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压力电饭煲控制规则、结构分析报告
电饭煲技术分析报告
![电饭煲技术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212fcd8bd63186bcebbce9.png)
电饭煲技术分析报告李娇曼学号:1120103392 工业设计一班目录电饭煲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 (2)世界上第一台电饭煲 (2)中国第一台电饭煲 (2)电饭煲在中国的发展 (3)电饭煲的技术与控制原理 (4)电饭煲的工作原理 (4)电饭煲的结构 (7)电饭煲材料的比较 (9)加热方式 (10)价格技术设计比对 (10)廉价电饭煲(价格在100元以内的电饭煲) (11)普通电饭煲(价格在100~1000之间的电饭煲) (11)关于100~1000阶段价位增值的设计感悟: (15)豪华电饭煲(价格在1000以上的电饭煲) (15)关于高价位电饭煲的设计感悟: (17)虎牌电饭煲产品线分析 (18)HI电饭煲 (18)微电脑电饭煲 (29)营业用电饭煲 (31)电饭煲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世界上第一台电饭煲电饭煲又称作电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热能的炊具,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还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
常见的电饭锅分为机械式以及新型的微电脑控制式。
现在已经成为日常家用电器,电饭煲的发明缩减了很多家庭花费在煮饭上的时间。
而世界上第一台电饭煲,是由日本人井深大的东京通讯工程公司发明于1950年代。
煮饭的可以追述到史前时代,而用电饭锅煮饭是二战后才开始的。
日本战败后,大军火商三菱的部分工厂转产民用品。
1940年代末期,三菱开发了第一部电饭锅,其实就是一个带电热装置的锅,由于没有自动性,而且需要实时看护,这种锅很不成功。
松下和索尼也开发了类似的锅都不成功。
1956年圣诞节前,东芝公司试制了700个带所谓的“定时功能”的电饭锅。
其定时原理为外锅加水以控制加热时间,当外锅的水蒸发后就停止加热,而内锅的米也煮成饭了。
9年后,这种定时设计被其他的定时设计所取代。
中国第一台电饭煲中国第一台电饭煲的“诞生地”在在湛江。
1976年,湛江市家用电器工业公司就生产出国内第一台简易电饭煲。
电饭煲在中国的发展电饭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我国电饭煲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5个阶段:起步期、成长期、发展期、竞争起和调整期;而电饭煲产品发展的代表可分为5个阶段:线圈式、磁钢式、微电脑和模糊逻辑控制式、电磁感应发热式、压力烹饪式。
家用电饭煲结构设计分析
![家用电饭煲结构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03520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6.png)
家用电饭煲结构设计分析摘要:本文对家用电饭煲的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加热方式、控制方式、智能控制电路设计结构组成、内胆材质、功能多样性、容量大小、能耗与节能以及安全性等方面。
通过对不同类型电饭煲的比较,本文旨在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和使用电饭煲的建议,并为电饭煲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饭煲;设计;控制;功能;能耗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家电产品的品种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多。
其中,家用电饭煲作为一种重要的厨房电器,具有煮饭、保温、定时等多种功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文将重点探讨家用电饭煲的结构设计,分析其各项性能指标,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全面的购买和使用建议。
二、家用电饭煲的工作原理米饭一出锅,里面的水分就会从液体变成气体。
当一个物质从液体转变成气体时,它会被-某种形式的物质所吸附,称为“潜热”。
在此期间,气温将保持在沸点。
直到所有的水份都被蒸干,锅内才会重新升温。
电饭锅内装着一个测温器,还有一个电子元件,一旦感应到水温升高,就会立即中断加热。
三、加热方式1. 底盘加热:底盘加热是通过在电饭煲底部加热来实现对内胆的加热。
这种加热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势,但加热均匀度相对较差,容易出现底部米饭烧焦的情况。
2. IH电磁加热:IH电磁加热是通过电磁场对内胆进行全方位加热,实现了更好的加热均匀度。
这种加热方式虽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但能够提供更好的烹饪效果,特别适用于对米饭口感要求较高的家庭。
四、控制方式1. 机械式控制:机械式控制是利用机械式定时器对加热时间和温度进行控制。
这种控制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的优势,但精度相对较低。
2. 电子式控制:电子式控制是利用电子芯片对加热时间和温度进行控制。
这种控制方式具有精度高、功能丰富的优势,但操作较为复杂,需要用户了解一定的电子知识。
五、智能控制电路设计1、显示电路设计在智能电饭煲中,显示装置是一个关键部分,主要用于展示烹饪流程的基本状态和操作状况,也方便于用户简单的操作,是人机数据交流的重要窗口。
电饭锅的压力控制技术优势分析
![电饭锅的压力控制技术优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0f912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d.png)
电饭锅的压力控制技术优势分析电饭锅作为现代厨房中不可或缺的家电设备,其压力控制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电饭锅压力控制技术的优势,探讨其在提高烹饪效果、节能环保以及多功能性等方面的表现。
首先,电饭锅的压力控制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烹饪效果。
传统的煮饭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水和较长的时间,然而电饭锅配备的压力控制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水的温度和压力,使米饭更加均匀地受热,煮出的米饭更香、更糯。
此外,电饭锅的压力控制技术还可以保持煮饭时的恒温状态,确保米饭不会煮糊或煮焦,使得口感更加细腻和美味。
其次,电饭锅的压力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节能环保。
传统的炉灶煮饭方式会导致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而电饭锅的压力控制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能源。
通过高压蒸汽的作用,电饭锅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水加热至沸腾,并迅速将温度维持在所需范围内,有效地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此外,电饭锅的密封性设计也有效地减少了水的蒸发和挥发,保持了水分的充分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这些优点使电饭锅在厨房中成为一种十分节能环保的烹饪工具。
另外,电饭锅的压力控制技术还赋予了其强大的多功能性。
除了煮饭以外,电饭锅还可以通过调整压力和温度控制来进行其他不同的烹饪方式,如炖、煮汤、蒸等。
电饭锅的压力控制技术可以让用户根据不同的食材和口味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实现更多样化的烹饪。
同时,一些高端电饭锅还配备了智能控制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自动调整烹饪方式和时间,提供更加便捷的烹饪体验。
综上所述,电饭锅的压力控制技术在烹饪效果、节能环保和多功能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米饭的口感和烹饪效果,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水资源的消耗,同时赋予用户更多元化的烹饪选择。
因此,电饭锅的压力控制技术在现代家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不断推进,电饭锅的压力控制技术有望进一步完善,为用户带来更为出色的烹饪体验和更高效的厨房生活。
三洋电磁炉技术服务手册
![三洋电磁炉技术服务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61cd2ddf705cc17552709ea.png)
三洋电磁炉技术服务手册大连三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目录一、原理简介二、电路原理说明三、方块图、原理图四、技术规格书五、故障检修流程六、维修内容原理简介电磁灶加热原理图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通过铁质锅底部时会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锅体本身迅速发热,然后加热锅中的食物。
电磁炉工作原理说明IC-15YS/16YSC/17YS/16F(SM)老版1 主回路(逆变电路)图中桥整BD1将工频(50Hz)电流变换成直流电流,L1为扼流圈(CHOKE),L2是加热线圈,C2是平滑电容,IGBT由控制电路发出的矩形脉冲驱动,IGBT 导通时,流过L2的电流迅速增加。
IGBT截止时,L2、C3发生串联谐振,IGBT C极对地产生高压脉冲。
当该脉冲降至零时,驱动脉冲再次加到IGBT上使之导通。
上述过程周而复始,最终产生25KHZ左右的高频电磁波,使陶瓷板上放置本机共有+5V,+12V,+17V三种稳压回路,其中桥式整流后的+17V供IGBT 驱动回路、风扇驱动回路使用,稳压、滤波后的+12V供控制回路使用,由三端稳压电路稳压后的+5V供主控IC使用。
3冷却风扇当电源接通时,主控IC发出风扇驱动信号(FAN),使风扇持续转动,吸入冷空气至机体内,再从机体后侧排出热空气,以达至机内散热目的,避免零件因高温工作环境造成损坏而故障。
当风扇有故障时,主控IC接收到故而得一输出,HI不影响加热状态,若输出LOW,则切断加热状态,以保持所设定的定温温度。
.5 主控IC(CPU)主要功能28脚主控IC主要功能如下:(1)电源ON/OFF切换控制(2)加热火力/定温温度控制(3)双八显示定时/各顶功能显示LED控制(4)无负载检知及自动关机(5)按键功能输入检知(6)机内温升过高保护(7)锅具检知(8)炉面过热告知(9)散热风扇控制5负载电流检知电路该电路中C.T.(比流器)串接在B.D.(桥式整流器)前的线路上,因此,C.T.二次侧上的AC电压可得到输入电流的变化,此AC电压再经D14~D17全波整流为DC电压,该电压一路送至负载检测回路,另一路送至比较电路与PWM的电压作一误差比较后,由比较电路输出信号进行脉宽调整,以达到控制负载电流与加热段数设定的符合作用。
普通电饭煲的控制分析
![普通电饭煲的控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51a27c5acfa1c7aa00cc26.png)
/f?kz=758556282(第 1/8 页)2011-9-20 14:23:26
特约技术话题研讨:普通电饭煲的控制分析_通用技术吧_贴吧
其中:发热板是将环形金属管状电热元件铸造在铝合金体中,再经加工而成,它具有较好 的热传导性能和较大的机械强度,板面形状要求与锅底相吻合,在其中心处装有温度控制 元件,如图2所示。
特约技术话题研讨:普通电饭煲的控制分析_通用技术吧_贴吧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览贴 子 快速回复 切换到经典 版
●
吧主: zhan_shengli 技术开拓者 兰亭西畴笔 贴吧投 耕 诉 共有7篇贴子
/f?kz=758556282(第 3/8 页)2011-9-20 14:23:26
特约技术话题研讨:普通电饭煲的控制分析_通用技术吧_贴吧
如电路简图所示,插上电源后,因为锅内温度低于保温温度,双金属片控制开关呈闭会 状,指示灯亮,并对发热盘加热。如果不按下做饭按钮,锅内温度在达到保温温度{65度}时 就将保持在在个温度上。因此,电饭煲这时可实现热水功能。(注意,不是烧开水) 2.电饭煲的做饭功能 如电路简图和工作示意图所示,接通电源,并按下做饭按钮后,K1支路和K2支路都接 通,锅内温度上升,上升到保温温度时,双金属片控制的K2断开,由磁钢发热盘控制的K1 支路继续闭会,锅内温度继续上升。到100度时,如果锅内有水,能继续产生水蒸汽,那么
特约技术话题研讨:普通电饭煲的控制分析_通用技术吧_贴吧
●
7楼
●
富阳新登 楼主和各楼层的 答案都不是很准确,限温中反馈装置应该是双金属片,也是控制装置。普通电饭锅 楼主介绍了一种类型,是混合
控制,在实际生活中,还有普通电饭锅的限温装置不是用双金属片,而是直接串联一个大概1500的电阻,减小电流,以达到保温的 目的,现在很多电子控制的电饭锅也是采用串电阻来限温。磁钢在煮饭过程中仅仅反馈一次,所以我认为不属于技术学科所讲的反 馈检测装置。
浅谈家用电饭煲结构设计分析
![浅谈家用电饭煲结构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c87fb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c.png)
浅谈家用电饭煲结构设计分析摘要:本论文对家用电饭煲的结构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研究了电饭煲的加热方式、控制方式、内胆材质、容量大小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接着,我们分析了不同设计方案对电饭煲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影响。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关键词:家用电饭煲;结构设计;加热方式;控制方式;内胆材质一、引言家用电饭煲是一种用于烹饪米饭的家用电器,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烹饪体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家用电饭煲的功能和性能也在不断提升,其结构设计也越来越复杂。
本论文旨在探讨家用电饭煲的结构设计,通过深入分析其加热方式、控制方式、内胆材质、容量大小等方面,提出一些优化建议,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二、电饭锅的工作原理1、加热原理家用电饭锅采用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方式,通过加热盘对锅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加热盘由一组金属片组成,当电流通过时,金属片会因电阻作用而产生热量,从而对食物进行加热。
电饭锅的温度控制系统由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线路组成。
温度传感器位于锅底,用于检测锅内食物的温度,并通过加热线路控制加热盘的功率,以达到控制食物温度的目的。
2、控制原理家用电饭锅采用电脑芯片进行程序控制,从而实现多种烹饪功能。
当选择不同的烹饪模式时,电脑芯片会根据预设的程序,控制加热盘的功率、加热时间和保温时间等。
电饭锅的开关键用于启动或关闭加热功能,而保温功能则由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线路共同控制,使食物在加热完成后自动进入保温状态。
三、电饭锅结构组成电饭锅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用于烹饪各种美食。
以下是电饭锅的结构组成及主要部件:1.底部电饭锅的底部通常由外壳和加热元件组成。
外壳采用金属或塑料等材料制成,具有防水、防漏电等功能,同时提供电饭锅的稳定支撑。
加热元件通常由金属片或加热管等材料制成,分布在底部,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对食物进行加热。
2.中部电饭锅的中部通常由内胆和保温装置组成。
内胆用于承载食物并确保烹饪效果,通常由金属或陶瓷等材料制成,具有导热性好、耐腐蚀等特点。
第二章第三节、第四节电饭锅的结构原理、故障件及检修
![第二章第三节、第四节电饭锅的结构原理、故障件及检修](https://img.taocdn.com/s3/m/74105112de80d4d8d15a4f54.png)
智能电饭锅的原理框图
控制方法大至为:当电热盘温度达到当前的要求后, 继电器的开关打开,以切断电热盘的电源,当下降到一定 的温度范围后通电加热,闭合继电器,以使电热盘始终保 持在适合的温度范围以内。
二)、微电脑控制型电饭锅 1、微电脑控制电饭锅结构
内锅——内胆
▪ 不粘涂 ▪ 硬质氧化层 ▪ 铝合金层 ▪ 硬质氧化层
6:使用时应先将蒸煮食物放入锅内再通电,反之 应断电后再取出食物,以避免触电。
7:电饭锅功率较大,忌与其它小功率如台灯之类 的共用一插线板。
复习思考题 试完成技能训练
当温度下降时,双金属片又逐渐恢复原来状态,触点再度闭合。 如此反复工作,起到保温作用。通常恒温器使电饭锅的温度维持 65℃±5℃左右。
一)、自动保温式电饭锅 2、工作原理
煮饭:220V交流电经保险丝FU(10—51A) 加在发热器一端。220V另一路经限温器(磁钢) 加在发热器另一端,发热器加电发热煮饭。见键 头所示。同时220V电经限电流电阻R1加在煮饭 指示灯两端,让指示灯发亮。
1:使用后,内锅经洗涤后外表的水必须擦干后再 放入电饭锅内。
2:内锅底部应避免碰撞变形,否则会因为与发热 盘吻合不好而煮夹生饭。
3:发热盘与内锅间必须保持清洁,否则会影响发 热效率甚至损坏发热盘。
电饭锅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五、电饭锅的保养
4:发热盘与外壳切忌浸水,只能在断电后用潮湿 的抹布擦洗。 5:不宜用电饭锅煮酸、碱类食物。
1弹簧片;2调节螺钉;3金属片
一)、自动保温式电饭锅 1、结构
6)双金属温控器:工作原理
在常温状态下,双金属片处于平直状态,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 两层热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发生热膨胀的长度不同,热膨胀系数大 的金属被热膨胀系数小的金属拉成弯曲状,温度越高,弯度越大, 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弯曲点带动触点分离,达到断开电源的目的。
电饭煲结构分析讲解
![电饭煲结构分析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11cd5e6dd3383c4bb4cd2c3.png)
---- 材料、结构与工艺分析
机电工程系 李 敏
二、电饭锅的分类: 1、一种是采用机械控制的普通电饭煲
2、一种是采用微电脑模糊控制技术的自动电饭煲
三、普通机械控制电饭煲结构与工作原理
1、普通电饭锅结构
发热盘面板 煮饭指示灯 机械按钮开关 保温指示灯 温控器
2、电饭锅内部结构图 电源插座
保温片 保险丝 温控器 机械开关
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 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9世纪末,著名物理家居里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发现磁 石的一个物理特性,就是当磁石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原来 的磁性就会消失。后来,人们把这个温度叫“居里点“。
发热盘的中央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 一个弹簧,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 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 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 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 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 ±2℃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 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 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在常温下,软磁有磁性,能吸住硬磁,当 温度上升到某一限界时,软磁会消失磁性,硬 磁脱落,软磁消失磁性的温度点叫居里点。
电饭煲结构及工作原理
机械煲结构
组成 双金属片温控制器是由两种不同膨胀系数
的金属组合而成,在常温时,双金属片保持平 直,属常闭型。
机械煲实现自动保温的最 关键零部件
双金属温控器
5.电饭锅指示灯不亮或者指示错误 这类故障从原理图分析可知,一方面是连接指示灯的线路不通。用
万用表量连线的通断即可查找。 二是指示灯损坏。更换相应的指示灯即可。 三是指示错误,这类故障常出现在经过维修后的电饭锅上,基本都
家用电饭煲结构设计分析
![家用电饭煲结构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c8c5f14b35eefdc8d333e8.png)
家用电饭煲结构设计分析发表时间:2018-09-10T16:12:35.6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胡俊[导读] 摘要:常见的电饭锅分为保温白动式、定时保温式以及新型的微电脑控制式三类。
身份证号码:42080219890902XXXX 摘要:常见的电饭锅分为保温白动式、定时保温式以及新型的微电脑控制式三类。
现在已经成为日常家用电器,电饭煲的发明缩减了很多家庭花费在煮饭上的时间。
因此,本文分析了家用电饭煲结构设计。
关键词:家电;电饭煲;结构设计引言: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
是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的炊具,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还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
1、家用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当饭煮好的时候,电饭煲内的水便会蒸发,由液态转为气态。
物体由液态转为气态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叫做“潜热”。
这时候,温度会一直停留在沸点。
直至水分蒸发后,饭煲里的温度便会再次上升。
电饭煲里面有温度计和电子零件,当它发现温度再次上升的话,便会自动停止煮饭。
图1家用电饭煲的工作原理 2、家用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图2家用电饭煲的结构热盘的中央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簀,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士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
3、家用电饭煲结构设计 3.1时钟电路设计计算机工作时,是在统一的时钟脉神控制下一拍一拍地进行的。
这个脉沖是由单片机控制器中的时序电路发出的。
单片机的时序就是CPU在执行指令时所需控制信号的时间顺序,为了保证各部件间的同步工作,单片机内部电路应在唯一的时钟信号下严格地控时序进行工作,所以时钟电路对于单片机必不可少。
电压力锅工作原理与技术解析
![电压力锅工作原理与技术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bf5b18b7360b4c2e3f6457.png)
电压力锅工作原理与技术解析作者:李立山目前在市场上的电压力锅产品主要是内锅(内胆)与锅盖分离的浮动密封结构,根据有关资料介绍:这种结构叫做“匚(读:fāng)式结构”它解决了安全方面的许多问题,是目前市场上电压力锅的主要结构。
“匚式结构”发明专利由中科院退休科学家王永光先生于1991年发明,是中国压力煮食历史上划时代的技术发明,其控制方式的先进程度远胜于欧美同行技术水平,解决了压力锅容易爆炸的世纪难题。
“匚式结构”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弹性壁受压发生弹性变形产生位移,位移变化触动压力开关动作实现断电,压力变化转化为位移变化,即控制位移实现控制压力的控制原理。
工作过程:加热——压力升高——内锅和发热盘向下运动位移——压力开关动作切断电源——压力降低——内锅和发热盘向上运动——压力开关复位电源接通,如此循环往复将内锅里的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由于采用了七重(及以上)安全保护技术,彻底解决了电压力锅的安全问题,从理论上讲将电压力锅爆炸的几率降低为零。
“匚式结构”是通过物理力学原理融合现代控制技术的典型,目前已被多家电压力锅生产企业使用,而它也成为衡量电压力锅安全性能的基本指标。
七重安全保护技术:1、控压技术:使用压力控制传感装置:压力开关,当锅内压力超过所设定的限压值时,机器自动断电,在压力降低后再重新加热,确保锅内的压力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2、限压保护:当压力控制装置因故失效而压力持续上升,达到限压压力时,气压冲开限压阀而放气,来限制压力上升。
3、超压自泄:当压力控制装置因故失效,使压力上升至限压压力,而限压保护装置也因故被堵塞失效,压力持续上升,达到危险时,由强力弹性机构所支撑的发热盘会受迫继续下沉,使内锅与不锈钢锅盖的密封圈之间产生间隙,大量的气体从锅盖四周瞬间向上喷出,从根本上杜绝电压力锅会因气压过大而发生爆炸的事故。
4、限温保护:利用温度控制器,当内锅空烧或内锅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断电保护,防止空烧时或压力未达到限压时持续加热,损坏电压力锅。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https://img.taocdn.com/s3/m/2a00670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8.png)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普通电饭煲的结构:普通电饭煲主要由发热盘、限温器、保温开关、杠杆开关、限流电阻、指示灯、插座等组成。
1、发热盘:这是电饭煲的主要发热元件。
这是一个内嵌电发热管的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取下内锅就可以看见。
2、限温器:又叫磁钢。
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永久磁环和一个弹簧,可以按动,位置在发热盘的中央。
煮饭时,按下煮饭开关时,靠磁钢的吸力带动杠杆开关使电源触点保持接通,当煮米饭时,锅底的温度不断升高,永久磁环的吸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内锅里的水被蒸发掉,锅底的温度达到103±2C时,磁环的吸力小于其上的弹簧的弹力,限温器被弹簧顶下,带动杠杆开关,切断电源.3、保温开关:又称恒温器。
它是由一个弹簧片、一对常闭触点、一对常开触点、一个双金属片组成。
煮饭时,锅内温度升高,由于构成双金属片的两片金属片的热伸缩率不同,结果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
当温度达到80C以上时,在向上弯曲的双金属片推动下,弹簧片带动常开与常闭触点进行转换,从而切断发热管的电源,停止加热。
当锅内温度下降到80C 以下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复原,常开与常闭触点再次转换,接通发热管电源,进行加热。
如此反复,即达到保温效果.4、杠杆开关: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
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灯供电使之点亮。
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
此后发热管仅受保温开关控制。
5、限流电阻:外观金黄色或白色为多,大小象3W电阻,按在发热管与电源之间,起着保护发热管的作用。
常用的限流电阻为185C 5A或10A(根据电饭煲功率而定)。
限流电阻是保护发热管的关键元件,有能用导线代替。
图不好在网上画出自己想一下很简单的参考资料:http://www。
gx1688。
com/dfb.htm网上豪华自动电饭煲(锅)·煮饭-插上电源线,按下煮饭按钮,磁钢限温器吸合,带动磁钢杠杆,使微动开关从断开状态转到闭合状态,从而接通电热盘的电源,电热盘上电发热,由于热盘与内锅充分接触,热量很快传导到内锅,内锅也把相应的热量传导到米和水,使米和水受热升温至沸腾;由于水的沸腾温度是100℃,维持沸腾,这时磁钢限温器温度达到平衡,维持沸腾一段时间后,内锅里的水已基本被米吸干,而且锅底部的米粒有可能连同糊精粘到锅底形成一个热隔离层,因此,内锅底部会以较快的速度,由100℃上升到103℃±2℃,相应磁钢限温器温度从110℃上升到145℃左右,热敏磁块感应到相应温度,失去磁性不吸合,从而推动磁钢连杆机构带动杠杆支架,把微动开头从闭合转为断开状态,断开电热盘的电源,从而实现电饭煲(锅)的自动限温;进入保温状态,焖饭10分钟后,方可食用。
电压力锅控压技术解析
![电压力锅控压技术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dad52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8.png)
0542020.02行业解读HANGYEJIEDU■ 龚盛鹏展,其在结构上也在逐步发展演变,现市场电压力的结构主要有如下三种:第一种,电高压锅结构。
这种结构也就是前面讲的主要是由铝高压锅与电加热装置的组合。
在结构上属于刚性结构,其控压技术主要依赖于高压锅上的限压阀,即达到额定压力后,锅盖上的限压阀被锅内蒸汽压力顶起,从而达到排气限压的作用。
第二种,日韩刚性结构。
这种结构主要是日本、韩国所采用的结构,在90年代国内生产电压力锅后开始引入,其结构是以压铸工艺为主生产的具有扣牙结构的锅盖,通过旋合将同样具有扣牙的内锅扣合在一起,锅盖与内锅之间设有密封圈,这样锅盖与内锅就形成一个密封体。
在工作时,主要通过锅盖顶部的测温元件及控制系统,通过控制锅内温度来控制锅内压力。
电压力锅控压技术解析三个时期 三种结构自从1990年双喜电器发明并生产出第一口电压力锅以来,我国的电压力锅市场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三种结构的演变,现市场上多以 “匚”式弹性结构为主。
第一个时期。
80年代未9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其技术主要是采用电饭煲与铝高压锅的组合技术,因此功能上较简易,外型笨重、粗糙。
虽然价格低廉,但市场接受程度较低,电压力锅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
第二个时期。
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初期,这一时段是电压力锅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压力锅技术上经过了革命性的变化,从简单的铝高压锅与电饭煲原理的组合,直接跨越到了安全可靠的弹性结构。
自从1991年1月9日,王永光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申请了电压力锅“匚”式结构的发明专利以来,电压力的技术得到快速落地与革新,继容声等企业开始生产电压力锅以后,先后多家企业开始电压力锅的生产与研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电压力锅的安全技术还没彻底解决,行业标准也不够完善,企业的制造成本也较高,在家电市场还未完全打开局面。
第三个时期。
2000年初后,随着众多企业加入研发与生产电压力锅,行业获到空前的预期效果,每年均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发展。
电饭煲结构分析
![电饭煲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ca4db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9.png)
04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
加热阶段
加热阶段是电饭煲工作的第一 步,主要通过电热元件将电能 转化为热能,对锅内的水和米 进行加热。
在加热阶段,电热元件通电后 开始发热,热量通过内胆传递 给锅内的水和米,使水和米温 度逐渐升高。
加热阶段是决定米饭煮熟程度 的关键阶段,通常需要一定的 时间使水和米温度上升到沸腾 状态。
电饭煲的简介
• 电饭煲是一种用于烹饪米饭的家用电器,通过高温蒸汽将米饭煮熟。除了煮饭功能,现代电饭煲还具备多种烹饪模式,如 蒸、炖、煮粥等。
02 电饭煲的外部结构
外观设计
01
02
03
外观颜色
电饭煲的外观颜色通常有 白色、黑色、不锈钢色等, 不同的颜色给用户带来不 同的视觉感受。
造型设计
电饭煲的造型设计应符合 现代家居风格,简洁、时 尚、大方,同时要考虑到 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保温阶段
保温阶段是电饭煲工作的第三步,主要是保持锅内米饭的温度,使其保持在适宜食用的状态。
在保温阶段,电饭煲会持续保持一定的温度,使锅内的米饭能够长时间保持热腾腾的状态, 方便食用。
保温阶段的时间长短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调整,通常在一定时间后,电饭煲会自动断电, 避免能源浪费和米饭过熟。
05 电饭煲的附件与功能
电饭煲结构分析
目 录
• 引言 • 电饭煲的外部结构 • 电饭煲的内部结构 •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 • 电饭煲的附件与功能 • 电饭煲的维护与保养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饭煲已成为厨房中 不可或缺的家电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和性 能,本篇文章将对电饭煲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
焖饭阶段
焖饭阶段是电饭煲工作的第二步,主 要是通过保温和控制电路影响米饭的口 感和熟度,通常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焖 煮后,电饭煲会自动进入保温阶段。
三洋电饭煲
![三洋电饭煲](https://img.taocdn.com/s3/m/afb300d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8.png)
电饭煲有2种:一种是保温式自动电饭煲,当饭煮熟时即自动保温;另一种是定时式自动电饭煲,按用膳时间 自动控制烧饭。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1、电饭煲的自动断电装置是一个感温磁钢开关,饭熟时,温度100℃感温磁钢失磁而断电。当煲内米未煮熟 成饭时,有水继续沸腾,温度不会超过100℃,感温磁钢不会失磁,所以始终通电。根据这一自动断电原理,我 们在使用时(煮粥、煮汤、下饺子等时)就应掌握煮沸时间,不能等其自动断电。蒸馒头可在内加入一杯半至两 杯水(电饭煲本身配有塑料杯),放入铝蒸板,铺干净湿布,然后放好生馒头,加盖,通电约30分钟,煲内水蒸 干时自动断电,焖5分钟后开煲,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
产品介绍
常见的电饭锅分为保温自动式、定时保温式以及新型的微电脑控制式三类。如今已经成为日常家用电器,电 饭煲的发明缩减了很多家庭花费在煮饭上的时间。而世界上第一台电饭煲,是由日本人井深大的东京通讯工程公 司发明于1950年代。
其实电饭煲背后的原理并不复杂,只要我们懂得一点点物理便可以了解。当饭煮好的时候,电饭煲内的水便 会蒸发,由液态转为气态。物体由液态转为气态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叫做“潜热”。这时候,温度会一直停 留在沸点。直至水分蒸发后,饭煲里的温度便会再次上升。电饭煲里面有温度计和电子零件,当它发现温度再次 上升的话,便会自动停止煮饭。
在购买了较大功率的电饭煲后,一定不要让它和其它电器共用一个组合插座,这样会导致插座容量不够,使 电源线温度过高,发生危险。电饭煲在使用后,一定要记得把插头从插座上拔下来,通常情况下电饭煲都拥有自 动保温功能,插上电源后,即使没有在煮饭状态下,电饭锅也会处在保温状态,造成对电能的浪费。
电饭煲是家庭常用品,很多家庭几乎天天都在使用,虽然电饭煲在用电量方面不如大型家用电器那么大,但 俗话说的好,积少成多,大频率的使用在电能消耗方面也是不容小视的。
(整理)压力IH电饭煲初步认识.
![(整理)压力IH电饭煲初步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82ae2b9fba0d4a7302763aac.png)
04年三洋压力IH电饭煲测试总结报告☆时间…2004年11月11日---2004年11月19日☆人员…研发中心----竞品及基础研究项目组☆实验目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日本压力IH电饭煲的加热方式、结构特点,分析整机产品优缺点,达到为本公司微压力电饭煲产品开发提供结构技术支持、为电脑控制型压力电饭煲产品提供可借鉴经验的目的。
☆测试前提:1、在不进行任何结构拆装条件下进行产品煮饭、煮粥、防溢、防堵等性能测试,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性;2、样机参数:☆测试结论:产品结构分析与普通电饭煲不同之处,压力电饭煲产品在煮饭中增加了压力功能,所以其产品的强度、压力的控制及安全性等问题是压力电饭煲的关键所在,下面从部件强度增强、压力控制、蒸汽通道、开盖自锁与部件检知、超压保护以及加热方式对产品的影响等六部分分别认识三洋压力IH电饭煲的结构。
一、部件强度增强三洋压力IH电饭煲具有一个高强度的密封腔体,密封腔体由内锅与加强上盖组成,采用搭扣结构连接,打开形式与电饭煲相同,实现的压强在1.3大气压以下,下面从上盖部分、上盖与外壳连接部分(铰链轴部分)、上盖开合部分(开盖按钮部分)等三部分进行说明: 1、上盖部位结构为满足强度的需求,三洋压力电饭煲在塑料内盖与塑料面盖之间,增加高强度的金属桥架部件,对上盖组件部件进行加强处理(加强筋、加铰链轴),如下图所示:2、上盖与外壳连接部分(铰链轴部分):上盖组件与外壳连接的主要部件是金属铰链架,它通过铰链销轴与金属桥架相连,并用螺钉与防脱垫块固定,形成压力的传递链,铰链弹簧比普通铰链弹簧长、粗,圈数多(8圈)力度大,开盖阻尼采用弹片形式,在铰链销轴部是为了防止上盖动作时松脱。
金属 桥架铰链轴内盖加强筋金属铰链架3、上盖开合部分(开盖按钮部分):上盖扣板使用金属材质,与上盖金属桥架销轴连接,外壳部分增加不锈钢加强板,嵌入内锅折边正下方的塑料垫块内(采用尼龙等材质),形成金属桥架、开盖扣板、加强板、塑料垫块、内锅的压力传递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洋、东芝压力IH控制规则、结构分析总结报告时间…2004年11月---2004年月人员…研发中心----竞品及基础研究项目组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饭煲烹饪过程中的节能、节时、口感、高营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微压力电脑电饭煲的发展解决了这方面的难题,并已渐渐进入中国消费者家庭。
目前国内生产压力电饭煲厂家仅有苏泊尔,其结构与传统压力锅相同,产品存在着大、笨、重等问题,功能设置与普通电饭煲相似,有煮饭、快煮、炖煮、煮粥、蒸蛋糕、保温等功能,部分型号产品还有电话远程控制功能。
前期,竞品及基础研究组对微压力电脑电饭煲结构、控制规则进行了研究分析,已掌握其结构特点及控制方法,与其他产品相比,压力电饭煲因其安全性的重要意义有其特殊性,因此对压力电饭煲的防堵安全性、结构强度设计要求、压力投入、维持、卸压等方面要求较高,竞品及基础研究项目组对同种结构的东芝RC-BC10KX(电磁线圈加热04年)、三洋ECJ-FK10(电磁线圈加热04年)、三洋ECJ10(电磁线圈加热03年)、象印NP-AA10(电磁线圈加热03年)四款压力电饭煲产品开展了结构特点及控制软件的研究工作结论经过近半个月的结构分析及实际煮饭、快煮、煮粥等功能测试,对03年、04年东芝、三洋、象印三款IH压力电饭煲功能进行控制软件分析与推测,再经过推测的验证测试,已基本掌握此三款压力电饭煲结构特点及煮饭、快煮、煮粥两种功能的控制方法,此次的研究工作,不仅对本公司微压力电饭煲产品开发提供了较充足的结构技术支持,还为电脑控制型压力电饭煲产品提供了可借鉴的软件控制宝贵经验。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竞品及基础研究组此份报告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压力IH电饭煲初步认识第二部分:压力IH电饭煲结构分析第三部分:压力IH电饭煲加热方式研究一、压力IH电饭煲初步认识经过近半个月的压力电饭煲产品研究,对此类产品有了初步的认识,希望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压力电饭煲市场情况目前,国内生产压力电饭煲的厂家仅有苏泊尔,其结构与传统压力锅相同,功能设置与电饭煲相似,有煮饭、快煮、炖煮、煮粥、蒸蛋糕、保温等功能,部分型号产品还有电话远程控制功能(如下图);通过日本压力电饭煲专利查询了解到,三洋、象印两品牌依靠技术壁垒,基本垄断日本的压力电饭煲市场,其结构与电饭煲结构相似,功能设置与电饭煲相同,具有独特的压力控制、安全自锁等装置(以下压力电饭煲说明以日本产品为例)。
☆压力电饭煲的压力传统压力锅的压力基本可达到1.5~2.0个大气压,其压力产生的内锅等部件的位移量,常常通过行程开关部件来控制压力产生回路,而压力电饭煲则不同,它通过增加各部件的强度,及连接结构,将产生的压力完全吸收,此种结构是不能实现高压力的,一般在1.3个大气压以下。
☆压力电饭煲的功能国内销售的压力锅具有煲骨头、炖牛筋等功能,时间短、效果好,但蒸汽口容易堵塞,这是压力锅产品的第一大难题,由于此原因,多重(一般有6~7斤重)防堵塞结构成为各压力锅品牌的一大卖点,为防止压力电饭煲在煲汤或炖煮功能下堵塞导致危险,以及压力电饭煲的实际上盖结构空间(有上盖加热、上盖传感等部件,不宜设置过多的防堵塞装置),建议不设置煲汤或炖煮功能,在煮粥功能模式下,也不适合施加压力。
☆压力电饭煲的结构在普通电饭煲的基础上赋予压力功能,必须考虑各部件强度增强,并增加压力产生与控制、密封腔体卸压、压力自锁、超压保护等装置:1、各部件强度增强在压力产生时,内锅和内盖等部件须承受30~50Kg的作用力,内锅与内盖强度必须增强,并附加上盖扣合部件,以实现扣合部分也能够承受此作用力。
2、压力产生、控制装置压力即是气压压力,在煮饭过程中,米水必须沸腾,产生蒸汽,并在密封腔体内,压力才会产生,由控制装置将此压力控制在正常工作范围内,一般控制通过压力传感器、形状记忆合金结构、弹簧压力组结构、压力球结构或压力阀结构来实现(如下图)。
调压球结构弹簧压力组结构3、密封腔体卸压装置在产品工作结束后,必须将内部高压气体放出,以达到普通气压进行食用,卸压可通过降温方式实现,但时间较长,不适合于电饭煲产品,一般通过手动或电子机械部件强制打开蒸汽口进行卸压。
4、压力自锁与部件到位为保证产品使用过程的安全性,须增加压力装置装配到位及上盖结构自锁等部件;压力装置一般设置在高强度的防溢盖板上,如果盖板未装配到位,压力不能正常产生,甚至损坏其它结构部件;压力自锁装置是为防止在内部高压下打开上盖,根据产生的原动力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内部压力自身实现的,有气压阀、开启按钮位移失效、移动阻止垫块等,另一类是由电子机械等外部部件作用力产生,有上盖开启阻止垫块等。
5、超压保护装置在压力控制装置损坏失效时,内部压力持续上升,为防止“爆锅”的发生,须设置超压保护,即在密封腔体结构中,设置一弱点部分,在超压时,内部气压从此部分排除,有弹簧压力组、橡胶塞等结构形式(如下图)。
☆ 工作过程中的压力变化下面以煮饭过程进行说明压力变化的过程注:如果在煮饭结束时不进行强制卸压,密封腔体内的气体由于温度的降低,时间较长时,会造成负压(内部压力低于1.0大气压)。
☆不同压力对应米饭效果较硬的米种(如玄米、粗米)也松软☆煮饭速度的影响在压力条件下,米的β淀粉转化为α淀粉的速度加快,煮饭的沸腾与焖饭时间相应缩短(约5~8分钟),其它阶段时间相同,如需明显提高煮饭速度,还需缩短预加热、吸水、大功率加热阶段时间,可通过提高加热功率实现,电磁感应加热方式效果最佳。
☆工作过程中的控制调整工作过程中的压力变化表明,压力电饭煲在沸腾、焖饭等阶段与普通电饭煲不同,在高压条件下,米饭有水与无水控制方式不同,须增加米饭焦化阶段,据三洋专利说明,煮饭的限温温度是T沸腾温度+7.5℃,具体调整还需测试验证。
以上是对压力电饭煲产品的初步认识,如有不明之处或建议,请反馈给我们;具体结构分析及电控方案调整等研究正在进行,我们会及时将研究进程与结论提交给各相关人员。
二、压力IH电饭煲结构分析在普通电饭煲产品上增加压力功能,必须考虑产品的强度、压力的控制及安全性等问题,下面我们从部件强度增强、压力控制、蒸汽通道、开盖自锁与部件检知、超压保护以及加热方式对产品的影响等六部分分别认识压力电饭煲的结构。
一、部件强度增强压力电饭煲首先应具有一个高强度的密封腔体,实现此腔体的方式有两种:方式一:密封腔体由内锅与加强上盖组成,此种方式一般采用搭扣结构连接,打开形式与电饭煲相同,实现的压强在1.3大气压以下。
方式二:密封腔体直接由高强度的内盖与内锅组成,此种方式一般采用旋合结构连接,实现的压强可达到1.3大气压以上。
由于方式二的结构与国内销售的压力锅产品结构相似,部件的强度由自身的材质及厚度实现,在此不再进行说明,下面对方式一的结构从上盖部分、上盖与外壳连接部分(铰链轴部分)、上盖开合部分(开盖按钮部分)等三部分进行说明:上盖部分结构:电饭煲产品的上盖组件由塑料面盖、塑料内盖、保温座板、金属盖板等部件组成,此结构强度不能承受1.1~1.2个大气压的压力作用(30产品的作用力为30~50Kg),为满足强度的需求,在塑料内盖与塑料面盖之间,增加高强度的金属桥架部件,对上盖组件部件进行加强处理,如示意图:保温座板内盖金属桥架(右图)上盖与外壳连接部分(铰链轴部分):上盖组件与外壳连接的主要部件是金属铰链架,它通过铰链销轴与金属桥架相连,并用螺钉与内锅垫块固定,形成压力的传递链。
另外,由于上盖组件增加了金属桥架、压力控制等部件,内盖的厚度也做了加强处理,整个的上盖组件重量大大增加,提高了上盖的开合的控制难度:为提高铰链弹簧的耐久性能,圈数建议在9圈以上,弹簧的动作力矩也应增大;为配合铰链弹簧的动作,开盖阻尼采用弹片形式,保证上盖开合稳定;并在铰链销轴部分增加防脱弹片,防止上盖动作时松脱。
上盖开合部分(开盖按钮部分):上盖扣板使用金属材质,与上盖金属桥架销轴连接,外壳部分增加不锈钢加强板,嵌入内锅折边正下方的塑料垫块内(采用尼龙等材质),形成金属桥架、开盖扣板、加强板、塑料垫块、内锅的压力传递链,满足内部微压力产品的强度需求。
金属桥架金属扣板开盖按钮塑料外壳一、压力控制1、压力的维持电饭煲内部压力是由内部水蒸汽产生的,即在蒸汽产生之前,不论高强度腔体是否密封,内部的压强是1.0大气压,在蒸汽产生之后,内部气压升高,压力的维持有机械结构、电子控制两种方式:机械结构维持压力:在密封腔体上设置一定面积的通气孔,依靠球体重量、弹簧弹力等外界作用力,控制内部压强,当密封腔体内部气压在通孔上产生的压力大于外界作用力时,内部进行卸压,反之外界作用力将腔体密封,内部压力升高,此种控压方式准确,但是通孔容易被堵塞,易发生危险。
调压球方式弹簧组方式电子控制维持压力:借助水的沸点随气压变化而变化的物理特性,控制内部水汽的温度来间接控制内部压力,此种控压方式有一定的偏差,可靠性相对较差,但可实现无蒸汽冒出——无沸腾烹饪,对液体加热模式较理想。
2、卸压微压力电饭煲的目的将米饭的沸腾阶段控制在压力条件下进行,以缩短煮饭时间、改善米饭效果,在煮饭结束后,应将内部气压泄出,恢复到1大气压状态下进行食用,卸压有强制卸压、自然卸压两种方式:强制卸压是依靠外力,将密封腔体打开,内部气体外泄,由于内部空间与外界大气相通,气压最终降低到1大气压;手动强制卸压:强制卸压按钮连动部件卸压阀防溢盖板强制卸压装置:电磁线圈顶杆调压球另一种是自然卸压,是密封腔体自然散热,内部气体冷却,内部气压慢慢降低,由于与外界不相通,内部气压可降到1大气压或低于1大气压(此时为负压)。
二、蒸汽通道在内部产生的压力大于正常工作压力时,大量的高温的气体快速泄出,为防止蒸汽伤害到人或其它物品,以及米汤的溢出等问题,必须对蒸汽的通路进行调整,原则是:蒸汽出口与压力控制部件的距离尽量大,气流的通路应有较多的折弯阻止气流过快的泄出。
(卸压采用电磁线圈强制卸压方式的产品在掉电时蒸汽的外泄更加剧烈,蒸汽通道的设计应更加注意)实例1:下图的蒸汽通路过于顺畅,在进行煮水时,有少量的水珠喷出,在进行小米量煮饭时,有溢出现象。
蒸汽阀压力控制装置防溢盖板米汤回流阀(负压阀)实例2:下图产品采用的是电磁线圈强制卸压方式,蒸汽通过调压球后,须折回防溢盖板表面,再通过蒸汽阀排出,在煮水测试中,即使突然掉电时,外泄的气体速度也大大降低,不会造成危险。
面盖电磁线圈调压球蒸汽阀(内盖上)三、开盖自锁与部件检知在产品工作时,由于内部存在高气压,各部件承受几十公斤的作用力,此时打开,会出现米水喷溅、部件弹飞等危险,为防止用户打开,必须设置开盖自锁装置,保证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方式一:利用内部压力自身产生的部件位移,形成自锁,此种方式安全性高,内部有一定压力,自锁即可生效,欠缺的是,进行大米量工作时,内部气压产品较晚,压力煮饭的时间较短,另外,存在产品已进入保温状态,但自锁仍未解除的可能:开盖按钮金属扣板销轴(扣板方圆孔)盖板密封圈内锅原理:在内部压力升高时,上盖组件受力向上移动,由于扣板的销轴位置的通孔为方圆形,在上盖向上移动的同时,扣板以与内锅搭扣部分为中心,向前转动,导致按钮失效,实现开盖锁定(如右图)方式二:利用机电部件,由控制电路控制活动部件的移动,实现开盖自锁,此种方式操作方便,无论内部是否有压力,只要控制软件设定,即可进行自锁保护,在产品工作结束后,确保上盖能够正常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