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和论证→_______________→交流与合作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001m;1nm=0.000000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②测量时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4、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初中物理知识结构

初中物理知识结构

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图
第一部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机械运动声现象
第二部分:光现象
第三部分:透镜及其应用
第四部分:物态变化
第五部分:电流和电路
第六部分:欧姆定律
第七部分:电功率
第八部分:电和磁信息的传递
第九部分: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十部分:运动和力
第十三部分:简单机械
各部分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机械运动声现象测量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运动
声现象
第二部分:光现象
第三部分:透镜及其应用
第六部分:欧姆定律
第七部分:电功率
第八部分:电和磁信息的传递
第九部分:多彩的物质世界
1、力
2、运动和力
第十三部分:简单机械
第十五部分热和能。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和论证→_______________→交流与合作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001m;1nm=0.000000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②测量时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4、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

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

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20 年月日A4打印/ 可编辑初三物理光、热复习建议清华附中祁丽萍1.考点内容光学7个知识点14个分项细目热学10个知识点39个分项细目2.内容特点1.知识较零碎,知识点较多2.联系实际的现象较多3.有科学方法的体现3.光学、热学在中考中的地位虽然大纲对本部分知识要求不高,光学、热学共有4个B层次的要求,两部分共有4个C层次的要求。

但是中考中能力题的考察,可不拘泥于大纲。

因此,在光学、热学的复习中仍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4.课时安排光学一周,热学一周,共两周。

各校可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调整。

5.知识要求和复习建议光学具体要求:(1)会判断光在某种实际情境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如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3)知道在实际中如何利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规律。

(4)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在其它介质中光速均小于3×108米/秒具体要求:(1)会判断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反射现象(2)理解反射定律中三条线的位置关系、两个角的大小的关系,并注意叙述时的因果关系(3)会用光的反射定律正确、规范作图(4)会对生活中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正确区分和判断,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复习案例:光的反射举例说明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如人眼为什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唯一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点,在此处要多下功夫。

在记忆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时多采用先说“面”,再说“线”,最后说“角”的记忆方法。

也可用作图的方法记忆。

总结光的反射定律画光路图的一般步骤1.由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确定入射点。

2.过入射点做出反射面的法线(注意:法线一定要用虚线画)。

3.由法线和反射光线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平面。

4.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反射光线的确切方向,画出反射光线。

应该注意的是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要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误当成入射角和反射角。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在初中阶段,热学知识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温度计的原理及其使用、物态变化、分子运动论、内能、热量、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热机、内能的转移和转化。

第一部分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温度的定义: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各种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物摄氏温度:符号、单位、0℃和100℃的确定刻度的划分知识延伸: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熔化定义、凝固定义态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熔化与凝固熔点(凝固点)的定义几种常见晶体的熔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汽化和液化定义定义:物现象的描述:变沸腾沸点定义及应用:态沸腾特征及图象绘制:汽化的两种方式定义: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其应用变汽化和液化蒸发吸热致冷的原理及应用化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化定义:液化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的方法论压缩体积降低温度的同时压缩体积升华定义:升华现象举例及解释:升华与凝华凝华定义:凝华现象举例及解释:二、态转化图: 固态液态气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升华(吸热)三、章节知识细化<一>、温度计 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叫做温度计。

3、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摄氏温度:字母C 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有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表:5、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①观察量程②观察分度值;温度计量程 分度值 实验用温度计-2℃——102℃ 1℃ 体温计35℃——42℃ 0.1℃ 寒暑表 -30℃——50℃ 1℃使用方法:浸、稳、留、平浸:.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稳:.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留: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平: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铜片和铁片膨胀系数不同,在受热相同的情况下,铜片膨胀较快而向铁片方向弯曲。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ppt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ppt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ppt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出现等离子态和凝聚态等物态。

二、固液气三种物态的特性1. 固态固态是物质最基本的状态之一,其特点是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形成紧密有序的结构。

例子:冰、石头、金属等2. 液态液态是介于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状态,其特点是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形成无序排列的流动结构。

例子:水、酒、油等3. 气态气态是物质最基本的状态之一,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形成高度分散的流动结构。

例子:空气、氧气、氢气等三、物态变化的条件和过程1. 固态到液态在固态到液态的过程中,物质需要吸收热量,也就是升温,使得固态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减小,最终导致分子摆脱固态结构,进入液态状态。

2. 液态到气态在液态到气态的过程中,物质需要吸收热量,也就是升温,使得液态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减小,最终导致分子摆脱液态结构,进入气态状态。

3. 固态到气态在固态到气态的过程中,物质需要吸收热量,也就是升温,使得固态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减小,最终导致分子摆脱固态结构,先变成液态,再进入气态状态。

4. 气态到液态在气态到液态的过程中,物质需要释放热量,也就是降温,使得气态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大,最终导致分子摆脱气态结构,进入液态状态。

5. 液态到固态在液态到固态的过程中,物质需要释放热量,也就是降温,使得液态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大,最终导致分子摆脱液态结构,进入固态状态。

6. 气态到固态在气态到固态的过程中,物质需要释放热量,也就是降温,使得气态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大,最终导致分子摆脱气态结构,先变成液态,再进入固态状态。

七、相变中的热量1. 潜热在物态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吸收或释放一定的热量,这些热量称为潜热。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2章 物态变化)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2章 物态变化)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2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1.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水蒸气看不见)。

①其他物质一般也有三态。

②物质的三态的形成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2.酒精灯的使用:①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高)②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④出现意外时,不要惊慌,用湿抹布铺盖。

3.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①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和物体的温度有关。

重点: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凝华成霜。

(3)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气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相遇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二、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意:①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

②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则它们的温度相同。

③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三、常用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中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1)“看”: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2)“测”: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新版教科版

【例1】如图所示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2_._4_℃___,读作__二__点__四__摄__氏__度__; 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1_._8_℃____,读作_零__下__一__点__八__摄__氏__度__。
【错解】2.2 ℃ 2.2摄氏度 2.1 ℃ 2.1摄氏度 【错因分析】由于图中没有提供出0 ℃对应的刻度,做题时没有观察 温度计数字大小的排列特点及分度值,而凭直观得出错误的结论。甲图 液柱对应的温度是0 ℃以上,乙图液柱对应的温度是0 ℃以下;分度值都 是0.2 ℃。
【例4】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错解】C、D 【错因分析】不理解“雾”“冰花”的形成原因。冬天,室内温度比 外界温度高,在室外温差较小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内侧放热 液化成雾,形成小水珠;当室内外温度相差较大且液间气温低于0 ℃时 ,室内水蒸气直接在玻璃内侧放热凝华形成冰花。
物 态 变 化
物态:固态、液态、气态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把沸水的温度规 定为100 ℃,把0 ℃到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

原理:感温液的热胀冷缩 单位:摄氏度( ℃)
测量⇒温度计
举一反三 3.在烧热的油锅内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并溅起油来 ,其主要原因是( C ) A.溅入的水温度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D.水的凝固点比油的大 易错点三:生活中“白气”的形成原因解释不清 易错现象:对“白气”“冰花”“水雾”等现象及其成因不能正确理 解。

物态变化重点图和知识点

物态变化重点图和知识点

常见例子:1、 晶 体:海波 冰 各种金属 钻石 石英 水晶 食盐 明矾 奈;2、 非晶体:松香 玻璃 蜂蜡 沥青 塑料等3、汽化:湿衣服变干,洒在地上水变干。

4、液化现象:雾、露、“白气”、“冒汗”、或“冒气”等,通常是空 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产生。

5、升华:碘升华、舞台上用的干冰升华、冻干的衣服的过程、人工降雨、樟脑球(卫生球)变小、灯丝变细、 固体清新剂变少。

6、凝华现象:灯丝变细—灯泡变黑,雪、霜、冰花(冰花”在玻璃的内侧)、雾凇 。

7、⑴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是凝华现象 。

⑵剥去包装纸,冰棒冒“热气”是液化现象 。

⑶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熔化现象 。

⑷冰棒放入茶杯中,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1、晶 体熔化的条件 、 晶 体熔化的特点 、2、 非晶体熔化的条件 、 非晶体熔化的特点 、3、沸腾的条件 、 沸腾的特点 、关于参照物需讲明五层意思1. 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

2. 参照物是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参照的物体,并不说明物体是不动的。

3.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但参照物本身不能作为参照物。

4. 对同一物体,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可以不同。

5. 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6、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变化———研究物体运动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未发生位置变化———研究物体静止 O时O 时O 时O 时甲 晶体 甲 晶体 乙 非晶体 乙 非晶体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物质凝固的温度变化曲气( )( ) ( )( ) ( )( )。

物态变化PPT课件

物态变化PPT课件

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
(熔化吸热)
.
8
塑料盆成形是一个什么过程?
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同吗?为什么?
不同点
晶体
非晶体
1 有熔点
1 没有熔点
2 温度保持不变 2 温度不断上升
3常见物质
3常见物质:
冰、食盐、金属等。蜡、松香、玻璃等。
4熔化图象
4熔化图象
相同点
都是从固态变为液态,都需要吸热
.
10
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吸热,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
11
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叶子有什么好处?
叶子表面积小,减少蒸发,保持水份。
.
12
影响蒸发的因素是什么?
①.液体的表面积; ②.液体的温度; 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蒸发是一种 汽化 现象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
1
美丽的自然现象




霜.
雪2
• 知识结构图

概念

温度 单位 原理

温度计 使用

体温计 熔点和凝固点
•物
晶体和非晶体
•态
溶化和凝固
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
•变
熔化、凝固图像
•化
蒸发


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

态 汽化和液化
降低温度


液化的方法

化 升华和凝华
压缩体积
.
3
温度是表示物体 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
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要注意: (1)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知识解析】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思维导图-完整版课件

【知识解析】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思维导图-完整版课件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
熔 化 与 凝 固
熔化
凝固
晶体和 非晶体
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晶体熔化条件 熔化吸热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晶体凝固条件 凝固放热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晶体
有固定熔点(凝固点) 举例:冰、海波、石英、各种金属
非晶体
没有固定熔点(凝固点) 举例:石蜡、沥青、玻璃、松香
汽染和过量使用,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危 机
珍惜每一滴水
提高水的使用效率、节约用水
加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三节
汽 化 与 液 化
汽化 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
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
汽化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液化放热及应用
在液体表面缓慢进行
在任何温度都可以进行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都能进行
沸腾条件
达到沸点 持续吸热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
吸热
升华





凝华
放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举例
冰冻的衣服变干 樟脑球变小
干冰未熔化却变少了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举例
雪的形成 玻璃上的冰花
雾凇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五节

海平面上升

全球变暖
影响动、植物生存

的影响
影响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

影响人类健康与来自水水资源危机

初二物理第三单元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

初二物理第三单元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

初二物理第三单元物态变化的知识结构图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

(2021年整理)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

(2021年整理)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的全部内容。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 、寒暑表、体温计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状态变化(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5、物质三态转变图:口诀:下放(即:箭头向上为吸热,箭头向下为放热)6、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水晶、食盐、明矾、奈、玻璃、沥青、蜂蜡各种金属熔化图象:晶体非晶体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另外,在熔化段中的物质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② 凝固 : 从液态变为固态 叫凝固。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 温度不变 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总结: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 晶 体晶 体7.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做蒸发。

(例:如何晒衣服才能干得快?)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