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与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千金医药质量部:虞坚忠春末夏初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域潮湿,空气含水量普遍偏大(相对湿度达75%以上),加上天气温度回升,致使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很容易在储藏、养护不当的情感下产生霉、生虫、泛油等变异现象。
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变异发生,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有关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
一、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2.受潮湿影响;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
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3.药剂熏蒸(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浅谈中药饮片质变现象及贮存养护方法
浅谈中药饮片质变现象及贮存养护方法中药饮片是中医药临床应用重要的剂型之一,其质量对于中医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中药饮片的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变现象,如虫蛀、霉变、潮解等,严重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了解中药饮片的质变现象及其贮存养护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药饮片质变现象1. 虫蛀:中药饮片中含有大量的有效成分和养分,很容易吸引害虫。
害虫侵袭后,会在饮片中留下虫害痕迹和排泄物,导致饮片出现虫蛀现象。
2. 霉变:在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中药饮片容易发生霉变。
霉菌会分泌毒素并破坏饮片中的有效成分,导致饮片品质下降。
3. 潮解:中药饮片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各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很容易受潮而发生潮解现象。
潮解后的中药饮片失去了其应有的药效,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 色泽变化:中药饮片在长时间的贮存过程中,有可能因受光、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色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质量下降的信号。
二、中药饮片贮存养护方法1. 贮存环境:中药饮片应该选择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进行贮存,避免受潮、日晒和高温等因素的影响。
2. 包装方式:中药饮片的包装应该选择密封性好、抗压、防潮的包装材料,避免让外界湿气和空气接触到中药饮片。
3. 定期检查:在贮存中,定期检查中药饮片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有虫蛀、霉变等现象,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4. 防虫防霉:可以在中药饮片的贮存环境中放置一些防虫、防霉的药剂或者植物,以减少害虫和霉菌的侵袭。
5. 合理使用:中药饮片在使用时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避免湿手接触中药饮片,以免引起潮解和霉变。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千金医药质量部:虞坚忠春末夏初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域潮湿,空气含水量普遍偏大(相对湿度达75%以上),加上天气温度回升,致使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很容易在储藏、养护不当的情感下产生霉、生虫、泛油等变异现象。
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变异发生,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有关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
一、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2.受潮湿影响;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
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3.药剂熏蒸(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中药采集、贮藏中变异因素、常见变异现象、贮藏与养护方法总结
中药采集、贮藏中变异因素、常见变异现象、贮藏与养护方法总结采集:全草:在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从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益母草、荆芥等;需连根入药,车前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须用带花、叶、梢的需适时采收,夏枯草、薄荷等。
叶:常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采集,此时叶片茂盛、药力雄厚,枇杷叶、荷叶、大青叶、艾叶等;桑叶需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
花、花粉:采收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野菊花、金银花、月季花、旋覆花等;花期短或花朵次第开放的植物,应分次及时摘取;蒲黄(以花粉入药)须在花朵盛开时采取。
果实、种子:青皮、枳实、覆盆子等少数药材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果皮或果实;瓜蒌、马铃薯等在果实成熟时采收;以种子入药的常在果实成熟后采集,如莲子、白果、沙苑子、菟丝子等;既用全草又用种子入药的,可在种子成熟后割取全草,将种子打下后分别晒干贮存,如车前子与车前草;小茴香、牵牛子、豆蔻等种子成熟时易脱落,或果壳易裂开种子散失,在刚成熟时采集;枸杞子、女贞子等容易变质的浆果,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时分采收。
根、根(块)茎:一般以早春或深秋时节(即农历二月或八月)采收为佳,如天麻、葛根、玉竹、大黄、桔梗、苍术等;半夏、延胡索等要在夏天采收。
树皮、根皮:常在春、夏时节植物生长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沛时采集,如黄柏、杜仲、厚朴等;牡丹皮、苦楝皮、地骨皮等在秋后采收为宜;尽量避免伐木取皮或环剥树皮。
中药的贮藏:中药的变异现象:中药在运输、贮藏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养护不善,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性质相互作用下,就会逐渐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出现发霉、虫蛀、变色、变为、泛油、风化等现象,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与疗效。
中药的变异现象不仅取决于中药自身的性质(包括所含化学成分及其性质、含水量等),而且和外界的环境密切相关。
一、影响中药变异的常见外界因素(一)温度中药在常温下成分基本稳定,利于贮藏,温度升至34℃以上时会发生某些中药的变异,如含油脂较多的苦杏仁、柏子仁等油分外溢;含糖较多的黄精、玉竹黏连、变味等。
4-1常见中药储存变异现象
三、变色
变色原因: 1. 中药所含成分:黄酮苷、羟基蒽醌类、鞣质类等 2. 日光与空气:光照褪色、空气氧化 3. 加工与养护:温度、湿度过高,易变色药材应储存在低
温干燥处
变暗色的桔梗片
变色的洋金花
四、泛油
泛油:又称“走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或药 材因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的现象。
十一、自燃
自燃:又称冲烧,是指中药由于本身干燥不适度,或在包装 码垛前吸潮,而堆放过紧使热量不能散发,当温度积聚到 67℃以上时,热量便能从内部冲出垛外,轻者形似冒烟,重 者致使一些质地轻薄的药材起火燃烧,使药材受损,如红花、 艾叶、菊花、甘松等。 另外,一些富含油脂的药材,如层层堆置重压,内部产生的 热量散发不出去,局部温度增高,会先焦化以至燃烧,如柏 子仁、紫苏子、海金沙等。
一、虫蛀
虫蛀:仓库中的昆虫和螨虫(统称为仓虫)侵入中药材和中 药饮片内部所引起的破坏作用,称为虫蛀。
• 仓库昆虫最适宜繁殖的温度在16℃~35℃,当仓库相对湿度在70%以上, 中药饮片的含水量在13%以上时容易发生;
• 仓库螨虫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5℃左右,当相对湿度在80%以上容易发生。
一、虫蛀
四、泛油
3、含脂肪、蛋白质等较多的动物类中药,如哈蟆油、九香虫等,在 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其中的脂肪、蛋白质被氧化后,由氧化物再分 解生成有异味的醛酮类物质,而产生质变。
蛤蟆油
五、气味散失
气味散失:是指中药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储 存不当,其固有的气味变淡或散失的现象
• 中药在发生霉变、变色、泛油、虫蛀等变异现象后,均能使其气味散失。 • 易产生气味散失的中药有细辛、当归、薄荷、肉桂、砂仁等。
六、风化
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张晓玲中药饮片在保管中由于干燥程度不当,或所含的某些成分受到了外界气候或虫害等的影响,就会撕发生变化,使药物的颜色、气味、形态、内部组织等,都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异。
常见的变异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虫蛀虫蛀,是指饮片被成虫蛀蚀的现象,从虫卵孵化成幼虫,再生长为蛹,最后羽化为成虫,一般易在饮片重叠空隙处、裂痕以及碎屑中发生。
虫蛀饮片大多数先危害表面,继而深入内部为害,有的则在药材表面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后,幼虫在内部为害。
轻则蛀成孔洞,严重的被蛀空而成粉末状。
饮片中含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是有利于害虫生长繁殖的营养,故最易生虫,如白芷、北沙参、前胡、大黄、桑螵蛸等。
2.发霉发霉,又称霉变,是指饮片受潮后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引发寄生在其表面或内部寄生和繁殖的霉菌所致的发霉现象。
霉变对饮片贮藏危害最大。
我国地处温带,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夏季炎热潮湿,饮片最易发霉。
开始时可见许多白色毛状、线状、网状物或斑点,继而萌发成黄色或绿色的菌丝,这些菌逐渐分泌酵素,溶蚀药材组织,使很多有机物分解,饮片腐烂变质、气味走失,而且有效成分也遭到很大的破坏,以致不能药用,如车前草、马齿苋、独活、紫菀等。
3.泛油泛油,习称“走油”。
是指因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在受热或受潮时其表面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呈现油状物质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饮片泛油是一种酸败变质现象,影响疗效,甚至可产生不良反应。
含油脂多的饮片,内部油脂易于溢出表面而造成走油现象。
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含挥发油的饮片,其泛油是因挥发油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加速外移聚集,随后在外界作用下形成泛油变质,如当归、丁香等;另一种为含脂肪油的饮片,其泛油是因为其中的脂肪酸变为游离脂肪酸后才会溢出便面,随后在外界作用下分解、腐败,发生变质,如柏子仁、桃仁、杏仁、炒苏子、当归、炒酸枣仁、炒莱菔子等。
含糖量多的饮片,常因受潮而造成返软而“走油”,如牛膝、麦冬、天冬、熟地、黄精等。
中药材贮存过程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及防护措施
中药材贮存过程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及防护措施【摘要】该文总结归纳了目前中药材常见的变质现象及防治的各种方法,包括传统经验贮藏和现代化学防治方法等,对药材仓管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药材;变质;防护中药和祖国医学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宝贵产物。
许多中药来源与成分复杂,有动物的、植物的、矿物的及加工制品;有的含糖质,有的含脂肪,有的含挥发油、黏液质等。
由于来源广、品种多、理化性质各异,如果没有科学的养护,当受到自然界温度、湿度、空气、光线、害虫、霉菌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影响时,中药会发生霉变、虫蛀、走油、变色、走味、风化等现象,而失去原有的活性成分,严重的还会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因此应根据中药的不同性质,研究中药所含化学成分以及发生质量变化的规律,从而有针对地研究科学的养护方法和技术,以便保护中药原有的品质,保证中药质量,降低中药损耗,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1 霉变1.1 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适宜的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1.2 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2.1 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1.2.2 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
1.2.3 药剂熏蒸(用硫黄、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2 虫蛀2.1 虫蛀是指害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性作用。
2.2 中药虫蛀的防护措施。
2.2.1 清洁卫生。
2.2.2 密封。
2.3 控制环境因素。
2.4 对抗贮藏如泽泻、山药与丹皮同贮防虫保色;大蒜防芡实、薏苡仁生虫等。
简述中药炮制品贮藏过程中的变异现象
简述中药炮制品贮藏过程中的变异现象中药炮制品在贮藏过程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包括:
1.虫蛀:中药及其炮制品被仓虫啮蚀的现象。
这是中药贮藏过程中危害最
为严重的变异现象。
2.发霉:药物受潮后在适宜的温度下造成霉菌的滋生和繁殖,在药物表面
布满菌丝的现象。
3.变色:药物的固有颜色发生了变化,或变为其他颜色,或失去原来颜色。
如白芷、泽泻、天花粉、山药等。
4.变味:主要是指口味的改变或气味的散失。
如生姜、紫苏等。
5.风化: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经风吹日晒或过分干燥而逐渐失去结
晶水成为粉末的现象。
如芒硝等。
6.潮解:某些盐类固体药物容易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表面慢慢溶
化成液体状态。
如芒硝、硼砂等。
7.粘连:某些熔点比较低的固体树脂类或动物胶类药物,受潮、受热后则
容易粘结成块。
如阿胶、乳香等。
8.挥发:某些含挥发油的药物,因受空气和温度的影响以及贮存日久,使
挥发油散失,失去油润,产生干枯或破裂的现象。
如薄荷、荆芥等。
9.腐烂:某些鲜活药物,因受温度、空气及微生物的影响,引起发热,使
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增加,导致药物酸败、臭腐。
如鲜橘皮、鲜生姜等。
为避免这些变异现象,应选择适当的贮藏条件,避免药物受潮、霉变、虫蛀等,同时注意及时使用和处理药物,避免贮藏时间过长。
中药饮片在贮存保管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治方法
.
村卫 生 所 个体诊 所 绝 大 部分 是 看 病 药剂 同 一 人
没 有 经 过 中药 知 识 的 培训
3
.
他 们大 都
2
注 重 源 头 强 化管理
,
。
。
医 药公 司 是进货 的 主 渠 道
,
除了
,
。
中药 知 识 浅 薄
。
严 格 把好 进 库关 和 在 库 护 养 外 更 重 要 的 是 要 严 格 中药炮 制
、 、 、 、 , 、 、 , 。 , , ,
、
,
很 适 宜霉 菌 繁 殖 生 长 传统 有 三 五 防霉 七 八 防 蛀 之说 法 因此 在 人 库前 要 严 格保证 药材 干 燥 含水 量 不 得 超过 标 准 在贮 存 中应 做好 防潮 防热 存 放 通 风 处 有 条件 可 放 置 石 灰 箱干 燥贮存 如 发 生 霉变 要 及时处理 ( 刷 去 霉菌 或硫 磺 火 薰烟 )
,
,
4
.
3
。
加 强 对 中药 炮 制 人 员 的培 训
, , , ,
中药炮 制 是 中药专 业 中
。
格 便宜 竟 向个体药 贩 乎 中 随 便 购 进 低 劣 中药 发 霉 变 质 的 中药饮 片 照 样 给 病 人 配 方 更 有 甚 者 把 含 泥 沙 杂 质 的 中 药 饮 片直 接 配 方 密 切联系
,
量 与职 业 道 德 差 有
,
,
,
、
,
。
药 师 实 践 操 作 示 范指 导 等 并 经 考试合格 发 给合格证 无证
,
,
,
4
县 医 药公 司 为购药 主 渠 道 其饮片加 工 炮 制 厂 没 有 严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千金医药质量部:虞坚忠春末夏初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域潮湿,空气含水量普遍偏大(相对湿度达75%以上),加上天气温度回升,致使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很容易在储藏、养护不当的情感下产生霉、生虫、泛油等变异现象。
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变异发生,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有关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
一、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2.受潮湿影响;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
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3.药剂熏蒸(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中药饮片的变异现象及原因修
第七章第三节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中药贮藏保管目的:保持在库中药的质量和数量一、中药炮制品贮藏中常见的变异现象46.潮解1.发霉2.虫蛀3.变色4.变味5.风化7.粘连8.挥发9 腐烂10.冲烧一、中药炮制品贮藏中常见的变异现象11.泛油1、发霉指药物受潮后,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其表面和内部滋生和繁殖了霉菌的现象。
危害:①霉菌分泌酵素,溶蚀药材组织,使药材腐烂变质,有效成分遭到破坏,②有些霉菌的代谢产物,对人体有很大危害,如黄曲霉毒素什么季节药物容易发霉?夏季中药发霉适宜温度是(20℃~35℃)、空气相对湿度在75%以上2、虫蛀指中药及其炮制品被仓贮害虫蛀蚀的现象。
生长条件适宜的温度湿度(18℃~35℃,大于70%)主要危害:1.仓虫将中药材或饮片蛀蚀成洞孔,造成药材损失。
2.害虫的排泄物、分泌物等可污染中药,影响质量最常见两种变异:发霉虫蛀3、变色变色指药物的固有色泽发生了变化,或变为其他颜色,或失去原有色泽的现象。
色泽变化会造成饮片质量下降。
如红花变黄4、变味变味指饮片固有的气味、味道发生改变,主要通过感官的嗅觉或味觉来判断饮片味变浓、变淡、气味散失或变为其他味,如变苦、变酸、哈喇等。
中药疗效受到严重影响标志之一5、风化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因与干燥空气接触、日光长期照射,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状态的现象。
易风化的药物有芒硝、硼砂等。
芒硝风化硝6、潮解潮解指某些盐类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表面逐渐溶化成液体状态的变异现象。
如咸秋石、硇砂、大青盐、芒硝等。
大青盐粘连指某些熔点比较低的固体树脂类药物或动物胶类药物,因受潮、受热后出现的粘结成块或成团的现象。
如乳香、没药、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
7、粘连阿魏8、挥发挥发某些含挥发油类成分的药物,因受温度空气和以及贮存日久,使挥发油散失,失去油润,产生干枯或破裂的现象,如肉桂、檀香、厚朴等药物。
肉桂腐烂指某些鲜活药物,因受温度、空气及微生物的影响,使得药物酸败、臭腐的现象。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辅导: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1.⾍蛀:在中成药⽣产、运输、贮存中受到污染,⼀遇到适应的⽓候环境,就会发⽣⾍蛀,如蜜丸、⽔丸、散剂、茶曲剂等。
2.霉变:即发霉,指中成药外表或内部⽣长真菌的现象。
易霉变的常见剂型有蜜丸、膏滋、⽚剂等。
3.酸败:⼜称酵解,是药物经⽇光照射、⾼温或受潮,产⽣发酵、酸败⽽不能药⽤。
易发⽣酸败的成药有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软膏剂等。
4.挥发:是指在⾼温下中成药所含挥发油或⼄醇散失。
如芳⾹⽔剂、酊剂等。
5.沉淀:是液体制剂的⼀种常见变质现象。
中成药的液体制剂,在温度和pH的影响下易发⽣沉淀,例如药酒、⼝服液、针剂等。
中药及炮制品在贮藏中的变异现象及影响因素
中药及炮制品在贮藏中的变异现象及影响因素中药及炮制品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疗效,因此,中药及中药炮制在贮藏过程中一定要有合理的保管方法、良好的貯存条件。
现将中药及炮制品的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的变异现象及影响因素介绍如下。
贮藏中发生的变异现象虫蛀:经过虫蛀的药物一方面已受虫体及其排泄物的污染,且内部组织遭到破坏,质量减轻;另一方面药物发热、发霉、变色、变味,致使药物失去部分或大部分有效成分,严重影响成品质量。
另外害虫的成长还与温、湿、及药物本身的含量有密切关系,故在贮存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相应的温、湿度及药物的含水量。
发霉:霉菌不仅可使药材腐烂变质,而且有效成分也遭到很大的破坏,以致不堪药用。
泛油:泛油又称“走油”,是指药物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
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发现油状物质和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发出腐败气味等现象,药物泛油是一种酸败变质现象,影响疗效,甚至可产生不良反应。
变色:变色是指药物的天然色泽起了变化,各种药物都有固有的色泽,也是检查中主要的质量标志之一,是最常见的外观检查法之一。
由于保管不善,常使某些药物的颜色由浅变深或由深变浅,或由鲜艳变暗淡等。
色泽的变化不仅改变药物的外观,也影响药物的内在质量。
气味散失:药物固有的气味,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这些成分大多是治病的主要物质,其有效成分也随着气味的散失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减少。
风化:风化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类药物,因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成为粉末状态,风化了的药物是由于失去了结晶水,改变了成分结构而发生的。
其质量和药性也随之改变。
潮解融化:潮解融化是指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部慢慢融化成液体状态,如芒硝等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变异后更难贮存。
粘连:粘连是指某些溶点比较低的固体树脂类药物及一些胶类药物受潮后粘连成结块,如乳香、没药、龟板胶、芦荟、儿茶、阿胶等。
挥发:某些含挥发油的药物因受温度和空气的影响及贮存日久,使挥发油挥散,失去油润,产生干枯或破裂现象。
中药材常见变质现象的防治方法简介
中药材常见变质现象的防治方法简介中药材是我国独有的宝贵资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疗效。
然而,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中药材常常容易发生变质现象,影响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变质现象,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
1. 蛀虫侵扰蛀虫是中药材常见的害虫之一,常常以幼虫的形式存在于药材中,对药材造成直接的损害。
蛀虫的存在不仅会导致中药材损耗,还会导致药材受到污染,影响其质量。
为了防治蛀虫的侵扰,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加强储存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存放中药材的地方,保持清洁干燥。
(2)使用防蛀虫的密封包装,如纸铝复合包装。
2. 霉变中药材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受到霉菌的侵扰,导致霉变现象。
霉变后的中药材往往会出现变色、异味等现象,严重影响药材的药效。
下面是一些防治霉变的方法:(1)保持药材存放环境的干燥通风,避免过度潮湿。
(2)定期检查中药材是否有霉变的迹象,及时处理受到霉变的药材。
3. 氧化褪色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容易受到光线、氧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褪色现象。
氧化褪色不仅会影响中药材的颜色和外观,还会降低其药效。
为了防止中药材氧化褪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深色的储存容器,以减少光线的照射。
(2)储存中药材时尽量减少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可以使用真空包装或氮气封存等方法。
4. 水分过多中药材含有一定的水分是正常的,但过多的水分会导致中药材发生霉变、变质等现象。
为了保持中药材的适宜水分含量,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1)在储存中药材之前,对其进行晒干或烘干处理,以减少水分含量。
(2)控制好储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避免中药材吸湿。
总结: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防止常见的变质现象。
对于蛀虫侵扰,应注意提高储存环境卫生和使用防蛀虫密封包装;对于霉变现象,需要保持干燥通风的存放环境,及时检查和处理受到霉变的药材;对于氧化褪色,可以选择深色的储存容器、减少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对于水分过多,应对中药材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控制储存环境的温湿度等。
中药材常见的变质现象及防治方法
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药材的质量对于药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中药材的储存和加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变质现象,影响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了解中药材常见的变质现象及防治方法对于保证药材质量和发挥药效具有重要意义。
1. 潮湿霉变潮湿霉变是常见的中药材变质现象之一。
在潮湿的环境下,中药材容易受到霉菌的侵袭,导致霉变。
霉变的中药材会出现异味、发霉等现象,严重影响药材的质量。
为防止潮湿霉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将中药材存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避免受潮。
- 定期检查和清理储存中的中药材,及时发现和处理发霉的药材。
- 可以使用防霉剂进行预防处理,减少霉菌的生长。
2. 虫蛀虫蛀是另一个常见的中药材变质现象。
一些中药材在采摘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虫蛀,导致药材的损坏和质量下降。
为防止虫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对采摘回来的中药材进行晒干或熏蒸处理,消灭药材中的虫卵和幼虫。
- 存放中药材时,注意封闭环境,避免虫蛀的侵袭。
- 定期检查中药材,及时发现虫害并进行处理。
3. 霉菌污染除了霉变外,中药材还容易受到霉菌的污染。
霉菌污染会导致中药材发生变质,影响药效。
为防止霉菌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中药材的采收卫生管理,避免采集腐烂、污染的药材。
- 在中药材的储存和加工过程中,注意卫生防护,避免受到霉菌污染。
- 对储存环境进行消毒和清洁处理,减少霉菌的滋生。
4. 防虫防霉处理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可以采取一些防虫防霉的处理方法,如对中药材进行晾晒、熏蒸、晒干等处理,消灭药材中的虫卵和霉菌,减少变质的可能性。
总结和回顾:中药材的变质现象包括潮湿霉变、虫蛀、霉菌污染等,这些变质现象会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为了防止中药材的变质,我们可以注意储存环境、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检查处理虫害和霉菌污染,以及进行防虫防霉的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进而确保中药疗效的发挥。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中药材的保质保量是中医药事业的基础之一。
中药,中药保管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docx
中药,中药保管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1、发霉霉菌易在药材上滋生。
空气中存在多量的霉菌孢子,如散落在药材表面上,在适当的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为菌丝,分泌酵素,分解和溶蚀药材,并促使其成分发生变化,致减效或失效,尤其在多雨的南方,防霉更为重要。
传统谚语有“蛀药不蛀性,霉药全味丢”。
说明药物一经霉变即应弃去,不能应用了。
发霉的主要因素是适宜的温度、湿度,一般在IO'C以下,相对湿度70%以下,药材含水15%以下,霉菌不易生长。
若温度在25℃以上,相对温度超过80%,药材含水量增高,就易发霉。
2、虫蛀中药材在采集时受污染,保管中害虫侵入或沾有虫卵,都可以使药材遭受虫蛀。
一般温度在15-35℃,相对温度大于60%,药材含水量在11%以上,是害虫繁殖最有利的条件。
在药库中,蛀食根部药材的害虫有大谷盗、药谷盗;蛀食果实或种子的害虫有米象、谷象、干酪螨;蛀食芳香性药材的害虫有谷盗、日本标本虫、谷蛾、蟑螂、烟草甲虫、小因皮虫等。
药材受蛀后,可发生蛀洞和蛀粉,有些害虫,繁殖很迅速,很快蔓延甚至可使药材全部报废。
3、变色各种药材都有其固定的颜色,如贮藏不当,其颜色变异,药材变质。
变色的原因较多,如药材本身所含成分,在酶的作用下氧化变色;药材经常日晒,因氧化而变色;药材加工中,烘焙温度过高也可变色;某些杀虫剂如硫黄烟薰药材后,可使药材褪色。
4、走油(泛油) 药材在干燥和贮存过程中,因温度过高或贮存年限过久、或药材本身所含某些成分关系,致使药材中所含脂肪油、挥发油,糖质及其他成分逸出药材表面,呈现油样的质变,走油后的药材,一般变色变质,药效降低,常易走油的药材有桃仁、杏仁、天冬、白术、怀牛膝、柏子仁、郁李仁、酸枣仁、当归、党参,桂圆、枸杞子等。
防止药材走油的办法是干燥、隔绝空气和避光贮存。
5、其他除发霉、虫蛀、变色、走油外,药材贮存中的败坏,还有鼠咬、香气散失、吸湿过多而液化潮解,失水风化而干燥等,导致药材质量的变化而失去一定的药效。
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doc
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异与千金药质量部的保护:于建中的春末夏初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潮湿,空气含水量普遍偏高(相对湿度在75%以上),加上天气温度的升高,使得中药和中药饮片在贮藏和维护不当的情绪下,容易产生霉变、虫蛀、渗油等变异现象。
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中药和中药饮片的变异,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在中药贮藏中的保护。
首先,霉也叫霉,指的是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霉菌的现象。
附着在中药表面的霉菌在温度(20℃-35℃)、相对湿度大于75%或中药含水量大于15%且营养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繁殖,分泌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侵蚀中药组织,导致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含有霉菌生长和繁殖的营养成分(中药含有水、蛋白质、淀粉、糖和粘液等。
);2.受湿度影响;3.中药本身“出汗”(由于中药的高含水量,当温度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升高时,内部水分蒸发到表面的现象,也称为水浆);4.昆虫生长后发霉(中药被昆虫食用后,昆虫在生活过程中必须排泄代谢物并散热。
因此,中药的温度和湿度增加,从而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创造条件,经常引起霉变);5.环境不干净。
(2)中药防霉保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的含水量;2.调节和控制储存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收水分。
·可控气氛固化(使用氮气填充以减少氧气,二氧化碳填充以减少氧气或真空抽吸以减少氧气等。
),并冷藏(温度控制在10℃以下和0℃以上);3.用化学品熏蒸(应小心使用磷化铝和环氧乙烷等熏蒸剂)。
(3)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和根茎,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水果种子,如银杏、柏子仁、核桃仁、火麻仁、陈皮、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葚、巴豆、子实、枸杞、大枣等。
3.花卉,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和全叶,如马齿苋、蓟、朝鲜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千金医药质量部:虞坚忠春末夏初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域潮湿,空气含水量普遍偏大(相对湿度达75%以上),加上天气温度回升,致使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很容易在储藏、养护不当的情感下产生霉、生虫、泛油等变异现象。
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变异发生,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有关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
一、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2.受潮湿影响;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
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3.药剂熏蒸(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5.动物类,如蛤蚧、刺猬皮、鹿筋、狗肾等。
6.茎皮藤木类,如黄柏、桑白皮、桑寄生、川槿皮、鸡血藤、首乌藤等。
二、虫蛀虫蛀是指害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性作用。
(一)虫蛀的主要来源:1.原药材在产地采收加工处理不当;2.运输过程中出现害虫;3.贮藏过程中出现害虫;4.贮藏中药的包装物或容器出现害虫或虫卵;5.库房内清洁工作做得不好。
(二)中药害虫的危害性:1.使中药重量减轻,甚至降低以致失去疗效;2.使中药不洁或污染,不仅对治疗无益,反而带来危害;3.有的品种被虫蛀之后,容易走油或影响饮片的质量;5.带来经济损失。
(三)中药虫蛀的防护措施:1)曝晒法,适用于不怕变色、不宜融化和不宜碎裂的药物;2)烘烤法,将温度控制在50°C以上、80°C以下,适用于体积不大,成分不易挥发或不易泛油的药物;3)蒸煮法,适用于性质特殊、蒸后不失气味、不变色、不泛油的药物。
4)花椒、细辛、大蒜同储养护,适用于参茸类、动物类等。
生虫的常见中药:1.根类人参、党参、当归、南沙参、独活、白芷、防风、板兰根、前胡、川乌、草乌、甘遂等。
2.根茎类川芎、藕节、泽泻、生地等。
3.果实类全瓜蒌、瓜蒌皮、枸杞、皂角、大枣、桑椹、桂圆肉、核桃仁、白果等;4.种子类莲子、莲子心、芡实、薏苡仁、黑芝麻、火麻仁、柏子仁、桃仁、杏仁等。
5.花类菊花、金银花、款冬花、凌霄花等。
6.藤木皮类鸡血藤、肉苁蓉、锁阳、海风藤、青风藤、桑白皮等。
7.动物类及其他类鹿茸、蕲蛇、乌蛇、蛤蚧、刺猬皮、鹿筋、鸡内金、冬虫夏草等。
三、变色各类中药都具有其固有的色泽,色泽不仅是中药外表美观的标志,也是中药品质好坏的指标之一。
中药的变色是指中药在采收加工、炮制、贮藏过程中,由于加工、炮制、保管养护不当而因其中药自身固有色泽改变的现象。
变色的发生往往使不少中药变质失效,不能再供药用。
尤其是目前很多易变色的中药缺乏可靠的方法来保证质量时,那么防止中药变色就更显重要了。
(一)中药变色的原因1.因酶的作用引起的变色,如含黄酮类、羟基蒽醌类及鞣质类成分的中药都易变色。
2.因发热、霉变引起的变色一些中药在发霉发热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对中药有机物质的严重分解,菌体自身及其代谢产物的色素与药物坏死组织的颜色混杂在一起,呈现变色,同时产生哈臭味、酸味或霉酒味。
此外受阳光照射,具有鲜艳色素的中药,也会变色。
3.非霉因素引起的变色如中药所含蛋白质内的氨基酸与还原糖作用;中药所含糖或糖酸类物质分解或有活泼的羟基,能与含氮化合物进行缩合、环合等化学反应,形成棕色色素或其它的色素,以致中药变色。
此外,中药在加工炮制或干燥的过程中因火加热或曝晒,温度升高而使中药变色,活在霉蛀后用硫黄等熏蒸而发生变色。
总之,中药变色通常与温度、湿度、空气中氧的作用及日光的照射等因素是分不开的。
(二)中药变色的防护措施1.密封2.控制环境因素3.烘烤易变色药物受潮时可低温烘烤,但应注意烘烤时间不能过长,药物不能过分干燥。
4.晾晒在气候干燥、阳光较弱时可用晾晒的方法进行干燥,但应注意方法和程度。
如佛手片不宜过干,款冬花不宜过多翻动,避免阳光照射而褪色等。
(三)容易变色的常见中药容易变色的中药范围很广,比较明显的的是色泽鲜艳的中药,如玫瑰花、月季花、梅花、款冬花、腊梅花、扁豆花、菊花、玳玳花、红花、山茶花、金银花、槐花(米)、莲须、莲子心、橘络、佛手片、小通草、麻黄等。
其中又以玫瑰花、款冬花、扁豆花、莲须、佛手片等最易变色。
四、泛油中药泛油又称走油或浸油,是指某些含脂肪油、挥发油、黏液质或糖类较多的中药,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其表面呈现油状物质,并伴有变色、变味的现象。
这类中药在温度和湿度较高时出现的油润、发软、发黏、颜色变深等都被称为“走油”或“泛油”。
包括含植物油脂多的中药(如苦杏仁、桃仁等)出现内外色泽严重加深,油质渗透外表,氧化后出现具有油哈气;含黏液质或糖分多的中药(天冬、党参等)质地变软,外表发黏,里面颜色加深,但无油哈气;动物类药材(如刺猬皮、九香虫等)躯体易残,色泽加深,外表呈油样物质,“哈喇”(即酸败)气味强烈。
这几种现象均统称“泛油”。
(一)泛油的原因1.中药本身的性质如含脂肪油、挥发油、黏液质或糖类较多。
2.温、湿度的影响3.贮藏保管不善(二)中药泛油的防护措施 1.气调养护 2.控制环境因素(温湿度、阳光等) 3.晾晒除昆虫类中药,一般均可晾晒。
但不能曝晒和反复晒,否则会导致色泽加深,质地变硬。
4.烘烤一般植物类中药泛油可采用低温烘烤,如白术、白果、天冬等。
动物类中药除狗肾、刺猬皮、鹿筋外,一般均可烘烤。
(三)容易泛油的常见中药容易泛油的常见中药有:天冬、麦冬、党参、川牛膝、怀牛膝、板兰根、柏子仁、当归、核桃仁、使君子仁、肉豆蔻、枸杞子、郁李仁、苦杏仁、甜杏仁、桃仁、狗肾、九香虫、刺猬皮、蛤士蟆油、壁虎、蝼蛄、斑蝥、虻虫、蜈蚣、蟋蟀、红娘子、青娘子、乌梢蛇、蕲蛇、蛤蚧、水獭肝、鹿筋等。
五、气味散失气味散失是指一些含有一些易挥发成分(如含挥发油等)的中药因贮藏保管不当而造成成分挥散损失,使得中药的气味变淡或散失的现象。
中药的气味是中药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挥散走气使其有效成分减少,气味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疗效的降低或丧失。
(一)中药气味散失的原因温度高、贮存时间长、包装不严都是气味散失的原因。
在气味散失过程中,如果温度增高、湿度增大或药材本身受潮,也是加快挥发、造成气味散失的原因。
(二)中药气味散失的防护措施 1.密封 2.控制环境因素环境宜干燥、阴凉、避光,低温低湿是主要措施。
注意沉香、肉桂、厚朴、檀香等不能过分干燥,同时也最忌风吹。
3.晾晒这类中药受潮时只能在干燥的空气中阴干、晾干,不能曝晒或在潮湿的空气中通风。
(三)容易散失气味的中药中药中由于挥发油的存在,使得某些药材具有浓郁的芳香气或特异气味。
挥发油在植物中分布甚广,尤以伞形科、木兰科、樟科、松科、桃金娘科、芸香科及姜科等植物的药材中挥发油含量最为丰富。
以散失气味的常见中药有:1.根类当归、木香、藁本、独活、白芷、防风等。
2.根茎类川芎、生姜、羌活、苍术等。
3.茎木类檀香、降香、沉香等。
4.皮类厚朴、肉桂等。
5.叶类艾叶、紫苏叶等。
6.玫瑰花、丁香、臧红花、金银花、月季花等。
7.果实种子类小茴、八角茴香、花椒、吴茱萸、香橼、枳壳、枳实、陈皮、青皮、白豆蔻、砂仁、肉豆蔻等。
8.全草类藿香、薄荷、荆芥、茵陈、香薷等。
9.其他类如樟脑、乳香、没药、苏合香、麝香、冰片、阿魏、龙涎香等药材。
六、潮解指在一定温度、湿度影响下,含可溶性糖或无机盐类成分(有的中药本身就是无机盐)较多的中药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表面慢慢溶化成液态的现象。
易潮解的中药,矿物类如芒硝、绿矾、硼砂、硇砂、大青盐和秋石等;糖、盐加工炮制品如糖参、全蝎(盐制)、天冬;海产品如海藻、昆布;中成药有糖衣片、散剂、颗粒剂等。
易潮解的中药由于其本身性质的原因亲水性强。
但只要控制好库内温、湿度,特别是湿度,在密封条件下,贮存在阴凉、避风、避光的环境中,药物就不会产生潮解的现象。
七、升华指某些主要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在常温下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变异现象。
易升华的中药有樟脑、冰片、薄荷脑等。
这类中药都是经蒸馏冷却制备而成,含挥发性成分的结晶性物质。
易升华中药的贮存养护宜采用小包装或小件严密固封,调节好库内温、湿度,贮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就不会产生升华的现象。
八、粘连、融化指含糖胶、树脂、蜡质等成分的固态中药,在温度升高的影响下,自身变软,黏结成块,然后由固态变为浓厚黏臭的融流状态的变异现象。
易产生粘连、融化的中药有蜂蜡、阿魏、甘草浸膏、鸡血藤浸膏、乳香及各种胶囊等。
(一)连、融化的原因1.耐热性差这类中药的软化点、熔点较低,耐热性差。
2.吸湿性强糖胶体(如阿胶)、树脂(如乳香)等类药物多含可溶性糖、蛋白质、树胶等亲水性成分。
3.品质纯度低中药的品质纯度不高,含有较多杂质,也是造成融化的原因之一。
(二)粘连、融化的防护措施易粘连、融化中药的贮存养护宜采用小件固封,调节库房内温、湿度,贮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
也可采用冷藏法,一般温度控制在5°C~7°C即可。
防热、防潮是该类中药贮存的关键。
饮片贮存养护的主要措施1.饮片应干燥;2.库房整洁卫生;3.密封;4.控制温、湿度;5.对抗贮存。
饮片的贮存方法药材切制成不同规格的饮片后,由于表面积增大很多,与外界接触面也随之扩大,因此吸湿及污染的机会亦增多。
除严格控制饮片中的水分在7%~13%之间,还需根据饮片及所加辅料的性质,选用适当容器贮藏。
饮片库房应保持通风、阴凉及干燥,避免日光的直接照射,室温应控制在25°C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