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史课程简介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大纲

外国文学史大纲

外国文学史一、基本情况:课程编号:12030011、12030013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开课学期:第二学年上学期,第二学年下学期学时学分:108/6, 每学期54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二、课程简介:外国文学史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三大文学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也是本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不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修本课程,而且每学期都有多位外系学生选修或辅修本课程。

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授世界文学近两千年的发展演进历史,包括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时期主要文学思潮流派的发展演变史、重要作家作品专题分析等。

其学术目的在于使中文系本科生放开眼光,了解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文学的发展脉络,欣赏其成就,领悟其价值,与已有的中国文学知识一起,形成完整的文学与文化修养。

三、先修课程要求:无四、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基础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外国文化历史知识;力求客观公正地描述外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及规律,评析重大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主要作家作品;提高学生分析、鉴赏、研究外国文学的能力;加强东西方文学之间的比较,不同国别文学之间的比较,不同流派文学之间的比较,不同作家作品之间的比较,使学生形成一种比较的文化学的文学观。

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弘扬世界文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为他们日后参加工作或进一步求学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材:《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教材选用说明:该教材属于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系列,是近年编写的一部质量较高、实用性较强的外国文学史教材。

外国文学时间跨度大、地域涵盖广、内容非常丰富,给教材编写工作带来很大难,该教材较好地处理了这些问题。

其特点如下:1、把描述外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交融性作为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基础,突出了外国文学的特色。

2、注重概述部分的分析,加入四篇导论,对文学现象和文学流派的分析更加深入。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外国文学史的发展和演变,探索外国文学作品的核心思想和文化背景,并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对不同文学流派、作家及其作品进行全面理解和评价。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外国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2. 掌握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作;3. 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主题和风格;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意识;5. 提高学生的论述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时期a.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学b. 中古文学(包括英国中世纪文学、法国中世纪文学等)2. 文艺复兴时期a.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学b.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3. 18世纪启蒙时代文学a. 法国启蒙文学b. 英国启蒙文学4. 浪漫主义文学a.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b.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c.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5. 现实主义文学a.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b.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c.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6. 自然主义文学a. 法国自然主义文学b.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7. 象征主义文学a. 法国象征主义文学b. 比利时象征主义文学8. 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和启蒙文学a. 法国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和启蒙文学b. 英国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和启蒙文学9. 现代主义文学a. 欧洲现代主义文学b.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四、教学方法1. 讲授课堂理论知识,介绍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2. 鼓励学生参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进行小组讨论;3.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欣赏、戏剧鉴赏和小说解读等学术活动;4.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进行课外学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占比:20%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和课堂练习等评估项目。

2. 期中考试占比:30%考查学生对不同流派和作家的理解,要求学生进行文学分析和解释。

3. 期末考试占比:50%考查学生对整个外国文学史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能够对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

外国文学史课程简介

外国文学史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外国文学史》是中文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所选五十四篇作品涵盖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从古希腊时代的《荷马史诗》、古希伯莱的《圣经》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跨越了近三千年时间。

就作品本身而言,它们都是成就突出、内容健康且有代表性,是经典中的经典,杰作中的杰作。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培养对文学语言的敏感,加深理解文字背后的隐喻意义,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观念先进,材料翔实可靠,论断权威、精辟,且教学手段多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应学的知识,还能获得智性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古希腊概况与人文环境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航海业发达,同埃及和一些当时发展较快的东方国家有比较多的商业文化联系,这些文明古国对希腊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古希腊文化从爱琴海文化发展而来,当时已形成较发达的奴隶制经济,后来北方的多利亚人入侵,多利亚人尚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完成南迁后,氏族制度瓦解,可以追溯古希腊历史的开始。

“英雄时代”,城邦国家和城邦经济,雅典和斯巴达,史诗和神话。

“古典时期”,奴隶制的全盛时期,奴隶主民主制,哲学思想,戏剧和文艺理论。

“希腊化时期”。

罗马的统治。

二、希腊神话神话的起源,神话寻求对自然的解释,寻求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希腊神话的基本特点:(一)相当完整的体系性和丰富多采的故事性:1.神的故事:开天辟地,神的谱系,天上的改朝换代,人类的起源,神的日常活动,从神的角度解释人类生活等;2.英雄传说:英雄的起源,以不同的英雄或事件为中心形成的各种故事体系,如代达罗斯父子建造迷宫的故事,赫拉克勒斯建立十二大功勋的故事,俄底浦斯王和命运作斗争的故事,特洛亚战争和战后航海的故事等;(二)神与人外形与性格相同:对人的重视,包括对人的优美体形和七情六欲的重视;(三)对冒险与探索精神的弘扬:贯穿冒险与征服的主题。

希腊神话从口头流传到见诸文字。

三、希腊抒情诗、寓言、戏剧、喜剧从赫希俄德的教谕诗到萨福、品达的抒情诗,萨福善于发掘内心的复杂变化,并用清新自然的诗句表达出来,体现了阴柔之美;品达歌颂体育竞技,歌颂希腊人在萨拉米战役中的胜利,充满阳刚之气。

外国文学史 公开课

外国文学史 公开课

外国文学史公开课
(原创版)
目录
一、外国文学史概述
二、外国文学史的重要性
三、外国文学史的公开课简介
四、外国文学史公开课的价值
正文
一、外国文学史概述
外国文学史是指除我国文学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发展历程,它包含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学特点、流派、作家及其作品等方面。

外国文学史是对世界文学发展的全面梳理,对于了解世界文化、拓展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二、外国文学史的重要性
外国文学史对于我们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外国文学史,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特点和风格,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同时,外国文学史也是我们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优秀文学成果的途径,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三、外国文学史的公开课简介
外国文学史的公开课是指以讲解和讨论外国文学史为主题的公开课程。

这类课程通常由专业的教师或学者主讲,内容涵盖外国文学史的各个方面,如文学流派、作家作品、文学理论等。

公开课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外国文学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外国文学史公开课的价值
外国文学史公开课具有多重价值。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世界文学的发展历程,拓展视野。

其次,通过学习外国文学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最后,外国文学史公开课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创作水平。

总之,外国文学史公开课对于我们了解世界文学、提高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史课程简介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史课程简介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史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外国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知识性:外国文学史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上下数千年、纵横五大洲,包括作家、作品、思潮、流派、背景知识等等,知识点异常丰富。

2、体系性:既是一部外国文学史、同时也是外国文学理论史、甚至还是外国文学批评史。

3、跨越性:立足外国文学,融汇历史、哲学、美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突出素质教育特色。

二、课程体系说明:由于全国高校普遍压缩“外国文学史”课程的授课时数,所以目前的课时量很难涵盖传统教学的全部内容。

经教研室研究决定,本课程继续贯彻“比较视野、东西并重”的精神,课程内容维持不变,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将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以克服教学时数不足所带来的困难。

另外,为了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本教研室建议学生修读“比较文学概论”、“外国文化史”、“东方文学专题研究”、“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外国文学批评史”等选修课。

这些课程与本课程一道,构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既解决了课时量的难题,也使学生的专业视野更为宽广,还能为计划考研的同学打造坚实完整的知识基础。

与目前多数院校将“外国文学史”教成“西方文学史”的教学思路不同,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外国文学史”教学本着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观照外国文学,同时关注东、西方文学,平衡这一教学中东—西、中—外、史—论等多重关系。

本课程第一学期以"西方文学"为主,跨越时段为"古希腊罗马文学"到"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占据总课时的三分之二60课时。

为了保证体系的完整性,继承本学科点常年的“东方特色”传统,在第二学期开设"东方文学"(又称亚非文学),占据36课时。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部分以“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选修课程形式开设。

另有“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化史”两门课程供学生选修。

课程组教师开设的全部五门课程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既解决了课时量的难题,也使学生的专业视野更为宽广,为学院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培养输送人才。

外国文学史(二) 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二)   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二)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70111Z20
课程名称(中/英文):外国文学史;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 II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学分:56/3.5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下)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外国文学史(二)》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开课时间为第5学期,共48课时。

学习本课程,是使学生了解19世纪以来外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及规律,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与文学成就;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看待、评价外国文学发展潮流、重要的作家、作品;吸收世界文学精华,获得开放性的眼光与胸襟,树立起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史论方式进行教学,授课基本思路是以19世纪以来外国文学发展脉络为线索,讲授外国文学发展基本知识,并重点介绍、分析国外经典作家、作品。

课程教学采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式,课前向同学布置预习内容,学生必须提前做好预习,阅读相关文学作品,课堂则上与老师一起探讨、总结,同学发言计入平时成绩。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课程论文等形式,将作业测评、课堂讨论、期末考核结合起来,进行多种类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外国文学史》教案

《外国文学史》教案

《外国文学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作品;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讨论、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外国文学的历史背景、创作特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尊重文化多样性。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古希腊、古罗马、印度、阿拉伯等文学;2. 中世纪文学: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文学;3.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4. 17-18世纪文学:启蒙运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5. 19-20世纪文学: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外国文学史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文学发展的脉络;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时期、某一流派或某一作品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3.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发言、作业等情况,占总评的30%;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外国文学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外国文学史》(修订本),作者:王立礼;2. 参考书目:《世界文学史纲》,作者:陈文统;《外国文学作品选》,编者:徐特立;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作家作品介绍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3. 授课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每周2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4.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外国文学史英文名称;Foreign Literature课程编码:0111110A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93总学分:6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先修课程:中国文学开课系部:中文系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根据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的教学计划,《外国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本科段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讲授的内容包括无比灿烂和丰富的外国文学史上的各种现象。

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本课程侧重介绍欧美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社团及代表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并兼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文学。

通过《外国文学史》的讲授,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分析纷繁复杂的外国文学史上的现象,扎实的掌握其发展规律、审美过程、人物形象,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阐释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欧美文学第一章古代文学(8课时)第一节古代文学概述(2课时)(一)了解:古代文学的分期、内容、特色和价值。

把握古代文学在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

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桥梁。

(三)掌握:古希腊文学的特征和价值。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2课时)(一)了解:希腊神话的内容、价值和影响。

把握希腊神话的特征。

(二)理解:希腊神话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三)掌握:希腊神话的特征。

第三节荷马史诗(2课时)(一)了解: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的成书、作者、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价值。

(二)理解两部史诗的价值。

(三)掌握: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2课时)(一)了解:古希腊戏剧的起源、演变、内容和特点。

(二)理解:古希腊戏剧的起源。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特性。

(三)掌握: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4课时)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2课时)(一)了解:中世纪文学的分期、类型、特征和价值。

外国文学史 公开课

外国文学史 公开课

外国文学史公开课(中英文版)一、引言外国文学史是一门探讨世界各国文学发展历程、文学流派、重要作家和作品的学科。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文学传统,以及这些传统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公开课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分享心得的平台。

本文将探讨外国文学史公开课的意义、内容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公开课学习的相关问题。

二、外国文学史的概述外国文学史分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现代文学等多个阶段。

从古希腊、罗马文学的起源,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繁荣;从18世纪启蒙运动,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再到20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多样化发展,世界文学版图不断扩展,各种流派、思潮纷呈。

学习外国文学史,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世界文学的演变过程,把握文学研究的规律。

三、公开课的意义和作用1.传播知识:公开课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外国文学史的途径,使更多人能够接触到世界文学的丰富内涵。

2.激发兴趣:通过公开课,学生可以对外国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自主学习相关课程,拓宽学术视野。

3.促进交流:公开课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分享学习心得、研究进展,推动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4.提高素养:学习外国文学史,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四、外国文学史公开课的教学内容1.外国文学史的脉络梳理:介绍世界文学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文学流派、作家和作品。

2.文学批评与理论:分析文学现象,探讨文学批评方法,介绍文学理论的最新动态。

3.文化背景与文学创作:讲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语境,分析文化因素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4.翻译与比较文学:介绍翻译理论,比较不同国家、民族文学的异同,探讨世界文学的融合与碰撞。

五、如何充分利用公开课学习外国文学史1.提前预习:在参加公开课前,对课程内容进行提前预习,以便更好地理解讲授的知识点。

2.课后复习:公开课结束后,及时复习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外国文学史1大纲

外国文学史1大纲

导论⏹《外国文学史》学习的主要内容:⏹一、欧美文学:1.古代欧美文学 2.中世纪文学 3.文艺复兴时期文学4.17世纪文学5、18世纪文学 6.19世纪文学7.20世纪文学⏹二、亚非文学第一节概述1.古希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第一时期:“荷马时代”/“英雄时代”——前12世纪—前8世纪:神话和史诗。

⏹⏹由于联合其他提坦神反抗宙斯,阿特拉斯被宙斯惩罚永远背负青天。

宙斯:众神之父、雷电之神罗马名:朱庇特赫拉:天后、宙斯之妻罗马名:朱诺波塞冬:海神罗马名:尼普顿哈得斯:地狱之神、宙斯之兄罗马名:普路同得墨忒尔:农业女神罗马名:色列斯2)新辈神谱:第二代阿波罗:太阳神,银弓之神罗马名:阿波罗阿瑞斯:战神罗马名:马尔斯雅典娜:女战神、智慧才艺女神,雅典城的保护神, 罗马名:密涅瓦阿佛洛狄忒: 美神、爱神,爱情、婚姻和欢乐的保护神, 罗马名:维纳斯阿尔忒弥斯:月亮神、狩猎神,妇女儿童保护神, 罗马名:狄安娜狄俄尼索斯:酒神,葡萄种植、酿酒保护神, 罗马名:巴克科斯2、英雄传说希腊神话的特点(1)神人同形同性阿弗洛狄忒的爱情(2)系统性和丰富性。

古希腊神话反映出的社会学特征(1)、从神话和生产力的关系看,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映。

(2)、从神话和时代特征的关系看,它是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

(3)、从神话和希腊宗教的关系看,它是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古希腊神话反映出的人类文化学特征是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反映了原始的图腾崇拜。

古希腊人的“泛灵论”。

古希腊神话反映出的古希腊人的思想特征⏹对情欲和现世享乐的追求。

“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马克思“我爱回忆那毫无掩饰的时代”——波德莱尔古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1)想象力极强(2)故事性极强(3)哲理性极强古希腊神话的地位和影响1.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

2. 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3. 对后世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文学艺术产生巨大影响赫西俄德⏹公元前8世纪末至公元前7世纪初,出现了诗人赫西俄德,叙事诗人。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说明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程。

1.课程要求系统介绍欧洲﹑美洲文学发展概况,重点分析各国﹑各时期﹑各流派代表作家与作品。

要求学生了解欧美文学发展概况,掌握本课程要求的基本知识点,学会分析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征,提高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2.本教程讲授一学年,包括从古代到二十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派文学发展情况,列入选修课《西方现代派文学》中讲授。

因课时的原因,亚非文学部分也列入选修课《东方文学研究》中讲授。

3.本大纲依据国家教委颁发的《外国文学教学大纲》(1982),根据我院教学实际拟订。

作为参考性文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完成部分教学大纲基本内容的前提下作出调整。

二、教学大纲1.教学进度本课程总授课时数为144学时。

第一学期讲授第一章——第5章,第二学期讲授第6章——第10章。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古代文学 18学时第二章中古文学 8学时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8学时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 10学时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 16学时第六章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16学时第七章十九世纪中期文学 34学时第八章十九世纪后期文学4学时第九章苏联文学 6学时第十章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0学时4学时机动(备作期中考查和专题讨论用)该计划应尽可能准确实施。

必要时(如遇法定假日、停课开运动会等),可作适当调整,允许有少量伸缩。

2.教学内容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一节古希腊文学概述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在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8世纪处于氏族社会,史称“荷马时代”,约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奴隶社会在希腊建立起来,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是希腊奴隶制走向衰亡的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

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史的开端。

古希腊文学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

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23202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英文名称:History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Literature课程类别:新闻系部分专业必修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 新闻系编导、播音等专业必修,编辑专业限选。

考核方式:分散先修课程:文学理论基础,中国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等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内容主要是欧美文学史,包括欧美文学发展线索、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大事件等,时间跨度从古希腊到20世纪。

因为授课对象为非中文专业,本课程在讲授中侧重于文学史各阶段名家名作的导读分析,并带动学生的外国文学名著阅读活动。

This course is mainly about European and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It traces the literary development in America and Europe, significant works of prominent authors, literary trends and major events in literary history from ancient Greek to the 20th century. Since the course is for students not majoring in Chinese, it stresses guided reading and analysis of famous literary works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The course aims at promoting student enthusiasm in reading foreign literary classic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为新闻系部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基础必修课程。

1.外国文学史概述

1.外国文学史概述

浪漫运动编织的灿烂星空
产生于18世纪末,繁荣于19世纪上半叶。 表现对“理性”的不满与反抗,追求人的感性世界、自然 天性、自我意识、自由观念;
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崇尚自然、倡导“返归自然”,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
写作反抗理性规范追求“绝对自由”。
华兹华斯、济慈、雪莱、拜伦、雨果
贝克特、海勒、博尔赫斯、马尔克斯
本节课思考题
西方文学
阅读10个古希腊神话故事,了解故事人物性格,掌握中西神
话区别。
要求: 1、第一小组派代表上台演讲,ppt展示,讲解生动,7分钟 内。 2、故事讲述两则,谈谈中西神话区别。
外国文学史
Foreign Literature
基础部 刘庆莲
办公地点:基础部 电话: 87817998 Email: lil@
答疑时间:周二
14:30-16:30
周四 14:30-16:30
纪律要求
1、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迟到、早退累计3次记 为1次旷课;凡是旷课6次即旷课累积12节课的同学,
七大时期
名作如林的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奇观
古希腊—罗马文学
古希腊的神话和艺术是人类童年时代的美丽的诗,具有
永久性的魅力。——马克思 就某一方面而言,古希腊的神话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 的范本。——马克思 古希腊文学的文化内质:“神-原欲-人”三位一体 古罗马文学: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在审美上趋于 庄严和崇高风格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奇观
历史背景:一战至当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政治世界的 多元化 文化背景:非理性主义思潮--叔本华意志论、尼采权力 意志论、柏格森直觉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突出地表现异化主题 艺术方法: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重形式创新 , 经常采用象征、荒诞、意识流等手法 艾略特、卡夫卡、伍尔夫、奥尼尔、乔伊斯、萨特

天津师范大学 外国文学史 欧美篇 大二第二学期

天津师范大学 外国文学史 欧美篇 大二第二学期

1、简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思想和文学基础。

○1社会:它是由法国革命开始的民族民主革命新时代的产物,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革命后动荡混乱,理想社会没有出现,在广大社会阶层中引起普遍失望情绪,浪漫主义正是这种失望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2思想: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夸大主观的作用,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

空想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幻想消灭阶级对立,企图通过空想的计划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反映了当时尚未成熟的无产阶级对现存社会制度的失望和抗议,虽然是不成熟的但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了很大影响。

○3文学基础: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在与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同时继承中世纪的传奇文学和民间文学、18c感伤主义文学、卢梭的小说、德国狂飙突进时期文学乃至18c末出现的哥特小说。

!2、简述德、英、法、俄、美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1)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以两个文学团体为标志。

耶拿派:18c末,文艺理论家施莱格尔兄弟在耶拿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宣传浪漫主义的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由此形成耶拿派。

代表作家:诺瓦利斯,诗集《夜的颂歌》;海德堡派:19c初,在海德堡出版的《隐士报》是这时期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心,称作海德堡派。

他们重视发觉民族文化遗产。

对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感兴趣,搜集整理民间诗歌。

代表作家,阿尔尼姆,布伦塔诺,格林兄弟。

后期浪漫主义,海涅,《论浪漫派》(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中的统治地位),讽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2)英国:湖畔派三诗人,指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

反对资产阶级文明,主张恢复封建宗法制度,宣扬宗教道德观。

文学上,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

外国文学史 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  教学大纲

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外国文学史3-1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CLL32402L中文名称:外国文学史3-1英文名称: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 3-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二、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外国文学史3-1”是汉语言文学本科的专业必修课,旨在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从古希腊至18世纪欧美文学发展的历程,重点分析对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陈胜、演变以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立足于文学,融会历史、哲学、美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贯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激兴趣、重能力”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本课程讲授从古希腊至18世纪欧美文学的发展演变历史概貌,对这期间重要的作家作品做出比较深入的分析,培养学生鉴赏、分析外国文学作家作品的能力,在对异质文化、文学的接受中拓展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深化包括中国文学、文化在内的人类文学、文化的理解。

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18世纪以前欧洲文学的发展线索,把握代表性作家的创作个性;2.至少阅读5种以上的外国文学名著,精读1-2种外国文学史教材或研究著作;3.在教学中培养一种自觉的比较意识,将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加以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中、外文学特质的认识。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的教学以讲授为主,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影片片段的放映,并适当安排课堂讨论、小论文的写作等方式。

(四)规定学时、学分34学时 2学分(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考试: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阅读文学名著或论著笔记;小论文;练习思考题)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三、使用教材、主要参考书目使用教材:朱维之、赵澧、崔宝衡、王立新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马凌、郝岚主编:《外国文学作品选》(上、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徐葆耕:《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3.李赋宁总主编:《欧洲文学史》1—3,商务印书馆19994.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约翰·梅西:《文学的故事》,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6.罗德·霍顿:《欧洲文学背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7.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8.刘建军:《演进的诗化人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译林出版社2005.10.默雷:《古希腊文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1.刘文孝主编:《古罗马文学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12.杨慧琳、黄晋凯:《欧洲中世纪文学史》,译林出版社2001.13.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三联书店1997.14.阿尔泰莫诺夫等:《十七世纪外国文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15.阿尔泰莫诺夫等:《十八世纪外国文学史》,上海为无奈与出版社1959.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宏观介绍“外国文学史”的课程内容及其文化内核,给学生一个整体盖帽式的认识,明确教学过程中的想干情况。

外国文学史概述

外国文学史概述

外国文学概述一、本课程学习的意义♦首先是让我们了解数千年来外域丰富多彩的文学成就,是我们对于人类文学创造和探索历程的了解变得完整全面。

♦对于我们的文科学而言,《外国文学史》课程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再全球化的时代里,在全面开放的历史时期,在中文专业的课程中——无论是对在校的还是自学的学员来说——它是惟一的一门直接“面向世界”的、“涉外”的课程。

二、本课程学习的方法♦视:观看电影改编和美术作品,外国文学视听化.♦听:欣赏音乐歌剧作品,聆听外国文学的天籁.♦读:阅读经典名著,把握外国文学的精髓.♦说:复述名著故事,提高叙述能力.♦写:撰写外国文学论文,提高研究水平.♦比:进行中西对比研究,提高分析比较的能力.♦做:制作多媒体作品,增强信息素养.♦编:改编外国文学名著,重新诠释外国文学作品♦演:演出外国文学课堂剧,与外国文学人物生活在一起,人人参与演出,展示才艺,体验角色,使外国文学充满现实生活感.三、本课程学习的内容♦《外国文学史》分为西方(欧美)外国文学与东方外国文学两大部分,其中西方部分是重点。

♦欧美文学中共分七个时期,即古代文学、中古文学、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19世纪文学和20世纪文学。

♦19世纪欧美文学又分三部分: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和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文学又分为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三大部分。

四、本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亚非文学、欧美文学的源头及文学传统,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流派及作家作品。

♦难点:从文化、哲学、心理学等学科和文学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多角度、多方位观照与评价。

五、课程学习线索及知识要点1.古希腊文学古希腊文学是指古代希腊世界的文学。

广义的古希腊文学涵盖了从氏族制希腊社会到希腊化时代的文学,持续时间近1000年。

古希腊文学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也是欧洲文学的第一个高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史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外国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知识性:外国文学史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上下数千年、纵横五大洲,包括作家、作品、思潮、流派、背景知识等等,知识点异常丰富。

2、体系性:既是一部外国文学史、同时也是外国文学理论史、甚至还是外国文学批评史。

3、跨越性:立足外国文学,融汇历史、哲学、美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突出素质教育特色。

二、课程体系说明:
由于全国高校普遍压缩“外国文学史”课程的授课时数,所以目前的课时量很难涵盖传统教学的全部内容。

经教研室研究决定,本课程继续贯彻“比较视野、东西并重”的精神,课程内容维持不变,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将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以克服教学时数不足所带来的困难。

另外,为了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本教研室建议学生修读“比较文学概论”、“外国文化史”、“东方文学专题研究”、“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外国文学批评史”等选修课。

这些课程与本课程一道,构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既解决了课时量的难题,也使学生的专业视野更为宽广,还能为计划考研的同学打造坚实完整的知识基础。

与目前多数院校将“外国文学史”教成“西方文学史”的教学思路不同,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外国文学史”教学本着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观照外国文学,同时关注东、西方文学,平衡这一教学中东—西、中—外、史—论等多重关系。

本课程第一学期以"西方文学"为主,跨越时段为"古希腊罗马文学"到"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占据总课时的三分之二60课时。

为了保证体系的完整性,继承本学科点常年的“东方特色”传统,在第二学期开设"东方文学"(又称亚非文学),占据36课时。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部分以“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选修课程形式开设。

另有“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化史”两门课程供学生选修。

课程组教师开设的全部五门课程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既解决了课时量的难题,也使学生的专业视野更为宽广,为学院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培养输送人才。

三、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开阔视野、解放思想、陶冶心灵之目的。

一方面使学生系统地认识东、西方文学的主要脉络与传统;各民族不同时期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较为纵深地理解外国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作品、思潮流派及基本研究方法。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学生有备而来,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堂讨论和课下作业为辅。

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实行初步的双语教学。

五、考核方式及规定学时、学分:
多样化的平时作业成绩占30%比例。

期末考试为闭卷,占60%比例。

双语教学考核,占10%比例。

学时与学分:一学年课程,共96学时,5学分。

六、使用教材、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修订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外国文学史·亚非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主要参考书:
1、《欧洲文学史》(共3卷),李赋宁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

2、《外国文学史》(上下册),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外国文学作品选》(上下册),马凌、郝岚主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东方文学史》,郁龙余、孟昭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5、《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刘象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6、《欧洲文学史》,杨周翰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7、《欧美文学史传》,任子峰、王立新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8、《外国文学阅读与欣赏》,杨慧林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9、《比较文学通论》,孟昭毅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插图本外国文学史》,陈建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11、《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

12、《东方文学交流史》,孟昭毅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13、《东方文学概论》,何乃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4、《东方文学作品选》,季羡林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15、《世界文学简史》,李明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附录:
具体教学详情请参阅《外国文学史》两个学期教学大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