请列举水的三态变化的温度范围及对应的名称。
3. 为什么水的三态变化会发生?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观察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过程。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水的三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规律。
3.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过程。
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水的三态相互转化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相变的概念和原理。
2. 引导学生发展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水的三态转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
2. 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总结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水,问学生水有哪些形态,水在哪些情况下发生变化。
2. 实验探究(20分钟)实验1:"加热水的变化"实验材料:水杯、温度计、热水壶、冷水壶操作步骤:(1) 在水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3) 将水杯放在热水壶上,调节热水壶的温度。
(4) 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2:"冷却水的变化"实验材料:水杯、温度计、热水壶、冷水壶操作步骤:(1) 在水杯中加入适量的热水。
(2)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3) 将水杯放在冷水壶中,调节冷水壶的温度。
(4) 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 实验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2) 讨论实验结果,和学生共同总结出水的三态相互转化的规律。
4. 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教师讲解,将实验结果与水的三态变化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原理。
(2) 引导学生掌握水的沸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5. 总结归纳(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总结出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规律。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理解三态变化中能量的转换。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冰块、酒精灯、烧杯、温度计、天平、滤纸、玻璃棒等。
2.教学用具: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水的三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水的三态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吗?2.探究固态水的转化(1)实验一:将冰块放入烧杯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为水的过程。
①提问:冰块融化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发生了什么变化?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冰块融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2)实验二:将冰块放入烧杯中,加热至冰块完全融化。
①提问:冰块融化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发生了什么变化?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冰块融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3.探究液态水的转化(1)实验三: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蒸气的产生。
①提问:水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发生了什么变化?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水沸腾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2)实验四:将水加热至沸腾,将烧杯倒扣在滤纸上,观察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
①提问: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发生了什么变化?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水蒸气凝结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4.探究气态水的转化(1)实验五: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蒸气上升并遇冷凝结成云滴的过程。
①提问:水蒸气凝结成云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发生了什么变化?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水蒸气凝结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2)实验六:将酒精灯放在烧杯下方,观察水蒸气上升并遇冷凝结成露滴的过程。
①提问:水蒸气凝结成露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发生了什么变化?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水蒸气凝结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2)讨论三态变化中能量的转换及环保意识。
6.作业布置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能量的转换。
小学科学《水的三态变化》参考教案1
(由于受冷.受热引起水的三态变化,受冷与受热是热量发生变化,热量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设计意图:水的三态变化图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所以由师生共同小结认识,使他们对水的三态循环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7.思考并解释为什么海洋中的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吗?(水循环)学生交流后flash课件演示。
三、课堂小结和课外拓展:
1.小结提问:学了这章,你有什么收获呢?然后课件出示小结内容
2.阅读《资料库》中的相关资料。
板
书
设
计
7.水的三态循环
冷受
气态
热受热
冷受
热受
热受
热收受热
固态液态
冷受
课外
活动
课外探究:自然界中其他物质是否也像水一样有三态变化呢?同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能像水一样同时存在吗?
作
业
设
计
一、精彩补白。
一、引入课题
1.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2.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的水是以多种形态存在,那水有几种状态变化呢?(气态、液态和固态)
3.水的这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就一起来探究水的三态变化。(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回忆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并讨论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有时是(),有时是(),有时是()。
2.物质之所以存在三种形态,是因为构成他们的威力()不同。
3.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二、学有所用。
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的流入海洋。海洋中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这是什么原因?你能结合所学知识合理解释一下吗?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2.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条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变化条件。
2.教学难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冰、水、水蒸气的图片,提问学生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出水的三态变化话题。
2.观察水的三种形态
(1)分发冰块、水、热水等,让学生观察水的不同形态。
(2)描述三种形态的特征。
3.水的三态变化实验
(1)进行冰融化、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等实验,让学生观察变化过程。
(2)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变化条件。
4.生活中的水三态变化
(1)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2)讨论这些现象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5.总结归纳
(1)总结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和条件。
(2)强调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6.布置作业
观察一天中家里或周围环境中水的三态变化情况。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相关推荐《水的三态变化》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的三态变化》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主要环节(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应用---课堂小结预习内容:预习教材。
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资源及优化组合: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师生互动:一、水的各种形态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师生交流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
(课件展示)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
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学生讨论交流。
(基本答案如下:)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二、水的三态循环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师: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学生画)(2)如果刚才讨论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总结中直接总结完整。
)热量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2、师:我们学了这么多之后,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洋中的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吗?请同学们结合P58的图,讨论一下。
3、交流。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其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2.熟练掌握水的温度比较和水的利用。
二、教学重点
四、教学准备
1. 准备课本、图片;
2.准备些关于水的实验和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将上课准备的图片投影到黑板上,来帮助学生们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准备一些与水有关的实验,比如用不同材料装盛水的容器,用不同温度的水温以及使用不同容量的容器装水等等。
(二)正式上课
1. 让学生浏览图片,并让学生简要介绍其中的要点;
2. 让学生观察实验,并让学生简要介绍实验过程;
3. 让学生探讨水的特性及其三态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4. 让学生比较几种温度的水,引导学生思考水是如何温度可控的,并从中体会水能够带给我们的使用价值;
5. 让学生着重介绍水的三态变化,以及利用水的妙用;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要点。
六、教学练习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归纳水特性、温度变化及应用;
2. 自由探究实验,观察不同温度的水的变化;
3. 举一反三,探讨其它物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
七、课后检测
1. 请学生就水的三态变化写一篇报告,要求全面总结有关水的特性及温度变化;
2. 请学生画出水的三态变化特征图,要求详细和准确;
3. 根据实验情况,请学生写出水的利用妙用。
初中化学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三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水分子的构造和水的三态变化,并且能够解释水的三态变化的原理和条件。
2.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操作。
3.形成正确的实验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规则,保证实验安全。
二、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简要地介绍水的重要性和它的存在形式,引出水的三态变化的话题,并简单了解关于水的质量、温度、压强等的概念。
2.呈现:老师向学生展示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过程,并仔细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让学生了解各种条件下的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3.理论授课:老师系统地讲解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让学生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而导致的,以及水的三态变化时所需要的条件和原理。
4.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在实验室中模仿实验,观察、零体验液体、固体、气体三态水的物理性质和变化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巧和实验安全意识。
5.总结: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总结,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和条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和条件;2.培养学生实验技巧和实验安全意识。
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水的三态变化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方法采用因材施教、示范教学、合作学习、讨论答疑等多种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水杯、冰温箱、温度计、平衡、量筒、试管、点燃器等实验用具。
七、教学评价1.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综合分析能力;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安全意识。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初步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和条件,并且能够正确地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同时,通过帮助学生集体完成实验,让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促进了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创新精神。
也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识,同时也更加注重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
(完整word版)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2《水的三态变化》教案.pdf
程度,对各类学生开展分层指导。 (最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师在课前能对学生在不同小学对水的
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 )
活动二:认识水的性质
活动目标:
1. 从冰的熔化实验中,知道熔化这一科学术语和它的定义。通过实验中数据的记录、比较
分析,知道熔点的概念及一般冰的熔点是
0℃。
2. 从水的沸腾实验中,知道沸腾这一科学术语和它的定义。通过实验中数据的记录、比较
讨论实验要点和注意事项。 小组进行 “熔
是这一过程的科学术语。在此活动最后,
化”实验,记录数据。
关于冰块需要吸收能量才能熔化后, 学生
◆ 交流现象、 数据及分析数据, 知道熔化过 程和熔点的定义, 知道一般冰的熔点是 0
对为何是“熔化”而不是 “溶化” 会有更 好的理解。
分析某些小组数据异常的原因。 经过讨论 ◆ 实验前教师要设计注意事项的讨论, 让学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1.2《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水的三态变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水的三态活动,知道水在自然界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和美丽。
2.通过认识水的性质活动,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的一些科学术语(沸点、熔点、熔化、沸腾、 凝固、液化、升华和凝华)及其各自的定义。
3.通过应用科学术语活动,能选择适当的使用科学术语来解释日常现象,强化应用科学术
2/5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1.2《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知道冰块需要吸收能量才能熔化。 ◆ 小组用温度计熔化后烧杯中水的温度。 学
生知道只有完全熔化成水后, 温度才能上 升。(当然这一步骤也可以不做。 )
◆ 小组进行 “沸腾” 实验: 根据开展 “熔化” 实验过程, 开展实验, 知道沸腾、 沸点和 水的沸点,讨论得到水需要吸收能量才能 沸腾。
初中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2《水的三态变化》教案1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培养观察、实验技能。
2、初步学会冰熔化实验的操作。
3、识记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
4、认知熔化、凝固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5、识记熔化、凝固概念。
6、认知汽化、液化现象及规律7、认知升华、凝华现象学8、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一、熔化与凝固1、欣赏冰雕艺术,引入课题提问:制作冰雕的冰是这么来的?冰雕作品能像其它作品一样保存吗?引入课题:熔化与凝固2、实验研究:冰的熔化。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正确的方法做出冰熔化实验。
二、汽化与液化1、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液化和汽化现象。
2、液化和汽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升华与凝华欣赏雾凇,引入课题提问(1)雾凇是怎样形成的?(2)冰冻的衣服在00C以下也会干,为什么?课题:升华和凝华(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验证水的三态变化。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通过课本,学生通过动手,证明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记录实验数据及图表绘制,结论总结。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周围的水状态有几种变化?如:冰雕能够一直正常保存吗?夏天晾晒的衣服变干,为什么?冰冻的衣服在00C以下也会干,为什么?新课讲解:一、水的变化1、活动从问题开始,提出“为什么冬天水结冰?”的问题导人本活动。
学生可讨论给出自己的答案。
2、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对水的状态的影响。
二、水的三态相互转化1、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探究水三态变化的规律。
2、观察、比较水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教师为各组准备冰熔化需要的实验器材。
活动时要求学生记录数据并按照要求绘制冰熔化曲线图。
3、观察、比较水的汽化和液化过程。
教师可通过简单的实验(如在手上涂少量的水,过少许时间水消失)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4、知道水的升华与凝华。
升华与凝华可以用生活中的现象去解释,如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或雾凇现象,让学生知道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的直接相互转化。
科学:1.2《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教案(1)(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二节水的密度及三态变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特性2.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3.学会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水密度的概念;天平.量筒的使用难点:完成比较完整的科学实验,初步学会记录数据.根据数据描绘图象,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三、教学准备:天平(砝码)、量筒. 大烧杯、小烧杯、滴管、水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由影片切题:自然界中到处充满了水,当湖面结冰时,为什么鱼儿还可以在水下自由地生活呢?原来啊,这跟水的密度有关。
(二)新课教师:从前,有个秀才往一个水桶里倒了点水,他拎了拎;再倒点水,再拎一拎;再倒点水,再拎一拎;他发现一个规律,大家说他发现了什么?学生:水倒得越多,他拎起来越重。
教师:很好!那么水的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学生1:体积学生2:质量教师:好!那么水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那用什么仪器来测量水的质量呢?学生:天平教师:天平的使用还记得吗?师生共同回忆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游码归零,调节天平平衡;(3)左物右砝进行称量;(4)称量完毕作记录,砝码回盒游码零。
(媒体辅助)教师:很好!那么水能直接放在左盘称量吗?学生:不能!应该放在烧杯里教师:好,水的质量的测量已经没问题了,那么水的体积用什么仪器测量呢?个别学生:量筒教师:对。
测量液体的体积,我们一般用量筒或量杯。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自己桌面上的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量筒使用的操作要点(量筒平放在桌面上;取用液体,倾倒致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和正确的读数方式(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并且黑板板书以示强调。
同时媒体展示:仰视和俯视对读数结果的影响;教师: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来定量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了学生活动: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分组)1、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称出烧杯质量2、用量筒先后量取不同体积的水3、先后将量筒中不同体积的水倒入烧杯,称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4、求出每次所取不同体积的水的质量5、计算每次水的质量和水的体积之比,记录数据并填入表中水的体积(cm3)空烧杯的质量(g)烧杯和水的总质量(g)水的质量(g)水的质量与水的体积的比值(g/cm3)6. 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坐标系中作出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7、实验完毕,整理仪器8、数据分析:(1)所取的水的体积由小到大,相应的水的质量有怎样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次测量的水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否很接近?_______比值大约等于 _____g/cm3。
华师大版科学七下水的密度于三态变化word学案.doc
探究课题:第二节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2.学会用天平、量一筒测定水的密度3.会描述冰融化过程中的特点。
学会描绘冰的融化曲线,会从冰的融化曲线确定冰的熔点。
4.学习装置器材,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会根据实验数据描绘水的沸腾曲线。
会从水的沸腾曲线确定水的沸点。
5.知道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名称及各种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6.会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学习重点:水的密度物质三态变化难点:物质三态变化3个实验♦课前自学:(第一课时)1、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纯水在4°C时密度(填最大或最小),为。
气温降到°C以下,水会结成冰;气温升高到°C以上,冰又会化成水,冰和水尽管有着相同的成分,但冰块能浮在水面的事实,表明它们的性质有所不同。
2、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读做"水具有一定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其它物质也有密度,例如铁的密度为7. 8g/cm3 4 5 6 7 8 9 10,它表示11、物质由______ 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就是液化。
液化过程(填吸热或放热),是汽化的3大部分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在4C以下的温度范|韦|内,温度升高时,体积反而。
课本图1.1.3所示曲线表示质量为IKg的纯水在不同温度时所占的体积是(填相同或不同)的。
冬天湖面结冰时,在湖底的鱼类等水生生物还能生存, 是因为湖底水的温度在°C左右,因此水中的生物能够生存。
4复习天平的使用:使用天平时,应先把天平放在—.上,调节,使指针对准;称量时,应把物体放在盘,硬码放在盘,通过和使天平平衡。
此时物体的质量等于。
(第二课时)5自然界的水通常有一、、―三种状态存在,而这三种状态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温度低于0°C的冰后问题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升高到0°C时,.并开始,在这个过程,杯中的冰逐渐,水逐渐,.杯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保持在°C;直到杯中的冰全部消失,继续,水温才会上升。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案:水的三态变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
2. 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
3. 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和描述。
4. 能够观察、记录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水、冰块、锅、热水、测温器、烧杯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 教师出示水的三态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了解他们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当温度不同的时候,水会发生什么变化?水在什么情况下变成固体?变成气体?再变成液体?步骤二:实验观察固态水的转化1. 教师将冰块放置在室温环境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2.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提问:冰块为什么会变成水?观察冰块变成水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步骤三:说明液态水的产生1. 教师向学生解释:当水的温度超过0℃时,固态水会融化成为液态水。
2. 通过实验演示,用热水倒入冰块中,观察冰块融化成为液态水的过程,并由学生记录并讨论。
步骤四:实验观察气态水的转化1. 教师将水倒入烧杯中,加热水至沸腾状态,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2.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提问:水为什么会沸腾?沸腾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步骤五:说明气态水的转化1. 教师向学生解释:当水的温度超过100℃时,液态水会变成气态水(水蒸气)。
2. 通过实验演示,用热水加热后产生水蒸气,让学生观察并讨论。
步骤六:总结与小结1. 教师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和过程,并提问学生: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因为什么引起的?2. 学生进行小结,记录并归纳刚才的实验结果和所学知识。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更多的实验观察,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水的三态变化。
2. 给学生展示视频或小实验,让他们观察和思考有关水的三态变化的更复杂的现象和应用。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1.2水的三态变化--汽化与液化教案
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们已经知道了自然界物质的三种状态,以及融化与凝固的基本概念,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时期。
学生的好奇心强,实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锻炼他们的探究能力。
小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更能让同学们接受知识,并且容易让同学们将知识融会贯通。
通过上这节课我希望能够锻炼同学们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观察沸腾的整个过程。
描绘图像,了解沸点的概念。
3.了解蒸发现象,知道蒸发吸热,了解影响蒸发的三个要素。
知道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4.了解液化,以及液化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现象,记录数据,描绘图像,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物理变化的方法。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双边活动、实验操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沸腾实验,了解沸点。
观察沸腾现象,总结沸腾的特点与蒸发的异同性。
2.蒸发吸热的过程,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沸腾的概念,与实际结合,理解影响沸点的因素。
【教具】Ppt 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塑料袋酒精热水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熔化与凝固是固态与液态的转化,引出汽化与液化的概念。
引出新课内容,明确两。
《水的三态变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水的三态变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2. 掌握水的凝固、融化、汽化的条件和过程;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导学内容1. 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 水的凝固:条件、过程;3. 水的融化:条件、过程;4. 水的汽化:条件、过程。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水的三态变化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
2. 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水在何种条件下会变成固态?- 水在何种条件下会变成液态?- 水在何种条件下会变成气态?3. 进修固态变化:讲解水的凝固条件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凝固过程。
4. 进修液态变化:讲解水的融化条件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融化过程。
5. 进修气态变化:讲解水的汽化条件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汽化过程。
6. 实践应用:设计实验,让学生自行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7. 总结复习:总结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稳固所学知识。
四、导学要点1. 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 水的凝固:条件、过程;3. 水的融化:条件、过程;4. 水的汽化:条件、过程。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2.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水在0摄氏度以下会凝固?- 为什么水在100摄氏度以上会汽化?- 举例说明水的三态变化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六、拓展延伸1. 了解其他物质的三态变化,比较其与水的异同;2. 探究温度、压力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2《水的三态变化》第三课时参考教案
.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第一章第二节 水的三态变化
第三课时:升华和凝华
[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2.认知升华、凝华现象学
3.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过程]
一.欣赏雾凇,引入课题
提问〔1〕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2〕冰冻的衣服在00C 以下也会干,为什么? 课题:升华和凝华
1.物质为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升华吸热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凝华放热
3.练习,请你举出升华的实例?请你举出凝华的实例?
二、水的三态变化与天气又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总结一下。
[。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水的三态活动,知道水在自然界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通过认识水的性质活动,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的一些科学术语(沸点、熔点、熔化、沸腾、凝固、液化、升华和凝华)及其各自的定义。
3.通过应用科学术语活动,能选择适当的使用科学术语来解释日常现象。
4.通过用粒子模型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活动,理解引起水的三态变化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表达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2.知道熔点和沸点的含义。
难点:1.正确使用科学术语描述日常现象中水的三态变化。
2.用粒子理论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展示:各种有关于水的图片。
问:你能将这些水分分类吗?观看图片。
分类:固态、气态、液态。
引入课题。
一、熔化演示实验:冰的熔化。
问:冰的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问:冰块变成液态时,温度计示数有何变化?讲: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称为熔化,物质熔化时的观看,每隔一分钟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答:从固态到液态。
答:没有变化。
答:0℃。
答:从空气中吸收了热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养成对实验进行记录的良好习惯。
温度称为熔点。
问:冰的熔点是多少?问:冰为什么能够熔化呢?能。
二、沸腾演示实验:水的沸腾。
问: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有何变化?讲:水沸腾后,从液态变成气态,温度不再上升,沸腾时的温度称之为沸点。
问:水的沸点是多少?问:水为什么会沸腾呢?观看,每隔一分钟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答:不断上升,当水沸腾时温度不再上升。
答:100℃。
答:酒精灯点燃后产生热量,水吸收了这些热量,所以沸腾了。
通过实验认识沸腾和沸点。
三、液化演示实验:液化。
讲:水蒸气变成水珠的过程称为液化。
问:为什么水蒸气会液化呢?观看实验,描述实验现象,记录。
水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形成了小水珠。
答:遇冷。
通过实验认识液化。
四、凝固回忆家庭夏天冰冰块的活动。
讲:水变成冰的过程称为凝固。
问:物质凝固时的温度答:凝固点: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水的密度及三态变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特性
2.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
3.学会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水密度的概念;天平.量筒的使用
难点:完成比较完整的科学实验,初步学会记录数据.根据数据描绘图象,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 大烧杯、小烧杯、滴管、水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由影片切题:自然界中到处充满了水,当湖面结冰时,为什么鱼儿还可以在水下自由地生活呢?原来啊,这跟水的密度有关。
(二)新课
教师:从前,有个秀才往一个水桶里倒了点水,他拎了拎;再倒点水,再拎一拎;
再倒点水,再拎一拎;他发现一个规律,大家说他发现了什么?
学生:水倒得越多,他拎起来越重。
教师:很好!那么水的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1:体积
学生2:质量
教师:好!那么水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那用什么仪器来测量水的质量呢?
学生:天平
教师:天平的使用还记得吗?
师生共同回忆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游码归零,调节天平平衡;(3)左物右砝进行称量;(4)称量完毕作记录,砝码回盒游码零。
(媒体辅助)
教师:很好!那么水能直接放在左盘称量吗?
学生:不能!应该放在烧杯里
教师:好,水的质量的测量已经没问题了,那么水的体积用什么仪器测量呢?
个别学生:量筒
教师:对。
测量液体的体积,我们一般用量筒或量杯。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自己桌面上的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量筒使用的操作要点(量筒平放在桌面上;取用液体,倾倒致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
管)和正确的读数方式(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并且黑板板书以示强调。
同时媒体展示:
仰视和俯视对读数结果的影响;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来定量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了
学生活动: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分组)
1、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称出烧杯质量
2、用量筒先后量取不同体积的水
3、先后将量筒中不同体积的水倒入烧杯,称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4、求出每次所取不同体积的水的质量
5、计算每次水的质量和水的体积之比,记录数据并填入表中
水的体积
(cm3)
空烧杯的质量
(g)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g)
水的质量
(g)
水的质量与水的体积
的比值(g/cm3)
6. 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坐标系中作出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
7、实验完毕,整理仪器
8、数据分析:
(1)所取的水的体积由小到大,相应的水的质量有怎样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次测量的水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否很接近?_______比值大约等于 _____g/cm3。
(3)从以上实验活动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回答)
第二节水的密度(第二课时)
(一) 引入
教师:上堂课大家都通过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水的质量与水的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这个比值反映了水的一种特性,在科学上我们把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叫做水的密度。
(二) 新课(黑板板书强调以下内容):
1、水的密度: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之比叫做水的密度。
2、 4℃时纯水的密度:1 g/cm3= 1.0x103kg/m3。
(由学生换算这两种密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
3. 掌握正确的读法:”1克每立方厘米”,或”1千克每立方米”
4. 理解水的密度为1 g/cm3的含义:体积为1 cm3水的质量为1克
(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技能?)
你还有什么疑问?(生生、师生互动)
(四)课堂作业:
1.说出水的密度是 1.0x103kg/m3 的含义。
2.从一桶水中取出一碗水,是一桶水的密度大还是一碗水的密度大。
(五)课外作业:
作业本中的作业
第一课时:熔化和凝固
1.情感目标:欣赏美、发现美
2.技能目标:(1)初步学会冰熔化实验的操作;
3.(2)进一步熟悉表格和图象的操作。
4.认识目标:(1)识记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
5.(2)认知熔化、凝固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6.(3)识记熔化、凝固概念。
一.欣赏冰雕艺术,引入课题
提问:制作冰雕的冰是这么来的?
冰雕作品能象其它作品一样保存吗?
引入课题:熔化与凝固
二.实验研究:冰的熔化(分组)
1.教师介绍器材,并装置让学生模仿。
实验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2.填写表格,画制图像(抽一实验组的数据)
3.思考讨论。
(1)熔化实验时,为什么缓慢加热?为何要不断搅动?
(2)冰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多少?
(3)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吗?
4.实验结论:(结合熔化曲线)
(1)温度低于00C的冰吸热后温度逐渐上升。
(2)温度升高到00C继续吸絷,冰开始熔化。
(3)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0C。
(4)冰全部熔化成0℃水,持续吸热,水温才会上升。
三.提问小结
1.何为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
2.何为熔点?
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3.何为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
4.何为凝固点?
液化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5.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是多少?
一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0C。
6.熔化凝固时的吸热、放热情况如何?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第二课时:汽化和液化
1.培养观察、实验技能
2.认知汽化、液化现象及规律
一.观察引入
二.让学生在手上擦少许水,观察。
三.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四.水干了
五.引入课题:汽化与液化
六.汽化
〈一〉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2.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3.观察蒸发吸热现象,用P13页装置蒸发吸热,有到冷作用。
〈二〉实验研究水的沸腾。
1.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2.填表记录,绘制水的沸腾曲线。
3.实验结论:
4.(1)温度低于1000C的水,吸热后温度上升。
5.(2)温度达到1000C时,继续吸热,开始沸腾。
6.(3)沸腾过程温度不变。
三.归纳蒸发和沸腾
四.在水沸腾实验的基础上探究液化现象。
在沸水上面放一玻片。
1.气态变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2.液化放热
第三课时:升华和凝华
1.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2.认知升华、凝华现象学
3.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一.欣赏雾凇,引入课题
提问(1)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2)冰冻的衣服在00C以下也会干,为什么?
课题:升华和凝华
1.物质为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2.升华吸热
3.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4.凝华放热
5.练习,请你举出升华的实例?请你举出凝华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