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修改版)
科学活动摩擦力教案
科学活动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砂纸、滑轮组、轨道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生活中与摩擦力相关的图片,如自行车刹车、鞋子防滑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探究摩擦力的概念教师讲解摩擦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力。
3. 实验演示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不同的接触面(毛巾、砂纸、光滑桌面)上运动的摩擦力大小。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5. 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师总结:摩擦力的大小受到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影响。
6. 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刹车、汽车轮胎等。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竞赛,如制作滑轮组、设计轨道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评价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意外。
2.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数据。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摩擦力教案(通用13篇)
摩擦力教案(通用13篇)摩擦力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试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试验技能和探究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同学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试验态度,熬炼思维力量、抽象力量,运用物理学问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2)难点:试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看法、试验法、争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展现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同学思索,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环节二:科学探究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状况下才会消失?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争论。
同学争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试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试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转变压力,转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
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试验:6人一组进行试验,留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老师巡察。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沟通争论:共享试验中的数据和试验细节,误差处理等;争论掌握变量法的留意事项,即掌握无关变量相同,只转变探究的'物理量等;试验平安问题、爱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试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推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争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同学争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运动方向。
《摩擦力》教案设计
《摩擦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单位。
2.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接触面积的关系。
3. 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4. 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大小、影响因素以及在生活中应用。
2.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测量方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本质。
2. 利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是什么。
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单位,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基本知识。
3.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讲解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控制方法。
5. 分析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摩擦力的概念、大小、影响因素以及应用问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反思:1. 针对课堂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3. 针对教学评估结果,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案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大小跟什么因素相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以及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4、通过对摩擦力的利与弊的分析,养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实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学习过程】一、学前激趣现有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
问:如果你要参加百米赛跑,你选哪一双鞋,你要去溜冰呢。
问:你为什么会有这种选择?你能否总结鞋子中相关摩擦的大学问呢?二、自学探究1、两个互相且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或将要发生时,在上会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跟和相关,物体表面受到的越大,接解面越,摩擦力越大。
3、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等三、合作探究1、摩擦力的概念(1)实践思考:自行车滑行,自行车最终停下来原因是:。
(2)实践感受: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手平放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体会手的感觉。
(3)什么叫做摩擦力?两个互相且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或将要发生时,在上会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点拨:(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个物体;互相且相互挤压;发生或将要发。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相同”或“相反”),作用点是在。
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但一定与物体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的。
(3)两个互相接触且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防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就是要动,但没有动)时,也会在接触面上产生摩擦力,这个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相关(一)、提出问题:[想一想]在生产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有很多,想一下:1、冬天快到了,冬天下雪后结冰的路面很滑,要防止摔跤应怎么做?2.我们买的运动鞋上有各种各样的花纹,这些花纹有什么作用?3、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是为了什么?4、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抹些镁粉;而在单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单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相关呢?快速阅读课本P60-61内容后,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出你的猜想。
摩擦力的教学教案精选10篇
摩擦力的教学教案精选10篇摩擦力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教学过程】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
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揭题:运动与摩擦力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2、学生交流、讨论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实验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记录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2、设计对比实验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摩擦力》的教学设计篇二第4、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思想】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引出生活难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极大的兴趣,【教材分析】教材出处: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是高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摩擦力教案(优秀7篇)
摩擦力教案(优秀7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
先由教师演示然后再由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
然而通过教学过程发现学生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计,只要引导得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全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过程。
在后来给其他班上课时我没有再演示而让学生小组完成全部探究过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更加高涨。
这我又联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复习中我尝试让学生依据课本上的章节提示问题和黑板上的补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师引导复习要好得多。
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与创新。
《摩擦力》教学设计篇二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而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4)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控制变量的方法。
(5)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6)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积极性高,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但也是比较容易冲动,缺乏耐心。
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激励性的话语鼓励他们,让他们通过各自和团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
本节课的意义在于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小组实验,研究分析生活实例,既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三节内容,共1课时。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1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1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一、课标要求1、通过事例或者实验来了解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想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
通过改变摩擦力的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和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1、通过手在桌子上的三个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感受到的摩擦力并归纳摩擦力的概念。
3、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掌握控制变量法。
4、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会改变摩擦力的方法,能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做个小实验:把课本和互动逐页相互交叉,只提起课本的边缘,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事?学生动手做实验,发现提起一本书,另一本也随之被提起。
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
引出摩擦现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兴趣。
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呢?用实验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任务一:体验摩擦力的存在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运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指导学生把手放在桌上做三个实验体验摩擦力,学生会感觉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的阻碍作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1。
)任务二:归纳摩擦力的定义引导学生讨论:说出你的感觉,试着表述这个阻碍作用,试着给摩擦力下定义。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摩擦力》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知道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2. 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5. 了解动摩擦因数μ的决定因素,会用实验测量计算μ6. 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和利用摩擦力。
二、课前预习1、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摩擦力,请大家回忆一下,摩擦力可以分为哪三类?2、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课桌和书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给书本一个初速度,仔细观察书本滑出后在桌面的滑行情况是怎样的?3、书本在滑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下来。
是什么原因导致书本的速度越来越慢呢?4、你能概括出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吗?我们可以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两手相互对搓来感受滑动摩擦力。
5、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6、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为什么?7、那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8、那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手对桌面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9、大家还可以再做一个实验体会一下:左手压在一本书上,右手将书抽走,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左手不动,由于书本与左手间是相对滑动的,所以无论是书给手的摩擦力还是手给书的摩擦力均是滑动摩擦力。
10、你能说出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吗?11、试比较说明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在产生条件及力的方向上的关系。
1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吗?一三、请以左手压书,右手抽书的实例来体验滑动摩擦力方向。
14、有一种野蛮缺货法,就是卡车加速后退,突然刹车,则货物由于惯性会滑出车厢,试分析此过程中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
壹五、请写出滑动摩擦力的严格定义。
16、滑动摩擦力大小如何计算?一qi、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
《摩擦力》教案(精选13篇)
《摩擦力》教案(精选13篇)《摩擦力》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
教学重点 :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学习方式:探究式启发式二、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钩码、玻璃板、毛巾、几支圆杆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我在上学校的路上拾到了几个脏兮兮的小玻璃球,老师用水给它们洗干净了。
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容器中请出来。
(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但不易夹出)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太滑,摩擦力小。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1、认识什么叫摩擦:关于摩擦力,你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你认为怎样能产生摩擦力?请同学自己感受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感受摩擦力,并体会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学生设计实验并实践感受: 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并请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的手、脚运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的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的作用?这些摩擦中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学生思考回答。
显然,我们需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为此,需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大胆猜想。
(1)学生预测。
摩擦 《摩擦力》教案(优秀4篇)
摩擦《摩擦力》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这4篇《摩擦力》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摩擦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摩擦力》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本专题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
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学的重点是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这个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
为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这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好选题。
因为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
摩擦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有益的摩擦应该增大,有害的摩擦应该减小。
摩擦力教学设计(通用20篇)
摩擦力教学设计(通用2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摩擦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摩擦力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安排在学习了重力与弹力之后,教材以生活事例展开,以实验探究摩擦力的规律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掌握方面: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大小和方向规律,难点是滑动摩擦中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静摩擦是否与重力有关?能力培养方面: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探究过程中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1.对静摩擦力的学习以生活中的事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探究了有关静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启发学生说出生产生活中应用静摩擦力的例子,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将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四、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道两种摩擦力的产生、方向、大小如何判断;了解滚动摩擦;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通过探究教学,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养成动手、动脑、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科学探究方法。
使学生掌握如何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学会学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摩擦力》教学设计《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摩擦力》教学设计1一、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
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
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
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3、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
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但对于摩擦力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此而已。
对于摩擦力的种类,怎样的两物体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与什么有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摩擦力并不是完全是阻力,有时也是动力等,并不知晓。
2022年《摩擦力》教学设计
2022年《摩擦力》教学设计2022年《摩擦力》教学设计1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认识控制变量发的意义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愿望,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1.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控制变量发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如上图1,将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将长木板逐渐倾斜,让小车开始慢慢向下运动长木板固定;然后,将一方木块放在长木板上,发现方木块并不下滑。
[教师]问: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方木块为什么不下滑?[学生]由于方木块受到了摩擦力。
[教师]方木块下滑是由于它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那么上面实验中的小车运动了,它是否也受到了摩擦力呢?用小车代替方木块,并将长木板的倾角逐渐减小,直到小车不向下运动,发现此时长木板与桌面仍有一定的夹角。
[学生]小车也受到了摩擦力。
[教师]什么是摩擦力?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1.摩擦力;[教师]通过以上的实验,你能试着对什么是摩擦力进行定义吗?[学生](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比较,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然后回答)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是,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教师]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滑动摩擦力。
仿照上面的定义,你能对滑动摩擦力进行定义吗?[学生]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在接触面上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教师]你能举几个在生活中常见的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吗?[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滑动摩擦力的例子)[教师]通过这些例子,你知道了摩擦力的对物体的作用和摩擦力的方向吗?为什么?[学生]因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摩擦力》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摩擦力》的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必须跨越的的一道门槛。
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中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及其计算来理解认识两种摩擦力的异同。
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通过本节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已初步认识了摩擦力的分类,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
但这些认识是定性的,较为模糊的,未涉及定量的计算。
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又十分密切,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生活中的实例比较丰富。
因此,一些看法和认识已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节教学中必须纠正留在学生脑海中的错误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和科学的推理,深刻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
从具体形象的思维上升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从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计算。
尤其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从初中到高中这一步跨的比较大,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设计、探究的过程,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减缓学习的坡度,顺利越过这道力学学习的门槛。
小学科学310《摩擦力》(教案)
小学科学310《摩擦力》(教案)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摩擦力,并能说明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通过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摩擦力的特性加深对其理解。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说明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平滑桌面、两个均质木块(不同形状)、弹簧测力计、力施加器等。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使用PPT展示有关摩擦力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例如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
2. 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还能想到哪些摩擦力的例子呢?步骤二:理论讲解(2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说明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摩擦力是由物体间接触时的相互作用导致的,相关物体之间的不规则表面会产生摩擦力。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滑冰鞋能在冰面上滑行?为什么小汽车比自行车更容易行驶?3. 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辅助引导他们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步骤三:实验验证(30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并解释实验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a. 第一组:将平滑桌面放上水平。
将一个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其自身重力。
然后将另一个木块放在上面,一边用手握住,一边用力拉动,测量所施加的拉力。
观察并测量木块的运动阻力。
b. 第二组:将平滑桌面放倾斜。
将一个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其自身重力。
然后将另一个木块放在上面,一边用手握住,一边用力拉动,测量所施加的拉力。
观察并测量木块的运动阻力。
步骤四:讨论与总结(20分钟)1.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以下问题:当倾斜角度增大时,木块的运动阻力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2. 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结果,并从中选出几个学生进行展示,让全班了解各个小组的观察和结论。
《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3篇
《摩擦力》教学设计《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3、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
4、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愿意服务社会的意识。
3、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设计理念】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这一认知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和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实现STS教育。
【教学准备】摩擦力教学自制课件;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毛巾、木板、砂纸、儿童自行车。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生活情境:请几个同学到前面分别用缠了皮筋和没缠皮筋的筷子夹弹子看谁夹的快。
问题情境:利用课件出示问题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还能前进?最后为什么又会停下来?(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上科司南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设计理念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体现了新课程中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通过介绍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摩擦力”这样一个富有感性认识的现象,在学习了力的概念、重力与弹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摩擦力,已经具备了如何分析力的一般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从较深层次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产生,并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教学中应注重知识梯度,适时指点学生。
教学手段采用电脑多媒体、数码相机等辅助教学的手段,增加教学容量。
利用学生自备与实验室提供相结合的方式准备了教学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教具学具,较好的解决了实验资源的筹备压力。
教学设计思路结合本校实际,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思路:第一、通过出示图片、播放视频短片等方式,再现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场景,并通过现场小实验,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从而引出“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话题,学生分小组讨论,提出各自的猜想与假设并进行交流。
第二、根据各小组桌面上已有的实验器材,结合选定的探究方向,引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应往返于各小组间,参与讨论,适宜点拔,不过多干预,以体现实验的多样性。
第三、根据既定方案进行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第四、各小组根据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尝试得出结论。
教师提取一些较有典型意义的数据,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分析并总结相应规律。
第五、分析摩擦的利与弊,认识事物的多面性,掌握分析事物的科学方法。
第六、运用多媒体展示国内先进的磁悬浮列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第七、巩固教学成果,布置作业,完成本堂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与产生;明确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知道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通过对最新科技如磁悬浮列车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学会猜想与假设,认识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出示如下小短片和小实验。
[设计说明:用短片和小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亲切的场景中认识与感受摩擦力。
]二、进行新课1.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把手压在桌面上,然后向前推手掌,感受摩擦力的产生及方向。
引导学生分析并最终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设计说明:本环节有利于突破摩擦力的方向及发生的条件。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学生搓手体验:①二手掌心相对轻微用力,搓动双手。
②二手掌心相对使劲用力,搓动双手。
③手背对手背使劲用力,搓动双手。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有如此体验:①用手按住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觉,向下用力按着桌面再试一试,②让学生用手在衣服上蹭一蹭体会手的感觉;③脚在地上蹭一蹭,体会脚的感觉……] 提出问题:从上述的体验中可猜想什么与滑动摩擦力有关?[设计说明:本环节教师应注意引导,防止学生扯得太远,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应鼓励学生有更多的问题提出。
](2)猜想与假设。
多数情况下学生会提出以下的一些猜想与假设: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②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③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④是否与材料有关?⑤是否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关?……[设计说明:对于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刻意去拓展。
](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要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某特定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可能回答:让一个因素不同,其他因素相同。
]教师指出: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让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拟清设计思路,设计好实验步骤。
按小组进行讨论。
[设计说明:教师应参与到一些小组的讨论中,摸清学生的思路。
师生的一些想法是存在很大差异的,直接参与到讨论中,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完成。
]开始交流各小组的实验设计思路。
[每小组推举一个成员参与交流发言,教师综合进行评价,并从中选出成功方案若干供学生实验时自行选择。
应让学生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自行阅读P94加油站中的内容。
在这里,我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方法来阐述“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运动”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让它们处于静止、匀速向上提起、匀速向下运动、加速向上提起,比较四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 学生实验方案举例:验证: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器材:木块、长木板、钩码、弹簧测力计。
验证: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
[设计说明:在学生进行实验前,教师把数码相机对准其中的一组进行实况拍摄,录下该组实验全过程,以备后用。
](5)分析与论证各小组根据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并整理归纳得出结论。
(6)评估与交流实验完毕后,让各个小组交流实验的情况及结论。
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实验设计中有无失误之处?怎样弥补不足?拉木块运动是否匀速?弹簧测力计示数是否稳定?怎样进一步改进并减小误差?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二个因素。
[设计说明:在需要时,可以重放刚刚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某小组实验过程片段,并提出相应的评价。
]3.增大与减小摩擦的的方法(1)体验有益摩擦选择一个2.5升的饮料瓶,在瓶中装适量的水,旋紧瓶盖,放在讲台桌上。
先请班上一个力气小的女生上台,让她手握饮料瓶(握法如右图所示),并将其举高,该女生轻松举起饮料瓶。
教师事先在手上沾上洗洁精,虚张声势去举起饮料瓶,,借机把洗洁精涂在饮料瓶侧壁上……结果,教师没能把饮料瓶举起,在学生惊讶无比的情况下,教师请班上公认的“大力士”上台帮忙。
只见他,双手抱住饮料瓶使足力气,结果也没能把饮料瓶举起……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教师及时提示上台的男生闻一下手上所沾的气味,在学生判别出“洗洁精”后,引导全班同学分析刚才的实验,并认识生活中摩擦力的作用。
(2)体验有害摩擦播放一段有害摩擦的视频片段。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结合实际,总结相关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设计说明:本环节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并让学生在娱乐中接受物理知识,并体会物理无处不在。
也可以视时间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类似的小实验,如体验瓶盖上条纹的作用等。
]三、拓展课堂观看有关上海的磁悬浮列车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播放有关气垫船的图片或视频,加深学生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课后去查阅有关摩擦力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P97 题1,2。
2.课后作业:写一篇物理小短文《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
教学过程流程开始导入新课视频 1、花样滑冰2、轮滑运动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视频 有害摩擦实例小实验: 书本间的摩擦小组合作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小实验:搓手体验 1、掌心相对,微压小实验:搓手体验2、掌心相对,重压 小实验:搓手体验2、掌背相对,重压讲授摩擦力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总结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引导学生总结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举例说明 体验:手握重物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视频 我国的磁悬浮列车与气垫船教学小结 学生练习反馈教学总结结束教学小结与反思因为摩擦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所以在引入摩擦力时,采取情景再现的方法,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
关于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中采用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所以,本教学设计重在实验过程的控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了适时的提示及实验演示,让学生在自我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物理探究方法——变量控制法的应用。
关于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摩擦的利与弊,体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附:A.课堂评价量化评分(60分)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附:B.课外作业量化评分(40分)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