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工业设计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与现代主义设计在德国的发展
50 、60 年代以来,西德的设计师开始从各个方面尝试和探索,企图找出自己民族和现代风格的发展方向。旅居美国的大师格罗佩斯也时常回到德国设计一些产品,出现了特别的功能性和有机形态结合的特色,使人回忆起他在1922 年设计的著名的门把手,那个把手完全是功能主义的、严肃的,而这批茶具却是人情味的、可亲的。
如果我们要对德国两种不同的设计观念作一个界定的话,大概以下的定义可以解释其区别: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的座右铭是:根据指定的目的解决问题,根据指定的材料选择设计方式,其美观的外型会自动出现。功能主义认为形式是解决了所有问题之后的必然结果,而比较注重艺术表示的另外一种观念则认为形式必须加以考虑。
功能主义出现在德国,它具有强大的发展基础,因此,任何要摆脱它的影响的设计尝试也分外来得艰难。穆特修斯曾经在德国工业同盟成立的初期,大约在1907年左右,与另外一个重要的德国设计奠基人威尔德有过一场关于功能主义的大辩论。穆特修斯认为设计的基础是理性主义,是标准化、是批量生产的制约与要求;威尔德却认为设计是艺术家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自我表现,这场争论事实上代表了一个世纪以来德国设计界斗争的焦点。到底美是功能解决以后自然、自动获得性的结果呢,还是必须通过探索、取得与功能的平衡的结果,一直以来是争论的中心。所谓获得性的美,是两方面争执不下的焦点。迈耶认为设计是一个技术、经济、科学、生物学的过程,是一个组织严密的过程,而不是美学的过程。
20 年代,包豪斯认为文明是一个组织过程,所有的生活都应该被管理和控制:从都市设计和规划到设计一个汤匙,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包豪斯同时也主张标准化下面的个人化,这正是穆特修斯的梦想。所谓求大同、存小异的理论立场,是包豪斯犹豫在现代工业大批量生产与手工艺的个人风格之间的具体表现。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设计为工业生产服务这一点已经清楚无疑了,因此,到1926 年,包豪斯本身成立了一个销售部门,来推销自己的设计。
战后,德国人开始重新振作自己的设计事业和设计教育事业,这种提议的背景是复杂的,一方面,德国人希望能够通过严格的设计教育来提高德国产品的设计水平,为振兴德国战后凋敝的国民经济服务,使德国产品能够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新的优异地位;另外一方面,则出干他们有感干德国发动的现代主义设计在战后的美国已经出现了与初衷不同的变化,即商业主义、实用主义的转化。德国人一向把设计看作社会工程的工具,因此,设计教育和设计本身是密切相连的,设计应该首先考虑为国家、国民的利益服务,而不仅仅是商业利益,因此,德国设计界的一些精英分子深感他们事业的原则被美国市场破坏了,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出发,他们希望能够重新建立包豪斯式的试验中心,把设计作为一种为国为民的学科进行严肃、认真的研究、讨论,把结果传授给下一代的设计师,从而达到提高德意志民族和西德物质文明总体水准的目的。而这种努力,终于导致战后德国最重要的设计学院―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成立和开设。
乌尔姆设计学院
1949 年,平面设计家提出建立战后的新设计教育中心,1953 年乌尔姆设计学院建立。有些理论家把这所学院的影响作用与包豪斯相比,认为它对于西德设计和国际设计的作用不亚于包豪斯,虽然在这个问题上不可能有绝对的定论,但是,从这种提法中可以看出乌尔姆设计学院的重要性。
马尔多纳多院长在设计教育上是非常明确的。他认为设计应该、而且必然是理性的、科学的、技术的,他在发展理性主义设计教育体系方面更加极端,他认为这所学院应该完全立
足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他的目的是要培养出科学型的设计师,为德国工业发展服务。他认为训练的基础应该是:l、市场学;2、研究能力;3、科学与技术;4、生产知识;5、美学等五大方面,目的是为工业文明服务。他的这个努力,经过50 年代和60 年代的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学院基本完全抛弃艺术课程,代之以各种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课程,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机械原理、材料学、人体工程学等等,基础课程也着重学生的理性视觉思维培养,对于个性非常压抑,而强调设计的企业性格、工业性格、批量生产的特点。_乌尔姆设计教育逐渐成为一个体系,代表了战后西德设计的最高水平,影响其他设计教育机构,也通过这所学院密切联系的布劳恩公司而成为战后西德设计的风格。
乌尔姆设计学院与德国重要的工业企业之一的布劳恩公司长期合作,产生出所谓的布劳恩原则来,可以说,自从德国开始现代设计以来,这是第一次有可能把理想的功能主义完全地在工业生产上体现出来的机会。
系统设计的确立
西德现代设计上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系统设计。早在20 年代,格罗佩斯已经提出系统化设计的可能性想法(具体时间大约是1927 年)。他在包豪斯提倡设计系统的家具,当时他曾经带头为柏林的菲德尔百货公司设计可以现场拼装的系列家具,可以说是系列设计的最早尝试。
有两个人在系统设计上作出奠基作用的贡献,他们就是汉斯·古格洛特和迪特·兰姆斯。古格洛特是乌尔姆的教员,同时为布劳恩公司设计,他的音响设备设计就是最早基于模数体系的系统设计。他与兰姆斯合作,在布劳恩公司里把在学院里的构想完善化,每一个单元(如扩大机、收音机、唱机、电视机等等)都可以自由的组合,都基于基本模数单位,由此推广到家具,乃至建筑,使整个室内空间有条不紊,严格单纯。系统设计的观念因此可以说是由古格洛特在乌尔姆设计学院里发展出来,由兰姆斯通过他在布劳恩公司、扎夫公司、维索公司的设计中推广宣传出来,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设计特征之一。系统设计从产品发展到其他的设计领域。他们采用简单的方格网作为系统设计的基础,发展出字体、企业标志、整体企业形象来,色彩计划采用具有高度理性特点的福黄和普鲁士蓝色,视觉上非常强烈,是德国企业形象设计的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而通过这个设计,利用方格网作为系统化平面设计的方式也被奠定了基础。
系统设计形成的完全没有装饰的形式特征,在设计上被称作减少风格。与米斯在美国推行的少则多从实质上看有所不同,德国的减少主义特征不是风格探索的结果,而是系统设计、理性设计的自然结果。米斯是要设计出看来单纯的风格,甚至可以牺牲功能性;而兰姆斯则认为单纯的风格只不过是解决系统问题的结果,提供最大的效应。他说:最好的设计是最少的设计,因此被设计理论界称为新功能主义者。色彩上他们都主张采用中性色彩:黑、白、灰。他反复强调设计的目的是清除社会的混乱,这种提法,依然具有强烈的社会工程味道。笔者1991 年在美国一次学术活动中与兰姆斯交谈时,他反复强调设计中的这个原则,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乌尔姆的设计哲学在德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们从德国产品中处处可以看到这种新功能主义、新理性主义、减少主义的特征。虽然学院在1968 年关闭,但是它的影响却反而越来越大,不少它的学生和教员都成为大企业的设计骨干,他们把学院的哲学带到具体设计实践中去,从布劳恩公司的室内用品―钟表、厨房用品,到克鲁柏公司的家用电器,乃至到海报、企业标志设计,这种影响可以说是无所不在。
西德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新功能主义设计作品有:艾贡·艾曼:德国展厅和法兰克福的意大利奥利维蒂公司大厦;瑟普·鲁夫设计的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等,还有年轻一代的柏尼什‘设计柏林国际会议中心的奥托·斯泰德、设计科隆利查兹博物馆的、日后成为德国后现代主义设计重要人物的翁格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