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

合集下载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附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附答案

全国2008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附答案(2010-04-15 21:59:10)转载分类:自学考试标签:现代文学史自考答案历年真题教育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 b)A.梁启超B.黄遵宪C.裘廷梁D.陈子褒2.“五卅”运动前后至1927年,新文学的重要作家发表了很多探讨革命文学的文章,其中《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的作者是( D )A.鲁迅B.郁达夫C.郭沫若D.茅盾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 A )A.1930年B.1932年C.1936年D.1942年4.论语派是( A )A.散文流派B.诗歌流派C.小说流派D.研究《论语》的学派5.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胡秋原曾经属于( )A.学衡派B.战国策派C.“自由人”D.“第三种人”6.鲁迅的《文化偏至论》收于其杂文集( )A.《热风》B.《南腔北调集》C.《坟》D.《华盖集》7.鲁迅的《故事新编》收历史小说( B )A.6篇B.8篇C.11篇D.15篇8.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的贡献在于( A )A.他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B.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C.他对“人的文学”的倡导D.他对“平民文学”的倡导9.就思想内容与气魄来说,可以称为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部诗集的是( B )A.郭沫若的《女神》B.郭沫若的《恢复》C.蒋光慈的《哀中国》D.殷夫的《孩儿塔》10.“是一部用血写成的特务反动分子罪行的记录”的长篇小说指的是( A )A.《腐蚀》B.《时间的记录》C.《蚀》D.《三人行》11.现代“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 A )A.鲁迅的《故乡》B.许杰的《惨雾》C.废名的《竹林的故事》D.沈从文的《边城》12.“把对中国国民性的解剖放进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大手术室中”的长篇小说是( A )A.《二马》B.《沉沦》C.《围城》D.《赤都心史》13.被鲁迅赞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是( D )A.郭沫若B.汪静之C.殷夫D.冯至14.尚洁这个人物形象出自许地山的小说( B )A.《命命鸟》B.《缀网劳蛛》C.《商人妇》D.《春桃》15.以时间为序,戴望舒先后出版的诗集有( D )A.《望舒草》、《灾难的岁月》、《我底记忆》B.《灾难的岁月》、《望舒草》、《我底记忆》C.《我底记忆》、《灾难的岁月》、《望舒草》D.《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16.章秋柳的形象出自茅盾的小说( C )A.《幻灭》B.《动摇》C.《追求》D.《虹》17.属于郭沫若所称誉的“小说的近代史”的是( C )A.《阿Q正传》B.《子夜》C.《死水微澜》D.《家》18.早期的巴金信仰( D )A.基督教B.自由主义C.马克思主义D.无政府主义19.汪中这一人物形象出于( D )A.郭沫若的《牧羊哀话》B.郁达夫的《沉沦》C.李吉力人的《大波》D.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20.沈从文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是(D )A.《有学问的人》B.《若墨医生》C.《烟斗》D.《八骏图》21.曹禺的《日出》是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 C )A.独幕话剧B.三幕话剧C.四幕话剧D.五幕话剧22.何其芳《画梦录》的重要价值在于( C )A.表现青春的悲伤B.爱情的感叹和象征主义的艺术追求C.对散文艺术的自觉追求和散文的抒情美、形式美的创造D.对人生哲理的探求与表现和对颓废情调的表达23.1933年开始,其诗由“主情”转向“主智”,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辨美的“非个人化”倾向的诗人是( B )A.戴望舒B.卞之琳C.何其芳D.路易士24.洪深的话剧代表作是( D )A.《五奎桥》B.《香稻米》C.《青龙潭》D.《农村三部曲》25.“从此我要叽叽喳喳发议论:/我情愿有一个茅草的屋顶,/不爱云,不爱月,/也不爱星星”的诗句,出自( B )A.卞之琳的《风景》B.何其芳的《云》C.徐志摩的《深夜》D.戴望舒的《我思想》26.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 D )A.吕梁山地区B.陕北地区C.胶东地区D.白洋淀地区27.现代文学中“后期浪漫派”的代表性作家是( C )A.郁达夫B.张恨水C.徐讠于D.无名氏28.张恨水《春明外史》中的“春明”是( C )A.形容春和景明的季节B.清明的别称C.北京的别称D.人物名29.《海艳》是无名氏《无名书稿》的( B )A.第一卷B.第二卷C.第三卷D.第四卷30.赵树理的以“想写出当时土改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使土改中的干部和群众读了知所趋避”为创作意图的中篇小说是( C )A.《李家庄的变迁》B.《李有才板话》C.《邪不压正》D.《孟祥英翻身》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中国现代学史》资料(全)

自考《中国现代学史》资料(全)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号:00537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文学革命的背景:(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1、诗界革命:黄遵宪“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小说的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5、白话谴责小说(二)新文化运动:1、口号:科学与民主(赛先生和德先生)2、阵地:《新青年》二、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一)胡适:1、《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2、《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3、《易卜生主义》介绍了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思想和个性主义。

4、《谈新诗》主张“诗体的大解放”(二)陈独秀:1、《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三大主义”,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2、《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三)周作人:1、《人的文学》“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2、《平民文学》“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人生艺术派的主张。

(四)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是一个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

(五)其他倡导者1、钱玄同在文学革命中提出小说、戏剧为文学正宗的主张,斥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2、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增多诗体,重造新韵,分段,使用标点符号等。

3、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六)易卜生:1918年5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等剧本,刊登了胡适的长篇文章《易卜生主义》。

(七)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现实主义是文学主潮、浪漫主义也是这时期一股强大的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还只有部分的引进和介绍三、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派的论争1、林纾(琴南):《致蔡鹤卿书》《荆生》《妖梦》、蔡元培《答林君琴南函》“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历年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历年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文档信息
DEC1203贡献于2012-02-29
4.0分我要评价
大家印象:还没有用户留下印象呢,点击“我要评价”留下您的印象吧。
word格式,记录2002年4月至2011年7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历年真题和答案。
27 7.“五四”时期对郭沫若思想影响最大的西方哲学是( ) A.泛神论 B.人道主义 C.无政府主义 D.马克思主义 8.郭沫若诗集《恢复》的主要内容是( ) A.歌唱爱情 B.歌唱革命斗争 C.表现个人苦闷 D.表现个性解放思想 9.何彬是冰心哪一篇小说中的人物?( ) A.《两个家庭》 B.《斯人独憔悴》 C.《去国》 D.《超人》 10.贯穿闻一多《红烛》、《死水》两部诗集的思想线索是( ) A.唯美主义 B.爱国主义 C.人道主义 D.个性解放 11.鲁迅杂文《答有恒先生》的主要内容是( ) A.抨击反动统治 B.批判复古逆流 C.总结思想发展,表达继续战斗的意志 D.批判资产阶级文艺思想 12.多多头、荷花是茅盾哪一篇小说中的人物?( ) A.《水藻行》 B.《林家铺子》 C.《锻炼》 D.《春蚕》 13.茅盾散文最主要的特征是( ) A.有浓厚的抒情性 B.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C.有深刻的哲理性 D.质朴、亲切 14.殷夫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第一组政治抒情诗是( ) A.《别了,哥哥》 B.《放脚时代的足印》 C.《血字》 D.《清晨》 15.巴金小说《家》中的觉新是怎样一个形象?( ) A.顽固的封建卫道者 B.腐朽堕落者 C.有新思想的怯懦者 D.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16.虎妞、刘四、小福子都出自老舍的小说( ) A.《离婚》 B.《骆驼祥子》 C.《四世同堂》 D.《鼓书艺人》 17.曹禺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是( ) A.《日出》 B.《雷雨》 C.《蜕变》 D.《原野》 18.《丰收》、《电网外》、《火》等小说的作者是( ) A.柔石 B.叶紫 C.沙汀 D.艾芜 19.抗战时期沦陷区主要的小说作家有( ) A.张爱玲、艾芜、沙汀 B.师陀、萧红、巴金 C.钱钟书、巴金、张天翼 D.张爱玲、钱钟书、师陀 20.抗战以后,解放区报告文学作家主要有( ) A.丘东平、骆宾基、曹白 B.沙汀、周立波、丁玲 C.丘东平、周立波、聂绀弩 D.周立波、曹白、吴伯萧 21.田汉艺术探索转变期中最优秀的重要代表作品是( ) A.《苏州夜话》 B.《名优之死》 C.《丽人行》 D.《芦沟桥》 22.夏衍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 ) A.《赛金花》 B.《自由魂》 C.《都会的一角》 D.《上海屋檐下》 23.20世纪40年代追求“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积极提倡自由诗体的诗人是( ) A.贺敬之 B.艾青 C.李季 D.田间

[精选]中国现代文学史 自考教材 第一章--资料

[精选]中国现代文学史 自考教材 第一章--资料
2.文学观念的颠覆性 文以载道——人的文学、文人生的文学、为艺术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3.形式手法的多样性、创新性 文学语言: 文体形式:全面革新 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 4.视野的开放性 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面向世界,又不脱离传统
六、台湾的文学革命
1.阵地、倡导者: 《台湾青年》1920.7创刊,1922年更名《台湾》 杂志,1923《台湾》杂志增刊《台湾民报》半月刊
第二节 鲁迅
一、概述 少年:从小康堕入困顿 求学:弃医从文 1909年归国,对辛亥革命:从热情呐喊到失望彷徨 1918-1927,倡导新文学,以实绩奠定地位。
语丝社、未名社、莽原社,《雨丝》《莽原》《未名》 1927.10,上海,最后十年最为辉煌的战斗生活,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
二、文学团体涌现
7.湖畔诗社:湖畔诗社是现代文学社团。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成员为 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4人。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 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 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鲁迅曾 评价汪静之的爱情诗为“情感自然流露,天真而清新,是天籁,不是硬做 出来的”,评价湖畔诗社是“血的蒸气,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朱自清 说:“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 8.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 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 团,前期以《晨报副刊》作为阵地。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创 办《新月》月刊,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 实秋等。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 莽原社:1925.4-1927.12,北京,鲁迅,高长虹,杂文 未名社:1925.8-1930.4,北京,鲁迅发起,台静农,以译介外国文学 为主,兼及文学创作

自学考试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总汇(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自学考试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总汇(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第一章1、当代文学的性质、任务、分期。

2、当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与缺陷。

3、寻根文学的产生、代表作及不同形态。

答:文化“寻根”意识的萌动始于80年代初。

人们以追溯自己所属的民族和所生活的土地的渊源的高度热情,开始以民族文化及覆盖在民族心理深层的文化积淀为纵向坐标,以整体性的人类文化为横向坐标,探寻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地域特点和现代重建的可能性。

80年代以来,整个文化界弥漫着一种强烈的“寻根”情绪,试图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挖掘,重新认识自己,认识民族,重建新型的民族文化观。

这种“寻根”意识强烈地冲击着文学艺术,使其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质。

“寻根小说”的先声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出现的风俗画小说。

汪曾棋的苏北小镇风情小说,绍棠、邓友梅的京味乡土、风俗画小说,古华的潇湘风情小说可视作“寻根小说”的前奏。

杭育于1980年下半年发表《葛川江文化观》等文,显示出对寻求地域文化的自悟。

韩少功发表于《作家》1985年4月号上的《文学的“根”》拉开了“寻根小说”的最后一道帷幕,其“绚丽的楚文化流到哪里去了”的呼唤得到了一批青年作家和理论家的热烈响应,终于形成了一股有意识、有理论、有创作主和创作实绩的文学“寻根”浪潮。

“寻根小说”的主将们或撰写理论文章,高扬“寻根”大旗,如的《文化制约着人类》、万隆的《我的根》、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等;同时又以自己的创作实绩来实践自己的理论主,从而形成了一股蔚为壮现的理论与创作并行的文学思潮。

“寻根小说”在民族性、地域性上具有多样复杂的形态。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世事》)等讲述着发生在商州土地上动乱世事中各类人物曲悲欢离合、坎坷命运,透射出秦汉文化所固有的粗犷质朴,义的《远村》、《老井》以与现代文明相隔绝的太行深处的人物命运振荡出晋文化的回声;邓友梅的《烟壶》、建功的《找乐》力求凸现北京宫廷与市井的生活场景;冯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等小说着意于天律民俗风情的体察与表现;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表现出对楚文化浪漫主义精神的追慕;陆文夫的《美食家》、《小巷人物志》》和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小说共同致力于吴越文化的开拓;王安亿从上海的小弄堂走出,以《小鲍庄》、《大庄》等小说楔入地域文化,万隆以《异乡异闻》开拓着自己脚下的文化岩层;以往很少写自己民族的承志,也以《九座宫殿》等作品展开了对回族文化的探寻。

08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 )

08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 )

新月社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又利它,利它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大马戏团》(剧本)和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因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党语录》、《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语丝文体
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2008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参考答案

2008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参考答案

2008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人物是( )A.方鸿渐B.汪文宣C.凌吉士D.李玉亭答案:C2.在小说《春桃》中,春桃的前夫,后沦为乞丐又出现在她面前的人物是( )A.刘向高B.李茂C.李梅亭D.孙吉人答案:B3.下列关于长篇小说《家》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作品贯穿着尖锐的矛盾冲突B.作品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C.作者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D.作品对工人生活的表现有些概念化答案:D4.郁达夫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我”与“陈二妹”之间属( )A.兄妹关系B.夫妻关系C.邻居关系D.恋爱关系答案:C5.张裕民这一人物形象出自长篇小说( )A.《子夜》B.《寒夜》C.《太阳照在桑乾河上》D.《暴风骤雨》答案:C6.下列不属于萧红作品中的人物是( )A.翠姨B.二伯C.冯歪嘴子D.陈剑云答案:D7.创作并出版了《十四行集》的诗人是( )A.陈敬容B.徐志摩C.冯至D.卞之琳答案:C8.以“一首忏悔的诗”作副标题的作品是( )A.《雨巷》B.《大堰河——我的保姆》C.《我用残损的手掌》D.《上山》答案:D9.下列突出表现了“忧郁”感情的诗作是( )A.《我爱这土地》B.《别了,哥哥》C.《洗衣歌》D.《发现》答案:A10.下列属于书信体散文的是( )A.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B.鲁迅的《春末闲谈》C.茅盾的《风景谈》D.冰心的《寄小读者》答案:D11.徐曼丽这一交际花形象出自长篇小说( )A.《家》B.《子夜》C.《骆驼祥子》D.《寒夜》答案:B12.在《上海屋檐下》一剧中,最后毅然投身抗日救国洪流的人物形象是()A.黄家楣B.杨彩玉C.林志成D.匡复答案:D13.鲁迅在《忆韦素园君》中特别提到的一个现代文学社团是( )A.文学研究会B.创造社C.语丝社D.未名社答案:D14.下列一组均属路翎创作的作品是( )A.《财主底儿女们》、《饥饿底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B.《财主底儿女们》、《青春的祝福》、《太阳照在桑乾河上》C.《财主底儿女们》、《在其香居茶馆里》、《蜗牛在荆棘上》D.《饥饿底郭素娥》、《求爱》、《蜗牛在荆棘上》答案:A15.陈敬容的《铸炼》一诗创作于( )A.北洋政府时期的北京B.抗战即将爆发时的上海C.40年代初的延安D.抗战即将胜利时的重庆答案:D16.废名小说《桃园》中王阿毛的性格特征是( )A.虽然有病,但依然充满爱的向往B.健康活泼,充满青春朝气C.身体病弱,心情忧郁D.心直口快,疾恶如仇答案:A17.《华威先生》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五四时期B.抗战时期C.左联时期D.北伐时期答案:B18.赵辛楣这一人物形象出自小说( )A.《金锁记》B.《在其香居茶馆里》C.《断魂枪》D.《围城》答案:D19.聂绀弩创作的有关白蛇和雷峰塔的杂文是( )A.《论雷峰塔的倒掉》B.《再论雷峰塔的倒掉》C.《蛇与塔》D.《山之子》答案:C20.下列属于喜剧的作品是( )A.《日出》B.《南归》C.《上海屋檐下》D.《升官图》答案:C21.下列被称为“自传体小说”的是( )A.艾芜的《山峡中》B.张爱玲的《金锁记》C.郁达夫的《沉沦》D.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答案:C22.下列明显具有现代派创作特色的诗是( )A.《大堰河——我的保姆》B.《死水》C.《我是一条小河》D.《航》答案:C23.“来自平原,而只好放弃平原;/植根于地球,却更想植根于云汉;/茫茫平原的升华,它幻梦的形象,/大家自豪有他,他却永远不满。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比传说早,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羿、鲧、禹、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本领神异,有英雄气魄。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厚实。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孕《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全国2008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08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B)A.抒情散文集B.回忆性叙事散文集C.传记D.杂文集2.历史题材作品中,掺进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具有古今杂糅艺术特色的作品是(A)A.鲁迅的《故事新编》B.郭沫若的《屈原》C.郁达夫的《采石矶》D.冯至的《伍子胥》3.战国策派代表作家陈铨的剧本《野玫瑰》的主要内容是(A)A.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B.一个农村妇女的抗日故事C.一个国民党间谍的抗日故事D.人民群众抗日斗争4.“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这是左联在和梁实秋论战中的一段话。

说这话的是(B)A.周扬B.鲁迅C.胡风D.冯乃超5.周作人在《平民文学》一文中提倡的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是(A)A.真善为主,美在其中B.真善美结合C.以真为主的现实主义文学D.以美为主,真善即在其中6.左联刊物《前哨》第一期《纪念战死者专号》,是悼念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的左联五烈士的,五烈士是指(C)A.柔石、殷夫、洪灵菲、胡也频、冯铿B.柔石、殷石、潘漠华、李伟森、冯铿C.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D.柔石、殷夫、胡也频、应修人、冯铿7.对鸳鸯蝴蝶派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进行批判,最有力的新文学社团是(A)A.文学研究会B.语丝社C.创造社D.新青年社8.郭沫若创作《女神》时的文艺思想倾向主要是(C)浙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第1 页共6 页A.唯美主义B.象征主义C.积极浪漫主义D.未来主义9.苏雪林的《绿天》在体裁上属于(D)A.小说集B.报告文学C.诗集D.散文集10.胡适的《终身大事》是(C)A.短篇小说B.杂感C.独幕剧D.诗歌11.王统照自述“意在写出北方农村崩溃的几种原因与现象,以及农民的自觉”的长篇小说是(D)A.《一栏之隔》B.《一叶》C.《沉船》D.《山雨》12.徐志摩揭露反动军阀的诗作是(A)A.《太平景象》、《人变兽》B.《天国的消息》、《庐山石工歌》C.《人变兽》、《叫化活该》D.《盖上几张油纸》、《太平景象》13.诗集《十四行集》的作者是(D)A.李金发B.徐志摩C.冯文炳D.冯至14.在茅盾下列散文中,写于30年代的是(A)A.《雷雨前》1934 B.《卖豆腐的哨子》19291C.《白杨礼赞》1941 D.《风景谈》194015.下列属于冰心的小诗集是(C)A.《斯人独憔悴》、《超人》B.《分》、《繁星》C.《春水》、《繁星》D.《分》、《寄小读者》16.属于小说巴金《家》中的一组女性形象是(C)A.梅、瑞珏、愫芳B.鸣凤、梅、曾树生C.梅、鸣凤、瑞珏D.鸣凤、愫芳、瑞珏17.以下不.是沈从文散文集的是(A)A.《边城》小说B.《湘西》C.《湘行散记》D.《从文自传》浙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第2 页共6 页18.关于《日出》中陈白露这个人物的准确概括是(C)A.被压迫被损害的下层贫民B.骄横自尊,堕落放荡,但善良富有同情心C.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时代女性D.自作多情、俗不可耐的富孀19.符合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内容概括的是(C)A.表达游子思乡情怀B.描述20年代少男少女的真挚爱情C.早期工人革命斗争的写真D.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20.丁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时代背景是(D)A.解放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大革命时期D.建国初期21.长篇小说《故乡》的作者是(B)A.鲁迅B.艾芜C.沙汀D.张天翼22.剧本《赵阎王》的作者是(B)A.田汉B.洪深C.曹禺D.夏衍23.林语堂前期散文的准确概括应是(D)A.匕首与投枪-鲁迅B.独语式的内心抒情-鲁迅《野草》C.自由评点社会人生D.幽默闲适抒写性灵24.符合萧红《呼兰河传》的完整、正确的判断是(B)A.爱情小说B.抗战小说C.“问题小说”D.回忆、自传性小说25.张恨水小说《五子登科》的时代背景是(A)A.抗战胜利以后B.抗日战争时期C.北洋军阀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26.阿英创作于“孤岛”时期的历史剧是(D)A.《天国春秋》B.《忠王李秀成》C.《赛金花》D.《明末遗恨》27.四十年代以夸张与漫画化的表现手法创作的剧作是(D)浙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第3 页共6 页A.《岁寒图》B.《心防》C.《赛金花》D.《升官图》28.《财主底儿女们》的作者是( C )A.钱钟书B.李劼人C.路翎D.沙汀29.《李有才板话》中的阎恒元是一个(D)A.先进农民B.革命干部C.落后农民D.地主30.《漳河水》的题材是(A)A.解放区的妇女解放B.北方乡村的农民暴动C.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D.抗战时期的工人斗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1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双簧戏:1、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

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为人生而艺术。

创作方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

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

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

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

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他们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

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注重文学的美感作用。

后期: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1933年消亡。

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

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湖畔诗人:1922年4月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人物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湖畔诗人”,同年八月,汪静之的诗集《惠的风》出版。

自考学习资料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200801

自考学习资料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200801

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卷课程代码05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李贺共饮》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在于()A.以时空的倒错,表达一种狂放傲岸的文化人格B.用对比的手法阐释生活的哲理C.摄取小镜头来表现生活的诗意D.语言整饬2.《冬》创作的特定时代是()A.50年代“大跃进”时期 B.60年代“文革”期间C.70年代“文革”刚刚结束时 D.80年代末为作者平反前3.下列属于“朦胧诗”的作品是()A.《有赠》 B.《有的人》C.《慕尼黑》 D.《双桅船》4.《和尚之喻》围绕着民间流传的谚语是()A.和尚常用的谚语 B.有关和尚的谚语C.赞扬和尚的谚语 D.讽刺和尚的谚语5.在散文《黄鹂—病期琐事》中,作者眼中的黄鹂是()A.一种时时勾起童年记忆的事物 B.一种可以猎杀的鸟类C.一种给人带来美的愉悦的事物 D.一种喜爱幽静的鸟类6.《相信未来》一诗中,布满蜘蛛网的锅台、灰烬的余烟、凋落的葡萄等意象,象征着()A.诗人历尽劫难的生活经历 B.诗人理想的崩溃、希望的破灭C.诗人贫困的生活 D.诗人内心的矛盾7.下列属于散文诗的作品是()A.《我与地坛》 B.《听听那冷雨》C.《法门寺》 D.《父亲,树林和鸟》8.下列作品中贾平凹的散文集是()A.《听听那冷雨》 B.《商州初录》C.《花城》 D.《晚华集》9.《我》创作于()A.20世纪60年代末期 B.20世纪70年代末期C.20世纪80年代初期 D.20世纪90年代初10.复沓的手法与重词叠字反复使用的诗篇是()A.《相信未来》 B.《我》C.《冬》 D.《春天,遂想起》11.《哦,香雪》是以()A.北方台尔庄为背景 B.北方李庄为背景C.北方台尔沟为背景 D.南方周庄为背景12.《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中贯穿始终、意蕴深刻的一个意象是()A.雨伞 B.团结大楼C.太阳 D.小屋13.以描写“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而著称的是()A.《陶渊明写挽歌》 B.《女房东》C.《将军族》 D.《陈奂生上城》14.1921年与郭沫若、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的作家是()A.曹禺 B.沙叶新C.老舍 D.田汉15.《受戒》在语言上的特色是()A.纯朴淡雅 B.口语化、通俗易懂C.诙谐幽默 D.辛辣犀利16.诗人被关在“牛棚”里写出的作品是()A.《双桅船》 B.《重读<圣经>》C.《哎,大森林》 D.《与李贺共饮》17.属历史题材小说的作品是()A.《将军族》 B.《邢老汉和狗的故事》C.《棋王》 D.《陶渊明写挽歌》18.《陈奂生上城》中,送陈奂生进医院看病的是()A.省委书记吴楚 B.地委书记吴楚C.县委书记吴楚 D.车站服务员19.《青春之歌》的故事发生在()A.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B.从“五四”运动到抗战爆发这一历史时期C.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一历史时期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0.《法门寺》的行文线索是()A.由京剧《法门寺》引起的记忆 B.作者亲身经历的法门寺考古活动C.今昔法门寺的对比 D.作者的游踪21.《山民》在取材上的独特追求是()A.世俗化 B.悲壮化C.崇高化 D.陌生化22.《我的第一个上级》在塑造老田这一艺术形象时,作者采用了()A.夸张的艺术手法 B.静态的心理描写C.欲抑先扬的艺术手法 D.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23.散文《髻》的主要思想蕴涵是()A.对母亲、姨娘的同情与怜悯B.对自身、对人世爱憎贪痴之情的感叹C.感叹岁月的销蚀、青春的难驻和人生的易逝D.对母亲的爱24.“纪念鲁迅有感”是下列哪首诗的副标题?()A.《有的人》 B.《有赠》C.《断章》 D.《老马》25.“藉机智的拟人化手法,从—个虚拟的啤酒店主妇身上写出一段触目惊心的历史”的诗篇是()A.《与李贺共饮》 B.《双桅船》C.《慕尼黑》 D.《山民》26.“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基本结构框架(一)1949——1976文学思潮1949——1976年间的中国文学,包括十七年文学(1949——1966)和“文革”文学(1966——1976)两个阶段。

它们都强调文学的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性质,都把文艺服务于现实政治、配合国家意识形态作为文学的基本目的,重视文学或审美的革命功能和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人民的作用。

十七年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首先体现在一系列的文艺运动——批判、斗争——的交替更移中。

这整个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实际步骤,也是确立文学新规范、新秩序的重要部分。

文艺界的批判、斗争,都是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方针指导下,在文艺——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连续不断的斗争,当然每一次运动的政治指向又各有侧重。

文艺无条件地为现实政治服务,是贯穿“文革”文学思潮始终的一个基本理念。

服务于政治被作为文艺的基本属性,“反映革命本质”是完成服务于政治这一目标的基本方式,这些被一同看做文学史审美内同的基本构成。

这些作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通过不同的题材和不同的表现手段,都在努力反映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塑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英雄典型,努力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凸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主题上,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

(二)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这一时期小说题材的分类方式与尺度有鲜明的政治性。

小说批评的价值判断,就是以所写的内容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联程度为标准。

工业、农业、军事,是重大的题材领域。

写当前政治运动与中心任务的,如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大跃进,属于“重大题材”,被高度重视;其他是“非重大题材”。

在题材方面,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受到重视。

主要作家作品:赵树理《三里湾》、高云览《小城春秋》、曲波《林海雪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梁斌《红旗谱》、周立波《山乡巨变》、杨沫《青春之歌》、冯德英《苦菜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欧阳山《三家巷》、草明《乘风破浪》、柳青《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姚雪垠《李自成》、浩然《艳阳天》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现代文学史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列出地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地,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地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白话文运动地主要人物是( ).梁启超.黄遵宪.裘廷梁.陈子褒.“五卅”运动前后至年,新文学地重要作家发表了很多探讨革命文学地文章,其中《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地作者是(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鲁迅.郁达夫.郭沫若.茅盾.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 )年年年年.论语派是( ).散文流派.诗歌流派.小说流派.研究《论语》地学派.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胡秋原曾经属于( ).学衡派.战国策派.“自由人”.“第三种人”.鲁迅地《文化偏至论》收于其杂文集( ).《热风》.《南腔北调集》.《坟》.《华盖集》.鲁迅地《故事新编》收历史小说( )篇篇篇篇.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地贡献在于( ).他对“美文”地倡导与创作.他是“文学研究会”地发起人.他对“人地文学”地倡导.他对“平民文学”地倡导.就思想内容与气魄来说,可以称为中国无产阶级地第一部诗集地是( ).郭沫若地《女神》.郭沫若地《恢复》.蒋光慈地《哀中国》.殷夫地《孩儿塔》.“是一部用血写成地特务反动分子罪行地记录”地长篇小说指地是( ).《腐蚀》.《时间地记录》.《蚀》.《三人行》.现代“乡土文学”地出现溯源于( ).鲁迅地《故乡》.许杰地《惨雾》.废名地《竹林地故事》.沈从文地《边城》.“把对中国国民性地解剖放进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大手术室中”地长篇小说是( ).《二马》.《沉沦》.《围城》.《赤都心史》.被鲁迅赞为“中国最为杰出地抒情诗人”地是( ).郭沫若.汪静之.殷夫.冯至.尚洁这个人物形象出自许地山地小说( ).《命命鸟》.《缀网劳蛛》.《商人妇》.《春桃》.以时间为序,戴望舒先后出版地诗集有( ).《望舒草》、《灾难地岁月》、《我底记忆》.《灾难地岁月》、《望舒草》、《我底记忆》.《我底记忆》、《灾难地岁月》、《望舒草》.《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地岁月》.章秋柳地形象出自茅盾地小说( ).《幻灭》.《动摇》.《追求》.《虹》.属于郭沫若所称誉地“小说地近代史”地是( ).《阿正传》.《子夜》.《死水微澜》.《家》.早期地巴金信仰( ).基督教.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汪中这一人物形象出于( ).郭沫若地《牧羊哀话》.郁达夫地《沉沦》.李吉力人地《大波》.蒋光慈地《少年漂泊者》.沈从文讽刺知识分子地代表作是( ).《有学问地人》.《若墨医生》.《烟斗》.《八骏图》.曹禺地《日出》是以世纪年代初期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地( ).独幕话剧.三幕话剧.四幕话剧.五幕话剧.何其芳《画梦录》地重要价值在于( ).表现青春地悲伤.爱情地感叹和象征主义地艺术追求.对散文艺术地自觉追求和散文地抒情美、形式美地创造.对人生哲理地探求与表现和对颓废情调地表达年开始,其诗由“主情”转向“主智”,克制感情地自我表现,追求思辨美地“非个人化”倾向地诗人是(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路易士.洪深地话剧代表作是( ).《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农村三部曲》.“从此我要叽叽喳喳发议论:我情愿有一个茅草地屋顶,不爱云,不爱月,也不爱星星”地诗句,出自(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卞之琳地《风景》.何其芳地《云》.徐志摩地《深夜》.戴望舒地《我思想》.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地故事背景地是( ).吕梁山地区.陕北地区.胶东地区.白洋淀地区.现代文学中“后期浪漫派”地代表性作家是( ).郁达夫.张恨水.徐讠于.无名氏.张恨水《春明外史》中地“春明”是( ).形容春和景明地季节.清明地别称.北京地别称.人物名.《海艳》是无名氏《无名书稿》地( ).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赵树理地以“想写出当时土改全过程中地经验教训,使土改中地干部和群众读了知所趋避”为创作意图地中篇小说是(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李家庄地变迁》.《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孟祥英翻身》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列出地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地,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地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四”时期影响较大地文学社团有( ).新月社.语丝社.春柳社.狂飚社.南国社.新文学第二个十年中地小说流派主要有( ).社会剖析派.京派.现代派.七月诗派.浪漫派.徐志摩地前期作品主要收入( ).《太平景象》.《翡冷翠地一夜》.《猛虎集》.《志摩地诗》.《云游集》.属于自传性地小说有( ).《呼兰河传》.《倪焕之》.《海滨故人》.《南行记》.《围城》.“东北作家群”地主要作家有( ).端木蕻良.李辉英.白朗.萧红.萧军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学衡派.七月诗派四、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简述周作人小品美文地艺术特色..简述沈从文《边城》中“边城世界”地特点与意义..简述戴望舒早期诗作地思想特点.五、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试论“五四”时期文学思潮地特点与表现. .试论穆旦诗中地“自我”.。

【全国自考历年真题16套】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2008月4月至2019年10月试题

【全国自考历年真题16套】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2008月4月至2019年10月试题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A.抒情散文集B.回忆性叙事散文集C.传记D.杂文集2.历史题材作品中,掺进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具有古今杂糅艺术特色的作品是()A.鲁迅的《故事新编》B.郭沫若的《屈原》C.郁达夫的《采石矶》D.冯至的《伍子胥》3.战国策派代表作家陈铨的剧本《野玫瑰》的主要内容是()A.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B.一个农村妇女的抗日故事C.一个国民党间谍的抗日故事D.人民群众抗日斗争4.“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这是左联在和梁实秋论战中的一段话。

说这话的是()A.周扬B.鲁迅C.胡风D.冯乃超5.周作人在《平民文学》一文中提倡的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是()A.真善为主,美在其中B.真善美结合C.以真为主的现实主义文学D.以美为主,真善即在其中6.左联刊物《前哨》第一期《纪念战死者专号》,是悼念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的左联五烈士的,五烈士是指()A.柔石、殷夫、洪灵菲、胡也频、冯铿B.柔石、殷石、潘漠华、李伟森、冯铿C.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D.柔石、殷夫、胡也频、应修人、冯铿7.对鸳鸯蝴蝶派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进行批判,最有力的新文学社团是()A.文学研究会B.语丝社C.创造社D.新青年社8.郭沫若创作《女神》时的文艺思想倾向主要是()A.唯美主义B.象征主义C.积极浪漫主义D.未来主义9.苏雪林的《绿天》在体裁上属于()A.小说集B.报告文学C.诗集D.散文集10.胡适的《终身大事》是()A.短篇小说B.杂感C.独幕剧D.诗歌11.王统照自述“意在写出北方农村崩溃的几种原因与现象,以及农民的自觉”的长篇小说是()A.《一栏之隔》B.《一叶》C.《沉船》D.《山雨》12.徐志摩揭露反动军阀的诗作是()A.《太平景象》、《人变兽》B.《天国的消息》、《庐山石工歌》C.《人变兽》、《叫化活该》D.《盖上几张油纸》、《太平景象》13.诗集《十四行集》的作者是()A.李金发B.徐志摩C.冯文炳D.冯至14.在茅盾下列散文中,写于30年代的是()A.《雷雨前》B.《卖豆腐的哨子》C.《白杨礼赞》D.《风景谈》15.下列属于冰心的小诗集是()A.《斯人独憔悴》、《超人》B.《分》、《繁星》C.《春水》、《繁星》D.《分》、《寄小读者》16.属于小说巴金《家》中的一组女性形象是()A.梅、瑞珏、愫芳B.鸣凤、梅、曾树生C.梅、鸣凤、瑞珏D.鸣凤、愫芳、瑞珏17.以下不.是沈从文散文集的是()A.《边城》B.《湘西》C.《湘行散记》D.《从文自传》18.关于《日出》中陈白露这个人物的准确概括是()A.被压迫被损害的下层贫民B.骄横自尊,堕落放荡,但善良富有同情心C.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时代女性D.自作多情、俗不可耐的富孀19.符合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内容概括的是()A.表达游子思乡情怀B.描述20年代少男少女的真挚爱情C.早期工人革命斗争的写真D.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20.丁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时代背景是()A.解放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大革命时期D.建国初期21.长篇小说《故乡》的作者是()A.鲁迅B.艾芜C.沙汀D.张天翼22.剧本《赵阎王》的作者是()A.田汉B.洪深C.曹禺D.夏衍23.林语堂前期散文的准确概括应是()A.匕首与投枪B.独语式的内心抒情C.自由评点社会人生D.幽默闲适抒写性灵24.符合萧红《呼兰河传》的完整、正确的判断是()A.爱情小说B.抗战小说C.“问题小说”D.回忆、自传性小说25.张恨水小说《五子登科》的时代背景是()A.抗战胜利以后B.抗日战争时期C.北洋军阀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26.阿英创作于“孤岛”时期的历史剧是()A.《天国春秋》B.《忠王李秀成》C.《赛金花》D.《明末遗恨》27.四十年代以夸张与漫画化的表现手法创作的剧作是()A.《岁寒图》B.《心防》C.《赛金花》D.《升官图》28.《财主底儿女们》的作者是()A.钱钟书B.李劼人C.路翎D.沙汀29.《李有才板话》中的阎恒元是一个()A.先进农民B.革命干部C.落后农民D.地主30.《漳河水》的题材是()A.解放区的妇女解放B.北方乡村的农民暴动C.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D.抗战时期的工人斗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自考学习资料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200810

自考学习资料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200810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课程代码:005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的口头禅“就那么回事”,表现了他()A.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B.不怕困难的勇气C.懦弱无能、不思进取的性格D.看透一切、极端冷漠、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2.贾平凹在《秦腔》中说,八百里秦川农民视为生命“五大要素”的,除秦腔外,还有()A.“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B.“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羊肉泡馍C.黄土高原、“西凤”白酒、大叶卷烟、羊肉泡馍D.西河大鼓、“西凤”白酒、大叶卷烟、牛肉泡馍3.下列具有“诚”与“雅”完满结合艺术特色的小说是()A.《我的第一个上级》B.《红旗谱》C.《游园惊梦》D.《鲁鲁》4.下列作品集中,属余秋雨创作的散文集是()A.《朗润集》B.《山地笔记》C.《文化苦旅》D.《哈拉沙尔随笔》5.“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这句话出自小说()A.《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B.《棋王》C.《受戒》D.《陶渊明写挽歌》6.《我的第一个上级》中,集中刻画老田临危不惧,坚决果断地抗洪抢险的场景是在()A.防汛指挥部B.安乐庄C.海门村D.县医院7.《红旗谱》生动描写了中国农村三代农民不同的斗争道路和命运,其中第三代农民的代表是()A.朱老忠B.严老祥C.严运涛D.朱老明8.《青春之歌》中,最初引导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的共产党员是()A.江华B.卢嘉川C.许宁D.罗大方9.《“锻炼锻炼”》中有两位作为“自私自利”典型的人物形象。

一位是“小腿疼”,另一位是()A.高秀兰 B.“吃不饱”C.“小诸葛”D.张太和10.《记波外翁》中有两句挽诗:“门生搔白首,旦夕骨成灰”。

其中“门生”是指()A.台静农B.许寿裳C.魏建功D.乔大壮11.散文《庐山面目》中的“济公活佛”是指()A.“我”在轮船上遇到的一位乘客B.“我”在游览时遇到的一位XX大学教授C.“我”在山上见到的一座雕像D.“我”在游览时遇到的一位“湖州客”12.散文《童年二题》的作者是()A.牛汉B.琦君C.杨绛D.周涛13.在小说《春天》的首尾出现,正好与青年马倌乔玛形成对照的人物形象是()A.红花姑娘B.驼背老人C.奶奶D.安巴·乌兰l4.散文《髻》中,最喜欢梳“螺丝髻儿”发型的是()A.姨娘B.母亲C.“我”D.刘嫂15.话剧《关汉卿》中的人物王著,其角色身份是()A.文人B.军官C.后台管事D.狱吏16.余秋雨在《夜航船》一文中,引用了几位现代文学大师的文字,他们是()A.鲁迅、蔡元培、郁达夫B.鲁迅、周作人、丰子恺C.鲁迅、朱自清、俞平伯D.鲁迅、胡适、叶圣陶17.海子在《麦地》中藉以表现诗歌意蕴的主要意象是()A.麦地、麦子、太阳B.麦地、麦子、白杨C.麦地、麦子、月亮D.麦地、麦子、金子18.《哎,大森林》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态度是()A.欢欣雀跃B.幸灾乐祸C.忧患激愤D.惊异赞叹19.茹志鹃的《百合花》所写故事的时代背景是()A.抗日战争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战争时期20.“我爱咱们的国家,可是谁爱我呢?”《茶馆》中,说这句台词的人物是()A.松二爷B.秦仲义C.常四爷D.王利发21.《与李贺共饮》一诗的主要结构方式是()A.递进B.先总后分C.对比D.先分后总22.小说《将军族》讲述了()A.一对知识分子夫妇的殉情故事B.一对国民党将军夫妇的殉情故事C.一对小人物的殉情故事D.一对歌星的殉情故事23.七月派诗人冀汸的诗《我》的创作年代为()A.20世纪9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20年代24.“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中国现代文学史”重大事件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

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2日至5月23日由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集了一次文艺工作者座谈会。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

《讲话》使解放区、国统区的问题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向工农兵方向迈进,产生了一系列崭新的作品(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和有创见的论文(如巴人《论人情》)。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

《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

《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

《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

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又利它,利它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08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二“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大社团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

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

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

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

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拨辣幽默,讽刺强烈。

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体及文学现象街头诗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

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

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对宣传鼓舞群众的斗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其中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

《新中华报》中专门刊登了“街头诗选”。

街头诗作者除了诗人,还有很多群众,这使街头诗运动在更广的范围内蓬勃展开。

08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三问题小说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

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

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

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

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

乡土文学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

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

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

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

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天二哥》等。

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

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美文京派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新感觉派小说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

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

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

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

《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08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四诗歌的“三美”诗歌的“三美”,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这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

“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现代派诗歌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

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

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

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孤岛”文学“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

“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声息。

于伶、阿英的剧作,钱钟书、张爱玲的小说,唐弢、柯灵的杂文等都是其优秀代表。

孤岛还出版了《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等重要著作及大量文学刊物。

孤岛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一页载入史册。

沦陷区文学沦陷区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大马戏团》(剧本)和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

因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

他的《药党语录》、《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