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受精作用的教案

高中生物受精作用的教案

高中生物受精作用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受精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掌握受精作用在生物繁殖中的重要性;3. 能够解释受精的机制和条件;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受精作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受精作用的过程: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合子形成等;3. 受精作用的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合适的时间条件;4. 受精作用在不同生物中的表现。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生物受精作用的重要性;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问题。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讲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精子与卵子的结合以及合子形成的过程;3. 讲解受精作用的条件,让学生了解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合适的时间条件对于受精的重要性;4. 讲解受精作用在不同生物中的表现,引导学生了解受精在生物繁殖中的普遍性。

三、实验(15分钟)1. 设置受精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受精的过程;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过程。

四、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受精作用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探讨受精作用的机制和条件;3. 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受精作用有清晰的认识;2. 引导学生思考受精作用在生物繁殖中的作用和意义。

六、作业(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受精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于生物繁殖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受精作用的机制和条件,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探究能力。

《受精作用》 学历案

《受精作用》 学历案

《受精作用》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掌握受精作用的意义。

3、了解受精作用在生物繁殖和遗传中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受精作用的过程,包括精子和卵子的准备、精子与卵子的识别与结合、受精卵的形成。

(2)受精作用的意义,如维持物种的遗传稳定性、促进遗传多样性等。

2、难点(1)精子和卵子识别的分子机制。

(2)受精过程中遗传物质的融合和重组。

三、知识链接1、减数分裂:回顾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结果,理解配子的形成机制,为理解受精作用中配子的结合奠定基础。

2、遗传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为理解受精作用中基因的传递和组合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学习过程1、情境导入展示动物繁殖的图片或视频,如鸟类的交配、鱼类的产卵等,引导学生思考新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引出受精作用的主题。

2、受精作用的概念(1)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文字描述,解释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强调受精作用是有性生殖的重要环节。

3、精子和卵子的准备(1)精子的准备讲解精子在附睾中的成熟过程,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

强调精子获能的概念,即精子在雌性生殖道中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

(2)卵子的准备介绍卵子的发生过程,包括原始生殖细胞的增殖、卵原细胞的形成、初级卵母细胞的发育等。

解释卵子的成熟包括核成熟和胞质成熟,以及排卵时卵子所处的状态。

4、精子与卵子的识别与结合(1)识别机制讲解精子和卵子表面存在的特异性受体,它们在识别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举例说明某些糖蛋白在识别中的重要性。

(2)结合过程描述精子通过顶体反应释放酶类,溶解卵子周围的放射冠和透明带。

解释精子的头部与卵子表面接触,发生融合。

5、受精卵的形成(1)讲解精子的细胞核进入卵子后,与卵子的细胞核融合,形成合子的过程。

(2)强调染色体的组合和遗传物质的融合。

6、受精作用的意义(1)维持物种的遗传稳定性解释通过受精作用,子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受精作用高中生物教案设计

受精作用高中生物教案设计

受精作用高中生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受精作用在动物中的实现方式;
3. 了解不同种类生物的受精作用过程的异同。

教学重点:
1. 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动物中受精作用的实现方式。

教学难点:
不同种类生物的受精作用过程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实验视频或实验器材(可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受精作用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受精作用的定义;
2. 提出问题:受精作用在生物繁殖过程中有何作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分析受精作用在动物中的实现方式;
3. 比较不同种类生物的受精作用过程的异同点。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1. 分发案例分析题目,让学生自行解答;
2. 讨论并总结不同种类生物的受精作用过程的异同。

四、实验演示(15分钟,可选)
1. 展示受精作用实验视频或进行实验演示;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小结与展望(5分钟)
1. 总结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鼓励学生探究更多受精作用相关知识。

六、作业布置
1.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拓展对受精作用的理解;
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后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2.掌握受精作用的重要性和生殖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理解染色体的排序和交换过程对后代遗传结果的影响;4.能够描述和解释人类受精作用的过程。

教学准备:1.教材:《生物学教材》;2.教具:投影仪、PPT。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回忆上一课上关于生殖细胞的讨论内容,生殖细胞与受精作用有什么关系?2.提出问题:受精作用是什么?它在生物繁殖中有什么作用?3.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步骤二: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20分钟)1.介绍受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即生物繁殖中雌性生殖细胞和雄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它是种群繁殖和个体繁殖的基础。

2.使用PPT展示受精作用的过程:包括生殖细胞的生成和发育、受精卵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并解释其中的关键步骤和环节。

步骤三:染色体的排序和交换(25分钟)1.介绍染色体的排序和交换过程对后代遗传结果的影响。

2.使用PPT展示染色体的排序和交换过程,解释染色体的携带信息和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以及如何通过染色体交换产生新的组合。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个体之间会有差异?后代如何继承父母的特征?步骤四:人类受精作用的过程(20分钟)1.介绍人类受精作用的过程和步骤,包括精子的产生和输送、卵子的产生和运输、受精的过程和受精卵的发育。

2.使用PPT展示人类受精作用的流程图,并解释其中的关键步骤和环节。

3.引导学生讨论:人类受精作用是否与其他生物有相似之处?为什么?步骤五:小结归纳(15分钟)1.进行知识小结和巩固: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受精作用的定义是什么?它在生物繁殖中有什么作用?染色体的排序和交换过程对后代的遗传结果有什么影响?2.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受精作用的重要性和人类受精作用的过程。

步骤六:教学反思(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就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展望,并布置相关预习任务。

《受精作用》教案1

《受精作用》教案1

《受精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2、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3、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精子的形成过程。

(2)受精作用的过程。

2、教学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教学过程总体思路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从教材或生活中提炼出问题;然后让全体学生亲自动手来探究,并且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体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新课程理念。

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因此成为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应考虑在学生已有知识(如有丝分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将微观变为宏观的教学活动。

为此将本节“模拟建构”的部分活动前移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设想。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开展学习。

受精作用本课时教学重点是解决配子多样性的问题,但无论从思维的逻辑上还是从事实来说,都必须先解决为什么会出现受精作用。

因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从生活实际提炼出问题引发思考。

可以用人的染色体组型图,也可以从本节题图引出问题,如“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从人的精子、卵细胞到人的体细胞之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人的体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

2、先引导学生关注配子多样性的现象,再让学生研究配子多样性的来源。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父亲的所有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

可是“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这段文字,结合精子或卵细胞形成过程思考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多样的原因。

(2)回忆教材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照片及示意图,思考这与配子中染色体组成的多样性有什么关系?(3)继续模型建构活动,在探究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受精作用》教案

《受精作用》教案

《受精作用》教案教案:受精作用教学目标:1.了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2.了解受精作用在人类生殖中的重要性;3.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受精作用的发生和影响因素;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2.受精作用在人类生殖中的重要性;3.受精作用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结合学生互动;2.观察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以问答形式激发学生对受精作用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对受精作用的初步认知。

1.教师: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受精作用?它是什么意思?2.学生回答。

3.教师:非常好!受精作用是指什么?它在人类生殖中的重要性是什么?二、讲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20分钟)1.教师简要讲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并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给学生。

2.学生有任何问题可随时提问,并及时解答。

三、展示观察实验(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受精作用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2.实验步骤:a)将植物的花粉撒在另一株同种植物的雌蕊上;b)观察花粉是否能成功结合雌蕊,并在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能发育成种子。

3.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下来。

四、小结(15分钟)1.教师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学生互动讨论。

2.教师强调受精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殖中的重要性。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下节课内容的预告。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2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总结自己在课上学到的关于受精作用的知识,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受精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观察实验进一步认识了受精作用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采用了讲解结合实验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然而,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学生的思考和互动,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受精作用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体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2.减数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受精作用的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三、教学设计思路首先通过“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事例,引导出本节课的知识。

接下来和学生共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在模拟的过程中体会配子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最后通过展示图片以及问题串的形式讲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前面我们学习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那同一对父母亲所生的子女,为什么会出现“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呢?这个不同是哪里不同导致的呢?父亲体内所有的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有差别吗?那母亲体内所有的卵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呢?学生活动:思考后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那这说明相同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所产生的配子不相同,不同的配子是怎么形成的呢?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通过构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来探究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2.新课讲授一、配子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一)活动一教师活动:PPT展示和学生一起模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

学生活动:看图说出下一阶段图中染色体组成及数目,并指出形成配子的种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形成的配子种类和一个生物体中配子的种类。

教师活动:PPT展示和学生一起模拟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

学生活动:看图说出下一阶段图中染色体组成及数目。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形成的配子种类和一个生物体中配子的种类。

教师活动:PPT展示和学生一起模拟三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

学生活动:看图说出下一阶段图中染色体组成及数目。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形成的配子种类和一个生物体中配子的种类。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勤加指导,观察学生有无理解上的错误。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了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2)能够掌握受精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步骤;(3)能够区分内受精和外受精的异同;(4)能够掌握受精作用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2.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起源和传承的敬畏之心;(2)引导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受精的定义和过程;2.受精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步骤;3.内受精和外受精的异同;4.受精作用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述法:通过PPT、教科书等教学资源,系统地介绍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2.实验法:进行实验模拟受精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受精作用的理解;4.视频展示法:通过播放生物受精的视频,生动展示受精过程;5.提问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受精作用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概念讲解:讲解受精作用的定义、过程、原理和关键步骤;3.实验模拟:对比内受精和外受精过程,进行实验模拟并观察;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内受精和外受精的异同;5.视频展示:播放有关受精作用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受精过程;6.提问引导: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受精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7.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受精作用的掌握。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的注意力、讨论的参与度等;2.实验模拟评价:通过实验模拟的结果和观察,评价学生对受精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讨论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观点和逻辑思维能力;4.综合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对学生对受精作用的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六、拓展延伸2.网络资源:推荐学生通过网络查阅更多关于生物受精的知识,拓宽视野;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生殖生物学的实地考察活动,加深对受精作用的理解。

高中生物教案受精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受精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受精作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2. 掌握卵子与精子的结构和功能;3. 理解精子在受精作用中的运动方式和能力;4. 了解受精作用在生命繁衍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受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2. 精子的结构和运动方式;3. 受精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教材;2.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受精作用的概念介绍(10分钟)- 引导学生了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2. 卵子和精子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 综合使用文本资料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了解卵子和精子的结构特点; - 讲解卵子的结构和功能;- 讲解精子的结构和运动方式。

3. 受精作用的过程(20分钟)- 梳理受精作用的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受精作用的整个过程;- 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受精作用的模拟过程。

4. 受精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受精作用在生命繁衍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课堂练习:1. 选择题:受精作用的过程中,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卵子和精子互相融合后形成受精卵;B. 体细胞受精是一种异花受精方式;C. 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量不受影响。

2. 解答题:请描述受精作用的过程及其在生命繁衍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作业:1. 阅读相关文献,对受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2. 完成课堂练习中的题目。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卵子和精子的结构和功能有所认识。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受精作用高中化学教案

受精作用高中化学教案

受精作用高中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受精作用对生物繁殖的重要性;
3. 掌握受精作用在人类繁殖过程中的具体步骤;
4. 能够分析受精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二、教学内容:
1. 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受精卵的形成;
3. 受精作用在人类繁殖中的具体步骤;
4. 受精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受精作用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依次介绍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受精卵的形成、受精作用在人类繁殖中的具体步骤等内容,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3. 实验:进行受精卵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受精作用的理解。

4. 讨论:组织学生就受精作用的原理和机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

5.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受精作用对生物繁殖的重要性。

四、作业:
1. 回答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2. 思考受精作用在生物繁殖中的重要性;
3.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受精作用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
受精作用
- 定义和过程
- 受精卵的形成
- 人类繁殖中的具体步骤
- 原理和机制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受精作用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生物繁殖过程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形式的实践和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加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1)生物绘图、识图能力(2)形象思维能力(3)比较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训练学生克服困难,认真钻研的素质。

通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分析,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生命适应、进化等生命科学观点,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种类的多样性及形成过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的意义。

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策略】1.培养学生建构生物模型,并引导学生运用已建构的模型去探究推测生物实际发生的变化。

2.课堂同学动手、自己直观演示、小组内讨论等方法,突破难点知识。

3.把教材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内容整合成一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精子的形成过程动画、卵细胞形成过程动画、受精过程动画和视频片断)【学生课前准备】同座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1.准备不同颜色卡纸、不同颜色的绳子、双面胶、剪刀等材料。

2.在卡纸上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至少能容纳4条染色体。

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反馈一、新课导入[教师]高等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内容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请学生找出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相同与不同处。

(演示一遍精子的形成过程动画、卵细胞形成过程动画)[教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首先要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然后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对配子的进一步了解,有助于理解受精作用的实质。

[学生回答]相同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后形成的子细胞,其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也比原来减少了一半。

不同点:每次分裂都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细胞,小的叫极体,极体以后都要退化,只剩下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是形成4个精子;卵细胞形成后,不需要经过变形,而精子要经过变形才能形成。

《受精作用》 学历案

《受精作用》 学历案

《受精作用》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阐明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受精作用的过程。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意义。

2、难点(1)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的识别与融合机制。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如何共同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并产生遗传和变异。

三、知识链接1、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

2、有性生殖的概念。

四、学习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繁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新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从而引出受精作用的主题。

(二)受精作用的概念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精子的细胞核与卵子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三)受精作用的过程1、精子的准备精子在经过附睾的成熟过程后,获得了运动能力和受精能力。

在射精时,精子进入雌性生殖道,在生殖道中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获能,使其能够穿透卵子的外层结构。

2、卵子的准备卵子在卵巢中发育成熟,排出后进入输卵管。

在排卵前,卵子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等待受精。

3、受精阶段(1)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精子依靠自身的运动能力和顶体反应,穿越卵子周围的放射冠和透明带。

顶体反应释放的酶有助于精子溶解卵子外层的结构。

(2)精子进入卵细胞膜一旦有一个精子穿过透明带,卵子会立即发生透明带反应,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穿过透明带的精子与卵细胞膜接触,引发卵细胞膜反应,进一步阻止多精入卵。

(3)原核形成和融合精子进入卵子后,精子的细胞核膨胀形成雄原核,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排出第二极体,形成雌原核。

雄原核和雌原核相向移动,彼此接触,核膜消失,染色体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细胞核。

(四)受精作用的意义1、维持了物种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水平,从而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第1章 第1节 二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1章 第1节 二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受精作用的观点和过程。

2. 掌握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开释和结合过程。

3. 理解受精作用对生物繁殖和物种延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受精作用的机制和过程。

2. 教学难点:受精作用的生物学意义及人类生殖系统的差别。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具和PPT,包括精子、卵子模型和受精过程图。

2. 准备相关的视频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受精作用。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受精作用的理解水平,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精子和卵子的图片,让学生们了解精子和卵子是生命的两个重要元素,也是受精作用的重要参与者。

接着介绍受精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二)新课教学1. 精子和卵子的相遇: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精子和卵子的相遇过程,让学生们了解精子是如何穿过放射冠和通明带,进入卵子并完成受精的。

2. 受精作用的机制:介绍受精作用的分子机制,包括精子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与卵细胞表面的识别机制,以及受精过程中的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等。

3. 受精作用的影响:讲解受精作用对生物个体的影响,包括受精卵的发育、性别决定、遗传物质的变化等。

4. 实验演示: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精子悬液、卵细胞、通明带、放射冠等,让学生们观察精子如何穿过通明带并进入卵子,并观察受精卵的形成过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受精作用的重要性、意义和意义,以及在人类生殖健康方面的应用。

(三)教室互动1. 提问与回答:针对新课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回答,以便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受精作用的看法和理解,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想法和意见。

3. 互动问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问答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受精作用的知识。

(四)小结作业1.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受精作用的重要性、机制和影响。

受精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受精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受精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教学内容:受精作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受精作用在动植物体内的发生过程。

3. 能够分析受精作用对遗传的影响。

教学重点: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教学难点:受精作用在动植物体内的发生过程
教学准备:
1. 课件、教科书等教学资料。

2. 实验器材和样本。

3. 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生物现象或问题,引发学生对受精作用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

二、讲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15分钟)
1. 讲解受精作用的定义和作用。

2. 分析受精作用的发生过程,包括卵子和精子的结构、相遇和融合的过程等。

三、展示实验操作(10分钟)
教师展示受精作用的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受精作用在动植物体内的发生过程,并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五、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受精作用的定义和发生过程有全面的理解,并强调受精
作用在遗传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受精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受精作用的定义和发生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对遗传
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多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掌握受精作用在不同生物中的差异。

3.了解受精作用在生物繁殖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受精作用吗?受精作用在哪些生物中发生?为什么受精作用对生物繁殖很重要?Step 2: 知识讲解(20分钟)A.教师通过教材或多媒体展示,介绍受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

B.教师解释不同生物受精作用的差异,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的受精过程。

Step 3: 受精实验(30分钟)A.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受精实验,可以使用豆类或其他植物种子。

B.学生在实验中模拟受精作用的过程,如授粉、花粉管生长等。

C.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并分析数据。

Step 4: 受精作用的重要性(15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或实例介绍受精作用在生物繁殖中的重要性,如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比较,受精对遗传的影响等。

Step 5: 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概括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重要性。

Step 6: 拓展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动植物园或实地考察,观察和比较不同生物的受精过程。

Step 7: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思考题或小练习,检查学生对受精作用的理解程度。

Step 8: 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强调受精作用在不同生物中的差异和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参与生物科研活动。

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或多媒体展示工具。

2.豆类或其他植物种子。

3.实验器材和用具。

4.拓展活动所需的安排和准备。

教学评价方式: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的准确性。

3.思考题和小练习的答题情况。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生物的繁殖方式和遗传规律,以及受精作用在不同物种中的进化意义。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拓宽学生的科学认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生物_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加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1)生物绘图、识图能力(2)形象思维能力(3)比较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3)通过同学合作进行模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学会了分析减数分裂各期的图像,课前练习模拟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本节课构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打下了基础。

学生对生物体从何而来充满了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减数分裂模拟材料易得,准备方便。

以上都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2)受精作用的意义。

2.教学难点:(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2)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四、教学方法1.模型构建法2.多媒体动画演示法3.讲授法五.教学过程《受精作用》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利用模型建构来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2.阐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学习重点】1.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2.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学习难点】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学习探究】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活动探究一]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1.用红、黄橡皮泥及白色卡纸,依照“模型建构”构建一个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

2.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代表什么?(2)完成精原细胞形成精子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表[活动探究二]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非同源染色体有几种组合形式?请借助染色体模型动手将所有的组合情况展现出来。

受精作用 教案 说课稿 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 教案 说课稿  教学设计
课题
受精作用
教师
课型
新授
第1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2、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运用模型构建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模型构建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思考:1、染色体什么时候复制?
2、初级精母细胞中有几个中心体?有几条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
点拔:1、染色体完成复制是在减数分裂间期。
2、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个中心体,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
学生看书并动手制做:
用两色橡皮泥和一张大白纸
学生思考回答
(二)引入新课
成熟生殖细胞形成后,又是如何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呢?这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倾听
(三)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合作探究: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一、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
目的: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
2、通过活动使学生从抽象过渡到直观,使学生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3、同一对亲本产生的后代的遗传物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小结反思
通过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有所感受后,学生再接受概念就比较容易。
2、认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受精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1节《受精作用》一、教材分析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因此成为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应考虑在学生已有知识(如有丝分裂)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将微观变为宏观的教学活动。

为此将本节“模拟建构”的部分活动前移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设想。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开展学习。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2.教学重点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3.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四、学情分析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特别是教学内容本身的抽象性,都给学牛.学习减数分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通过教师的设疑,从计算机动画入手,以“探究式”教学过程为思路,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推理、对比,引导自己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形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思维空间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六、课前准备课件、图片、实验用品。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从人的精子、卵细胞到人的体细胞之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人的体细胞是怎样形成的?父亲的所有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

可是“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教师按教材P23-24要求指导学生完成模型建构。

同时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拿出红、黄橡皮泥(或染色的木棍、植物枝条等替代品)及白纸,依照“模型建构”的“活动准备”进行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加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1)生物绘图、识图能力(2)形象思维能力(3)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训练学生克服困难,认真钻研的素质。

通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分析,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生命适应、进化等生命科学观点,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种类的多样性及形成过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的意义。

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建构生物模型,并引导学生运用已建构的模型去探究推测生物实际发生的变化。

2.课堂同学动手、自己直观演示、小组内讨论等方法,突破难点知识。

3.把教材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内容整合成一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精子的形成过程动画、卵细胞形成过程动画、受精过程动画和视频片断)
【学生课前准备】同座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1.准备不同颜色卡纸、不同颜色的绳子、双面胶、剪刀等材料。

2.在卡纸上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至少能容纳4条染色体。

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应该说来是一节较为成功的活动课,较好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不仅顺利完成了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合类型的行为模型和数学模型,而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能力、逻辑归纳能力,同时还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静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突出重点,化难为易。

这节课的顺利开展,最大的体会是对提问的处理和对学生活动的处理。

对提问的处理多数先采用了多媒体动画和视频创设情境的配合,直观且带有一定思维性,同时容易调动学生兴趣。

本节课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学生活动,一是让学生模拟操作减数分裂中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二是让学生展示作品并交流评价。

这些操作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同时也培养了识图和作图技能。

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
1.本节课采用“模型建构”突破重点难点知识目标,而传统难点突破是依靠动态直观演示,抽象概括和大量训练等方法来解决。

本节课由以往的概括、理解、训练方法,改成小组合作动手、讨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但教材处理仍欠得当,课后觉得最好是将“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变化模型”前置,改变“验证性实验”成为“探究性实验”。

2.本节课放弃教材中使用的材料,大胆创新,选用彩色绳子作为染色体的臂、放弃橡皮泥作为建模材料,使建模的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但如果能够让学生课前自主选择建模材料,开放建模步骤,可能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模型建立的选材由“彩色绳子”可改为“细电线”也能非常形象代表“染色质”和“染色体”,更重要是方便学生重复模拟。

3. 教材中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不适用于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复杂,是否展开讲解,我认为可以根据课时和学生接受能力等情况确定。

必须指出,高等植物的减
数分裂有其特殊性,但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阶段都要发生减数分裂,这样避免学生形成错误概念。

另外我发现学生较难理解关于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含义。

这是由于学生对于从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到形成新个体的发育过程及其细胞学基础不十分了解。

因此,在首次讲到这一概念时,我仅强调“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在讲受精作用后再来说明,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其中形状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精子),一条来自母方(卵细胞),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再强调体细胞是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每个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情况与受精卵完全相同,体细胞中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

5.实际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掌握好知识目标,同时又要兼顾体现新课程特点去培养学生科学的方法和体验科学过程培养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教学中往往难以同时做到,常常顾此失彼。

摸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实际课堂教学模式是仍需探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