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定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整理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整理版

四年级数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概念整理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一万一万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100个十万是一千万。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1颗鸡蛋。

3、(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从个位起每四位分为一级,个级、万级、亿级。

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4、数位顺序表6、同一个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它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7、数的读法:先分级,再读数。

从高位起一级一级的往下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亿级、万级的读法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读完之后加上亿字或万字;每级中间连续有两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8、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的往下写,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那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来占位。

9、数的读写都是从高级到低级。

10、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5位数。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它是6位数。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它是7位数。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它是8位数。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亿位,它是9位数。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亿位,它是10位数。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亿位,它是11位数。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亿位,它是12位数。

11、数的改写和略写:整万数和整亿数进行改写时,先去掉末尾的4个零或8个零,再在后面添上万字或亿字,用等号连接。

非整万数和非整亿数改写时,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改写,非整万数要看千位上的数,非整亿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再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最后在后面添上万字和亿字,用约等于符号。

12、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小于五,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大于或等于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总结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一、大数的认识: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10个千万是一亿。

2、计数单位:个(一)、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3、数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数级: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

5、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6、数字表示:①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如:2 3567中的3在千位上,表示“3个千”,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

②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

如:2358 9454中的2358在万级上,表示“2358个万”, 9454在个级上,表示“9454个一”二、多位数的读法:1、读数时,先分级,然后从高位到低位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2、亿级和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多位数的写法:1)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四、比较数的大小:1、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2、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五、整万数、整亿数的改写:(改写用“=”)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直接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并在末尾加上一个“万”字。

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直接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并在末尾加上一个“亿”字。

六、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求近似数用“≈”)省略某数位后面的尾数,就看该数位的后一位:①后一位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进1,再舍去尾数;②后一位小于5,则直接舍去该数位后面的尾数。

如: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知识点本文档主要介绍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关于小数的认识知识点。

1. 小数的定义小数是数的一种,它可以表示介于两个整数之间的数。

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2. 小数的读法小数的读法与整数有所不同。

读小数时,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部分。

例如:- 0.1 读作“零点一”- 1.25 读作“一点二五”3. 小数的比较小数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大小来确定。

先比较整数部分,如果相同则比较小数部分。

例如:- 0.1 < 0.5- 1.5 > 1.254. 小数的加减运算小数的加减运算与整数的加减运算类似。

首先将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正常的加减法进行运算,最后保留小数点的位置。

例如:- 0.1 + 0.2 = 0.3- 1.5 - 0.75 = 0.755. 小数的乘法运算小数的乘法运算也与整数的乘法运算类似。

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相乘,最后将得到的积小数点的位置保持不变。

例如:- 0.2 × 0.3 = 0.06- 1.25 × 0.5 = 0.6256. 小数的除法运算小数的除法运算同样类似于整数的除法运算。

将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到与除数对齐的位置,然后进行正常的除法运算。

例如:- 0.6 ÷ 0.2 = 3- 1.5 ÷ 0.5 = 3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关于小数的认识知识点的介绍。

---注: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教材为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1、线⑴直线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⑵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⑶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都是直的,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⑷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⑸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直线a平行于b,直线b也平行于a。

【性质】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平行线间垂直线段处处相等。

【画法】一合,二靠,三移,四画。

⑹垂线【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性质】过一点(直线上或直线外)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画法】一合,二过,三画,四标。

2、角(1)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度量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

记作"1°"。

(3)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4)角的画法一画线,二量角,三连线,四标注。

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的度数是15的倍数。

(5)角的分类①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②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③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④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

平角18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大数的认识知识点归纳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亿等等,都是计数单位。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亿位等等,都是数位。

数位名称就是在相应的计数单位后添一个“位”字,如万万位。

3、数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一个数级包括四个数位。

4、数位顺序表:含有数级、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表格叫做数位顺序表,如下。

5、数字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如:***** 中的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

如:***-*****中的3647在万级上,表示“3647个万”6、大数的读法: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读数注意事项:“2”读作“二”;如果是大数的最高位是十位、十万位、十亿位且最高位上的数字是“1”时,这个“1”不读,如*****读作“十二万五千零四十六”7、大数的写法: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知识点归纳写数注意事项:一定要注意“四位一级”,保证每级有四个数位,不够的要用0补足。

8、读写数检验方法:读数和写数可以互相检验,即读数后再写出来和原数比对,而写数后可以自己读出。

9、写出所组成的数:对照数位顺序表把每个部分的数字分别写入,再用0补足。

如:10、大数的比较:①位数多的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11、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种方法,首先确定需要精确到的数位,将其后面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进行取舍。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一、亿以内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数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个数级。

包括个级、万级、亿级等。

4、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1、先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亿以内数的写法1)先分级,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1、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高的数大。

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四、改写和省略(1)改写去掉末尾的四个0,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如:450000=45万去掉末尾的八个0,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如:200000000=2亿(2)省略去掉末尾的四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去掉末尾的八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要注意看清去掉部分的最高位,如果是5或比5大,要向前一位进一。

)如:54340≈5万56070≈6万720023000≈7亿459800000≈5亿改写和省略的区别: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用“=”连接如:450000=45万200000000=2亿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用“≈”连接如:54340≈5万720023000≈7亿五、数的产生1、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的)。

2、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自然数都是整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定义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定义总结

运算定律和性质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 a +( b+c)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 a ×( 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 a×c+b×c a ×( b+c) =a×b+a×c 拓展:(a-b)×c= a×c-b×c a ×( b-c) =a×b-a×c6、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 a -( b+c) a -( b+c) = a-b-c7、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

用字母表示:a-b-c= a- c – b8、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 a ÷( b×c) a ÷( b×c) = a÷b÷c9、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第二个除数,再除以第一个除数。

用字母表示:a÷b÷c= a÷ c ÷ b。

人教四年级上册数学定义

人教四年级上册数学定义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数的认识1.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

2.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10个千万是一亿。

3.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4.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

6.7.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8.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9.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10.比大小:(1)位数多的数大;(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注意:在读数、写数、比大小的时候,一定要加分级符号“,”。

也就是说看见大数先分级。

※重点:什么是数位?什么是计数单位?11.用实物计数;结绳记数;刻道计数。

12.数字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

13.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14.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5.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6.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7.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18.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19.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0.求一个数的最小近似数,先把这个数减一,再在后面加一串0;求一个数的最大近似数,直接在这个数的后面填4,再加一串9.公顷和平方千米1.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2.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4. 1公顷=1,0000平方米5.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6. 1平方千米=100公顷7.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四年级上册数学定义

四年级上册数学定义

四年级上册数学定义
四年级上册数学:
一、数的概念:
1、实数:实数是指通过数轴上的定义和识别的数,它可以出现在任何
的定点上,有实际意义和数量概念。

2、自然数:自然数是用1,2,3,…表示的数;它是有界的,从自然数1
开始编号,标记编号,数量概念明确。

3、整数:整数是指正数、负数和零,都是不可分割的,用做计算必须
要进行四则运算完成。

二、操作基本算法:
1、加法运算: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加法,即将两个数的和称为加法
运算。

2、减法运算:用符号- 表示两个数的减法,减法的结果为两个数的差,即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结果称为减法运算。

3、乘法运算:用符号x表示乘法,它指的是两个数的乘积,即将一个
数的乘积乘以另一个数的结果称为乘法运算。

4、除法运算:用符号/表示除法,即把 2 个数相除,而另一个数是被除数,它被称为除法运算。

三、图形结构:
1、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是指二维平面上的形状,它一般由点、线和面
组成,最常见的有正多边形、圆形、椭圆等。

2、空间图形:空间图形是指三维立体空间内的物体。

它有不同形状和
大小,如立方体、棱锥、圆柱体,常见的立体图形有六面体、圆锥等。

四、几何图形的性质:
1、直角:所谓直角,就是两条线段交叉时,两条线段之间夹角为 90 度。

2、平行:指两条线段在同一平面上运行方向相同,且距离保持一定,
不会相交的直线。

3、同位角:指在同一平面上,两个不同的直角三角形顶点所夹的角,
顶点的位置相同的话,就成为同位角。

4、外心角:指两条直线平行后,连接平行线之间的外心圆上,两个直
线所夹的外心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数的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3.数位是指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位置。

4.位数是指一个数所含的数位的个数,如是个六位数。

5.按照我国的计数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①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和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7.亿以上数的写法: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8.比较数的大小:①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3.4.5.6.7.8.9.10……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自然数没有最大值,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3.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AC: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 平方米。

2、一个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等于xxxxxxx平方米或者100公顷。

3、当从大单位转化为小单位时,需要乘以进率;例如6公顷等于平方米。

当从小单位转化为大单位时,需要除以进率;例如600公顷等于6平方千米。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十万:10个一万;一百万:10个十万;一千万:10个一百万;一亿:10个一千万;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1)四位分级法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

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

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

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

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

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

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

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

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

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

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抛物线与抛物线的性质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抛物线与抛物线的性质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抛物线与抛物线的性质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抛物线与抛物线的性质导语:数学是一门让人既兴奋又充满挑战的学科,而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教案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重点介绍了抛物线的概念及其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知识点。

I.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抛物线的概念;2. 掌握抛物线的基本性质;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I.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抛物线的概念和性质;2. 教学难点:利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III. 教学准备1. 教材: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2. 工具:教学投影仪、黑板、彩色粉笔、教具模型等。

IV.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教师展示一张抛物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抛物线的形状以及特点。

2. 学生参与讨论,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主题,通过互动对话提出一系列问题,例如:抛物线有哪些特点?我们在生活中能观察到哪些抛物线的例子?Step 2 探究抛物线的性质1. 教师通过示例解释“焦点”和“准线”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抛物线上的焦点和准线。

2. 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发言适时给予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焦点和准线的概念以及它们与抛物线之间的关系。

3.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利用教具模型或手绘图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感受焦点和准线对抛物线形状的影响。

4.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焦准点到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关系,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Step 3 发现抛物线的其他性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焦点和准线的概念,并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2. 教师提供新的问题:如何证明从焦点到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等于该点到准线的距离?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利用教学投影仪或黑板上的模型,对问题进行研究,运用几何知识和逻辑推理进行解决。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一.亿以内数的认识1.数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

2.亿以内数的读法:(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万级的数都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例:780¦6009 读作:七百八十万¦六千零九3.亿以内数的写法:(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例:三百零二万¦六千写作:302¦60004.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例:50¦6012>5¦0601 50¦6012<50¦60225.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去掉末尾的4个0,再加上一个“万”字;例:32¦0000=32万(目的是为了读写方便)6.不是整万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近似数:要将“千位”上的数四舍五人,然后再加上“万”字。

例:5¦3850≈5¦0000=5万5¦7220≈6¦0000=6万7.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先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如果小于5就把它和后面的尾数全部舍去,改写成0;如果等于或大于5就先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后面的尾数全部舍去,改写成0。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8.数的产生:数是应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基本知识点概括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1、要明确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三者的含义:数级是指: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我们现在学到的有3个数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数位是指: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计数单位是指:个、十、百、千、万……。

易错题目如:亿级中所包含的计数单位是(亿、十亿、百亿、千亿)。

万级中所包含的数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判断题,如:(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3、看数位表说一说数的组成:如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千万是10个一百万,要多练一练、说一说。

10个十亿是多少等4、举例说一说大数的组成。

如:308 4000 0860是由3个百亿、8个亿、4个千万、8个百、6个十组成的;也可以说是由308个亿、4000个万和861个一组成的。

5、读数时,遇到“读作”要写成大写的。

0的读法要特别注意,每级末尾0不读,每级开头与中间,不管有几个都读一个零。

读数步骤分三步:先分级;再从高级写起,写完亿级,要加“亿”字,写完万级要加“万”字;最后读一遍对照检查。

6、写大数时,要牢记两个数位: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写数步骤分三步:先看分几级;再对应数位分级写;最后读一读、检查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7、比大小时,按照儿歌步骤做题:比大小,先分级,数位多的数就大。

数位相同从左比,数字大的数就大。

数字相同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来。

8、用一些数字排列最大的数或最小的数:如:0、9、3、5、8做题诀窍:(1)排列最大的和最小的数时,遵循的规律是:没有0时,最大的数直接把数字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最小的数直接从小到大排就行了。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单位进率表。

1、长度单位:
千米 1000 米 10 分米 10 厘米 10 毫米
2、面积单位:
平方千米 100 公顷 10000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3、质量单位:
吨 1000 千克 1000 克 1千克=2斤
4、时间单位: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闰二月=29天
平二月=28天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5、单位换算公式:
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二、面积、周长公式。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周长=(长+宽)×2
三、本单元知识点。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
3、从大单位变到小单位,乘以进率。

从小单位变到大单位,除以进率。

4、国土面积(中国、省、市、区等)、海洋面积等特别大的面积适合用平方千米。

广场、校园等稍大土地面积适合用公顷。

操场、教室等较小的面积适合用平方米。

四、求阴影部分面积。

1、平移法:根据图形将阴影部分平移成标准图形来计算。

2、旋转法:将不规则图形旋转成标准图形来计算。

3、图示法:根据题目条件画出图形,借助直观图把变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关系表示出来,再进行求解。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孔雀木的繁殖管理【繁殖方法】繁殖可用播种方法,但应增加底热,且种子不易得,并要求采用新鲜种子才能成功,故一般在4~5月间选生长充实的枝条,剪取8~10厘米长的插穗,除去下部叶片以减少蒸腾。

下端剪口可蘸上少许生根剂,然后插入砂土中,保持砂土湿润,温度在20℃左右,约30天可生根。

待新芽、叶长出即可移植。

【栽培管理】孔雀木是观叶植物中喜阳的品种,温暖湿润的环境,平时要求明亮的光照,若光线不足易导致枝条徒长,不耐阳光直射,稍耐阴,应置于室内光照充足处,但忌夏季强光。

耐寒性不强。

盆栽孔雀木,培养土以腐叶土、园土、河沙混合为好,保持疏松肥沃。

上盆时,为提高观赏性,可每盆栽植3~4株幼苗。

生长适宜温度为20℃左右,幼苗期温度可稍高些,培植幼苗时,夏秋生长季节要充分浇水,并进行叶面喷水。

长大后的植株生长季节浇水量要适宜,忌盆土过干或过湿。

最好在盆土稍干时再彻底浇水,用温水浇灌,生长季节中等水量,冬季适当减少,间干间湿即可。

保持高湿环境,应经常喷水,特别对新长出的嫩叶。

如果越冬气温低,则不要经常喷水,否则易引起落叶。

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一年或两年换盆一次。

5-8月生长季节,每月施稀薄液肥1~2次,要多施磷肥。

棚内盆栽时,若盆土过于干旱、空气过于干燥或温度过低时,会发生叶片脱落现象。

发生这种现象,应及早改善环境条件,还有可能萌发腋芽。

或予以强剪,使其下部重新萌发新枝。

每年春季萌发新枝后需进行摘心,促发新枝,以形成丰满的树形。

生长过于细弱的植株,在新叶发出时可进行重修剪,基部留10cm左右。

如上部枝条干枯也宜强剪,以促萌发枝、叶。

剪下的枝条不宜作扦插之用。

冬季室温不能低于15℃,越冬温度太低,会造成叶片大量脱落,如出现这种情况,只要根系没有死亡,宜重剪上部枝条,以促基部萌发新枝。

春夏之交易受红蜘蛛危害,要加强通风和及早防治。

四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四年级上册一、学习目标: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2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4.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5.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学习难点: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2.角的意义;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3.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4.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5.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十万:10个一万;一百万:10个十万;一千万:10个一百万;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1)四位分级法: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

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

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

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定义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一、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且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个位起,从低位到高位每四位分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二、亿以上数的读法:(1)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写个级.(2)读亿级和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和“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中间或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三、亿以内数的写法:(1)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2)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四、比较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多个数进行比较大小时,要看清楚要求,别丢数.可以先把相同位数的数组成一组,然后再逐一进行比较.五、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将万位后面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将亿位后面8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亿”字.例:400000=40万12000000000=120亿六、求一个数的近似数首先要确定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然后看清省去部分的最高位,最后按“四舍五入”法求其近似数.567850≈57万1356965487≈14亿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1万=139万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大于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改写成0. 全舍去,改写成0.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七、人们在数物体时,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八、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线段的特征: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射线的特征: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的特征: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线段射线直线二、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顶点边三、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º”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º.四、量角的方法:“两重一看”1、用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3、看角的另一条边对应的刻度,即是角的度数.五、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1)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2)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六、小于90º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º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º而小于180º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º的角叫做平角.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等于360º的角叫做周角.1周角=2平角=4直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七、画角的方法: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看清0刻度是内圈还是外圈,在量角器所需度数的地方点一个点.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一、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再分别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16×3=10×3+6×3=48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先按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算出积,然后在得数后面添一个0.160×3=48016×3=4848加上一个0就是480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1 4 5× 1 22 9 0 先用个位上的2乘以1451 4 5 再用十位上的1乘以1451 7 4 0 最后把乘得的数加起来四、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1 6 ┊0× 3 ┊04 8 ┆0 0┆先算16×3 再添两个0五、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其表示方法是所行路程/时间单位速度=路程÷时间例: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汽车5小时行完,每小时行多少千米?450÷5=90(千米)答:汽车每小时行90千米.时间=路程÷速度例: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可以行完?450÷90=5(小时)答:5小时可以行完.路程=速度×时间例:汽车每小时行90千米,5小时从甲地行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90×5=450(千米)答: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车辆行驶时,如果路程一定,速度越快,所用的时间就短六、积的变化规律: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乘(或除以)几.8×15=120××4 48 ×60 =480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它们的乘积不变.8 ×15 =120×÷不3 3 变24 × 5 =1203、在乘法中,要想使积不变,两个因数的变化就要相反.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就要除以相同的数.七、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取近似数,但结果一定要接近准确值.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平行)相交以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二、平行: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三、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四、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BCA和B都和C平行,A、B也互相平行.五、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 BCA和B都和C垂直,A、B互相平行.六、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3、从直角的顶点起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射线.在垂足处标出垂直符号.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长方形(正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七、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靠近这个点.3、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在垂足处标出垂直符号.八、平行线的画法: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3、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利用上面的方法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九、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十、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的度数相等.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平形四边形变形后,周长没有发生改变,但面积的大小却发生了改变.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正方形四边形十一、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可以画出两种长度的高.高高底底十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较短的边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边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那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腰.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当一条腰与上底、下底垂直时,这个梯形叫做直角梯形.从梯形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梯形只有一种长度的高.上底腰高腰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下底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口算除法1、整十数除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2、被除数或除数是接近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要用“四舍五入”法把它们看成接近它们的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来估算.二、笔算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三、商的变化规律:1、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要除以(或乘)相同的数.2、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数.3、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第六单元统计一、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和表示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在每组数中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或底纹)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二、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方法观察、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而且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一、烙饼的最佳方案是每一次尽可能地让锅里按要求放最多的饼,这样既没有浪费资源,又节省时间.二、烙饼所用的最少时间=烙饼的总面数÷锅里每次最多可烙的面数×烙一次所用的时间烙饼的总面数=要烙的饼数×2三、解决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需要按以下的步骤进行:1、思考完成一项工作要做哪些事情;2、分析每项事情各需要多少时间;3、合理安排工作的顺序,明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四、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要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在与对方进行比赛时,要详细地分析自己与对方的情况,反复研究各种对策,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选择一个利多弊少的最优策略,从而使劣势变为优势,最终取得胜利.11×11=121 25×1=25 25×25=625 125×10=1250 12×12=144 25×2=50 125×1=125 13×13=169 25×3=75 125×2=250 14×14=196 25×4=100 125×3=375 15×15=225 25×5=125125×4=500 16×16=256 25×6=150 125×5=625 17×17=289 25×7=175 125×6=750 18×18=324 25×8=200125×7=875 19×19=361 25×9=225 125×8=1000 20×20=400 25×10=250125×9=1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