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互补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主张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佛家思想强调“因果报应”,主张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这些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体系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三家思想相互补充。

B. 儒家思想主张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而道家思想则主张无为而治。

C. 佛家思想强调“因果报应”,主张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与儒家和道家思想完全不同。

D.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体系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儒家思想特点的一项是(3分)A. 强调“仁、义、礼、智、信”B. 主张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C. 强调“道法自然”D. 强调“因果报应”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体系,然后分别阐述了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特点。

B. 文章通过对比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不同特点,突出了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C. 文章认为,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D. 文章没有明确指出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月考素质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

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

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于乌兽昆虫莫不爱。

不爱,奚足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态度的延伸表达而已。

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

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

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

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

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责,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北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

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

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建而同,即“杀伐以时”。

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培其长也。

鼋悬、鱼鳖、鳅鳢孕别之时,罔苦、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材料二:(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

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月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20分)1. 选择题: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荡漾(yàng)羸弱(léi)吮吸(shǔn)B. 嗔怪(chēn)坎坷(kǎn)蓦然(mò)C. 厄运(è)诅咒(zǔ)倔强(jiàng)D. 笑靥(yè)翘首(qiáo)恪守(k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我国各类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经过多次演练,地震发生时,全校师生疏散迅速有序。

D. 他详细解说了这个问题的所有细节及其与其他问题的关系。

3. 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她从不骄傲自满,总是待人接物诚惶诚恐。

B. 他不顾自己重病,依旧投身于工作,这种精神真是废寝忘食。

C. 在比赛中,他破釜沉舟,最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D. 这场比赛的胜利,是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的结果。

4. 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6分)1. 《红楼梦》作者是_________,小说主要讲述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故事。

2. 《史记》是由_________(人名)撰写的,采用的体例是_________。

3. 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_》中,收入了多篇感怀母亲的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 默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5分)1. 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3. 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4. 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

5. 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 《幸福的真谛》>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同。

辽宁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辽宁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辽宁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生动反映出粮食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更关乎国家政权的危亡。

毛泽东深知粮食的重要性,曾发表诸多关于粮食问题的指示和号召。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在多部著作中论述农业问题。

坚持粮食生产是农业劳动的基础。

列宁强调“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

他形象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权中的各项工作比作建造大厦,他说“以前我们往往一边在奠立大厦的基础,一边又在做圆屋顶和各种装饰”,“我们今后一定要更多地把自己的力量用在主要方面,用在奠定基础上,用在最难解决但我们还能解决的最普通的任务上”。

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他认为发展农业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巩固新生政权。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农业文明从古至今为中国的发展指明方向。

在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中,农业经济代表着国家经济,农业发展决定着国家命运。

中华优秀传统农业发展思想中的“食为政首”“以农为本”思想理念为毛泽东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尚书·洪范》中讲到治国理政的八项要务,其中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是第一要务。

《管子》认为,保障粮食生产是维持国家政权稳定的基础,粮食储存丰富的国家才能治理天下。

即“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

毛泽东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

”并要求全民参与粮食生产,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食为政首”思想的汲取。

汉景帝站在农民立场上重视国家的农业生产发展。

他认为,“雕文刻楼,伤农事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模块测试题特别提示:1.若发现抄袭者、雷同卷,全卷判0分。

2.全卷120分,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6分)一、选择题(8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 混.(hùn)合蓓.(péi)蕾撺.(cuān)掇B. 祈.(qí)祷榫.(zhǔn)头胆怯.(qiè)C. 火钵.(bō) 颓圮.(pǐ) 剜.(wā)肉补疮D. 比较.(jiào) 弄.(lòng)堂绯.(fēi)闻轶事2.下列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2分)A.江畔稍纵既逝訇然茕茕孑立B.厮守山居秋暝寥落九州攸同C.恶耗卓有成效缧绁汀上白沙D.祗台金樽绮筵修葺做客他乡3、下列成语试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从做球员到当教练,郎平的业绩之辉煌、资历之深厚、经历之丰富,是目前国内一线教练们无法比拟的,她此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可谓深孚众望....。

B.禽流感事件发生以来,禽类养殖业首当其冲....,.全国肉鸡和鸡蛋市场需求骤然减少,雏鸡和活鸡销售严重受阻,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C.光盘行动,是民间组织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就餐打包,“光盘”离开,如此上行下效....,逐步形成了节俭的好风气。

D.在实际生活中拙于交往的人,多精于事业。

他们不善应酬,只想着把工作干好。

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潜心钻研,挖井见泉,是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无论外界环境和参赛条件都极端恶劣,快乐男生们总能够面带微笑、充满信心地完成所有的比赛项目。

B.昨天,央视国际网站新闻频道首页出现了主持人海霞亮相《新闻联播》的报道,报道还配发了海霞的视频链接。

C.诗人踏上故土,听到年轻的姑娘们还在弹唱古老的“断念歌”,还在跳着古典时期的舞蹈时,感到这些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格格不入。

高一上册月考试卷语文模拟

高一上册月考试卷语文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沉鱼落雁B. 荡气回肠荡气回肠C. 悠然自得悠然自得D. 轰轰烈烈轰轰烈烈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使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C.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深受读者喜爱。

D. 由于长时间的学习,他的身体变得虚弱,这是因为他忽视了锻炼身体。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精彩绝伦精彩纷呈B. 沉默不语寡言少语C.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D. 惊天动地惊心动魄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悬梁刺股”中的“悬梁”指的是挂在梁上睡觉。

B. “画龙点睛”中的“点睛”指的是画龙的眼睛。

C. “不耻下问”中的“不耻”指的是不以问问题为耻。

D.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中的“海阔”指的是海洋广阔。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星星像眼睛,月亮像眉毛。

B. 他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

C. 这本书像一座金山,里面蕴藏着无尽的宝藏。

D. 那朵白云像棉花糖,飘在天空中。

6.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B. 这座城市的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好。

C.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D. 他的态度十分傲慢,让人难以接近。

7.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古典文学。

B. “你为什么不来呢?”他问道。

C. 他看着远方,仿佛在回忆往事。

D.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8. 下列各句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用心良苦,终于说服了大家。

B.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令人陶醉。

C. 他的胆子太小,连一只小猫都不敢捉。

D. 这件事办得非常成功,得到了大家的赞誉。

高一月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窠臼蹉跎恣意妄为脍灸人口B. 筚路蓝缕踌躇满志栩栩如生锲而不舍C. 桀骜不驯筚路蓝缕栩栩如生锲而不舍D. 窠臼蹉跎恣意妄为脍炙人口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我们综合考虑。

C.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很强。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追求,应该继续努力。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C.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D. 《三国演义》是元代罗贯中所著,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小说。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C. 风吹过树梢,树叶沙沙作响。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5. 下列关于古诗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是骈文的代表作。

B. 《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C. 《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描绘了醉翁亭的美景。

D.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表达了对国家忠诚的决心。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B.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D. 以上都是。

7. 下列关于成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B.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疑神疑鬼,自寻烦恼。

C.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欺欺人,掩人耳目。

D.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对牛弹琴,白费力气。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零了,冬天的雪花飞舞了。

陕西省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陕西省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陕西省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瞭望恣意翩跹揠苗助长B. 谗言怅惘缱绻偃旗息鼓C. 桎梏缱绻蹉跎谆谆教诲D. 踌躇徜徉蹉跎揠苗助长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我们应该避免不发生类似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你这样做对吗?C. 这样做对吗?D. 这样做对,还是不对?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C. 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D. 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吗?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像风一样。

D. 他跑得像闪电一样。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

B. 他很自由。

C. 他像一只小鸟。

D. 他自由得像小鸟。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要自由,我要自由,我要自由!B. 我要自由。

C. 我要自由,我要自由。

D. 我要自由,我要自由。

新高考高一语文月考试卷高中

新高考高一语文月考试卷高中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欢歌笑语B. 碧波荡漾拔地而起C. 风和日丽草长莺飞D. 铿锵有力惊涛骇浪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决心。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C. 在这次比赛中,他勇敢地冲在最前面,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D. 我在图书馆里找了一整天,终于找到了那本我一直想要的书。

3.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赞美之情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4. 下列成语中,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破釜沉舟B. 美中不足C. 胸有成竹D. 青出于蓝5. 下列名著中,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是: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6. 下列名篇中,描写了战争场面的作品是:A. 《滕王阁序》B. 《赤壁赋》C. 《岳阳楼记》D. 《兰亭集序》7.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是:A. 繁华与繁华B. 欢乐与欢快C. 美丽与漂亮D. 坚定与坚强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就像一座宝藏,蕴藏着丰富的知识。

B. 春风像慈母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大地。

C. 那个孩子就像一朵花,盛开在阳光下。

D. 这座城市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

9. 下列名篇中,描写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的是:A. 《登高》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 《登飞来峰》10. 下列词语中,属于偏正短语的是:A. 桃花源B. 山清水秀C. 青天白日D. 河水滔滔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科技的浪潮中,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从自动驾驶汽车到智能语音助手,从智能家居到医疗诊断,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国家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它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宗教、道德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儒家也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

儒家提出“仁、义、礼、智、信” 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些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今天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于我们今天提高审美水平和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B.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对今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启示意义。

C. 中国传统文化只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对其他方面关注较少。

D.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对提高审美水平有重要意义。

2.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征服自然。

B.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

C. 道家和儒家都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D. 道家和儒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价值。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阅读的力量与价值阅读,是一种能够赋予人们知识、智慧和情感的重要活动。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的力量与价值愈发凸显。

首先,阅读能够拓展人的视野。

书籍如同一个个窗口,带领读者领略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生。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古代的智者对话,了解历史的变迁;也可以探索未知的领域,接触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思想观念。

阅读让我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自身所处的环境,而是能够放眼全球,洞察世界的多样性。

其次,阅读有助于提升人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分析、综合和评价各种信息。

这种思维的锻炼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我们自己的创新思维;阅读哲学著作则能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阅读具有丰富人的情感世界的价值。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

我们可以在阅读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感动等。

这些情感的体验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理解他人,也能够增强我们自身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同时,阅读还可以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和力量,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为我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总之,阅读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与价值。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阶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

B. 阅读只能带领读者了解历史,不能探索未知领域。

C. 阅读可以提升人的思维能力,培养多种思维方式。

D. 阅读无法丰富人的情感世界,不能给予心灵慰藉。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共成长,与时代同奋进。

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下,一代又一代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不凡业绩,实现使命,完成传承,一砖一瓦砌好社会主义事业,一点一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劳动是攻坚克难的法宝。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无数基层干部拿出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用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脱贫致富的成果,积极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

劳动是实现价值的途径。

事业是干出来不是想出来的,要实现奋斗目标,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从赵梦桃在车间纺纱到“两弹元勋”邓稼先成功制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从王平扎根天山,带领群众走上小康之路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他们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自觉融入国家富强的伟业中,成为民族复兴坚实依靠的力量。

劳动是通往美好的路基。

在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劳动群众始终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党通过培养和表彰一批劳动模范,为发展革命根据地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为革命最后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是涌现出无数团结苦干的劳动模范,他们吃苦耐劳,锐意进取,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改革新时代,广大劳动群众不仅传承了艰苦奋斗的高尚品格,更发扬了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在岗位上干出一流业绩,创造中国奇迹。

一代又一代人用勤劳的双手,铺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复兴之路。

新时代东风浩荡,劳动者勇立潮头。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模精神是开创美好生活的精神引领,在“十四五”征程开启之时,尤其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以劳模带动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材料二:劳动创造世界,实干成就未来。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个人层面,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阅读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在社会层面,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此外,阅读也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1. 下列关于阅读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可以拓宽个人视野,增长知识。

B. 阅读只能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对社会发展没有作用。

C. 阅读能够培养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 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2. 下列对“阅读可以拓宽视野”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B. 阅读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C. 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 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B. 阅读经典著作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C.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D. 阅读只能通过纸质书籍进行,电子阅读没有任何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篇幅(pān)贪婪(lán)精湛(zhàn)B. 气息(xī)稀释(shì)淋漓(lǐ)C. 剔剔(tī)拈轻怕重(niān)融会贯通(huì)D. 憔悴(cuì)恍若(huǎng)蹉跎(cuō)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增设多门选修课程。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

C.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平时勤奋好学,不怕困难。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B. 他的言辞如此犀利,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口才。

C. 他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可以说是一丝不苟。

D. 她的歌声如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莫等闲:不要轻易放过。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指年轻的学生。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形容心情舒畅。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一定要。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有什么打算?”他问。

B. 他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看小说。

C. 他喜欢打篮球,也喜欢踢足球。

D.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团结同学。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伟大的文化符号,它们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传承着文化的精髓。

汉字,就是其中之一。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的形态优美,结构严谨。

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从楷书到行书,汉字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汉字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高一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月考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用Tönnies的话说:前者是Gemeinschaft(礼俗社会),后者是Gesellschaft(法理社会)。

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我们把这种社会叫做礼俗社会。

材料二:一些学者认为,虽然现代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全球化等新特征,但“差序格局”仍然存在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关系。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认为自己在过去的一周里睡眠充足吗?你能回想起上一次没有闹钟,睡到自然醒,不需要咖啡因就能保持神清气爽的时候吗?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那么你并不孤单。

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无法获得通常提倡的8小时夜间睡眠。

你可能对这一事实并不感到意外,但它的后果也许会让你惊掉下巴。

每晚的规律睡眠少于6~7个小时会破坏你的免疫系统,罹患癌症的风险将增加一倍以上。

睡眠不足——哪怕只是一个星期的适度减少,也有可能严重影响血糖水平,使你跨入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行列。

缺乏睡眠还会增加冠状动脉堵塞、变薄的风险,使你受到心血管疾病、中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威胁。

此外,英国作家夏洛特·勃朗特曾言:“一颗焦躁的心使人难以入眠。

”睡眠障碍会加剧各种主要精神疾病的病症,包括抑郁、焦虑和自杀倾向。

把以上这些健康后果放到一起,我们会更容易接受这个经过证实的关联:睡眠时间越短,寿命就越短。

睡眠剥夺这根橡皮筋在崩断之前,能够承受的拉力是有限的,然而可悲的是,人类实际上是唯一一种会在没有合理益处的情况下故意剥夺自己睡眠的物种。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经典的价值及其当代意义》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文学经典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学经典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经典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高尚的情感和美好的人性,能够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奈,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巴黎圣母院》通过对美与丑的对比,表达了对人性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其次,文学经典可以传承民族文化。

经典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不仅是文学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让读者在阅读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文学经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

经典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具有超越国界和民族的价值。

通过阅读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托尔斯泰的小说、雨果的作品等,都是世界文学经典,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总之,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重视文学经典的阅读和传承,让文学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学经典只对本民族具有价值,对其他民族没有意义。

金太阳高一月考试卷语文

金太阳高一月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漠不关心B. 奋发图强纷至沓来C. 风驰电掣比比皆是D. 风和日丽颠沛流离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使他很自豪。

B. 她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热心帮助同学。

C. 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

D.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我们需要集思广益。

3. 下列诗句中,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4. 下列词语中,不是成语的一项是()A. 举世闻名B. 画龙点睛C. 一帆风顺D. 雪中送炭5.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B. 那里的风景独好。

C.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D. 他们的友谊像金子一样珍贵。

6. 下列作家中,属于现实主义作家的一项是()A. 鲁迅B. 莫言C. 冰心D. 郭沫若7.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我国四大名著的一项是()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围城》8.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 《楚辞》是屈原的作品。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作品。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B. 那里的风景独好。

C.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D. 他们的友谊像金子一样珍贵。

10. 下列关于古诗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 《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

B. 《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C. 《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展现了江山的荒凉。

D. 《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月考模拟试卷一、论述文本阅读(9分)词之所以微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就是那些个诗人文士写给美丽的歌女去唱歌的歌词,没有想把我的思想怀抱理想志意都写到词里边去。

他最初本来没有这种用心,没有这种想法。

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就是写美丽女子的爱情。

可是,奇妙的事情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思想文化教养性格的种种不同的背景的,不管你是欣赏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无法避免,你就是你,你无论是解说,无论是创作,都带着自己的背景在其中了。

微妙的事情发生在哪里呢?就是在这些个诗人文士,当他用游戏笔墨为了娱宾遣兴给歌女写歌词的时候,无法避免地把自己的性格思想,在不知不觉之中,隐意识的,自己完全都不知道的,流露表现在爱情的歌词中去了。

这是很微妙的一件事情。

而且,我们有一句俗话说,观人于揖让,不若观人于游戏。

我们要观察一个人,看他揖让进退,他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表现得彬彬有礼——当然,因为那是要给大家看的。

可是,当他游戏的时候,因为不用端着架子,不用装腔作态了,所以,不知不觉反而把他更真的自我表现出来了。

词就是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

就是说他本来没有要写自己理想志意的用心,只是给美丽的歌女,写一些漂亮的爱情的歌词。

可是他不知不觉地就把他最深隐的本质,这不是拿腔作调说出来的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的最基本的本质,无意之中,不注意之间就流露表现出来了。

词既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因此,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说词这种文学体式是“要眇宜修”。

“要眇宜修”出于《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是写湘水上的一个神灵具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美。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楚辞》有王逸的注解《楚辞章句》,说“要眇”是“好貌”,是一种美好的样子。

又说:“修,饰也。

”修,是说这种美是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

洪兴祖的《楚辞补注》说“要眇宜修”是形容娥皇的“容德之美”。

关于湘君究竟是什么样的神仙,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简单的说,洪兴祖以为写的是娥皇,我们知道,娥皇、女英是舜的两个妻子,舜死了,娥皇女英泪滴洒在竹子上,成为斑竹;后来她们死了,成为湘水之神。

这究竟是不是可靠,《楚辞》的湘君是不是娥皇,我们今天来不及考证,至少洪兴祖认为,“要眇宜修”所写的美好,是一种女子的魅力,而且是从在到外在的容德之美。

《楚辞·远游》上还有“神要眇以淫放”一句,洪兴祖注解说“要眇”是“精微貌”。

把两处“要眇”出现的注解结合起来看,我们知道“要眇宜修”的美,是写一种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就是说词有这样一种美。

(摘编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1、下列关于原文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在初起时,并不承担言志功能,它仅仅只是一种诗人文士写给歌女的歌词,其主要为歌女的歌唱服务。

B.写词的诗人文士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文化教养个性等背景在写词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于其创作的歌词中。

C.人们平常所表现出的彬彬有礼其实是端架子,装腔作势的假象,缺乏挖掘个体身上最深隐本质的可能性。

D.最初的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文士身上最深隐的本质往往不是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们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

2、下列关于“要眇宜修”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王国维认为词具有“要眇宜修”的特点,所以其境界就无法与诗的境界媲美,王国维指出“诗之境阔”而“词之言长”。

B.“要眇宜修”出自于《楚辞·九歌·湘君》中的一句“美要眇兮宜修”,是对湘水上的神灵所具有的美态的形容。

C.在《楚辞章句》中,王逸注解“要眇”为“好貌”,“修”有“修饰”的意思,“要眇宜修”指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

D.洪兴祖认为“要眇宜修”和娥皇有关,这点虽然没有得到确认,但洪兴祖把“要眇宜修”与女性联系分析的理解有一定价值。

3、根据原文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微妙处在于诗人文士主观上并不想要把思想志意完全容纳进去,但客观上却无法避免地将其本质流露出来。

B.人在游戏中往往是不设防的,因此诗人文士用游戏笔墨为歌女写歌词的过程中,就不自觉地将自己性格思想表现出来。

C.王国维认为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和词各有特色,各有长短,各具特色。

D.娥皇女英的典故的可靠性不会影响人们对词的美感的诠释,词具有一种女性的美,具有最精致最细腻最纤细幽微的美。

二(一)文言文阅读六国论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千里之,而不免于灭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也,而在、之郊;诸侯之所与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也,而在、之野。

之有、,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塞之冲.,而蔽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也。

昔者雎用于而收.,商鞅用于而收。

昭王未得、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雎以为忧,然则之所忌者可见矣。

之用兵于.燕、,之危事也。

越过而攻人之国都,燕、拒之于前,而、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之攻燕、,未尝有、之忧,则、之附故.也。

夫、,诸侯之障,而使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以当强虎狼之,彼安得不折而入于哉?、折.而入于,然后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不能独当,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亲以摈.。

人不敢逾、以窥齐、楚、燕、之国,而齐、楚、燕、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使、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彼..于,以阴助其急。

若此可以应夫无穷..以当兵。

以二国委,而四国休息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B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C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D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籍中的“”,一般指崤山以东。

崤山位于省西部,是岭山脉东段的支脉。

古代将崤山与函谷关并称为“崤函”之塞,是山峰险陡、深谷如函的形象表达。

B郊与下文的野均指国土。

周代制度规定,距都城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后以郊泛指城外、野外。

C昭王,也称昭襄王,谥号为“昭襄”两字。

昭王是一个简称。

一般来说,古代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

D诸侯源自分封制,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

战国时期以后,剩下的大的诸侯国为、楚、齐、燕、、、被称为战国七雄。

6下列对原文中辙观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之亡,罪在六国的谋士考虑忧患粗略,图谋利益肤浅,,不了解天下的情势。

B六国与的对抗中,的态度至关重要,他们倾向哪边,哪边就能最终获胜。

C六国逾期亲近国,不如合力支持,保住了,六国也就各自保全了。

D各国诸侯贪图小利,背弃盟约,相互残杀,国军队还没出动,六国就把自己困住了。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人视之,亦不甚惜。

(4分)(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3分)(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分)(二)古诗鉴赏(10分)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诸城)城北。

当时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8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4分)9请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2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表现了人搜刮钱财时斤斤计较,但使用起来却视如敝履的状态。

(2)杜牧《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3)轼《念如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句子是,。

(4)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写眼前江景,用以起兴的词句是:“”(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汽车等待的时候【美】欧•亨利黄昏刚降临,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那个安静的公园的偏僻角落。

她坐在长椅上看书,一大网眼的面纱罩住了她的头巾帽和安详恬静的眼睛。

昨天同一时间她就来过,还有前天;了解这个情况的年轻人在附近徘徊。

翻页时,姑娘的书从手上滑下,在椅子上一磕,足足滚落一码远。

年轻人迫不及待地扑到书上,带着公园里和公共场合盛行一时的风度——彬彬有礼地献殷勤,把书还给它的主人,用悦耳迷人的声调冒险说了句不相干的关于天气的话。

姑娘从容不迫地打量着他,瞅着他整洁平凡的衣服和他没什么特殊表情的容貌。

“你高兴的话不妨坐下,”她说,声音低沉爽朗,“光线太暗了,看书不合适。

我宁愿聊聊天。

”“你可知道,”他说道,“我很久没有看到像你这样了不起的姑娘啦!昨天我就注意到了你。

美丽的小妞?”“不论你是谁,”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必须记住我是个上等女人。

我可以原谅你刚才说的话,我请你坐下,如果这一请却招来了你的‘小妞’,那就算我没请过。

”“我衷心请你原谅。

”年轻人央求说。

“换个话题吧。

现在谈谈这条小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吧,他们去向何方?为什么匆忙?他们幸福吗?”“看看他们确实很有意思,”他顺着她的话说,“这是生活的美妙戏剧。

有的去吃晚饭,有的去其他地方。

真猜不透他们的身世。

”姑娘说:“我不那样好奇。

我坐在这儿是因为只有这儿,我才能接近人类伟大、共同、搏动的心脏。

我生活中的地位使我永远感不到这种搏动。

你猜得出我为什么跟你聊天吗——贵姓?”“帕肯斯塔格。

”年轻人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