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与祆教

合集下载

河南安阳修定寺塔与祆教文化

河南安阳修定寺塔与祆教文化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摩崖三佛就是以弥勒佛 为主尊、两坐佛为夹伺的特例。这种独特的造像 和当时独特的政治环境有关。唐载初元年(公元 689年),僧怀义与法朗等造《大云经》言武则天是 弥勒下生,做阎浮提主,唐氏合微。[2]武则天为达 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自称是弥勒转世。摩崖三佛 就是在这种独特的社会背景下开凿的。修定寺塔 独特的造像龛是否也与武则天有直接关系?据记 载,贞观十年四月,唐太宗为了给久病不愈的长孙 皇后祈福,下令修葺山水形胜并建有宝塔的破旧 寺庙,以为功德,修定寺也在此次修缮之列。武则 天进宫时为贞观十一年(公元 637年),应排除武 则天对修定寺塔进行有目的的修缮。
[收稿日期]2019-10-21 [作者简介]刘长江(1978—),男,河南安阳人,主要从事文物研究与保护工作。
第 6期 刘长江:河南安阳修定寺塔与祆教文化
71
勒佛,也是祆教的火祆佛(光明神)。 这个假设修,并有相关的记载佐证; 二是大量祆教教徒聚集于安阳地区,并形成一定 的宗教信仰氛围;三是这些胡人教徒必须有强大 的政治、经济支持做后盾;四是此次修复当有足够 充分的理由做出弥勒(火祆佛)居中的“三世佛”。
[摘要]河南安阳修定寺塔造像龛是中国传统佛教造像的特例,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研究 认为,修定寺塔造像龛居中的不仅是未来佛弥勒,还兼有祆教的光明神(火祆佛)身份。安史之乱后大量粟特胡人聚集 在安阳地区,为祭祀“光明之神”和战乱中死去的粟特亡灵,对修定寺塔进行改建,使其成为具有祆教光明祭祠和佛教宝 塔的双重属性的独特建筑。
安史之乱前,安禄山为河朔三镇节度使。安 禄山是康国出身的康姓粟特胡人,伊朗学专家亨 宁(W.B.Henning)认 为 禄 山,荦 山,为 粟 特 语 Rokhshan光 明 的 意 思。[5]安 禄 山 自 称 是 ‘光 明 之 神’的化身,“每 胡 至,则 禄 山 胡 服,坐 重 床,烧 香 列珍宝,令 百 胡 侍 左 右,群 胡 罗 拜 余 下,邀 福 于 天。”[6]安禄山通过主持祭祀祆神的活动,使自己 成 为 粟 特 胡 族 的 宗 教 领 袖。[3](P327)粟 特 胡 人 所 信 仰的宗教为祆教,在中国也称为火祆教、拜火教。 认为火是光明之神化身,把拜火作为他们的神圣 职责,以拜火为崇尚神的表现。

历史人物:安禄山

历史人物:安禄山

安禄山
安禄山(703—757),中国唐代安史之乱的祸首。

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胡。

本名轧(一作阿)荦山。

母突厥人。

因其母改嫁安氏,改名安禄山。

安禄山通晓边境若干少数民族语言,初为互市牙郎。

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以其骁勇多机智,收为养子。

开元二十八年(740)安禄山为平卢兵马使,以贿赂勾结唐廷派往河北的使臣,博得唐玄宗的称许。

二十九年,升为营州都督;天宝元年(742)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载,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十载,又兼河东节度使,掌握了今河北、辽宁西部、山西一带的军事、民政及财政大权。

安禄山权势的取得,除了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骗得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宠信和支持外,还因为河北一带民族杂居,情况复杂,而他熟悉当地情况;另外,当时奚族和契丹族势力较强,不时进扰河北,他以征战或欺诈手法镇压两族立功,被玄宗倚为安边长城。

玄宗统治晚年,朝政腐败,禁军虚弱。

安禄山洞悉内情,有轻朝廷之心。

他又与权臣杨国忠不和,遂阴谋叛唐。

他豢养同罗、奚、契丹降人8000为假子,称“曳落河”(胡语,意为壮士),皆骁勇善战;又蓄战马数万匹,多聚兵仗,分遣胡商至各处经商敛财。

天宝十四载,又请以蕃将32人代汉将,组成一个以少数族武人为骨干、有汉族失意文人和地方军人参加的财富力强的武装集团。

同年十一月,安禄山自范阳起兵,以讨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攻陷洛阳。

次年正月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

同年六月,遣军陷长安。

从此,唐朝的半壁江山陷于长期战乱之中。

至德二载(757)正月,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1/ 2
安禄山
2/ 2。

安禄山是个“圣人”?死后幽州曾为其立祠,直至此人发其墓毁其棺

安禄山是个“圣人”?死后幽州曾为其立祠,直至此人发其墓毁其棺

安禄山是个“圣人”?死后幽州曾为其立祠,直至此人发其墓毁其棺历史的笑话:安禄山死后被奉为“圣人”,却与他得不得民心没关系提示:安禄山死后为何被奉为“圣人”?其实回答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只要看看安禄山的身世就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安禄山死后,史思明杀安庆绪后即大燕帝位,补谥安禄山为“光烈皇帝”,而这个“光烈”是很有说法的,它和安禄山出身有关,也可以说是“藏”在安禄山身上的一段秘密。

张弘靖(760—824)唐代大臣,书法家。

官至刑部尚书、同平章事,被封高平县侯后,出任幽州节度使(又称范阳节度使、卢龙节度使)。

《新唐书》:“弘靖以禄山、思明之乱,始自幽州,欲于事初尽革其俗,乃发禄山墓,毁其棺柩,人尤失望。

”意思是,张弘靖到了幽州,觉得这个地方是安史之乱的始发地,而人们也不应该“崇拜”安禄山了,就把安禄山的墓给挖了,但当地人对他的这种做法很是想不通。

这时候,安禄山死了已经有五六十年了,但当地人为什么还对他这么“念念不忘”呢?按史书的记载,安禄山死后,与史思明等被河朔旧将与士卒奉为“圣人”。

安禄山的部将田承嗣投降唐朝后,把史朝义(史思明长子)的母亲及妻子送到了朝廷,唐朝为奖励田承嗣,便封他为魏博节度使。

到任后,田承嗣为了安定北方人心,竟为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四人立祠,称他们为“四圣”。

773年,田承嗣向朝廷要求拜相,唐代宗向田承嗣开出了一个条件,要求他毁了“安史四圣”的祠堂,田承嗣照办,随后做了唐廷的同平章事。

到了到唐穆宗长庆年间(820年—824年),人们把这“四圣”中的两位给“忘”了,但还记着安禄山和史思明,把他们称为“二圣”。

对此,我们今天一些人说,安禄山和史思明对自己的部署和当地百姓很好,要不是他们的祠堂被毁、坟墓被挖,他们可能会“万古流芳”。

依据是,《新唐书·逆臣传》中的记载,“席豫为河北黜陟使,言禄山贤”。

席豫是唐玄宗时期的名臣。

天宝六年,封礼部尚书、进爵为襄阳县子。

史书里说他“清直亡欲,当官不为势权所撼,性谨畏”。

安史之乱祸首安禄山生平简介

安史之乱祸首安禄山生平简介

安史之乱祸首安禄山生平简介安禄山,营州人,本姓为康,名为轧荦山,父可能为康姓的胡人,而他的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族的巫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安史之乱祸首安禄山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安禄山生平简介安禄山是唐朝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安禄山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和母亲在突厥族里,原名本姓康,名轧荦山。

后来军安波至的哥哥安延偃娶他母亲为妻,安禄山也就改姓安了。

后来安禄山骁勇,被张守奎收为了义子,在公元740年的时候,被任命为平卢兵马使。

唐玄宗设置了平卢节度,安禄山代理平卢节度使,所以也就能够上朝面见唐玄宗,因其巧言令色,也深得唐玄宗的喜爱。

之后安禄山巴结上了杨贵妃,让杨贵妃收他做了义子。

公元747年,安禄山被提拔为大夫,此后平步青云。

公元751年,安禄山进宫向唐玄宗请求担任河东节度,唐玄宗就授给了他。

后来安禄山密谋叛乱,在范阳州城北边筑起了雄武城,表面上看来是防御侵略,实际上是储藏兵器、粮食做坚守范阳的部署。

杨国忠多次和唐玄宗说安禄山会叛乱,但是唐玄宗却没有重视起来。

公元755年的时候,唐玄宗再次召安禄山进谏,这一次安禄山以患病为名,没有来上朝。

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就在范阳起兵造反了,这一次的造反就是被称为安史之乱的唐朝最大的叛乱了。

公元756年正月,安禄山僭越称帝,国号叫燕国。

安禄山视力本来就很差,起兵之后基本上就已经失明了,连穿衣都要人服侍。

因为安禄山的为人暴虐,所以就被他自己的大臣和儿子安庆绪给密谋杀死了。

安禄山是哪里人对于安禄山的身世比较的复杂,要追究起来要扒的关系可能会比较多,所以需要一层一层的细细的深挖。

首先安禄山原本不是姓安的,安禄山的母亲是突厥族的一个巫师,安禄山的父亲死了之后,安禄山的母亲就常年带着安禄山生活在了突厥,之后安禄山的母亲就嫁给了突厥的一位将军安波注的哥安延偃。

后来这个家族也破散了,安禄山与几个安氏的兄弟逃到了徒具,于是就和他们结为了兄弟,这个时候安禄山才开始真正开始姓安。

这才是安禄山身世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安禄山之前的身世都无法考证,所以后世了解的也不多,只是大概能够猜测到安禄山的父亲是一个姓康的湖人,很早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留写了安禄山和安禄山的母亲一起生活。

安禄山

安禄山

安禄山——祸国奸雄,死于非命
安禄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胡。

“杂胡”也称“杂种胡”,是指混合血统的胡族。

安禄山的父亲是谁,史书没有记载,只知道他的母亲是阿史德氏,所以安禄山很可能是其母与别人的私生子。

后来,他母亲又嫁给胡将安延偃,所以他姓安。

安禄山足智多谋,天宝三年(744年),他兼任范阳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

为了讨好唐玄宗,安禄山积极表现自己,竟认杨贵妃为干娘。

这一年,安禄山45岁,而杨贵妃只有29岁。

天宝九年(750年),玄宗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将帅封王者前所未有,安禄山开了先例。

天宝十年(751年),安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这样,安禄山成了平卢、范阳(今北京)、河东(今太原)三镇的节度使了,拥兵十多万,野心也越来越大了。

安禄山拥兵自重,野心勃勃,蓄谋已久要推翻唐朝取而代之。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

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人民造成极大灾难。

“安史之乱”长达8年之久,中原地带战火连天,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成为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由于安禄山内部发生内混,安禄山被部下所杀,结束了罪恶的生命。

安史之乱的经过

安史之乱的经过

安史之乱随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平定辽东、西突厥、吐谷浑等地区,使盛唐成为一个国境极为辽阔的国家。

开元之治鼎盛状态,属史无前例的盛世。

开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国家无事,唐玄宗丧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

唐玄宗更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安禄山拜杨贵妃为母亲。

由提倡节俭变为挥金如土,如曾将一年各地之贡物赐予李林甫。

他又把国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

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宰相,任内凭着玄宗的信任专权用事达十九年,杜绝言路,排斥忠良。

杨国忠因杨贵妃得到宠幸而继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财,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朝政腐败。

安史之乱的经过1.禄山起兵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人在范阳起兵。

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长驱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日攻占东都洛阳,仅用了三十五天时间。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河南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四日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后,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准备防守;接着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2.唐军抵抗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五日接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既震惊又愤怒,白居易《长恨歌》写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

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就地防御;紧接着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率领大军东征平叛。

3.长安失守形势急转直下,兵败如山倒。

叛军如秋风扫落叶般节节胜利,只用了短短的三十四天,就从范阳打到洛阳。

驻守洛阳的是新任平卢、范阳节度使封常清,他在当地募兵六万,然而都是一些从未习武的市民。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主要人物:安禄山(703年-757年),本姓康,名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

母阿史德氏。

父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母为突厥巫师,信仰祆教。

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人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安庆绪(?-759年)是中国唐代的军人,大燕政权宗室、皇帝;他是唐东平郡王、东北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次子,初名仁执,后为唐帝李隆基赐名庆绪。

史载安庆绪性情懦弱,言词无序,但擅长骑射,为父任都知兵马使;父亲叛唐自立后,被封为晋王,后来弑父、袭称燕帝,最终死于部将史思明之手。

史思明(703年-761年)中国唐朝突厥人,初名窣干。

其貌不扬,懂六种蕃语原为安禄山手下大将,一度降唐,后复叛。

是唐朝的藩镇割据,也是大燕皇帝——燕顺天帝。

思明与安禄山同乡,一起发动安史之乱。

禄山长于政治、不知军事,思明长于军事,安禄山招得史思明,也是促成安禄山更增信心决定反叛的主因之一。

史朝义(?-763年),中国唐朝突厥族,生于宁夷郡,是安史之乱的领导者之一,史思明长子。

史思明随安禄山起兵,朝义率军守冀州、相州。

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弑父即位,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称帝,封朝义为怀王。

上元二年(761年)朝义发动兵变,杀史思明,三月十四日即位,年号显圣,又派散骑常侍张通儒等至范阳,杀皇后辛氏、太子史朝英等数十人。

762年唐军借回纥兵之助开始反攻,攻破史朝义首都洛阳,他北逃往莫州(今河北任丘一带),后众叛亲离,尤其主要将领田承嗣、李怀仙等均叛去,势单力孤,自杀而死。

郭子仪(697年-781年),又称郭令公,祖籍山西汾阳,唐代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代将领,平定安史之乱与诸多乱事,历事玄、肃、代、德四帝,封汾阳王。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人。

李光弼之父李楷洛,原是契丹酋长。

武则天时,内附唐朝。

光弼起家左卫郎。

李楷洛死后,李光弼袭爵,是肃宗时期著名将领。

历史趣谈怛罗斯战役疑云 大唐在这一战中失去了什么?

历史趣谈怛罗斯战役疑云 大唐在这一战中失去了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怛罗斯战役疑云大唐在这一战中失去了什么?
导语:古语云: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天宝九年(750年),名震一时的唐朝西兵主帅高仙芝,以粟特昭武诸国之一的石国(故地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
古语云: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天宝九年(750年),名震一时的唐朝西兵主帅高仙芝,以粟特昭武诸国之一的石国(故地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一带)“无藩臣礼”为由,将石国国王那俱车鼻夫妇押至长安,屠戮石国老幼,洗劫石国财富。

唐军撤退途中,还袭击了唐朝的传统盟友突骑施(活动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楚河流域,以及伊犁河流域一带),俘虏其可汗,并在长安当众杀害了他们。

高仙芝大发战争财:“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


石国当丝绸之路要冲,富甲一方,也是唐朝的传统盟友,而唐朝依靠突骑施,在中亚牵制大食(阿拉伯帝国)多年。

高仙芝的倒行逆施,在中亚人民中激起了极大愤慨。

石国王子躲过一劫后,西去大食搬兵,此时唐朝在中亚人心尽失,从保护者成了敌人。

中亚诸国的求援对象,也由大唐换成了阿拉伯人。

怛罗斯一战的“负资产”
有人认为,高仙芝伐石国,是为了借阿拉伯帝国朝廷易代(白衣大食、黑衣大食)的混乱之际,彻底击溃大食,从而确保唐朝在中亚势力范围的长治久安。

笔者不这么看。

武道的意义在于止戈,滥杀会失去民心。

就算高仙芝有此考虑,也不应以讨伐石国为开启战端之由头。

石国之战后第三年,他尝到自己酿下的苦果,因“诸胡皆怒,潜引大食欲共攻四镇”。

天宝十年,高仙芝决定先发制人。

他调动安西兵二万人,以及一万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安禄山离奇出生被指大灾星 没想到小人物改变历史

历史趣谈:安禄山离奇出生被指大灾星 没想到小人物改变历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安禄山离奇出生被指大灾星没想到小人物改变历

导语: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

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以占卜为业。

相传,其母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

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以占卜为业。

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突厥人“斗战”一词的发音是轧荦山,就用它作为安禄山的名字。

扎荦山名字就是这样而来。

其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

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

-胡人甲
公元702年,大唐盛世继续发展。

远在千里之外的营州柳城,突厥部落的女巫阿使德生下一个婴儿,相传是阿使德到轧荦山去祈祷,回来之后就怀孕了。

于是人们都说是轧荦山的出生,神的旨意,阿使德就给孩子取名为轧荦山。

轧荦山出生的那天晚上,天上忽然亮起道道红光,漫山遍野的鸟兽都一起鸣叫,天下一颗大流星坠落到轧荦山出身的帐篷。

于是,许多人纷纷猜测,轧荦山以后肯定是祸国殃民的大灾星。

当时的营州刺史听到百姓的议论,就派人去打探,如果属实就先杀掉轧荦山。

可营州刺史身边有一个胡人和阿使德同族,于是抢先告诉阿使德,阿使德急忙带上婴儿逃亡。

渐渐人们忘记了那个出生离奇的小孩。

后来,阿使德嫁给了突厥将军安波注,于是给小轧荦山取名为安禄山。

生活常识分享。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导读:安禄山,原名扎荦山。

其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

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

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思顺、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

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军镇(也叫做藩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

节度使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地位很重要。

按照当时的惯例,节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调到朝廷当宰相。

李林甫掌权以后,不但排挤朝廷的文官,还猜忌边境的节度使。

担任朔方等四个镇节度使的王忠嗣,立了很多战功。

他手下的将领哥舒翰、李光弼,都是骁勇善战的名将,李林甫看王忠嗣的功劳大,威望高,怕他被唐玄宗调回京城当宰相,派人向唐玄宗诬告王忠嗣想拥戴太子谋反,害得王忠嗣险些丢掉了性命。

后来还是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苦苦为王忠嗣申冤,玄宗才免了王忠嗣的死罪,改为降职处分。

王忠嗣受不了这个冤枉,一气之下就病死了。

当时,边境将领中有一些胡族人。

李林甫认为胡人文化低,不会被调到朝廷当宰相,就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张重用胡人,理由是胡人善战,而且跟朝官没联系,靠得住。

唐玄宗本来最怕边境的将领谋反,就听李林甫的话,提拔了一些胡人当节度使。

在这些胡族的节度使中,唐玄宗、李林甫特别看中一个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安禄山。

安禄山年轻时在平卢军里当过将官,因为不遵守军令,打了败仗。

边境守将把他解送到长安,请朝廷处分。

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为了严肃军纪,把安禄山判了死刑。

唐玄宗听说安禄山挺能干,下令把安禄山释放。

张九龄跟唐玄宗说:“安禄山违反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而且据我观察,安禄山不是个善良人,不杀恐怕后患无穷。

”唐玄宗不听张九龄劝谏,还是赦免了安禄山。

后来,张九龄被撤了职。

安禄山却靠他奉承拍马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升官,当上了平卢节度使。

安禄山生平简介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元凶吗?

安禄山生平简介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元凶吗?

安禄山生平简介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元凶吗?安禄山是一个大胖子,据说他最胖的时候有三百三十多斤,走路什么的都必须要先把肚子上的肥肉用手提起来,才能往前走。

安禄山到了后来,还失明了,失明后的他被自己所宠信的大宦官李猪儿杀死。

安禄山是一个唐朝的叛臣,他不是汉人,而是胡人。

并不好过,他也一直以跟继父在一起生活为耻。

开元初年时候,安禄山和将军安道买的儿子一起出逃突厥。

谁知安道买的二子安贞节一下子就将两个人给抓住了。

他们安分了几年,到了安禄山少年的时候,他的胆子也更大了,他和安思顺等人结为兄弟,决定从此以后就姓安。

由于年少时候经过了许多地方,安禄山一共会六个国家的语言,为了生存,他做起了贩卖人口的生意。

安禄山长得白白胖胖的,又聪明会来事,一次他偷羊被张守珪抓住,张守珪准备杀了安禄山,安禄山大声喊道:为何要杀我?你不去消灭蕃族,专门盯着我这种人做什么!这蕃族见安禄山颇有胆气,就没有杀他,而是给他任务,抓住那些活的俘虏,回来严刑拷打。

只要安禄山出去,就一定不会空手而归,业绩很好。

张守珪得到安禄山这个大宝贝,但是老是嫌弃安禄山的胖,搞得安禄山不敢放开了吃,每贵妃将安禄山召进宫,要替安禄山进行洗三仪式,这是古代诞生礼中一个特别重要的仪式,婴儿出生后第三日,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儿。

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

杨贵妃让人将安禄山像小婴儿一样放到大澡盆里,给安禄山洗了个澡,又用锦绣料子特制出来一个大襁褓,将安禄山包在里面,活脱脱的一个巨婴,贵妃口呼禄儿来嬉笑取乐。

唐朝的那场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就是安禄山发起的。

他兵囤一方,以杀奸臣杨国忠为旗号,掀起了造反,最后被自己最信任的宦官李猪儿和幼子安庆绪联手杀害。

袄教

袄教

袄教Zoroastrian舌卷残精编辑在公元前6世纪前期,在中东地区,除了犹太人是信奉唯一真神(上帝)的民族之外,还有一个和波斯同种的民族——梅德人,也创立一个类似的信仰唯一真神的宗教。

这两种宗教当时彼此并不知道对方,虽然两者有相似的教义,但是彼此分割没有任何的联系。

(梅德人中,最出名的就是后来建立波斯帝国推翻了巴比伦帝国的居鲁士大帝。

)这种宗教推崇一位先知,先知的名字叫——索罗亚斯德。

后来,人们将这种宗教称为“索罗亚斯德教”。

这就是今天我们说的“祆教”。

祆教,就是拜火教。

就是中国人定义的“索罗亚斯德教”。

索罗亚斯德教既崇拜火,也崇拜日月星辰。

中国人认为该教是拜天,故称为“祆教”。

“祆”者,天神的省义字,不称“天”而称“祆”,说明这是外国的天神,和中国自有的本土天神是有区别的。

隋唐之后,中国的史书逐渐将“索罗亚斯德教”统称为“祆教”。

现存的祆教经文,是用一种非常古老的波斯文字写成的,说明了其发源地及主要的传播区域。

祆教的历史,延续了超过1000年。

从公元前6世纪一直到后来阿拉伯人伊斯兰教的兴起。

公元前6——5世纪,是祆教在波斯高原的兴起,以后整个波斯高原,被马其顿人统治者。

后来波斯人(安息)于公元前247年起义,建立了波斯帕提亚王朝。

这期间的几百年里,祆教比较沉寂。

后来,公元224年,阿达希尔大帝建立了萨珊王朝,(公元226——公元240年在位)并推翻了帕提亚王朝。

萨珊王朝开始复兴祆教。

并将祆教定位波斯的国教,享有极高的威望。

很快,萨珊帝国也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帝国。

但是,做为国教的祆教,并没有开放给除波斯人之外的其他民族或者地区,以维护其高贵特征。

因此,这种政权与神权教的结合,彼此都有很严重的连带后果。

终于,在萨珊王朝被阿拉伯人推翻之后,袄教的宗教团体和教士集团也随着政权的灭亡而崩溃,由于缺乏群众信仰的基础,袄教进入了衰退期。

在伊斯兰教时代,在阿拉伯人统治波斯和阿拉伯半岛时期,波斯人和袄教信徒不像当时的拜占庭人那样,可以选择西迁。

唐朝安禄山

唐朝安禄山

唐朝安禄山引言:唐朝安禄山是中国历史上突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叛徒之一。

他在唐朝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他的贪婪和背叛行为,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唐朝安禄山的背景、崛起、叛乱以及最终结局的一系列事件,展现出这位历史人物对唐朝的的深远影响。

一、背景安禄山生于唐朝的汐州(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一个名门望族。

他出身名门,家庭背景较为显赫,这成为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崛起的桥梁。

安禄山骁勇善战,聪明机智,使他很快获得了皇帝的注意。

二、崛起安禄山的崛起开始于他作为一名将领参与高宗皇帝平定安史之乱。

这场叛乱严重冲击了唐朝的统治,给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安禄山以其出色的战术、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闻名于世。

他在战场上屡次获得重大胜利,此外,他还表现出对政治事务的熟练处理能力。

得益于他在平定安史之乱期间的出色表现,安禄山被任命为河北节度使,成为唐朝的高级将领之一。

三、叛乱然而,安禄山的野心和贪婪最终带来了他的灭亡。

安禄山对权力的渴望超过了对国家的忠诚,他开始与唐帝国的领导阶层产生矛盾。

安禄山开始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的利益之上,并试图推翻唐朝的统治。

安禄山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叛乱,被称为“安史之乱”。

他利用军队的力量反对当时的唐朝皇帝,试图夺取皇位。

他以其魅力和口才,成功争取了一部分军队和官员的支持,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四、影响安禄山的叛乱对唐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达8年的战争使唐朝举国上下陷入混乱和动荡,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

无数人民生活在战乱的恐惧中,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终,安禄山的叛乱被唐朝成功平定。

但这场战争耗尽了国家的资源和实力,导致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五、结局安禄山的结局也充满了悲剧色彩。

在他失败的地方,他被军队中的叛徒谋杀。

他的尸体被送到长安(今天的西安)并公开示众,作为叛乱和叛徒的警示。

结论:唐朝安禄山的故事展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历史事件。

他的崛起和叛乱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以及权力的腐败和破坏性。

安史之乱的故事

安史之乱的故事

安史之乱的故事人物简介安禄山(703-757),颍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名康,查鲁山。

他的父亲可能是康虎,他的母亲阿什杜德是一个土耳其女巫。

相传她母亲多年无子,便去为扎雅山(突厥人尊称扎雅山为战神)祈福,后于长安三年(703年)正月初一诱子,故名扎雅山。

安禄山父亲早逝,自幼随母亲生活在突厥部落。

之后,他的母亲改嫁给了突厥将军安伯柱的弟弟闫妍。

开元初年,他家破人亡。

与安道迈将军的儿子萧杰、安博的儿子安、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后与安结为兄弟。

从此改姓安,取名鹿山。

安禄山是唐朝分裂势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安史之乱的元凶之一,建立了名为的燕国政权。

安禄山胖瞎后,长期被心腹太监打扮。

因为溺爱小儿子,二儿子安清旭见安禄山不宠爱自己,心里愤愤不平。

他命令安禄山宠臣李猪儿刺死他,安方军开始衰落。

历史故事公元755年冬(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见时机成熟,决定发动叛乱。

当时安禄山刚从京都回来,就伪造了的一道圣旨,向将士宣布:“皇上有密令,要我立即带兵入朝讨伐杨。

这个消息太突然了,所有的士兵都很惊讶,但没有人敢反对。

安禄山的一些心腹尽最大努力倡导这种回应。

11月初,安禄山集结兵力15万,自称20万,连夜从杨帆(今北京城西南)出发,向南进军。

一路上浓烟滚滚,席卷千里;尖叫,惊天动地。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著名的叙事诗《长恨歌》中这样描述:“直到渔阳传来的战鼓响彻大地,击碎了《虹裙》、《羽衣》的曲调。

紫禁城,九层的宫殿,隐约出现在尘土中,成千上万的车马向西南方向行进。

”当时普通人和平相处了几十年,几代人都没有经历过战争。

突然,他们听说杨帆叛变了,距离在颤抖。

河北各郡防御很快崩溃,随后洛阳陷落,潼关陷落,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只好随杨贵妃出逃。

途中,一位老人对唐玄宗说:“安禄山的反心早就暴露了。

但是有人告诉陛下,他们总是被陛下杀死,造成了今天的局面!我记得宋景当丞相的时候,他敢说真话,所以天下太平。

现在臣子只懂奉承,所以陛下对世事一无所知。

祆教在伊朗历史中的地位

祆教在伊朗历史中的地位

祆教在伊朗历史中的地位祆教作为伊朗的主要宗教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古代波斯。

作为一种起源较早的宗教,祆教在伊朗历史中的地位一直备受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祆教在伊朗历史中的地位,包括其发展历程、影响和现状。

一、祆教的发展历程祆教是一种古老的宗教,起源于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古代波斯,当时波斯人崇拜一些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力量。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祆教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信仰体系和信德教义。

祆教教义认为人类和自然是一个整体,需要相互尊重和保护。

此外,祆教也重视家族和社区,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自己和家族的幸福努力奋斗。

在伊朗历史上,祆教曾经是主流宗教。

在古代波斯帝国时期,祆教成为了国教,并影响着波斯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古代波斯帝国时期,宗教的领袖被称为祆祭,他们是对神秘力量最有了解的人,也是政治和社会的领袖。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和影响,祆教逐渐式微。

尽管这种宗教受到了挫折,但是它仍然在一些地方有着深刻的影响力,现在也很难说祆教是不是伊朗的主流宗教了。

二、祆教的影响尽管祆教已经不再是伊朗主流宗教,但它在伊朗历史上的影响力却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祆教是伊朗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祆教信仰强调人类和自然的相互关系,这种信仰贯穿了伊朗文化和艺术的方方面面,如绘画、音乐、戏剧等等。

其次,祆教在伊朗农村地区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在传统农村社会中,祆教往往是人们主要信仰,它与自然、生命和家族密切相关,这与农村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密不可分。

最后,在一些政治和社会活动中,祆教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伊朗的民族主义运动中,祆教被视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这种对祆教的重新认可并不是宗教频道的重新发展,而是民族和国家意识的蓬勃表达。

三、祆教的现状目前,伊朗官方认可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大多数伊朗人也信仰伊斯兰教。

然而,祆教在伊朗一些地方仍然有一定的信众和影响力。

尤其是在一些山区或偏远地区,祆教仍然是人们生活和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安十二时辰》里红衣教徒到底是何人?为何祆教在唐朝影响力大

《长安十二时辰》里红衣教徒到底是何人?为何祆教在唐朝影响力大

《长安十二时辰》里红衣教徒到底是何人?为何祆教在唐朝影响力大文/原创:文景历史最近国产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吸睛无数,画面制作精良,在展现盛世繁华下的长安美景时,也引得观众探究唐朝的历史。

其中一集出现的红衣教徒在唐朝势力强大,人数众多,连靖安司掌权人都要礼让三分。

这些狂热的红衣教徒到底是什么人?为何在唐朝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长安十二时辰》画面《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红衣教其实是祆教,它是世界五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源于琐罗亚斯德教,经由中亚地区传入中国,最迟在公元6世纪时已由粟特商人传入中国,到了唐朝祆教有了相当的影响,以致国人特别为其取了汉名、造出“祆”字(念xian,第一声)。

历史上著名的三夷教——摩尼教、景教、祆教,都曾有大量教徒在中国境内活动的记录,其中学者对摩尼教和景教的研究已证明,这两大教被不少中国人所接受,然而同源于波斯的祆教,却并不为中国人所重视,自古以来,人们多把祆教与摩尼教、景教甚至回教相互混淆。

一、祆教的特点祆教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变体,在中国又称为波斯教、火祆教、拜火教等,该教主张圣火崇拜。

琐罗亚斯德教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末6世纪初,在波斯萨珊王朝时被定为国教,是伊朗最早的宗教。

琐罗亚斯德教以波斯古经《阿维斯塔》(Avesta)为经典。

琐罗亚斯德教标志祭礼的主要特点就是在露天的祭台上燃放圣火,认为通过崇拜圣火可以与神沟通,故又称拜火教。

传入中国之后,保留了这一圣火崇拜的形式。

根据中亚考古发现,祆神Weshparkar是三头六臂,披着甲胄,一手执山型叉,口中喷火的形象。

粟特片治肯特XXII-1号地点壁画残片Weshparkar神琐罗亚斯德教是典型的二元论宗教,信奉善、恶二宗。

它所崇奉的恶端是黑暗、污浊、破坏、死亡,其最高代表为阿赫里曼。

善端是火、光明、创造、生活,其最高神为阿胡拉·玛兹达(Ahura Mazda),原文写作dhyaksiya或dryaksiya, 相当于梵语tryaksa。

安禄山简介安禄山简介

安禄山简介安禄山简介

安禄山简介-安禄山简介安禄山个人资料中文名:安禄山别名:阿荦山、轧荦山信仰:拜火教年号:圣武谥号:光烈皇帝性别:男民族:突厥族国籍:唐朝所处时代:唐朝时期出生地: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出生时间:公元703年逝世时间:公元757年职业:军阀、叛军首领职位:三镇节度使、大燕皇帝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人(今辽宁朝阳),本姓康,名轧荦山。

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

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

安禄山其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

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

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思顺、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

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

因其宠爱幼子,二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命令安禄山宠幸的宦官李猪儿在替他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安方势力开始走下坡路。

安禄山生平简介安禄山原来没有姓氏,名字叫轧荦山。

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族的一个巫师,以占卜为业。

他小时候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在突厥族里生活,将军安波至的哥哥安延偃娶他母亲为妻。

开元初年,安禄山跟将军安道买的儿子一起逃离了突厥人。

安道买的第二个儿子安贞节任岚州别驾,把他们两个人抓回来了。

年纪到了十多岁,安禄山以与他的哥哥及后父安延偃生活在一起为耻。

约定同安思顺等人结为兄弟,就定为姓安。

开元二十年(732年),张守珪任幽州节度,安禄山偷羊被抓住,张守珪拷问他,准备乱棍打死,他高声喊叫说:“大夫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啊?为什么要打死我!”张守珪见他长得白白胖胖,语言豪壮,就放了他。

命令他跟同乡史思明一起抓活俘虏,他们只要出去就一定能够按时抓到,就把安禄山提拔为偏将。

安禄山、史思明是汉族吗?

安禄山、史思明是汉族吗?

安禄山、史思明是汉族吗?
史思明和安禄山,虽然起的都是汉名,但是他们却都不是汉族。

单从姓名上,就能判断出他们都是来自中亚地区的粟特胡人。

这些粟特人,来到中原地区之后,都给自己起一个汉化的名字,往往以国名为姓。

安禄山来自安国,就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

史思明则来自史国,位于中亚历史名城撒马尔罕以南。

得壹元宝
史思明和安禄山虽然名字是粟特人的,但是他们又都有很深的突厥背景。

安禄山年幼时父亲去世,母亲阿史德氏最初是突厥的一位女巫,后来改嫁给在突厥军队供职的粟特军官安延偃,因此冒用安姓,叫安禄山。

“禄山”是粟特语明亮一词的转译。

史思明本姓阿史那,属于突厥王姓,原名阿史那崒干,史思明是唐玄宗给他起的汉语名字。

无论是安禄山音译自粟特语明亮的“禄山”,还是唐玄宗给史思明起的“思明”,都有崇尚光明的意思,这明显是受波斯拜火教的影响。

因此,我们说安禄山和史思明严格地讲,都属于伊朗系的粟特人与突厥人的混血儿。

新旧《唐书》都称他们为“营州杂胡”,“营州”是,今天辽宁省朝阳市的古称,所谓“杂胡”,更是一语道出了他们的混血身世。

唐朝安禄山的趣闻

唐朝安禄山的趣闻

唐朝安禄山的趣闻:唐玄宗时期的胡人部落,在大唐官员们看来,始终是个不安定因素。

而安禄山也看到,就算是最强大的胡人部落酋长,见到了大唐的刺史大人,也要屈膝下跪。

安禄山渐渐的,就不甘心委屈在胡人部落当中,他希望自己能够到大唐为官。

有一次,有一个胡人富商带着一千多只羊到集市上交易,可是没有给安禄山交够保护费,安禄山就不允许他进行交易。

那个富商也挺倔强,并不怕安禄山,宁可不交易,也不给安禄山交钱。

安禄山很生气,就带着十来个手下,在晚上的时候突然冲到富商的大帐中,想要杀死富商,劫走一千来只羊。

可安禄山万万没想到,一闯入大帐,竟然看到范阳节度使张守圭大人坐在中间,一百多名武士拿着弓箭对准安禄山。

原来,范阳节度使多次接到商户投诉,说在朝廷和胡人交易的路上,经常会发生抢劫。

当时的“互市”,可并非是一个乡,一个村那种小小的集市,而是各个部落之间,大唐和胡人之间,进行大规模交易的场所。

大唐向胡人贩卖铁器,丝绸,而胡人向大唐贩卖马匹。

最近一段时间,互市不稳定,朝廷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购买到足够数量的战马了。

张守圭大人于是派手下心腹扮作商人,引蛇出洞,果然就引来了安禄山。

于是,张守圭命人把胆敢破坏朝廷互市的安禄山推出去斩首。

安禄山看到情况不对,赶忙大叫:“张大人难道不想消灭祸乱边疆的奚族和契丹吗?为什么要杀掉能够为国出力的勇士呢!”一句话说到了范阳节度使张守圭的心坎上。

互市虽然重要,但那只是癣疥之患,毕竟大唐的铁器、丝绸对胡人也同样具有吸引力。

而奚族和契丹两大部落在最近的四五十年日渐强大,已经占据了现在东北、外蒙的许多地区,甚至经常派军队进攻大唐边郡,劫掠人口,杀害百姓。

可是说奚族、契丹不除,大唐边患就永无宁日。

张守圭急忙下令召回安禄山。

张守圭免除安禄山的罪过,让安禄山在自己手下担任军官,当时有一个名臣叫做“捉生将”。

捉生将主要负责从敌人驻地抓回一两个俘虏,交给审查,了解敌情。

在担任捉生将的时候,安禄山遇见了自己人生当中最大的一个知音——史思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安禄山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文明都以可依靠的水源为摇篮。

因此,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以两河流域为依托,印度视恒河为神圣之河,长江、黄河更是中国的母亲河。

汉朝时,大月氏在惨败给匈奴之后,被迫从河西昭武(今甘肃临泽昭武附近)西迁,辗转来到中亚的索格底亚纳(Sogdiana),在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绿洲上,形成了九大城邦,即康、安、曹、石、米、何、史、穆、毕九国。

进入中原之后,中国人称他们为昭武九姓。

而西文则称为“粟特”(Sogdians)。

粟特人信奉祆教,从敦煌的文书典籍中,我们得知每一个粟特聚落中,都会有一个祆庙。

而从他们的丧葬习俗来看,虽然受到了中原汉文化的影响,但仍然明显表现出来了祆教的特征。

正是由于粟特人有着一种宗教信仰,因此后来在安史之乱中,这种信仰为扩大安禄山在他们民族中的号召力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这里插一句,祆教的“祆”字,很容易搞混,因为字形相近的一共是三个,祆、袄、祅。

第二个字是棉袄的袄,音ao,第三个字则是祅,音yao,只有第一个字才是这个宗教的名称。

祆教也称拜火教,也许大家一下子就想起金庸笔下那个“明教”来,事实上明教就是摩尼教,尊明尊,尚光明,而小说中加进的拜火情结则源于祆教。

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也”,母亲是突厥人阿史德。

安禄山本来姓康,后来随继父姓安,都是“九姓胡”。

史载,安禄山的母亲“祷子于轧荦山”,后来“以神所命,遂字轧荦山”。

后来改叫禄山。

荣新江先生在《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信仰》中分析了安禄山在粟特人中的“宗教领袖”地位,纪录片《考古中国》中“发现虞弘墓”一篇就是采用的这个观点。

他认为,安禄山的名字“禄山”无疑与轧荦山即“光明之神”有关,他把自己装扮成祆神,取得了自己民族对自己的崇拜与信任,故而具有很大的号召力。

我很信服这种说法,因此就不多加论述了,总之由宗教带来的号召力助了安禄山一臂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