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学习成绩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和性格的塑造。
因此,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对于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父母的行为、教育方式、与孩子沟通等角度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首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若父母言行不一致,常常发生许多与价值观相冲突的行为,孩子便会受到伤害,影响其人格和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举例来说,如果父母经常吸烟或饮酒,孩子会认为这是行为模式是正确的,相反,如果父母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例如不乱扔垃圾、不打架等,孩子也会在模仿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实施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孩子应该被赋予权利并受到尊重。
父母应该明确自己的感受,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教育方式中,父母应该注意使用正确词汇以及保持良好的情感沟通。
举例来说,父母应该使用柔和的语气来和孩子沟通,而不是过于强硬的语气。
这样孩子容易产生生活压力以及不安全的感觉,不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
最后,家长的沟通方式是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长应该注重和孩子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能听取孩子的意见,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良好的成长。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还应该注意过度保护孩子的行为。
虽然家长的保护给孩子带来的是安全感和温馨的家庭氛围,但是过度保护会限制孩子的个性和自我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行为、思想和性格的塑造都有巨大的影响。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教育方式和与孩子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摘要】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一个持久且重要的话题。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氛围则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塑造。
父母作为儿童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态度。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父母的激励和惩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重视家庭教养方式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有着长期的影响,因此如何改善家庭教养方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关注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儿童发展、父母行为、言语、家庭氛围、父母榜样、激励、惩罚、家庭教养方式种类、长期影响、重要性、改善方式。
1. 引言1.1 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家庭教养方式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的一种教导和引导方式,包括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规矩和家庭氛围等方面。
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和方法,是父母对子女养育的态度和方法,是父母对子女的文化传承、性格塑造、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和引导。
家庭教养方式不仅仅包括父母的言传身教,还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方法等,涉及到家庭内部的一系列教育指导和规范。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差异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情感和智力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家庭教养方式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改变,父母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教养方式,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1.2 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在整个家庭教养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进步程度。
儿童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这个阶段的经验和教养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生活方式、人格特征和社会适应能力。
家长正确对待考试成绩

家长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关注学习过程而非仅仅成绩:成绩只是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方面,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学习方法。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 以鼓励和支持为主:无论孩子的成绩如何,家长都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
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对于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与孩子一起寻找原因,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3. 避免过分强调成绩:将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会给孩子带来过多的压力。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社交技能和品德素质等。
4. 与孩子进行沟通:与孩子保持开放和坦诚的沟通非常重要。
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挑战和需求,并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增强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成长。
5. 合理设置目标:帮助孩子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目标应该具有挑战性,但也要切实可行,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6.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在学习上遇到持续的困难或问题,家长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如请教老师、咨询教育专家或寻求辅导等。
总之,家长正确对待考试成绩的关键是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以积极的态度支持和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态。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困惑有哪些?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困惑有哪些?1、孩子学习成绩与教养方式是否有关?凡是父母采取积极的养育方式,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高的;而父母养育方式比较消极的,孩子学习成绩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
说明孩子的学习成绩跟父母的养育方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所以,父母想提升孩子成绩,就要注重自己的教养方式。
2、孩子上学时丢三落四怎么办?我们必须教会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经常可以听到许多家长抱怨,我的孩子经常丢三落四,常常忘记带全东西,什么作业本、铅笔盒常忘带。
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我采用的方法是,如果你忘带了,那你到学校就应该受老师的惩罚。
3、孩子骄傲怎么办?不要过于夸奖孩子,注意区别夸奖和鼓励。
骄傲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对经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就感到骄傲;有的则是对自己优越的家庭,或者是超凡的相貌感到骄傲。
要培养孩子自信谦虚的品格,必须让孩子认识到任何原因的骄傲都要有个度。
4、如何正确的称赞孩子?赏识教育,对于孩子对未来的自我评价意义很重要。
我们评价孩子,要具体而诚恳,要激发孩子内在的动机。
比如,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称赞孩子,“你很努力”,而不是“你很聪明”。
这样,孩子知道努力就会有所进步,这个结果是成长性的思维。
孩子会慢慢的明白,通过努力,我们是可以越来越进步的。
5、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作用?调查发现,在90%的家庭,父亲没有承担起教育的职责。
大部分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妈妈在承担,而我们知道,缺失父亲的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养成有明显的局限:如,性别认同会弱化,容易被母亲过分地呵护,过度地保护,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缺少男子汉气概。
6、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家长在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但也要合情合理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做主,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
亲子关系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

亲子关系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在情感上对孩子产生影响,而且在学习成绩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环境、亲子互动和父母教育方式等因素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业表现。
本文将探讨亲子关系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以优化亲子关系来促进孩子的学习。
1. 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并安心完成作业。
相反,家庭中的紧张氛围、争吵甚至家庭暴力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无法专注学习,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2. 亲子互动积极的亲子互动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成绩的关键。
与父母的良好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学习动力,并且提供帮助和支持。
经常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阅读和共同探索新知识,可以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 父母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深远的。
过于严厉或者溺爱的父母教养方式都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产生负面影响。
合理的教育方式应该是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同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与此同时,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4. 约束与激励适度的约束和激励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具有正面影响。
合理的规定和学习时间安排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他们的学习行为。
同时,父母的激励和奖励机制也能够让孩子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然而,约束和激励必须建立在合理和公正的原则之上,避免过度压力和过度竞争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5. 学习支持父母的学习支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材料。
与此同时,家长还可以与孩子的老师和学校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帮助孩子。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孩子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既是启蒙,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基础。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影响有多大影响?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1、让孩子逆反对立。
在家庭的位置上来看,孩子是处于弱势的,当家长不能够以理服人而动粗,只能会让孩子口服心不服,体力上孩子打骂不过家长,他们只能承受,慢慢地就会家长形成对立的局面,学习成绩不会因为打骂得越重而上升的越快,相反,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因为是学习让他们挨打。
2、让孩子性格暴躁。
家长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模仿的一面镜子,家长知书达理,孩子自然文明儒雅,家长粗俗暴躁,孩子自然有样学样。
家长总是以打骂和孩子解决问题,交流沟通的话,孩子对待别人的态度也是一样,这就是为什么离婚家庭的孩子长大后对婚姻产生恐怖心理,是一个道理。
3、让孩子自暴自弃。
学习成绩不好,家长要首先与孩子进行心平气和的沟通,再和老师沟通不爱学习的原因,然后针对问题,帮助孩子形成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一味地否定孩子的努力,一味地忽视孩子的感受,就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无可救药,破罐子破摔,从而,进入恶性循环,越打越差,越差越打。
家庭教育中会存在哪些问题1、溺爱。
如今家庭都是独生子,所以对孩子的也宠爱有加。
大多数时候,父母包括孩子的照顾者都会非常顺从孩子的各种要求,即使是无理要求;涉及到的家务活肯定是从来不会考虑让孩子来做的。
因为在父母以及照顾者看来,反正家里就一个孩子,能满足的都必须要满足的,孩子的任务就是来享福。
2、管理。
有些父母及孩子的照顾者觉得孩子年幼,很多事情都不是很懂,所以经常会以特别强势的甚至是权威的话来监督和要求孩子的一言一行,并否定孩子的个人想法。
家庭教育的原则1、相互尊重。
每个人都是需要尊重的,即便是小孩子,他也需要应有的尊重。
所以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当然孩子也会尊重父母的。
2、相互沟通。
父母或孩子的照顾者在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后,一定不要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
家庭教养的四种类型-你属于哪一种-家庭教育

家庭教养的四种类型你属于哪一种_家庭教育第一种类型:权威型教养方式特点:父母树立权威,对孩子理解、尊重,与孩子经常交流及给予帮助的一种教养方式。
好处:孩子高自尊,高社会和道德成熟性;高学术和学业成就;孩子思维活跃,自控能力强,做事有主见,学习灵活刻苦,善于和小朋友交流。
坏处:几乎没有坏处解读: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
权威型的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应该有权威。
但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孩子的帮助。
父母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儿童,及时热情地对儿童的需要、行为做出反应,尊重并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同时他们对儿童有较高的要求,对儿童不同的行为表现奖惩分明。
这种高控制且在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许多积极影响。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善于自我控制的解决问题,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
教育贴士:1.以身作则,坚持基本原则,父母是子女直接的学习榜样。
2.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并且协助孩子达成目标,同时对他们的反馈保持一致,最好不要一会儿唱黑脸一会儿唱白脸。
3.以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面对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对孩子的要求及时地做出反馈。
第二种类型:专断型教养方式特点:父母要求子女绝对服从自己,对子女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的一种教养方式。
好处:孩子成绩好,性格踏实、沉稳;坏处:孩子容易会觉得自己焦虑,退缩,不幸福;遇到挫折易产生敌对感,自我调整和适应较差解读: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希望子女按照他们为其设计的发展蓝图去成长,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
这一类也属于高控制型教养方式,但在情感方面与权威型父母有显著的差异。
这类父母常以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待儿童,他们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要求与意愿。
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表示愤怒,甚至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学前期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
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综述

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综述朱雪琴 2006、7家庭教养方式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社会化问题时关注的重要课题。
诸多研究表明,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上世纪40年代迄今,国内外心理学家不懈地运用实证研究探索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随着父母养育方式测量工具的客观化,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作了很多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对“自尊”、“缺陷感”、“精神病理学”等方面,如钱铭怡等人对200名大学本科学生的研究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影响羞耻倾向,羞耻倾向与自尊水平有显著相关[1];张文新等人对895名[2]初中阶段城乡青少年进行自尊和父母养育方式测量结果表明:青少年的自尊与其报告的父母养育方式各维度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蒋立杰等人研究后认为大学生自我概念[3]的全部正向因子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等等,但均未涉及父母养育方式与小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这[4]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
早在19世纪末,弗洛伊德就注意到了不同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他对父母的角色做了简单的划分:[5]父亲负责提供规则和纪律,母亲负责提供爱与温暖。
50年代,Parsons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并把这个问题与家庭角色及性别特征联系起来,认为女性善于表达,情绪比较敏感,[6]所以适于处理与孩子间的各种关系;而男性指导性强,负责制定规则更好。
Sears把这些[7]思想与学习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教养方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温暖和控制。
Baumrind以此为基础提出常见的三种教养方式:专制型、权威型、放纵型。
[8]由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包括文化传统、国内有的学者使用“抚养方式”、“养育方式[9][10][11]”,有的学者用“教育方式” 我国学者缪小春早在其英文译著《儿童发展与个性》中采用了“父母教养”的说法。
父母教养方式四种类型举例

父母教养方式四种类型举例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者,他们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个性、行为和未来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四种常见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举例:一、权威型教养方式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会明确为孩子设定规范和期望,并且会积极引导孩子去实现这些目标。
他们不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也会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惩罚措施来确保孩子的行为符合期望。
这种教养方式强调孩子的责任和自主性,同时也会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举例:有一位医生家长,他对孩子的期望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因此他为孩子制定了严谨的学习计划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他鼓励孩子参与医学研究,但也明确规定了学习任务和行为准则。
如果孩子表现出不符合期望的行为,他会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但同时也会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二、放任型教养方式放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会给孩子较大的自由度,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很少对孩子进行干预或指导。
他们通常会给孩子提供较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和学习。
这种教养方式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但有时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足够的指导和支持。
举例:有一位艺术家家长,他对孩子的期望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因此他很少对孩子进行强制性的指导和干预。
他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并且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度和支持。
如果孩子表现出不符合期望的行为,他通常会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
三、专制型教养方式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会严格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思想,要求孩子完全按照他们的期望和规定行事。
他们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往往强制性地要求孩子接受他们的价值观和期望。
这种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孩子的反感和不满,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举例:有一位企业家家长,他对孩子的期望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因此他严格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思想。
他要求孩子按照他的要求学习和工作,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和需求。
如果孩子表现出不符合期望的行为,他通常会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四、民主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同时也会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家庭教育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好

家庭教育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好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孩子学好。
下面我将从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和建立学习计划三个方面,介绍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好。
一、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提供清静、光线明亮的学习场所,确保孩子有一个安静集中注意力的地方。
此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如书籍、文具等,以便孩子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同时,家长还应该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料,帮助他们扩展知识面。
二、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长久动力至关重要。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并积极引导他们进行相关的学习。
例如,如果孩子对音乐感兴趣,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学习乐器或参加音乐活动;如果孩子喜欢科学,我们可以带他们参观科技博物馆或进行科学实验。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激情,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学习计划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有助于孩子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首先要确保计划的内容合理有效,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其次,要帮助孩子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来激励他们完成任务。
最后,要监督孩子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以确保孩子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总之,家庭教育在孩子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和建立学习计划,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
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孩子学习中,为他们的成长助力。
四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实例

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教养方式将直接影响其性格、行为和心理健康。
在现代社会中,有四种主要的教养方式,它们分别是权威型教养、放任型教养、过度干涉型教养和民主型教养。
本文将以这四种教养方式为主题,从不同的实例出发探讨这些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1. 权威型教养权威型教养是指父母在教养孩子时既有明确的规矩和要求,又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支持。
这种教养方式通常会让孩子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表现出自律、独立和自信的特点。
一个接受权威型教养的孩子可能会在学业上做得很好,因为父母对其有明确的期望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该孩子也会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特点,因为在家庭中学会了尊重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规范。
2. 放任型教养放任型教养是指父母在教养孩子时缺乏对孩子的约束和引导,通常表现为对孩子的放任和纵容。
这种教养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自律和责任感,同时也会影响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
一个接受放任型教养的孩子可能会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和目标,因为没有父母对其学业的要求和关注;该孩子也可能在行为上表现出任性和随意,因为在家庭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教育。
3. 过度干涉型教养过度干涉型教养是指父母在教养孩子时过分干涉和控制孩子的一切,通常表现为过度的关注和干预。
这种教养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自信心,同时也会影响其与他人的关系。
一个接受过度干涉型教养的孩子可能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压力重重,因为父母对其的干涉让其缺乏自主的学习和生活空间;该孩子也可能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独立性差和依赖性强的特点,因为在家庭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自主发展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4. 民主型教养民主型教养是指父母在教养孩子时重视与孩子的交流和合作,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权利。
这种教养方式通常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自信、独立和合作的特点。
一个接受民主型教养的孩子可能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积极的进取心和团队精神,因为父母在教养孩子时注重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该孩子也可能会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尊重他人和善于与人交流的特点,因为在家庭中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需求。
父母教育水平与儿童学习成绩的关系分析

父母教育水平与儿童学习成绩的关系分析引言:教育被认为是提高个体能力与素养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家庭作为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教育水平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儿童学习成绩的角度探讨父母教育水平与之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其中的相关性与影响力。
过去研究过去的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水平与儿童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许多研究发现,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往往也更好。
这不仅涵盖了学科方面的成绩,同时也指向了儿童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其他研究还发现,父母的教育背景与孩子的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
家庭环境与学习成绩父母的教育水平对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主要通过塑造家庭环境来实现。
家庭环境是指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家庭对于学习和教育的重视以及提供的学习资源等方面。
父母教育水平高意味着他们更有可能创造一个积极的家庭学习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父母更有可能在孩子的学业上提供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此外,父母的教育水平也意味着他们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更高,会更有动力去创造一个学习友好的家庭氛围。
教育期望与成就动机父母的教育期望和对孩子的期望是家庭环境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水平高的家庭更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更高的期望。
这种期望可以激发儿童的成就动机,使他们更有动力去追求更好的学习成绩。
父母的期望可以起到一种“自我实现预言”的作用,影响儿童的行为和努力,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
学习资源和机会父母的教育水平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教育水平高的父母更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例如教育类书籍、学习材料、参观活动等,这些资源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机会,促进他们的学习成果。
此外,父母的教育水平还会影响他们的社交圈和职业选择,从而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角色模型和学习榜样。
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尽管父母教育水平对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显著的,但它并非是唯一的因素。
父母的四种教养方式

父母的四种教养方式《父母的四种教养方式大揭秘》咱今儿个来唠唠父母常见的四种教养方式,这可跟咱的成长息息相关。
先说说“直升机式”父母。
我有个同学,他爸妈那就是典型的“直升机式”。
从他上学起,他爸妈就像直升机一样在他头顶盘旋。
每天早上,他爸会精确计算好从家到学校的时间,要是稍微晚起几分钟,他爸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路催个不停。
放学后,各种课外辅导班都给他安排得满满当当,什么数学提高班、英语强化班、钢琴兴趣班。
有一次,我们学校组织春游,他爸妈居然跟着去了,一路上不停地叮嘱他这个不能做,那个要小心,搞得他在同学面前特别尴尬。
他想自己去探索一下大自然,可爸妈就像影子一样甩不掉,这种教养方式让他有时候很依赖父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和做决定的能力。
再讲讲“放养式”父母。
我邻居家就是这样。
他家孩子从小就比较自由,爸妈很少干涉他的事情。
记得有一回,那孩子说要和朋友去山里露营,他爸妈就简单问了几句有没有准备好东西,然后就同意了。
在学校里,他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突出,他爸妈也不会像其他家长那样天天唠叨让他学习。
这孩子虽然有时候会闯点小祸,比如把家里的东西拆了研究,但他动手能力特别强,而且性格很开朗,遇到问题也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过有时候也会因为缺乏父母的约束,在一些事情上把握不好度。
还有“专制式”父母。
我亲戚家就有这样的情况。
亲戚对孩子的要求那是相当严格,一切都得按照他们的想法来。
孩子每天的作息时间精确到分钟,学习计划也是由父母一手制定。
有一次孩子想参加学校的绘画社团,可亲戚觉得这会耽误学习,坚决不同意,孩子怎么求情都没用。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学习成绩可能会不错,但性格往往比较内向、胆小,不太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长期被父母压制,缺乏创新和突破的勇气。
最后说说“民主式”父母。
我有个小伙伴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
他爸妈在做任何关于他的决定之前,都会先征求他的意见。
比如家里要换房子,他爸妈就会跟他说:“宝贝,我们想换个房子,你觉得哪里好呢?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跟我们说。
家庭教育背景对学生成就的影响

家庭教育背景对学生成就的影响介绍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背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对学生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教育背景涉及家庭环境、父母期望、教养方式等方面。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背景对学生成就的影响进行探讨。
家庭环境1.家庭稳定性:政治经济、亲情氛围以及聚会次数等因素。
2.家族价值观:传统继承以及文化熏陶等电力用户偏重对学生理想与目标实施初步以及持久改进。
3.社会支持:他支持强泰多物资储备保障农村人民对社会关系和资源减少或变质下仍旧获得积极支撑。
父母期望1.学术期望:父母对孩子学业表现的期望。
2.职业期望:父母希望孩子将来从事何种职业,注重稳定高收入与个人兴趣之间的平衡与取舍。
3.教育投入:父母在教育上的投入,如额外的学习资源、辅导班以及教育支出等。
教养方式1.父母参与度:父母对孩子学业的关注程度和参与度。
2.自由度:家长对孩子自主学习和选择的程度。
3.约束力:家长对孩子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的强度。
学生成就1.学业成绩:学生在课堂、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表现。
2.学习动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有无追求卓越的精神面貌。
3.发展潜力:学生在其他领域是否具备多样化才能以及未来可塑性。
影响机制1.资源分配:良好家庭教育背景为孩子提供了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例如名校背景、丰富文化活动等。
2.角色模型:父母作为重要家庭教育环境中的角色模型,将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到孩子形成良好学业习惯和态度。
3.父母期望:父母的期望与支持将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促使其在学校取得更好成绩。
结论家庭教育背景对学生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稳定、充满期望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积极参与以及正确的教养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并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个性。
这种影响机制是复杂而多样化的,需要关注家庭教育背景对学生成就产生作用的不同层面。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教育者、家长和社会去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情绪、行为和社会互动能力。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而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了解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对于父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种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温暖和关爱。
温暖和关爱是父母对孩子表现出的温和、关心和爱护。
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是积极的。
有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温暖和关爱态度会使孩子感到被接纳和尊重,有利于其情绪的稳定和自尊心的建立。
父母的温暖和关爱还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更愿意面对挑战和困难。
在家庭教养中,父母要学会用温暖和关爱的方式对待孩子,这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种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严格和控制。
严格和控制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规定比较严格,对孩子的自由和独立性进行控制和限制。
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是复杂的。
一方面,适当的严格和控制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纪律观念,避免他们轻率和任性。
过于严格和控制过度的父母教养方式会使孩子感到压抑和沮丧,导致他们的情绪不稳定,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父母在进行严格和控制的教育时需要把握好分寸,避免过度限制孩子的自由和发展。
第四种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参与和引导。
参与和引导是指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积极地参与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是积极的。
有研究表明,父母的积极参与和引导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动机和成绩,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的积极参与和引导还可以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在家庭教养中,父母要善于参与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这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家庭教育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大学生家庭教育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在现今社会中,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学业成绩的提高并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家庭教育方式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家庭教育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一、沟通与关注家庭教育中的沟通与关注是培养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基础。
家长需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难。
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进程,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有效的沟通和关注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业,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育方法与技巧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对于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影响。
在教育大学生时,家长可以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技巧,例如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此外,家长还可以运用独特的教育方式,例如通过互动游戏、讨论等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价值观与目标设定家庭教育方式还与大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
家长的价值观和目标设定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目标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家长强调学业成绩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家庭价值观的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中会更加努力,致力于取得好的成绩。
相反,如果家长对学习不重视,将其他事务置于学业之前,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
四、教育资源的提供家庭教育方式与大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关系到教育资源的提供。
良好的教育资源是大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
家长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材料、参加培训班或提供相关学习机会。
此外,家长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积极的学术环境,例如培养他们与优秀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参加学术讲座和活动等。
这些教育资源的提供将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
结论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方式与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关注、科学的教育方法与技巧、合理的价值观与目标设定,以及丰富的教育资源的提供,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业表现。
简述几种主要的家庭教养方式

简述几种主要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理念。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简述几种主要的家庭教养方式。
1. 严格教养方式严格教养方式强调纪律、规则和责任感。
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要求孩子遵守家庭规则和行为准则,并对不当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
这种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但如果过于严格,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和创造力。
2. 民主教养方式民主教养方式注重平等和合作。
父母会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并给予孩子参与决策的权利。
父母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需求,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种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如果过于放任,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纪律和自制力。
3. 温和教养方式温和教养方式注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父母会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鼓励孩子自由表达情感,并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
父母会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这种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但如果过于纵容,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自律和责任感。
4. 教育导向教养方式教育导向教养方式注重教育和学习。
父母会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鼓励孩子追求知识和发展自己的才能。
父母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进步给予高度关注和认可。
这种教养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如果过于强调成绩和竞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
5. 爱的教养方式爱的教养方式注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父母会给孩子充分的关爱、理解和支持,鼓励孩子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父母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种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情商和社交能力,但如果过于溺爱,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每种家庭教养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教养方式需要考虑到孩子的个性、需求和家庭环境。
关键在于父母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亲密的关系,理解孩子的需求,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发展阶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家庭教育风格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家庭教育风格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家庭教育风格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备受关注。
家庭教育风格是指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态度、作风和方法,涉及父母的家庭作息、情感交流以及对学业的重视程度等方面。
许多研究表明,家庭教育风格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首先,家庭教育风格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教育风格积极、鼓励学习的家庭往往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当家庭环境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给予孩子充足的支持和认可时,学生通常会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动机。
相反,如果家庭教育风格消极或不重视学业,例如将学习置于次要位置,过度溺爱,或者对学生过分苛求,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家庭教育风格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起着重要作用。
当家庭教育风格积极、注重学习时,父母往往会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投入足够的资源。
这包括课外辅导班、图书馆资源、教育玩具等。
这些资源的提供能够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相反,如果家庭教育风格消极或缺乏对学习的重视,学生可能会缺乏学习环境和资源,从而影响学业成绩的提升。
第三,家庭教育风格影响着家庭对学业的期望和期待。
研究发现,家庭教育风格积极的家庭更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抱有高期望,而这种期望会影响孩子的努力程度和学业成绩。
当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越高,孩子会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而家庭教育风格消极的家庭,可能鼓励孩子放松对学业的要求,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业表现。
此外,家庭教育风格也与父母的教养方式紧密相关。
父母的教养方式涉及到对孩子的管教、规矩和约束等方面。
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
采用温暖、关怀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
相反,过度严格或过度松散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业上缺乏动力或纪律。
综合以上观点,家庭教育风格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积极、关注学业、提供学习资源的家庭教育风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提供学习资源。
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上的阶层分化越来越明显,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成为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父母教养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本研究将探讨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旨在探寻提高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二、研究问题和假设研究问题: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是怎样的?研究假设: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父母关注孩子教育、父母管教方式温和、父母参与孩子学习等教育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
三、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等资料,同时向学生询问其个人学习情况。
2.统计分析法:通过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
四、预期研究成果1.探明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2.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父母关注孩子教育、父母管教方式温和、父母参与孩子学习等教育因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联系。
3.为中学生学业成绩提高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五、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1.样本选择有限,可能造成研究结果的部分偏差。
2.调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受访者主观因素导致的信息失误和误差。
3.研究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等)的干扰而产生某些误差。
六、参考文献1.郑琪.家庭教育、阶层背景与高中学生学业成绩[J].教育科学,2010(02): 003-012.2.张三.父母教育方式与子女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心理学研究, 2012(12): 008-015.3.李四.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教育科学, 2015(05): 013-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页>> 家庭教育>> 信息快递>>信息阅读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2006年杭州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获奖论文)来源:杭州宗文小营小学作者:何春兰王珍(录入)发布时间:2007-03-24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摘要】研究目的:探讨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学习成绩的关系。
方法:(1) 应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93名13——16岁的学生进行测查,对学习成绩优良和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比较。
(2)根据研究需要编制调查问卷,直接了解家长对子女学习的期望值等因素。
结果:两组学生父亲的教养方式中因子Ⅰ(情感温暖、理解),因子Ⅱ(惩罚、严厉),因子Ⅲ(过分干涉),因子Ⅴ(拒绝、否认)4项得分差异有极显著性(t=2.46~20.48,P<0.01);母亲教养方式中因子Ⅰ(情感温暖、理解),因子Ⅱ(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因子Ⅲ(拒绝、否认)因子Ⅳ(惩罚、严厉)4项得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0.78~13.69,P<0.05,0.01)。
在对男女生教养方式上比较,显然父母对女孩的情感温暖多于男孩,对男孩的惩罚、严厉多于女孩。
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子女成绩差主要受家长期望过高、家庭教育环境、教养方式方法不当、对非智力因素重视不够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民主型教育方式有助于子女学习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学习成绩一、问题的提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儿童的行为有很强的模仿性和依附性,因而在以血缘关系和自然爱为基础的家庭中,特别是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倾向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1]。
已经有学者给教养方式下了科学的定义: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它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如何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家庭环境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学生在学业上的兴趣、态度。
著名作家老舍说过:“从私塾到中学,我起码有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
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2]。
”日本有个教育家认为,父母本身就是‘教科书’[2]。
更有周弘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中国第一位赴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聋人大学生,成就了一个中国的海伦·凯勒,印证了赏识教育的神奇。
但我们也看到了身边不少例子,那些可怜的父母因疏于教导,或教子无方,使儿女堕落,成为不齿于人类的渣滓,真使人触目惊心。
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但症结却在家庭教养的方式上。
让我们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教养方式的重要性、迫切性,把孩子的教育看成是家庭的头等大事,愈来愈多的家长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问题。
一直以来,家庭教养方式都是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社会化问题时关注的重要课题。
上世纪40年代迄今,国内外心理学家不懈地运用实证研究探索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发展水平、学业成绩等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同时也说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以上方面的水平有较好的预测作用[1]。
如方平等在其《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一文中探讨了父母的教养方式通过子女的目标定向和学业自我概念对其学业成就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学生的两个中介变量(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以不同的途径影响者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
父母对子女应采取民主型教养方式[3]。
如钱兰英在其《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发展》一文中指出父母对子女的教养偏向情感温暖和理解,容易使他们产生温暖、信任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学习习惯;父母对子女的教养则偏向惩罚、否认、拒绝和过分干涉,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及自卑心理,对学习厌恶、抵触和缺乏信心[4]。
然而,多年以来,家长就将自己孩子成绩的不好归结为学校、老师的责任。
对此,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自省反思,学校和老师是有责任,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不免质疑: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比学校和老师,他们的教养方式究竟和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多大关联度?父、母双方应采取怎样的教养方式才能配合学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的父母的教养方式有什么特点呢?学业不良的学生到底是受到了教养方式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因此,走出学校深入家庭,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还是极为必要和有价值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子女学习成绩的关系,从而引导部分家长正确审视自己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学习成绩产生的负作用,为制定合理的教养方式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
二、研究方法(一)、被试的选择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杭州市宗文教育集团小学部六年级两个小班实验班、初中部初一普通班一个、初二英语实验班一个、初三普通班一个,合计四个年级五个班全体同学共193名,学生男女比率正常,男98名,女95名,年龄在13——16岁。
(二)研究工具1、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家庭教育的诸因素做全面调查[5]。
该量表系瑞典心理学家C. Perris等人于1980年编制,1993年由岳冬梅等人修订出中文版EMBU,该量表测查前经适当修正间隔半月各分量表重测信度为0.52-0.78,具体测查是由被试者凭借记忆印象对父母的教养方式分别进行(l-4分)的4点评分。
该量表由66个条目组成,每条目由“从不”、“偶尔”、“经常”、“总是”4个等级,采用l-4级评分,父亲量表由6个因子构成:即因子Ⅰ(情感温暖、理解)、因子Ⅱ(惩罚、严厉)、因子Ⅲ(过度干涉)、因子Ⅳ(偏爱被试),因子Ⅴ(拒绝、否认)、因子Ⅵ(过度保护)、母亲量表由5个因子构成:即因子Ⅰ(情感温暖、理解)、因子Ⅱ(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因子Ⅲ(拒绝与否认)、因子Ⅳ(惩罚、严厉)、因子Ⅴ(偏爱被试)。
2、问卷调查法编制调查问卷,直接地了解家长自身素质、业余爱好、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高低、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家庭的心理氛围、学习氛围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2)学习不良组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和男女生性别差异比较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对学习不良学生的态度更严厉、更多惩罚和拒绝。
研究发现,同样是对学习不良学生,父母对男孩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多于女孩,见表(3)、表(4)父亲因子Ⅱ、母亲因子Ⅳ两栏,(P<0.05,0.01)。
父母对女孩的过分干涉多于男孩,见表(3)父亲因子Ⅲ、表(4)母亲因子Ⅱ两栏,(P<0.05,0.01)。
这也与我们中国社会的传统和现实生活情况有关。
男孩作为中国独生子女群体中父母关注的焦点,父母对其寄予更高的期望,从而表现为对男孩的教育更为严格。
从男女生的性格分析,男生较为好动、顽皮、不服管教,更易遭到父母的严厉惩罚,故男孩更易受到惩罚、拒绝与否认。
而女孩较男孩懂事、乖顺,不易出现事故,然而因为学习成绩不良,得到父母的过分干涉多于男生。
对于学习不良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可能与父母给予他们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的多少有着交互的影响[6]。
2、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通过表(5),我们不难发现,两组学生的家长在业余时间的安排上有很大的不同,就家庭精神环境而言,两组学生比较,显然是学习优良组家长更为重视家庭文化氛围,有和谐家庭气氛都有利于孩子学习进步。
不良学习组学生家长在家打牌、搓麻将、看电视、有客来访的比率高,而看书读报比率明显低于学习优良组学生家长。
家长给子女所创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无形中影响子女的学习成绩。
通过X 2检验家庭状况,在父母文化程度尚无显著差异(P>0.20),但在父母婚姻状况上差异显著,(P<0.01),调查中发现,学习不良学生的父母离婚的明显多。
这一方面反映出家庭环境与家庭和谐程度对学生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期望值过高,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现时期真正放任不管的家长为数不多,倒是家长教养方式中过分干涉现象严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过高现象普遍存在。
调查表明:学习不良学生的家长78%的人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
为了孩子的成绩,让孩子参加各类补习班,每天除了学校的作业外,还布置额外的家庭作业。
这些家长中有68%的家长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并签名,在孩子完成作业期间,每隔一段时间或不定时地进房间督促一下,看看是否在做作业。
13%的家长给孩子请家教,82%的家长为孩子买课外辅导书,甚至认为给孩子买的辅导书越多,越反映对学习的重视。
然而学生对额外作业很不满意,学生中有78%的学生对家长布置的额外作业直接说不喜欢。
在访谈中家长反映:孩子在完成作业时表现出磨蹭时间,精神无法集中,叫苦叫累,作业错误率很高。
事实上,家长这种过高的期望,没有激起孩子努力奋进的意识、斗志,反而造成了精神负担,诱发严重的心理障碍。
往往是过度的期望带给孩子过度的指责,过度的指责带给孩子过度的无措,过多的干涉带给孩子学习上过多的无奈。
4、家长对待子女学业成绩关注的方法、采取的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1)学习不良学生和学习优良学生家长对成绩态度、教育方式的比较对子女学习的关注是做家长心里的一件大事。
调查显示,家庭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家长选择孩子成绩不理想为48.3%,以孩子成绩好为家庭未来希望的占54.97%,可见孩子的学业成绩已成为家长关注的中心。
表(6) 显示,学习不良组学生家长在孩子成绩差时,父母以打骂方式为主的发生率为44.9%,而学习优良组是12.5%,孩子成绩差时帮助找原因的、鼓励努力的发生率为11.2%,而优良组为54.0%,差异极其显著(P<0.01)。
(2)学习不良学生和学习优良学生父母婚姻状况、教育方式上的比较尤其是学习不良学生的父母离婚率较高,见表(5)。
有的学习不良学生家长甚至把自己婚姻不幸福的一部分原因归因在孩子成绩不好上,也有的家长在离婚后把自己的幸福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生活上百般溺爱,学习上提出超出他承受的高要求。
在离婚家庭里,子女得到的温暖与理解更少。
学习不良组学生的父母有的永远看不到孩子为提高成绩所付出的努力。
在孩子看来,父母眼里只有成绩,淡莫了亲情关怀。
由于成绩的原因,加上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的成长,自我概念更消极,易产生复杂的、偏于消极的心理反映。
2000年1月17日,金华中学17岁男生举起榔头残忍地杀死他的亲身母亲,在社会上引起了震惊。
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对孩子的情感温暖是多么重要。
因此,提醒家长们,尤其是学习不良学生的家长,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并非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还要提醒某些家长,不要因为自己的婚姻而忽视对子女的关爱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