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学案
元素周期律教案(精品篇)5 人教课标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1-20号元素为例,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比较法。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已经知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构成的。
电子围绕着核作高速运动。
H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运动的情况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电子运动情况就很复杂,如何研究微观粒子—电子的这种复杂运动呢?人们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推进新课][多媒体播放:电子核模型示意图](教材1-7图片)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示意图,它表示了什么样的含义。
师(微笑):同学们观察的比较仔细、全面,在多电子的原子中,各个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因此,它们运动的区域也是不相同的。
我们把电子在不同区域的运动,称为电子层,就好像示意图中一层一层的。
层与层之间是不连续的。
用n表示电子层,n=1、2、3、4……7或者用K、L、M、N、O、P、Q表示。
K表示第一层;L表示第二层……[多媒体播放: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量依据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2、电子层可以用K、L、M、N、O、P等表示。
3.最外层(除K为2外)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
[知识拓展]4.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
5.倒数第3层不超过32。
6.每层电子容纳数,最多不超过2n2【例题剖析】【例题1】.根据下列条件写出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把结果填在表中。
(1)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1/2。
(2)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5倍。
(3)C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层电子数之差是电子层数的2.5倍。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第一章: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1 背景介绍讨论化学的发展史,特别是在19世纪初期的化学研究。
介绍道尔顿、阿伏伽德罗、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对化学的贡献。
1.2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解释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即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过程,以及他编制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3 元素周期律的意义强调元素周期律对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如预测新元素、了解元素性质等。
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律对于现代化学科学的应用。
第二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1 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介绍周期表的横行(周期)和纵列(族),以及周期表的扩展。
解释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和价电子等概念。
2.2 周期表的规律讲解周期表中的主要规律,如周期性、递变性、相似性等。
通过实例说明规律在周期表中的体现。
2.3 周期表的应用探讨周期表在元素分类、性质预测、反应规律等方面的应用。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主族元素的性质3.1 主族元素的概念介绍主族元素的概念和分类,包括IA族到VIIA族。
解释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和价电子特点。
3.2 主族元素的性质探讨主族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化合价等。
通过实例分析主族元素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
3.3 主族元素的代表性化合物介绍主族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典型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分析主族元素在生物体和工业中的应用。
第四章:过渡元素的性质4.1 过渡元素的概念解释过渡元素的概念,包括d区元素和f区元素。
介绍过渡元素的电子排布特点和价电子行为。
4.2 过渡元素的性质探讨过渡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电子亲和能、电负性、氧化态等。
通过实例说明过渡元素在催化剂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4.3 过渡元素的代表性化合物介绍过渡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典型化合物,如配合物、氧化物等。
分析过渡元素在现代化学工业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镧系和锕系的性质5.1 镧系和锕系的概念解释镧系和锕系的概念,它们是周期表中的两个特殊系列。
化学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学案
化学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历史发展和意义;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3.掌握元素周期表的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
4.加深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历史发展和意义;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3.掌握元素周期表的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
三、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
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复述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和元素周期表的作用。
2.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出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研究历程。
3.学习新课
a.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历史发展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历史发展,包括道尔顿的原子理论、门捷列夫的周期定律和门捷列夫-莫西亚科的周期表。
-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律的意义,如为元素的分类和预测性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b.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分析其结构和特点,如横向周期数、纵向主族和副族、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等。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区域的含义,如主副族、过渡族、稀有气体等。
c.掌握元素周期表的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
-学生通过对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参考数据的观察,了解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原子量等。
-学生通过课堂示例,学习如何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进行基本的化学计算。
4.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习题,巩固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延伸。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元素周期律》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和迁移类比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实验仪器、有关药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引入](出示门捷列夫挂像),介绍门捷列夫是俄国伟大的科学家。
门捷列夫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学生回答]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教师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律[教师引导]如何理解"律"、"周期"的含义?[学生讨论]略。
(可以从"星期"、"年"、"四季"等方面认识。
)[教师小结]律就是规律,是关于元素的规律;所谓周期,首先意味着周而复始的重现。
其次,严格说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符合哲学上的观点:螺旋式上升。
望大家在这两节内容的学习中仔细体会。
我们现在明白了:元素周期律就是揭露元素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元素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周期性变化。
[教师小结]请同学阅读课本130页表5—5中原子序数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栏。
其中原子序数指的是人们按核电荷数给元素编的号。
阅读后请同学从这样几个角度分析,同时完成表5—6。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周期性变化[教师引导]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我们已经清楚了,请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推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情况,还是按照刚才我们提出的三个方面讨论。
[学生活动]略。
元素周期律学案
元素周期律学案2(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2)【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学习重点】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复习巩固】1、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有哪些?①.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②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③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④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2.写出下列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Mg2+ F- Br- Ca2+【基础知识】性质强弱判断依据金属性非金属性二、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实验一] Mg、Al和水的反应: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中,加入2~3 ml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
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Na Mg Al与冷水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与沸水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NaOH Mg(OH)2中强碱Al(OH)3 Mg Al现象[总结]Na、Mg、Al与水反应越来越,对应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金属性逐渐。
[小结]第三周期元素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总结】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
三、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四、元素周期律(1)定义:。
(2)实质:。
【自主探究】根据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体会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馈练习】1、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A、Li Na KB、Ba2+ Ca2+ Mg2+C、Ca2+ K+ Cl-D、N O 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H4比CH4稳定 C.Na和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B.O2-半径比F-的小 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3、同一周期中,X、Y、Z三种元素,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按X、Y、Z的顺序不断增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X>Y>Z C.它们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按X、Y、Z顺序增强B.原子半径X>Y>Z D.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按X、Y、Z顺序增强4、A、B、C、D 4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
能量凹凸低高[设疑]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于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的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溢后在填充下一层。
那么,每个电子层最多可以排布多少个电子呢?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有没有可以遵循的规律呢?[思索]下面请大家分析课本12页表1-2,依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得出的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看能不能总结出某些规律。
[学学生活动][讲解并板书]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个(n表示电子层)(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即排满K层再排L 层,排满L层才排M层)。
[老师]以上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机械套用。
知道了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层的排布规律以后,我们就可以画出原子构造示意图。
如钠原子的构造示意图可表示为,请大家说出各局部所表示的含义。
[学生]圆圈表示原子核,+11表示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电子数。
[练习]1、判定以下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A、B、C、D均错)A、B违反了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排布规律,C的第一电子层上应为2个电子,D项不符合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的排布规律。
2.依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画出以下元素原子的构造示意图。
(1)3Li 11Na 19K 37Rb 55Cs(2)9F 17Cl 35Br 53I〔3〕2He 10Ne 18Ar 36Kr 54Xe[提问]请大家分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
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学生]除氢为2个外,其余均为8个。
[问]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确定于哪层电子?稀有气体原名为惰性气体,为什么?[学生]主要确定于最外层电子数。
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偷懒,不活泼,一般不易和其他物质发学生化学反响。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结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是本章的第二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
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学生对以后知识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布规律。
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出规律。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律》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律》优秀教案第一章: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1 科学家的探索-介绍道尔顿、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对元素周期律的贡献1.2 元素周期律的定义-解释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元素周期律是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1.3 元素周期律的表述-介绍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方式:周期表第二章:元素周期律的规律2.1 周期性变化-解释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2.2 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周期表的排列规律2.3 周期表的应用-讲解周期表在化学学习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第三章: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3.1 碱金属族-介绍碱金属族的元素特点、性质及应用3.2 碱土金属族-介绍碱土金属族的元素特点、性质及应用3.3 卤族元素-介绍卤族元素的元素特点、性质及应用第四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4.1 过渡元素的分类-讲解过渡元素的分类:d区和ds区4.2 过渡元素的性质-介绍过渡元素的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还原性等4.3 过渡元素的应用-讲解过渡元素在催化剂、合金等领域的应用第五章:周期表中的镧系和锕系元素5.1 镧系和锕系元素的发现-介绍镧系和锕系元素的发现背景及意义5.2 镧系和锕系元素的性质-介绍镧系和锕系元素的元素特点、性质及应用5.3 镧系和锕系元素的研究意义-讲解镧系和锕系元素在核反应、超导体等领域的研究价值第六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6.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解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其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6.2 元素周期律的量子化学解释-介绍量子化学对元素周期律的解释和意义6.3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讲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及其在周期表中的应用第七章:元素周期律与化学反应7.1 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解释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及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7.2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介绍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7.3 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反应预测中的应用-讲解如何利用元素周期律预测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及产物第八章:元素周期律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8.1 金属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介绍如何利用元素周期律设计和制备金属材料8.2 半导体材料的应用-讲解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光电子领域的应用及其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8.3 超级合金及其他先进材料-介绍超级合金及其他先进材料的设计原理及其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第九章:元素周期律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9.1 环境污染与元素周期律-解释环境污染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及其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9.2 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介绍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规律及其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9.3 环境监测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如何利用元素周期律进行环境监测和污染物分析第十章:元素周期律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10.1 药物设计与元素周期律-介绍药物设计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10.2 药物分子结构的优化-解释如何利用元素周期律优化药物分子结构以提高药效10.3 元素周期律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讲解元素周期律在药物筛选和构效关系研究中的作用第十一章:元素周期律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续)11.1 纳米材料与元素周期律-介绍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11.2 复合材料的应用-讲解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其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11.3 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发展-介绍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发展趋势及其与元素周期律的联系第十二章:元素周期律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12.1 生物体内元素的分布与周期律-解释生物体内元素分布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12.2 酶与元素周期律-介绍酶的活性中心元素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12.3 生物地球化学与元素周期律-讲解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第十三章:元素周期律在宇宙化学中的应用13.1 宇宙中的元素分布-介绍宇宙中元素分布的特点及其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13.2 恒星演化与元素周期律-解释恒星演化过程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3.3 行星地球化学与元素周期律-讲解行星地球化学研究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第十四章:元素周期律在现代化学分析中的应用14.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介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理及其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14.2 质谱分析与应用-讲解质谱分析原理及其在元素周期律研究中的应用14.3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介绍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原理及其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第十五章: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与研究前景15.1 元素周期律在多领域中的应用-总结元素周期律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15.2 元素周期律的研究新进展-介绍元素周期律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发展趋势15.3 元素周期律的挑战与机遇-探讨元素周期律在现代科学中的挑战及未来发展的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包括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规律、应用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11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11篇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1】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资料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放映钟表,时间的周期性变化,的flash.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描述时间的词语,都体现了时间变化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周期性,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来研究元素性质的变化特点,总结其规律。
为了更方便的研究元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按照核电荷数有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请同学们对照,自己写得对不对。
今天要讲的是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我问什么要大家写原子结构是意图呢?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所以要研究性质必须先研究结构。
很好,说得全面。
就构决定性质!那么,现在为了研究元素的性质,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元素的结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原子结构够示意图,总结其变化规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每隔一定数目就增加一层,最外层电子数则呈周期性变化。
【指导阅读】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的递增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表5-3关于原子半径的数据,参考书上130页底端的小字注解,归纳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原子半径为什么呈周期性变化呢?从原子结构角度来讲,半径受哪些因素影响呢?请同学们分析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大家说的三种因素都起作用,但有主次关系。
通常,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在后两种影响结果相反的因素当中,核吸引电子的影响是主要的,因此,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半径减小。
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律学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元素周期表,以1-18号元素为例,让学生自主得出元素周期律的含义。
(2)认识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和资料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导学互动过程:主题学习探究过程规律、方法复习巩固表一1、根据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一般是( )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B.元素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的强弱C.元素的单质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D.元素的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2、填写下列表格1 2元素名称氢氦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0.037 --主要化合价原子序数 3 4 5 6 7 8 9 10元素名称锂铍硼碳氮氧氟氖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0.152 0.089 0.082 0.077 0.075 0.074 0.071 --主要化合价+4-4+5-3 -2 -1原子序数11 12 13 14 15 16 17 18元素名称钠镁铝硅磷硫氯氩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0.186 0.160 0.143 0.117 0.110 0.102 0.099 --主要化合价+4-4+5-3+6-2+7-1二、元素周期律分析讨论问题一:观察上面表格,思考并讨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表二: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的变化(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最高或最低化合价的变化1---23---1011---18结论思考:1、最高化合价与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2、最高化合价与负价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针对练习1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A、C、N、O、FB、K、Mg、C、SC、F、Cl、Br、ID、Li、Na、K、Rb拓展在每一周期内,元素的原子半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试从结构的角度加以解释)学生分组实验问题二: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那么,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是从结构的角度加以解释。
元素周期律学案
学案: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阅读】教科书4—5页,完成下面的空。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1、1869年,俄国化学家 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最早是以______________由小到大排列的,后来排序依据改为______________)2、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 = = 【探究】将下面元素的结构示意图,补充完整,回答下面问题。
1周期2周期3周期【思考】根据书写的核外电子排布,分析:1、为什么将氢和氦放在第1周期?同样,第2周期的元素有何共同点(第3周期呢)?2、为什么将氢锂钠放在一个纵行?可知周期表中同一个纵行的元素有何共同点?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规则(阅读至5页上半部分,一边阅读一边观察周期表) 把 相同的元素,按 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把 相同的元素,按 递增的顺序从上而下排成纵行。
(纵行叫族)将上面结构示意图的每个纵行上方,标上它们的族号(查找周期表)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总结】填写:(仔细看周期表)(2)周期表中从ⅢB 到ⅡB 之间的元素(共 个纵行),它们的偏旁均为“金”,说明它们均为 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
(3)族的别称:ⅠA 称为 元素(除____) ⅦA 称为 元素 0族称为 元素 (4)根据原子结构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①、周期的序数=______________ ②、主族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就知道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练习】不看周期表,你知道么:16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周期第 族; 9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 周期第 族。
位于第三周期IV A 族的元素为 号元素。
短周期:第 周期长周期:第 周期不完全周期:第 周期 主族 个(用 表示)副族 个(用 表示) 第Ⅷ族 个(包括 个纵行)_____族 个(稀有气体)周期: 个,(共 个横行) 族: 个,(共 个纵行) 周期表 ⎪⎪⎩⎪⎪⎨⎧⎩⎨⎧⎪⎪⎩⎪⎪⎨⎧【提高】1、离子X n+、Y m- 核外电子排布均为 2、8,则X 元素应在___周期,属于_____元素,Y 元素应在______周期,属于_____元素。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并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基础理论知识范畴,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过的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规律性的总结,也为即将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才真正打开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科学大门。
3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二)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三)德育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二。
教学方法:1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元素周期律学案
元素周期律助学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2)粒子半径比较(3)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和实质1.定义:元素性质随着元素____________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是_____________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重点知识突破1、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规律:例: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RO2n,则在气态氢化物中,R的化合价为_______2、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比较下列微粒的半径的大小:(1) Mg、Ca 、AI (2) Na+Na(3) Cl-Cl (4)K+Ca2+S2-CI-微粒半径比较规律:例: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D>CB.原子序数d>c>b>aC.离子半径C>D>B>AD.元素的金属性A>B 3、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探究:元素性质与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以下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请你对号入座。
1.与周期表中“向左向下”位置逐渐增大(增强、容易)相对应的性质有:(填在下面的方框内)2.与周期表中“向右向上”位置逐渐增大(增强、容易)相对应的性质有:(填在右面的方框内)沙场练兵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微粒半径:S2->Cl->Br->F-②氢化物稳定:HF>HCl>H2S>H2Te③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④氧化性:Cl2>S>Se>Te⑤酸性:H2SO4>HClO4>H2SeO4⑥非金属性:F>Cl>S>SeA.只有①B.①③④C.②④⑥D.只有⑥2、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⑥与某变价金属反应生成的产物中,甲对应产物中金属的化合价高于乙对应产物中金属的化合价;⑦甲、乙两物质反应生成的产物中,甲元素显正价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A.④⑥B.⑤⑦C.①②③⑥D.①②③④⑥⑦3、下列事实能说明甲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乙元素强的是()A、将金属M分别放入甲盐和乙盐的溶液中,只有甲的单质析出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甲元素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多C、乙的阳离子的氧化性比甲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D、甲的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而乙的单质不能(2)画出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3)比较⑤⑥⑧⑨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
《元素周期律》 导学案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掌握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规律。
2、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准确说出周期和族的划分。
3、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预测元素的性质。
二、学习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
2、元素性质在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三、学习难点1、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
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四、知识梳理(一)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具体表现(1)原子半径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化合价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最高正化合价由+1 递增到+7(O、F 除外),最低负化合价由-4 递增到-1。
同一主族,最高正化合价相同,最低负化合价相同。
(3)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称为周期。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2、结构(1)周期短周期:第 1、2、3 周期,分别包含 2、8、8 种元素。
长周期:第 4、5、6、7 周期,分别包含 18、18、32、32 种元素。
(2)族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共 7 个主族,分别用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表示。
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共 7 个副族,分别用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表示。
第Ⅷ族:包括 8、9、10 三个纵行。
0 族:稀有气体元素。
(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的关系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周期序数=电子层数(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最外层电子数越少,电子层数越多,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元素周期律教案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能划出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2、掌握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相关知识点回顾] 1、原子核外电子是排布的.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层,最多的有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个〕.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 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2、右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核外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个电子,化学反应中这种 原子容易〔填"得"或"失"〕电子.[学习过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 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的区域运动.2、表示方法:3、排布规律:按能量由到,即由内到外,分层排布. ⑴第1层最多只能排____个电子 ⑵第2层最多排____个电子⑶除K 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能有____个<K 层最多有____个> [练习]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151、化合价的递变规律分析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在1~20号元素中,同一元素化合价有以下量的关系: 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最高正价│+│负价│=. ②金属元素无价〔除零价外,〕;既有正价又有负价的元素一定是元素; ③O 、F 无正价.2、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分析原子半径的数据变化,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规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半径逐渐.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半径逐渐. 小结: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一般情况下<稀有气体除外> ⑴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则半径,"层多径大" 如:LiNaKRbCs ;IBrClF ;NaNa +⑵电子层数相同时,再看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越大,则半径,"序小径大" 如:NaMgAl ; FONC ;<Na +> r<F ->⑶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同种元素>时,再看核外电子数<或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或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则半径,如 ClCl- [重要的规律方法](1) 比较微粒半径大小:三看:一看电子层数;二看核电荷数;三看核外电子数或最外层电子数 〔2〕对于同种元素: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②阴离子半径 > 原子半径〔3〕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电子层数相同,每一层的电子书也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则离子半径越小."序小径大"如 O 2- F - Na +Mg 2+Al 3+; S 2-Cl -K +Ca 2+[练习]:3、若a A n +与b B 2-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 的数值为< >A .b +n +2B .b +n –2C .b –n –2D .b –n +2[思考:]我们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结构决定的.那么,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将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呢?元素原子半径数据科学探究2:元表的性质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3〔1〕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完成课本第15页"科学探究"1和2中实验内容,并填写课本中表格. 〖归纳结论1〗从以上实验得知,钠、镁、铝三种金属化学活泼性〔金属性〕顺序为,判断的依据是:Na 、Mg 、Al 与水或酸反应越来越;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NaOHMg<OH>2Al<OH>3,故金属性逐渐.小结: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①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 2的难易程度<越易置换出氢气,说明金属性>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金属性 〕 ④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金属性的置换金属性的〕 ③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位置越靠前,说明金属性 〕⑤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对应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 〕 〔2〕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阅读课本第16页"科学探究"3中的内容表格,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子层数 ,核电荷数 原子半径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 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归纳结论2〗Si、P、S、Cl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Si、P、S、Cl四种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它们的稳定性依次;Si、P、S、Cl的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大小为H2SiO3H3PO4H2SO4HClO4,故非金属性逐渐.小结: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与H2化合越容易,说明非金属性〕②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说明非金属性〕④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非金属性的置换非金属性的〕⑤非金属阴离子还原性的强弱〔对应非金属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小结〗第三周期元素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即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课堂总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变化;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变化;元素化合价呈现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变化;4、元素周期律1、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的递增而呈的变化.内容:元素的性质中要指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2、实质:①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随着的递增而呈的变化.②原子半径随着的递增而呈的变化.〖练习〗4、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 D.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X>Y>Z[基础达标]1、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2、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1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3、 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少 B.酸性:HXO4>HYO4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单质能将X从NaX溶液中置换出来4、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H2,而B不能.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同周期元素: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即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核对电子的引力越,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得电子能力越,金属性越、非金属性越.<2>同主族元素:同主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 ,核对电子引力越,原子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金属性越、非金属性越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由此可推知,元素的金属性最强〔不包括放射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2、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2、非金属元素中,│最高正价│+│负价│=.3、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与应用指导生产实践,如寻找新材料、催化剂、制冷剂、探矿等;在能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如;在能找到制造农药的材料,如;在能找到作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基础达标]1、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X,则X的最高正价含氧酸的分子式为〔〕A.H2XO3 B.H2XO4 C.HXO3 D.HXO42、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将下表中A、B两栏A. 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B. 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C. 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 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4、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HClO4>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碘化氢>溴化氢>氯化氢5、铊是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铊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与铝是同主族元素,元素符号是Tl,以下对铊的性质推断不.正确的是〔〕A.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 B.能生成+3价离子C.氢氧化铊是两性氢氧化物 D.Tl3+的氧化性比Al3+弱6、同一横行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 HXO4> H2YO4> H3ZO4,则下列说法判断错误的是A.阴离子半径X > Y > Z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X > H2Y > ZH3C.元素的非金属性X > Y > ZD.单质的氧化性X > Y > Z7、原子序数1—18号元素中:〔1〕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2〕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_;〔3〕在室温下有颜色的气体单质是_____________;〔4〕在空气中容易自燃的单质名称是________;〔5〕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__;〔6〕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7〕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是_________;〔8〕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9〕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1~20号元素中的某些元素的特性1、与水反应最激烈的金属是K,非金属是F.2、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最小的是H.3、单质硬度最大的,熔、沸点最高的,形成化合物品种最多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且气态氢化物中含氢百分率最高的元素是C.4、气体密度最小的,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的,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三者均相等的是H.5、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只有负价而没有正价的,无含氧酸的非金属元素是F.6、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CI,碱性最强的是K.7、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其水溶液呈现碱性的是N.8、单质和最高价氧化物都是原子晶体的是Si.9、具有两性的元素是AI<Be>.10、最轻的金属是Li.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12、单质能自燃的元素是P.13、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是H、Be、Al.14、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是C、S.15、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是O.16、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是Li.17、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是Na.18、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是C、Si.19、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或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S.20、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F.21、最高正化合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是O、Fe。
《元素周期律》 导学案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程和重要意义。
2、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包括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解释和预测元素的性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及实质。
(2)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难点(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元素周期律。
三、知识回顾1、原子结构(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1)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四、新课导入在化学的世界里,元素众多,它们的性质各异。
但科学家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发现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元素周期律。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性质,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为化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指导。
五、知识讲解1、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9 世纪 60 年代,化学家们开始对元素的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
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元素性质的分析和归纳,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之间存在着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1)原子半径的定义:原子半径是指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布的范围大小。
(2)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原因: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3)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原因: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1)化合价的定义: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2)主族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序数(O、F 除外)最低负化合价=主族序数 8(3)化合价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学案
一.复习回顾⑴碱金属元素:Li→Na→K→Rb→Cs①电子层数依次,②原子半径依次,③熔沸点依次,④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越来越,⑤金属性逐渐,单质的还原性逐渐,⑥离子的氧化性逐渐。
⑵卤族元素:F→Cl→Br→I→At①电子层数依次,②原子半径依次,③熔沸点依次,④密度依次。
⑤非金属性逐渐,单质的氧化性逐渐,⑥卤素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⑦跟H2化合越来越,⑧卤化氢的热稳定性逐渐,⑨氢卤酸的酸性逐渐。
二.填表练习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11~18号元素性质的变化中得出如下结论:Na Mg Al Si P S Cl Ar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稀有气体元素三.规律总结1.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随核电荷数依次,原子半径逐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因此,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是)表现在: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酸性逐渐;元素与氢化合的能力逐渐,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电子层数依次,原子半径逐渐,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所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表现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碱性逐渐;非金属与氢气化合的能力逐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金属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越来越。
3.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金属性的判断依据:①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②单质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①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②氢化物的稳定性;③最高价氧化物对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1)层数相同,核大半径小。
即电子层数相同时,结构相似的微粒中核电荷数大的微粒半径小。
例如:。
(2)层异,层大半径大。
即当微粒的电子层数不同时,结构相似的微粒中,电子层数大的微粒半径大。
《元素周期律》学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和方法目标:(1)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学习过程:1、预习必会(1)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有哪些相似性和递变性?(2)同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如何变化?(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怎样?第三周期有哪些元素呢?(4)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是什么?(5)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是什么?(6)设计什么实验来验证元素的金属性强弱?2、进入新课二、元素周期律思考:同周期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存在怎样的关系?又作怎样的变化呢?【科学探究1】1.在下表中写出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1~18号)的符号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用原子结构2.观察上面的表格,思考并讨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科学探究2】1.实验(1)(2)2.讨论:⑴结合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比较钠和镁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
⑵比较镁和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程度。
⑶比较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强弱。
⑷通过以上实验和讨论,你能推断出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吗?Na Mg Al金属性逐渐:4.通过以上对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对其它周期元素进行研究,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3、课堂小结:4、布置作业:【课堂检测】1、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的是: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B.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C.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2、同一周期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HXO4 > H2YO4 > H3ZO4,则下列说法判断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X <Y <Z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X > H2Y > H3ZC.元素的非金属性X > Y > ZD.单质的氧化性X > Y > Z3、用“>”、”<”回答下列问题:⑴酸性:H2CO3H2SiO3H2SiO3H3PO4⑵碱性:Ca(OH)2Mg(OH)2Mg(OH)2Al(OH)3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 H2S H2S HCl【每日一练】1、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A、C、N、O、FB、K、Mg、C、S C、F、Cl、Br、ID、Li、Na、K、Rb2、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B、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C、单质熔沸点呈周期性变化D、原子核外电的排布呈周期性变化3、从Na到CI,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是,原子半径最小的非金属元素是。
1.2.2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会进行总结,强调元素周期律在化学领域的重要性。我会指出,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性质,还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化学实验和发现新元素。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推荐阅读《化学原理》一书中关于元素周期律的章节,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 视频资源:观看化学教育视频,了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和发现新元素的故事。
2. 拓展要求:
- 自主学习:利用课后时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或观看视频资源,深入学习和拓展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⑤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发展
- 门捷列夫的周期表: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个周期表
- 周期律的发展:科学家们对周期表的不断完善和扩展
⑥ 学习元素周期律的意义
- 提升科学素养: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图表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同时,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通过颜色、字体和图像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元素周期律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它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性质、指导化学实验和发现新元素。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掌握了以下知识点:
1. 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第一章: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发展1.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介绍道尔顿、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索讲解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过程和意义1.2 元素周期律的发展介绍元素周期律的演变过程,包括长周期、短周期、过渡元素等讲解现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第二章: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2.1 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表现,如原子半径、电负性、化合价等分析周期表中元素周期性的规律和趋势2.2 元素周期律的族性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族性分类,如主族元素、副族元素、0族元素等讲解族性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如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氧化物等第三章:元素周期律的应用3.1 预测元素性质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原子半径、化合价、电负性等性质的方法分析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周期律应用的理解3.2 分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方法,如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分析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周期律应用的理解第四章:元素周期律的现代解释4.1 量子力学解释讲解量子力学对元素周期律的解释,如原子轨道、电子云等分析量子力学在周期表中的应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等4.2 价层电子互斥理论介绍价层电子互斥理论的基本原理讲解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在周期表中的应用,如化合价、氧化性等第五章: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5.1 周期表中的特殊现象讲解周期表中的特殊现象,如对角线规则、镧系元素、锕系元素等分析特殊现象的成因和意义5.2 元素周期律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元素发现、化合物合成、材料设计等分析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周期律应用的理解第六章:主族元素的周期性规律6.1 主族元素的周期性讲解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周期性变化分析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电负性、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6.2 主族元素的族性特征介绍主族元素族性特征,如金属性、非金属性、半金属性等讲解族性特征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及应用第七章:过渡元素的周期性规律7.1 过渡元素的周期性讲解过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周期性变化分析过渡元素原子半径、电负性、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7.2 过渡元素的族性特征介绍过渡元素的族性特征,如d轨道电子的填充、金属性等讲解族性特征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及应用第八章:镧系和锕系的周期性规律8.1 镧系和锕系的周期性讲解镧系和锕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周期性变化分析镧系和锕系元素原子半径、电负性、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8.2 镧系和锕系的族性特征介绍镧系和锕系元素的族性特征,如镧系收缩、锕系收缩等讲解族性特征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及应用第九章:元素周期律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9.1 材料科学与元素周期律讲解材料科学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元素周期律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合金、半导体等9.2 元素周期律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元素周期律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如超导材料、催化剂等分析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周期律应用的理解第十章:元素周期律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10.1 元素周期律与生物体元素分布讲解元素周期律与生物体元素分布的关系分析生物体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如酶的活性中心、药物设计等10.2 元素周期律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元素周期律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如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学等分析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周期律应用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发展:理解科学家如道尔顿、阿伏伽德罗和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历史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二)﹤学案﹥
一、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元素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会以理论来指导后续学习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形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元素周期律,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结构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通过思考、对比、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梳理
(一)接上次课知识,核对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是否话正确
(二)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教材P14-15页给出的数据,分析随着原子序数的变化,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主要化合价及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
(三)原子半径大小判断的规律
(1)电子层数: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同的不同粒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3)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趋势 【总结】
⑴同一周期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同一主族,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判断的方法
1、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 单质跟H 2O 或H +
置换出H 的难易程度(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易,金属性就越强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 ● 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 ●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性逐渐减弱
●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2、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 单质跟H 2 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越易跟H 2 化合,生成氢
化物越稳定,说明非金属性就越强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说明非金属性越强 ● 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 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五)填写下列各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六)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实验演示一】Mg、Al和水的反应: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中,加入2~3 ml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
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两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要求:填写课本16页的表格。
【实验演示二】取铝片和镁带,擦去氧化膜,分别和2mL 1mol/L稀硫酸反应。
要求:填写课本16页的表格。
小结:1、金属性:
结论: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随堂练习】
1、下列事实能说明金属性Na>Mg的是:()
A、Na最外层有一个电子,Mg最外层有2个电子;
B、Na能与冷水反应,而Mg不能;
C、碱性NaOH >M g(O H)2
D、 Na能从MgCl2的溶液中把Mg置换出来;
2.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非金属性Cl >S的是:( )
A、Cl2比S易与H2化合
B、HCl比H2S 稳定
C、酸性HCl >H2S
D、Cl的最高正价为+7,S的最高正价为+6
3、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Na .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B.I2、B 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
C.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4、.碱性强弱介于KOH和M g(O H)2之间的氢氧化物是 ( ) A.NaOH B.A l(O H)3 C.C a(O H)2 D.RbOH
5、已知X、Y、Z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按X、Y、Z依次增大
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顺序增强
C、单质的氧化性按X、Y、Z顺序增强
D、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