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_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效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yle

FINANCIALM

ANAGEMENT

NDR

ESEARCH

作为商务礼仪所讲的空间,是指人们在交往时,特别是个人与个人、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交往时,因彼此的关系不同,周围的环境不同,而无形中感到彼此间应保持的一种特定的距离。

动物为了保护自己的生殖中心,保护自己的性命,本能地要求拥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并视自己占有的“地盘”为势力范围。一旦这一范围遭到异群、异类的侵犯,就必然全力以赴地把入侵者驱逐出去。人类也是这样。人类也要通过警惕、防御、反击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空间。与动物的空间概念的不同点主要在于,人的客观空间范围与主观空间意识都有较大的可变性或可伸缩性,人的生存能力与适应能力比动物更强。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有伸缩性的空间范围内,这个范围圈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却像一个气球,不允许、不喜欢他人随意侵犯或突破。这种距离范围圈源于人的动物本能,有与生俱来的属性。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球”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边。试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结果证

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在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后,被试验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

就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4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

1.亲密距离。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无间隔,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其近范围在6英寸(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其远范围是6英寸到18英寸(15 ̄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上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之前,两个人(尤其是异性)如此贴近,就不太雅观。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可以不拘小节,无话不谈。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随意闯入这一空间,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也会自讨没趣。

2.个人距离。

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已较少直接的身

体接触。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1.5 ̄2.5英尺(46 ̄76厘米)之间,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个人距离的远范围是2.5 ̄4英尺(76 ̄122厘米)。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4英尺)一端。

到办公室找领导办事,最佳的空间距离为122 ̄213厘米。小于该距离,领导会误认为你强人所难;大于这个距离,领导会误认为你不真心实意想办事。领导人的办公桌较为宽大,就告诉了你这一空间信息。

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3.社交距离。

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其近范围为4 ̄7英尺(1.2 ̄2.1米),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一次,一个外交会谈座位的安排出现了疏忽,在两个并列的单人沙发中间没有放增加距离的茶几。结果,客人自始至终都尽量靠到沙发外侧扶手上,且身体也不得不常常后仰。可见,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关系需要有不同的人际距离。距离与情境和关系不相对应,会明显导致人出现心理不适感。

社交距离的远范围为7 ̄12英

商务礼仪—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效应

77

格调

Style

FINANC

IAL

ANAGEMENT

AND

RESEARCH尺(2.1 ̄3.7米),表现为一种更加正

式的交往关系。公司的经理们常用

一个大而宽阔的办公桌,并将来访

者的座位放在离桌子一段距离的地

方,这样与来访者谈话时就能保持

一定的距离。如企业或国家领导人

之间的谈判,工作招聘时的面谈,教

授和大学生的论文答辩等等,往往

都要隔一张桌子或保持一定距离,

这样就增加了一种庄重的气氛。

在社交距离范围内,已经没有

直接的身体接触,说话时,也要适当

提高声音,需要更充分的目光接触。

如果谈话者得不到对方目光的支持,

他(或她)会有强烈的被忽视、被拒绝

的感受。这时,相互间的目光接触已是

交谈中不可缺免的感情交流形式了。

4.公众距离。这是公开演说时演

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其近范

围为12 ̄25英尺(约3.7 ̄7.6米),远

范围在25英尺之外。这是一个几乎

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

间,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空间的其

他人,“视而不见”,不予交往,因为相

互之间未必发生一定联系。因此,这

个空间的交往,大多是当众演讲之

类,当演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

众谈话时,他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

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

离,才能够实现有效沟通。

显然,相互交往时空间距离的

远近,是交往双方之间是否亲近、是

否喜欢、是否友好的重要标志。因

此,人们在交往时,选择正确的距离

是至关重要的。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固定

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依

赖于具体情境,交谈双方的关系、社

会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背景

不同,其交往距离也不同。这种差距

是由于人们对“自我”的理解不同造

成的。例如,北美人理解“自我”包括

皮肤、衣服以及体外几十厘米的空

间,而阿拉伯人的“自我”则仅限于

心灵,他们甚至把皮肤当成身外之

物,因此,交往时,往往出现阿拉伯

人步步逼近,总嫌对方过于冷淡;而

北美人却连连后退,接受不了对方

的过度亲热。同是欧洲人,交往时,

法国人喜欢保持近距离,乃至呼吸

也能喷到对方脸上,而英国人会感

到很不习惯,步步退让,维持适合于

自己的空间范围。

社会地位不同,交往的自我空

间距离也有差异。一般说来,有权力

有地位的人对于个人空间的需求相

应会大一些。我国古代的皇帝,坐在

高高的龙椅上,与大臣们拉开了较

大的距离,独占较大的空间,大臣们

在皇帝面前均要弯腰低头,眼睛不

能直视皇帝,退朝时还要背朝外出。

所有这些,都表现了皇帝至高无上

的权力与地位。当人们接触到有权

力有地位的人时,不敢贸然挨着他

坐,而是尽量坐到远一点儿的地方,

这都是为了避免因侵犯他的自我空

间而惹他生气。

人们确定相互空间距离的远近

不仅取决于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

还有性格和具体情境等因素。例如,

性格开朗,喜欢交往的人更乐意接

近别人,也较容易容忍别人的靠近,

他们的自我空间较小。而性格内向、

孤僻自守的人不愿主动接近别人,

宁愿把自己狐立地封闭起来,对靠

近他的人十分敏感,他们的自我空

间受到侵占,最易产生不舒服感和

焦虑感。此外,人们对自我空间需要

也会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例

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无法

考虑自我空间,因而也就容忍别人

靠得很近,这时已没有亲密距离还

是公众距离的界限,自我空间很小,

彼此间不得不通过躲避别人的视线

和呼吸来表示与别人的距离。然而,

若在较为空旷的公共场合,人们的

空间距离就会扩大,如公园休息亭

和较空的餐馆,别人毫无理由挨着

自己坐下,就会引起怀疑和不自然

的感觉。所以,人们有时会试图通过

选择适当的位置来独占一块公共领

地。如在公园休息亭,如果你想阻止

别人和你同坐一条长凳,那么从一

开始你就要坐在长凳的中间,这就

会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凳子比较短,

这样你就能成功地在一段时间里独

占这条凳子。

人际交往需要一定空间距离的

情形是很多的。保护自己的势力范

围的现象,在文明社会中也是随处

可见的。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人体周

围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人际

交往只有在这个空间允许的限度内

才会显得自然与安全。我们了解了

交往中人们所需的自我空间及适当

的交往距离,就能有意识地选择与

人交往的最佳距离,而且,通过空间

距离的信息,还可以很好地了解一

个人的实际的社会地位、性格以及

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

人际交往。

由于空间需要的客观存在,我

们在商务活动中就应当给以足够的

认识,有礼貌地维护属于他人的空

间范围,以保证交往活动在平等、轻

松的气氛中进行。合理运用你和他

人的空间,会使你取得意想不到的

交际效果。

作者单位:杭州市文广集团

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