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T1A受体及其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抑郁症的遗传因素与基因治疗的前沿研究

抑郁症的遗传因素与基因治疗的前沿研究

抑郁症的遗传因素与基因治疗的前沿研究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虽然抑郁症的具体病因至今仍然不明,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突破也给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重点探讨抑郁症的遗传因素以及基因治疗的前沿研究。

一、抑郁症的遗传因素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的低落情绪、缺乏兴趣和无助感等为主要症状的心理疾病。

研究表明,抑郁症在家庭中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即如果一个人的亲属中有抑郁症患者,那么他自己患抑郁症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遗传因素主要通过基因变异来影响个体的易感性,这些变异可能涉及到神经递质的合成、转运和受体的功能等方面。

研究还发现,某些特定基因的变异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例如,5-HTTLPR基因的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这一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了5-羟色胺的再摄取调节,而5-羟色胺的紊乱又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另外,BDNF基因与抑郁症的关联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BDN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参与了神经元的生存和发育,其异常表达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已经被证实。

二、基因治疗的前沿研究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个体基因表达或者修复基因缺陷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近年来,基因治疗技术在抑郁症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其中,RNA干扰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

通过使用小干扰RNA干预抑郁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有效地抑制抑郁症的发生。

除此之外,基因编辑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研究中。

CRISPR-Cas9是一种常用的基因编辑工具,它能够精确地剪切和修改目标基因。

通过对抑郁症相关基因的编辑,可以纠正基因缺陷并恢复正常的基因功能,从而实现抑郁症的治疗。

近年来,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为抑郁症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通过对大规模基因组数据的分析,研究者们发现了许多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变异,为基因治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5-HT1A受体及其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5-HT1A受体及其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5-HT1A受体及其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者:许莉莉(综述) 张惠云(审校)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第03期[摘要] 血清素1A(5-HT1A)受体是5-羟色胺受体家族中的一个亚型,是广泛分布于整个大脑中的一类重要神经递质。

现研究表明,5-羟色胺(5-HT)与抑郁症的关系密切,但5-HT1A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报道不一。

本文就5-HT1A受体及其相关性基因对抑郁症产生机制及抗抑郁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5-HT1A受体;抑郁症;抗抑郁药[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1(c)-0016-03Progress of correlation study between 5-HT1A receptor and depressionXU Lili (review) ZHANG Huiyun(proofreader)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lassic Theory of TCM, Shand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355, China[Abstract] 5-HT1A receptor is a subtype of 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family and which is an important widely distributed neurotransmitters throughout the brain. Present study have showed that 5-HT and depression are closely related, but the reports of 5-HT1A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are mixed. In this paper, 5-HT1A receptor gene and its associated mechanism of depression and antidepressant drug research is to do a review.[Key words] 5-HT1A receptor; Depression; Antidepressant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

外周5-HT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外周5-HT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外周5-HT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摘要】5-HT是一类重要的神经递质和信号分子,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均发挥重大作用。

本文主要综述了与外周5-HT相关的疾病,以及对5-HT作为相关疾病治疗新靶点的展望。

【关键词】5-HT 5-HT受体最新进展靶点【中图分类号】R4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057-021.5-HT 及其受体5-HT又名血清素,是体内重要的自体活性物质和中枢神经递质[1]。

在人体内,约90% 5-HT由肠道嗜铬细胞合成。

嗜铬细胞摄取色氨酸,在TPH1的作用下转化为5-羟色氨酸, 然后在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的作用下转变为5-HT,储存于囊泡内,与ATP一同储存于嗜铬细胞颗粒内。

在刺激因素作用下,5-HT从颗粒内释放,弥散到血液中,输送到全身各部位发挥作用[2]。

5-HT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自发性神经系统中发挥巨大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5-HT作为中枢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参与心情、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5-HT含量或功能异常,可能与精神病,偏头痛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相关研究较为全面和成熟[3]。

在外周,血清素调节血管收缩和舒张,胃肠运动性,细胞增殖,凋亡和血小板聚集。

5-HT 通过与 5-HT 受体(5-HTR)结合发挥作用。

5-HT受体亚型复杂,现已发现有7大类受体存在,即5-HT1-7受体。

这7类受体又被进一步分为若干个亚型[4]。

目前,对5-HT1受体和5-HT2受体的研究最为广泛。

5-HT1受体又被分为5-HT1A-1F 受体亚型,而5-HT2受体被分为 5-HT2A受体、5-HT2B受体和5-HT2C受体[5]。

5-HT 受体家族的复杂性表明决定了5-HT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多种作用。

5-HT 与不同的受体亚型结合,可产生不同的生物活性。

针对 5-HT 而研发的药物也因此产生多种药理作用。

5-HT 在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5-羟色胺受体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5-羟色胺受体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5-羟色胺受体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张永超【摘要】单胺类神经递质受体学说是抑郁症发病的核心学说之一.为深入探讨5-羟色胺受体(5-HTR)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密切联系,该文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着重从5-HTR过度表达及其对神经发生的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抑制等方面揭示5-HTR对抑郁症发病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归类研究5-HTR及其与抑郁症相关性和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05【总页数】4页(P772-775)【关键词】5-羟色胺受体;抑郁症;发病机制【作者】张永超【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药研发中心,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1抑郁症是以情感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一类精神疾病,临床特征为显著且持久的心情低落,伴随兴趣减低,消极悲观,思维迟缓,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显示,抑郁症在全球患病率约3.1%,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终生患病率和年患病率分别为3.6%和1.8%[1],成为21世纪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因素之一。

生活节奏过快,工作压力过大,突发事件和社会变革等因素导致抑郁症发病率持续增高。

目前,抑郁症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5-羟色胺受体(5-HT receptor,5-HTR)与抑郁症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核心问题,现就5-HTR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综述如下。

1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抑郁症是一种由遗传、体质、性格、环境等多因素引发的情感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机制研究重点多集中在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受体、炎性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并对这些因素与抑郁症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

单胺类神经递质学说认为细胞外液中5-HT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缺乏导致了抑郁症的发生[2]。

5-羟色胺及其受体与抑郁症

5-羟色胺及其受体与抑郁症

5-羟色胺及其受体与抑郁症秦娟娟;刘振华;梁艳;刘鹰;张黎明;李云峰【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2(39)5【摘要】抑郁症作为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自杀率和低治疗率等特点,其神经生物学机制远未阐明.目前一线抗抑郁药主要基于“单胺策略”而研发,主要包括单胺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单胺受体配体药物等.尽管效应明确,但也存在有效率不高、起效延迟等较严重缺陷.长期研究证实,抑郁症与5-羟色胺(5-HT)神经系统功能低下密切相关(经典单胺假说);现代单胺理论认为,5-HT 及其单胺自身受体(如5-HT1A等)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调节与抑郁症治疗密切相关.近些年对5-HT及其转运蛋白和受体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如对5-HT转运体连锁区域中短(S)等位基因在情绪及认知方面积极作用的发现,5-HT相关受体新拮抗剂或激动剂药理学作用的发现等.5-HT能药物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2011年在美国上市的5-HT1A部分激动和5-HT重摄取抑制双靶标新药维拉唑酮).本文就近年来5-HT神经调节与抑郁症之间关系研究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Depression is an affective disorder with high prevalence, high suicide rate and low treatment rate, its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 Most of current first-line antidepressants are based on the "monoamine hypothesis" , including mono-amine reuptake inhibitors, 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 and monoamine receptor ligand drugs. Although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 is definite , there are still serious defects, such as low response and delayed onset. It has been widely confirmed that depressionis closely related to low serotonin(5-hydroxytryptamine, 5-HT) neurotransmission function (classical monoamine hypothesis) .while modern monoamine theory suggests that the adaptability and plasticity regulation of 5-HT and its autoreceptors (such as 5-HT1A)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There are a series of new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in the studies of 5-HT transporter proteins and 5-HT receptors, such as the positive role of S allele of the 5 -HT transporter chain area in emotion and cognition, and the discoveries of the pharmacological basement of some new 5-HT-related receptor antagonists or agonists. There are also important breakthroughs in sero-toninergic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such as vilazodone, which approved by the US FDA in 2011, is a dual-target drug of 5 -HT1Apartial agonist and 5-HT reuptake inhibitor). In this review,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5-HT neuromodu-lation and depression is summarized.【总页数】5页(P409-413)【作者】秦娟娟;刘振华;梁艳;刘鹰;张黎明;李云峰【作者单位】100850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一室;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药剂科;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药剂科;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药剂科;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药剂科;100850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一室;100850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一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4【相关文献】1.补肾调肝清心方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睡眠障碍大鼠模型海马5-羟色胺1A受体、5-羟色胺2A受体的影响 [J], 何军琴;尹晓丹;辛明蔚2.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LPR及5-羟色胺1A受体C(-1019)G基因多态性的联合作用与重性抑郁症的关联研究 [J], 关小妮;张克让;崔勇;薛德旺;段宏秋;吕广有;修梅红3.逍遥散治疗首发抑郁症的疗效与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J], 陈健华;葛鑫宇;黄俊东;伍远菲;朱志敏4.5-羟色胺1A受体C(-1019)G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抑郁症和伴有抑郁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 [J], 饶冬萍;陈建华;温全球;黄杏笑;沐楠;陈建平;徐世超;韩海英;刘文滔5.5-羟色胺1A受体及其基因rs6295位点多态性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J], 翟天柱;沈宗霖;许秀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进展

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进展

《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进展》华医网继续教育考试答案1.抗抑郁药的发展概况1、维拉唑酮作用机制()A、阻断5-HT转运体,激动5-HT2c受体B、阻断5-HT转运体,激动5-HT1A受体C、激动褪黑激素受体(MT1与MT2),激动5-HT1A受体D、激动褪黑激素受体(MT1与MT2),激动5-HT2c受体E、激动褪黑激素受体(MT1与MT2),激动5-HT1B受体2、以下哪些药物不属于SSRIs类药物()A、氟伏沙明B、草酸艾司西酞普兰C、曲唑酮D、氟西汀E、帕罗西汀3、关于抗抑郁药的使用注意事项,正确的有()A、选择抗抑郁药物时需考虑患者的症状特点,年龄、药物的耐受性、有无合病症等因素B、大多数抗抑郁药起效缓慢,需10周方能见效C、在足量足疗程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更换同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D、抗抑郁药需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渐增加剂量,且尽可能采用最大有效剂量维持E、单胺酶抑制剂可与5-羟色肢再摄取抑制剂联合治疗抑郁症4、作用于5-HT转运体、5-HT1A受体、5-HT1B受体、5-HT1D受体、5-HT3受体和5HT7受体的抗抑郁药是()A、伏硫西汀B、帕罗西汀C、艾司西酞普兰D、氟伏沙明E、草酸艾司西酞普兰5、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典型不良反应不包括()A、抗胆碱能效应B、心律失常C、嗜睡D、高血压E、诱发躁狂发作2.与抑郁症战斗的光明战士.氟西汀1、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氟西汀停用()周A、≥1B、≥5C、≥7D、≥14E、≥152、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产生戒断反应的原因是()A、脑内5-羟色胺受体数目减少B、脑内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下调C、脑内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增强D、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浓度升高E、脑内5-羟色胺受体数目增多3、氟西汀不可与下列哪类药物合用()A、肝药酶抑制剂B、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剂C、核酸合成抑制剂D、竞争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E、单胺氧化酶抑制剂4、下列哪些药物不可用于抗抑郁症()A、喹硫平B、文拉法辛C、帕罗西汀D、草酸艾司西酞普兰E、氟伏沙明5、在SSRIs类抗抑郁药中,半衰期最长的药物是()A、氟西汀B、帕罗西汀C、艾司西酞普兰D、氟伏沙明E、草酸艾司西酞普兰3.曲唑酮的临床应用1、同时抑制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而起到抗抑郁作用的药物是()A、马普替林B、曲唑酮C、帕罗西汀D、米氮平E、度洛西汀2、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产生戒断反应的原因是()A、脑内5-羟色胺受体数目减少B、脑内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下调C、脑内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增强D、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浓度升高E、脑内5-羟色胺受体数目增多3、王女士来药房咨询,主诉最近服用下列药品后体重有所增加,请药师确认可能增加体重的药品是()A、氟西汀B、曲唑酮C、米氮平D、二甲双胍E、丙米嗪4、小剂量拮抗H1受体、α1受体和5-HT2A/2c受体,达到抗失眠的效果的药是()A、伏硫西汀B、曲唑酮C、丙米嗪D、马普替林E、帕罗西汀5、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典型不良反应不包括()A、抗胆碱能效应B、心律失常C、嗜睡D、高血压E、诱发躁狂发作4.最贵的抗抑郁药.伏硫西汀1、下列属于NE能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A、米氮平B、度洛西汀C、吗氯贝胺D、舍曲林E、伏硫西汀2、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的三环类抗抑郁药是()A、帕罗西汀B、阿米替林C、伏硫西汀D、吗氯贝胺E、米氮平3、调整患者的抗抑郁药需要谨慎,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替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入抑制剂时,应该间隔一段时间。

5-羟色胺与抑郁症及自杀行为文档

5-羟色胺与抑郁症及自杀行为文档

三、5-羟色胺与抑郁症及自杀行为5-羟色胺系统功能紊乱和神经递质的减少是导致抑郁症及自杀行为的发病机制之一[9]。

5-HT是由色氨酸代谢而来,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前囊泡,然后经由囊泡释放到神经元突触间隙,再与受体相互作用,之后5-HTT将5-HT从突出间隙转运回突触前神经元,5-HTT在5-HT释放后再摄取、神经传递中起重要作用,5-HT 通过与突触后靶组织受体或突触前自身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最近在动物和人类的研究都表明,抑郁症自杀未遂及死亡者的5-HT功能异常,在血小板和大脑中其5-HTR、5-HTT水平都下降[1415]。

Amat J等[16]研究指出,在小鼠试验中发现,应激事件能提高大鼠中缝核的5-HT能神经元的活性。

在另外的动物模型研究中发现[17],被隔离饲养的大鼠其纹状体、伏隔核突触前5-HT系统功能增强,但海马内5-HT 的释放减少。

这些为抑郁症及自杀行为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依据[18]。

1、5-羟色胺系统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抑郁症1.1、5-HTR基因与抑郁症有研究显示在抑郁症患者中,其5-HT1A受体超敏,抑制钙通道的活性,钙通道因此出现钙电流减少而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导致5-HT释放量相应减少[19]。

2009年Hedlund P. B[20]等应用药理学及基因定位受体工具的组合来评定其对行为的影响,虽部分数据显示了其与癫痫、偏头痛及疼痛可能有关系,但还不能就此下定确切结论,然而他们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证据来说明,5-HT7受体和抑郁症之间存在关联。

但是同年喻妍等[21]选取中国汉族人群中抑郁症患者,采取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法来探讨5-HT2A 基因-1438A/G多态性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结果5-HT2A受体基因-1438A/G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组及对照组中并未显示出显著差异,因此作者总结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未发现5-HT2A受体基因1438A/G 多态性与抑郁症存在关联。

血清素与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探究

血清素与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探究

血清素与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探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发病机制多方面而复杂。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抑郁症的病因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渐发现了与血清素有关的生物学基础。

本文将探讨血清素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它在抑郁症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血清素,亦称5-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调节情绪、认知和行为等功能的正常运行。

抑郁症患者常表现出血清素功能异常,导致情感低落、厌食、睡眠障碍以及对刺激的反应减弱等症状。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血清素系统的紊乱可能是抑郁症发生和持续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血清素的合成与转运对于维持正常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血清素的合成依赖于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酶的参与,同时,血清素的转运则由血清素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负责。

这些调节机制的异常可能导致血清素在神经系统中的水平降低,进而引发抑郁症的发生。

通过药物治疗,如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可以提高血清素在神经元之间的浓度,从而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此外,血清素受体在抑郁症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血清素主要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来实现其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血清素1A受体(5-HT1A)在抑郁症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5-HT1A受体在大脑中广泛分布,尤其集中于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等情绪调节中枢。

抑郁症患者往往在5-HT1A受体的数量和功能上存在异常,这可能导致抑郁症相关的情绪调节紊乱。

因此,通过调节5-HT1A受体的活性,可以有助于恢复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平衡。

除了血清素自身的调节作用外,血清素与其他神经递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对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抑郁症往往与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其他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有关。

血清素与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的临床应用进展(中)——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及安全性

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的临床应用进展(中)——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及安全性

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的临床应用进展(中)——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精神疾病患病率高、社会负担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焦虑障碍是其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目前的月患病率为5.63%。

常用的焦虑障碍的治疗药物有新型抗抑郁药、苯二氮䓬类和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等。

相较于前两类药物,临床医生对于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所知可能相对较少。

临床上,除抗焦虑作用外,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因其独特的药理学活性,还可用于其他精神疾病的强化治疗、共患焦虑的联合治疗或躯体疾病伴焦虑症状的治疗,并在特殊人群中也有实践应用。

本文对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在特殊人群中的临床实践进行介绍。

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及安全性1儿童青少年认知行为治疗常作为儿童青少年抗焦虑治疗的一线治疗策略,仅在认知行为治疗无效且权衡药物治疗利弊后,才选择药物治疗。

有研究显示,青少年焦虑障碍可获益于5-HT1A部分受体激动剂的治疗,对于罹患社交焦虑障碍的青少年,5-HT1A部分受体激动剂(坦度螺酮)治疗显效率与舍曲林相当(37.1% 比41.7%,P=0.81)[2];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安全性较高[12]。

此外,考试前焦虑的青少年使用坦度螺酮治疗也可获益[13]。

由于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镇静作用较弱,所以患者服药后思维反应、注意力及课堂学习效果均较少受到影响,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还增加了自信心。

2老年人群有资料显示,老年焦虑障碍患病率5%~5.7%[14],多共病躯体疾病,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研究显示,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对广泛性焦虑障碍老年患者有效,其抗焦虑效果与度洛西汀相当(65.3%比64.7%)[15]。

一项为期8周的开放性试验中,给平均年龄为76.7岁的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患者服用坦度螺酮后,其焦虑症状较给药前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期间无任何严重不良事件发生[16]。

5-HT1A脑受体显像剂的研究进展[1]

5-HT1A脑受体显像剂的研究进展[1]

5-HT1A脑受体显像剂的研究进展[1]The progress of5-HT1A receptor imaging agentsYan Pang,Zhimin Wang*,Daoying Wang,Senpin Zhang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Gansu Lanzhou,730000Abstract:5-HTreceptor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major1Areceptor imaging agents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A variety of 5-HT1Alabeled with different radionuclide have already been developed.Inreceptor imaging agent this review,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5-HT1Awill be summaried.receptor;99m Tc;18F;imaging agentsKeywords: 5-HT1A摘要:5-HT1A脑受体作为人体的内源性活性物质,与体内很多生理病理状态密切相关。

目前已有多种核素用于标记5-HT1A受体,本文将对放射性核素标记的5-HT1A脑受体显像剂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5-HT1A受体;99m Tc;18F;显像剂1.引言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又名血清素,最早是从血清中提取出来的。

5-羟色胺受体有七种亚型。

其中5-HT1A受体是最能代表5-羟色胺受体的亚型。

5-HT1A受体包括突触前膜5-HT1A受体和突触后膜5-HT1A受体。

突触前5-HT1A受体主要分布于中缝核5-HT能神经元的胞体和轴突处,突触后膜5-HT1A受体主要分布于海马和其他边缘叶区的锥体神经元,在小脑中分布较少。

5—羟色胺1A受体与癫痫合并抑郁、焦虑关系的研究进展

5—羟色胺1A受体与癫痫合并抑郁、焦虑关系的研究进展

5—羟色胺1A受体与癫痫合并抑郁、焦虑关系的研究进展作者:樊焱怀孙美珍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5年第25期[摘要] 5-HT1A受体是5-羟色胺受体家族中的一个亚型,是广泛分布于整个大脑中的一类重要神经递质。

已有证据充分显示,神经递质5-羟色胺与癫痫和抑郁、焦虑有关,5-HT1A受体也是用于治疗癫痫、抑郁症与焦虑症的重要靶点。

本文着重就5-羟色胺1A受体与癫痫合并抑郁、焦虑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癫痫;抑郁症;焦虑症;5-羟色胺1A受体[中图分类号] R7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5-0158-03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5-HT1A receptor and epilepsy combined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FAN Yanhuai SUN Meizhen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China[Abstract] 5-HT1A receptor is a subtype of 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family,and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whole brain. There is already evidence that the neurotransmitter 5-hydroxytryptamine is associated with epilepsy and depression and anxiety, the 5-HT1A receptor is also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drug treatment for epileps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5-HT1A receptor and epileptic depression and anxiety.[Key words] Epilepsy; Depression; Anxiety; 5-HT1A receptor癫痫是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

阿立哌唑的临床应用相关分析进展

阿立哌唑的临床应用相关分析进展

VS
详细描述
阿立哌唑在治疗强迫症方面,能够显著减 轻患者的强迫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安全性较高。但是,阿立哌唑并不是对所 有强迫症患者都有效,对于部分患者可能 会出现无效或病情加重的情况。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总结词
阿立哌唑在ADHD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状,且不良反应相 对较小。
开发新剂型
目前阿立哌唑主要以口服制剂为主,未来可以研发新 的剂型如长效注射剂、口腔速溶片、透皮吸收贴剂等 ,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个体化给药
通过对阿立哌唑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进行研究,制 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探索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
阿立哌唑可以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未来 可以进一步探索其在不同联合用药方案下的疗效和安全性。
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除了抗精神病药物外,阿立哌唑还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抗抑郁药、心境 稳定剂等,以治疗多种精神疾病。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在这些联合用药方案下的疗 效和安全性。
应及处理方法
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常见的包括头痛、失眠 、嗜睡、恶心、口干等。
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多数为轻度至中度,且发生率较低 ,患者一般可以耐受。
对于不良反应的处理,一般采取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 他药物的方法。例如,若出现头痛等不适症状,可适当 减少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03
阿立哌唑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应用概述
阿立哌唑作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自2002年上市以来,在抑郁症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5-HT_(1A)自身受体与抑郁症

5-HT_(1A)自身受体与抑郁症

5-HT_(1A)自身受体与抑郁症
张印南;许崇涛
【期刊名称】《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19)2
【摘要】5-羟色胺(5-HT)系统与抑郁症有关。

5-HT神经元功能可被胞体5-HT1A自身受体负反馈所调节。

5-HT1A自身受体的脱敏时间可能同抗抑郁药物
2-3周的治疗起效潜伏期有关。

研究开发5-HT1A自身受体选择性拮抗剂,将能起到加速和增强目前抗抑郁药物疗效的作用。

本文就抑郁症5-HT1A自身受体脱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123-123)
【关键词】抑郁症;5-HT1A自身受体;脱敏
【作者】张印南;许崇涛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
【相关文献】
1.5-HT_(1A)受体C(-1019)G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J], 李宁;张建军;陈虹
2.抗抑郁剂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脑内5-HT_(1A)受体和5-HT_(2A)受体的影响 [J], 刘效巍;许晶
3.脊髓5-HT_(1A)受体和5-HT_(3)受体参与的心血管反应 [J], 邱学才;王敬玲;石玉顺;韩济生
4.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5-HT_(1A)和5-HT_(2A)受体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 [J], 陈亚琼;鲁泽春;李连香
5.5-HT_(1A)和5-HT_(2A/2C)受体在粉防己碱增强戊巴比妥钠睡眠中的介导作用(英文) [J], 杜楠;王黎恩;师晓荣;崔翔宇;崔素颖;张帆;张永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对癫痫合并抑郁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对癫痫合并抑郁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对癫痫合并抑郁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李琼;孙美珍;杨萍【摘要】目的探讨5-羟色胺1A(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对癫痫合并抑郁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成年级SD大鼠160只,随机选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匹罗卡品诱导慢性癫痫大鼠模型.25 d后通过体质量与摄食量测量及旷场试验筛选出癫痫合并抑郁模型大鼠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卡马西平(CBZ)组、CBZ+ 8-OH-DPAT低剂量组(8-OH-DPAT低剂量组)及CBZ+ 8-OH-DPAT高剂量组(8-OH-DPAT高剂量组);分别给予CBZ 100 mg/kg、CBZ +8-OH-DPAT 0.1mg/(kg·d)、CBZ+ 8-OH-DPAT 1 mg/(kg·d).连续治疗7d后,进行癫痫发作的Racine分级、体质量、摄食量测量及旷场试验;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生长因子(NGF) m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苔藓纤维出芽(M FS).结果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BZ组、8-OH-DPAT 低、高剂量组的体质量与摄食量明显下降,海马NGF mRNA表达与Timm评分明显增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CBZ组、8-OH-DPAT低、高剂量组的体质量、摄食量及旷场试验评分明显提高,Racine分级、海马NGF mRNA表达与Timm评分明显下降(均P<0.05);其中8-OH-DPAT高剂量组上述改变更明显(均P<0.05).结论高剂量的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能抑制癫痫合并抑郁大鼠海马齿状回的MFS和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海马神经重塑.这可能是5-HT1A受体激动剂抗癫痫、抗抑郁的分子机制之一.%Objective To study intervention effect and its mechanism of 5-hydroxytryptamine 1A (5-HT1A)receptor agonist 8-OH-DPAT on epileptic rats with depression.Methods Eight ra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160 adult SD rats as normal control (NC)group,the other rats were induced epilepsy with pilocarpine.After 25 d,32 epileptic rats with depression were selected by the body weight and food intake measurements and open field test,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odel group,carbamazepine (CBZ) group,CBZ + 8-OH-DPAT low dose group(8-OH-DPAT low dose group) and CBZ + 8-OH-DPAT high dose group(8-OH-DPAT high dose group).The rats in each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with normal saline,CBZ 100 mg/kg,CBZ +8-OH-DPAT 0.1 mg/(kg · d),CBZ +8-OH-DPAT 1 mg/(kg · d).Racine classi fication,body weight and food intake and open field test were measured 7 d after continuous coursetreatment.The express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NGF) mRNA was measured with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mossy fiber sprouting (MFS)was observed with Timm staining.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C group after treatment,weights,food intake in model group,CBZ group,8-OH-DPAT low and high dos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 the expression of the NGF mRNA and timm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ll P <0.05).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weight,food intake,open-field test scores in CBZ group,8-OH-DPAT low and high dose groups were remarkably increased; Racine classification,the expression of NGF mRNA and Timm scores were remarkably decreased (all P < 0.05).The above changes were more obvious in the 8-OH-DPAT high dose group(all P < 0.05).Conclusion High doses of 5-HT1A receptor agonist 8-OH-DPAT can inhibit MFS and NGF expression of hippocampal dentate gyms in epileptic rats with depression,to promote hippocampal neuralremodeling.That may be one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ntidepressants and antiepileptic by 5-HT1A receptors agonist.【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3(026)003【总页数】4页(P206-209)【关键词】癫痫;抑郁;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海马;苔藓纤维发芽;神经生长因子【作者】李琼;孙美珍;杨萍【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1癫痫与抑郁共存目前被认为是神经精神病学现象[1]。

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_薛瑞

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_薛瑞
效时间 却 明 显 缩 短 ( 显 效 时 间: 丙 咪 嗪 ) 4 w k; W -f 516) 2 wk) 。此外, 另 一兼具 5-HT 重摄取 抑制 及 5-HT1A /1B受体 拮 抗作用的化合物 SB-649915-B[ 13] , 已被证实 有良好的抗 焦虑
活性, 且起效时间也明 显缩短。 由此可见 , 兼 具 5-HT1A自 身 受体拮抗及 5-HT 重摄取抑制作用的多靶标抗抑郁药物有望 实现快速起效的目的 。
核 ( dorsa l raphae neu leus, DRN ) 的 5-HT 能 神经 元 胞体 和树
突, 激 活后 可抑制 5-HT 能神经 元的 放电活 动, 从而 减少 5-
HT 的合成和释放; 同时也是突触后受体, 广泛分布于皮层 -
边缘系统, 通过偶联 G i 蛋白, 抑 制腺 苷酸 环化酶 ( A C) 活性 发挥作用。抑郁 症患 者死 后尸 检结 果表 明 [ 3] , 患 者突 触前
# 1558#
中国药理学通报 Chinese Pharmaco log ical Bulletin 2008 D ec; 24( 12) : 1558~ 61
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薛 瑞 1, 2, 张有志1, 邹莉波 2
( 1.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北京 100850; 2.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16)
关键词: 抗抑郁 药物; 起 效时 间; 5-HT1A受 体 拮抗 剂; 5-HT2A 受体拮抗剂; A2 受体拮抗剂; 双重 /三重摄取抑制剂
抑郁 症 ( depression ) 属于 情 感性 精神 障 碍 ( mood d isorders), 是一种以明显 而持 久的心 境低 落为 主要 特征 的综 合 征, 其高发病率、高复 发率和高 自杀率 对社会 造成 了极大 危 害。世界卫生组织 (WHO )预 计到 2020年, 抑郁 症将 在 / 全 球疾病负担 0排名中居第二位 [ 1] 。

5-HT1A受体及其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5-HT1A受体及其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v ri , h n o g P o i c , i a 2 0 5 , i a es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d n rvn e j n y n 5 3 5 Chn
【 src]5 HT A rcpo u tp f5 h do yrpa n e e t a l n hc ni o a twd l ds Abta t - 1 ee tri asby eo - y rx t tmiercpo f ya dw i i a mpa n ie i s y r mi hs y —
Nain lKe a o aoy o nsr fEd c to fC a scTh oy o M ,S a d n r dt n lChn s dcn i t a y L b rtr fMiity o u ain o lsi e r fTC o h n o g T a ii a ie e Me ii eUn. o
f ywo d 】 - 1 cpo; e rsin A t e rsa t Ke r s 5 HT r etr D peso ; ni pesn A e d
抑郁 症 是 由各 种 原 因 引起 的 以抑郁 为主 要 症状 的一 组
心境 障 碍或 情感 性 障碍 。据 世 界卫 生组 织 统计 , 该病 目前 已 经成 为世 界 第 四大 疾 患 ,到 2 2 0 0年 可能 成 为仅 次 于心 脏病 的第 二 大疾 患 。但 抑 郁 症表 现 多样 , 因病理 机 制迄 今 尚不 病


述 ・
22 1第 卷 3 0年 月 9 第 期 1
5 HT A 受体及其 与抑郁症相 关性 的研究进展 - 1
许莉莉( 述) 综 张惠 云( 审校 )
山东 中 医药大 学 中 医药 经 典理 论 国家教 育 部重 点实 验室 , 山东 济南

5—羟色胺1A受体与癫痫合并抑郁、焦虑关系的研究进展

5—羟色胺1A受体与癫痫合并抑郁、焦虑关系的研究进展

5—羟色胺1A受体与癫痫合并抑郁、焦虑关系的研究进展5-HT1A受体是5-羟色胺受体家族中的一个亚型,是广泛分布于整个大脑中的一类重要神经递质。

已有证据充分显示,神经递质5-羟色胺与癫痫和抑郁、焦虑有关,5-HT1A受体也是用于治疗癫痫、抑郁症与焦虑症的重要靶点。

本文着重就5-羟色胺1A受体与癫痫合并抑郁、焦虑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Abstract] 5-HT1A receptor is a subtype of 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family,and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whole brain. There is already evidence that the neurotransmitter 5-hydroxytryptamine is associated with epilepsy and depression and anxiety,the 5-HT1A receptor is also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drug treatment for epilepsy,depression and anxie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5-HT1A receptor and epileptic depression and anxiety.[Key words] Epilepsy;Depression;Anxiety;5-HT1A receptor癫痫是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

流行病学资料统计,我国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千分之七,约有900多万癫痫患者,而且每年以40万速度增加,它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是仅次于脑卒中。

舍曲林联合丁螺环酮与舍曲林单药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舍曲林联合丁螺环酮与舍曲林单药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舍曲林联合丁螺环酮与舍曲林单药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目的:评价舍曲林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将82例单相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使用舍曲林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和对照组(39例,使用舍曲林单药治疗)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在治疗1、2、4、6、8周末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价,使用不良事件记录表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评价安全性。

结果:研究组完成研究42例,对照组完成研究36例,两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73.8%和6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研究组临床痊愈率(45.2%)高于对照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研究组在第1、2、4周末HAMD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分别为40.5%和38.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6)。

结论:相对于单用舍曲林,舍曲林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起效较快,具有较高的治愈率。

目前,5-羟色胺回吸收抑制剂(SSRI)已经广泛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但是仍有大约30%的患者应用SSRI效果不佳。

如何提高抗抑郁治疗的有效率是精神科医生时常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研究报道,丁螺环酮可以作为抗抑郁治疗的增效剂[1]。

笔者在对单相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比较了舍曲林单药治疗与舍曲林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云南省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就诊或住院的首发或复发抑郁症患者8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共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平均(36.9±8.2)岁,平均病程(17.6±14.7)月,平均发作次数(1.8±0.9)次;对照组共39例,其中男18例,女性21例,平均(39.6±6.4)岁,平均病程(17.7±14.3)月,平均发作次数(1.9±0.9)次。

五羟色胺与心理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五羟色胺与心理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8), 13356-1336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81866五羟色胺与心理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邹江龙1*,苟思敏1,贾鲲鹏1#,刘军艳2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陕西 延安 2延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陕西 延安收稿日期:2023年7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14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21日摘要 近年来全球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呈不断递增趋势,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行为、性格、智力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与个人、家庭及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五羟色胺是一种来源于色氨酸的神经递质,具有调节机体各种行为、认知的功能,在心理障碍性疾病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心理障碍性疾病与五羟色胺关系密切。

故本文将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五羟色胺Research Progress of Serotonin and Mental DisordersJianglong Zou 1*, Simin Gou 1, Kunpeng Jia 1#, Junyan Liu 21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2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Yan’an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Yan’an Shaanxi Received: Jul. 21st , 2023; accepted: Aug. 14th , 2023; published: Aug. 21st , 2023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global incidenc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is increas-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public health problems.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i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behavior, character and intelligence,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r-*第一作者。

5-羟色胺及其与抑郁症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5-羟色胺及其与抑郁症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在 探 究 实 验 的 基 础 上 ,可 以 “问 题 串 ”为 导 向 ,层 层 设 疑 ,把 学 生 引 入 “心 求 通 而 未 通 ,口 欲 言 而 未 能 ” 的境 界 ,激发其 求知 的 内驱力 。通过 驱 动学 生逐 步 深 入思 考 ,自我感悟 、内化 与提升 ,概括 动物 细 胞水 分跨 膜 运 输 、有 些 物 质 逆 相 对 含 量 的 梯 度 跨 膜 运 输 及 生 物
1 5一HT的 合成 5一HT是一种吲 哚胺 ,为 机体 内一 种 重要 的神 经
递 质和 自体活性物质 。主要 来 源于 EC细 胞 (属 内分 泌细胞 )和神经细胞。其合 成过程是 :细胞摄取来 自于 食 物 的 色 氨 酸 ,在 色 氨 酸 羟 化 酶 (tryptophan hydroxy— lase,TpH)作 用 下 形 成 5一羟 色 氨 酸 (5一HTP);后 者 在 氨基 酸脱羧酶 (amino acid decarboxylase,AADC)作用下 形成 5一HT(图 1)。TpH是 5一HT合成 的限速 酶 ,分 TPH1和 TPH2两 类 ,在 EC细 胞 中有 TPH1;神 经 细 胞 中有 TPH2。EC细胞 内的 5一HT合成后 由小泡单胺转
胞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一 细 胞失 水一质 壁分 离 ;细 胞 液浓 度 >外界溶 液浓 度一 细胞 吸水 一 质壁 分离 复 原 。 得 出结 论 :原 生 质层 相 当 于 一 层 半 透 膜 ,细 胞 壁 的 伸缩性 大于原生质层 的伸缩性 ,植 物细胞 吸水 、失 水是 水 分 子 顺 相对 含 量梯 度 跨 膜 运 输 的 过 程 。 进 一 步 引 导 学生怎样解救 烧苗 的水稻 ,运用 上述 原理 给农 作物 合 理 施 肥 。
1937年 ,意 大利 的 Erspamer等 人 发 现 肠 黏 膜 嗜 铬 细胞 (enterochromafin cells,EC细胞 )可分 泌一 种能 引 起平滑 肌 收 缩 的 胺类 物 质 ,他 们 根 据 该 物 质 的 来 源 (肠 )称其 为肠 胺 (enteramine);1948年 ,美 国 的 Rapport 等人从 血清 中纯 化分 离 出一 种 可引 起 血 管 收缩 的物 质 ,并 根据该物质的来 源 (血清 )称其 为血 清素 (seroto— nin)。后 经 鉴 定 发 现 上 述 两 种 物 质 系 同 一 化 合 物 ,并 按 其 化 学 结 构 命 名 为 5 一 羟 色 胺 (5 一 hydroxytryptamine,5一HT)[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HT1A受体及其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摘要] 血清素1A(5-HT1A)受体是5-羟色胺受体家族中的一个亚型,是广泛分布于整个大脑中的一类重要神经递质,现研究表明,5-羟色胺(5-HT)与抑郁症的关系密切,但5-HT1A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报道不一。

本文就5-HT1A受体及其相关性基因对抑郁症产生机制及抗抑郁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5-HT1A受体;抑郁症;抗抑郁药[Abstract] 5-HT1A receptor is a subtype of 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family and which is an important widely distributed neurotransmitters throughout the brain. Present study have showed that 5-HT and depression are closely related, but the reports of 5-HT1A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are mixed. In this paper, 5-HT1A receptor gene and its associated mechanism of depression and antidepressant drug research is to do a review.[Key words] 5-HT1A receptor; Depression; Antidepressant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该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患。

但抑郁症表现多样,病因病理机制迄今尚不十分清楚。

伴随神经递质假说和受体假说的提出,目前抑郁症在涉及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系统的功能紊乱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针对5-HT受体功能失调研究了一些治疗药物,但是这些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确切。

新近的研究发现,血清素1A(5-HT1A)受体与焦虑情绪关系更为密切,针对5-HT1A受体的药物起效更快、疗效更确切[1-2]。

本文就5-HT1A受体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5-HT1A受体5-HT又称血清素,由色氨酸脱羧和羟化而成,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5-HT1A 受体含量最为丰富,广泛分布在大脑中,表明5-羟色胺神经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目前已知5-HT受体至少存在7种类型,即5-HT1、5-HT2、5-HT3、5-HT4、5-HT5、5-HT6和5-HT7。

5-HT1受体又分为5-HT1A、5-HT1B、5-HT1C、5-HT1D、5-HT1E和5-HT1F等亚型[4]。

5-HT1A受体属G蛋白偶联受体,含有42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4 000 D的蛋白质,由1 309个碱基对组成其基因编码,是克隆最早的5-HT亚型。

5-HT1A受体主要分布于额叶皮层、海马、外侧隔、中缝背核等部位,尤其在边缘系统额叶皮层的含量最高,其次是海马、纹状体后侧和缝核等。

5-HT1A受体在脑内除作为突触后受体广泛分布于海马、皮层、连接皮层与海马的中间神经元、杏仁核和下丘脑外,还是中缝核神经元最重要的胞体自身受体。

突触前后5-HT1A受体信号转导都是通过与G蛋白偶联,抑制第二信使环腺苷酸单磷酸酯(cAMP)的生成,激活K+通道,形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进而启动细胞效应[5]。

2 5-HT1A受体与抑郁症大量实验研究认为,过度表达5-HT1A神经递质减少是目前普遍认可的抑郁症发病机制之一[6]。

而传统抗抑郁药通过增加5-HT的数量发挥抗抑郁作用,也从侧面支持了这一理论。

现研究表明,抑郁情绪会影响5-HT1A受体活性。

孙世光等[7]研究发现,肝气郁型组大鼠额叶皮层和海马5-HT1A受体结合活性显著下降,从而初步证明方药经前舒颗粒治疗PMS 肝气郁证与其结合活性密切相关。

王凤等[8]研究发现,PMS肝气郁证大鼠5-HT1A受体蛋白和mRNA基因表达水平下调。

有研究认为抑郁症可能与5-HT1A自身受体超敏有关,采用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技术检测脑中5-HT1A受体,发现重症抑郁自杀患者海马5-HT1A 受体结合幅度广泛下降,脑干中缝核区结合的突触前膜5-HT1A受体蛋白表达异常升高,而皮质、海马等前回区域的突触后膜受体则无此现象[9]。

这些研究表明,抑郁症发病时突触前膜的5-HT1A受体高敏,而突触后膜5-HT1A受体低敏,进一步论证了5-HT能神经传递功能下降是典型的抑郁症发病因素。

此外,5-HT1A自身受体表达下调,不是简单的受体信号脱敏,而是需要加强和加快抗抑郁行动。

也有学者从基因层面探讨了5-HT1A受体和抑郁症的关系。

Benedetti等[10]利用分子生物学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研究抑郁症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清样本中提取的DNA中的5-HT1A基因抑制区域,研究发现C(-1019)G多态性的5-HT1A基因启动子伴随着较高的5-HT1A受体的表达,从而增加抑郁症患病率,自杀患者中更高达4倍。

3 5-HT1A受体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5-HT发挥情绪调节作用与雌激素密切相关,研究证明雌激素通过调节5-HT1A受体信号发挥情绪调节的作用[11]。

雌激素受体的两种亚型中,ERα主要分布于杏仁核和下丘脑,ERβ主要分布于海马、额皮质与丘脑,且ERβ比ERa的分布更为普遍。

研究表明PMS肝气郁证模型大鼠血清干预的大鼠海马神经元ERβ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异常升高[12]。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雌二醇的抗抑郁作用离不开5-HT1A受体[13]。

下丘脑室旁核G蛋白介导的5-HT1A 受体刺激激素的释放增加,突触后5-HT1A受体的脱敏可能是抑郁症临床症状改善的基础,因此确定由雌激素受体诱导下丘脑室旁核的5-HT1A受体信号脱敏可能有助于更好的治疗抑郁症发病。

动物实验表明,雌激素降低摘除卵巢大鼠下丘脑中的5-HT1A受体介导的催产素的释放和G蛋白水平表达而发挥抗抑郁作用[14]。

以上资料表明,在参与情绪调节方面,高等哺乳类动物的神经中枢内5-HT神经递质和雌激素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4 与5-HT1A受体相关的抗抑郁药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新疗法的发展是基于识别的神经基础和潜在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情绪障碍的异质性表明,它的起源可能源于杏仁核、伏隔核、海马、前额叶皮层和扣带皮层等多个大脑区域的功能障碍。

抑郁症患者显示海马迹象的萎缩和神经元的损失,在心理辅助治疗的基础上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即SSRIs类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和三环类(TCA)缓解抑郁症症状都具有很好的疗效。

4.1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SSRIs是一类广泛用于治疗情绪障碍,包括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由于具有疗效好、副作用低的特点,因此是最常用的处方抗抑郁药。

SSRIs的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增加突出间隙5-HT的浓度而达到治疗目的,主要代表药为为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氟西汀发挥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海马胞体树突5-HT1A自身受体脱敏,中缝核区5-HT1A受体G蛋白偶联减少有关。

目前认为抗抑郁药起效的关键是突触前膜5-HT1A自主受体的逐步内化即脱敏作用,但同时也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疗效有限和行动迟发即服用药物2~4周后方能见效的原因。

部分原因是由于体树突激活海马的中缝核5-HT1A受体自动受体过剩产生使得突触间隙的5-HT减少,同时5-HT1A受体基因多态性的高表达增加了抑郁症的易感性和降低了治疗的反应[15]。

在这方面,应集中实验模型的神经发生和神经可塑性过程,特别是情绪障碍的病理生理的认识,定义不同的策略,以便进一步开发创新的治疗方法。

4.2 5-HT1A受体激动剂推迟效应是目前临床上大多数抗抑郁药的最大缺点,5-HT1A受体激动剂则能克服这一缺陷。

5-HT1A受体激动剂通过完全激动突触后膜的5-HT1A受体,负反馈抑制海马5-HT能神经元上的自主受体,减少投射到海马的中缝核5-HT能神经元在海马区释放神经递质发挥抗抑郁作用。

抑制应激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可能是5-HT1A受体激动剂临床疗效机制之一[16]。

研究5-HT1A受体介导的高低温大鼠探索活动差异性,结果显示5-HT1A受体激动剂在大鼠探索行为和积极响应程度方面与体温变化幅度显著相关[17]。

LuAA21004是一种新型的5-HT1A受体激动剂,在患者进行的抑郁量表分析和临床实践证明,作用好于安慰剂组,具有更高的疗效、安全性,耐受性更良好[18]。

也有学者有针对性地研究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和5-HT1A部分激动剂结合的化合物,为抑郁症等神经精神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19]。

以上研究为抗抑郁药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很大的临床价值。

5 结语抑郁症发病机制的阐明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5-HT受体与抑郁症关系密切是得到大家广泛认同的。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认为,5-HT1A受体也是临床治疗抑郁症的一个靶点,而且5-HR1A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大多数抗抑郁药都有的推迟效应,同时又能兴奋突出前后膜5-HT1A受体,减少不良反应,达到抗抑郁作用。

综上所述,5-HT1A受体机制的探讨对治疗抑郁症以及5-HT1A受体激动剂的研究,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Morita M,Nakayama K. Mirtazapine in combination with perospirone synergistically enhances dopamine release in the rat prefrontal cortex via 5-HT1A receptor activation [J].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11,65(3):246-253.[2] Jovanovic H,Perski A,Berglund H,et al. Chronic stress is linked to 5-HT(1A)receptor changesand functional disintegrationof the limbic networks [J]. Neuroimage,2011,55(3):1178-1188.[3] Albert PR,Le FB,Millar AM. Transcriptional dysregulation of 5-HT1A autoreceptors in mental illness [J]. Mol Brain,2011,5(27):4-21.[4] Aghajanian GK,Sanders-Bush E. Neuropsyehopharmaeology:The Fifth Generation of Progress[M]. Nashville:Ameriean College of Neuro Psycho Pharmaeology,2002,23:15-34.[5] Muller CP,Carey RJ,Huston JP,et al. Serotonin and psyehostimul antaddietion:focuson 5-HTR1A-receptors [J]. Prog Neurobiol,2007,81(3):133-178.[6] Szewczyk B,Albert PR,Rogaeva A.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Freud-1/CC2D1A,a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 of the 5-HT1A receptor,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of subjec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J]. 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2010,13(8):1089-1101.[7] 孙世光,张惠云.经前舒颗粒对PMS肝气郁证大鼠额叶皮层和海马5HT1A受体结合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5):635-637.[8] 王凤,张惠云.经前舒颗粒对海马神经元5-HT1A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J].药学研究,2010,4(2):156-159.[9] 朱庆春.抑郁症病因中5-HT1A受体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J].河南医学研究,2011,3(1):111-112.[10] Benedetti F,Radaelli D,Poletti S. Association of the C(-1019)G 5-HT1A promoter polymorphism with exposure to stressors preceding hospitalization for bipolar depression [J]. J Affect Disord,2011,132(1-2):297-300.[11] Kelly MJ,Qiu J,Ronnekleiv OK. Estrogen signaling in the hypothalamus [J]. Vitam Horm,2005,71:123-145.[12] 冯玉,张惠云. 经前舒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证大鼠大脑皮层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26(2):71-73.[13] Sanchez MG,Estrada-Camarena E,Dipaolo T. Estradiolmo dulation of cortical,striata and raphenucleus 5-HT1A and 5-HT2A receptor soffemal ehemiparkin sonian monkey safterlong-termovariectomy [J]. Neuropharmacology,2011,60(4):642-652.[14] D'Souza DN,Zhang Y,Damjanoska KJ. Estrogen reduces serotonin-1A receptor-mediated oxytocin release and Galpha(i/o/z) protein sinthehy pothalamu so fovariectomized rats [J]. Neuroendocrinology,2004,80(1):31-41.[15] Bortolozzi A,Castané A,Semakova J. Selective siRNA-mediated suppression of 5-HT (1A)auto receptors evokes strong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 [J]. Mol Psychiatry,2011,8(2):438-443.[16] Kawana S,Kato Y,Omi T. Efficacy of a 5-HT1a receptor agonist in atopic dermatitis [J]. Clin Exp Dermatol,2010,35(8):835-840.[17] Koiv K,Harro J. Differences in 5-HT1A receptor-mediated hypothermia in rats with low or high exploratory activity [J]. Behav Pharmacol,2010,10(5):657-660.[18] Adell A. Lu-AA21004,amultimodal serotoner gicagent,for the potential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J]. Drugs,2010,12(12):900-910.[19] Pettersson M,Campbell BM. Design,synthesis,and 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 of azetedine and pyrrolidine derivativesas dualnore pinephriner euptakeinhibitors and 5-HT(1A)partialagonists [J]. Bioorg Med Chem Lett,2011,21(2):865-868.[20]Campbell BM. Design,synthesis,and 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 of azetedine and pyrrolidin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