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

合集下载

残运会最低残疾分类标准

残运会最低残疾分类标准

根据国际残疾人体育联合会(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简称IPC)颁布的《残疾人体育分类与分级通用准则》,残疾类别分为以下几类:1. 视力残疾:视力残疾分为四个等级:- 等级一:无视力或极低视力- 等级二:视力小于等于0.05,但大于0.02- 等级三:视力小于等于0.3- 等级四:视力小于等于0.62. 听力残疾:听力残疾分为四个等级:- 等级一:听力损失小于等于40 分贝(dB)- 等级二:听力损失大于40 分贝,但小于等于70 分贝- 等级三:听力损失大于70 分贝,但小于等于90 分贝- 等级四:听力损失大于90 分贝3. 智力残疾:根据智商和适应性行为分为四个等级:- 等级一:智商大于70,适应性行为正常- 等级二:智商在50 至70 之间,适应性行为轻度障碍- 等级三:智商在35 至50 之间,适应性行为中度障碍- 等级四:智商小于35,适应性行为重度障碍4. 肢体残疾:根据残疾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等级一:轻度残疾,功能受限但日常生活可自理- 等级二:中度残疾,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 等级三:重度残疾,大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 等级四:极重度残疾,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他人5. 言语残疾:根据语言能力和发音功能分为四个等级:- 等级一:语言能力和发音功能基本正常- 等级二:轻度障碍,但不影响日常交流- 等级三:中度障碍,影响日常交流,需借助辅助设备- 等级四:重度障碍,无法进行日常交流6. 多重残疾:根据残疾种类和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分为四个等级:- 等级一:轻度多重残疾,日常生活可自理- 等级二:中度多重残疾,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 等级三:重度多重残疾,大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 等级四:极重度多重残疾,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他人。

人体残疾等级鉴定标准

人体残疾等级鉴定标准

人体残疾等级鉴定标准
人体残疾等级鉴定标准如下:
1.视力残疾标准。

2.听力残疾标准。

3.言语残疾标准。

4.肢体残疾标准。

5.智力残疾标准。

6.精神残疾标准。

具体等级划分如下:
•一级(重度)残疾人:四肢瘫或严重三肢瘫;截瘫、双髋关节无主动活动能力;严重偏瘫,一侧肢体功能全部丧失;四肢均截肢或先天性缺肢;三肢截肢或缺肢(腕关节和踝关节以上);
双大腿或双大臂截肢或缺肢;双上肢或三肢功能严重障碍。

•二级(中度)残疾人:截瘫、二肢瘫或偏瘫,残肢有一定功能;
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或双上肢肘关节以下截肢或缺肢;一上肢肘关节以上或一下肢膝关节以上截肢或缺肢;双手拇指伴有食指(或中指)缺损;一肢功能严重障碍,两肢功能重度障碍,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三级(轻度)残疾人:一肢功能中度障碍,二肢功能轻度障碍;
脊柱强直:驼背畸形大于70度;脊柱侧凸大于45度;单侧拇
指伴食指(或中指)缺损;单侧保留拇指,其余四指截除或缺损。

人体残疾程度分级(2023年1月1日施行)

人体残疾程度分级(2023年1月1日施行)

人体残疾程度分级(2023年1月1日施行)
简介
本文档旨在规定人体残疾程度分级的标准和评估方法。

人体残疾程度的准确评估对于个人的康复和社会融入至关重要。

分级标准
根据残疾程度的不同,将人体残疾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 一级残疾:对日常生活基本活动有轻度影响,但不影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

2. 二级残疾:对日常生活基本活动有中度影响,但仍具备较强的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

3. 三级残疾:对日常生活基本活动有重度影响,需要部分他人协助,但仍具备一定的自理和工作能力。

4. 四级残疾:对日常生活基本活动有严重影响,需完全他人协助或依赖特殊辅助设备,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较低。

5. 五级残疾:对日常生活基本活动有极严重影响,完全依赖他人照料,无自理和工作能力。

评估方法
人体残疾程度的评估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个人卫生、进食、穿衣、洗漱等。

- 移动能力:包括行走、坐立、站立、爬楼梯等。

- 情感和认知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智力水平、情绪控制等。

- 感知功能: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

- 社交交往能力:包括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参与社会活动等。

评估过程需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采用
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和流程,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

生效日期
本文档自2023年1月1日起生效。

以上为《人体残疾程度分级(2023年1月1日施行)》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残疾程度,将残疾分为一至五级,并介绍了评估的方法
和生效日期。

人体残疾程度的分级标准和评估方法的规定将为个人
康复和社会融入提供指导。

残疾人分类和分级

残疾人分类和分级

残疾人分类和分级残疾人是指因遗传、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身体、智力、精神等方面存在长期的障碍而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的人群。

根据残疾人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如下几类和分级:一、身体残疾人身体残疾人主要指因身体机能障碍或缺陷导致生活自理能力、行动能力受到限制的人群。

1. 一级:严重受限,完全不能自理生活,需要被人全天候照顾和护理。

2. 二级:较为受限,需要辅助器具、人工辅助进行生活自理,如使用助行器、轮椅等。

3. 三级:轻度受限,可以自主行动,但无法进行重体力劳动,如搬运、扶起等。

二、智力残疾人智力残疾人主要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智力发育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学习、生活和工作能力。

1. 一级:智力明显低于正常人,不能独立生活和工作,需要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

2. 二级:智力较低,需要特殊学校和辅助器具帮助生活和工作。

3. 三级:智力轻度低下,可以参加普通学校和适当的职业培训,但需要相应的协助。

三、视力残疾人视力残疾人主要指因眼部疾病、遗传等因素导致视力受到限制,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1. 一级:失明或视力极低,不能进行读写、工作、自理等日常生活。

2. 二级:视力低下,需要辅助器具、特殊训练等帮助,可以从事特定职业。

3. 三级:视力轻微受损,可以从事大部分工作,但需要带眼镜或使用放大器等辅助视力器具。

四、听力残疾人听力残疾人主要指因耳部疾病、意外事故等因素导致听力受到限制,影响其正常沟通和生活。

1. 一级:完全失聪,需要通过手语、嘴语进行交流,无法从事一般工作。

2. 二级:重度听力损失,需要使用助听器等辅助听力器具,从事较为特定的职业。

3. 三级:轻度听力损失,可以从事大部分工作,但需要提高环境说话音量或使用助听器。

五、言语残疾人言语残疾主要指因神经系统、口腔等原因导致语言功能受到限制,影响其正常沟通和生活。

1. 一级:完全不会语言交流,需要通过手语、笔和纸进行交流。

2. 二级:表达能力差,需要经常用手写或语音合成器进行交流。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残疾人是指因疾病、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生理、心理、智力或感知能力方面出现长期、障碍性的限制,使其难以完全参与社会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帮助残疾人,需要对残疾进行分类和分级。

本文将介绍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的标准。

残疾分类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残疾可分为以下几类:1. 生理缺陷生理缺陷指由于先天性或后天因素导致的身体部位或器官的缺陷,例如肢体残缺、听力障碍、视力受损等。

2. 智力障碍智力障碍指由于染色体异常、损伤或病毒感染、脑部疾病等因素导致智力发育受到抑制,表现为智力低下。

3. 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指由于负面情绪、应激、药物等原因造成的心理方面障碍,例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

4. 感知缺陷感知缺陷指由于先天性或后天因素导致的感知能力障碍,例如失聪、失明等。

残疾分级标准为了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估残疾程度,需要对残疾进行分级。

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残疾评估方法主要有三种:1. WHO残疾评估方法WHO残疾评估方法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评定个体残疾程度的方法,其使用简单,科学性强,被广泛应用在社区康复中心、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和疾病诊所等机构。

该方法将残疾分为六个等级:•0级:没有限制或障碍;•1级:有轻微限制或障碍;•2级:有中等程度的限制或障碍;•3级:有重度限制或障碍;•4级:完全失能,需要长期护理;•5级:无法评估。

2. 全球残疾评估方法全球残疾评估方法是针对残疾人的科学评估工具,在评估残疾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该方法将残疾分为五个等级:•1级:极轻微失能,暂无影响;•2级:轻微失能,影响日常活动但不影响工作和学习;•3级:中度失能,影响工作和学习,但仍能自理;•4级:重度失能,需要护理照顾,但仍能自理生活;•5级:极重度失能,需要全方位的护理和照顾。

3. 美国社会安全局残疾评估方法美国社会安全局残疾评估方法是在美国社会保障法案中规定的,用于对符合社会保障残疾资格的申请人进行评估。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残疾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个体在身体、智力、精神或感觉功能方面出现长期的缺陷,从而导致生活能力受到限制的状态。

根据残疾的不同类型和程度,可以对残疾人进行分类和分级,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帮助。

首先,残疾人可以根据残疾的类型进行分类。

按照残疾的类型,可以将残疾人分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等几类。

肢体残疾是指由于四肢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而导致的行动不便,包括瘫痪、截肢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眼部结构或视觉神经的病变而导致的视力障碍,包括失明、低视力等;听力残疾是指由于耳部结构或听觉神经的病变而导致的听力障碍,包括失聪、重听力障碍等;言语残疾是指由于口腔、咽喉、声带等器官的病变而导致的语言表达障碍,包括口吃、言语不清等;智力残疾是指由于大脑功能的障碍而导致的智力发育迟缓或智力低下;精神残疾是指由于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而导致的行为、情感、认知等方面的障碍。

其次,残疾人还可以根据残疾的程度进行分级。

按照残疾的程度,可以将残疾人分为轻度残疾、中度残疾、重度残疾和极重度残疾几个级别。

轻度残疾是指残疾程度较轻,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度较低;中度残疾是指残疾程度适中,生活自理能力一般,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度较高;重度残疾是指残疾程度较重,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度很高;极重度残疾是指残疾程度极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度极高。

在实际工作中,对残疾人进行分类和分级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康复、教育、就业等服务工作。

根据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残疾,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相应的康复设备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提高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和程度,开展特殊教育和培训工作,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和社会参与的机会。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经济和生活保障。

一二三四残疾评定标准

一二三四残疾评定标准

一二三四残疾评定标准
一二三四残疾评定标准是指根据国际通行的残疾分类标准,将残疾人按照身体、智力、心理和言语四个方面进行评定的标准。

一级残疾是指身体机能缺陷较严重,需长期护理或辅助器具等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残疾人。

例如,四肢完全或部分瘫痪、失去咀嚼和吞咽能力等。

二级残疾是指身体机能缺陷较为明显,但比一级残疾要轻,需要辅助器具或者辅助技术等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残疾人。

例如,失去一只手臂、一条腿、重度听力或视力障碍等。

三级残疾是指智力机能缺陷较严重,需要长期护理或特殊教育等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残疾人。

例如,严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

四级残疾是指心理、言语方面存在缺陷,需要长期心理治疗、语言康复等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残疾人。

例如,严重抑郁症、语言障碍等。

残疾人的评定标准是为了给予他们相应的护理、康复、教育等帮助,让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时,对于政府来说,也是制定有针对性的残疾人政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

残疾人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

残疾人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

残疾人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残疾人是指在生理、心理、智力或感觉功能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其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为了更好地对残疾人进行管理和服务,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残疾人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社会对残疾人群体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从而为他们提供更精准的帮助和支持。

在国际上,残疾人的分类和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了生理残疾、心理残疾、智力残疾和感觉残疾四大类别。

生理残疾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的身体功能障碍,如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等;心理残疾是指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智力残疾是指由于智力发育不全或智力受损导致的智力障碍,如智力低下、自闭症等;感觉残疾是指由于感觉功能障碍导致的障碍,如失明、失聪等。

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对残疾人进行分级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来说,分级标准主要包括轻度残疾、中度残疾、重度残疾和极重度残疾。

轻度残疾是指残疾程度较轻,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可以基本自理;中度残疾是指残疾程度适中,需要一定程度的帮助和支持;重度残疾是指残疾程度较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全面照料;极重度残疾是指残疾程度极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存在生命危险。

在我国,我国制定了《残疾人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对残疾人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分级。

根据这一标准,残疾人可以根据其残疾类型和程度分为不同等级,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和帮助。

这一标准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政府更好地了解残疾人的分布和需求,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残疾人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地对残疾人进行分类和分级,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全面融入社会。

希望各国能够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残疾十级标准

残疾十级标准

残疾十级标准残疾十级标准是指根据残疾程度的不同,将残疾分为十个级别的标准。

这一标准是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制定,旨在更加明确地划分残疾人的等级,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残疾十级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一、残疾十级标准的内容残疾十级标准将残疾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分为A、B、C三个子级别,共计十个级别。

具体内容如下:1、轻度残疾:指残疾程度较轻,但有一定的影响和障碍。

分为A、B、C三个子级别。

A级:指残疾程度较轻微,仅有轻微的影响和障碍,但仍需要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B级:指残疾程度较轻,有一定的影响和障碍,但仍能够自理生活。

C级:指残疾程度较轻,有一定的影响和障碍,需要较多的帮助和支持。

2、中度残疾:指残疾程度较重,影响较大,需要较多的帮助和支持。

分为A、B、C三个子级别。

A级:指残疾程度较重,但仍能够自理生活。

B级:指残疾程度较重,需要较多的帮助和支持,但仍能够进行一定的工作和活动。

C级:指残疾程度较重,需要较多的帮助和支持,无法进行工作和活动。

3、重度残疾:指残疾程度非常严重,影响极大,需要特别的帮助和支持。

分为A、B、C三个子级别。

A级:指残疾程度非常严重,需要全天候的照顾和护理。

B级:指残疾程度非常严重,需要全天候的照顾和护理,但仍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生活活动。

C级:指残疾程度非常严重,需要全天候的照顾和护理,无法进行任何生活活动。

二、残疾十级标准的意义残疾十级标准的制定,为残疾人的康复和社会融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具体意义如下:1、明确残疾程度:残疾十级标准通过划分十个级别,更加明确地划分了残疾人的程度。

这有助于医疗机构和福利机构更加准确地评估残疾人的康复和生活需求。

2、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残疾人的级别,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

例如,对于轻度残疾的人员,可以提供一些辅助器具和技能培训;对于重度残疾的人员,需要提供全天候的照顾和护理。

3、促进社会融入:残疾十级标准也有助于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是指对残疾人的残疾进行分类和分级的标准和方法。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的建立,有利于科学地认识和了解残疾人的残疾情况,为残疾人提供精准的服务和帮助,促进残疾人的康复和融入社会。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的建立,对于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残疾人残疾的分类。

残疾人残疾的分类主要包括生理功能缺陷、精神功能障碍和智力障碍。

生理功能缺陷是指由于先天遗传或后天因素导致的身体功能缺陷,包括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等。

精神功能障碍是指由于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导致的心理功能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强迫症等。

智力障碍是指由于智力发育迟缓或智力损伤导致的智力障碍,包括轻度智力障碍、中度智力障碍、重度智力障碍等。

二、残疾人残疾的分级标准。

残疾人残疾的分级标准主要包括轻度残疾、中度残疾、重度残疾和极重度残疾。

轻度残疾是指残疾程度较轻,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工作能力较强,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得到改善。

中度残疾是指残疾程度适中,生活自理能力一般,工作能力一般,社会适应能力一般,需要定期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的帮助。

重度残疾是指残疾程度较重,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工作能力较弱,社会适应能力较弱,需要长期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的帮助。

极重度残疾是指残疾程度极重,生活自理能力极弱,工作能力极弱,社会适应能力极弱,需要全面照料和护理。

三、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的意义。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的建立,有利于科学地认识和了解残疾人的残疾情况,为残疾人提供精准的服务和帮助。

通过对残疾人残疾的分类和分级,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的配置,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同时,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其自尊和自信,增强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和支持,促进残疾人的融入社会和参与社会活动。

残疾标准1至十级

残疾标准1至十级

残疾标准1至十级
残疾标准分为1至十级,用于评定残疾程度。

具体的分级标准如下:
一级残疾:视、听、言、行动残疾程度较轻,但需要特定辅助器具或辅助技术才能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级残疾:具有一定的视、听、言、行动障碍,需要辅助器具、技术和人员帮助才能完成常规生活活动。

三级残疾:视、听、言、行动障碍明显,需要辅助器具、技术和人员帮助,生活和工作能力明显受影响。

四级残疾:视、听、言、行动残疾严重,生活和工作能力极度受限,需要全天候受护理照顾。

五级残疾:四肢或躯体功能障碍,行动能力严重受限,需要辅助器具和人员协助。

六级残疾:四肢或躯体功能完全丧失,需要全天候照护。

七级残疾:智力残疾或精神障碍,行为能力受限,需要监护或特殊护理。

八级残疾: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严重功能受损,行为能力受限,需要全天照顾。

九级残疾:晚期肢端肥大症、器官衰竭等终末期疾病患者,需要安宁护理。

十级残疾:状况危急或无法评估的患者,需要特别护理或安宁照顾。

残疾人的等级评定标准

残疾人的等级评定标准

残疾人的等级评定标准
根据中国政府发布的《残疾人分类与分级管理办法》,残疾人等级评定标准如下:
一级残疾:重度残疾,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均有很大限制,需要全天候照顾照料。

主要表现为身体机能严重受到限制,如肢体截瘫、智力障碍严重、听力严重受损、视力极度不良等。

二级残疾:较重残疾,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有一定限制,需要部分照顾照料。

主要表现为身体机能中度受到限制或身体机能受到严重限制但能够自理,如肢体部分瘫痪、听力中度受损、视力中度不良等。

三级残疾:轻度残疾,自理能力较好,生活和工作自理能力稍有限制。

主要表现为身体机能轻度受到限制或功能障碍轻微,如轻度肢体残疾、言语功能不良等。

四级残疾:轻微残疾,身体机能基本正常,只在特定情况下有一定限制,如某些操作或运动存在困难。

主要表现为生理和心理上的轻微特殊需求,如孤独症、学习障碍等。

以上标准是评定残疾人的主要参考,但实际评定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和综合情况。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是对残疾人进行分类和评定的重要依据,它既是对残疾程度的客观评价,也是残疾人享受相关权益和福利的基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ICD)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相关标准,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服务残疾人群体。

一、残疾分类。

按照我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残疾可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七大类。

其中,视力残疾是指因眼部疾病或眼部畸形导致的视觉功能障碍;听力残疾是指因耳部疾病或耳聋导致的听觉功能障碍;言语残疾是指因发音器官疾病或发音障碍导致的语言交流障碍;肢体残疾是指因四肢或躯干的缺陷、残缺或功能障碍导致的行动功能障碍;智力残疾是指因智力发育迟缓或智力障碍导致的智力功能障碍;精神残疾是指因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导致的心理功能障碍;多重残疾是指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的人。

二、残疾分级标准。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残疾分为一至四级。

一级残疾是指残疾程度较轻,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工作、学习和社会参与能力较好;二级残疾是指残疾程度较重,生活自理能力较弱,需要一定的帮助和护理;三级残疾是指残疾程度较重,生活自理能力很弱,需要较多的帮助和护理;四级残疾是指残疾程度极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全面的帮助和护理。

三、评定标准。

残疾人的分类和分级是通过专业的医学、康复和社会工作人员进行评定的。

评定标准主要包括残疾人的病史、体格检查、功能评定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评定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残疾人的意愿,注重残疾人的主观感受,充分听取残疾人及其家属的意见,确保评定结果客观、公正、准确。

四、政策保障。

根据残疾人的分类和分级,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一级残疾享受相对较少的政策保障,主要是一些就业、教育和社会参与方面的支持;二级残疾享受一定程度的政策保障,包括一定比例的就业岗位、教育资源和社会福利;三级残疾享受较多的政策保障,包括就业岗位的优先安排、特殊教育资源和社会福利的增加等;四级残疾享受最多的政策保障,包括养老金、护理补贴、医疗救助等全方位的保障措施。

残疾证1-10级标准

残疾证1-10级标准

残疾证1-10级标准
一。

残疾证的等级划分可不是随便定的,那是有严格标准的。

1 级残疾那可是最严重的,生活几乎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全天候的照顾。

比如说高位截瘫的人,全身都动弹不得,吃喝拉撒全靠别人帮忙。

这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生活极其艰难。

1.1 像双目失明的,整个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片黑暗,啥都看不见,那也是 1 级残疾。

这种情况,他们的行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都受到极大的限制,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1.2 还有精神方面严重失常的,完全失去了自我控制和认知能力,也是 1 级残疾。

这就好比“丢了魂儿”一样,整个人都迷失了。

二。

2 级残疾也不轻松,虽然比 1 级稍微好点,但也是困难重重。

比如肢体残疾的,走路一瘸一拐,行动很不方便。

2.1 听力严重受损的,别人说话得扯着嗓子喊才能听见一点儿,交流都成大问题,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2.2 智力有缺陷的,学习和理解能力都很差,很多简单的事情都做不了,让人看着心疼。

2.3 语言表达有障碍的,心里有想法却说不出来,那叫一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三。

3 级残疾相对来说能自理一部分生活,但还是有很多不便。

3.1 比如手指残缺不全的,干个细活都费劲,很多工作都没法做。

残疾证的 1 - 10 级标准,每一级都代表着不同程度的残疾和困难。

我们应该多关心关爱残疾人,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美好。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残疾人的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组织的定义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和分级标准:1. 美国残疾分类标准(根据美国残疾者法案):- 肢体功能残疾(Physical Disability):包括四肢缺失、瘫痪、截肢等。

- 视觉功能残疾(Visual Disability):包括部分视力丧失或全盲。

- 听觉功能残疾(Hearing Disability):包括部分听力丧失或全聋。

- 器质性脑损伤(Brain Injury):包括因意外事故或疾病导致的脑部损伤。

- 学习和发展功能残疾(Learning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包括智力缺陷、自闭症等。

- 精神健康问题(Mental Health Issues):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等。

2. 中国残疾分类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按病因和功能障碍分为四类:- 生理性残疾:包括肢体缺陷、运动功能障碍等。

- 智力性残疾:包括智力低下、学习困难等。

- 语言和听觉性残疾:包括听力障碍、言语障碍等。

- 视觉性残疾:包括视力障碍、眼疾等。

3. 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分类标准(ICF)将残疾分为以下几个维度:- 功能障碍(Impairment):身体或脑部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或缺陷。

- 活动限制(Activity Limitation):残疾对个体的日常活动产生的限制。

- 参与限制(Participation Restriction):残疾对个体社会参与的限制。

-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个体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因素,如社会支持、物理环境等。

- 个人因素(Personal Factors):个体的特征和背景,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类和标准只是提供了一种框架和参考,具体的分类和分级还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一级残疾:
1、严重残疾人:严重残疾是指残疾程度受影响最为严重的群体,如个
体完全丧失功能,几乎完全依赖他人生活或参与劳动,保护期较长。

2、残疾特别重量级:残疾特重是指残疾严重程度相对较低,但仍然完
全丧失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功能,几乎依靠他人生活和劳动,保护期较长。

3、中度残疾人:中度残疾是指残疾严重程度相对较低,但至少一个主
要的自我保护生活功能仍未完全或部分丧失,几乎全部靠他人生活和
劳动,保护期较长。

二级残疾:
1、重度残疾人:重度残疾是指残疾严重程度相对较高,至少有一项自
我保护能力已经丧失,部分生活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可以不完全依赖
他人生活和劳动,保护期较短。

2、轻度残疾人:轻度残疾是指残疾程度较轻,自我保护能力尚存,并
且可以在生活活动中参与,但有较大困难,主要靠家人协助,保护期
较短。

3、良性残疾人:良性残疾是指残疾程度较轻,一般可以自我保护,在
自身活动中参与,但有一定局部困难,仍需有限度支持,保护期较短。

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

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

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
根据《残疾人权利保障法》的规定,残疾人指因眼、耳、言语、
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等原因,导致长期生活自理能力障碍,需要
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和社会服务才能实现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人群。

主流的残疾分类为七大类,各类又分为数量不等的子类。

1. 视力残疾
包括盲人(全盲,视力低于0.05)、弱视者(视力在0.05~0.3之间)、色觉缺陷者等。

2. 听力残疾
包括耳聋及听力障碍、言语失语。

3. 肢体残疾
包括肢体缺损(指肢体或指端缺失或畸形)、肢体瘫痪及运动障碍。

4. 智力残疾
包括轻度智力残疾、中度智力残疾和重度智力残疾。

5. 精神残疾
包括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躁郁症等。

6. 多重残疾
指同时伴有两种及以上残疾,如肢体缺损伴随听力障碍等。

7. 其他残疾
如器质性病理性后遗症、癫痫病等。

除此之外,中国还采用残疾等级分类制度,将残疾程度分为一至
四级,分别表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残疾等级分类主要根据
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来判断。

总的来说,残疾人的分类和分级标准有助于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
和认知,并为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救助。

1-4级残疾标准

1-4级残疾标准

1-4级残疾标准一级: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二级: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三级: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四级: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法律依据》:《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5.5.2肢体残疾一级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a)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b)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c)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d)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e)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f)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g)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h)四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i)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5.5.3 肢体残疾二级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a)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不能独立行走);b)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c)双大腿缺失;d)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e)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f)三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一级中的情况除外);g)二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5.5.4 肢体残疾三级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a)双小腿缺失;b)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c)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d)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e)二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二级中的情况除外);f)一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二肢功能中度障碍。

5.5.5 肢体残疾四级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a)单小腿缺失;b)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大于等于50 mm;c)脊柱强(僵)直;d)脊柱畸形,后凸大于70 度或侧凸大于45 度;e)单手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全缺失;f)单手拇指全缺失;g)单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h)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i)侏儒症(身高小于等于1300 mm的成年人);j)一肢功能中度障碍或两肢功能轻度障碍;k)类似上述的其他肢体功能障碍。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
残疾人是指因为身体、智力、精神等原因,导致其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存在较大障碍的人。

根据残疾类型和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残疾人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级别,以便为其提供更加针对性和有效的服务和帮助。

以下是常见的残疾分类和分级:
视力残疾:指视力损失超过正常值的50%,根据损失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听力残疾:指听力损失超过正常值的70分贝,根据损失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言语残疾:指由于发音、辨音、语言理解等方面的障碍,导致人们难以进行口头交流,根据障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肢体残疾:指四肢、躯干或颈部的功能障碍,根据功能丧失的程度和范围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智力残疾:指智力发育不足或受到不利环境影响而丧失智能能力的一种缺陷状态,根据智力水平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精神残疾:指精神障碍或精神发育异常导致的心理状态障碍,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以上是我国残疾人的主要分类和分级,不同的残疾类型和程度需要针对性不同的康复措施和支持服务,我们应该关注残疾人的需求和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31 范围4本标准规定了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的术语和定义、残疾分类和分级及代码5等。

6本标准适用于残疾人的信息、统计、管理、服务、保障等社会工作。

72 规范性引用文件8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9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10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1GB/T2261.3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3部分:健康状况代码12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Ⅱ)(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13Schedule Ⅱ)14可从下面网址获得:<http://www.who.int/classifications/icf/whodasii/ 15en/>163 术语和定义17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83.1 残疾 disability19身体结构、功能的损害及个体活动受限与参与的局限性。

203.2 残疾人disabled person21在精神、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障碍,全部或部分丧失22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33.3 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24以最适当镜片进行屈光矫正后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

253.4 平均听力损失 average hearing loss26500Hz、1000 Hz、2000 Hz、4000Hz四个频率点纯音气导听力损失分贝数的平27均值。

283.5 听力障碍 dysaudia29听觉系统中的感音、传音以及听觉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30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

313.6 失语 aphasia32大脑言语区域以及相关部位损伤导致的获得性言语功能丧失或受损。

333.7 运动性构音障碍 dysarthria34神经肌肉病变导致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不会说话、说话费力、35发声和发音不清等。

363.8 器质性构音障碍 organic anarthria37构音器官形态结构异常导致的构音障碍。

其代表为腭裂以及舌或颌面部术后38造成的构音障碍。

主要表现为不能说话、鼻音过重、发音不清等。

393.9 发声障碍 voice disorder40呼吸及喉存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失声、发声困难、声音嘶哑等。

413.10 儿童言语发育迟滞childhood dylayed language development42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言语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的状态。

主要表现为不会43说话、说话晚、发音不清等。

443.11 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 speech disorder cause by dysaudia45听力障碍导致的言语障碍。

主要表现为不会说话或者发音不清,不能通过听46觉言语进行交流。

473.12 口吃stutter48言语的流畅性障碍。

主要表现为在说话的过程中拖长音、重复、语塞并伴有49面部及其他行为变化等。

503.13 语音清晰度 phonetic intelligibility51口语中语音、字、词的发音清晰和准确度。

523.14 言语表达能力 speech expression ability53言语表达过程中,正确使用词汇、语句、语法的能力。

543.15 发育商 development quotient;DQ55衡量婴幼儿智能发展水平的指标。

563.16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57智力商数58衡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指标。

593.17 适应行为adaptive behavior;AB60个体实现人们期待的与其年龄和文化群体相适应的个人独立与社会职责的程61度或效果。

624 残疾分类634.1 分类原则64按不同残疾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65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664.2 视力残疾67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双眼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68生活和社会参与。

视力69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

704.3 听力残疾71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72及言语声,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734.4 言语残疾74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过两年, 75而不能或难以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活动,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包76括:失语、运动性构音障碍、器质性构音障碍、发声障碍、儿童言语发育迟滞、77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口吃等。

78注:3岁以下不定残。

794.5 肢体残疾80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81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

82肢体残疾主要包括:83a)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84b)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85c)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864.6 智力残疾87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

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88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89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90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91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92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934.7 精神残疾94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致95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964.8 多重残疾97同时存在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98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

995 残疾分级1005.1 分级原则101各类残疾按残疾程度分为四级,残疾一级、残疾二级、残疾三级和残疾四级。

102残疾一级为极重度,残疾二级为重度,残疾三级为中度,残疾四级为轻度。

1035.2 视力残疾分级104按视力和视野状态分级,其中盲为视力残疾一级和二级,低视力为视力残疾105三级和四级。

视力残疾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106为准。

如仅有单眼为视力残疾,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107残疾范畴。

视野以注视点为中心,视野半径小于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108于盲。

视力残疾分级见表1。

109表1 视力残疾分级1101115.3.1 听力残疾分级原则112按平均听力损失,及听觉系统的结构、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和支持等因113素分级(不配戴助听放大装置)。

114注:3岁以内儿童,残疾程度一、二、三级的定为残疾人。

1155.3.2 听力残疾一级116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大于90 dB HL,不117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交流等活动上极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118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

1195.3.3 听力残疾二级120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90) dB HL 121之间,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1225.3.4 听力残疾三级123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1~80) dB H 124L之间,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中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

1255.3.5 听力残疾四级126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1~60) dB HL 127之间,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

1285.4 言语残疾分级1295.4.1 言语残疾分级原则130按各种言语残疾不同类型的口语表现和程度,脑和发音器官的结构、功能,131活动和参与,环境和支持等因素分级。

1325.4.2 言语残疾一级133脑和/或发音器官的结构、功能极重度损伤,无任何言语功能或语音清晰度小134于等于10 %,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一级测试水平,在参与社会生活方135面存在极严重障碍。

137脑和/或发音器官的结构、功能重度损伤,具有一定的发声及言语能力。

语音138清晰度在11 %~25 %之间,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二级测试水平,在参139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1405.4.4 言语残疾三级141脑和/或发音器官的结构、功能中度损伤,可以进行部分言语交流。

语音清晰142度在26 %~45 %之间,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三级测试水平,在参与社143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

1445.4.5 言语残疾四级145脑和/或发音器官的结构、功能轻度损伤,能进行简单会话,但用较长句表达146困难。

语音清晰度在46 %~65 %之间,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四级测试147水平,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

1485.5 肢体残疾分级1495.5.1 肢体残疾分级原则150按人体运动功能丧失、活动受限、参与局限的程度分级(不配戴假肢、矫形151器及其它辅助器具)。

肢体部位说明如下:152a) 全上肢:包括肩关节、肩胛骨;153b) 上臂:肘关节和肩关节之间,不包括肩关节,含肘关节;154c) 前臂:肘关节和腕关节之间,不包括肘关节,含腕关节;155d) 全下肢:包括髋关节、半骨盆;156e) 大腿:髋关节和膝关节之间,不包括髋关节,含膝关节;157f) 小腿: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不包括膝关节,含踝关节;158g) 手指全缺失:掌指关节;159h) 足趾全缺失:跖趾关节。

161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162a) 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163b) 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164c) 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165d) 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166e) 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167f) 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168g) 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169h) 四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170i) 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1715.5.3 肢体残疾二级172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173a) 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不能独立行走);174b) 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175c) 双大腿缺失;176d) 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177e) 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178f) 三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一179级中的情况除外);180g) 二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1815.5.4 肢体残疾三级182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183a) 双小腿缺失;184b) 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185c) 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186d) 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187e) 二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二188级中的情况除外);189f) 一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二肢功能中度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