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生理学
一,名词解释: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兴奋: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细胞的兴奋。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将具有抗凝血的血沉管静置,尽管红细胞的比重大于血浆,但正常时红细胞下沉缓慢,表明红细胞相对稳定是悬浮于血浆中,红细胞的的这一特性成为悬浮稳定性。
内环境: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随肝胆汁排到小肠后,约有95%的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组成胆汁排入肠内,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体核温度: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正常人的体温为36.9-37.9℃。
肾糖阈: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当血糖中葡萄糖浓度超过160-180100时,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达极限,此时的血糖浓度即为肾糖阈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
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即为。
肺通气量:亦称为每分种通气量,是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静息时每分钟通气量是6~8L,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可达100L。
红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分比。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排泄:指体内新陈代谢的终产物过剩的物质以及进入体内的遗物和药物等,经过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是代谢的最后一个环节。
心输出量:即心每分输出量,指心每分钟输出的血量。
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于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如瞳孔随光刺激的强弱而改变大小,吃东西时分泌唾液。
心率:是指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内分泌:人体有内分泌系统,分泌各种激素和神经系统一起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二:问答题
1、血型系统分类依据及其鉴定方法。
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特异性抗原(凝集原)A和B来划分的血液类型系统。
(1)生理盐水凝集法①玻片法②试管法(2)凝胶微柱法,是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凝胶微柱介质中发生凝集反应的免疫学方法。血型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加入试剂、标本,用专用离心机离心后可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或用血型仪分析。此法操作标准化,定量加样,确保结果准确性
2、什么是血液凝固?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
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即为血液凝固
①凝血因子X激活成并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2分)
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2分)
③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3、什么是吸收?为什么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物质。
:①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②食糜在小肠内的分子小。;③食糜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④小肠绒毛具有特殊结构。食物的消化产物、水、无机盐及消化液的一些成分主要是在小肠被吸收的,故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
4、渗透性利尿及水利尿?
渗透性利尿是由于在血浆、肾小球滤液和肾小管腔液中形成高渗透压,阻止肾小管对原尿的再吸收,尿量增多。
大量饮清水后,排出稀释尿,尿量增多的现象。其机制是:大量饮水,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位于下丘脑视上核的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沿下丘脑垂体束传至神经垂体的冲动减少,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减小,减少水的重吸收…
区别:渗透性利尿是高于320毫渗单位的高容积,高渗透压性质。
水利尿是等渗透压,等容积的压力性利尿。
5、简述机体缺碘引起大脖子病的机制。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1分),当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1分),使血液中的甲状腺素含量降低(1分),并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1分),进而作用于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1分),促甲状腺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出现代偿性的增生,即为大脖子病
6、简述生长素的主要作用。
1、促进生长作用,能促进骨、软骨、肌肉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分裂增殖,蛋白质合成
增加。
2、促进代谢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钠、钾、钙、磷、硫等重要元素的摄取与
利用,抑制糖的消耗,加速脂肪分解,有利于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
7、简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①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2分)
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2分)
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2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1分)
1.:在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
2.:指血浆或组织液中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物质。
3.:指细胞通过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
4.: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5.:指通过胃内的微生物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解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6.: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能传递信息的活性物质。
7.:当兴奋性神经元兴奋性时,其末梢释放抑制性化学递质,递质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后膜对通透性升高,内流,使后膜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4.:可兴奋细胞或组织受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2.: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状态。
3.: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4.: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之为内呼吸。
5.:消化道平滑肌在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缓慢的节律性的自动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基本电节律。
6.: 指动物机体在出生后为适应个体所处的环境而逐渐建立的反射。
7.:由一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所经历的时期称一个发情周期。
5.静息电位:在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
6.凝血因子:指血浆或组织液中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物质。
7.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4.期前收缩:心肌在窦房结传来的冲动之前受到电刺激引起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5.肺牵张反射:由于肺的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6.微生物消化:指通过胃内的微生物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解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7.原尿: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肾囊腔里的滤过液。
8.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当兴奋性神经元兴奋性时,其末梢释放抑制性化学递质,递质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后膜对通透性升高,内流,使后膜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9.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能传递信息的活性物质。
10.精子获能:精子进入雌性生殖道后经历一系列变化而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称为精子获能
移行性复合运动():非消化期(消化期间)的胃运动呈现以间歇性强力收缩,伴有较长的静息期为特征的周期性活动,称为消化间期的移行性复合运动()。
肠肝循环:胆盐随肝胆汁排到小肠后,约有95%的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组成胆汁排入肠内,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蠕动冲:在小肠有一种行进速度很快,传播较远的蠕动,可将食糜从小肠的始端一直推送到末端甚至送入大肠,这种蠕动称为蠕动冲。
分节运动:具有一定间隔的唤醒剂,同时收缩或舒张的节律性运动。其意义是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化学性消化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