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奉献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学生奉献精神
-----之奉献程度低的原因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谈及奉献时,我们又可曾知道到底什么是奉献精神?其实“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真正的奉献精神。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全心全意为同学和社会服务,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努力地用这份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使大家都用自己的无私奉献编织出社会主义的美好蓝图。
奉献精神是指个人与他人、集体、国家之间存在的一种纯洁高尚的道德义务关系,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之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讲的也是奉献精神。
大学生作为中国新一代的接班人,作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更应当作实践奉献精神的表率。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产生了多种经济结构,必然产生不同的思想;同时西方思潮和各种价值观随之涌入校园,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左右他们的言行,从整体上看,大学生价值观多数是正确的,但也存在一些偏差,尤其在对奉献精神的理解与行动上,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奉献精神上出现严重的的问题导致奉献程度低下
1、道德情感比较冷漠,缺少正义感和荣辱感。有些学生认为“助
人为乐已经过时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了”、“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与人完全平等,不必提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了”等等。少数高职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有些学生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从而导致思想言行失范、费大手大脚、经常打电话向父母要钱等不良现象的普遍存在。北师大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问题:“当公共场所有歹徒向群众行凶时,你采取何种反应?”结果52%的大学生选择“尽量不卷入”,24%的学生选择“找公共电话报警”,13%的学生选择“先旁观再说”,只有11%的学生选择“挺身而出制止歹徒的犯罪行为”。由此可见,大学生道德情感及正义感的现状是多么不容乐观。
2、奋斗目标过于现实和功利,敬业奉献意识有待提高。有些大学生认为,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缺乏为实现理想而长期磨练的意志,没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神,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踌躇不前。
二、大学生道德缺失,以致奉献精神程度低的原因
1. 家长过分溺爱所致,当今社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护与日俱增,对子女的各种投资有增无减,但他们过多的关注智力开发,忽视了对子女道德品质和行为方面的养成教育,许多父母忽视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尤其忽视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的发展,这种教育上的片面性无疑给处在养成教育关键时刻的青少年传递了一种错误理念,成绩就是一切,其他皆无所谓。再者,不少父母追求生活享受,
自身行为不检点,不能给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学校道德教育的缺陷,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唯分论”“应试教育”扔根深蒂固,重智商而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明显存在。同时,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说教模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将其具体的付之行动。
3.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人们主体意识的生成,同时诱发了个人主义的倾向,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利益群体的多样化必然导致思想道德价值的取向多元化,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增强了效益观念的求实精神,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的思想。
4. 大学生道德观念淡薄,由于大学生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因此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综上所述,现在出现了道德意识下降的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社会原因。公民道德方面的问题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负面的影响,社会上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有所滋长,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并且有碍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
2、学校因素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社会条件下,
部分学校轻视德育工作,应试教育削弱了德育工作,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成为评价学校和学生的唯一标准,理想教育、道德教育“退居二线”。“口头上重视、书面上落实、实际上忽视”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真实反映。
3、家庭影响。家长教育评价标准失真,和国家、学校要求不一致。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人的价值观都受到了冲击。物质欲膨胀、向钱看、向权看、急于求成的思想在社会蔓延。在此影响之下很多人对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等优良的传统产生怀疑甚至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眼高手低的浮躁情绪。很多家长在社会风气的影响下降低了对孩子的要求,重视名利,导致孩子没有远大目标,有的大学生信奉“学得好,不如嫁的好”,“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思想,不喜欢扎实学习理论、刻苦锻炼技能,而喜欢追求名禄。
基于此,我认为要迫不及待的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公德。有如下建议:
大学生自身要:
1.加强学习,形成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培养社会公德的情感
2.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在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例
参与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
3.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持之以恒
4.从小事做起,从小结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四、提高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对策
1、切实提高“两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两课”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必须充分发挥“两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2、丰富校园文化。社团活动是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应搞好社团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底蕴,以情动人、以理动人去感化,去影响大学生的言行,通过社团活动宣传奉献精神,鼓舞人心。同时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指导,如爱心义工协会,使团体成员团结向上,富有朝气,在团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加强对富有奉献精神的典型的宣传,在校园内,在同学中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切合实际的宣传,让大学生们感到奉献精神就在自己的身边,感觉到榜样的动力。
3、做好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指导工作。组织大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义务劳动,从小事做起,体会奉献后的乐趣与价值。对这方面的工作要长期抓,不要流于形式。要落实具体,制定计划,有目的、有规律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加强党建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发展大学生党员,端正入党动机,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在大学生入党后,仍要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为同学们做一些好事,做一些实事,真正贯彻“每一名党员就是一片旗帜”的口号,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共产主义事业,正确理解奉献精神的实质。
4.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切实开好就业指导课,不要懈怠,不要拖延,让大学生早日认识,正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规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