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17课 壶口瀑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17课壶口瀑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俯.视(fǔ)漩.涡(xuán)推推搡搡.(sǎng)
B.霎.时(shà)雾霭.(ǎi)怒不可遏.(è)
C.告诫.(jiè)出轧.(yà)汩.汩如泉(gǔ)
D.驰骋.(chěng)迂.回(yū)挟.而不服(xi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C 项,注音有误,“出轧”的“轧”在这里应读“zh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驰骋推推搡搡震耳欲聋奋力抗争
B.旋涡如丝如楼挟而不服汩汩如泉
C.雾霭怒不可遏窟窟窍窍搏大宽厚
D.番身钢板出轧浪沫横谥潺潺成溪
【答案】A
【解析】B项,如丝如缕。

C项,博大宽厚。

D项,翻身、浪沫横溢。

3.请为下面句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选项。

(1)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____________。

A.一匹宽广的缎子B.一条咆哮的巨龙
C.一锅正沸着的水D.一场无比喧嚣的盛宴
(2)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_______;或淌过石板,____;或被夹在石间,_______。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_________……
A.如丝如缕B.潺潺成溪
C.汩汩如泉D.哀哀打旋
【答案】(1)C (2)C B D 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解答这类补写填空题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画线处的上下文,通过对材料的勾画、归纳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内容。

第(1)句中“涛声隐隐如雷”“雾气弥漫”是河流的外在特点,与这两个特点对应的喻体只能是“一锅正沸着的水”,故选C。

(2)此题作答时可以用排除法。

首先确定“亮晶晶”相对应的特点是“如丝如缕”;“被夹在石间”表现出一种痛苦和无奈,所以此处应该填“哀哀打旋”;“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能够体现“觅缝”这个特点;所以“淌过石板”后应该填“潺潺成溪”。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C.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D.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

B
项不同,运用了拟人修辞,其余三项是比喻。

5.下列诗句与黄河无关的一项是()
A.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记清诗句的出处和内容。

C项,与黄河无关,这是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诗句,描写的是长江。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

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C.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

D.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答案】D
【解析】A项,“正好形成一个丁字”的“丁”要加引号。

B项,“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后面的句号改为分号。

C项,将破折号改为省略号即可。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起伏的群峰,像横亘南北的万里长城,雄伟、壮丽,气吞山河
....。

B.加以每日的“川流不息
....”的吃饭;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建立在这吃饭中。

C.她想得天花乱坠
....,仿佛已经征服了转塔胡同的西四牌楼一带。

D.嘈乱的嗡嗡声即时静了下来,几百个人万籁无声
....地仰头望着他拿沉静的面孔。

【答案】B
【解析】B项,“川流不息”的原意是:形容人或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鲁迅先生在句中加了引号,要表达的意思是“不断地吃”,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使用正确。

A项,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指人的气魄)。

句中用它来说“群峰”,是错误的,另外,说“群峰”气吞山河,也犯了“以圆喻圆”的错误。

C项,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话或不切实际的话)。

“天花乱坠”不能用来形容“想”。

D项,“万籁无声”只能用来形容“自然环境”,不用于形容“人为”的环境;可改为“鸦雀无声”。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B项,没有语病。

其他各项语病如下:A项,“歌声”与“浮现”搭配不当,可删去“的歌声”。

C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D项,有歧义,可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

9.某校八年级(1)班要开展一次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2)如果你是该班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开场白,要求文明、得体,富有启发性。

(3)请你为这次活动设置三个栏目。

【答案】(1)不让母亲河流泪。

拯救黄河,从我做起。

(2)同学们,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去捡拾那些沉淀着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吧!(3)①收集有关黄河的成语②讲述有关黄河的故事③背诵描写黄河的诗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1)宣传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宣传鼓动口号”有引人注意和令人难忘的特点,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

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

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黄河,母亲河”的活动主题即可。

(2)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开场白的特点: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

开场白必须在瞬间抓住观众的心,所以要有激情,并且紧扣主题,可以运用排比句介绍黄河,增强感染力。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栏目名称要有文学色彩,并且紧扣文章主题。

可以围绕关于黄河的诗句、故事和成语来开展活动。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壶口瀑布(节选)
①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甲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乙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
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我丙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③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漩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1.第②段甲、乙、丙三处正确的词语填写顺序应是()
A.突然轰然顿然
B.顿然轰然突然
C.轰然顿然突然
D.顿然突然轰然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B项正确,乙处“轰然而下”为固定词组,所以去掉CD项,丙处形容思想转变用“突然”,去掉A项。

2.仔细阅读①②段,“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在文中“宽”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窄”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请摘选原文词句回答)
【答案】五百米宽的河道四十多米宽的深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找出原文中对应的句子,在原文中可以找出“五百米宽的河道”和“四十多米宽的深沟”。

3.第①段画曲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枯水季壶口瀑布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气势,表现河水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作用。

首先要找出运用的修辞方法,画曲线句子用到了比喻和夸张。

语言生动形象,刻画出了枯水季壶口瀑布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气势,表现河水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4.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生动、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

B.文章写了作者二到壶口,于枯水季观瀑,通过秋日的冷清、寂寥,反衬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

C.全文形象可感,借助了多种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

D.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由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联想到人历经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B项,理解不正确,课文通过第一次看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

5.请写出一句描写黄河的诗句。

【答案】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平时要注意对古诗名句的分类整理,归纳复习。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黄河诗句的积累。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壶口,壶口
莫伸
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

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

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忍受和服从。

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着机会。

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
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⑥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

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

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

好像来自天际,又似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

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⑦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

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

那些在远处看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
烈。

那种疯狂
..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

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

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

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

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⑧我们全看呆了。

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

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我们必须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⑨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领悟: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睹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选文有改动)1.为什么说“黄河有幸”倚身于秦晋大峡谷?
【答案】因为秦晋大峡谷为雄心勃勃的黄河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解析】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从黄河“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忍受和服从”“随时都在等待着机会”,而“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所以说才
说黄河“倚身于秦晋大峡谷”。

2.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答案】①瀑布迸溅而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

②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

③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

④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主观题时应充分利用文本,或直接选用原文语词,或以原文中的词或句子为基础进行改写,或综合连缀文中的词或句子,总之能用原文中的语词来回答问题的就不要“杜撰”。

文章先用“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进行总写,然后从“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可以概括出黄河瀑布的壮美。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1)那种疯狂
..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2)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答案】(1)形容词贬义褒用,生动形象地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2)动词,写出水浪的力量很大。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

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疯狂”在这里是贬词褒用,突出了黄河的气势。

“砸”是一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勇于牺牲的精神和气魄。

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象征或托物言志。

文章借“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

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这篇文章所重点描绘的黄河水流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它们象征了人民的力量和大无畏的精神。

5.请赏析第⑨段中的画线句,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

【答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雄壮有力,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喷薄而出,连用三个“为什么”引人思考,突出了黄河精神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内核的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

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

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词语的妙用注意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动词和拟人化的词语,语境来
赏析词语的表现力和表达效果即可。

三个“为什么”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用疑问句的形式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从而强调了黄河精神的凝聚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壶口瀑布: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落日,苍鹰,暮色,群山,我们在这样的背景衬托下,恋恋不舍离开陕北,奔向秦晋峡谷,去寻找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壶口瀑布。

汽车沿盘山路爬行,秋风苍凉沉寂,黄河浩荡东流。

我们的心绪还沉浸在陕北高原,沉浸在沟河纵横、如诗如画、如泣如诉的风景。

陕北、贫穷、闭塞;陕北人,顽强、质朴。

一如脚下这千古奔流的民族圣河,盛满民族全部的辉煌和苦难。

当我们离开陕北,走近壶口瀑布,希望心情不再沉重。

车窗外,渺无人烟,屋舍稀落,断垣残壁,瓦砾成堆。

车拐过最后一道山梁,黄河从视线中消逝。

蓦然,一股惊天动地的声浪铺天盖地而来,黄河以雷霆万钧之势,呐咕着迎接我们这群不速之客。

车停道旁,喧哗停止,苍茫暮色使我们看不见黄河之水,只能静静地用耳,准确地说是用心,听黄河母亲的倾诉。

翌日清晨,我们走近壶口瀑布身旁,立刻被她博大的气势所震撼。

黄河之水显得宽宏博大,奔放无羁。

此时,我才知晓李白为什么写:“黄河之水天上来。

”壶口两旁,山岩断裂,赤裸畸形,筑成两条坚固峰带,如鬼斧神工。

金色的波涛从远方滚滚而来,惊涛折岸,金液飘荡。

雾气蒸腾,水天一色。

七色彩虹在阳光照耀下,横跨两岸。

黄水万顷,赤身裸体,无拘无束,慌不择路,在秦晋峡谷奔突涌荡,左回右旋,掀起团团浪花、泡沫。

壶口河槽错落,水流跌宕,像古老的石犁烈马分般撕碎水层,犁开波面。

云腾雾裹,浇入壶口,挤入龙槽。

黄河雄浑博大身躯突然痉挛收缩,又被大自然鬼使神差般撕裂。

此时,黄河畔上,气流在抖动,山在摇晃,大地在颤栗。

“声震四十里,烟雾溅湿人。

”天和地斑谰的色彩和声响都消失了,黄河似是地下奔突出的岩浆,发出无尽的雄伟轰鸣。

壶口瀑布西畔,陕北一片莽莽苍苍,游人三三两两。

东畔,山西人大搞旅游,灯火闪烁,游人如织。

同一条黄河,“东边日出西边雨”。

遥想当年,两岸码头红红火火,真使人有沧海桑田之感。

壶口瀑布宽度达千米,主瀑难以接近。

同行的女记者忙于录音,价值几千元的照相机掉进龙槽,转眼无影无踪。

壶口瀑布,烟波浩浩,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

当年,光未然到此,慷慨激昂地写下中外驰名的《黄河大合唱》歌词。

面对壶口,你唱不出:“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

”《纤夫的爱》不能在壶口唱,你只能高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壶口瀑布,观之,如万马奔腾,听之,似惊雷行空。

浩浩乎,中华民族之文化;荡荡乎,中华民族之精神!
1.第二段说黄河“盛满民族全部的辉煌和苦难”,联系全文请具体说说“辉煌和苦难”是指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