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与创伤急救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临床输血安全课件
![临床输血安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4418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b.png)
演讲人
临床输血安全课件
01.
02.
03.
04.
目录
输血安全基础知识
输血安全操作流程
输血安全注意事项
输血安全案例分析
1
输血安全基础知识
输血原理
01
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
02
输血目的:补充血液中缺失的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等
03
输血方式:静脉输血、动脉输血、自体输血等
04
输血反应:发热、过敏、溶血等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必要时进行输血治疗
4
输血安全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Βιβλιοθήκη 患者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者因输血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患者因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患者因输血感染疟原虫
案例分析
案例一:患者因输血感染病毒,导致病情加重
案例二:患者因输血错误导致过敏反应,出现呼吸困难
案例三:患者因输血错误导致溶血反应,出现肾功能衰竭
案例四:患者因输血错误导致血液凝固,出现血栓形成
02
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皮疹、瘙痒等
03
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如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
04
3
输血安全注意事项
输血器材选择
A
输血器材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需求进行
B
选择质量可靠的输血器材,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C
输血器材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血液外漏
D
选择合适的输血器材规格,以满足患者的输血需求
溶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出现的红细胞溶解、血红蛋白尿等反应
过敏反应:输血过程中出现的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2
输血安全操作流程
输血前准备
临床输血安全课件
01.
02.
03.
04.
目录
输血安全基础知识
输血安全操作流程
输血安全注意事项
输血安全案例分析
1
输血安全基础知识
输血原理
01
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
02
输血目的:补充血液中缺失的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等
03
输血方式:静脉输血、动脉输血、自体输血等
04
输血反应:发热、过敏、溶血等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必要时进行输血治疗
4
输血安全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Βιβλιοθήκη 患者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者因输血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患者因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患者因输血感染疟原虫
案例分析
案例一:患者因输血感染病毒,导致病情加重
案例二:患者因输血错误导致过敏反应,出现呼吸困难
案例三:患者因输血错误导致溶血反应,出现肾功能衰竭
案例四:患者因输血错误导致血液凝固,出现血栓形成
02
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皮疹、瘙痒等
03
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如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
04
3
输血安全注意事项
输血器材选择
A
输血器材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需求进行
B
选择质量可靠的输血器材,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C
输血器材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血液外漏
D
选择合适的输血器材规格,以满足患者的输血需求
溶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出现的红细胞溶解、血红蛋白尿等反应
过敏反应:输血过程中出现的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2
输血安全操作流程
输血前准备
临床输血培训ppt精品医学课件
![临床输血培训ppt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dc9c6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c.png)
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7.静脉通道观察:保持血液输注通畅,防止输血管 道扭曲受压,当出现针头脱落、移位或阻塞时应 及时处理。
8.患者的监护:输血的全过程应随时观察受血者情 况,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尤其是 输血开始的15分钟内,医护人员应留在受血者床 边严密观察,以便对随时出现的异常症状能及时 发现。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电话通 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 和抢救,并查找原因,作好记录。对婴幼儿、意 识不清、全麻、用大量镇静剂等不能表述自我感
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5.受血者血标本的运输 标识好的血标本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由医护 人员送往输血科。
6.受血者血标本的交接 (1)血标本运送人员与输血科人员交接血标本时对
血标本进行检查,并仔细核对血标本信息与 «临 床输血申请单»是否一致。 (2)确认无误后,由送检人员与接收人员共同在« 受血者血样接受核对登记本»上签名并注明核对时 间。
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4.受血者血标本采集 (1)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 (2)血标本采集前的核对,确定输血后有两名医护
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 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 样。若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 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核对 患者身份。 (3)«临床输血申请单»的相关信息与受血者腕带的 资料完全一直是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致时 不得采集血标本
5.输血科工作人员按照保存和失效日期的先后次序 发放血液,临床医护人员不应拒领。
6.血液一经发出,一律不得退回。
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三、血液的输注与护理
1.输血前核对 输血前核对需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参与,输血核对 包括血标本送捡前核对、取血时核对,血液在输 注前、中、后核对。输血前核对包括输血前治疗 室核对、床旁核对。核对内容包括患者信息、血 液信息、«临床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 血袋标签及血袋外观等。核对正确无误后,方可 输血。
大量输血与创伤复苏PPT-PPT课件
![大量输血与创伤复苏PPT-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218d9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b.png)
❖ 入院情况:T 36.8 ℃ P 76 次/分 R 22 次/分 BP 77/42 mmHg,左侧胸壁隆起,左侧锁骨处塌陷, 左侧胸壁可触及皮下气肿及血肿,左侧胸壁压痛明显,左 肺呼吸音低,心率76次/分,律齐。全腹压痛、反跳痛、 肌紧张,以右侧腹部为明显,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 音阳性,肠鸣音消失。左下腹穿刺抽出不凝血约2ml。
病例一
❖ 男性 12岁,因车祸致全身多处复杂伤疼痛出血1个半小 时于2010-07-04 ,16:40入院。
❖ 入院查体:T37.0℃ P 153 次/分 R 20次/分 BP140/60 mmHg
❖ 神清,贫血貌,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右 大腿肿胀明显畸形,胫腓骨远端开放粉碎骨折,骨断端外 露。左小腿后侧开放损伤,深达肌层,肌肉断端外露,伤 口出血。
Platelet activation
Fibrinolysis activation
Platelet plug formation Fibrin clot formation
Clot lysis
•LOGO
Spahn and Rossaint
•LOGO
Coagulopathy and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in trauma
•LOGO
创伤性凝血病与病死率
病死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14
15-29
30-44
45-59
60-64
•LOGO
大量输血
❖ 创伤引起失血性休克的复苏治疗:输全血被视为重要措施 ——(美国外科医师学会1997年创伤生命支持指南)
大量输血: >10U全血/24h(1U=400ml)=1血容量/70kg 或50%血容量/3h. 或4upRBC /4h
病例一
❖ 男性 12岁,因车祸致全身多处复杂伤疼痛出血1个半小 时于2010-07-04 ,16:40入院。
❖ 入院查体:T37.0℃ P 153 次/分 R 20次/分 BP140/60 mmHg
❖ 神清,贫血貌,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右 大腿肿胀明显畸形,胫腓骨远端开放粉碎骨折,骨断端外 露。左小腿后侧开放损伤,深达肌层,肌肉断端外露,伤 口出血。
Platelet activation
Fibrinolysis activation
Platelet plug formation Fibrin clot formation
Clot lysis
•LOGO
Spahn and Rossaint
•LOGO
Coagulopathy and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in trauma
•LOGO
创伤性凝血病与病死率
病死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14
15-29
30-44
45-59
60-64
•LOGO
大量输血
❖ 创伤引起失血性休克的复苏治疗:输全血被视为重要措施 ——(美国外科医师学会1997年创伤生命支持指南)
大量输血: >10U全血/24h(1U=400ml)=1血容量/70kg 或50%血容量/3h. 或4upRBC /4h
临床输血与创伤急救
![临床输血与创伤急救](https://img.taocdn.com/s3/m/989c426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6.png)
感谢您的观看
探讨输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 例进行分析,为临床输血提供实践指导。
02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
输血原则与适应症
输血原则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用血;提倡成分输血;确保 输血安全。
适应症
急性大量失血、慢性贫血、凝血功能障碍、重症感染等。
输血前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及输血 需求,制定输血计划。
案例一
严重车祸伤患者的成功救 治经验,重点介绍输血治 疗在其中的作用。
案例二
高处坠落伤患者的救治体 会,探讨输血策略对改善 患者预后的影响。
案例三
多发伤患者的综合治疗与 输血管理,总结成功救治 经验并分享。
04 输血科建设与质量管理
输血科职责与功能定位
明确输血科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核心 地位,负责血液制品的储存、配血、 发放和输血相容性检测等工作。
介绍输血前评估、输血指征、输血成分选 择等基本原则,以及不同创伤类型下的输 血适应症。
分析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 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
创伤急救中输血的注意事项
输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案例分析
强调在创伤急救过程中,输血应遵循的原 则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输血与创伤急救关系
输血在创伤急救中的作用
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提高携氧能力,改善组织器官缺氧状态; 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输血与创伤急救的紧密联系
创伤患者往往伴有大量失血,输血是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和保证重要器官灌注的 关键措施。
本次汇报内容概述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与适应症
输血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输血反应预防与处理
预防输血反应
探讨输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 例进行分析,为临床输血提供实践指导。
02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
输血原则与适应症
输血原则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用血;提倡成分输血;确保 输血安全。
适应症
急性大量失血、慢性贫血、凝血功能障碍、重症感染等。
输血前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及输血 需求,制定输血计划。
案例一
严重车祸伤患者的成功救 治经验,重点介绍输血治 疗在其中的作用。
案例二
高处坠落伤患者的救治体 会,探讨输血策略对改善 患者预后的影响。
案例三
多发伤患者的综合治疗与 输血管理,总结成功救治 经验并分享。
04 输血科建设与质量管理
输血科职责与功能定位
明确输血科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核心 地位,负责血液制品的储存、配血、 发放和输血相容性检测等工作。
介绍输血前评估、输血指征、输血成分选 择等基本原则,以及不同创伤类型下的输 血适应症。
分析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 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
创伤急救中输血的注意事项
输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案例分析
强调在创伤急救过程中,输血应遵循的原 则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输血与创伤急救关系
输血在创伤急救中的作用
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提高携氧能力,改善组织器官缺氧状态; 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输血与创伤急救的紧密联系
创伤患者往往伴有大量失血,输血是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和保证重要器官灌注的 关键措施。
本次汇报内容概述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与适应症
输血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输血反应预防与处理
预防输血反应
急救和输血学习课件PPT
![急救和输血学习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4ecfde404a1b0717fd5dd1e.png)
思考:
日常经常会碰到意 外事故,如何实施急 救?急救时的第一位 工作是什么?
你若在现场, 将如何处理?
抢救生命
1.急救时,第一位的工作是抢救生命 2.首要的行动是排除致死因素 (1)对溺水者——首先要将他救上岸 (2)对触电者——首先要切断电源 (3)对气体中毒病人 ——首先要转移 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
血 液 成 分
含凝 集原
A凝集原 B凝集原
凝集反应
红细胞凝集 成团,妨碍 血液循环
含凝 抗A凝集素 集素 血 血清 浆 纤维蛋白原
抗B凝集素
根据红细胞中凝集原的有无 和凝集原的种类,把红细胞分 成( 4 )类,根据血清中凝集 素的有无和凝集素的种类,把 血清分成( 4 )类,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想一想
问.什么血型的人可 以少量地输血给其 他三种血型的人? O型---万能供血者 问.什么血型的人可 以少量地接受A型血 或B型血或O型血? AB---万能受血者
某人的 血型
可接受 的血型
可输给 的血型
A B AB
A、O B、O
A、AB B、AB
A、B、 AB AB、O
O
O
A、B、 AB、O
练习:
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部上方 正中,垂直向下平稳,有规律不 间断的按压,利用上半身重力和 肩,臂部肌肉力量按压,下压和 向上放松的时间等。
血量与健康
1.血量占人体总质量的7%----8% 2、失血与生命安全: (1)少量失血(200ml-----300ml)对人 体健康一般不会造成影响。 (2) 一次失血超过人体总量 20%(800-1000ml),生命活动有困难。 (3)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1/3,血压 降低,就有生命危险 。
日常经常会碰到意 外事故,如何实施急 救?急救时的第一位 工作是什么?
你若在现场, 将如何处理?
抢救生命
1.急救时,第一位的工作是抢救生命 2.首要的行动是排除致死因素 (1)对溺水者——首先要将他救上岸 (2)对触电者——首先要切断电源 (3)对气体中毒病人 ——首先要转移 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
血 液 成 分
含凝 集原
A凝集原 B凝集原
凝集反应
红细胞凝集 成团,妨碍 血液循环
含凝 抗A凝集素 集素 血 血清 浆 纤维蛋白原
抗B凝集素
根据红细胞中凝集原的有无 和凝集原的种类,把红细胞分 成( 4 )类,根据血清中凝集 素的有无和凝集素的种类,把 血清分成( 4 )类,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想一想
问.什么血型的人可 以少量地输血给其 他三种血型的人? O型---万能供血者 问.什么血型的人可 以少量地接受A型血 或B型血或O型血? AB---万能受血者
某人的 血型
可接受 的血型
可输给 的血型
A B AB
A、O B、O
A、AB B、AB
A、B、 AB AB、O
O
O
A、B、 AB、O
练习:
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部上方 正中,垂直向下平稳,有规律不 间断的按压,利用上半身重力和 肩,臂部肌肉力量按压,下压和 向上放松的时间等。
血量与健康
1.血量占人体总质量的7%----8% 2、失血与生命安全: (1)少量失血(200ml-----300ml)对人 体健康一般不会造成影响。 (2) 一次失血超过人体总量 20%(800-1000ml),生命活动有困难。 (3)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1/3,血压 降低,就有生命危险 。
临床输血知识ppt课件
![临床输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a9f79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9.png)
临床输血的伦理决策与案例分析
伦理决策
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伦理原则进行决策,确保患者 的权益得到保证。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深入探讨临床输血伦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实践经验。
血反应等。
一旦产生输血不良反应,医生 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相应 的治疗措施,如抗过敏药物、
解热镇痛药等。
对于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医 生应立即组织抢救,并通知相 关科室进行紧急会诊和处理。
医生应记录输血不良反应的症 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上报给相关部门,以便进行 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05
特殊情况下的临床输血
目的
输血的主要目的是补充失血、改 良血液成分、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和治疗某些血液疾病。
输血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输血最早可追溯到古代,但直到19 世纪才开始有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输血技术 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包括成分输血 、自体输血等。
输血的种类与方式
种类
根据血液来源和用途,输血可分为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两大 类。
输血前的实验室检查
血型鉴定
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血 型相容。
感染筛查
检测肝炎、HIV、梅毒 等疾病,预防医源性感
染。
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者贫血、感染等 情况。
其他相关检查
如凝血功能、肝功能等 。
备血与血液储存
备血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要 ,提前通知血站备血。
血液储存
严格执行血液储存标准和 规定,确保血液质量和安 全。
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可减少血液浪费和输血反应。
回收式自体输血
手术中回收失血,经过处理后再次使用。
《创伤性休克及输血》课件
![《创伤性休克及输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eeea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9.png)
01
02
03
止血
对于开放性伤口,应迅速 止血,如使用止血带或压 迫止血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必 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 呼吸机辅助呼吸。
控制外出血
对于严重出血的伤口,应 加压包扎或使用止血带控 制出血。
液体复苏治疗
补充血容量
通过静脉输液,快速补充 丢失的血容量,维持正常 的血液循环。
病因与病理生理
总结词
了解创伤性休克的病因与病理生理,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 方案。
详细描述
创伤性休克的主要病因包括严重骨折、大血管破裂、脏器损 伤等引起的失血和血容量减少。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微循环障 碍、炎症反应、凝血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 组织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与诊断
总结词
预防并发症
指导伤员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 生,如褥疮、肺部感染等。
05案例分析ຫໍສະໝຸດ 例一: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成功救治
总结词:成功救治
详细描述:介绍了一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过程,包括早期诊断、紧急处 理、手术及术后护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二:输血在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结词:输血体会
详细描述:分享了输血在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实践经验,包括适应症、输血技术、不良反应及处理等 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创伤性休克及输血》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创伤性休克概述 • 创伤性休克治疗 • 输血在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 • 创伤性休克预防与护理 • 案例分析
01
创伤性休克概述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定义与分类是对创伤性休克的基础认识,有助于深入了解其特点和类型。
详细描述
临床输血知识、应急预案课件
![临床输血知识、应急预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603255e53a580217fcfe57.png)
临床输血知识、应急预案
第二十二条 v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
v 三级医院、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 开展自体输血技术,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 规范,提高合理用血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v 医疗机构应当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 技术,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输血知识、应急预案
v 4.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大于0.8g/L,即使凝血因子只有正 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能维持正常。即患者血液置换量 达全身血液总量,实际上还会有三分之一自体成分(包括 凝血因子)保留在体内,仍然有足够的凝血功能。应当注 意,休克没得到及时纠正,可导致消耗性凝血障碍。FFP 的使用,必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效。禁止用FFP作 为扩容剂,禁止用FFP促进伤口愈合。
4、血小板的补充应放在最后,其耐受性最强。
临床输血知识、应急预案
v 生理盐水 v 胶体液
悬红
v 100%
80%
FFP
血小板
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容量)
临床输血知识、应急预案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附件:输血适应证
临床输血知识、应急预案
输血适应证
一、手术、创伤输血及适应证 v (一)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
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 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 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
临床输血知识、应急预案
v (六)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 (中性粒细胞<0.5×109/L)、并发细菌感染且抗菌素治疗 难以控制者,充分权衡利弊后输注。
第二十二条 v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
v 三级医院、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 开展自体输血技术,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 规范,提高合理用血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v 医疗机构应当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 技术,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输血知识、应急预案
v 4.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大于0.8g/L,即使凝血因子只有正 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能维持正常。即患者血液置换量 达全身血液总量,实际上还会有三分之一自体成分(包括 凝血因子)保留在体内,仍然有足够的凝血功能。应当注 意,休克没得到及时纠正,可导致消耗性凝血障碍。FFP 的使用,必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效。禁止用FFP作 为扩容剂,禁止用FFP促进伤口愈合。
4、血小板的补充应放在最后,其耐受性最强。
临床输血知识、应急预案
v 生理盐水 v 胶体液
悬红
v 100%
80%
FFP
血小板
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容量)
临床输血知识、应急预案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附件:输血适应证
临床输血知识、应急预案
输血适应证
一、手术、创伤输血及适应证 v (一)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
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 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 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
临床输血知识、应急预案
v (六)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 (中性粒细胞<0.5×109/L)、并发细菌感染且抗菌素治疗 难以控制者,充分权衡利弊后输注。
《创伤病人的输血》课件
![《创伤病人的输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6953a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d.png)
记录每袋血的来源和去向
确保每袋血都有完整的记录,包括采血日期、采血者姓名、病人信息 等,以便追踪和管理。
03
创伤病人输血的适应症与禁
忌症
创伤病人输血的适应症
01
02
03
严重失血
创伤导致的严重失血,如 车祸、跌落等事故,需要 输血以补充血液损失。
休克
由于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 症状,如血压下降、心跳 加速等,需要输血来稳定 生命体征。
应,导致体温升高。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血制品中的 某些成分过敏,可能出 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
状。
溶血反应
输入的血型不匹配或血 制品被细菌污染时,可 能导致红细胞破裂,引
发溶血。
循环超负荷
快速大量输血可能导致 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
衰。
创伤病人输血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严格筛选血源
确保血型匹配,避免使用过期 或被污染的血制品。
密切观察病情
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定时 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 理不良反应。
控制输血速度
避免快速输血,根据患者情况 调整输血速度。
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
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 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急救措
施。
创伤病人输血并发症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因车祸导致失血过多,需紧急输血。输血后出现高热、寒战等不良反应, 经检查诊断为输血后发热反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患者症状缓解。
创伤病人输血的方法
成分输血
根据病人需要,输注红细胞、血 小板、血浆等不同成分的血液。 成分输血具有针对性强、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输血途径
通常采用静脉输血,包括中心静脉 和外周静脉。在紧急情况下,也可 采用动脉输血。
确保每袋血都有完整的记录,包括采血日期、采血者姓名、病人信息 等,以便追踪和管理。
03
创伤病人输血的适应症与禁
忌症
创伤病人输血的适应症
01
02
03
严重失血
创伤导致的严重失血,如 车祸、跌落等事故,需要 输血以补充血液损失。
休克
由于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 症状,如血压下降、心跳 加速等,需要输血来稳定 生命体征。
应,导致体温升高。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血制品中的 某些成分过敏,可能出 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
状。
溶血反应
输入的血型不匹配或血 制品被细菌污染时,可 能导致红细胞破裂,引
发溶血。
循环超负荷
快速大量输血可能导致 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
衰。
创伤病人输血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严格筛选血源
确保血型匹配,避免使用过期 或被污染的血制品。
密切观察病情
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定时 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 理不良反应。
控制输血速度
避免快速输血,根据患者情况 调整输血速度。
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
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 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急救措
施。
创伤病人输血并发症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因车祸导致失血过多,需紧急输血。输血后出现高热、寒战等不良反应, 经检查诊断为输血后发热反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患者症状缓解。
创伤病人输血的方法
成分输血
根据病人需要,输注红细胞、血 小板、血浆等不同成分的血液。 成分输血具有针对性强、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输血途径
通常采用静脉输血,包括中心静脉 和外周静脉。在紧急情况下,也可 采用动脉输血。
《创伤病人的输血》课件
![《创伤病人的输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0131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c.png)
柔性输血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 整输血方案,减少输血量。
结论
输血在创伤病人治疗中的重要性
输血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血容量和供氧能力, 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输血的安全性、替代方案 和术前术后输血的最佳策略。
参考文献
1. Smith J, et al. Blood transfusion in trauma patients: still a "work in progress". Surgery. 2014; 155(2): 205-206.
输血的基本原则
1 选择合适的输血成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 择红细胞悬液、血浆或血 小板等合适的成分。
2 保证输血安全
确保输血血型鉴定准确, 进行交叉配血,防止输血 不良反应。
3 控制输血速率
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控 制输血速度,避免输血过 快引起心血管反应。
输血的医学风险
输血反应
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发热、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病原体传播风险
输血可能传播病毒、细菌等病 原体,增加感染风险。
输血相关肺损伤
输血后可能引起肺损伤,如过 敏性肺炎、ARDS等。
输血前的准备
1
患者评估
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血红蛋白水平和输血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输血方案。
2
用血需求评估
根据手术情况和患者失血程度,确定合理的输血量和输血成分。
3
输血血型鉴定
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确保输血安全和兼容性。
输血中的注意事项
1 追踪输血后的效果
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血液凝固功能,在输血后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急救输血PPT课件【50页】
![急救输血PPT课件【50页】](https://img.taocdn.com/s3/m/703db26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f.png)
临床医护人 员组织用血 和献血双方 认真填写 《互助献血 登记表》, 双方签名
将《互助 献血登记 表》送医 院输血科 审核签名, 交献血者
献血者携带本 人身份证或有 效证件和填写 完整的《互助 献血登记表》 到血站制定的 采血场所联系 献血事宜
符合献血条 件的,血站 按无偿献血 的正常程序 采血并在 《互助献血 登记表》上 签名留存
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失血量约1500ml 以上:
①皮肤苍白、口渴; ②颈外静脉塌陷; ③快速输入平衡液1000ml,血压仍不回升; ④一侧股骨开放性骨折或骨盆骨折。
急性失血量的估计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 计失血的程度。但在急性失血的初期,由于血浓缩及 血液重新分布等代偿,上述数值可以暂时无变化。
③ 突然发生无法控制的快速出血(如胸膜腔大血管破裂、
肝脾破裂等)。
实施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应履行告知义务
紧急抢救非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 及流程
需要紧急非同型输血时:
经治科室应尽快将《临床输血申请单》送医务部审批,《临床输血申 请单》上用统一特定用语标明需求的紧急程度,如:“非常紧急”:1015min以内;“紧急”:30min以内等。医务部审批后连同血标本尽 快送达输血科备血
急性失血量的估计
骨折出血量的评估:
1. 肱骨骨折出血量約 100-800ml 2. 橈尺骨骨折出血量約 50-400ml 3. 股骨骨折出血量約 300-2000ml 4. 脛腓骨骨折出血量約100-1000ml 5. 一侧大腿非开放性骨折时,失血量达500-1000ml 6. 典型骨盆骨折无尿路损伤时,失血量达1000-1500ml 7. 胫骨骨折时,失血量500ml 8. 上腕骨折时,失血量350ml 9. 一条肋骨骨折时,失血量125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与创伤急救
扬州洪泉医院 急诊科 陈国清
目录
一.临床输血 二.临床输血新理念 三.临床输血管理规范 四.创伤出血估计 五.创伤复苏(指南解读) 六.创伤输血(指南解读) 七.合理用血、规范输血 八.输血安全(不良反应)
-
2
主要内容: 1 临床输血、规范输血 2 创伤急救 、合理用血 3 指南解读与规范复习
• 使用CPD保存液的期限为21天, • 使用CAPD保存液为35天。 • 全血在储存过程中可出现衰老变化,
如ATP、2、3 DPG活力下降(1/2恢复 时间为3~8小时,全部恢复需24小时 ),这些衰老变化在输入患者体内后 可恢复。
• 新鲜血不安全
• 一天内难以完成HBsAg、HCVIg、艾滋病抗体、梅毒试验等。
①. 红细胞的破坏 ➢ RBC平均寿命为120 天。 ②. 血小板的破坏 ✓ 血小板进入血液后,只在开始两天具有生理功能,其平均
寿命7~14天。 ③. 其他血细胞的破坏 ➢ 如中粒细胞在循环血液中停留8小时左右进入组织,一般3
天后将衰老死亡。
-
9
主要血液制品的成份:
血制品
成份
保存
规格、使用
悬红
1U红细胞由200ml全血去除血浆,加入 抗凝剂所得(200ml左右)。
-20℃下保存一年
200ml、100ml、50ml、 25 ml
按10~15ml/kg体重 输注
冷沉淀
每袋由200ml血浆制成 Ⅶ80~100单位; 纤维蛋白250mg; 血浆20ml
-20℃以下一年
20ml
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200ml分离为1U=2*1010
单采血小板:1治疗量=2.5*1011,可以 提高血小板20*109/L
• 以补充凝血因子为目的,应输24小时内的新鲜血浆或新鲜
-
14
输血有益无害吗?
• 输血无益:
全血中的白细胞是传播血源性病毒 的主要媒介。
全血使用适应证:既需补充红细胞携氧,又需补充血容量的患者。 1.体外循环;2.换血(新生儿溶血病);3.大出血的患者
-
12
更新临床输血理念----新鲜血比库血更“新鲜”
• 库血也“新鲜”
• 保存全血中的红细胞输入受血者体内 24小时后,有正常携氧功能的红细胞 复原率达70%。
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在37℃时,与生理盐水等 渗
5.血浆的pH
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7
血液功能:
运输功能:O2,CO2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提供反馈信息,参与体液调节 防御和保护功能 凝血与生理止血
-
8
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仅红细胞与血小板,每公斤体重每天生成和破坏 各占2.5×109个左右。
ACD:21天; CPD:28天; CPDA:35天
2U、1.5U、1U 1U悬红可提高6g/L的 Hb
新鲜冰 冻血浆
含有全部凝血因子 血浆蛋白为60-80 g/L; 纤维蛋白原2-4 g/L; 其他凝血因子0.7-1.0 IU/ml
自采血后6-8小时内 (ACD抗凝剂:6小时 内;CPD抗凝剂:8小 时内)速冻成块
• 如大量输血的患者(24小时大于4000ml),因库血中红细 胞2、3DPG活力的回升需一定的时间,(1/2恢复时间为3 ~8小时,全部恢复需24小时)。
• 以补充白细胞为目的,应输8小时内的白细胞制品。
• 以补充血小板为目的,应输保存期内的血小板制品(专用 的保存袋,22℃左右,震荡条件下,可保存5天)。
-
3
临床输血
• 输血(blood transfusion)定义:
静脉输注全血或血液成分以补充血液或血液成分的丢失,缺乏或过多破坏, 达到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恢复血液的携氧能力,抗感染,提高血浆蛋白,增 加凝血功能的治疗目的。
输血的历史: • 体液学说(希波克拉底,2500年前) • 放血疗法(柳叶刀 THE LANCET由来) • 动物-人的输血(著名的病人:莫里) • 人-人输血(1918年 James Blundell 输血手术,The Lancet, 1928 ) • 血型匹配研究(兰士台纳:发现ABO血型,Otternberg:血型匹配) • 血液抗凝(Lewisohn:柠檬酸抗凝) • 成份输血、自体输血
4℃下保存4小时
按2U/10kg体重输注 或1~2个治疗量 生存期5天,2~3天 后重复使用
临床输血新理念
A.不输新鲜(全)血 B.尽量不输亲缘血 C.大力开展自身输血 D.缺什麽补什麽
-
11
更新临床输血理念----全血“全”吗?
• 全血并不“全”
1. 血液离体后即发生"保存损害";
2. 血小板4℃保存12小时丧失大部分 活性;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主要成份: 1 血浆: 55%~60%,包括水、气体、无机盐类、不含氮有
机化合物、非蛋白氮、血浆蛋白质和脂类等。
2 血细胞: 40%~45%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血浆部分恢复快,输液+组织间液→血管内;细胞成分必须靠外来补充 ,其中红细胞占94%,血小板5%,白细胞1%。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生理特性:
1.血量
约占体重的7%,按70公斤计,约5000ml,妊娠期血量可 增加23%~25%。
2.血液的比重
全 血: 1.050~1.060; 血 浆: 1.025~1.030;红细胞: 1.090
3.血液的黏滞性
血液的相对黏滞性为4~5,血浆为1.6~2.4。
4.血浆渗透压
• 质量控制部门来不及抽检。 • 已存在的病源;疟原虫4℃保存两周大部分 灭活。
结论:新鲜血不安全;保存良好的库血在保质期内能满足临床需要; 除大量输血(24小时超过4000ml)外无需输注全血。
-
13
输新鲜血的临床指征
• 除纠正贫血外还需尽快恢复红细胞携氧能力的患者,应输 新鲜红细胞(以ACD保存液保存5天,CPD保存10天的红细 胞)。
3. Pt保存24小时丧失全部活性;
4. 中性粒细胞4℃保存4~8小时丧失 大部分功能,24小时丧失全部功能 ;
5. Ⅴ和Ⅷ因子4℃保存1~3天活性丧 失50%。
• 全血的缺点
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全血输入越多,患者代谢负担越重 ;
全血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均达不 到治疗浓度;
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 多;
扬州洪泉医院 急诊科 陈国清
目录
一.临床输血 二.临床输血新理念 三.临床输血管理规范 四.创伤出血估计 五.创伤复苏(指南解读) 六.创伤输血(指南解读) 七.合理用血、规范输血 八.输血安全(不良反应)
-
2
主要内容: 1 临床输血、规范输血 2 创伤急救 、合理用血 3 指南解读与规范复习
• 使用CPD保存液的期限为21天, • 使用CAPD保存液为35天。 • 全血在储存过程中可出现衰老变化,
如ATP、2、3 DPG活力下降(1/2恢复 时间为3~8小时,全部恢复需24小时 ),这些衰老变化在输入患者体内后 可恢复。
• 新鲜血不安全
• 一天内难以完成HBsAg、HCVIg、艾滋病抗体、梅毒试验等。
①. 红细胞的破坏 ➢ RBC平均寿命为120 天。 ②. 血小板的破坏 ✓ 血小板进入血液后,只在开始两天具有生理功能,其平均
寿命7~14天。 ③. 其他血细胞的破坏 ➢ 如中粒细胞在循环血液中停留8小时左右进入组织,一般3
天后将衰老死亡。
-
9
主要血液制品的成份:
血制品
成份
保存
规格、使用
悬红
1U红细胞由200ml全血去除血浆,加入 抗凝剂所得(200ml左右)。
-20℃下保存一年
200ml、100ml、50ml、 25 ml
按10~15ml/kg体重 输注
冷沉淀
每袋由200ml血浆制成 Ⅶ80~100单位; 纤维蛋白250mg; 血浆20ml
-20℃以下一年
20ml
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200ml分离为1U=2*1010
单采血小板:1治疗量=2.5*1011,可以 提高血小板20*109/L
• 以补充凝血因子为目的,应输24小时内的新鲜血浆或新鲜
-
14
输血有益无害吗?
• 输血无益:
全血中的白细胞是传播血源性病毒 的主要媒介。
全血使用适应证:既需补充红细胞携氧,又需补充血容量的患者。 1.体外循环;2.换血(新生儿溶血病);3.大出血的患者
-
12
更新临床输血理念----新鲜血比库血更“新鲜”
• 库血也“新鲜”
• 保存全血中的红细胞输入受血者体内 24小时后,有正常携氧功能的红细胞 复原率达70%。
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在37℃时,与生理盐水等 渗
5.血浆的pH
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7
血液功能:
运输功能:O2,CO2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提供反馈信息,参与体液调节 防御和保护功能 凝血与生理止血
-
8
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仅红细胞与血小板,每公斤体重每天生成和破坏 各占2.5×109个左右。
ACD:21天; CPD:28天; CPDA:35天
2U、1.5U、1U 1U悬红可提高6g/L的 Hb
新鲜冰 冻血浆
含有全部凝血因子 血浆蛋白为60-80 g/L; 纤维蛋白原2-4 g/L; 其他凝血因子0.7-1.0 IU/ml
自采血后6-8小时内 (ACD抗凝剂:6小时 内;CPD抗凝剂:8小 时内)速冻成块
• 如大量输血的患者(24小时大于4000ml),因库血中红细 胞2、3DPG活力的回升需一定的时间,(1/2恢复时间为3 ~8小时,全部恢复需24小时)。
• 以补充白细胞为目的,应输8小时内的白细胞制品。
• 以补充血小板为目的,应输保存期内的血小板制品(专用 的保存袋,22℃左右,震荡条件下,可保存5天)。
-
3
临床输血
• 输血(blood transfusion)定义:
静脉输注全血或血液成分以补充血液或血液成分的丢失,缺乏或过多破坏, 达到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恢复血液的携氧能力,抗感染,提高血浆蛋白,增 加凝血功能的治疗目的。
输血的历史: • 体液学说(希波克拉底,2500年前) • 放血疗法(柳叶刀 THE LANCET由来) • 动物-人的输血(著名的病人:莫里) • 人-人输血(1918年 James Blundell 输血手术,The Lancet, 1928 ) • 血型匹配研究(兰士台纳:发现ABO血型,Otternberg:血型匹配) • 血液抗凝(Lewisohn:柠檬酸抗凝) • 成份输血、自体输血
4℃下保存4小时
按2U/10kg体重输注 或1~2个治疗量 生存期5天,2~3天 后重复使用
临床输血新理念
A.不输新鲜(全)血 B.尽量不输亲缘血 C.大力开展自身输血 D.缺什麽补什麽
-
11
更新临床输血理念----全血“全”吗?
• 全血并不“全”
1. 血液离体后即发生"保存损害";
2. 血小板4℃保存12小时丧失大部分 活性;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主要成份: 1 血浆: 55%~60%,包括水、气体、无机盐类、不含氮有
机化合物、非蛋白氮、血浆蛋白质和脂类等。
2 血细胞: 40%~45%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血浆部分恢复快,输液+组织间液→血管内;细胞成分必须靠外来补充 ,其中红细胞占94%,血小板5%,白细胞1%。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生理特性:
1.血量
约占体重的7%,按70公斤计,约5000ml,妊娠期血量可 增加23%~25%。
2.血液的比重
全 血: 1.050~1.060; 血 浆: 1.025~1.030;红细胞: 1.090
3.血液的黏滞性
血液的相对黏滞性为4~5,血浆为1.6~2.4。
4.血浆渗透压
• 质量控制部门来不及抽检。 • 已存在的病源;疟原虫4℃保存两周大部分 灭活。
结论:新鲜血不安全;保存良好的库血在保质期内能满足临床需要; 除大量输血(24小时超过4000ml)外无需输注全血。
-
13
输新鲜血的临床指征
• 除纠正贫血外还需尽快恢复红细胞携氧能力的患者,应输 新鲜红细胞(以ACD保存液保存5天,CPD保存10天的红细 胞)。
3. Pt保存24小时丧失全部活性;
4. 中性粒细胞4℃保存4~8小时丧失 大部分功能,24小时丧失全部功能 ;
5. Ⅴ和Ⅷ因子4℃保存1~3天活性丧 失50%。
• 全血的缺点
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全血输入越多,患者代谢负担越重 ;
全血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均达不 到治疗浓度;
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