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古代印度,教材主要围绕印度的文明、宗教、社会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介绍。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印度河流域文明、佛教、印度教、阿拉伯数字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印度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等,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学生熟悉的内容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接受。
同时,学生对于宗教、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的知识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获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基本情况,包括文明、宗教、社会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印度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古代印度的文明特点2.印度宗教的起源和发展3.印度的社会制度和科技文化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印度历史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历史文化。
4.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资料和案例3.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印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古代印度的文明特点,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城市遗址等。
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繁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宗教起源和发展,如佛教、印度教的产生和传播。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学生对印度宗教的认识,了解不同宗教在印度的影响。
5.拓展(10分钟)介绍印度的社会制度和科技文化,如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19张PPT)
A 2、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
工业者、商人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练测促学
3、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
B 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 .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练测促学
公元前1500年 左右,来自中 亚雅利安人, 陆续在印度河 流域和恒河流 域定居下来, 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北部逐渐 出现了许多小 国家。
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乌拉 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 古老游牧民族,迁移至中 亚平原。大约在公元前14 世纪,南下进入南亚次大 陆西北部,他们往南驱逐 古达罗毗荼人,最终古雅 利安人和古达罗毗荼人融 合成了今天体征独特的南 亚次大陆人。
度
—前18世纪。这些文明 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
原因衰亡而长期不为人
所知。
消失之迷:外族入侵、洪水泛滥、沙漠侵害、史前核爆……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
摩
摩亨佐达罗城市与浴池复原示意图
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
亨
佐
达
罗
摩亨佐·达罗(位于今巴基斯坦) 时间为公元前2400年-前1700年, 占地260公顷,由卫城和下城两 部分组成。卫城四周建有高耸的 塔楼。城内有大浴池、大粮仓、 宽敞的会议厅以及其他许多公共 建筑。古城还有宽阔的大道、合 理配置的小巷、完整的排水系统 和精致的汲水井等。城市总体规 划先进科学,在当时可谓土木工 程中的一项伟大成就,很多人将 其称为“青铜时代的曼哈顿”。 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
B 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 ) 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C.印第安人 D.苏美尔人 5、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课,主要介绍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孔雀王朝的兴衰,佛教的创立和传播,以及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进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印度的历史可能较为陌生。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呈现和操练环节,教师应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在巩固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印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孔雀王朝的历史发展,掌握佛教的创立和传播过程,了解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尊重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河流域文明、孔雀王朝、佛教的创立和传播、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佛教的教义和传播过程,古代印度科技文化成就的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比较教学法:将古代印度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印度河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简要介绍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引发学生的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黄金, 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印度也是“大 象之国”,象兵是古代印度的重要兵种。传说古 代印度国王出游时,常动用上千头大象。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世界 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 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黄金之国 大象之国 数字之国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林志纯主编《世界上古史资料选辑 上古部分》
[统治者]
祭司、贵族——掌管祭祀 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被统治者]
农民、牧民、商人、手工业者——从事农业、 畜牧业、商业和手工业 被征服者、破产者——为前面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 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印度河流域
印度洋
东:孟加拉湾 南:印度洋 西:阿拉伯海 北:喜马拉雅山
位于亚洲南部,三面环海,属 于热带季风气候。
古印度文明发源于什么地方? 浅谈一下地理环境对古印度文明形 成的影响。
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影响: ① 河水泛滥给沿河地带的耕作带来足够
多的淤泥,形成冲积平原,为农业和 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② 河流与平原为人类提供了交通之利, 便于人们互通信息和组织合作。
材料1:雅利安人发迹于中亚之时,已知农耕畜牧,已 知纺织陶冶。……他们一入印度,便把土著人民征服下来, 定居于旁遮普与恒河之间,在达罗毗荼人的文明基础上,发 展城市工商各业,造成光辉灿烂的文化,与埃及巴比伦比美。
——周谷城《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雅利安人侵入印度 后给印度带来的影响。
——王斯德主编,沈坚、金志霖著:《世界通史 第一编 前工业文明与地 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19张PPT)
材料: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 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 望,刻苦修行,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1.众生平等是不是真正的现实生活中的平等?为什么?
2.在种姓制度下,佛教什么有吸引力?
受到下层人民 的欢迎。
反对婆罗门,对刹帝利有吸引力(国王、富人)
受到统治 不拒绝低种姓入教,教义通俗易懂,对普通民众有吸引力。者的欢迎
印度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宗
教,是大多数印度人还是笃 信印度教。很多印度教的神 祗都佩戴黄金首饰。印度教 财富之神拉克希米是一位穿 着黄金镶边的红色沙丽的美 丽女子,从她的手中不断涌 出着黄金。
在印度,由于女性没有家
族财产的继承权,女性的嫁 妆就成了证明女性地位的最 重要是手段。黄金首饰是女 性嫁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头饰、耳环、项链、鼻环、 戒指和护身符等等,甚至很 多衣服上都镶嵌着黄金。
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牧场,雅利安人部落开始不断向外迁 徙,向西进入欧洲大部分地区,向东深入欧亚的腹地,向 南则伸入西亚和南亚,在人类历史上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世 界性游牧部落迁徙浪潮。
雅利安人
孔雀王朝
公元前324年—前187年
1 除半岛最南端,基本统一
2
农、工商业繁荣,出现许多 工商业中心
3
首都华氏城--当时世界上最繁 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摩奴法典》
种姓制理度发的师儿特子点的:故事1、反种映姓了界什限么森社严会;问题? 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存在高低贵践之分,世代相 袭,低等级的人不能充实2高、等种级姓的职职业业不世同袭等级;的人不能 通婚。 3、种姓实行内婚。
印度「贱民」现在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
印度贱民还是比较安于现状的。如果父 辈是蹬三轮的,小孩也基本会一样。如果父 辈是捡破烂的,下一辈也会一直捡下去。除 了极个别例子,像出身于卖茶水家庭的莫迪, 凭借自己天赋和后天努力,逆袭成为总理, 绝大多数贱民都深深地被种姓制度所框住, 生而为贱民,世世代代为贱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1张PPT)
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
种姓制度激 化了社会矛盾, 阻碍了印度社会 的发展。种姓制 度虽已废除,在 当今印度社会仍 有影响。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了森严 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此外还有“不可接触者”——贱民。 (1)婆罗门:(祭司贵族)掌管祭祀; (2)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3)吠舍:(农民、牧民、商人)从事农、牧、商业; (4)首陀罗:(被征服者)从事农、牧、渔和手工业; 3.特点:种姓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 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释迦牟尼 乔达摩·悉达多
如来佛祖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 2.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
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第3课 古代印度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C
___吠___舍____
农民、牧民、手工 供,供养第一、第二等
业者、商人
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
D
__首__陀___罗___
被征服者、贫困破 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
产失去土地的人
三个等级服务
3.探究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古代印度的社会 关系。
种姓制度说明了古代印度四个等级地 位不平等,界限森严;佛教却说明了古代 印度人渴望“众生平等”。
度很多地方尤其在农村,“贱民”还遭受到奴隶一样的歧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3课 古代印度 (共33张PPT)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时间:
公元前6世纪
2.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3.佛教教义: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的 政治动机是什么?
反对婆罗门教提倡 元前1 世纪)
朝鲜 日本
古代印度(公元前3世纪)
东南亚
佛 教 与 中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 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 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 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 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 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 人到西天取经,“西天”
是现在的哪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是人 类文明的发祥地之 一。古代印度是个 地理概念,在地理 上是指今天的南亚 次大陆,它包括今 天的印度、巴基斯 坦、孟加拉等国。 印度的名称起源于 印度河,中国古代 称它为“身毒”或 “天竺”。
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 森严的社会状况。 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随着印度社会发展,种姓制度逐渐成为社 会前进的障碍,激化社会矛盾。
特点 影响
◆
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 猜猜他是哪个等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 吠 舍 ◆ 从事宗教事务 婆罗门 ◆ 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职业。首陀罗 ◆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刹帝利
摩亨佐·达罗(位于今巴基斯 坦)时间为公元前2400年-前 1700年,占地260公顷,由卫 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四 周建有高耸的塔楼。城内有大 浴池、大粮仓、宽敞的会议厅 以及其他许多公共建筑。古城 还有宽阔的大道、合理配置的 小巷、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精致 的汲水井等。城市总体规划先 进科学,在当时可谓土木工程 中的一项伟大成就,很多人将 其称为“青铜时代的曼哈顿”。 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30张PPT)
武士
大权
农牧民,手工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业者,商人 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 几乎没有权利,受上层等
首陀罗 贫困破产失 级的剥削和奴役,从事最 去土地的人 苦、最累、最脏的职业。
材料: 种姓制度它要求各种姓的人在种姓内通婚。 如果不得已而与其他种姓的人通婚,只许高 级种姓男子娶低级种姓女子,称这为顺婚; 而反对高级种姓女子嫁低级种姓的男子,称 此为逆婚。
基本教义: 有心灵慰籍的作用
1、四谛说
受到下层人民
2、主张“众生平等”。 的欢迎。
3、引导人们抛弃现实世界,把希望寄托于虚 无缥缈的来世。
受到统治者的欢迎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将佛教定为古印度的国教。 并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材料: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 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 望,刻苦修行,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佛教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平等,而不是现实世界的 平等,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 她用来世的幸福安慰今生不幸的人;它要求人们服从统治 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要忍耐顺从,不要反抗。佛教成了统 治阶级奴役和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将佛教定为古印度的国教。 并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古埃及
古印度
公元前3500 古代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
公元前23世纪 中国 公元前2070
⑵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 发生和发展的,为什么?
(2)大河流域。 a.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 适合人类生存; b.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 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 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婆罗门 祭司贵族,主要是僧侣 刹帝利 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RJ上册教案 第1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古代印度
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古老的印度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古印度的一个城镇里,一个理发师的儿子,悄悄地爱上了一位刹帝利的姑娘,两人情投意合。
有一天,这个小伙子告诉他的父母,说他打算和这个姑娘成亲。
小伙子满以为父母会为此事而感到高兴,但想不到父母坚决反对。
他父亲劝告他说:“我的孩子,这件事根本办不到,因为这不符合我国的制度。
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低级种姓(首陀罗),而她的种姓是刹帝利,你们两个根本不相配,因而她是不能与你成亲的。
你死了这条心吧,我会给你找一个首陀罗的姑娘为妻。
”听了父亲的一番话,理发师的儿子怔住了。
他茶不思、饭不想,整日思恋着那个姑娘。
最后,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为什么这两个年轻人不能结婚?从这个故事中你还能得出什么信息?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吧!二、探究新知(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正文第一段和第11页《古代印度示意图》,找出古印度文明所在位置和流域。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那里的自然条件(气候、河流),说明印度河与古代印度文明的关系。
提示:地处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定期泛滥,土壤肥沃,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古印度文明最早在这里诞生。
(教师讲解古印度文明地理位置时,与现在的印度进行对比)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11页“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内容,制作古代印度历史线索表,以便对古代印度的产生、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师生归纳: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古印度科学文化成就。
(课前可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教师讲解:①黄金之国。
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黄金,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
②大象之国。
印度也是“大象之国”,象兵是古代印度的重要兵种。
传说,古代印度国王出游时,常动用上千头大象。
③数字之国。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
第3课《古代印度》预习笔记一、古代印度文明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恒河流域也是其重要的发祥地。
2.出现时间:最早的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在公元前前23—前18世纪。
3.国家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定居于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从事农业生产,陆续出现了一些小国家。
4.鼎盛时期:王朝(公元前324年—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5.古印度文化: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
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实际上起源于印度。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
2.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时间:;2.创始人:,后来被称为“”。
3.教义:提出“”(最早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宣扬“忍耐顺从”。
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第3课《古代印度》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约公元前23世纪至前18世纪,出现哈拉巴文明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印度北部出现许多小国。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达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实现了统一。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印度
第3课古代印度基础主干落实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文明出现: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2.文明再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时期:公元前324-前187年,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1)版图: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实现统一。
(2)经济:农业和工商业比较繁荣,出现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
(3)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等级阶层权利或义务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不可接触者贱民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3.特点: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古印度创立佛教,后被称为“释迦牟尼”。
2.主要教义: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外传:(1)时间: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2)路线:重点任务驱动【思辨启智慧——悟森严等级】材料一(1)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种姓制度进行研究性学习,对森严的种姓制度感悟颇深。
结合所学知识,大胆想象,把吠舍对婆罗门的抱怨写成一段文字。
(4分)答:吠舍: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
我们生产了大量的粮食,养肥了成群的牛羊,制造了精美的生活、工艺用品,并把它们运到各地供你们享受,凭什么我们却不能与你们一样拥有特权,甚至连我们的孩子与你们的孩子恋爱都要遭到你们的反对?(意思相近即可)【故事触宗教——知佛教发展】材料二在舍卫城,有个姓名叫尼提的挑粪者,当他在路上遇到佛陀时赶快躲开,但佛陀却主动去找尼提,让尼提跟他出家修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南亚印度河流域 1、发源地:
2、早期文明:
哈拉巴遗址 摩亨佐· 达罗遗址
哈拉巴遗址
阿育王(Ashoka, 音译阿输迦,意 译无忧,故又称 无忧王,约前304 年-前232年)是 印度 孔雀王朝的 第三代君主,频 头娑罗王之子, 是印度历史上最 伟大的一位君王。
祭司、贵族
国王、官吏、武士
掌握神权
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吠舍
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供; 供养第一、二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上层等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 级的剥削和奴役,从事最 土地的人 苦、最累、最脏的职业。
首陀罗
3、实质:
是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 制度。 4、影响: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 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 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当今种姓制度虽已废除,但对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云 岗 石 窟
中亚 印度
中国
龙 门 石 窟 仰 光 寺
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 和泰国等
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的产生
佛教的创立
1、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 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 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时间地点 3、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族的圣人
婆罗门 祭司和僧侣
梵 天
刹帝利 国王、武士和
官吏
吠舍
农民、商人和 手工业者
失去土地的自 由民
首陀罗 被征服的奴隶、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册历史教材,本课主要内容是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历史和古代埃及、巴比伦的历史,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古代印度的历史与他们所熟悉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古代印度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的特点。
2.教学难点:古印度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异同,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史料:收集与古代印度相关的史料,如图片、视频等。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史料,展示古代印度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介绍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让学生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BC 3世纪
BCபைடு நூலகம்1世纪
西汉末年至东汉 初年传入我国
叁·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4、佛教与中国: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玄奘取经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3、古印度文明成就:
P12相关史事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 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世界上广泛 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 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
到世界各地。 “阿拉伯数字”
大象之国
贰·森严的种姓制度
雅
1、背景:
利
经过长期的斗争,雅利安人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征服了土著人
安 人
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其 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的人分开,就是 肤色。……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 的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 (“瓦尔那”为“颜色”;“达萨”为“男女敌人” )
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早期文明产生
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 23世纪
公元前 18世纪
公元前 1500年
孔雀王朝基本统一印度
公元前 324年
孔雀王朝灭亡
公元前 187年
阿育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 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 此戒除杀生。
欢迎走进历史课堂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了解其对印度社会发展的 深远影响。了解佛教的创立和传播,初步了解古代 印度社会。(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
通过观察《古代印度示意图》,了解印度河、恒河 以及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华氏城的地理位置,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8.阅读下列材料 据新德里媒体报道,印度北方邦日前发生惨剧。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 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 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据当地警方称,他们逮捕了这对情侣的亲属,因为 他们也参与了将两人吊死的暴行。警方还表示,几乎全村老少都反对这对年轻情 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为此导致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动。 新德里舆论指出,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 同种姓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1)材料中的青年男女被什么制度迫害致死? (2)材料中的制度起源于何时?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3) 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说明了什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为了维护种姓制度,统治集团编了一个神话:诸神在 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时,其手、嘴、腿、脚分别化成了一 种种姓,你能分别把它们对号入座吗?
嘴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统治阶级
手 腿
被统治阶级
脚
种姓制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3、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二.材料解析题 6. 读下列材料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 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这就给种姓制度罩上神圣的色彩。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 会上遭到难以忍受的歧视和凌辱。 回答: ①是什么人制定的这一制度?他们制定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②这一制度有何影响?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公元前2500年 出现城市国家 雅利安人入侵 建立国家
前6世纪起半岛 逐渐统一 前3世纪摩揭陀 国阿育王基本统 一半岛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 上册 第三课 古代印度 课件 (共15张PPT)
摩亨佐·达罗
雅利安人入侵,建立国家
雅利安人属高加索人种(白种人), 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 古老民族。约前15世纪,侵入印度河流域, 和当地的主要土著民族进行长期斗争并最 终征服了他们。雅利安人入侵以来,印度 河和恒河流域建起了无数小国。
雅利安人是说印欧语 的白种人。最初生活在黑 海附近,以游牧为生。
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 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 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 的哪里?
印度
整体感知
古代印度 建国:
鼎盛:
社会制度:
佛教
时间: 创立者: 教义:
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 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 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 尔、孟加拉等国。
哈拉巴
古代印度
印 度
河
恒
河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罗马
掌管祭祀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第二等级)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吠 (第三舍等级)从事向供农国,供业家养、纳一畜税、牧,二向业等神和级庙商上业 首陀罗 (第从四事等农级业)、畜被牧征业服、居捕民鱼构业成和手 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材料:
合作探究
种姓制度它要求各种姓的人在种姓内通婚。如果不得已而与其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古巴比伦 前3500
古代中国 前2070
大河文明
古四埃大及文明古国都源于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 充为足文前,明35地起00势源平提坦供,了土物地质古肥基2沃础3印世,,度纪水从钱源而充形足成,了交各通自便的利文,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3课 古代印度(共31张PPT)
首陀罗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材料: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 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 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 响。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 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就算在天灾 时,贱民亦饱受歧视,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 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 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 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①埃及文明 公元前3500年 两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3500年 印度文明 公元前2500年 中国文明 公元前2070年 ②大河流域 北纬20°~40° 原因大致有: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 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 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 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 农业生产的发展;河谷地带物产富饶,林果遍 布,鱼类资源丰富,便于渔猎事业的发展。
从事农业、畜牧业 和商业; 从事农业、畜牧业、 捕鱼业和手工业,要 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首陀罗
贱民,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婆罗门
吠舍
刹帝利
旃陀罗 (贱民) 首陀罗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Brahman Ksatriya
吠舍
刹帝利
婆罗门
④种姓制度的特点
Vaisya Sudra
种姓各等级之间界限森严, 世代相袭。贵贱分明,严 禁低级种姓从事高级种姓 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男 女不得通婚。
B
B
练测促学
5、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 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 ) 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C.印第安人 D.苏美尔人 6、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 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 A.那里的人们最早开始种植粟 B.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制度 森严 C.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0张PPT)
佛教的传播
印度
中亚
锡兰
中国 东南亚
朝鲜 日本 越南 缅甸
泰国 柬埔寨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首创,因为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 进并传播到全世界,所以得名为阿拉伯数字。
课堂小结
地理 位置 :
古代 印度
文明 成果 :
事也不要去想,因为你无法决定将来。我们所能做的是享受当下,人必须全然地活在此时此刻,其余的都是妄念。二十四、每个人都会幻想各种美好的未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之付诸行动,这大概就是你与这些人的不同!一、身为一个人,水倒七
等级名称
婆罗门
统治阶级
刹帝利
原人
吠舍 首陀罗
被统治阶级
实质: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等级制度
。
影响: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激 化了社会矛盾。种姓制度虽已废除,
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佛教产生背景
佛教的创立
1、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 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 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 矛盾尖锐。
古印度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印度文明最早出现在印 度河流域(约公元前23世纪)
1、种姓制度:①产生背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 的社会等级制度;②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 罗四个等级。此外,还有贱民;③特点:种姓界限森严、 种姓职业世袭、种姓实行内婚;④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⑤实质:是为保护奴 隶主特权的等级制度 2、佛教:①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②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③基本教义:提出“众生平等”, 宣扬“忍耐顺从”“因果报应”;④传播:经中亚传到新疆, 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 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人教部编版历史 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
佛祖诞生传说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3、发源地:古代印度
释迦牟尼
公元前565年,迦毗罗卫国的王后摩耶 夫人在乘马车回娘家生育的路上途径蓝毗 尼花园。摩耶夫人见花园中奇花瑞草,池 水香洁,便下车游园洗浴。洗浴完上岸后, 手扶树枝,生下了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太子29岁感世时无常, 为寻生命真谛出家,6年后(35岁)睹明星而悟道成佛。为普 度众生,传法45年(80岁)直至涅槃。
8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从以下内容可看出种姓制度的特点和实质各是什么?
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 高级种姓的人不能从低级种姓的人手中接受任何食物和饮料, 而作为高级种姓婆罗门所享用的食物,其它种姓的人都可以吃。 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 来,父子世代相传。 每个种姓成员一般只能在本种姓内寻找配偶,各种姓之间原则 上禁止通婚。违者将沦落为最卑下的贱民。
18
9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特点:①种姓界限森严 ②种姓职业世袭 ③种姓实行内婚
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一种为保护奴
隶主贵族特权的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10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说一说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种姓制度 引发的暴乱
材料二 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 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与同种姓的人 联姻,以免受到配偶“高种姓”亲属们“为 维护荣誉而进行的迫害”。最近,在孟买附 近的巴尔克尔城,法院判处因不满姐姐与“ 低种族”通婚而杀害4人的迪利普·蒂瓦里 等3名男子死刑。最高法院指出,这种“为 维护荣誉而进行的杀害”是野蛮行为,并下 令警方保护通婚的夫妇。法院将种姓制度 叫做“民族的诅咒”。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古代印度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
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
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
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
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
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
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
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
而印度的雅利安人。
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
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
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
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
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
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提示: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
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3.问题思考: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提示: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目标导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
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
提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上要是“众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来世”,所有这些在当时充满不平等的奴隶制国家里对于广人的群众是有诱惑力的。
但是,佛教宣杨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
2.拓展延伸:国王为什么要扶植佛教?到底该如何评价佛教呢?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
提示: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
后来,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
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3.资料链接:乔达摩·悉达多
传说他年轻时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想,人总是要老、要死,能不老不死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9岁那年,他离别双亲和妻儿,去深山访道经过7年的冥思苦想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佛”就是大彻大悟的人—一般专指释迦牟尼。
中国寺院的佛殿称大雄宝殿,殿里的大佛就是释迦牟尼。
大雄也是尊称,意思是大无畏的勇士。
三、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后来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一。
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
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3板书设计
1.古代印度的自然条件
2.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
3.种姓制度
4.佛教的诞生和传播
4教学反思
通过对印度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它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
佛教的教义因为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
有时根据特定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体验、共同感受,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