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合集下载

弹性流体动压(力)润滑

弹性流体动压(力)润滑

弹性流体动压(力)润滑(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EHL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是研究在相互滚动或滚动伴有滑动的两个弹性物体之间的流体动力润滑问题。

大部分的机械运动副,载荷是通过较大的支承面来传递的。

如滑轨、滑动轴承等。

其单位面积受的压力比较小,通常为1~100×105Pa 。

另一些运动副是通过名义上的线接触或点接触来传递载荷的,如齿轮、滚动轴承等。

因接触面积很小,平均单位面积压力很大,接触处的压力可达109Pa 以上。

在这种苛刻条件下,用古典润滑理论计算的油膜厚度与实际情况不符。

与古典理论不一致的原因是:⑴高的压力使油的粘度增大;已不是雷诺方程中假定的“粘度在间隙中保持不变”。

⑵重载使弹性体发生显著的局部变形,也不是雷诺方程假定的“两个固体表面是刚性的”。

由于上述两个效应,剧烈地改变了油膜的几何形状,而油膜形状又反过来影响接触区的压力分布。

因此,解决弹流润滑问题必须同时满足流体润滑方程和固体弹性方程。

凡表面弹性变形量与最小油膜厚度处在同一量级的润滑问题,都属于弹流问题。

3.1刚性滚动体的动压润滑①简化问题在分析齿轮、短圆柱滚子轴承等问题时,常用如图9所示两个圆柱的接触。

从图9(a )中可得:0h h BC FE =++式中:h 位于x 处的油膜厚度; h 0 最小油膜厚度。

o 1当1ϕ很小时,1ϕ≈1x R ,略去1ϕ2以上的高次项,得:2211122x BC R R ϕ==同理,得则:2012112x h h R R ⎛⎫=++ ⎪⎝⎭如将圆柱对圆柱简化为圆柱对平面,如图9(b )所示。

设:当量圆柱体的半径11211R R R -⎛⎫=+ ⎪⎝⎭ 。

(即:12111R R R =+)则:202x h h R=+②求解油膜压力与最小油膜厚度的关系假定(在载荷较小的时候可这样假定): ⑴滚动体是刚性的,不考虑接触变形;⑵润滑油(流体)是等粘度的,粘度不随压力而变化; ⑶滚动体相对于油膜厚度为无限长,即不考虑润滑油有垂直于画面的法向流动。

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简介)在摩擦副两表‎面间被具有一‎定粘度的流体‎完全分开。

将固体间的外‎摩擦转化为流‎体的内摩擦。

以防止这些固‎体表面的直接‎接触,并使滑动过程‎中表面间的摩‎擦阻力尽可能‎减小,表面的损伤尽‎量减低,这就是流体润‎滑。

它的发展与人‎们对滑轮和摩‎擦的研究密切‎相关发展简史1.流体动压现象‎)当动环回转时‎,由于静环表面‎有很多微孔,动环的转动使‎其表面与静环‎表面上的微孔‎形成收敛缝隙‎流体膜层,使每一个孔都‎像一个微动力‎滑动轴承。

也就是说,当另一个表面‎在多孔端面上‎滑动时,会在孔的上方‎及其周边产生‎流体动压力,这就是流体动‎压效应。

(实例)流体动压润滑‎——流体动压润滑‎是依靠运动副‎两个滑动表面‎的形状,在其相对运动‎时,形成产生动压‎效应的流体膜‎,从而将运动表‎面分隔开的润‎滑状态。

特点)a.流体的粘度,一般遵循粘性‎切应力与切应‎变率成比例规‎律b.楔形润滑膜,依靠运动副的‎两个滑动表面‎的几何形状,在相对运动时‎产生收敛型流‎体楔,形成足够的承‎载压力,以承受外载荷‎。

形成动压润滑‎的条件:a.润滑剂有足够‎的粘度b.足够的切向运‎动速度(或者轴颈在轴‎承中有足够的‎转速)c.流体楔的几何‎形状为楔形(轴在轴承中有‎适当的间隙)2.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在摩擦副两表‎面间被具有一‎定粘度的流体‎完全分开。

将固体间的外‎摩擦转化为流‎体的内摩擦。

以防止这些固‎体表面的直接‎接触,并使滑动过程‎中表面间的摩‎擦阻力尽可能‎减小,表面的损伤尽‎量减低。

滑动轴承运动‎副间要现成流‎体薄膜,必须使运动副‎锲形间隙中充‎满能够吸附于‎运动副表面的‎粘性流体,并且运动副表‎面相对运动可‎以带动润滑流‎体由大端向间‎隙小断运动,从而建立起布‎以承受载荷。

它的发展与人‎们对滑轮和摩‎擦的研究密切‎相关。

流体润滑具有‎极低的摩擦阻‎力,摩擦系数在0‎.001~0.008或更低‎(气体润滑),并能有效地降‎低磨损。

《流体动力润滑》课件

《流体动力润滑》课件
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促进社会发展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润滑系统的设计
润滑油选择:根据设备类型、工作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润滑油 润滑油量控制:根据设备需求,控制润滑油量,避免过多或过少 润滑油温度控制:保持润滑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 润滑油过滤:定期更换或清洗润滑油过滤器,保持润滑油清洁 润滑油监测:定期检查润滑油质量,及时更换或补充润滑油 润滑油维护:定期进行润滑油维护,确保润滑系统正常运行
流体动力润 滑可以促进 可持续发展, 实现绿色制 造目标
流体动力润滑技术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
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设备磨损,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减少润滑油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环保:减少废油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精度,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 量,提高企业竞争力
倾点:润 滑剂在低 温下的流 动性能, 影响低温 启动性能
抗氧化性: 润滑剂的 抗老化性 能,影响 使用寿命
抗磨性: 润滑剂的 抗磨损性 能,影响 机械设备 的使用寿 命
抗泡性: 润滑剂的 抗泡沫性 能,影响 润滑效果 和设备运 行稳定性
05
流体动力润滑的实践应用
流体动力润滑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流体动力润滑在机械工业中的 重要性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流体动力润滑PPT课件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概念
流体动力润滑的要素 流体动力润滑的理论基础 流体动力润滑的实践应用 流体动力润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概念

流体动力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

流体润滑的基本原理之流体动力润滑流体润滑研究和发展机器在运动时,运动的零部件之间必定会发生摩擦从而造成磨损,而润滑是减小摩擦、减轻甚至避免磨损的直接措施。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润滑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技术,井已成为工业部门和学术机构重要的研究领域。

19世纪未流体润滑现象被首次发现,几乎同时流体润滑理论也被提出来了。

二战期间军事装备的需求促使润滑技术高速发展,也对润滑理论,持别是流体润滑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战后各工业国立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有关方面的研究。

现在比较成熟的流体润滑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它们是:1.流体动力润滑2.流体静压润滑3.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流体动力润滑原理1.1:定义流体动力润滑是利用流体的黏附性,使流体黏附在摩擦表面,并在摩擦副做相对运动时被带入两摩擦副的摩擦表面之间。

如果两摩擦副的表面形成收敛的楔形空间,则被带入摩擦副的两摩擦表面中的流体就会形成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会随着摩擦副的运动速度和流体的粘度发生改变。

当流体的粘度一定时,摩擦副的运动速率越大,则流体形成的压力就越大;当摩擦副的运动速率一定时,流体的粘度越大,则流体形成的压力就越大。

进入摩擦表面的流体会像一个楔子,由于摩擦副在不断的做相对运动,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迫使流体向楔子一样楔入两摩擦表面,从而将两摩擦表面分隔开来,阻止两摩擦表面直接接触。

简单地说,流体动力润滑是利用相对运动的摩擦表面间的相对速度、流体的粘滞行和摩擦副之间的楔形墙体,迫使流体压缩而产生压力膜将两表面完全分隔开,并依靠流体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

两个作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用借助于相对速度和流体的粘滞性而产生的粘性流体膜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由流体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称为流体动力润滑。

所用的粘性流体可以是液体(如润滑油)也可以是气体(如空气等),相应地称为液体动力润滑和气体动力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是依靠表面运动而产生的动力学效应。

润滑的原理

润滑的原理

润滑的原理磨擦副在全膜润滑状态下运行,这是一种理想的状况。

但是,如何创造条件,采取措施来形成和满足全膜润滑状态则是比较复杂的工作。

人们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对润滑原理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有的比较成熟,有的还正在研究。

现就常见到的动压润滑、静压润滑、动静压润滑、边界润滑、极压润滑、固体润滑、自润滑等的润滑原理,作一简单介绍。

1.动压润滑通过轴承副轴颈的旋转将润滑油带入磨擦表面,由于润滑油的黏性和油在轴承副中的楔形间隙形成的流体动力作用而产生油压,即形成承载油膜,称为流体动压润滑。

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的假设条件是润滑剂等黏性,即润滑油的黏度在一定的温度下,不随压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次是假定了生相对磨擦运动的表面是刚性的,即在受载及油膜压力作用下,不考虑其弹性变形。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对一般非重载(接触压力在15MPa)的滑动轴承,这种假设条件接近实际情况。

但是,在滚动轴承和齿轮表面接触压力增大至400~1500MPa时,上述假定条件就与实际情况不同。

这时磨擦表面的变形可达油膜厚度的数倍,而且润滑的金属磨擦表面的弹性变形和润滑油黏度随压力改变这两个因素,来研究和计算油膜形成的规律及厚度、油膜截面形状和油膜内的压力分布更为切合实际这种润滑就称为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2.静压润滑通过一套高压的液压供油系统,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以过节流阻尼器,强行供到运动副磨擦表面的间隙中(如在静压滑动轴承的间隙中、平面静压滑动导轨的间隙中、静压丝杆的间隙中等)。

磨擦表面在尚未开始运动之前,就被高压油分隔开,强制形成油膜,从而保证了运动副能在承受一定工作载荷条件下,完全处于液体润滑状态,这种润滑称为液体静压润滑。

3.动、静压润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在工业生产中出现了新型的动、静压润滑的轴承。

液体动、静压联合轴承充分发挥了液体动压轴承和液体静压轴承二者的优点,克服了液体动压轴承和液体静压轴承二者的不足。

主要工作原理:当轴承副在启动或制动过程中,采用静压液体润滑的办法,将高压润滑油压入轴承承载区,把轴劲浮起,保证了液体润滑条件,从而避免了在启动或制动过程中因速度变化不能形成动压油膜而使金属磨擦表面(轴颈表面与轴瓦表面)直接接触产生的磨擦与磨损。

流体润滑分类

流体润滑分类

流体润滑分类
◆流体动压润滑:在两个做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上,借助于摩擦表面的几何形状
和相对运动而产生具有一定压力的粘性流体膜,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由流体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相对运动表面的弹性变形与流体动压作用都对润滑油的润滑性
能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润滑状态。

⏹流体静压润滑是从外部供给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来平衡外载荷。

流体动压润滑是由
摩擦表面几何形状和相对运动,借助粘性流体的动力学产生动态压力,用此润滑膜的动压来平衡外载荷,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是研究在点、线接触条件下,两弹性物体间的流体动力润滑膜的力学性质。

摩擦作业-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

摩擦作业-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线接触问题的研究一、流体润滑状态润滑的日的是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低剪切强度的润滑膜,用它来减少摩擦阻力和降低材料磨损.润滑膜可以是由液体或气体组成的流体膜或者固体膜。

根据润滑膜的形成原理和特征,润滑状态可以分为:(1)流体动压润滑;(2)流体静压淀滑;(3)弹性抗体动压润滑;(4)边界润滑;(5)干摩擦状态等五种基本类型。

表1—1列出了各种润滑状态的基本特征。

表各种润滑状态的基本特征图膜厚度与粗糙度各种润滑状态所形成的润滑膜厚度不同,但是单纯由润滑膜的厚度还不能准确地判断润滑状态;尚须与表面粗糙度进行对比.图l—1列出润泽胶厚度与粗糙度的数量级.只有当润滑胜厚度足以超过两表面的粗糙峰高度时,才有可能完全避免峰点接触而实现全膜流体润滑,对于实际机械中的摩擦副,通常总是几种润滑状态同时存在,统称为混合润滑状态。

二、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对于刚性表面的流体润滑,通常称为流体动压润滑理论;而对于弹性表面的润滑问题,还需要加入弹性变形方程,因此称为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简为弹流体润滑称(EHL或EHD),它主要研究点线接触摩擦副的润滑问题。

由于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由于摩擦副的载荷集中作用,接触区内的压力很高,因而在润滑计算中要考虑接触表面的弹性变形和润滑刘的粘压效应。

在1949提出的弹流体润滑入口区分析方法,首次将Reynolds流体润滑理论和Hertz弹性接触理论联系起来处理弹流体润滑问题,并提出线接触等温弹流体润滑问题的近似解。

2.1线接触的弹性变形2.1.1Hetrz接触理论Hetrz接触理论讨论了一个弹性圆柱和刚性平面线接触时的压力分布和弹性变形情况。

如图12—1点划线表示半径为R的弹性圆柱与刚性平面在无载荷条件下相互接触的情况。

当施加载荷W以后,两表面相互挤压而产生位移,此时变形后的情况如图12—l中的实线所示。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流体润滑的基本原理之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弹性流体动力润滑2. 1 定义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是指流体进入在两个相互运动的固体摩擦接触表面后,受到接触表面产生的巨大接触压力而发生的性状改变,以分割固体摩擦接触表面,减少摩擦。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是利用流体受到高压时,流体的物理特性及形态发生变化的特性来分隔高压下的摩擦副,从而达到润滑的目的.2.2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原理所谓弹性流体是指流体在高压下会从流体的形态转变成固体的形态。

但当压力去掉后,就会恢复到原来的形态。

流体变形的过程随着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压力升高,流体的粘度变大,当压力达到一定高度时,流体的形态开始变化,而流体的粘度不再变化,流体形态开始从液体向玻璃体转化,当压力继续升高,流体完全会转化为玻璃体(固体);当压力下降时,玻璃体又会回到液体状态。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就是利用流体的弹性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来实现分割量高压表面而达到润滑的目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也特别适合滚压摩擦副。

2.3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是流体动压润滑理论新的重要发展。

在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中,主要研究在两个具有相互运动的固体表面相互接触(一般是点或线接触)过程中,固体的弹性变形和流体粘度变化对流体动压润滑的作用。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油膜极薄,仅为接触区宽度的千分之一以上;另一个特点是接触压力极大,可达几千个兆帕(MPa)的压力峰值,因而在表面间的润滑油粘度比正常室温下的粘度大许多倍。

同时,引起弹性体很大的局部变形,它能急剧地改变润滑膜几何形状,而润滑膜形状又能决定油膜压力的分布,因此,—个弹性流体动力学问题的解必须同时满足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润滑的基本方程式。

当滚动轴承、齿轮、凸轮等高副接触时,名义上是点、线接触,实际上受载后产生弹性变形,形成一个窄小的承载区域。

弹性变形引起的接触区域增大和接触区表面形状的改变,都有利于润滑膜的形成。

由于载荷集中作用,接触区内产生极高压力,其峰值甚至可达几千兆帕。

第9章 弹性流体润滑理论

第9章 弹性流体润滑理论

反应膜
边界润滑模型
边界润滑机理
• 在法向载荷作用下,相对运动的微凸体接触增加,部 分接触点处边界膜破裂,产生金属间的接触。摩擦力 等于粘附点的剪切力和边界膜分子的剪切力之和。
• 摩擦力: F=αArτ+(1- α) Arτα
• 在弹性变形有重要作用的范围内,油膜厚度受 载荷的影响不大,受弹性模量E的影响更小。
• 材料参数G和速度参数V对油膜厚度影响很大, 但实际上G变化范围很小,故速度成为影响油 膜厚度的主要因素。
• 压力分布在近出口处有一压力高峰,此处最小 油膜厚度hm约为平均油膜厚度的0.75左右。
例题: 已知 R=20mm,U=5m/s,W=2.5MN/m, η0=0.075Pa.s E’=2.3×1011Pa α=2.2 ×10-8 m2/N
概述
• 1922年英国学者HARDY第一次提出了“边界 润滑”的概念。他和达勃注意到当摩擦表面靠得很
近时,决定表面摩擦学性质的是润滑剂和表面之间相 互作用所生成的边界润滑膜的物理特性,他们称这种 润滑状态为“边界润滑”。
• 特点
– 在金属表面膜,以降低固固接触时的表面损伤。 – 润滑的有效性由油膜的物理-化学性能所决定 – 边界润滑膜的形成还取决于运动工况。 – 边界润滑是一种综合复杂现象。在机械运转中,边
d (1 )
2
222
滚子与外圈的接触点:
Ro
R2r R2 r
( Dm d ) d 2 22
( Dm d ) d
d (1 )
2
222
2 表面平均速度U
若n为轴承内圈的转速,滚 子与滚道作纯滚动,则 滚子的自转转速:
1 2s n0 2s(1 s) n
滚子的公转转速: nc 1 n 2(1 s)

流体润滑

流体润滑

(一)流体润滑在摩擦副对偶表面之间,有一层一定厚度(一般在1. 5~2μm以上)的粘性流体润滑膜,由这层润滑膜的压力平衡外载荷,使两对偶表面不直接接触,在两对偶表面作相对运动时,只在流体分子间产生摩擦,这就是流体润滑。

在流体润滑中,根据润滑膜压力产生的方法,润滑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流体动压润滑流体动压润滑,系由摩擦副对偶表面的几何形状和相对运动,并借助粘性流体的内摩擦力作用而产生润滑膜压力,从而平衡外载。

雷诺在1886年应用流体力学中纳维一斯托克斯方程推导出计算流体润滑膜压力分布的方程,以后称为雷诺方程,该方程成功地揭示了润滑膜压力的形成机理,从而为流体动压润滑奠定了理论基础。

流体动压润滑膜压力,通常由以下四个效应决定。

(1)动压效应图1a可说明流体动压润滑膜的形状特征及所产生的动压效应。

当下表面相对上表面以速度u运动时,沿运动方向的间隙逐渐减小,剪切流动引起的润滑剂从大口流向小口的流量也逐渐减小,不符合流量连续条件,只有产生如图所示的润滑膜压力分布,由压差流动减小大口流入流量和增大小口流出流量,才能保证流过各断面的流量相等,从而满足流量连续条件。

(2)伸缩效应图1b可以说明伸缩效应。

当对偶表面由于弹性变形或其它原因使其速度沿运动方向逐渐减小时,剪切流动引起的流量沿运动方向也逐渐减小,因流量连续必然会产生如图所示的润滑膜压力分布(在通常的润滑间题中,伸缩效应并不显著)。

(3)变密度效应图1c可以说明变密度效应。

当润滑剂密度沿运动方向逐渐降低时,即使各断面的体积流量相同,其质量流量沿运动方向仍是逐渐减小的,因质量守恒,则必然产生如图所示的润滑膜压力分布。

密度的变化可以是润滑剂通过间隙时由于温度逐渐升高而造成的,也可以是外加热源使表面温度变化而产生的。

虽然变密度效应产生的润滑膜压力并不高,但是这种作用可以使相互平行的对偶表面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4)挤压效应图1d表示两个平行表面在法向力作用下相互接近,使润滑膜厚度逐渐减小而产生压差流动,此称挤压效应。

流体润滑(弹流润滑)

流体润滑(弹流润滑)

A
F F F F
B
设计:潘存云
两平形板之间不能形成压力油膜!
如两板不平行板。板间间隙呈沿运动方向由大到小呈收敛楔形分布,且 板A有载荷。 当板A运动时,两端速度若程虚线分布,则必然进油多而出油少。由 于液体实际上是不可压缩的,必将在板内挤压而形成压力,迫使进油端 的速度往内凹,而出油端的速度往外鼓。进油端间隙大而速度曲线内凹, 出油端间隙小而速度曲线外凸,进出油量相等,同时间隙内形成的压力 与外载荷平衡,板A不会下沉。这说明了在间隙内形成了压力油膜。这 种因运动而产生的压力油膜称为动压油膜。这种由于粘性的流体润滑介 质流入楔形润滑收敛间隙而造成的动压力效应就叫流体动力润滑的楔形 效应。
2.流体动压润滑 在两个做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上,借助于摩擦表面的几何形状和 相对运动而产生具有一定压力的粘性流体膜,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 由流体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 流体动压润滑膜压力,通常由以下四个效应决定: 动压效应(主要) 挤压效应 伸缩效应 变密效应 平行板。板B静止,板A以速度v向左运 动,板间充满润滑油,无载荷时, 液 体各层的速度呈三角形分布,进油量 与出油量相等,板A不会下沉。但若板 A有载荷时,油向两边挤出,板A逐渐 下沉,直到与B板接触。
边界润滑状态,平均润 滑膜厚h与表面的复合粗 糙度 的比值λ趋于0(小于 0.4~1),典型膜厚在150nm时,摩擦表面微凸 体接触增多,润滑剂的 粘度对降低摩擦所起作 用很小,几乎完全不起 作用,载荷几乎全部通 过微凸体以及边界润滑 膜承担。
混合润滑状态,平均润 滑膜厚h与摩擦副表面 的复合粗糙度 的比值λ 约为3,典型膜厚在 1μm以下,此时摩擦表 面的一部分被流体润滑 膜隔开,承受部分载荷, 也会发生部分表面微凸 体的接触,以及有边界 润滑膜承受部分载荷。

流体动压润滑原理

流体动压润滑原理

流体动压润滑原理引言流体动压润滑原理是一种应用于机械工程中的润滑技术,通过利用流体的动态特性来减小机械摩擦,降低磨损和能量损失。

本文将详细介绍流体动压润滑的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一、流体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流体动压润滑是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的一种润滑方式。

当两个摩擦面相对运动时,介质流体被注入到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润滑膜。

当摩擦面运动时,润滑膜中的流体会受到压力的作用,产生动压力。

这种动压力可以有效地减小摩擦力,降低磨损和能量损失。

二、流体动压润滑的工作原理1. 流体动压润滑的工作原理可以用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来解释。

当两个摩擦面之间存在一层流体润滑膜时,摩擦面的相对运动会使流体膜中的流体发生剪切。

根据流体剪切力的原理,流体膜中的流体会产生阻力,使摩擦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受到阻尼作用,从而减小了摩擦力和磨损。

2. 流体动压润滑的工作原理还可以通过流体静压力的原理来解释。

当摩擦面之间的流体膜被注入后,流体在摩擦面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液体膜,并受到定向压力的作用。

这种定向压力是由于流体在摩擦面上的静压力产生的。

当摩擦面相对运动时,静压力会产生动态压力,从而减小了摩擦力和磨损。

三、流体动压润滑的应用流体动压润滑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中,特别是在高速、高负荷和高精度要求的设备中。

以下是一些流体动压润滑的典型应用:1. 轴承润滑流体动压润滑在轴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在轴承内部注入润滑油或润滑脂,形成一层流体膜,可以有效减小轴承的摩擦和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2. 涡轮机械在涡轮机械中,流体动压润滑可以有效地降低叶轮和导向叶片之间的摩擦,提高机械的效率和可靠性。

3. 液力传动装置流体动压润滑在液力传动装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在液力传动装置内部注入润滑油,形成一层流体膜,可以有效减小传动装置的摩擦和磨损,提高传动效率和可靠性。

4. 液压系统在液压系统中,流体动压润滑可以减小液压泵和液压缸之间的摩擦和磨损,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流体润滑(弹流润滑)

流体润滑(弹流润滑)

两个弹性圆柱的接触,可等效于一当量圆柱和一刚性平面的接触问题,因此 在弹流润滑的研究中,可以将接触区视为平面。
等效圆柱
刚性平面
为了分析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机理,首先观察一下对偶表面干接触时的情况。 如图所示模型是弹性圆柱体与一刚性平面干接触的情况。在载荷作用下,弹性 圆柱体发生弹性变形,使线接触变成了小面积接触,载荷所造成的接触压力常 称为赫兹压力,其分布情况是在接触区域内成抛物线形分布,中间的压力最高 而至边缘降低为零。
几种摩擦的界限常以膜厚比来大致估计:

hmin R R
2 q1 2 q2
式中:hmin——最小公称油膜厚度,m
Rq1 ——接触表面轮廓的均方根偏差,m
Rq2 ——接触表面轮廓的均方根偏差,m
≤0.4,干摩擦 ≤1,边界摩擦; =1~3,混合摩擦; >3,流体摩擦
不同润滑状态下的摩擦因数
膜厚比对滚动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
干摩擦——最不利
弹性变形
边界摩擦——最低要求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
混合摩擦——比较好
边界膜 边界膜
流体摩擦——最好

边界膜
液体
流体润滑定义:在适当条件下,摩擦副的摩擦表面由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
粘性流体完全分开,由流体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流体层中的分子大部分不受 金属表面离子、电子场的作用而可以自由地移动。这种状态称为流体润滑。流 体润滑的摩擦性质完全取决于流体的粘性,而与两个摩擦表面的材料无关。
流体润滑的优点:摩擦阻力低,摩擦系数低(0.001~0.008),磨损降低。
流体润滑的分类:流体静压润滑、流体动压润滑和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1.流体静压润滑
流体静压润滑又称外供压润滑,是用外部的供油装置,将具有一定压力 的润滑剂输送到支承中去,在支承油腔内形成具有足够压力的润滑油膜,将所 支撑的轴或滑动导轨面等运动件浮起,承受外力作用。因此运动件在从静止状 态直至在很大的速度范围内都能承受外力作用,

【免费下载】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免费下载】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简介)在摩擦副两表面间被具有一定粘度的流体完全分开。

将固体间的外摩擦转化为流体的内摩擦。

以防止这些固体表面的直接接触,并使滑动过程中表面间的摩擦阻力尽可能减小,表面的损伤尽量减低,这就是流体润滑。

它的发展与人们对滑轮和摩擦的研究密切相关发展简史时间人物经典理论及现象1883年塔瓦(Tower)流体动压现象1886年雷诺(Reynold)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及雷诺方程1.流体动压现象)当动环回转时,由于静环表面有很多微孔,动环的转动使其表面与静环表面上的微孔形成收敛缝隙流体膜层,使每一个孔都像一个微动力滑动轴承。

也就是说,当另一个表面在多孔端面上滑动时,会在孔的上方及其周边产生流体动压力,这就是流体动压效应。

(实例)流体动压润滑——流体动压润滑是依靠运动副两个滑动表面的形状,在其相对运动时,形成产生动压效应的流体膜,从而将运动表面分隔开的润滑状态。

特点) a.流体的粘度,一般遵循粘性切应力与切应变率成比例规律 b.楔形润滑膜,依靠运动副的两个滑动表面的几何形状,在相对运动时产生收敛型流体楔,形成足够的承载压力,以承受外载荷。

形成动压润滑的条件:a.润滑剂有足够的粘度 b.足够的切向运动速度(或者轴颈在轴承中有足够的转速) c.流体楔的几何形状为楔形(轴在轴承中有适当的间隙)2.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在摩擦副两表面间被具有一定粘度的流体完全分开。

将固体间的外摩擦转化为流体的内摩擦。

以防止这些固体表面的直接接触,并使滑动过程中表面间的摩擦阻力尽可能减小,表面的损伤尽量减低。

滑动轴承运动副间要现成流体薄膜,必须使运动副锲形间隙中充满能够吸附于运动副表面的粘性流体,并且运动副表面相对运动可以带动润滑流体由大端向间隙小断运动,从而建立起布以承受载荷。

它的发展与人们对滑轮和摩擦的研究密切相关。

流体润滑具有极低的摩擦阻力,摩擦系数在0.001~0.008或更低(气体润滑),并能有效地降低磨损。

流体润滑的分类:根据液体压力形成的方式可分为流体静压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

流体动压润滑的条件

流体动压润滑的条件

流体动压润滑的条件咱们来聊聊流体动压润滑的条件,这可是个挺有趣的事儿呢。

你看啊,流体动压润滑就像是一场巧妙的合作,油液在其中扮演着超级重要的角色。

就好比一个团队里的得力助手,缺了它可不行。

这油液得有一定的黏度,要是太稀了,就像水一样,根本没法形成有效的油膜。

这就好比盖房子用沙子当水泥,能行吗?肯定不行啊。

那要是太黏了呢,就像浆糊一样,流动起来困难重重,也没法在需要润滑的部件之间顺利地施展它的润滑魔法。

这油液的黏度得恰到好处,就像做馒头的面粉,水多了太稀,水少了太干,只有比例合适,才能做出好吃的馒头,这油液也是,黏度合适了才能起到好的润滑效果。

再说这两个相对运动的表面,得有合适的形状和相对速度。

形状很关键啊,你想啊,如果是两个完全平整的面,那油液可能就没办法被很好地“困住”,也就难以形成稳定的动压油膜。

这就有点像我们想把水留在一个平底盘子里,稍微一动就全洒了。

而相对速度呢,就像两个人配合跳舞,得有一定的节奏和速度。

速度太慢,油液没有足够的力量被挤到该去的地方,就像两个人慢悠悠地跳舞,根本没法产生那种热烈的氛围。

速度太快了也不行,就像两个人疯了似的乱转,容易出乱子,油液可能就会被甩掉或者不能均匀分布了。

还有啊,这两个相对运动的表面之间的间隙也得合适。

间隙要是太大了,油液就像一群没了纪律的小兵,到处乱跑,形成不了有效的压力来支撑和润滑。

这就好比一群羊在特别大的草原上,都散开了,牧羊人想管都管不过来。

间隙要是太小了呢,油液挤都挤不进去,就像要把大象塞进一个小盒子里,根本不可能嘛。

另外啊,这个润滑系统得有足够的油液供应。

这就好比打仗要有足够的粮草一样。

要是油液供应不足,那前面说的那些条件再好也白搭。

就像一个人跑步,水没喝够,跑着跑着就没力气了。

没有足够的油液不断地补充进来,那油膜就会越来越薄,最后失去润滑的效果。

从另一个角度看,整个系统的工作温度也很重要。

温度太高了,油液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黏度可能就会降低,就像一块冰在高温下化成了水,原本的状态就没了。

限制空间中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分析

限制空间中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分析

限制空间中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分析刘广媛;郭峰【摘要】In classical theoretical analyses of EHL(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the calculated film pressure always fulfills the condition of loading balance,while this procedure cannot be applied to EHL in confined gaps.When EHL occurs in a confined gap,the load capacity will change with working parameters.Full numer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line-contact isothermal EHL with confined gaps,and variations of film thickness and pressure were discussed.It is foun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entrainment speeds and material parameters,the film thickness and pressure are increased.With the increase of gap parameter,the film thickness is increased,but pressure is decreased.From the numerical results,the film thickness equations were derived,and their calculation results have small errors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在经典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分析中,油膜压力的计算要满足载荷平衡条件,而这一条件并不适用于发生在限制空间中的弹流润滑,当弹流润滑发生在限制间隙中,油膜的承载力会随工作参数的变化而变化。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黄平、fortran程序注释、等温线接触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黄平、fortran程序注释、等温线接触

PROGRAM GREASELINECHARACTER*1 S,S1,S2CHARACTER*16 CDATE,CTIMECOMMON/COM1/ENDA,A1,A2,A3,Z,C1,C3,CW,LMAX,FF/COM2/EDA0/COM4/X0,XE/COM3/E1,PH, B,U1,U2,RDATA PAI,Z,P0/3.14159265,0.68,1.96E8/S1,S2/1HY,1Hy/!预定义数值DATAN,X0,XE,W,E1,EDA0,R,Us,CU,C1,FN/129,-4.,1.4,1.E5,2.26E11,0.41,0.0128,0.87,0.67,0.5,0 .846/CDATE,CTIME/'The date is','The time is'/!预赋值参数OPEN(8,FILE='OUT.DAT',STATUS='UNKNOWN')!建立输出结果文件1 FORMAT(20X,A12,I2.2,':',I2.2,':',I4.4)2 FORMAT(20X,A12,I2.2,':',I2.2,':',I2.2,'.',I2.2)WRITE(*,*)'参数已经赋值?(Y or N)?'!询问是否在程序中更改参数READ(*,'(A)')SIF(S.EQ.S1.OR.S.EQ.S2)THENGOTO 10ENDIFWRITE(*,*)'PH=' !程序运行中更改数值,PH为Hertz接触压力READ(*,*)PHW=2.*PAI*R*PH*(PH/E1)WRITE(*,*)'W=',W10 CW=N+0.1FF=1./FNLMAX=ALOG(CW)/ALOG(2.)!将参数量纲一化N=2**LMAX+1LMIN=(ALOG(CW)-ALOG(SQRT(CW)))/ALOG(2.)LMAX=LMINW1=W/(E1*R)PH=E1*SQRT(0.5*W1/PAI)A1=(ALOG(EDA0)+9.67)A2=PH/P0A3=0.59/(PH*1.E-9)B=4.*R*PH/E1ALFA=Z*A1/P0G=ALFA*E1U=EDA0*US/(2.*E1*R)C3=1.6*(R/B)**2*G**0.6*U**0.7*W1**(-0.13)ENDA=B**(2.+FF)*(PH/2/EDA0)**FF/R**(1+FF)/US/(2.+FF)U1=0.5*(2.+CU)*UU2=0.5*(2.-CU)*UWRITE(*,*)'B,PH,G,U=',B,PH,G,UCW=-1.13*C3WRITE(*,*)N,X0,XE,W,E1,EDA0,R,US,PHWRITE(8,*)N,W,E1,EDA0,R,US,B,PH,FFWRITE(*,40)40 FORMAT(2X,'Wait Please',//)CALL SUBAK(N)!计算弹性变形系数CALL MULTI(N)!计算压力P和HSTOPENDSUBROUTINE MULTI(N)!计算压力P和HREAL*8X(1100),P(1100),H(1100),RO(1100),POLD(1100),EPS(1100),EDA(1100),R(1100),K(1100),E (1100)COMMON/COM1/ENDA,A1,A2,A3,Z,C1,C3,CW,LMAX,FF/COM4/X0,XE/COM3/E1,PH,B,U1,U2,RR DATA MK,G0/1,1.570796325/NX=NDX=(XE-X0)/(N-1.0)DO 10 I=1,NX(I)=X0+(I-1)*DXIF(ABS(X(I)).GE.1.0)P(I)=0.0IF(ABS(X(I)).LT.1.0)P(I)=SQRT(1.-X(I)*X(I))10 CONTINUECALL HREE(N,DX,H00,G0,X,P,H,RO,EPS,EDA)!实现各点的膜厚、密度、粘度、弹性变形的计算CALL FZ(N,P,POLD)14 KK=19CALL ITER(N,KK,DX,H00,G0,X,P,H,RO,EPS,EDA,R)!利用雷诺方程进行各点压力的重新计算,并再次调用HREE子程序MK=MK+1CALL ERROP(N,P,POLD,ERP)!计算迭代前后的压力差IF(ERP.GT.1.E-4.AND.MK.LE.800)THENGOTO 14ENDIFWRITE(*,*)PH,RR,B105 IF(MK.GE.800)THENWRITE(*,*)'Pressures are not convergent !!!'READ(*,*)ENDIFFM=FRICT(N,DX,X,H,P,EDA)H2=1.E3P2=0.0DO 106 I=1,NIF(H(I).LT.H2)H2=H(I)IF(P(I).GT.P2)P2=P(I)106 CONTINUEDO 108 I=1,NK(I)=P(I)*PH/1.E9E(I)=H(I)*B*B*1.E6/RR108 CONTINUEH3=H2*B*B/RRP3=P2*PH110 FORMAT(6(1X,E12.6))120 CONTINUEWRITE(8,*)'P2,H2,P3,H3=',P2,H2,P3,H3CALL OUTHP(N,X, K,E)!实现结果的输出功能RETURNENDSUBROUTINE OUTHP(N,X, K,E)!实现结果的输出功能REAL*8 X(N), K(N),E(N)DX=X(2)-X(1)DO 10 I=1,NWRITE(8,20)X(I),K(I),E(I)10 CONTINUE20 FORMAT(1X,6(F20.6,1X))RETURNENDSUBROUTINE HREE(N,DX,H00,G0,X,P,H,RO,EPS,EDA)!实现各点的膜厚、密度、粘度、弹性变形的计算REAL*8 X(N),P(N),H(N),RO(N),EPS(N),EDA(2200)REAL*8 W(2200)COMMON/COM1/ENDA,A1,A2,A3,Z,C1,C3,CW,K,FF/COM2/EDA0/COMAK/AK(0:1100) DATA KK,NW,PAI1/0,2200,0.318309886/IF(KK.NE.0)GOTO 3HM0=C3H00=0.03 W1=0.0DO 4 I=1,N4 W1=W1+P(I)!此压力下的量纲一化载荷WC3=(DX*W1)/G0DW=1.-C3 !承载力判断值CALL DISP(N,NW,K,DX,P,W)!计算各点弹性变形量HMIN=1.E3DO 30 I=1,NH0=0.5*X(I)*X(I)-PAI1*W(I)!IF(H0.LT.HMIN)HMIN=H030 CONTINUEIF(KK.NE.0)GOTO 32KK=1H00=-HMIN+HM032 H0=H00+HMINIF(H0.LE.0.0)GOTO 48IF(H0+0.3*CW*DW.GT.0.0)HM0=H0+0.3*CW*DWIF(H0+0.3*CW*DW.LE.0.0)HM0=HM0*C348 H00=HM0-HMIN50 DO 60 I=1,N60 H(I)=H00+H(I)!膜厚计算DO 100 I=1,NEDA(I)=EXP(A1*(-1.+(1.+A2*P(I))**Z))!各点粘度数值计算RO(I)=1.0EPS(I)=RO(I)*H(I)**(2+FF)*ENDA/EDA(I)**FF !离散化Reynolds方程中的系数100 CONTINUERETURNENDSUBROUTINE ITER(N,KK,DX,H00,G0,X,P,H,RO,EPS,EDA,R)!利用雷诺方程进行各点压力的重新计算,并再次调用HREE子程序REAL*8 X(N),P(N),H(N),RO(N),EPS(N),EDA(N),R(N)COMMON /COM1/ENDA,A1,A2,A3,Z,C1,C3,CW,LMAX,FF/COMAK/AK(0:1100)DATA KG1,PAI/0,3.14159265/IF(KG1.NE.0)GOTO 5KG1=1DX1=1./DXDX2=DX*DXDX3=1./DX2DX4=DX1/PAIDX5=DX1**(1+FF)DXL=DX*ALOG(DX)AK0=DX*AK(0)+DXLAK1=DX*AK(1)+DXL5 DO 100 K=1,KKD2=0.5*(EPS(1)+EPS(2))D3=0.5*(EPS(2)+EPS(3))D5=DX1*(RO(2)*H(2)-RO(1)*H(1))D7=DX4*(RO(2)*AK0-RO(1)*AK1)PP=0.DO 70 I=2,N-1D1=D2D2=D3D6=D7IF(I+2.LE.N)D3=0.5*(EPS(I+1)+EPS(I+2))D5=DX1*(RO(I+1)*H(I+1)-RO(I)*H(I))D7=DX4*(RO(I+1)*AK0-RO(I)*AK1)DD=(D1+D2)*DX3IF(0.05*DD.LT.ABS(D6))GOTO 10RI=-DX5*(D2*SIGN(1.0,(P(I+1)-P(I)))*ABS((P(I+1)-P(I)))**(FF)-D1*SIGN(1.0,(P(I)-P(I-1) ))*ABS((P(I)-P(I-1)))**(FF))+D4 !雷诺方程离散形式R(I)=RIDLDP=-FF*DX5*(D1*ABS((P(I)-P(I-1)))**(FF-1)+D2*ABS((P(I+1)-P(I)))**(FF-1))+D6 RI=RI/DLDPRI=RI/C1GOTO 2010RI=-DX5*(D2*SIGN(1.0,(P(I+1)-P(I)))*ABS((P(I+1)-P(I)))**(FF)-D1*SIGN(1.0,(P(I)-PP))* ABS((P(I)-PP))**(FF))+D4R(I)=RIDLDP=-FF*DX5*(2*D1*ABS((P(I)-PP))**(FF-1)+D2*ABS((P(I+1)-P(I)))**(FF-1))+2.*D6 RI=RI/DLDPIF(I.GT.2.AND.P(I-1)-C1*RI.GT.0)P(I-1)=P(I-1)-C1*RI20 PP=P(I)P(I)=P(I)+C1*RIIF(P(I).LT.0.0)P(I)=0.0IF(P(I).LE.0.0)R(I)=0.070 CONTINUECALL HREE(N,DX,H00,G0,X,P,H,RO,EPS,EDA)!再次调用HREE子程序实现各点的膜厚、密度、粘度、弹性变形的计算100 CONTINUERETURNENDSUBROUTINE DISP(N,NW,KMAX,DX,P1,W) !计算弹性变形REAL*8 P1(N),W(NW),P(2200),AK1(0:50),AK2(0:50)COMMON /COMAK/AK(0:1100)DATA NMAX,KMIN/2200,1/N2=NM=3+2*ALOG(FLOAT(N))!求和次数M>3+2ln(n)K1=N+KMAXDO 10 I=1,N10 P(K1+I)=P1(I)DO 20 KK=KMIN,KMAX-1K=KMAX+KMIN-KK !积分系数N1=(N2+1)/2CALL DOWNP(NMAX,N1,N2,K,P)!下传节点参数到最粗网格20 N2=N1DX1=DX*2**(KMAX-KMIN)CALL WI(NMAX,N1,KMIN,KMAX,DX,DX1,P,W) !在粗网格上进行积分DO 30 K=KMIN+1,KMAXN2=2*N1-1DX1=DX1/2.CALL AKCO(M+5,KMAX,K,AK1)!将粗网格上积分系数传到细网格节点上CALL AKIN(M+6,AK1,AK2)!插值计算上层网格的积分系数CALL WCOS(NMAX,N1,N2,K,W)!将在粗网格上得到的积分数值映射到相对应的细网格上CALL CORR(NMAX,N2,K,M,1,DX1,P,W,AK1)!利用积分系数插值对映射节点积分值进行修正CALL WINT(NMAX,N2,K,W)!插值计算不与粗网格重合的细网格节点的积分数值CALL CORR(NMAX,N2,K,M,2,DX1,P,W,AK2)!利用积分系数插值对插值节点积分值进行修正30 N1=N2DO 40 I=1,N40 W(I)=W(K1+I)RETURNENDSUBROUTINE DOWNP(NMAX,N1,N2,K,P)!下传节点参数到最粗网格REAL*8 P(NMAX)K1=N1+K-1K2=N2+K-1DO 10 I=3,N1-2I2=2*I+K210 P(K1+I)=(16.*P(I2)+9.*(P(I2-1)+P(I2+1))-(P(I2-3)+P(I2+3)))/32. !细网格节点压力插值后传到粗网格节点P(K1+2)=0.25*(P(K2+3)+P(K2+5))+0.5*P(K2+4)P(K1+N1-1)=0.25*(P(K2+N2-2)+P(K2+N2))+0.5*P(K2+N2-1)RETURNENDSUBROUTINE WCOS(NMAX,N1,N2,K,W)!将在粗网格上得到的积分数值映射到相对应的细网格上REAL*8 W(NMAX)K1=N1+K-1K2=N2+KDO 10 I=1,N1II=2*I-110 W(K2+II)=W(K1+I)!部分细网格节点上的积分数值未计算,根据已知的粗网格上的数值进行计算RETURNENDSUBROUTINE WINT(NMAX,N,K,W)!插值计算不与粗网格重合的细网格节点的积分数值REAL*8 W(NMAX)K2=N+KDO 10 I=4,N-3,2II=K2+I10 W(II)=(9.*(W(II-1)+W(II+1))-(W(II-3)+W(II+3)))/16. !部分细网格节点上的积分数值未计算,根据已知的粗网格上的数值进行计算I1=K2+2I2=K2+N-1W(I1)=0.5*(W(I1-1)+W(I1+1))W(I2)=0.5*(W(I2-1)+W(I2+1))RETURNENDSUBROUTINE CORR(NMAX,N,K,M,I1,DX,P,W,AK)!利用积分系数插值对映射节点积分值进行修正REAL*8 P(NMAX),W(NMAX),AK(0:M)K1=N+KIF(I1.EQ.2)GOTO 20DO 10 I=1,N,2II=K1+IJ1=MAX0(1,I-M)J2=MIN0(N,I+M)DO 10 J=J1,J2IJ=IABS(I-J)10 W(II)=W(II)+AK(IJ)*DX*P(K1+J)RETURN20 DO 30 I=2,N,2II=K1+IJ1=MAX0(1,I-M)J2=MIN0(N,I+M)DO 30 J=J1,J2IJ=IABS(I-J)30 W(II)=W(II)+AK(IJ)*DX*P(K1+J)RETURNENDSUBROUTINE WI(NMAX,N,KMIN,KMAX,DX,DX1,P,W)!求最粗网格上的数值积分REAL*8 P(NMAX),W(NMAX)COMMON /COMAK/AK(0:1100)K1=N+1K=2**(KMAX-KMIN)C=ALOG(DX)DO 10 I=1,NII=K1+IW(II)=0.0DO 10 J=1,NIJ=K*IABS(I-J)10 W(II)=W(II)+(AK(IJ)+C)*DX1*P(K1+J)RETURNENDSUBROUTINE AKCO(KA,KMAX,K,AK1)!将粗网格上积分系数传到细网格节点上REAL*8 AK1(0:KA)COMMON /COMAK/AK(0:1100)J=2**(KMAX-K)DO 10 I=0,KAII=J*I10 AK1(I)=AK(II)RETURNENDSUBROUTINE AKIN(KA,AK1,AK2)!插值计算上层网格的积分系数REAL*8 AK1(KA),AK2(KA)DO 10 I=4,KA-310 AK2(I)=(9.*(AK1(I-1)+AK1(I+1))-(AK1(I-3)+AK1(I+3)))/16.AK2(1)=(9.*AK1(2)-AK1(4))/8.AK2(2)=(9.*(AK1(1)+AK1(3))-(AK1(3)+AK1(5)))/16.AK2(3)=(9.*(AK1(2)+AK1(4))-(AK1(2)+AK1(6)))/16.DO 20 I=1,KA20 AK2(I)=AK1(I)-AK2(I)DO 30 I=1,KA-1,2I1=I+1AK1(I)=0.030 AK1(I1)=AK2(I1)RETURNENDSUBROUTINE SUBAK(MM)!计算弹性变形系数COMMON /COMAK/AK(0:1100)! 程序所得弹性变形系数AK(I)放在公共区供其它程序使用DO 10 I=0,MM10 AK(I)=(I+0.5)*(ALOG(ABS(I+0.5))-1.)-(I-0.5)*(ALOG(ABS(I-0.5))-1.)!计算公式RETURNENDFUNCTION FRICT(N,DX,X,H,P,EDA)REAL*8 X(N),H(N),P(N),EDA(N)COMMON /COM3/E1,PH,B,U1,U2,RDATA TAU0,AT/1.98E7,0.078/OPEN (10,FILE='TAU.DAT')TP=TAU0/PHTE=TAU0/E1A=AT/TAU0BR=B/RFRICT=0.0DO 10 I=1,NDP=0.0A=1.0+AT*P(I)/TAU0IF(I.NE.N)DP=(P(I+1)-P(I))/DXTAU1=0.5*H(I)*DP*(BR/TP/A)TAU2=2.*U1*EDA(I)/(H(I)*BR**2*TE*A)FRICT=FRICT+ABS(TAU1)+TAU2TAU2=0.05*TAU2WRITE(10,5)X(I),TAU1,TAU2,P(I),H(I)5 FORMAT(5(E12.6,1X))10 CONTINUEFRICT=FRICT*DX*B*TAU0RETURNENDSUBROUTINE FZ(N,P,POLD)REAL*8 P(N),POLD(N)DO 10 I=1,N10 POLD(I)=P(I)RETURNENDSUBROUTINE ERROP(N,P,POLD,ERP)!计算迭代前后的压力差REAL*8 P(N),POLD(N)SD=0.0SUM=0.0DO 10 I=1,NSD=SD+ABS(P(I)-POLD(I))POLD(I)=P(I)10 SUM=SUM+P(I)ERP=SD/SUMRETURNEN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9-1 概述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EHL)-——是研究点、线接触摩擦副的流体动力和 润滑问题,(这类问题不同于滑动轴承,导轨等面接触问题) 点、线接触应力可达1GPa以上,按前述经典理论不可能实现流体润 滑。 两个主要效应: ① 高压使粘度增大; ②重载产生弹性变形; 相互影响,同时满足润滑方程 和固体弹性方程
弹性模量影响油膜厚度 和二次压力峰,但由于 材料的弹性模量相差不 大,故油膜厚度收材料 的影响很小。
速度的影响
随速度的增加,压力分 布逐渐偏离赫兹接触 区,速度越大,理论压 力偏离赫兹压力区越 大,尾部压力峰值超过 赫兹压力也越大,位置 也从出口移向进入区。 随速度增加,油膜厚度 增大,颈缩部分占赫兹 区的比例增大。
U1 + U 2 h 3 dp ( ) qx = h− 2 12η dx
在接触区中,∵ 压力
∴ qx =
↑↑→

U1 + U 2 h 油膜等厚 ⇒ 2
dp →0 dx
近出口处, dp ↑↑ 为保持
dx
qx 不变,
出现颈缩现象 h↓ 形成二次压力峰
典型的弹流润滑接触区分为三个部分:进口区建 立油膜,赫兹压力区承载,出口区卸载。 整个过程大约几个毫秒,润滑油从液体-类固体液体
h − h* dp = 12η 0U ( 3 ) 应用一维Reynolds方程 dx h
边界条件: x = −∞ , p = 0
x = x*
p = 0,
求得: hm = 4.9 η 0UR
W
dp =0 dx
其中: U = 1 (U 1 + U 2 )
2
1 1 1 = + R R1 R2
(接近于轻载情 = FE 2 R2
x2 h = hm + ⇒ 2R
x2 1 1 ∴ h = hm + ( + ) 2 R1 R2
当量 1 1 1 = + R R1 R2
刚性线接触润滑理论——马丁方程
Martin H M.最早以经典润滑理论分析了线接触润滑问题。
假定:① 滚动体为刚性,不考虑其接触变形 ② 润滑油粘度为常 数,不考虑粘度的影响 ③ 滚动体为无限宽,不考虑润滑油在宽度 方向上的流动
润滑油的压粘效应——布洛克方程
润滑油粘度与压力的关系(等温条件下)
η = η 0 e αp
dp h − h* ∂p = 12η 0 e U ( 3 ) dx h
引入诱导压力: q = η 0 ∫
ρ
0
dp η ( p)
⇒q=
1
α
(1 − e −∂p )
dq h − h* 代入Reynolds方程得: = 12η 0U ( 3 ) dx h
艾特尔——格鲁宾理论 (弹性圆柱与刚性平面相配合)
∵ 在高压区
αp ↑→ e
−αp
→0
∴q =
1
α
(1 − e
−α p
)≈
1
α
dp ∴ =0 dx
h = h * = h0
(等厚度油膜)
(η 0Uα ) 8 / 11 R 4 / 11 E ′1 / 11 h0 = 1.95 W 1 / 11
(使用于重载弹流润滑的平均油膜厚度)
p ( s ) ln( x − s ) 2 dx + C
x2 h = h0 + +δ 2R
数值解: ① 假定油膜几何形状,用Reynolds方程求压力分布 ②压力分布积分弹性方程得位移分布和油膜形状 ③用逆解法求给定压力分布下油膜形状 得两平行圆柱线接触时的最小油膜厚度公式为:
(η 0U ) 0.7 α 0.54 R 0.43 hm = 2.65 E ′ 0.03W 0.13
10-4 影响压力分布和油膜形状的诸因素
压粘效应和弹性变形
计算条件:R=2m;
U=1m/S
ηo=0.13Pa.S; E=1.08×1011N/m2 γ=0.3 а=2.4 ×10-8m2/N
A:b:c:d=1:1.5:3.5:40
载荷的影响
载荷增大时,赫兹压力区增大,而油膜厚度变化不大
材料的影响
考虑颈缩:
hm = 0.75h0
道森理论
Dowson D.和Higginson G R. 50.60年代提出的
根据前述理论,用计算机求解 假设油不可压缩,没有侧泄,忽略热效应
Reynolds方程: 压粘方程:
h − h0 dp = 12ηU dx h3
η = η 0 e αp
πE ′ ∫S
S2
1
弹变方程: v = − 2 膜厚方程:
温度的影响
一方面:温度升高,使润滑油的粘度下降,使油膜厚度下 降; 另一方面:温升时产生热楔作用,又使油膜厚度增大; 两者综合:油膜厚度趋于减小。
油的可压缩性影响
弹流润滑要考虑润滑油的可压缩性 可压缩性使尾部的压力峰值向出口方向推移; 峰值也减小
THE END
解得:
hm = 1.66(η 0U ) 2 / 3 R 1 / 3α 2 / 3
弹性变形——赫列布鲁方程
表面弹性变形较大面粘度变化不大
(η 0U ) 0.6 R 0.6 hm = 2.32 w 0.2 E ′ 0.4
适用于表面弹性变形显著,而润滑油粘度变化不大的情况
10-3 线接触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 润滑机理
从广义上说:凡是表面弹性变形量和最小油膜厚度处在同一量级上的 润滑问题,都属于弹流问题。
9-2点、线接触润滑理论的有关问题 当量曲率半径
h = hm + BC + FE
ϕ BC= R1 − R1 cos 1 = R1(1−(1−
由于ϕ1 ≈
ϕ12 ϕ14
2! + 4!
−.........
x (略去 ϕ 2 以上高次项), R1 ϕ 12 x2 BC = R1 = 2 2 R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