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分析

高校历来是知识荟萃、思想争鸣的文化聚集之地,在全球化日益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国家间交往的增多,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摩擦相应增多。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越来越重视以文化为核心的“软权力”对全球的无形影响和渗透。全球化对我国高等院校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全球化为高校意识形态注入了新的活力,积极推动高校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亦对高校意识形态造成一定冲击。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产生,并成为后冷战时代综合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用以立国的价值体系的核心,它决定一个国家全部合法性之所在。意识形态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为国家政权提供“合法性”的文化基础。大众的意识形态认同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定与巩固。在某种程度而言,意识形态危机必将导致一个国家的政权危机。苏共(布)政权的丧失与其意识形态的整体瓦解密不可分。俄罗斯学者穆尔扎在其论著《论意识操纵》中指出,苏联在冷战中的失败与其说是军事上、经济上的原因,不如说是思想上的原因。尽管全球化是客观历史进程,但西方发达国家无疑在这一进程中占据主导优势。它们利用强大的经济后盾向全球进行文化渗透。意识形态的渗透与扩张在美国的国家战略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威尔逊曾说:。布尔什维克主要是思想上侵略,你不能靠军队击败思想。”杜勒斯也说过:。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青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我们迟早将教会苏联的年青人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克林顿曾明确道: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的第三个核心目标是促进民主和人权,即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向全世界兜售美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使美国文化成为普世文化就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之一。尼克松指出:“在下一个世纪,采取侵略的代价将会更加高昂,而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将成为决定性因素⋯。”上述美国政界要人的话语无一不道出美国对外进行文化渗透与扩张的真实企图。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则焕发出生机活力,成为苏东剧变后美国强大的意识形态攻击的主要对象。它对中国推进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成为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武器。从根本上讲,这实际上是一种资本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对立,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继续。高等院校是知识传播最集中的中心之一,是全球化推动下的全球政治文化互动的前沿阵地。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掌握先进的传播载体,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政治文化渗透的重点对象。而现在在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代大学生,恰恰是未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这将从根本上整体性地动摇中国社会的价值趋向[1]。

造成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的渗透

经济全球化不仅包含着传统资本和物质资源等物态要素的流动,也包含着信息、知识、精神产品等文化范畴要素的流动。因此,“经济流”同时也引发“文化流”。费孝通先生在描述20世纪的局面时说:“20世纪是一个世界性的战国世纪”,“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个分裂的文化集团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一个多元一体的国际社会。而我们现在的文化就处在这种形成的过程中”。所以,多元文化的互动最终形成的是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文化上的优势,推行文化霸权主义,通过影视、书刊、网络等途径,加强对全球文化生产和信息传播的控制和主导,以文化产品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企图抢占我国文化市场,侵害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的安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更为激烈。西方发达国家以全球化为契机,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倾销其政治

制度和价值观念.西方国家的猛烈攻势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2]。

(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负面影响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两个根本性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的生产力,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引起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一方面,以经济建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成了人们处理事件的价值标准,成了转型时期被普遍接受的道德准则,从而导致人们对过去较为统一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由认同走向迷惑或质疑,由此产生了思想观念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索取主义、个人局部利益主义在强化,集体主义、荣誉观念、奉献观念、社会全局观念在淡化。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化,矛盾和冲突逐步凸现。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社会不公平的加剧和腐败现象的蔓延,直接导致不同社会阶层对于我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认识和理解出现模糊化和离心力不断增加的趋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前途表现出消极和悲观态度。特别是广大大学生非常容易受到误导,陷入错误思想的泥潭[2]。

(三)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的运用

网络是把“双刃剑”,不仅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紧密,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把全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和运用,目前它正以一种空前开放的姿态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思想领域,引起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优势,利用网络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渗透,利用它们强大的资本和技术系统,掌握了意识形态的传播理论与方法。目前,网络已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所谓的西方价值观和“人道主义”外衣的掩护下,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往往极力渲染西方政治制度和生活理念的优越性和不可超越性。以“意识形态多元化、意识形态虚假化或隐或现地削弱、贬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试图用文化渗透的策略影响我国当代的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最终产生对西方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心理”[3]。

(四)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

社会上的各种思潮不可避免地涌入到高校来,部分高校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在执行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各种错误思潮的泛滥提供了市场和温床;再加上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和把握不同。课堂本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基本场所,无论是自然科学学科还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实际教学中,都应当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思想导向。但由于学科特点不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要求,放松了对自身世界观的改造,认为意识形态教育与己无关,甚至出现有意无意轻视、淡化意识形态教育、附加各种“奇谈怪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另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要还是以抽象的理论说教为主,使得大学生群体对意识形态教育缺乏热情。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求大学生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反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思想理论体系予以认同、接受和践行,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把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传授给学生,忽视了意识形态教育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使得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在形式上虽然比较顺畅,但在接受内容上却并非尽如人意[2]。

(五)大学生自身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的淡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