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3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3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牛顿运动定律以力和运动的知识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从牛顿运动定律出发可以推导出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一系列重要的物理规律。
牛顿运动定律还是学习热学、电磁学的重要基础。
因此,这一章内容在力学和整个物理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__的重点和中心内容。
(二)教学内容、教材体系与教学目标__教材在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安排了一节“运动状态的改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深化,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也是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的铺垫,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加速度由力和质量两个因素决定,并且对它们的关系有了定性的认识。
本节教材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加速度跟力、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再把这两个关系综合起来,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然后把牛顿第二定律从物体受一个力的特殊情况,推广到受多个力的一般情况,从物体受恒力的情况推广到物体受变力的情况,并且进一步强调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和瞬时性。
根据以上分析和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知识教学目标为:1.知道牛顿第二定律内容及表达式,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能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和瞬时性。
3.知道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应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让学生通过研究加速度跟力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掌握控制变量法。
在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实验研究、分析数据、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演示实验为基础,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的活动为主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贯穿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023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四篇
2023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四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内容与地位本节课是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物理》(共同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学习其他动力学规律的基础,是__的重点内容。
本节通过实验定量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教材中使用了三个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电容、电阻等内容都会用到此法。
本节内容是__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2、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实验结果,推出三者间关系,(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3)力的单的定义(4)理解在多个力作用下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5)初步掌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方法及步骤。
(6)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物理量间关系。
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和观察中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课不仅是让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更重视如何通过实验控制变量,根据实验条件启发学生思考,把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探索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实用的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三篇
实用的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三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将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知识结合可推导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将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结合,可研究天体运动规律;此外,牛顿运动定律在电磁学、热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牛顿运动定律实际上几乎贯穿了经典物理学的全部内容。
在历年的高考中,单纯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题目并不多见,主要是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牛顿运动定律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知识点,而是作为一个知识基础体现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是经典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本部分内容的考题突出了与实际物理情景的结合,出题形式多以大型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从近几年的高考形式上来看,上海物理卷第22题、海南卷第15题、江苏卷第13题、安徽卷第22题、山东卷第24题、08年上海单科卷第21题、海南卷第15题,07年海南卷第16题均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总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本节复习课是力的知识,运动学知识和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学好整个物理学奠定基础。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如下三维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的解题方法,进一步学习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变式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学会画受力分析图和过程示意图,培养学生分析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养成积极思维,解题规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物理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3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3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下面我对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一章第6节的内容,它是在学习过动量守恒定律之后,为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动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而编写的。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积累,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且本节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②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可以使用于变力;③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是学生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②通过一维形式动量定理的定量讨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难点: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四、说方法教法:本节课我采用演示实验,分小组讨论,进行推理验证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法: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起来。
从而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教学程序通过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小实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鸡蛋落地让鸡蛋落入垫有海绵桶中(海绵不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推测鸡蛋的“命运”,最后展示结果。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学内容力产生瞬时效果,一是形变,一是产生运动状态的改变,即产生加速度。
必修本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已经定性地介绍了力的形变效果,并定量地给出了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本节"牛顿第二定律"则是定量地研究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由于高中力学部分是由牛顿定律为基础所构建的体系,在牛顿三定律中,牛顿第二定律为核心内容。
教材第二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使学生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启下,通过实例定性地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
本节通过实验定量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教材中使用了三个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即先保持一个量不变去研究另两个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再保持另外一个量不变,研究另两个量间的变化关系。
然后把前面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以后的知识如电容、电阻等内容都会用到此法。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材料。
教材在用实验研究a、F、m三者变化关系时,为简化研究,首先只研究受单个力作用的情况,然后运用了前面力的合成的知识来解决受多个力的情况,并把初中及高中前面所学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归为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力的合成的等效性的理解,知识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牛顿第二定律。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它所解决问题方法及思路常用于热学、电学等的问题的研究中。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难点是定律的物理内涵。
应当指出的是,本节实验是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这个实验。
最新版-牛顿第二定律高中物理教案优秀8篇
牛顿第二定律高中物理教案优秀8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内容与地位本节课是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物理》(共同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学习其他动力学规律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节通过实验定量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教材中使用了三个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电容、电阻等内容都会用到此法。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2、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实验结果,推出三者间关系,(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3)力的单的定义(4)理解在多个力作用下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5)初步掌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方法及步骤。
(6)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物理量间关系。
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和观察中能培养学生haozuowen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课不仅是让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更重视如何通过实验控制变量,根据实验条件启发学生思考,把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探索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3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本文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一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我按下列程序展开。
首先是本章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属于新课标3-5模块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知识在旧版教材中是紧接机械能之后,而在新课程教材中则是大幅后移。
但我认为动量知识在新教材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拓展。
3-5模块之前,学生接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属于经典物理,而3-5模块中其余知识则属于微观粒子内容,“碰撞”是粒子性的一个典型特征;比如,原子核结构就是利用粒子碰撞的方法研究得到的,动量知识则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碰撞所必须的。
因此,“动量”知识被放在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内容之前学习。
可见,新教材中“动量”知识除了巩固了传统意义上在物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之外,还强化了在从经典过渡到量子过程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动量定理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它比牛顿运动定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的领域,例如微观粒子方面,动量定理仍然适用。
此外,在研究碰撞和反冲问题时,利用动量定理要比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方便得多,不必详细研究整个运动过程,只需要比较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即可,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生活生产中,动量定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数学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科学探究能力。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1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1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下面我对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一章第6节的内容,它是在学习过动量守恒定律之后,为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动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而编写的。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积累,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且本节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②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可以使用于变力;③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是学生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②通过一维形式动量定理的定量讨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难点: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四、说方法教法:本节课我采用演示实验,分小组讨论,进行推理验证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法: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起来。
从而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教学程序通过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小实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鸡蛋落地让鸡蛋落入垫有海绵桶中(海绵不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推测鸡蛋的“命运”,最后展示结果。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最新3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最新3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一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我按下列程序展开。
首先是本章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属于新课标3-5模块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知识在旧版教材中是紧接机械能之后,而在新课程教材中则是大幅后移。
但我认为动量知识在新教材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拓展。
3-5模块之前,学生接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属于经典物理,而3-5模块中其余知识则属于微观粒子内容,“碰撞”是粒子性的一个典型特征;比如,原子核结构就是利用粒子碰撞的方法研究得到的,动量知识则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碰撞所必须的。
因此,“动量”知识被放在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内容之前学习。
可见,新教材中“动量”知识除了巩固了传统意义上在物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之外,还强化了在从经典过渡到量子过程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动量定理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它比牛顿运动定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的领域,例如微观粒子方面,动量定理仍然适用。
此外,在研究碰撞和反冲问题时,利用动量定理要比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方便得多,不必详细研究整个运动过程,只需要比较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即可,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生活生产中,动量定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数学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科学探究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课程理念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课程目标的三个领域,即(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我对本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动量的角度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7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7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将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知识结合可推导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将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结合,可研究天体运动规律;此外,牛顿运动定律在电磁学、热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牛顿运动定律实际上几乎贯穿了经典物理学的全部内容。
在历年的高考中,单纯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题目并不多见,主要是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牛顿运动定律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知识点,而是作为一个知识基础体现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是经典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本部分内容的考题突出了与实际物理情景的结合,出题形式多以大型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从近几年的高考形式上来看,20__年上海物理卷第22题、海南卷第15题、江苏卷第13题、安徽卷第22题、山东卷第24题、08年上海单科卷第21题、海南卷第15题,07年海南卷第16题均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总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本节复习课是力的知识,运动学知识和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学好整个物理学奠定基础。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如下三维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的解题方法,进一步学习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变式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学会画受力分析图和过程示意图,培养学生分析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养成积极思维,解题规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物理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7篇
If you are really willing to work hard for your dreams, the worst result will be a late bloomer.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7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下面我对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一章第6节的内容,它是在学习过动量守恒定律之后,为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动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而编写的。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积累,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且本节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②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可以使用于变力;③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是学生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②通过一维形式动量定理的定量讨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难点: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四、说方法教法:本节课我采用演示实验,分小组讨论,进行推理验证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法: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起来。
从而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教学程序通过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小实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鸡蛋落地让鸡蛋落入垫有海绵桶中(海绵不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推测鸡蛋的“命运”,最后展示结果。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9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9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将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知识结合可推导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将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结合,可研究天体运动规律;此外,牛顿运动定律在电磁学、热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牛顿运动定律实际上几乎贯穿了经典物理学的全部内容。
在历年的高考中,单纯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题目并不多见,主要是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牛顿运动定律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知识点,而是作为一个知识基础体现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是经典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本部分内容的考题突出了与实际物理情景的结合,出题形式多以大型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从近几年的高考形式上来看,20xx年上海物理卷第22题、海南卷第15题、江苏卷第13题、安徽卷第22题、山东卷第24题、08年上海单科卷第21题、海南卷第15题,07年海南卷第16题均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总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本节复习课是力的知识,运动学知识和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学好整个物理学奠定基础。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如下三维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的解题方法,进一步学习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变式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学会画受力分析图和过程示意图,培养学生分析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四篇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四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下面我分部分内容来讲述我的设计思路。
首先是分析教材、分析学生。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直线运动、力学和牛顿定律之后编排的,是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际应用,是__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核心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是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生活、生产中两类动力学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以加速度为中心的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力学的解题范围。
但高一的学生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往往存在重结论、轻过程,习惯于套公式得结果。
加上刚学完牛顿第二定律,对受力分析还不是很熟悉,我们只能逐步展开、加深,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并理解正确的力与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解题规范、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景图的能力;通过本节课,使80%的学生能基本解决中等难度的力与运动的题目。
作好受力分析图,弄清物体的运动情景,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根据此特点,我采用了师生讨论,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复习提问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三个案例分析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接着是通过练习巩固加深,提升能力。
最后小结布置作业。
下面一起来看看我是怎么突破重难点的。
宝来汽车是大家熟悉的,首先以它作为背景,设计了两个例题。
提出我的问题:例1、例2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目的让学生自己归纳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种类型的动力学问题。
接下来是案例分析二,也就是例1,这是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的类型题。
为了解决这类型的题目,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图。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模板7篇(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模板7篇(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下面是收集的《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7篇(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以供借鉴。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下面我对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一章第6节的内容,它是在学习过动量守恒定律之后,为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动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而编写的。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积累,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且本节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②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可以使用于变力;③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是学生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②通过一维形式动量定理的定量讨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难点: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四、说方法教法:本节课我采用演示实验,分小组讨论,进行推理验证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法: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起来。
从而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教学程序通过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小实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鸡蛋落地让鸡蛋落入垫有海绵桶中(海绵不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推测鸡蛋的“命运”,最后展示结果。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7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7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牛顿运动定律以力和运动的知识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从牛顿运动定律出发可以推导出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一系列重要的物理规律。
牛顿运动定律还是学习热学、电磁学的重要基础。
因此,这一章内容在力学和整个物理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__的重点和中心内容。
(二)教学内容、教材体系与教学目标__教材在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安排了一节“运动状态的改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深化,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也是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的铺垫,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加速度由力和质量两个因素决定,并且对它们的关系有了定性的认识。
本节教材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加速度跟力、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再把这两个关系综合起来,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然后把牛顿第二定律从物体受一个力的特殊情况,推广到受多个力的一般情况,从物体受恒力的情况推广到物体受变力的情况,并且进一步强调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和瞬时性。
根据以上分析和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知识教学目标为:1.知道牛顿第二定律内容及表达式,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能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和瞬时性。
3.知道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应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让学生通过研究加速度跟力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掌握控制变量法。
在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实验研究、分析数据、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演示实验为基础,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的活动为主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贯穿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有关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4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学内容力产生瞬时效果,一是形变,一是产生运动状态的改变,即产生加速度。
必修本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已经定性地介绍了力的形变效果,并定量地给出了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本节"牛顿第二定律"则是定量地研究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由于高中力学部分是由牛顿定律为基础所构建的体系,在牛顿三定律中,牛顿第二定律为核心内容。
教材第二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使学生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启下,通过实例定性地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
本节通过实验定量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教材中使用了三个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即先保持一个量不变去研究另两个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再保持另外一个量不变,研究另两个量间的变化关系。
然后把前面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以后的知识如电容、电阻等内容都会用到此法。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材料。
教材在用实验研究a、F、m三者变化关系时,为简化研究,首先只研究受单个力作用的情况,然后运用了前面力的合成的知识来解决受多个力的情况,并把初中及高中前面所学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归为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力的合成的等效性的理解,知识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牛顿第二定律。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它所解决问题方法及思路常用于热学、电学等的问题的研究中。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难点是定律的物理内涵。
应当指出的是,本节实验是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这个实验。
大家知道光滑的水平面是不可能找到的,故在实际的实验中,需要采用倾斜平面以平衡小车所受木板的摩擦力或气垫导轨来做实验,这样的操作既增加了操作演示实验的难度,又增加了学生理解实验的难度。
为了更好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在本课时中,可以采用计算机来模拟这个实验,如利用金科龙公司的《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制作小车受力的运动动画课件来模拟小车的运动来研究a、F、m三者间的关系。
2021年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五篇
2021年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五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内容与地位本节课是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物理》(共同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学习其他动力学规律的基础,是__的重点内容。
本节通过实验定量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教材中使用了三个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电容、电阻等内容都会用到此法。
本节内容是__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2、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实验结果,推出三者间关系,(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3)力的单的定义(4)理解在多个力作用下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5)初步掌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方法及步骤。
(6)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物理量间关系。
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和观察中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课不仅是让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更重视如何通过实验控制变量,根据实验条件启发学生思考,把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探索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集锦五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内容与地位本节课是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物理》(共同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学习其他动力学规律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节通过实验定量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教材中使用了三个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电容、电阻等内容都会用到此法。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2、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实验结果,推出三者间关系,(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3)力的单的定义(4)理解在多个力作用下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5)初步掌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方法及步骤。
(6)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物理量间关系。
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和观察中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课不仅是让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更重视如何通过实验控制变量,根据实验条件启发学生思考,把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探索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2023最新-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一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我按下列程序展开。
首先是本章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属于新课标3-5模块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知识在旧版教材中是紧接机械能之后,而在新课程教材中则是大幅后移。
但我认为动量知识在新教材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拓展。
3-5模块之前,学生接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属于经典物理,而3-5模块中其余知识则属于微观粒子内容,“碰撞”是粒子性的一个典型特征;比如,原子核结构就是利用粒子碰撞的方法研究得到的,动量知识则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碰撞所必须的。
因此,“动量”知识被放在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内容之前学习。
可见,新教材中“动量”知识除了巩固了传统意义上在物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之外,还强化了在从经典过渡到量子过程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动量定理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它比牛顿运动定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的领域,例如微观粒子方面,动量定理仍然适用。
此外,在研究碰撞和反冲问题时,利用动量定理要比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方便得多,不必详细研究整个运动过程,只需要比较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即可,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生活生产中,动量定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数学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科学探究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课程目标的三个领域,即(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我对本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动量的角度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8号考生。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牛顿第二定律》。
围绕本节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教材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和公式表达分成两节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实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地位。
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将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因此,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中心内容,本节内容的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为了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课堂情况,适时加以引导,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我们还必须切实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好奇、善问,创造意识强烈,并具备了较高的逻辑推理能力,对物理实验和多媒体展示的各种物理现象具有浓厚的兴趣,会产生探究其本质的愿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现有知识水平,我设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及数学表达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因果关系;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出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认识到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并加以运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物理学科的信心。
四、教学的重、难点
透过教学目标不难看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2.教学难点:正确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本堂课的重点,突破其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
2、直观演示法:通过插图、实验、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真实呈现实验现象,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实验探究法: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以上的教法、学法,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六、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就具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本节教学整体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汽车启动、飞机起飞、火箭发射等录象资料,启发学生思考速度变化快慢即加速度由哪些因素决定,目的是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然后引导学生回顾上节实验的结论,共同探讨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外力,质量存在怎样的关系,从而引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
利用多媒体展示上节课实验结果F a -图像和m
a 1-图像,思考展示的问题: (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表达式如何表示,各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各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
(4)力的单位“牛顿”是如何定义的?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74页,并思考讨论上述问题。
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这样做既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环节:讨论交流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来进下一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及表达式。
问题一:如果两人对拉质量为m 的小车,两人拉力分别为F 1、F 2,则小车的合力为多少?加速度由
什么力来决定?沿什么方向?大小为多少?
对这一简单问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
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也就是合力的方向。
在这里很多同学会对加速度方向始终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产生疑惑,由于他们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总认为加速度方向决定于速度方向。
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受一大小不变、方向向右的力F 1,问此时物体的加速度a 1的方向如何?一段时间后,只改变力F 1的方向为F 2,即改为向左,则此时物体的速度v 方向如何?加速度a 2方向又如何? 问题二: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加速度是用
t
v ∆∆来定义和量度的,那么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到底取决于什么? 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加速度取决于物体所受的力与质量的比值。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交流讨论能够纠正学生个人头脑中的一些直观、感性的不恰当认识,有利于学生对定律及表达式的理解。
接下来我会将教材中的例1、例2投影出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计算,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过程,然后找出同学代表将他们解题过程展示在黑板上,教师加以点评,总结。
例题1是从物体运动状态确定受力,以及从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的问题,是将运动学与动力学相结合的典型例题。
例题2是一个完全抽象的动力学问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这个加速度是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产生的。
通过这两道例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
到这里我的新课内容基本结束。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接下来我会结合板书内容引导学生系统的回顾总结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第五环节:当堂检测
最后我还会提供一些能覆盖本节课主要知识点的典型习题作为当堂检测,以便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板书设计
最后我再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把黑板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中间是主板书部分,上方我会写上本节课的课题,下方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左边是学生讨论交流结果的展示;右边用来进行推理、演算的过程。
这样的板书设计系统、直观,既有利于及时
呈现教材中的主要知识,又便于学生系统的理解掌握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
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既体现了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又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理解,肯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