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世家
近代武术大师李景林简介
近代武术大师李景林简介李景林,字芳宸。
幼承父艺,从学技击,在家乡习燕青门及二郎门等武术。
少年入奉天的“育字军”。
因他聪颖及武术基础好,受到军中“管带”宋唯一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代武术大师李景林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景林生平简介李景林,河北枣强县人,生于1885年,字芳宸,号广古川。
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武术家和军事家,是武当剑的传人。
1907年,李景林涉足军旅,当时是清朝御林军的下级军官。
10月爆发了武昌起义,李景林所在的宣统羽林军和革命军作战。
第二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
李景林在黑龙江陆军中任军官。
1917年,李景林所在的第一师许兰州加入奉系,李景林也跟随他一起成为了奉系。
1919年,李景林参加直皖战争,他属于皖系。
后来因为和皖系的上级军官徐树铮不和,改投了直系,并率部击败了徐树铮。
1922年4月22日,直奉战争爆发,李景林任第三梯队总司令。
战争刚刚爆发,第一梯队总司令张学良负伤,长辛店失守。
李景林率领其第三梯队的将士在唐山阻击直系的军队。
并成功将其击退。
1924年9月12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李景林任第一军军长,成为了奉系军阀中的先锋部队。
1925年,郭松龄反戈,投向直系。
冯玉祥乘此机会发动攻击,占领了天津。
李景林措不及防,没能逃出天津,躲避在日租界的李公馆之内。
躲避数日之后成功逃脱。
由于丢失了京津地区,李景林无颜面对张作霖,所以引咎辞职,宣布下野。
几个月后,张作霖击败郭松龄,收复京津地区。
对于李景林的下野,还有一种说法是他不甘久居张作霖之下,准备发动兵变,但遭到了张学良等人的弹压,所以只能下野。
李景林下野后,来到南京和上海,一直致力于武术发展运动。
1931年,李景林病逝于济南,享年47岁。
李景林怎么死的李景林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武术家。
自他下野后,不再过问政事,将自己的全部心力都投身于武术的发展运动之中。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
阎锡山和冯玉祥组合联军,对南京的蒋介石征服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的简介
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的简介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生于天津静海县。
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
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
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升任掌柜。
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
被评为沧州十大武术名人。
孙中山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他亲临大会,题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以示对霍元甲的纪念。
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的家庭出生武术世家霍元甲生在一个迷踪拳的世家。
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因霍恩第的迷踪拳出神入化,所以很多大商人都求他保镖,霍恩第只镖穷苦百姓、清白之人,对贪官污吏决不保镖。
学艺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栋,元甲排行第二。
据说霍元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他习武,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
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
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
后为父知,受责。
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并在24岁那年5分钟之内击败了一位仅仅用三式打败了霍元甲的哥哥与弟弟的人。
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
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宗艺”,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之后霍元甲自创了迷踪拳四海扬名精武英雄霍元甲成年后在天津经营药材商店,后到上海办“精武体育会”精武门,为发扬中华武术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上海,他曾经在擂台上击败俄罗斯大力士一说俄罗斯大力士被霍元甲亲自击败,另一说俄罗斯大力士听到霍元甲的名声放弃比赛。
有一次,日本一个大力士团来中国要求比试,霍元甲因病派弟子刘振声接战比试,结果打败了日本力士。
讲叙一个武德与名族大义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
讲叙一个武德与名族大义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霍元甲》火遍大江南北,这也让大家对爱国武术家霍元甲故事耳熟能详。
我国曾有一位“武林高手”,虽然他的名气远远不及霍元甲,但他在53岁与霍元甲进行武术切磋时,一拳将霍元甲打飞,他就是李派太极拳的创始人李瑞东。
师出名门,集众大师之学与其他武术世家不同,李瑞东的祖上并不是武术家出身,李氏祖上本是在武清城中操营着药材,粮食以及其他生活物品的行当。
家中名下的药材铺也在当时有着响当当的名号,家中条件因此也十分的富裕,也算是城中的一方富甲。
到了李瑞东父亲这一代,事情就开始了转折。
李瑞东的父亲承袭祖上的官职,在武清县署任职。
在父亲的严厉要求下,李瑞东从小就文武双修,读经读史,博学广识。
他五岁时便跟随着自己的私塾老师广阅史书,诵佛参经。
七岁那年便开始了自己的习武之旅,开始他也只是向城外的一位道长学习武功。
后来城外的道长将他引荐给了另一位"戳脚"武功极高的老道。
正是在这位老道的教学下,李瑞东将戳脚武功练习的出神入化。
此后,李瑞东又跟随众多的武术家进行了全方面武术学习。
但在整个习武生涯中,对李瑞东影响最大的还属他的师傅王兰亭。
与其他的师傅不同,在看见李瑞东的第一眼,王兰亭便认定这个孩子注定与众不同。
其他的孩子要么只习文,要么只习武,唯独李瑞东除了武功练的细致勤奋之外,还乐于参佛诵经。
勇猛与平静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气质却在他的身上达到了极好的平衡。
出于对李瑞东的喜爱,王兰亭带李瑞东拜访了岳飞的后裔岳青山、嵩山寺高僧海川,董海川等多位武术大家。
正是在多位武术大家的提点下,李瑞东的武功愈发见长,行云流水。
而后惇亲王的次子也就是端郡王载漪开始在李瑞东门下习武,成为载漪的师父后,李瑞东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朝廷,成为民族武术家四年后,恰逢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
作为载漪的师父,李瑞东陪同载漪一同在颐和园正殿表演助兴。
表演过程中飞身跃上大殿顶梁,身轻如燕穿行顶梁之中,此举一出现便引起了现场的阵阵欢呼。
中华武术拳谱世家与历代传承名流
中华武术拳谱世家与历代传承名流
中华武术拳谱世家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这些世家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华
武术文化。
历代传承名流们在各个时期都为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影响力在武术界久负盛名。
南宋时期,张三丰被誉为太极拳之祖,他集太极、八卦和形意拳于一身,创立
了太极拳的独特风格。
张三丰强调内功修炼,注重意气用事,对后世太极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有张岱,他开创了岳阳八卦掌的流派,这个流派融合了八卦掌的精髓,注
重练习心意合一。
张岱对八卦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被誉为八卦掌的传承名流。
清代的杨露禅创立了杨式太极拳,将太极拳的传统与自己的理念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杨露禅注重技术细节和传统的内功修炼,在太极拳领域具有极高的地位。
近代有吴鉂堂,他是传统楊式太極拳的宗師,对太极拳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吴鉂堂一生致力于太极拳的推广和传承,被誉为太极拳的传承名流。
此外,中华武术拳谱世家中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传承者,他们默默无闻地坚守
着武术的精神,传承着中华武术的精华。
这些传承者可能在一个小村庄里教授武术,也可能在一个角落里研究拳法细节,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构成了中华武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拳谱世家与历代传承名流们为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影响力在武术界久负盛名。
通过学习和传承他们的精神,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扬中华武术文化,让这门古老而神奇的武术传统得以延续。
愿中华武术在世界舞台上继续闪耀光芒,传承久远。
塔沟武校九上央视春晚的内幕
塔沟武校九上央视春晚的内幕对于关注央视春晚的每一位观众来说,武术节目近年来越发红火,《十二生肖拜大年》、《壮志凌云》、《功夫世家》、《咱们工人有力量》等精品武术节目,也受到了众多人士的热爱。
2003年以来,由少林塔沟武术学校所表演的武术节目,在央视春晚也获得了导演和全国观众的认可,连续九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五次获奖,央视春晚的少林情结也愈发浓郁。
有人评论说,在央视春节晚会上,少林功夫将成为赵本山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萌生念头上春晚屡次碰壁上世纪九十年代,塔沟武校在武术比赛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给学校带来了利益和实惠,但塔沟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教练刘海科却认为,武术表演是一个新的领域,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999年少林武术节迎宾活动,塔沟武校自创了一个武术节目《闯山门》,活动结束后感觉不错。
2000年中央电视台十周年晚会,登封市委通知塔沟武校,要九月份把节目选送过去。
同去北京的除了塔沟武校的领导外,还有登封市委书记、副书记刘全新、招商局局长郑光荣等,结果到北京彩排后,导演就一句话:“这个节目不行”。
一圈人都说再练练,导演却说:“练练也不行,央视的晚会不能凑合,你们回去吧”。
在央视隔壁的梅地亚酒店,刘海科一气之下说:“不行的话咱不参加了,要上就上春节晚会”,市委也激动地说“你能上,我给你出经费”。
毕竟海口已经夸了,不做太丢人。
回到学校后,刘海科正式宣布成立武术艺术表演团,选拔学员、教练,很快就成立了一个40多人的表演班级,走上了武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道路。
2000年年底,刘海科再次踏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同去的还有招商局局长郑光荣,拿着《闯山门》的带子,他们见到了焦乃积导演。
焦导看过后也说不行,因为春晚体现的是欢乐、喜庆,而学校提供的却是悲壮,与春晚的基调恰好相反。
焦导让刘海科回去继续创作,并邀请他参加央视春晚。
春节过后,2001年四月份,登封市举行庆典活动,焦乃积导演前来搞创意,刘海科听说后,就把他接到学校来,对节目进行指导后,学员们拼命地练,庆典结束后,焦导再次来到学校看学员们表演,夸他们一个月进步很大,并指导排练了《少林小子》。
十上央视春晚的背后
十上央视春晚的背后作者:朱新义来源:《少林与太极》2012年第04期对于关注央视春晚的每一位观众来说,武术节目近年来愈发红火,《十二生肖拜大年》、《壮志凌云》、《功夫世家》、《咱们工人有力量》等精品武术节目也受到了众多人士的喜爱。
2003年以来,由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表演的武术节目,在央视春晚获得了导演和全国观众的认可,他们连续10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并5次获奖,塔沟武校与央视春晚的少林情结也愈发浓郁。
萌生念头为上春晚屡次碰壁20世纪90年代,塔沟武校在武术赛事中不断取得好成绩,给学校带来了利益和实惠。
但是当时武术表演还是一个新的领域。
在1999年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的迎宾活动中,塔沟武校表演了自创的武术节目《闯山门》,活动结束后各界的反应不错。
200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春节晚会要塔沟武校9月份报个节目过去,结果准备的节目到北京参加彩排后,导演就一句话“这个节目不行”,同去的一行人纷纷表示再改再练,导演却说:“再练也不行,央视的晚会不能凑合,你们回去吧。
”在央视隔壁的梅地亚酒店,塔沟武校的领队、常务副校长刘海科不服:“今年不行明年再来,要上咱就上央视春节晚会。
”海口已经夸下,做不到就太丢人了。
回到学校后,刘海科宣布成立武术艺术表演团,选拔学员、教练,一个40多人的表演班很快建立起来,塔沟武校从此开始踏上了武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道路。
2000年底,刘海科再次踏上了北上进京的列车,同去的还有登封市招商局局长郑光荣,他们拿着《闯山门》的录像带,见到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导演焦乃积。
焦导看过录像之后还是摇头,因为春晚表现的是欢乐、喜庆的气氛,而《闯山门》的氛围是悲壮,两者基调完全相反。
不过焦导也给了刘海科希望,鼓励他回去继续创作,并邀请他参加来年的央视春晚。
2001年4月,登封市举行庆典活动,焦乃积导演前来寻找创意。
刘海科听说后把他接到学校,请他对学校创编的节目进行指导,并按照焦导的意见对节目进行精雕细琢,组织学员加紧排练。
陈式太极拳历代传人简介
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太极拳创始人。
自明洪武初年,陈姓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常阳村(即今陈家沟)时算起,为陈家沟陈氏第九世。
祖、父均为明朝官吏。
弟兄四人,该居其二,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不但深得家功精髓,于武功一道出类拔萃,而且熟读诸子百家,涉猎经史古籍,学识渊博,以致“文事武备,皆卓越于时”。
年轻时曾走镖山东一带,声播齐鲁。
惜生不逢时,无法抒发报国之志,明末仅为县乡兵守备。
清初。
社会动荡不安,他遂隐居乡间,终日以《黄庭经》为伴。
晚年立志创拳,以遗后世。
于是,倾心搜集、整理民间武术,较其同异,加以继承和创新。
在此基础上,据《河图》、《洛书》之太极阴阳学说,与导引、吐纳及中医经络学说相结合,融诸家之长于一炉,创编出一种阴阳开合、虚实转换、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老少咸宜的拳术,这种新拳术,据太极之理,由无极至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每个招式均分阴阳(即虚、实、柔、刚),动作又以弧形、曲线为基础、共分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单八式长拳、双人推手等,又据此理,创编了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这些拳、械套路,便是当今风靡世界之太极拳之源,陈王廷也因此而名播寰宇,被中外太极拳界尊为鼻祖。
他的故乡陈家沟也被太极拳爱好者视为太极拳圣地,以致朝拜者络绎不绝。
陈王廷所创太极拳术的主要传人有:友蒋发、堂侄陈汝信、陈所乐等。
陈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陈所乐陈氏第十世,师承太极拳创编人陈王廷而得太极拳真谛,和其师兄弟陈汝信同为太极拳创编后的太极拳第二代宗师。
他生性豪爽,爱打抱不平,深得乡亲们和江湖武林同道推崇。
其故宅遗址与“杨露掸学拳处”相对。
他因家境富裕,虽有时应朋友之邀跑趟镖事,但并不以此为生。
平日在村中设帐授徒,陈氏子弟从其学武者甚多,其中佼佼者有侄儿光印、正如和孪生子恂如、申如等,太极拳名家敬柏、继夏、公兆、耀兆、有恒、有本、清萍、仲甡、季甡和鑫、森、淼、焱、垚等,均其后代传人。
历史趣谈:霍元甲的后代 追寻远离霍家拳的霍元甲后代揭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霍元甲的后代追寻远离霍家拳的霍元甲后代揭秘
导语:霍元甲的后代:霍元甲,清末时期著名的爱国武术家,他的武艺十分出众。
霍元甲成为了一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
霍元甲的后代:霍元甲,清末时期著名的爱国武术家,他的武艺十分出众。
霍元甲成为了一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
接下来由小编来为大家说说霍元甲的后代。
霍家后人中,有人愿意做“宣传部长”,把霍元甲的名声传扬下去,有人则不想与先人有丝毫关联。
但无论是谁、无论主动抑或被动,霍家后人都与霍家迷踪拳渐行渐远。
“元甲公,一生侠义,尚武修德,丽九天而垂象;盖世英雄,韶贤懿行,光万世以腾文;一毫不蒙外辱,著于简册,卓然不化朽壤;两败夷人暗遁,顿堪惊世。
迷宗巨烛不熄,光延万国后士;精武大川长流,以告中华高灵。
”
11月13日上午,在天津小南河村霍元甲陵园举行的对这位一代宗师的公祭仪式上,伴随着祭文恭读声,身披黄色佩巾的国内外精武会代表和武林界人士,集体向霍元甲陵墓行三鞠躬礼。
曾经执导81版电视剧《霍元甲》而扬名的香港导演徐小明,来到陵墓前双膝跪下,向霍元甲深深叩拜。
礼毕,霍元甲的曾孙霍自正迎了上来。
两人双手相握许久。
徐小明的虔诚膜拜,缘于拍摄霍元甲成就了自己。
而在霍自正看来,《霍元甲》于霍家后人同样意义非常——在霍元甲离世至今的百年间,之前的七十多年霍元甲并不被世人所熟知,而自电视剧《霍元甲》上映后,连霍家后人也因此“沾光不少”。
如同霍元甲在巅峰时刻戛然而止的人生一样,自霍元甲离开家乡天
生活常识分享。
吴式太极拳传人
吴式太极拳传人太极拳弘扬者杨露蝉身怀绝技,在鸦片战争(1840年)之后来到京城,才使太极拳遐迩于世,振发兴旺起来。
当初杨露蝉在教王公贵族之前,曾在神机营(执火器的部队)教拳传艺,其中有三位满族人万春、凌山、全佑学习最佳。
后奉杨之命拜在其次子杨钰(班侯)门下。
可惜万春、凌山无后传之人。
由全佑开创太极拳师徒传递之例。
第一代鼻祖(1880-1902)全佑(1834-1902)满族正白旗人,生于顺天府大兴县。
老姓吴福氏,号保亭。
当年他在京师神机营当差时从学于"太极神拳扬无敌"杨露蝉。
他学拳笃实,事师最孝,有时胜于亲子。
露蝉感其诚,倾囊相教,故得其臻。
再拜班侯为师,得其传授。
所以全佑能兼得杨氏父子之所长名噪京城。
全佑后在提督衙门当差,办事公正,为人善良,人称全三爷。
同时,择徒而教。
传人有:王有林(茂斋)、其子爱绅(吴鉴泉)、郭芬(松亭)、夏公甫、常远亭、齐阁臣等人。
第二代奠基建业人(1902-1942)一、爱绅,字鉴泉(1870-1942),民国后随汉俗以老姓的第一音"吴"为姓,世人皆称为"吴鉴泉"。
青少年时即有极深厚的武术功底,家传太极拳更是了得,其父逝世后,与师兄王茂斋、师弟郭松亭三人同心合力,刻苦切磋,研究技艺、理法、突飞猛进,升华至善,臻其深奥,登峰造巅。
1914年,应许禹生之邀在其创办的北京体育研究社与杨少侯、杨澄甫、纪子修诸名师执教太极拳及岳氏连拳等,名声远扬。
1928年,吴鉴泉被上海精武体育会和国术馆聘为教授,第一个将太极拳带过大江。
1933年又在上海创办"鉴泉太极拳社",后遍及长沙、广州、港澳及海外。
吴鉴泉拳式循规蹈矩,松静自然,独具柔化之妙。
架式小巧细致,在开展中求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原被称为"小架式"。
鉴泉先师之推手以善化为基端正严密,细腻绵绵,沾随一体,守静运化,功深德高,堪为太极宗师。
霍元甲生平故事
霍元甲生平故事寄语:霍元甲,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生于天津静海县。
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
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
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升任掌柜。
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
被评为沧州十大武术名人。
今天分享的是霍元甲生平故事,由收录,欢迎阅读。
霍家父子霍元甲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术大师,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他的事迹在天津曾被人们传为佳话。
霍元甲,字俊卿,静海县小南河村(现天津西郊)人,生于1868年。
其父霍恩第,武艺超群,常出入关东,为客商保镖,在武林中颇有名望。
霍元甲幼年身体瘦弱,常受乡里顽童欺负,在弟兄十人中也常被取笑。
霍恩第心中大为不悦。
他怕有损家风,便禁止霍元甲练武,而让他去读书。
这大大刺伤了性情刚毅的霍元甲的自尊心,他便偷着练武,暗中和兄弟们比赛。
小南河村西有个枣树林子,是一块坟地,平时人迹罕至。
霍元甲每偷偷向父亲和兄弟们学个三招五式,便到枣林深处练习,边练边揣摩。
夏天一身汗水,冬天一身风霜,进步很快。
后来,他练武的事被父亲知道了,遭到了一顿训斥,但霍元甲决不半途而废,他答应父亲不与任何人较量,不丢霍家的面子。
1890年的秋天,霍家来了一个武林好汉,说是久仰霍家“迷踪艺”的大名,其实是来比武。
言语之间,他侮辱了霍家父子,霍元甲三弟元卿便与之较量,哪知三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霍恩第正要亲自上场,只听一声“看我的!”霍元甲旋风般地一跃而出。
老人家一看是他,气得不得了,但挡阻已经来不及了,两人已经动起手来,只见霍元甲进攻如闪电,站马步稳如基石。
只几个回合,霍元甲趁对手收腿未稳之际,俯身一腿扫去,对手一下子跌倒尘埃。
霍元甲一步向前抓起对手,扔出丈余远,把对手的腿摔折了。
这出人意料的一幕,使大家又惊又喜。
霍元甲“武艺高强”的名声也从此传扬开去。
李增普:武功立世,德行传家
李增普:武功立世,德行传家作者:赵丽杰来源:《妇女》2018年第06期七代习武在大连市中山区虎滩社区后面有一座不知名的小山,上面有片存在十几年的小平地,这就是李增普和老伴肖秀云建起来的“半山园”。
每天早上,老两口都会来到这里锻炼身体,“我俩一起做武术健身操,我在沙袋上打打拳,做俯卧撑。
” 李增普说,“刚开始我就是为了练功,平了一块山荒地,后来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地方不够用了,我自己平不过来,就花钱雇几个民工帮着干,然后每年扩大一点,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今年80岁的李增普身材矫健,一看就是功夫在身。
1983年,他的“五方功夫馆”挂牌,弘扬中华武术。
在散打擂台上,他的徒弟们多次拿下市、省、全国的冠军。
徒弟里也包括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外孙。
李家是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武术世家,至今已经传承了七代。
李增普是第五代传人,其长子李铭晏是第六代传人,曾是65公斤级散打全国冠军,《大连武术简史》记载说,他“创造了散打擂台上36场比赛不败的纪录”。
次子李铭昱,也曾是大连散打擂台上52公斤级的三连冠。
第七代传人、正上初中的李俊熙,很小的时候已经两次在大连国际武术节上摘下少年组冠军。
李增普老家在山东临沂汤头镇,第一位在家族中传授武艺的是他的叔高祖。
叔高祖是少林寺的和尚,后来少林寺遭难,他就回到老家,教本家弟子习武。
叔高祖在传武时立下诫训:艺传匪人罪孽如山,误传歹人自省十年;艺传贤良如造浮图,艺无传人欺师灭祖。
“1957年,88岁的爷爷从山东老家赶到大连,把祖训交代给我,临终前还嘱咐我一定要艺传子孙、德育后代。
”李增普说,他七岁跟爷爷习武,后来拜人称“鞭子手”的王耀庭为师学习通背拳17年,年逾五十还到北京找到人称“劈挑张”的张盛武老先生拜师学艺,此外他还拜邓根立等多位拳师学习武艺,博采众家之长。
他当过工人,做过教师,开过汽车,干过经理,退休前是辽宁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研部主任。
习了一辈子武,李增普打算在晚年写一本关于武术的书。
八大功夫之刘家班——功夫世家
香港功夫武侠片几十年历史里,衍生了大大小小不少武术班底,小的先不说,大的成家班、洪家班、袁家班等,其掌门人都是北派出身,武打功底延承于舞台。
唯独一个刘家班是例外……刘家班简介:当年薛觉先请袁财喜袁小田(袁和平父)等北派师父从上海到香港,出于种种原因,中间其实有让一个功夫头去上海护送前来,那个功夫头便是刘湛。
刘湛师父什么来头呢?他师出外号“猪肉荣”的林世荣,而林世荣的师父是黄飞鸿,也就是说刘湛正是黄飞鸿的徒孙。
属于洪拳正宗。
明清时,中央政府禁武严重,但由于粤桂一带山高皇帝远,为了防匪患、起义革命,习武之风其实一直很盛。
各门各派的武功就这么流传承袭着。
民国时,洪拳在两广地区发展不错,去香港设馆授徒的大有人在。
从广东来到香港的刘湛到了林世荣的武馆拜师学艺,得到林世荣言传身教后,后来自己也设馆教了不少徒弟。
五六十年代,与洪拳一派息息相关的武侠片“黄飞鸿”系列热映香江,十余年间拍了好几十部,刘湛做为黄飞鸿嫡传有份参与其中(大多是饰演其师父猪肉荣)。
当时在电影行里做武师还是比较好赚的,刘湛在电影界立足后,慢慢的也拉了一些弟子入行,大家一齐“揾食”,如神仙、陈全,儿子刘家良、刘家荣等等,而刘家良后来又带刘湛的干儿子刘家辉、自己的侄儿刘家勇入行……这也为刘家班的最终形成打下了基础。
其中最出息的要数刘家良,他跟父亲在《黄飞鸿》系列里拍过戏做过武师,在武行如鱼得水的他后来自己独立出来,做起了武术指导。
60年底他与袁小田徒弟唐佳一起搭档(两人在胡鹏电影里就是相识的武师、演员),引入新技术,设计出新颖的武打动作,深受当时电影老板武侠片导演的欢迎,两人逐渐也成了香港最吃香的武术指导,事业做大,手下武师一时云集。
在他们手下做过武师的大明星姜大卫后来就回忆,说当时香港众多武师就以刘唐两人手下的质素较好。
期间,两位大佬手下的武师拉帮结派搞派系,一派拥护唐佳,一派拥护刘家良。
逐渐,在默契中便形成了两派——尽管刘唐两兄弟依旧合作无间,尽管手下的武师依旧共同在“十九号”(刘唐手下武师联络处)聚首会面。
武术世家的生活规矩说说
武术世家的生活规矩说说武术这个圈子里的老规矩,跟大家说说:1.没有出师,就不能在外面报师门,也不能惹事。
2.无论是砸场子,站码头,切磋,都必须报号,亮玩意。
3.有几种情况可以不亮玩意,不报号:寻仇,踢山门。
4.开山门必须允许别人来砸场子,随便什么人都可以。
5.开武馆的,3年内要接受任何来切磋的。
为什么有这些规矩呢?第一条就不说了,你什么都不会,出去惹事,太说不过去了,自己开山门,都管不了自己的徒弟,还开什么店啊!第二条。
报号,就是说出来自己的门派和师傅,因为你出手的时候,如果亮的招式不对,别人有权利不跟打。
比如:报上来说是太极拳,孙氏的,如果你没有跟步,肯定不行;说我是吴氏的,手型不对,也不行。
为什么呢?你这东西拿出来,人家一看,你的基本功不到家,等于你没有出师。
你一个没有出师的人,去踢人家场子,什么意思啊,你家师傅同意了吗?另外你报的门派跟你用的功夫不一样,你是冒名的吧。
等等。
亮玩意。
一般有师承的出师的时候,就会教点拿手的东西。
一来,你出去混江湖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门派有实力,二来证明你学到了自家的真功夫。
所以必须亮玩意,亮了玩意,才能跟人家过手。
这玩意都有什么呢?包括拳脚的功夫,也可以是师傅的帖子,从民国开始有些官面的帖子也可以,说白了就是不管是在区里,县里,市里,省里还是全国,参加过什么比赛,拿过什么奖,或者由什么认证证书。
这就说你在一方地面被认可了。
这些都可以。
如果亮不出玩意,什么话都别说。
师傅的帖子一般会怎么写呢?愚徒不才,管教不周,如有指教,切莫顾忌……之类。
意思就是,他出门惹事,我知道,您如果有本事,帮我教他几招。
第三条,寻仇。
你以前打过人家,或者跟人家的朋友有过节。
这就没有说了。
一般寻仇的,都会留点嘛。
第四条,你敢开山门,收徒弟。
就说明你要在一方站脚。
必须接受别人的各种挑战。
因为开山门不是说自己会点什么就可以,而且要有人脉,至少要有手硬的帮你镇场子,你自己也有点看家的本事。
所以开山门的时候,必须接受挑战。
内家拳之谜 考据严谨(中国最正宗的)
内家拳之谜考据严谨明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沈一贯辞官回到家乡宁波。
史料中称其“杜门不出九年”,其实七十高龄的他身体还是不错的,起码可以在宁波城里四处走动。
他可能年轻时就知道,宁波在弘治正德年间就有一位闻名的武师,叫边诚。
到嘉靖末年,宁波又出了一位武学大师,风格与边诚迥然不同,名气比边诚更大,他叫张松溪。
张松溪成名的时候,沈一贯也一二十岁了,可能当时就听说过张的一些事迹。
后来沈一贯考中进士,一直在朝中为官,历任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等直至为内阁首辅,近四十年宦海沉浮,虽然其间也几次回到家乡小居,但他可能无暇为家乡的一位武术技击家作传。
现在他辞官回家了,有了闲心,就专门去寻访张松溪的徒弟,收集了张松溪的事迹,写下一篇《博者张松溪传》。
沈一贯为万历重臣,为官口碑不佳,但是他赋闲时写下的这一篇文字,却成了中国武术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翔实资料。
时光飞逝六十余年,清康熙八年,1669年,正在宁波延庆寺“证人讲会”讲学的黄宗羲突然得知一个消息,他的一个朋友病逝了,这个朋友是宁波的一位技击大师、张松溪的三传弟子王征南,也是他儿子黄百家的师父。
黄宗羲为老友的不幸去世十分悲哀,写下了《王征南墓志铭》。
他在文末的“铭”中写道:“有技如斯,而不一施;终不鬻技,其志可悲。
水浅山老,孤坟孰保?视此铭章,庶几有考。
”黄宗羲不愧智慧过人,有一种历史学家的远见,他似乎预感到一代武术宗师王征南的生平事迹和武学渊源,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埋没在时光的尘埃中,只有他写下的这篇墓志铭,会给后人提供一个重要的考证。
此后的事实证明了黄宗羲的预见,他的这篇《王征南墓志铭》,在中国武术史中的地位,比《博者张松溪传》要高得多,似乎是一个重要的武术流派和武术拳种的类似于《圣经》一般的经典文献。
但是,令人感兴趣的是,它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却造成了宁波历史中的一个武学之谜,也为中国武术史布下了重重的迷雾,令众多的武术史家和武术家因为它而针锋相对、争论不休。
路家拳传承历史及现状
路家拳传承历史及现状路氏家族重武,古时家武者众多,历朝路家武将不计其数,南征北战,保家卫国均立下过赫赫战功。
如:路博德——汉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从西汉名将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劳,杀敌勇猛,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符离侯。
明代甘肃靖远世袭将军:路贵——明正统二年(1437年)以世袭卫指挥敛事兵部;路昭——怀远将军;路瑛——征西将军。
清朝宁陵张弓路氏,曾出“一榜三进士”和十位将军,当时轰动朝野,享誉四方,路氏:“一榜三进士”忠烈为国清朝雍正年间,张弓路氏十二世祖路建屏、路建翰兄弟和其侄十三世祖路德贵,于雍正八年(1730年),一齐名中庚戌科武进士,真是轰动家族,闻名遐迩,后代的路氏族人也以此为荣。
“路家拳”集百家之长,是经过几代将军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而形成的。
主要以拳术、刀枪棍剑等器械为主。
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和“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的准则,其动作快速勇猛、攻防兼备、刚柔相济,舒展大方。
路家拳一代代相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旧时路家拳从不外传,更是传男不传女,到现今路万聪这代会武术的寥寥无几。
路万聪始祖路生清(1832年—1921年),甘肃镇原县人,祖籍甘肃靖远,是明代征西将军(1437年)路瑛后代,随少林高僧习武多年,乃少林俗家弟子,适逢鸦片战争,谨遵祖训,习武健身,保家卫国。
后将家传武艺和少林武术结合,一并传给后辈,但只传男不传女。
高祖父路荷香(1868年—1949年),甘肃镇原县人,自幼随父习路生清武,适逢乱世,携妻率子(五子路登云、路登文、路登玉、路登峰、路登高,一女)举家搬迁至现宁夏彭阳县冯庄乡,因其为人豪爽,善于持家,乐于助人,不久便成方圆百里很有名气的大善人“路员外”,因当地盗贼横行,为了保护家业及周围乡邻,不但自己教习儿子们武术,还重金聘请多名各派武术师看家护院,闲暇时便和武术师们切磋技艺,后将其他拳术和自己的家传武艺结合,一并教给后辈(教男不教女)。
曾祖父路登雲(1887年—1962年,妻甘肃王氏,是甘肃平凉市共产党专员王子厚的妹妹),自小跟随爸爸路荷香习武,一身好武艺,刚正不阿、见义勇为、开朗豪爽,不畏强权,好抱打不平,骑马持棍闯天下,曾惩治过固原的大恶霸(固原县国民党高官的儿子),乡里每遇土匪盗贼,均被其一一击退,因在当地威望很高,被任命为保安队长,每天操练队员,早晚教授儿子们习武(四子:路永辽、路永远、路永道、路永遥),土匪盗贼畏其威名,不敢侵犯乡里,自此暂时保得了一方太平。
国际权威杂志《黑带》所列的世界七大功夫高手
国际权威杂志《黑带》所列的世界七大武术名家黑带1972年刊所列武英殿世界名家:1、李小龙:截拳道创始人。
2、丹-依云:风云人物,军人背景,为精修空手道、柔道、合气道及剑道的名家。
3、山口吾诚:空手师范,山口刚玄之子。
4、山田吉光:合气道大师。
5、增根-泰三(已故):柔道大师。
6、约瑟-希斯:空手道运动员。
7、杜-格林姆:柔道运动员。
黑带第廿三年纪念特刊(1992年出版)提名八位对国际武术影响最广的名家:1、李小龙:中国功夫之王。
2、罗礼士:美式空手道冠军。
3、史提芬-施告:武术巨星、合气道高手。
4、尚格-云顿:电影《搏击之王》巨星、踢拳好手。
5、山口刚玄:刚柔流空手道宗师。
6、植芝盛平:合气道宗师。
7、嘉纳治五郎:讲道馆柔道宗师。
8、大山倍达:极真空手道宗师。
李小龙, 父亲是粤剧大师 ,少年时拜叶问学习咏春拳 ,后集大家之所常自创截拳道 , 李小龙生前与许多武坛大师切磋,包括空手道冠军,泰拳王,菲律宾棍王,合气道高手过招,几乎没有败绩,世界武坛的权威杂志<黑带>对他有大段大段的专访...以武为主以电影为辅的一代武术奇才 .曾经有人问李小龙:"如果你和拳王阿里对打,谁会赢呢?"李小龙毫不犹豫地回答:"如果是正式比赛,我一定输;但是如果让我在街上遇到阿里,他死定了!"而时代杂志描述是:「如果你看到一个身影飞旋在空中,一瞬间把两个恶汉踢得昏死过去,然后又见两个飞拳,另外两名恶汉也应声倒地,你知道那是李小龙来了。
" ...据说李小龙曾经在佛罗里达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个持刀歹徒,勇救华人少女并在报纸上刊登 ..据说他天天用脚连字,锻炼其灵活..真正知道李小龙厉害的人,没人说他是截拳道创始人!他还有另一个很牛的身份那就是美国UFC的创始人,那是一个很暴力很血性的竞技比赛~~咱中国禁播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李小龙死的的时候,他的影迷当时都塞满大街了!为他哀悼,另外欧洲很多UFC选手,都承认,李小龙是UFC的鼻祖,很多美国区域都有UFC的比赛,包括李小龙的国外第子,好几位威名远洋,当时还有很多武术界有身份的人去听他演讲~ 咱中国对李小龙的影子很模糊,光听别人说他厉害,其实真正知道他厉害在那个方面的人很少,他如何厉害,你去看一场UFC就知道了。
十大中国武术家的简介
十大中国武术家的简介民国十大武术家,是根据近代武术史,参照武林中的相关文献记载,依据武术家自身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包括武功造诣、技击实战、武术理论、武德修为、武林声望、社会地位、个人成就和对武术界的贡献成绩排名。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十大武术家的简介,希望你们喜欢。
十大武术家一:孙禄堂“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孙禄堂武功: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各门拳法无一不精,号称三项全能大宗师,精通百家拳法技击之术,包括少林拳、五行拳、通背拳、武当剑等多种内外家拳术及器械,后自创孙氏太极拳。
影响:一生击败各类本土、西洋、东洋高手的武学大师,其二子孙存周得其真传,也是民国有数的绝顶高手之一,技击能力可代表一个时代,父子睥睨天下群雄,是武林神话也是佳话。
孙先生一生弟子众多,遍布海内外,民国时期的几次国考,前十五名最优等选手半数以上出于孙先生门下。
孙禄堂(1860年~1933年),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完县东任家疃人。
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堪称一代宗师,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有很多老武术家认为他是中国近代无人能及的真正高手,武学造诣达到了最上乘,甚至超越了杨、李、董三大宗师,也有不少武林中人认为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武学大宗师或天下第一高手。
但不管是赞扬他的,还是咒骂他的,不论是他的朋友,还是他的敌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他是唯一得了三家内家拳真传的人(形意拳师从郭云深、八卦掌师从程廷华、太极师从郝为真,俱得三家真传)1918年孙禄堂将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立了孙氏太极拳,卓然自成一家。
孙禄堂年轻时好斗,踢馆无数从未落败,光在河北保定一带就踢馆百十家,加上燕南冀北不下五百家武馆。
在晋期间,孙禄堂与门内外同人广泛交流切磋,无有敌手,在世名家皆为叹服。
郭云深赞先生曰:“此子真能不辱其师。
” 1886年春,孙禄堂只身徙步壮游南北11省,期间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必访之,逢人较技未遇对手。
形容功夫世家的成语
形容功夫世家的成语
1.武林世家:指家族中代代相传的武术技能,象征家族中的绝技和地位。
2. 武艺超群:形容某一家族的武术技能高超,超越其他门派。
3. 武功传承:指家族中传承的武术技能,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4. 武术血统:指某个家族中代代相传的武术技能,可以称为家族的血统。
5. 武学世家:指家族中对武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形成一定体系的家族,象征家族的学问和智慧。
6. 历史悠久:指某个家族在武术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7. 武术大师:指某个家族中的武术高手,可以称为家族的代表和骄傲。
8. 武道精神:指某个家族中所传承的武术精神,包括刚柔相济、尊重武德、勇往直前等。
9. 武术传统:指某个家族中所秉承的武术传统,包括功夫传承、门派规矩、家族荣誉等。
10. 武术家族:指家族中以武术为主要传承内容的家族,象征着家族的特殊性格和标志。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世家简历高祖父:史国良(1874-1954)少小拜少林善禅上人为师,深得真谛,光绪19年(1894),在直隶、鲁、豫、皖组织义和团在山东灌县大战洋人,后慈禧反目,遭镇压,云游四海,途中巧遇徐州振兴镖局总镖师徐兴武大师、少林拳大师朱锡恩、梅花五行拳大师邱邦杰,并结为好友,特委托三位武术大师,传授高曾祖父史忠纯真功绝技。
后又接交了形意拳大师刘奇兰、李存义、尚云祥等许多武林好友,经多年学习各家精湛武艺总结出独具一格家传功夫,代代以德传承。
,高祖父一生行侠仗义,扶危济贫,护村爱民,至今有口皆碑。
曾祖父:史忠纯(1909-2006)江淮武界一代宗师,曾任丰县武术协会副主席,丰县振兴武校创始人,自幼随曾祖父习武,天赋超群,并深得徐州振兴镖局总镖师徐兴武大师、少林拳大师朱锡恩、梅花五行拳大师邱邦杰众恩师精心教授,尽得真传。
融众家之长,德艺双馨,铁骨铮铮,正气浩然。
刀、枪、棍、剑、拳、镖、绳无所不精。
尤为软器械和铁砂掌闻名武林。
民国年间曾是地下党交通员,38年徐州沦陷,汉奸出卖被捕,双掌击毙日本兵,从清沙帐逃离,幸免于难。
40年和皮货商保镖路过济宁,误住李家黑店,发生分争,单掌批开磨石,震摄了地方无赖,大煞其嚣张气焰。
41年在南京下关,与人发生误会,十步开外,镖打铜钱,避免一场械斗风波。
58年应邀代表江苏省赴京参加武术交流大会。
返乡后,创办武校,景仰者如望泰山北斗。
拜师求学者,遍及江淮鲁南,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国际冠军、全国冠军、国家一级教练、一级裁判、武英级运动员多人,皎皎者有刘洪才、史孝奇、史为敏、薛正伟、张美玉、卓为民、郝允方、孙成江、胡绍亮、李井标、闫少堂等。
92年中央电视台来丰拍摄“汉皇故里”84岁高龄应邀表演武功,诸摄制人员及围观群众无不雀跃鼓掌叫绝。
一生深谙武学,成绩卓著,多家媒体曾争相报到,英名已被“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中国名人风采”、“中国21世纪人材库”、“中国专家人材库”、“彭城武林”等著收录。
祖父:史孝奇(1941年生),毕业于南京体育大学,国家一级裁判,国家级一级教练,曾任徐州地区武术总教练,97年被国家评为武术七段,曾任苏北振兴武术学校校长。
先后编写武术专著十余部。
5岁开始习家传武功,57年16岁参加省首届武术比赛,获醉拳冠军,棍术亚军,刀术季军。
同年徐州地区武术比赛,获拳术,八仙剑,九节鞭,三枚金牌,棍术绳镖、二枚铜牌。
58年徐州地武术比赛醉棍、八仙剑、拳术、对练四项金牌尽收囊中。
61年在山东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获全能第四。
64年又在山东参加全国比赛获绳镖和八仙剑二项冠军,同时对太极拳、形意拳、通臂拳、螳螂拳均有深入研究,功底深厚。
70年代至今为国家培养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有张成忠、史晓甲、史有为、史志旺、王思乐、张颖、张成兵、张成忠等优秀武术人才,并代领众弟子参加全国各类武术比赛获金、银、铜牌368枚,先后有89名学员考取北京、南京、武汉、沈阳、徐师大本科院校,并向省、市专业武术队、武警部队、影视学院输送500多名优秀武术人才。
现张成忠、张成兵兄弟在日本传播史家武术,史有为任教复旦大学,王思乐任教安徽安庆大学,史志旺任教南京农业大学,史晓甲任教武汉体育大学,张颖等多人在政府机关和部队工作,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丰绩被载入“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中国名人风采图文经典”、“二十一世纪人材库”、“中国专家人材库”史册中。
家父:史为友,少林正宗朝阳派第十世传人,江苏省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国家一级社会指导员,国家一级教练,跆拳道五段。
自幼随家父史孝岐习练家传武术,善钻研,肯学习,不怕吃苦,深得少林拳真谛。
并融汇其他门派精髓,尤擅拳法技击,多次参加省、市、县武术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
为发扬武术,注重理论研究,忠于武术事业的发展,其论文《武术与中国文化之渊源》发表在《教育研究论坛杂志》。
2006年被市武术协会评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市体育局、教局评为优秀教练员,2005年率队参加徐州市少年儿童武术比赛,获团体第一,2007年率队参加中国“体育彩票”杯少年儿童武术比赛,获团体第一,2008年率队参加“环球石化”杯中国传统武术交流大赛,获十五金牌,三枚银牌,五枚铜牌。
2008年6月率队参加中国“化工杯”全民健身月武术比赛荣获团体一等奖。
五代本人:史博龙,在北京2004年首届红晴蜓运动会武术比赛上获全国一等奖,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江泽民的接见。
2008年五一在市环球石化杯传统武术大赛中荣获双冠军。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有关武术的对联年关将至,师兄弟们让我帮忙写副有关武术的对联,在网上辑录了一下。
少林真传武术世家宝剑辉煌,驰逐千邪归海外;旌旗闪烁,招来百福赐人间。
横批:武当雄风武术馆:收敛人性悟真谛崇德为本”,“广交天下侠义士以武会友”,横批“武风浩荡”。
上联:弘扬中华武术,崇尚礼仪之道。
下联:振奋民族精神,严戒血气之勇。
横批:加华国术馆上:飞阁逐鹿与鹰争精武下:云檐问鼎同虎斗奇术横批:(头尾各取一字,为:)飞云武术”武术协会:集武协神州崇德真悟扬四海(以武会友)显南拳北腿人才辈出震八方(武风浩荡)1。
武功开一朝国运,文教启百代群蒙。
在网上找到的唯一一副,是曾国藩的对联。
曾国藩想说的大概就是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的意思吧。
可惜曾国藩本有机会有王莽第二的,可惜啊,愚忠。
2。
南拳,北腿,八卦掌,拳脚掌锻造中华风骨短刀,长枪,双截棍,刀枪棍舞出时代新风标准的活动联,没有什么新意,但是效果不错。
3。
十年霜刃匣中鸣今日扁诸君请试取自贾岛的诗,颇有些侠士风骨,可惜杀伐之气太浓。
4。
挈龙泉以强身健体舞偃月为保国安邦所谓政治宣传不过如此了5。
武士心志在止戈功夫人轻邈功利上联以前似乎看到过,下联则是自己编的,藏字联,止戈=舞,工力=功6。
刀枪虽无眼然武者有心出手应决断但人间存情最喜欢这联,我真有水平,自恋一下下7。
勤学苦练,三九三伏不舍,终使身兼六艺虚心好问,四季四书不离,满装才高八斗数字联,三三六四四八8。
银枪开铜钺须长驱直入两短破一长宜先礼后宾这联也不错,继续自恋一下下9。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以重取胜,以拙胜巧太级无势,意有心生,以慢打快,以柔克刚这联就厉害了,上联取自《神雕侠侣》,下联取自《倚天屠龙记》能想起这两句真是不容易,感谢金庸先生大家都知道金庸小说那个对联吧: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飞--飞狐外传笑--笑傲江湖雪--雪山飞狐书--书剑恩仇录连--连城决神--神雕侠侣天--天龙八部侠--侠客行射--射雕英雄传倚--倚天屠龙记白--白马啸西风碧--碧血剑鹿--鹿鼎记鸳--鸳鸯刀上联:拳打南山猛虎;下联:脚踢东海蛟龙.宝剑辉煌,驰逐千邪归海外;旌旗闪烁,招来百福赐人间。
横批:武当雄风世界武林风辉煌武当山庆祖国华诞千山万水齐欢唱;扬中华武术百众千人共健身。
踞虎盘龙白下风云收眼底观天坐地银河星月纳胸间一剑既出,霸气纵横,试想舍我其谁双刀已下,寒光闪烁,可问谁与争锋清宣统二年(1909)年,中华武士会筹备会成立天津,先父马凤图撰写了一副对联。
筹备会天津的河北公园召开,先父请沧州著名学者、书法家李子峨先生书写裱装后,悬挂在公园的大门两侧,李先生书宗汉碑,体势雄峻,十分醒目。
这副对联成为大会亮点。
对联是:势通百节招通胆,气润三焦德润身。
对联很工整,内容则体现了先父一贯的武学主张,外重招势和胆量的贯通,核心在一个“通”字;内重气息与品德的滋润,核心在“润”字。
“德润身”三个字取自《大学》。
此联内涵丰富,蕴义深刻,可以说简明扼要的概括了通备武学的基本思想,在真正出自武术家之手的联语中称得上佳作。
1909年,霍元甲、陈公哲等创精武会于上海,大堂内悬挂着一副八字联:唯精唯一,乃武乃文。
此联不但很大气,标志性也很强。
上下两句都取自《尚书.虞书》,嵌着精、武二字,这正是“精武会”立名的出处。
1929年11月9日到28日,中央国术馆在杭州举办“国术游艺大会”,即第二次“国考”。
大会主席台写着“颂全民均国术化”的横额,对联是:一台聚国术英雄,虎跃龙骧,表演毕生功力,历来运动会中无此举;百世树富强基础,顽廉懦立,转移千载颓风,民众体育史上有余思。
主席台的中央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肖像,两边也有一副对联:五州互竞,万国争雄,丁斯一发千钧,愿同胞见贤思齐,他日应供邦家驱使一夫善射,百人挟拾,当今万方多难,请诸君以身作则,此时且资民众观摩两副长联,通俗明畅,气势恢弘,表现出了刚刚完成北伐和全国统一后的国民政府的某种自信和远虑,同时也表现出那个时代的武术观和民族体育观。
“历来运动会中无此举”和“民众体育史上有余思”两句结语,都颇有余韵,耐人寻味。
还有,著名学者马一浮先生和黄文淑先生也为大会赠写了对联,马先生的联语是:刚柔正奇变化莫测,动静虚实妙悟惟心。
黄先生一联是:读书未必能经世,学武逢时可干城。
两联的内容并无新奇,用的都是常典,乃是高才博学者一挥而就之作。
重要的是,赠联表明学者们关注并参与了这次活动,从而大大增加了“国考”的人文含蕴,提升了活动的文化品位。
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令人神往,感慨系之。
武术是传统文化遗存,它的最终依托于是体育,但它并不等同于一般的西洋体育项目,也不是“项目”这个概念所能容纳得了的。
正因为如此,当时人给包括武术在内的民族体育设计了“国术”体系和“国考”这个竞技模式,相当于给自已的脚设计一双适宜的鞋,这双鞋是紧是松是大是小都可以调整,总以适合为目的。
这同一味模仿西洋体操而削足适履的“竞技武术”,无论在思路上,还是在实际效果上都大不相同。
更不要说“项目化”的结果使武术日见衰变,日趋乏味,失去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更没有多少真正的学者介入其中。
于是,“竞技武术”的流俗化便成为必然,这是有目共睹的。
向凯然先生,即大名鼎鼎的武侠小说家“平江不肖生”也为大会写了对联,联云:聚三山五岳健者于一堂,各显身手;无武当少林门户之恶习,即是英雄。
派别门户之争是武术界的痼疾,也是张之江先生在创立中央国术馆系统过程中坚持予以批判和摒除的。
向凯然联语直指这一问题,称之为“恶习”,如能抛弃即是英雄,见识很是透彻。
抗战期间,国事艰难,中央国术馆处境更加困难。
而国术馆所用信封的背面,都印有这样的联语:化除宗派畛域,一德一心,决赛奋斗雪国耻;唤醒全民自卫,群策群力,敌忾同仇御外侮。
对联仍号召武术界消除宗派畛域,在国难当头之时,团结一致抗御外侮。
张之江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因为有了他,民国时期的民族体育才显得有声有色,留给我们许多珍贵的资源。
他是一位值得我们纪念的人物。
限于篇幅,先写到此处,祝大家愉快。
鸿鹄有志凤舞九天鸣九州翔遨天际龙腾四海闹乾坤取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典故龙腾四海和凤舞九天的传说很多武侠小说中龙腾四海和凤舞九天经常用来做武术的招式对于武馆的大门对联长一点更有霸气有学武人的精神\\今朝寒暑淬筋骨翔回千寻他日风雷动九霄苍鹰雄飞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