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2课时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思考:碳的氧化物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讲授新知
1.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备和应用
(1)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室效应、煤气中毒等,引出碳的氧化物这一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讲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相关知识。
(3)巩固: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3)应用:一氧化碳在工业上有一定的应用,如冶炼金属、合成燃料等,但需注意安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它们在实验操作中有何注意事项?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对环境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3)如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遇到一氧化碳泄漏时,应如何处理?
(3)计算题:已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体积,计算其在一定条件下的质量。
(4)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应用及环保知识。
2.归纳要点: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6.1 碳单质的多样性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第1课时碳的单质1.核心素养(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作用。
(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3)以碳的单质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观念:①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②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
2.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木炭和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教学难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4.教学建议【建议1】有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1)观察下列图片,总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石墨为什么能作干电池的电极?石墨为什么可制铅笔芯?用金刚石制玻璃刀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质?(3)通过对问题(2)的理解,请你总结一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4)你知道为什么食品包装用氮气作保护气,金属铜能作导线,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而性质却不同吗?【建议2】比较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的强弱。
教师演示木炭吸附性实验,同时做一个活性炭吸附性的对比实验:取两个50 mL的烧杯,各加入20 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2滴红墨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木炭和活性炭,比较溶液中红色褪去所需的时间,进而确定两者吸附性的强弱。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讲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例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不同的元素组成不同的物质。
那么,有没有同一种元素组成不同种物质的例子呢?【师问】氧元素能组成哪些单质?【师问】磷元素能组成哪些单质?【师问】由此说明什么?【师讲解】碳元素能不能组成不同的单质呢?研究表明: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碳的单质(1)金刚石【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归纳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
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目的;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
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关系的认识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
2: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碳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教学过程:[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讲解]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3.石墨可导电,可以做电极,又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
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并在温度骤然升高时不易炸裂,可做石墨坩埚。
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
[小结]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第2课时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可燃性:①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
②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
(填化学方程式)
3.还原性:碳在高温条件下能够 还原 CuO,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
课堂教学展示 新课导入
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可以历经千年 而不变色,为什么字画能保存这么长时间?
观看电视时,我们常常会听 到“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 传”的广告语,这又说明了 单质碳有哪些化学特性?
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A )
A. WO3
B. H2
C. W D. H2O
①失氧的物质是_氧__化___剂,具有_氧__化___性,
发生的是__还__原__反应。
②得氧的物质是__还__原__剂,具有__还__原__性,
发生的是__氧__化__反应。
特别提醒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 研究化学反应的,不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碳的化 学性质,在学习中寻找答案。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1 碳单质的稳定性
思考
前面两个现象都与碳的化学性质有关, 它们说明了什么?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单质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接触, 都不容易发生变化。
思考
为什么碳在常温下化学 性质不活泼呢?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 电子,它要成为稳定 结构,得4个电子或 失4个电子都不容易, 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
课堂教学展示 典例剖析
例 古人所作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是因为墨汁 中的碳( D )
×A.具有可燃性
×B.具有还原性
×C.具有氧化性
√D.常温下性质稳定
解析: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 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章)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
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与碳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和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支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课题3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学生在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和有关氧气的知识后,再学习碳及其氧化物是顺理成章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前几单元里已获得不少有关碳的知识,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习碳的单质的基础上,学习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等,认识碳酸及碳酸盐,为今后学习酸、碱、盐、金属的知识打下一个基础。
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并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形成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形成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学思路:在进行碳的单质时,应注意联系自己生活中用刀或见到的物质以及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来分析它的结构、性质及其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要积极参与活动与探究,讨论、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与物质状态和性质的关系,学习碳的氧化物时应注意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及社会实际分析归纳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用途以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学习本单元时,要“突出典型、体验探究、挖掘本质、揭示规律、掌握类型”这种从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方法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之一。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以图代文,以帮助学生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图形,理解图示涵义,掌握图示有关知识,想象、推测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为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奠定必备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说明反应生成了红色金属Cu,也产生了CO2。
知识点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反应原理1.实验药品某某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知识拓展】:实验目的是制得较为纯净的二氧化碳,从原料角度来分析:浓盐酸、浓硝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在制气过程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或硝酸蒸汽,从而导致产物不纯;碳酸钠、碳酸氢钠是粉末状的固体且易溶于水,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速度过快,不利于收集气体;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物为硫酸钙,微溶于水,包裹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外界的酸与内部的碳酸钙继续反应,使反应速度大大减慢;综上所述: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宜采用块状的某某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作原料。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即在实验条件下(如加热、常温、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2.研究支取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气体的性质。
(1)发生装置的选择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装置举例固体(固体+固加热体)固体+液体(液体+液体)不加热(2)收集装置的选择气体的选择收集方法装置举例优缺点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O2、H2、CO等收集气体较纯,但含水蒸气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中各组分反应向上排空气法O2、CO2等纯度不高,需要验满,但较干燥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中各组分反应向下排空气法H2、NH3等纯度不高,需要验满,但较干燥3、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O2、H2、CO2的检验方法气体检验方法现象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H2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纯净气体能安全燃烧,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知识拓展(1)当气体的密度和空气密度相近且难溶于水时,一般用排水法收集。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课标要求:1、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3、认识CO2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CO2的用途。
4、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步骤、收集及检验方法。
5、了解CO的性质,知道CO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对大气的污染。
6、知道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循环,知道自然界中的CO2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装置依据及操作方法。
(3)关注环保及健康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复习总结归纳基本知识的方法。
(2)能用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用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体验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由对温室效应及CO毒性等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健康安全的意识。
(2)由对碳及其氧化物的不同用途的讨论,体会到物尽其用的道理。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程序设计一、情况分析:二、1、课标要求(课件展示)2、近几年河南中考试题呈现(课件展示)0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B.牛奶变酸塑料降解C.酒精挥发石油蒸馏 D.光合作用蜡烛熔化、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煤作燃料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9、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7、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最合适的方法是A分别加入适量石灰水 B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D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铜丝网9、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A)CaCO高温CaO+CO2↑(B)2KMnO4△ K2MnO4+MnO2+O2↑(C)Al+O点燃Al2O3(D)CO2+Ca(OH)2=CaCO3↓+H2O20、工业上可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碳的单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碳氏三兄弟”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具有广泛应用高科技材料”。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碳的单质提出问题金刚石、石墨、C60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课堂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知识拓展(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白磷、红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
因此,我们不能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探究点一无定形碳提出问题无定形碳是碳的单质吗?它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类物质呢?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因为它们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叫无定形碳,⑴木炭具有吸附能性,可以吸附气体、色素,可用来作冰箱的去味剂。
(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可以用在防毒面具中吸收毒气、制糖工业中脱色制白糖、处理水等。
(3)焦炭用于冶金工业,作还原剂。
(4)炭黑用于制造油墨、油漆、鞋油、橡胶工业的填充剂等。
知识拓展1.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木炭、活性炭的脱色吸附是物理变化。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比如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异同;
3.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保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交流、合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展,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1.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教师详细介绍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图示、实例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化学方程式:讲解碳及其氧化物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强调书写规范,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表达化学反应。
3.实际应用:分析碳及其氧化物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如二氧化碳在饮料制造、一氧化碳在钢铁生产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学习效果。以下为具体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梳理:按照教材内容,带领学生梳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变化规律、检验方法等,形成知识网络。
4.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碳及其氧化物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会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4.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验和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6.2碳的氧化物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3.网络资源应用:引入相关网络资源,如科学视频、实验案例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实物模型展示:使用实物模型,如二氧化碳分子模型,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二氧化碳的结构和性质。
5.练习软件运用:利用练习软件,进行即时练习和评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4)突破策略:针对不同难点的解决办法,采用实验观察、多媒体演示、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实验观察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二氧化碳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二氧化碳性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原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现象,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通过实验观察和问题驱动,我们深入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我们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到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了绿色化学观念,培养了我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常温下碳的稳定性。
2.掌握不同条件下碳与氧气的反应。
3.掌握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认识碳的还原性。
【学习重点】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理解碳的还原性的实质和还原反应的含义。
【学习难点】理解碳的还原性的实质、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还原反应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碳的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2.可燃性:①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O 2=====点燃CO 2;②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O 2=====点燃2CO 。
(填化学方程式)3.还原性:碳在高温条件下能够还原Cu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2CuO=====高温2Cu +CO 2↑。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一:碳的化学性质【引导自学】阅读课本P110,请概括出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6个电子,化学性质不活泼。
2.碳的可燃性 ①氧气充足时:C +O 2=====点燃CO 2;(请写化学方程式)②氧气不充足时:2C +O 2=====点燃2CO 。
这两个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填反应类型)。
3.碳的还原性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究【师生合作】观察教师演示P107实验6-2,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说明生成了铜,在反应中,氧化铜被还【小组讨论】围绕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中在酒精灯上加一个金属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2.将碳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3.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溶液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
4.实验结束后,应待试管冷却后才能将试管里的粉末倒出,防止热的铜被氧化为氧化铜。
5.碳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规律:C + 金属氧化物金属+ CO2。
三、我的收获四、当堂检测1.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 A )A.稳定性B.氧化性C.还原性D.助燃性2.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的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单质碳、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选取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思路。
过程与方法从不同角度认识本单元化学方程式的特征,确立本单元各物质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CO2、CO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碳单质、CO2、CO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难点:选取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思路。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自主探究】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总结出研究方法。
请同学们自主完成,提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内容以及你还有哪些疑问。
____________单质 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碳物理性质:__________ ____二氧化碳化学性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法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氧化物验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一氧化碳用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合作探究】1、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项目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分子碳的氧化物CO2 CO项目氧气二氧化碳原料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石灰石(或某某石)、稀盐酸原理装置图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练习: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碳单质的多样性》碳和碳的氧化物PPT课件(第2课时)
第2课时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1.结合所学知识及演示实验,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通过分析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理解什么叫还原反应。
探究新知
1.碳的稳定性。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
探究新知
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实例或应用体现了常温下
碳化学性质不活泼?
木质电线杆需碳化处理
文件签字需要用碳素笔
探究新知 请你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从微观角度分
析碳在常温时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
+6 2 4
碳原子得失电子都比较困难,所以在常温下,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探究新知
2.碳的可燃性。 说一说 在温度升高时,碳的化学性质又如何呢?
探究新知
(1)氧气充足时,碳充分燃烧: 点燃
C + O2 ==== CO2 (2)氧气不足时,碳不充分燃烧:
点燃 2C + O2 ==== 2CO
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
探究新知 煤不充分燃烧生成CO,会引起煤气中毒。
探究新知
3.碳的还原性。 说一说 碳能得其它氧化物中的氧吗?
探究新知 实验6-2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探究新知
高温
Fe3O4 + 2C ═══ 3Fe + 2CO2↑
探究新知
在高温条件下,碳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高温
CO2 + C ═══ 2CO
课堂总结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一 、常温下的稳定性 二 、可燃性——作燃料 三 、还原性——冶炼金属
2CuO
+
C
高温
====
2Cu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作业课件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反应完成后,把被加热的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可以看到有_亮__红__色 的铜,这是由于_木__炭__有__还__原__性__,__能__与__氧__化__铜__反__应__,__生__成__金__属__铜___。
(3)图中酒精灯上加一金属网罩的作用是_使__酒__精__灯__的__火__焰__集__中__,__使__被__加__热__ _部__位__的__温__度__更__高__。 (4)实验结束时,应先_把__导__气__管__从__澄__清__石__灰__水__中__移__出___,再撤掉_酒__精__灯__。
(1)木炭还原氧化铜
①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_红__色__,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_变__浑__浊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C_+__2_C_u__O_=。高==温== 2Cu+CO2↑ (2)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使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_+__C__O_2_=_高=_=_温=_=__2_C__O__。 (3)应用:用于冶金工业。如焦炭能使氧化铁还原为铁,化学方程式为 _3_C__+__2_F_e_2_O_3_=高_=_=温_=_=__4_F_e_+__3_C__O_2_↑__。 4.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_氧___被夺去的反应。
5.(上海中考)化学反应C+H2O=高==温== H2+CO中的还原剂是( A) A.C B.H2O C.H2 D.CO
6.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
(1)反应开始后,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
_________
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学反__应__方__程__式_,是说_C_明+__反2_C_应_u_中O_=_有高_=_=_温__=__=____2__C__u__+___生C__成O_2_,↑__被。加热的试管中发生的化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全单元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过程师:碳元素在自然界里的含量不是最多的,但它形成物质的种类却是最多的。
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
[板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什么?生: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师: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大家讨论。
生;不可以,一种元素应该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生:可以的。
师:能举例说明吗?生:我们学过氧元素就能组成氧气和臭氧两种单质。
生:磷元素可以组成白磷和红磷。
[教师一边小结一边板书]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师:碳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单质?研究表明: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
[板书]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师:我们先来看一段发生在玻璃店里的小品。
[学生表演]2名学生分别扮演老板和顾客,走到讲台前表演。
顾客:老板,我要配一块玻璃。
老板;好啊。
顾客:我自己有一把很锋利的刀,我想我自己来划玻璃。
老板;你自己想划,行啊,那你试试。
(顾客用刀切玻璃没有成功)老板:还是我来吧。
(老板用玻璃刀很容易地把玻璃裁下来。
)顾客:你的玻璃刀用什么做的,这么厉害?老板:我的玻璃刀上镶了一小块金刚石,它的硬度很高,给你看看。
顾客:哇,只有圆珠笔头这么大,真厉害。
谢谢老板!老板:不客气。
师:谢谢这两位同学的表演(大家鼓掌),由于金刚石非常坚硬,所以可以用来刻划玻璃。
我们大家也看一下玻璃刀上镶嵌的金刚石吧。
[实物投影〕玻璃刀上的金刚石师:金刚石还有其他的性质吗?课前布置了大家到网上或书籍中查找有关碳单质的一些资料,不知你们查到没有?谁先说说有关金刚石的一些资料。
生: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是碳,它是正八面体结构,它的结晶发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是岩浆作用的产物。
金刚石无色透明或带蓝、黄、褐和黑色,有光泽;硬度为10,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比重为3.52;折光率为2.42,具有强色散性。
6.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4.已知碳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化铜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C+2CuO 高温 2Cu+CO2↑,其中碳在该反应中作 为( A ) A.还原剂 B.氧化剂 C.助燃剂 D.催化剂
探究新知 碳与氧气的反应
条件
氧气充足, 燃烧充分 氧气不足, 燃烧不充分
文字表达式
木炭+氧气
点燃Leabharlann 二氧化碳木炭+氧气
点燃
一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点燃
C+O2
CO2
点燃
2C+O2
2CO
相同质量的碳,充分燃烧比不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不充分 燃烧不仅产生 一氧化碳,危及健康,而且不能充分利用燃料。
探究新知 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点燃
充分燃烧 C+O2
CO2
点燃
取暖
学
燃烧不充分 2C+O2 2CO
性
质
高温
2Fe2O3+3C
4Fe+3CO
↑
2
高炉炼铁
高温,还原性
高温
2CuO+C
2Cu+CO
↑
2
课堂练习
1.(2023·辽宁营口)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按规定应使
用碳素墨水(用炭黑等制成)。说明单质碳具有的性质是
( D)
A.难溶于水
2Cu+CO
↑
2
(2)焦炭在高温时使铁矿石(主要成分为 Fe2O3、Fe3O4)还原为铁:
高温
2Fe2O3+3C
4Fe+3CO
↑
2
高温
Fe3O4+2C
3Fe+2CO
↑
2
高温
(3)在高温条件下,碳使 CO2 还原为 CO : CO2+C 2CO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
2.强调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和低碳生活。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c.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碳的性质及应用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掌握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相关的化学反应。
3.学习碳的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了解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随后,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含碳物质,如石墨、金刚石、糖等,让学生认识到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上一节课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回顾碳的位置和基本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等,通过化学方程式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碳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一碳单质的多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习主题二《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内容要求中指出:认识物质是多样性的,知道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类物质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2.1物质的多样性);知道可以从物质的存在、组成、变化和用途等视角认识物质的性质(2.3认识物质性质的思路与方法)。
此外在本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5中还指出:能基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从辩证的角度,初步分析和评价物质的实际应用。
本节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课题一《碳单质的多样性》,旨在以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同素异形体为载体,通过对性质的研究学习,达成从多角度认识物质并建立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关系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通过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分析,知道碳单质常温下性质不活泼,初步形成认识物质性质的微观视角。
2. 通过碳的可燃性的学习,认识到化学转化中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例会影响反应程度以及反应产物,从而可以从比例视角解决问题。
3.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碳具有还原性,掌握还原方程式的书写。
4. 了解人类使用木炭冶炼金属的史实,体会古人对还原反应的智慧应用。
三、学习重难点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还原反应。
难点: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还原反应。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探究法、实验法学法:合作讨论、自主学习五、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用品:铁架台、试管、酒精灯、网罩、升降台、止水夹、导管、木炭、氧化铜、澄清石灰水、火柴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碳原子的不同排列形成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碳单质。
【提出问题】碳原子排列方式多种多样,使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那它们的化学性质也会差异很大吗?【创设情境】图片展示字画、底部烧焦的木桩【提出问题】为什么字画前年字迹清晰?为什么正式考试要求碳素笔?为什么木桩埋入地下要烧焦?【学生思考】碳化学性质稳定【提出问题】1.为什么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什么密切相关?【学生讨论】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最外层电子数,得出结论。
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6.1 碳单质的多样性+课时二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有 气味的气体, 可溶 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 度大。
课后作业
(2)二氧化碳在低温下可形成冰块状固体,俗称 “ 干冰 ”,该物质在升华时能 吸收大量的热 ,
因此可以作制冷剂,用于 人工降雨 ,还可以用作干 冰灭火剂。
课后作业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的 碳酸 能使紫色
2CuO 高温 2Cu+CO2↑
,在反应中氧化铜发生
还
原 反应。
课后作业
二、氧化与还原
6. 氧化银纽扣电池常用于手表和计算器,电池内的总反 应可以表示为Zn+Ag2O ZnO+2Ag,其中表现还原 性的物质是( A )
A. Zn
B. Ag2O
C. ZnO
D. Ag
高温
7. 工业炼钨原理为WO3+3H2
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应用:①需长期保存的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 书写;②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
课堂要点
2. 可燃性——能与氧气反应
应用: 作燃料
(1)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
点燃
O2
CO2 ;
m (O2)∶ m (C)= 8∶3 (填最简整数比)。
课堂要点
高温
①2CuO+C
2Cu+CO2↑,
②CuO+C 高温 Cu+CO↑。
他们想验证自己的想法,请你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课后作业
【形成假设】 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产物有三种可能: ①产物是铜和一氧化碳;②产物是铜和二氧化碳;③产 物是 铜、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理解的化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的石灰水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几种碳的单质,并了解了它们重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碳的化学性质。
二、推进新课
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稳定
[设问]①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古画或古人真迹。
这些字画都已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纸或布都已破损,但黑色(墨中含有碳)仍然不变,这说明了什么问
题?
②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一些古建筑被埋入地下且被火将表面烧成黑色的柱子。
如果将这种木头柱子直接埋入地下,你们认为有什么后果?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分析]上述两个现象都与碳的化学性质有关,说明了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经得起风吹、日晒、雨淋。
[讨论]是什么决定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呢?能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什么?
[总结]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它要成为稳定结构,得4个电子或失4个电子都不容易,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
(2)可燃性
[过渡]如果升高温度,碳是否会发生反应?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出反应的现象。
[回答]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CO2,实验现象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介绍]当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就不充分,这时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
2C+O2点燃2CO
[提醒]CO俗称“煤气”,有剧毒。
生活中烧煤取暖时,若燃烧不充分就会生成CO,使人中毒。
为了防止CO中毒,取暖时要注意室内通风,使碳完全燃烧。
(3)还原性
课本P110[实验6-2]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
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观察现象并分析。
[学生实验]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粉末中有红色物质。
分析:产物为二氧化碳、铜。
结论:化学方程式:2CuO+C高温2Cu+CO2↑
[分析]从分子组成上看CuO转变为Cu,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谁导致了这种变化?
[回答]CuO转变为Cu失去了氧,是碳夺走了CuO中的氧。
[小结]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能夺得氧的物质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碳、氢气都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以用于冶金工业的还原剂,例如高炉炼铁的反应。
[练习]焦炭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2Fe2O3+3C高温4Fe+3CO2,这个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属于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回答]此反应是还原反应,其中碳具有还原性。
[拓展延伸]①单质碳不但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还能夺取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例如C+CO2高温2CO。
②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它和还原反应存在于同一个反应中,例如在2CuO+C高温2Cu+CO2↑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碳与氧化铜中的氧结合,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氧化铜被还原了,氧化铜属于氧化剂,碳被氧化了,碳属于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三、典例剖析
例1 炭雕是一种集观赏、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其主要成分是木炭。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炭雕作为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
B.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有害气体
C.摆放炭雕时必须远离火种
D.将制炭雕的下脚料研成粉末,与氧化铜粉末加热,不能发生反应
【解析】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等照射不易起变化,故炭雕可长期保存,A正确;炭雕的主要成分是木炭,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有害气体,故B正确;木炭能燃烧,须远离火种,注意安全,故C正确;木炭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可与CuO反应,故D说法错误。
【答案】D
例2 几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完毕后,他们发现试管内仍有黑色固体物质存在。
该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
小玉同学:木炭
小兰同学:氧化铜
小华同学:木炭和氧化铜
[查阅资料]
木炭、铜都不与稀硫酸反应:Na2O、MgO、CuO、Fe2O3等金属氧化物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设计]
方案一:向盛有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方案二:取少量该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观察现象。
他们对“方案一”进行了分析讨论,达成了共识:若试管内溶液无色、还有黑色固体存在,证明同学的猜想正确。
若试管中溶液呈蓝色、无黑色固体,证明同学的猜想正确。
若出现的现象是,证明小华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他们按照“方案二”进行了实验操作,记录如下:
【解析】因为CuO与H2SO4反应生成蓝色CuSO4溶液,加入稀H2SO4,若溶液变蓝,证明有CuO,若溶液为无色,证明没有CuO;若有黑色固体存在,证明有木炭,否则,没有木炭;木炭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O2气体,黑色固体逐渐消失。
【答案】小玉小兰试管中溶液呈蓝色、有黑色固体
CuO+H2SO4==CuSO4+H2O 木炭C+O2点燃CO2
四、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碳的化学性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知道了什么是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2课时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碳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可燃性: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3)还原性
C+2CuO高温2Cu+CO2↑
3C+2Fe2O3高温4Fe+3CO2↑
注: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内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巧、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