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功和机械能》

合集下载

《功和机械能》教案

《功和机械能》教案

《功和机械能》教案功和机械能教案【引言】功和机械能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概念非常重要,不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课时安排】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1个小时。

第一部分:主题:认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功与功率,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教学目标:- 理解功及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掌握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 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重难点分析:-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一个难点;- 对于机械能的种类,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例如,一个持重物的人在爬楼梯,他们需要向上提供一定的力量,通过爬楼梯才能完成目标。

这个过程中,人不但做了功,而且还将机械能转化为了势能和动能。

2. 讲解- 功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3. 练习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练习计算功和功率的公式,以加深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并通过特定的例子来让他们了解机械能的常见类型和转化。

4.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方法和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主题: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意义;-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需要进行深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重要的原理;- 通过实例呈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场景,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例如,让一个学生推一个块,通过游戏的规则,让学生发现块消失后,它的能量并没有消失,仍然存在于系统中。

2. 讲解-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 练习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场景模拟,练习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法。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1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1

功和机械能复习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考点突破1、做功(1)上,使物体在上移动一段上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用字母(2)_______(3)物体在这个2.3、功的计算★考点突破★触类旁通★中考链接B.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梯C.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D.举着杠铃原地不动3、功的计算(1)向上移动的叫做功,用(2)在力离.(3)1 J(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功的公式时注意的问题)★考点突破例:一个人用平方向匀速推一辆重的车前进做功多少?重力对车做功多少?★(让学生运用刚复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印象)★中考链接(上学生把握中考方向)(三)功率★考点突破例确的是(A、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C、作时做功越快D、作时做功越慢★中考链接(让学生把握中考方向)三、小结★中考链接三、小结四、布置作业五、巩固练习★板书1、做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力学上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用字母 W 表示。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4、功定义式:W =Fs ,s 表示在力 F 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单位:焦耳,符号为“J ”,1 J =1 N ·m.5、功率:功和做功所用时间之比,用 P 表示;公式:t WP =或Fv t Fs t W P ===。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节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讽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难点:势能的概念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新课教学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

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

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

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图1-1实验,实验可分三步: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

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

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

中考物理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2

中考物理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2

功和机械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

2、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3、解释机械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弄清楚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关系。

2、通过练习让学生机械能的分类和转化有更深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基础知识的复习,让学生在中考中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有信心地做有关机械能的相关题目。

教学重点复习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

教学难点机械能的影响因素、机械能守恒。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

教具与媒体多媒体、课件、同步练习教学程序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按中考要求分析本章知识点的重要性。

二、复习过程(一)动能和势能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

一、按中考要求分析本章知识点的重要性。

1、教师讲授:(1)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及其转化,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同学们“理解”。

(2)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重力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这部分要求同学们“探究”二、理清知识点1、动能和势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影响因素:速度和质量速度:质量相同时,物体运动越快,动能越大。

质量: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4)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学生回忆本章知识了解本章知识在中考中的重要性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题让学生在复习本章前有个总体的认识。

口脑并用,更有利于记忆。

★考点突破★触类旁通(二)机械能及其转化1、2、机械能及其守恒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高度: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6)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考点突破【例1】如图 15-3-1 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装置.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目的是探究车动能的大小与________的关系;若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______越多,从而判断小车的动能越______(选填“大”或“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中考物理复习《功和机械能》精品教案

中考物理复习《功和机械能》精品教案

公式 P = P = Fv 单位:1瓦 = 1焦 / 秒机第十四章功和机械能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深刻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功的公式,掌握功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机械功以及怎样量度机械功的大小。

会理解和计算机械功功率. (3)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它的大小与那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初步概念以及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

了解动能和势能如何转化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和功率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机械功和机械能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动能和势能的 相互转化。

难点:做功的两个因素;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

三、知识梳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N)公式W =FS单位:1 焦耳=1牛 ⋅ 米表示做功快慢的量概念定义: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功率功和功率 功率(P)Wt有用功:机械对物体做的功。

机械工作时 额外功: 械克服自重和摩擦做的功机械效率( η )总功: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机械效率η = W有W总m机动能V重力势能m械势能h弹性势能——形变程度能转化:动能势能四、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公式:W=FS3、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它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P=W/t二、复习内容1、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即物体受力没有移动;是物体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物体凭惯性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2

教案2: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机械能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复习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实例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机械能的概念,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3. 能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机械能的概念。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例子,如一个人提着一桶水从地面提到三楼,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做了多少功。

2. 知识点复习:(1)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2)功的计算:功 = 力× 距离× cosθ。

(3)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4)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作用时所做的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跳伞运动员在空中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

5. 知识拓展:讲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功的概念:功 = 力× 距离× cosθ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九年级下学期--《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学期--《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复习内容立足于基础,从基础概念入手,循序渐进。

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让学生注重基础,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恩维能力。

精心设计习题,针对学生在做题中暴露的错误进行分析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量做了铺垫。

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本章在学生已经深入学习了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展开一幅由力而揭开的能量画卷,本章又是学习内能,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基础,所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主要讲功和机械能的内容。

通过这节课巩固功和机械能的知识,为学习下一重简单机械的内容打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物理计算题已经有了较多的知识储备,功、功率这一部分知识,公式不多,公式的变形也比较饰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公式中出现的新单位比较多,有一些同学掌握起来比较吃力。

四、教学目标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什么是功率,会正确举行功、功率、“速度的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2.难点:做功的两个困素,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及应用能量转化知识解释生活实例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七、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由问题“两位同学推不同的物体,谁做了功?”导入《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设计意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二)梳理基础如识,把握复习要点活动一:(1)、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学习活动1,并小组讨论,展示在多媒体上●功1、做功的必要因素:2、三种不做功的情况:3、功的符号、单位、计算。

《功和机械能》教案(精选13篇)

《功和机械能》教案(精选13篇)

《功和机械能》教案(精选13篇)《功和机械能》篇1一、指导思想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和改进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机会;以我校“生态课堂”为实施主阵地,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目标(一)学年的教学总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材教学目标:第11章:简单机械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结合功的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3.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和过程。

4.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5.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6.理解机械效率。

7.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12章:机械能和内能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的转化。

2.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7.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13章:电路初探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第14章:欧姆定律1、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九年级物理教案)功和机械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功和机械能教案
2、功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单位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考点探究
[例1] (08____(省、市、区、县))两名举重运动员,甲比乙高,如果他们举起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的时间相等,如图所示,则( )
A.甲运动员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B.甲运动员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C.甲运动员做功较多,他们的功率相等
P=W/t=9×103J/20s=450W
(3)减轻体重加强体能训练穿(戴)防滑鞋(手套)轻装上阵等。
点拨:本题考查了公式W=Pt,W=FS,V=S/t的应用,只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考点3: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考点归纳
1、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物体移动的速度。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物体被举高的高度。
(1)重物上升的速度.
(2)拉力所做的有用功.
(3)拉力的功率.
【解析】上升的速度用v=s/t计算;拉力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拉力的功率要先算出拉力做的功W=FS、然后用p=W/t计算。
【答案】0.3m/s 1440J 180w
【点拨】选用适当的公式。关键要分清s和h
考点应用
5、(08____(省、市、区、县))一台抽水机的功率为10KW,利用它将54m3的水抽到20m高的水塔上共用了0.5h那么该抽水机做的有用功、总功分别是多少?(g取19N/Kg)
[例4](连云港)下面的四幅图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解析】A是有弹性势能转化成动能。B是有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D是有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
【答案】c
【点拨】看他们的响因素如何变化。
考点应用
8、(08____(省、市、区、县))同学们都玩过秋千吧,闭上眼睛,那种时高时低的感觉如同在飞……,你知道其中能量的转化吗?对于右图中荡秋千的小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物理: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doc

物理: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doc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功的公式、单位。

了解功的原理。

知道有用功、总功的计算方法,了解额外功的产生,知道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理解机械效率,知道斜面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知道功率的概念、单位,理解功率的含义。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及其相互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自主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归纳、总结所要的学习知识,初步学会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难点: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斜面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结构1、功:做功的两个力要因素,不做功的三种情况,W=Fs ,单位2、功的原理:理想机械3、机械效率:公式,测量方法η=(Gh/Fs) ,如何提高η4、功率:P=W/t=Fv ,与机械效率的区别5、机械能:概念,动能(m v ),重力势能(m h ),弹性势能(弹性形变)6、机械能的转化: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时,机械能守恒。

ηW 有用W 总=ηGh FL=ηGhFS=Gh Fh =G F =ηGhFS =Gh F2h =G 2F =ηGhFS=Gh Fnh=G nF=斜面滑轮组动滑轮定滑轮η=Gh/(Gh+fL)η=Gh/(Gh+G 轮h )动滑轮,滑轮组二、练习题1、小明用100N的力将50N的铅球掷出10m远,则在铅球抛出的过程中,人对铅球所作的功是:()A、1000JB、500JC、0JD、1500J2、下列叙述中能够提高机械效率的是()A、增加有用功B、减小机械间的摩擦C、减小总功D、使用最省力的机械3、一架匀速上升的直升飞机,它的()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C、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加D、动能不变,机械能也不变4、下列自然灾害中,主要由机械能造成的破坏的是:()A、大火烧毁房屋B、干旱使庄稼枯死C、洪水冲垮堤坝D、汽油燃烧爆炸5、用100N的力推着小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5s内小车前进了10m,则在这段时间内:⑴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多大?⑵推力做得功多少?⑶推力的功率是多大?6、一台起重机将重6000N的建筑材料提升到10m高的楼房上,做的额外功是40000J,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7、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质量是500kg的物体,机械效率是70%,对滑轮组做功的总功率是7kW,则重物上升的速度是多少?8、在100m深的矿井里,每分钟积水9m3,要想不让积水存留在矿井里,应该用至少多大功率的水泵抽水?9、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猜想1: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关;猜想2:可能与被提升的钩码重力有关;’猜想3: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和被提升的钩码重力都有关;猜想4: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兰兰的实验记录:10、如图是小红同学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装置。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案1.功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

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的单位是焦(耳)。

2.功率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所做的功叫功率。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直接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常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

5.机械能,物体机械运动的量度,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6.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7.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8.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大小有关。

9.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并且遵从一定的规律。

10.水能、风能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可以用来为人类服务。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即F1L1=F2L23.滑轮周边有槽,可绕中心转动的轮子。

定滑轮的转轴固定,不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转轴随物体移动,能省一半力,不改变力的方向。

4.轮轴由轴和大轮组成,能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

一、简单机械1.为了省力,应选用动力臂长、阻力臂短的杠杆,但使用这种杠杆时,动力通过的距离要比阻力通过的距离长;阻力臂长的杠杆虽费力,但使用时,动力通过的距离比阻力通过的距离小,工作方便,在使用杠杆时,不能同时做到又省力,又少移动距离。

2.轮轴是杠杆的变形。

使用轮轴时,动力作用在轮上可省力。

3.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量由几股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量的几分之一。

4.滑轮组中动滑轮的个数为m,当绳的固定端系在动滑轮的框架上时,则“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2m+1,当绳的固定端系在定滑轮的框架上时,则“承担重量”的绳子段数n=2m。

中学物理九年级《功和机械能》教案设计

中学物理九年级《功和机械能》教案设计

中学物理九年级《功和机械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o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区分动能和势能,并能计算简单情境下的动能和势能。

o掌握功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2.能力目标:o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所做的功。

o能够分析物体在不同位置时的机械能变化,以及功与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o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o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沟通能力。

o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区分及计算。

-难点:功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功和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功和机械能的理解。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功和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动画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复杂概念。

四、教学资源-教材:九年级物理课本及相关教辅材料。

-教具:投影仪、电脑、白板及白板笔。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弹簧、砝码、米尺、秒表。

-多媒体资源:功和机械能相关的动画、视频、课件。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鼓励小组内互助合作。

2.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不打断他人讲话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策略:对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的学生给予表扬,设置小组竞赛,激发学习热情。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教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教案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 一、功二、讲授新课: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2: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初中初三物理上册《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三物理上册《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教学设计
1.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机械功与机械能的知识。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2.新课内容:
(1)机械功:介绍机械功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机械功的计算方法。
(2)机械能: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分析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关系。
(3)机械效率:介绍机械效率的定义,结合实例讲解如何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活中机械功和机械能的实例,并进行实验验证。
4.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自主发现机械功与机械能的基本规律。
2.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利用图表、公式等工具,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以及他们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经验。这样的总结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按时完成。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师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机械功与机械能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讲评课教案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讲评课教案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讲评课【教学目的】1.以小组的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建构知识体系。

2.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结合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现象。

4.理解机械能的概念,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5.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展示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根据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判断物体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变化。

3.能根据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4.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一、提出目标:教师说明本节复习内容及要求二、知识梳理:(一)组内合作交流:<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结合课本、笔记本,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知识梳理与回顾。

由中心发言人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还有一人主笔,主要记录知识要点和本组质疑的问题。

小组分工明确。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情况(二)全班交流展示:<学生活动>本章内容分两部分进行展示,一是功和功率;二是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小组代表将本组梳理的结果呈现并解说,展示本组梳理的结果;在小组交流或小组进行补充时,各小组将自己小组质疑的问题提出,请求其他小组解决;全体同学认真倾听并踊跃补充。

<教师活动>教师及时评价,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启发点拨。

三、讲评练习题:《学苑新报》复习检测题一、二、重点错题:一、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我们要注意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⑴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2016届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功和机械能》

2016届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功和机械能》

功和机械能知识回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计算功率,(3)建立能量的初步概念,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会正确使用W=FS计算功的大小;(2)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及应用;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2.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计算功率,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及应用难点: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知识回顾: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我们才能说力对物体做了功).计算公式___________,S的单位为_____,功的单位为 _____,简称_____,符号是___;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一般可用公式________.注意: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举例说明二、___________________叫功率.它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_______其国际单位是_____,简称____,符号是______.(注意正体、斜体的书写区分), 工程技术上还常用_____做功率的单位.功率是机械的主要性能之一.功率的计算公式还可写为_________,写出推导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单位是____ (“能够”是指这个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正在”做功) .三、 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势能,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弹性势能,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________,动能和势能统称________.四、滚摆在上升过程中_____越来越小,_____越来越大,动能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下降过程中动能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___,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总和________.五.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无法直接测量,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反映动能大小的;试验中利用斜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让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应用到的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六.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判断重锤具有的势能大小,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应用到的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知识深化及注意的问题: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及计算:只有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我们才能说力对物体做了功.有力无距离不行,这叫“劳而无功”,有距离无力也不行,这叫“不劳无功”.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力有距离时,也可能这个力没有做功,也就是力和距离垂直时,这叫“垂直无功”.计算时也只考虑这两个因素即可.例1、(课本P58)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小车,使小车沿水平方向前进5m,拉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重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垂直无功)跟踪练习:1、足球运动员用50N的力踢足球,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后,又向前运动了50m,在足球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是________.(可整合力的知识,此时足球不受脚的踢力)(不劳无功)2、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4N重的足球踢到25m远处,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功3000J B.做功100JC.没有做功D.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计算做功的多少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向右做直线运动,经过了AB、BC两段路程,已知AB=BC,设AB段是光滑的,拉力F 做的功为W 1,BC段是粗糙的,拉力F 做的功为W2,则W 1和 W 2的关系是____________.(把握要点,排除干扰)例2、放学后,小志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走完了长20m、高10m的斜坡,又登上高14m的五楼才回到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和机械能知识回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计算功率,(3)建立能量的初步概念,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会正确使用W=FS计算功的大小;(2)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及应用;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2.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计算功率,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及应用难点: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知识回顾: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我们才能说力对物体做了功).计算公式___________,S的单位为_____,功的单位为 _____,简称_____,符号是___;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一般可用公式________.注意: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举例说明二、___________________叫功率.它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_______其国际单位是_____,简称____,符号是______.(注意正体、斜体的书写区分), 工程技术上还常用_____做功率的单位.功率是机械的主要性能之一.功率的计算公式还可写为_________,写出推导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单位是____ (“能够”是指这个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正在”做功) .三、 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势能,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弹性势能,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________,动能和势能统称________.四、滚摆在上升过程中_____越来越小,_____越来越大,动能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下降过程中动能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___,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总和________.五.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无法直接测量,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反映动能大小的;试验中利用斜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让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应用到的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六.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判断重锤具有的势能大小,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应用到的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知识深化及注意的问题: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及计算:只有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我们才能说力对物体做了功.有力无距离不行,这叫“劳而无功”,有距离无力也不行,这叫“不劳无功”.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力有距离时,也可能这个力没有做功,也就是力和距离垂直时,这叫“垂直无功”.计算时也只考虑这两个因素即可.例1、(课本P58)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小车,使小车沿水平方向前进5m,拉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重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垂直无功)跟踪练习:1、足球运动员用50N的力踢足球,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后,又向前运动了50m,在足球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是________.(可整合力的知识,此时足球不受脚的踢力)(不劳无功)2、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4N重的足球踢到25m远处,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功3000J B.做功100JC.没有做功D.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计算做功的多少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向右做直线运动,经过了AB、BC两段路程,已知AB=BC,设AB段是光滑的,拉力F 做的功为W 1,BC段是粗糙的,拉力F 做的功为W2,则W 1和 W 2的关系是____________.(把握要点,排除干扰)例2、放学后,小志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走完了长20m、高10m的斜坡,又登上高14m的五楼才回到家。

他在回家的路上那段路程对书包做了功?他一共对书包做了多少功?(距离和力必须是方向完全相同才能相乘)二、功率的概念理解及计算: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定义式是P=W/t.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单独的做功多少或时间长短无关.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快,但不意味着做功越多,同样也不仅仅意味着做功时间越短.例3、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既然功率是由功和时间两个物理量共同决定的,那么在进行功率计算时就不能只考虑一个量,否则就要犯简单化的错误.例4:(课本P61)甲乙二人同时开始登山,甲先到达山顶,你能判定那个人的功率大吗?为什么?(只有时间关系,不知道体重关系,无法判断做功多少,也就无法判断功率大小)跟踪练习:在一次体育课上,甲、乙两同学进行爬杆比赛,甲从某一位置匀速爬到杆顶用时9s,乙从同一位置速爬到杆顶用时10s,如甲、乙两人的体重之比是5:6,则他们爬杆的功率之比是_________.三、功率的推导公式P=Fv 的应用:P=Fv 是教材中没有讲解的,但在很多实际问题的分析解答中运用此公式简便易行.该公式是根据功和功率的定义式推导出来的,运用该公式也必须注意F 和v的方向一致.例5、汽车司机在平路上一般驾驶得较快,当要上坡特别是上较陡的坡时,司机往往要把档位从高速档调到低速档才能顺利上坡,请问是什么原因?跟踪练习:某人在同一水平路面上用水平拉力拉同一重物匀速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第一次移动的速度为v,第二次移动的速度为2v,若分别用W 1、P 1和W 2、P 2表示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W 1=W 2,P1=P 2 B.2W 1=W 2,P 1=P 2C.W 1=W 2,2P 1=P 2 D.2W 1 =W 2,P 1=2P 2四、动能、势能的理解及能量大小的判定: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分为两种: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其中高度具有相对性,因而重力势能也具有相对性,例如山上的一块石头,稳稳地静止在山顶,对于山顶的地面来说,它的重力势能为零;但对于山脚来讲,它们之间具有高度差,石头就具有了重力势能,是能够做功的.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才叫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还与弹性物体本身的因素有关,我们一般只考虑前者即可,个别的题目需要都考虑.例6、飞行的子弹能射穿靶子,是因为它具有___能;放在阳台上的花盆有砸伤人的危险,是因为它具有____能;推开的弹簧门放手后能自动关上,是因为它具有____能;钟表里的法条拧得越紧则能够走的时间越长,是因为____越大,______越大.每个物体都有质量,所以判定一个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只要看是否运动;判断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只看是否具有高度差即可.判断动能大小的变化,一般看速度的变化,同理,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一般看高度的变化,因为一般情况质量是不变的.例7、从上升的气球上落下一个物体,这个物体从离开气球到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阻力)(惯性)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机械能守恒B.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守恒C.重力势能先减少后增大,动能先增大后减少,机械能守恒D.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少,动能先减少后增大,机械能守恒但有些题目也恰恰会在此设陷阱,字面不提,变化隐含其中,靠你联系实际分析得出.例8、为缓解旱情,4月份以来滇西地区多次利用直升机进行人工降雨,直升机飞在某一高度匀速直线飞行时,不断向空中抛洒“干冰”,此时直升机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情况是()A.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 B.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C.动能变小,重力势能不变D.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隐含条件是质量的减少)五、机械能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加势能等于机械能,①只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只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例9、一质量不变的物体在空中受平衡力,则物体的机械能()A. 一定保持不变B.一定增大C.一定减少D.以上都有可能关键是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方向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判断哪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关键是判断哪种能量减少,哪种能量增大.例10、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点的动能最_____ ,势能最____;在远地点的____能最大, _____能最小;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速度变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实际生活中往往机械能是不守恒的,在做题中关键要看题目的说明条件.例11、(课本P68例题)一个儿童分别从高度相同、长度不同的两个滑梯滑下. 那一次滑到底端的速度大?课本就是从理想(忽略运动阻力,机械能守恒)和实际(机械能不守恒)两种情况讨论的跟踪练习:1、山车是一项非常惊险刺激的娱乐休闲活动(如图).不计能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机械能小于b点机械能B、a点动能最大,b点势能最大,c点机械能最大C、由a到b的过程中,动能减少,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D、由b到c的过程中,动能增大,势能减少,机械能变大六、利用图像获取信息分析问题例12、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