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的情感派教学方法共5页

合集下载

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

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

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导言情感在阅读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则是一套旨在培养学生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并探讨其在培养学生情感与阅读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是以情感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其基本原理概括为以下三点:1. 培养情感共鸣:通过精心挑选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文学作品,设计方法引导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进行情感共鸣。

通过情感共鸣,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提升他们阅读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2. 引导情感表达:在阅读的过程中,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情感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整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批判思维,提升文学素养和情感智力。

3. 培养情感品味: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追求高品质的文学阅读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中融入的情感、美感和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味,他们能更好地欣赏艺术之美,提升审美素养。

第三部分: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于漪情感派阅读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精心选取文学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接受能力,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材料。

作品的选择应注重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通过导读引发学生兴趣:在开始阅读前,教师可以进行导读,介绍作品的背景、主题和情感内涵,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导读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3. 引导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建立情感共鸣,并通过个人或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于漪情境渲染导入激趣法三例(教师中心稿)

于漪情境渲染导入激趣法三例(教师中心稿)

于漪情境渲染导入激趣法三例(教师中心稿)高中语文组吴昌均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先导,如果学生脱离了兴趣而学习语文,那一定是一种痛苦。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见解:“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导语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否得以激发。

导语方法种种,情景渲染无疑是课前最佳激趣方法之一,从于漪老师的三例导语中可窥一斑。

例一:朱自清《春》一文的导语--“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春,我们就回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这例导语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创设了一种联想情境,学生听后,会觉得眼前春光融融,一片生机。

老师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溢语言表,学生迫切学习《春》的欲望被激发,朱自清如何妙笔生花的描绘、盛赞春之美景,正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

例二:鲁彦《听潮》一文的导语--“海,无边无际,辽阔壮美;神秘莫测,变化无常。

它有时平静温柔,海鸥掠过水面,在海空之间盘旋翱翔;它有时汹涌澎湃,浊浪排空,怒吼咆哮。

生活在海边的人,目睹海的情态,耳闻海的呼啸,熟悉海的脾气,热爱大海;远离海边的人,读描写海的佳作,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海的壮观。

”在这例导语中,于老师对大海的情态、声音、乃至“”性格都作了生动的描摹,把大海无形中搬进了教室,或者说把学生引入了大海,缩短了学生和大海的距离,老师再带领学生读描写大海的佳作,定然会兴味盎然。

例三:杨朔《茶花赋》一文的导语--“这篇散文是一首歌颂伟大祖国的赞歌。

祖国,一提起这神圣的字眼,崇敬、热爱、自豪的感情就会充盈胸际,奔腾欲出。

我们伟大祖国有几千年的古老文明,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有许多令人神往的名山大川,还有著称于世的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内驱力——于漪情感教学法分析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内驱力——于漪情感教学法分析

情感是激发学生喜欢、热爱语文的内驱力。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有感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得靠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得法地激发、引导、培养。

于漪老师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用她的智慧点燃学生学习语文潜在的欲望,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语文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

她通过“披文入情”“以情激情”等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语文情感世界,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熏陶,从而塑造他们的心灵。

一、发掘文本中的美好情感,教师自身首先要进入课文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情感是摆在第一位的。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世界不断丰富,情感需要也开始强烈起来。

他们既有对父母、对师长的尊敬之情,又有对集体、社会、祖国的热爱之情;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又有对丑陋东西的憎恨之情;既有对同学的友情,又有对异性的爱慕之情。

为此,语文教师要通过课文的教学,积极、主动、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情感,使之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篇好的课文,必然包含丰富而美好的情感,必然是情动于衷、情溢于言的产物。

为此,语文教师要深入课文,深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于漪老师每次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文章的来龙去脉,并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每一篇课文都有其内在的固有的情感脉络,教师只要深入体会,认真咀嚼,广泛联想,就能深刻领悟课文中的情。

于漪老师的方法对广大语文教师的启示在于:要想点燃学生的感情火花,教师首先要自己真正动情。

教师只有自己进入了课文的角色,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对课文进行再创造,对课文中的形象进行丰富和补充,真切地体验作品中寓含的情感。

二、以课文之情,激学生之情,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与课文水乳交融的姿态情感教育是作品中人物的心灵、作者的心灵、教师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相接触、相交融的过程,是一种通过课文的情感来激发、感化、陶冶学生情感的过程,是学生语文核心素质、思想品德、人格得以升华的过程。

于漪教学【浅谈于漪的教学艺术】

于漪教学【浅谈于漪的教学艺术】

《于漪教学【浅谈于漪的教学艺术】》摘要:如学生不愿学、甚至厌学那就无法教学生“学会”也更谈不上“学会”了,漪老师教学非常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知兴趣,教师教学效如何取教师影响力漪老师就是这样位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力老师摘要古人云“水珠集聚成海历积累成学问”作名优秀语特级教师漪老师创造了语教坛奇迹这取她良素质修养和长期坚持勤学苦练领以及爱心奉献和情感驱动素质修养是指人从事某项工作或职业所具备专业素养人具有从事某项专业工作素质并不完全依赖天赋而主要是靠天修养而成漪老师课从校讲到校外从上海讲到全国她课对年轻代语教师而言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地方众所周知漪老师是位语教学上独具魅力教师除了她拥有当教师某些天赋外更主要还是她热爱教育事业努力耕耘潜心研究她是改行教语直以“出口成、下笔成”作己奋斗目标而她对己有清醒认识发现己视野、知识、课堂实际操作等存明显缺陷由漪老师作了连续不断努力她拼命吸取知识打业底子她用数倍功夫从系统学习语法、汉语拼音、修辞入手到、史、哲广涉猎;以外学史线选了各期有代表性有影响作品力早日摆脱知甚少甚浅窘境告别孤陋寡闻迈向知较多较广较深目标“天天明灯伴着午夜”不仅如她还要己对重要理论要反复学进扣深入学拓扩视野广泛学她把平学习所得写成了笔记并完成了《学海探珠》老师潜心研究教材取得使用教材带领学生学语主动权检独立分析从语言到思想容从思想容到语言课反复推敲、研究、把脉络构成语言运用作者思路等弄得清如水力使教材如出己口如出己心钻研教材要花0、0甚至30没有什么可供现场教学参考这就促使己非认真非刻苦钻研不可三、五、八、十、上独立钻研开始尝到了庖丁牛滋味教鲁迅先生药了“着”音她遍了所能到了英译准了音才算放心以死活形成规开始教语漪老师教学用语不规了提高教学用语质量她硬是把课堂上要说话写成详细教案然修改用规面语改造不规口头用语然背出口语化详写教心得对刚刚结束课评头品足缺不足激励己不断改进四十年废寝忘食孜孜以漪老师终实现了己初衷漪老师课堂始终向外人开放堂堂都是”示课”“公开课”老师教案选早已成全国各地语教师案头教学录像成全国各地语教师观摩例;她学生分考上学只要听她上课或者她教学专著都会从心里发出赞叹语课怎么会如有声有色多彩多姿呢?教学艺术也是教师只能闪现和心理机智位教师有了定学识水平加上智能高心理情绪就有可能把教学推向完美艺术境界那么语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职能呢?()爱力量只有对己工作有了强烈责任感豪感、光荣感以及颗真挚爱人心“才能具有如诗深情”“无限热爱”“无私奉献”她课以教人宗旨总是以极爱心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指导他们成长她每堂课导语每课诵每次提问每段将评都能够背下说出娓娓动听漪老师课堂上总是洋溢着激情盎然热烈气氛荡漾着浓浓师爱,这并非兴所至那么头哪里呢?用老师己话说就是要心眼学生每学生着想教每学生这是教师生涯事而做到这并非易事学生世界色彩斑斓人简直就是件艺术品各不相有开放有向有爽朗有含蓄有聪慧有秀进入他们世界和他们交朋友育人是老老实实事教学生学语是用华优秀化哺育他们成龙提高他们语总体素质不得半虚空和马虎漪老师言生命闪光无课堂上面对几十双充满知渴望眼睛我深切感受到我是因他们而存是因他们成龙生命才有义才有价值语教师首先应该用己富有语精神灵魂影响学生语精神实质是“爱”“有了爱就有了切”漪老师就是让学生懂得爱惜己爱别人爱切生命懂得生命可贵生存价值是她课堂抛开了审问与灌输往往与学生进行种和谐平等地对话让其对话感知社会与人生提升了学生们精神与情感课堂上放弃剖与拆析进入与学生起感受汉语言无穷魅力并沿着“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学习规律正确如地运用汉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只有深厚化积淀面前切教学技巧都会显得随心所欲又都会显得轻松如法国诗人荷尔德曾说“人诗地栖居地上”漪老师就是这样位可以诗地栖居语课上诗教师所以她学生都可以诗地栖居语地上(二)学习动机动机是切学习原动力是推动学生学习主动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前提如学生不愿学、甚至厌学那就无法教学生“学会”也更谈不上“学会”了漪老师教学非常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知兴趣就语教学而言与写心理因素很复杂它效往往与外界良环境引人探究问题幽默有趣语言民主可亲学习气氛紧密相关教师要尽力顺应学生心理机能把握心理流向创设有利须生思维环境而老师就是位极善组织教学善创设教学环境高手漪老师总是依据语学科特对学生们常进行学习目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学习动机很与学生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建立起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强烈刨根究底欲望实施进行激励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进行目标激励或者发掘学生身上闪光予以表扬进行前景激励努力使学生把学习化己要从而产生浓厚知欲望愿学、乐学、爱学使学生学习具有持久动力教师教学效如何取教师影响力漪老师就是这样位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力老师因她教学生没有人学不知识也不足奇了(三)教学实施教材挖掘深和广漪老师采用了两种方法是从广上开拓扩知识覆盖面所谓从广上开拓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课不是只见课不顾其他老师总是审慎选择知识延伸扩展不断增加学生知识储备使他们吸取多种营养尽量把课上上《晋祠》课老师从广上开拓让全体学生依次介绍祖国名胜古迹介绍推荐国名胜词并且听写“晋祠”条目引进有关地理历史知识复习了物理力学原理传授了“看景不如景”艺术审美常识……这样开拓所用课相仿收效却不般真所谓事半功倍她用相教材相课但课堂上知识容量要比般课堂知识容量多出三分以上学生她课堂里“思接千视通万里”知识面不断扩。

于漪的语文情感教学艺术

于漪的语文情感教学艺术

【主要著作】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 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 究》、《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 录》、《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 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 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 于漪的文章《往事依依》收录在苏教版七 年级上册第六课。
1.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 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 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 3.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 尚。首先要“智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 4.座右铭:教育工作中,一切以教师人格为依据:智如 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 5.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合格,就是不负 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 6.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 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 易和你交融。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 的时候。因为,教育事业是创造性的事业。 7.“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 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想不仅具有鲜明的特点, 而且其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她的教育思想立足点高,覆盖力强,生命 力持久。构成她特色鲜明的教育思想主要 有三个部分。
一、全面育人观。树立育人大目标。(目中有人, 教文育人,弘扬人文) 二、语文整体教学观。(教学立体化,多功能)
三、自我塑造观(语文教师要有师爱,要有激情; 要有深厚的功底;要有时代的年轮)
于漪的情感教学艺术
一、熏陶感染塑心灵。(创设情境,揭示寓 意,变角度提问,联系· 扩展增添情感浓度)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方法更新变 化,趣:要有趣味,情:传之以情,以情 激情) 三、利用知识的磁力。(力求知识的广度, 力求知识的密度。)

于漪老师的教育情怀与教学方法

于漪老师的教育情怀与教学方法

于漪老师的教育情怀与教学方法于漪老师是中国的一位知名教育家,她的教育情怀和教学方法备受赞誉。

于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始终坚信教育是改变人生的力量,她把教学看作是自己的事业和使命,依据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了众多的学生。

于漪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她认为,现代教育应把培养完整人作为最终目标,除了注重传授学科知识之外,也应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人文素养可以让学生具备优秀的人格魅力和连贯性的思维方式,而创新精神可以让学生更具有未来竞争力。

于老师抓住了这一点,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她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培养,注重传授职业素养和品德修养的教育内容。

此外,她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于漪老师教学方法多样化且富有灵性。

她运用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如PBL(问题式学习)、协作学习、案例教学等,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她注重把实践活动和学习过程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以使学习成为一个有趣、富有成效的过程。

她教学中的课程设计充满创意,如将《古诗词》与武术相结合,在教学中穿插诗歌朗诵和舞蹈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于老师更加注重灵性。

她在课堂上富有魅力和感染力,让学生们体验到了教育和生命的力量。

她教学的形态和方式丰富多样,使用各种方法和媒介传递知识和潜在的价值,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推崇。

于漪老师实行“一带一路”教育理念。

她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承担起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促进文明发展和世界和平。

于老师总结了“一带一路”教育中发挥作用的三方面因素:知识、文化、合作。

她认为,只有了解多样的文化和背景,才能促进有益的合作和发展。

这种教学方式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认识,为全球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

总之,于漪老师积极践行着教育事业,她的教育情怀和教学方法对教育行业和学生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把教育视为工作和使命,并且一直在实践中创新和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于漪情美语文

于漪情美语文

于漪情美语文是一种以情感美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和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

这种教学理念由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提出,并在她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于漪情美语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阅读和表达中感受到语文的美。

这种教学理念认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体验和欣赏美,提升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于漪情美语文的教学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如语言美、形象美和思想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判断力。

3.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如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于漪情美语文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和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旨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美,提升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个性发展。

浅谈“情感派”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及启示

浅谈“情感派”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及启示

浅谈“情感派”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及启示摘要:“情感派”的教学特点是:熏陶感染塑心灵。

于漪老师作为情感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学语文情感教学这块园地,孜孜以求,著述等身,甘洒热血五十余载,将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求实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的语文情感教育思想体系和“左手激趣—右手激情”的教学艺术体系,对我国当下的语文教育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于漪;情感派;语文教育思想一、情感派的教育思想情感派是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一种教学派别。

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于漪,欧阳代娜和程翔,主要教育思想为熏陶感染塑心灵。

主张教师对待语文教育,要富有激情,要“倾情”;对待学生要做到“丹心一片”,这样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方面,主张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

要“教之以情,授之于趣”。

二、“情感派”于漪的教学艺术于漪老师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语文界泰斗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

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中,于漪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与反思,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左手激趣,右手激情”的教学艺术。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一)兴趣观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

在语文教育中,于漪老师把兴趣培养放在第一位,主要有四点经验:1.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于漪把每堂课的导入看的十分重要。

有的课文用悬念式导语,引起兴趣;有的课文用激情式导语,做到声情并茂;有的课文用怀旧式导语,温习旧知。

例如在讲授《记金华的两个岩洞》一课时,在深入研读部分,引用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由此一来,学生对课文中岩洞中的冰壶洞中的飞瀑有了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也将学生的兴致推入高潮。

语文课堂情感教学“五法”

语文课堂情感教学“五法”

语文课堂情感教学“五法”(南部县大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南部 637300)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近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

一、宽松和谐激趣法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

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

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无限活力。

二、赞扬欣赏激趣法。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

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

”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

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

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

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

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

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于漪的情感派教学方法

于漪的情感派教学方法

于漪的情感派教学方法于漪的情感派教学方法如下:情感派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种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的变化美……常将讲、思、答、议、评有机结合,常取启发式、导学式、自学式等有效模式之长而自成风格,独为一体。

这也是一种“没有模式的模式”。

语文教学情感派的代表是于漪、欧阳代娜,于漪老师的著作《语文教苑耕耘录》于1984年出版,标志着“情感派”的诞生。

于某,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于老师认为:语文教育要直面于“人”,植根于“爱”,发轫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

情感派课堂教学体现出的特点:一是立体化多功能效应,多项新的师生关系,灵活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常采用“巧引”“美读”“情讲”“趣溢”等多种教学手段。

语文课积极追求文化精神,“运用古诗词营造文化氛围”“引用文论、诗评强化文化底气”“用历史、哲学、音乐、美术、戏剧表演等相关知识来拓展文化领域”。

教学语言“追求生动亲切”“追求词采丰美”“追求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追求纯净严谨、富有逻辑性”。

情感派主张把引导学生“思”放在重要位置。

于漪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释――再生疑―—再质疑―一再解释”。

于老师的以上主张,比较符合学生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规律。

情感派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敏感地注意到“情感”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情感派第一次从理论上突破程式化的束缚,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先教什么知识、后搞哪些活动未作具体的表述,从而给教师留下了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空间,在我国语文教改的历史上将永留光辉的一页。

于漪的教学故事

于漪的教学故事

于漪的教学故事
于漪老师啊,那在教学界可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

有一次呢,于漪老师要给学生讲一首古诗。

上课铃响了,她就像带着魔法走进了教室。

她没有一上来就干巴巴地解释诗句,而是先给学生们描绘了一幅画面。

她说:“孩子们呀,想象一下,在一个雾气蒙蒙的早晨,就像有一层轻纱盖在大地上,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就像害羞的姑娘躲在帘子后面呢。

这时候,咱们诗里的主人公就站在这样的景色里,那他心里会想啥呢?”这一下就把学生们的兴趣给勾起来了,大家眼睛瞪得大大的,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

于漪老师讲课文的时候还特别注重情感的传递。

有一回讲一篇描写母爱的文章,她读着读着,自己的声音都有点哽咽了。

那声音就像涓涓细流,流进了每个学生的心坎里。

学生们坐在下面,感觉就不只是在听一篇文章,而是在感受一场浓浓的母爱。

有个调皮的小男生,平时上课总是爱动来动去的,那天都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呢。

她对待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是特别有耐心。

有个学生写作文啊,那简直是一塌糊涂,错别字连篇,语句也不通顺。

可是于漪老师呢,就像个寻宝的人一样,在这篇“糟糕”的作文里找闪光点。

她把那个学生叫到跟前,笑眯眯地说:“孩子呀,你看你这个描写小动物的动作的词用得多好啊,就像给这个小动物注入了生命一样。

要是能把其他部分也写得这么精彩就更好啦。

”就这么几句话,那个原本对作文灰心丧气的学生,一下子就有了信心,后来作文水平是蹭蹭地往上涨。

于漪老师就是这样,用她的智慧、情感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在教育的舞台上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教学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特级教师于漪春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教案第一章: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1.1 教学理念分析于漪春老师的教育理念,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1.2 教学实践分析于漪春老师教学实践中的经典案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展示如何将教学理念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章:语文阅读教学策略2.1 阅读教学理念强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

分析于漪春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理念,如“以学生为本”、“培养阅读兴趣”等。

2.2 阅读教学策略探讨于漪春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的有效策略,如问题驱动、情境创设、合作学习等。

分析这些策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和兴趣。

第三章:语文写作教学策略3.1 写作教学理念强调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分析于漪春老师在写作教学中的理念,如“激发学生创造力”、“注重写作过程”等。

3.2 写作教学策略探讨于漪春老师在写作教学中采用的有效策略,如话题引导、情境创设、评价与反馈等。

分析这些策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第四章:语文听说教学策略4.1 听说教学理念强调听说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分析于漪春老师在听说教学中的理念,如“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听说习惯”等。

4.2 听说教学策略探讨于漪春老师在听说教学中采用的有效策略,如任务驱动、情境创设、互动交流等。

分析这些策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培养沟通技巧和合作精神。

第五章:语文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理念分析于漪春老师对教学评价的理念,强调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探讨如何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

5.2 教学反思与改进分析于漪春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改进,如对教学方法的调整、对学生的关注等。

于漪语感教学实践路径(3篇)

于漪语感教学实践路径(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学生的语言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于漪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她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本文将从于漪语感教学实践路径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开展语感教学。

二、于漪语感教学实践路径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于漪认为,语感教学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

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语言魅力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融合,展示语言的美。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播放荷塘月色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感受荷塘月色的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体验语言魅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朗读比赛、诗歌朗诵、作文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言的魅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语言,提高语感。

2. 注重朗读,培养语感于漪强调,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包括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要求。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关注词语、句子的运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背影”一词的运用,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3. 重视写作,提升语感于漪认为,写作是检验语感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在写作中提升语感。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素材。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体验、思考等方式,将生活中的点滴感受融入写作中。

(2)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续写、改写等。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作者于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并掌握作者于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深入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感悟作者对春天的深度描绘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春》全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从而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春》,理解课文大意,感知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讨论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4. 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以及对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的启示。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仿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8. 板书设计:课文《春》写作手法: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0. 课后辅导:对学生在课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汇报等,评价学生的主动学习程度。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创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春天的气息,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摆放一些春季的花朵、小草,或者播放一些春天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例如春雷、春雨等,让学生从中获得阅读的灵感和动力。

二、选取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精心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

例如,在初中阶段,可以推荐一些充满浪漫和幽默的春季诗歌和散文,例如杨绛的《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希望。

在选取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适度降低文学作品的难度,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引导和诠释。

三、结合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让学生在课上阅读,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家里和课余时间里继续阅读。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俱乐部、朗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利用阅读体验,培养阅读的习惯和爱好。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阅读分享会、写作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阅读材料,从而加深对春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四、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放映优秀的春季电影、形成文艺小组等形式,促进学生对春季文学的了解和领悟。

同时,可以采用问答、讨论和诠释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阅读材料。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例如课外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等,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选取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结合阅读体验和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希望。

因为有了“春天”,我们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浅析于漪老师创设语文课堂情境的方法

浅析于漪老师创设语文课堂情境的方法

力 。卢梭早 就在 他的《 爱弥儿》 里谆谆告诫我们 : “ 千万不要 同年轻人干 巴巴的讲什 么理论 , 如果你 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 , 你就要用一种东 西去标志 它。应 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 , 才能为他所 了解 ” 。夸美
纽斯 也说过 : “ 凡是没有被悟性 彻底领悟 的事项 , 都不 可用 熟记 的方法
去 学 习”。
那么 , 怎样让学 生把书真正读 到心里 , 让他 们的思想 、 情 感和课文 中的思想情感融 为一体 , 与作 者的喜怒哀乐 产生共鸣 呢?于漪老 师认 为: 人 的情感 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 , 青少年的情感很容易在一定 的 情境 中产生 , 教 师应 用教学激情来创设与教学 内容相应 的情景 , 创造和 渲染气氛 , 使学 生产 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 使其耳濡 目染 , 受到熏 陶, 这就 是于漪老师 的“ 情境说 ” 。于漪老师的具体做法是 :
科技 富
浅析 于漪老 1 @6 1 ] i P l i R 文课堂情境硇方法
安 阳市 第一 中学语 文组 马 洁
[ 摘 要] 特 级语 文教师 于漪老 师的课 堂教 学魅 力和不 同凡响的教 学风格在 于她独特 的课 堂教学感染 力, 源自 她 善 于创设语文课 堂 情境 。她 能让学生着魔般地跟随她渐入文章之佳境 与种种 高尚的思想接 触 , 跟诸 多高尚的人物谈话 , 在不知 不觉间思想情操 意志品 格 受到感 染熏陶, 逐 步培养其发现 美、 感受美、 表现 美、 创 造美的能力 。这样 的教 学不但科 学的遵循 了语 文学科的特殊规律 , 而且 完 美地 达到 了“ 随风潜入夜 , 润无 细无声 ” 的教 育艺术境界 充分显 示出于漪课 堂教 学中独特的感 染力 。 [ 关键词 ] 于漪 语文教 学 课堂情景 为什 么要创设语文课 堂教学情境呢 ? 选人语 文课 本的文学作品 中有着优美的意境“ 词 以境界 为上 , 有境 界 自成高格 ” ( 王 国维《 人 间词话 》 ) 。文 学作 品中的意境 , 包括 “ 意” 和 “ 境” 两方 面。 “ 意” 是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 境” 是作 品中描绘 的艺 术形象 , 也就 是具体 的景物和生活画面 ; 意境是作家描绘 的饱含深意 的 艺术形象 。只有体会到这样的艺术形象 , 才算是真正读懂作 品 , 但是 由 于 中学生 的生活 阅历浅 , 理性思 考能力 还较差 , 所 以对生活 缺乏感受 基调; 二读 , 理解描绘的形象 ; 三读 , 注意压韵和节奏 ; 四读 , 总体理解 和 领 悟 。纵观 这一课的 四读 , 是于漪老师 引导学生从诗 的感 情色彩到具 体形 象 , 再到压韵节奏的深入过程 , 也是从 品中认识美——理解美—— 欣赏美——再现美 的过程 。 三、 情讲 毋庸讳 言 , 教学无论怎样改革 , 总要老师站在讲 台上 “ 讲” 课 。而要 设课 堂教学 的情 境 , 使上课成为一种愉快 的活动 , 离开老师动 听的讲怎 么可能做到 呢?于漪老师说 “ 所谓‘ ‘ 晴讲 ’ , 是指教师情绪饱满 , 感情充 沛, 绘声绘 色 , 文采飞扬 的讲述。 ” 于漪老师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优秀 教师, 她充满感 情和文采 的讲 述 , 句句扣住 学生的心弦 , 激 起学生相应 的情 绪体 验 , 进入教材所展现的情境 中去 。她情讲 的经验是找准 “ 动情 点” , 具体做 法是 抓住关键词句 、 重要场景 、 主题思想 。于漪老师说“ ‘ 情 感派’ 三个字并 不能说 明我教学 风格 的追求 。因为对学生充 满感情是 教 师职业 的天性。而我们 的语文学科本身就是注满感情 的学科 。我们 更倾 向于很 多听过我课 的专 家与同行 的评 价 , 他们认 为我 为追求高 尚 教 育境界而使用 的所谓 ‘ 艺术 ’ 了然无痕 , 只能感觉到那种 由师生共 同 创造 的浓郁 的‘ 美’ 的氛 围, 那份在知识海 洋中畅游搏击 的愉 悦。他们 用 泰戈 尔的诗句 ‘ 天空不留痕迹 , 鸟儿 已经飞过 ’ 来形容我 的教学风格 , 并送 给我 四个字 : ‘ 大象无形 ’ 。我虽不敢承受这样极高 的赞赏 , 但这正 是我 追章 总有 一些意简言 赅 的关键词 句 , 应引导学生重捶敲打 , 使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溅 出耀眼 的火花 , 照亮学 生的心灵 , 引起他们的共鸣 。 《 荔枝蜜》 中的一句“ 我不禁 颤: 多么可爱 的小生灵啊 ! ” 于漪老师就抓住 了“ 颤” 这个 动词做动情 讲述 : “ 颤” 是 抖动 , 这儿是外因引起的抖动 : 工蜂“ 最多 ” 活六个月 , 整日 整月采花酿蜜 , 生命 如此短暂 , 作家意想不到 , 心颤动 了; 作者被养蜂员 老梁 的话 猛然 一击 , 情不 自禁 地做 出反应 , 故 而是 “ 不禁 一颤 ” , 这 个 “ 颤” 是对 “ 辛 勤酿就百花蜜 , 留得香甜在人间” 的小蜜蜂 的赞颂 , 是对小 蜜蜂 短暂的生命所 显示 的意义 和价值 的领悟 。所 以 , 紧接着 是发 自肺 腑 的赞美—— “ 多可爱 的小 生灵啊” , 然后又容情于理 , 评述蜜蜂对美化 人类 生活所做 出的贡献 。于漪老师 正是通过对 “ 颤” 的捶打情讲 , 拎起 了这一段 的议论抒 情 , 注情 于蜜蜂 , 使“ 对人无所求 , 给人的却是极好 的 东西 ” 的高 尚情操进 发出耀 眼的火 花。正如 于漪 老师所说 , 教 师要“ 用 心于感情 的激荡 ” , 在她 的课 堂上 , 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 , 学生的情感在 她 富有激 情 的点拨 之下不断掀起波 澜 , 对作 品的理解也随着感情 之波 的叠起而走 向深入 。

于漪老师教育思想

于漪老师教育思想

于漪老师教育思想(共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与心灵接触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教育是心灵相接触的教育,是一种在感化、陶冶中使学生的素质和品格得以升华的教育。

没有了情感,语文教学就会失去灵性、灵魂而变得苍白无力。

于漪老师语文情感教育观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认为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语文教学重在熏陶感染塑心灵,用兴趣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没有了情感,语文教育的价值就得不到体现。

一、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相沟通的事业,是以精神养育精神、用生命呵护生命的事业。

裴斯泰洛奇认为,爱是统摄其他一切感情的核心,也是人性统一的核心,所谓心、脑、手协调发展,也就是爱和智力的协调发展。

只有爱才能使知和行统一起来。

爱和智力结合构成核心力量,使人成为人,达到人的理想。

教育中没有爱,任何努力都将事倍功半。

于漪老师对语文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热情,对学生倾注了深深的爱。

1.对语文深深的爱于漪老师特别欣赏闻一多的那首《红烛》:“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她正是以这种红烛精神,怀着对语文炽热真挚的爱,在语文教苑辛勤耕耘,并收获了累累硕果。

于漪老师说,一个语文教师对所教学科和所教的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

并认为这种“爱”,应包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要了解汉语语言文字的悠久历史,广泛阅读流传下来的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有了这种感情,就会觉得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能够有机会学习祖国丰富、优美的语言,是非常幸福的。

教师只有自身拥有这份情感,才能够在语文教学中,饱含感情地引导学生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生动,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由于于漪老师对语文爱得热烈、深沉、执着,因而教学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这种感情。

语文教师就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

于漪单元教学

于漪单元教学

于漪单元教学教师倪老师:今天我们来讲述的是《于漪单元教学》。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于漪生平和其作品《诗经》的选段与赏析。

我们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于漪的诗歌艺术。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一、教学目标1. 掌握于漪生平的基本情况,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理解于漪诗歌的艺术特点,能运用相关的诗歌赏析技巧进行学习。

3. 学习并能背诵一首以上的于漪诗歌作品,提高口语表达和朗诵能力。

4. 通过学习于漪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于漪生平及其作品《诗经》的选段与赏析。

2. 于漪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3. 比较于漪与其他古代文学名家的诗歌风格与艺术成就。

4. 学习并背诵一首以上的于漪诗歌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于漪,我们可以放映一段与于漪有关的视频,介绍他的生平和诗歌创作成就。

或者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发学生对于漪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讲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向学生介绍于漪的生平和作品。

重点介绍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和他的诗歌艺术特点。

可以为学生播放多个与于漪相关的诗歌朗诵视频,提高学生对于漪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诗歌赏析选择几首代表性的于漪诗歌,进行深入的赏析。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意象、结构等方面,分析和理解诗歌的内涵和隐含意义。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彼此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分析能力。

4. 诗歌朗诵与背诵在学习于漪的诗歌中,朗诵和背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朗诵可以加深对于诗歌音韵的感受,通过背诵可以更好地记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诗歌朗诵和背诵的比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5. 学习成果展示在学习完成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可以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诠释一首于漪的诗歌,也可以是学生用绘画、音乐等多种形式表达对于于漪的理解和赞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漪的情感派教学方法
情感派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种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的变化美……常将讲、思、答、议、评有机结合,常取启发式、导学式、自学式等有效模式之长而自成风格,独为一体。

这也是一种“没有模式的模式”。

语文教学情感派的代表是于漪、欧阳代娜,于漪老师的著作《语文教苑耕耘录》于1984年出版,标志着“情感派”的诞生。

于漪,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于漪老师认为:语文教育要直面于“人”,植根于“爱”,发轫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

情感派课堂教学体现出的特点:一是立体化多功能效应,多项新的师生关系,灵活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常采用“巧引”“美读”“情讲”“趣溢”等多种教学手段。

语文课积极追求文化精神,“运用古诗词营造文化氛围”“引用文论、诗评强化文化底气”“用历史、哲学、音乐、美术、戏剧表演等相关知识来拓展文化领域”。

教学语言“追求生动亲切”“追求词采丰美”“追求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追求纯净严谨、富有逻辑性”。

情感派主张把引导学生“思”放在重要位置。

于漪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释――再生疑――再质疑――再解释”。

于漪老师的以上主张,比较符合学生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规律。

情感派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敏感地注意到“情感”在语文教育中的
重要性,并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情感派第一次从理论上突破程式化的束缚,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先教什么知识、后搞哪些活动未作具体的表述,从而给教师留下了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空间,在我国语文教改的历史上将永留光辉的一页。

情感教学的源起
近年来,我国对教育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教育改革的程度也在不断地深化,并且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

而其对于“情感教学”的探析与实施更是成为众多改革措施中一株娇艳的奇葩。

所谓“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能够恰当地运用一些教学手段,通过调动、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情感因素,提高了课堂效率。

因此,许多教育工作者纷纷开始将“情感教学”引入自己的课堂之中,而其中做得最好也最有成效的当属于漪老师。

于漪其人――情感的主体
于漪老师所追求的是一种情感教学模式。

她的课堂激情四射,处处充满着思想、情操、品格、意志等情感分子,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于漪老师本身就是一个情感的主体。

她对语文的钟情、对学生的热情,使她的课堂激情洋溢、情感饱满。

教育界前辈叶圣陶曾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

”于漪老师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课堂,这情感不仅包含师生对语文课的深情、激情、热情,而且更透着一股浓厚的人情味。

于漪老师将自己看成是学生的一分子,和他们一起喜怒哀
乐,并且把健全人格的自由发展还给他们,和学生们做最贴心的朋友,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她不愿让师生这层关系成为束缚与学生交流的枷锁,而更愿与他们成为朋友,平等地看待他们,让孩子们都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或许正是因为于漪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唤起了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吧。

于漪老师教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感情!
于漪其课――情感的“平台”
语言是所有思想的外衣,也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曾经有人把语言在交际生活中的作用形容得十分贴切,说它“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东西”。

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有这样的一段名言:“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

然而,语言可以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而“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教学用语,认真地研究语言艺术。

而于漪老师就抱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决心,认真反复地推敲琢磨每句话、每个词,力求完美。

她的教学语言追求“词采丰美、节奏鲜明、情感充沛、亲切生动”,宛如“蜜”一样“粘”住了每位学生,而也正是语言的这种魅力使课堂“情”意浓浓。

于漪老师教学语言的魅力贯穿整个课堂始终,无处不在。

不仅开场的导语情感充沛、无比精彩,而且课堂讲解更是循循善诱。

于漪老师说:“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工了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

教学用
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时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之中,受到教育与感染。

”因此,她课堂讲解时的语言设置不仅延续了导语词采丰美、节奏鲜明的特点,更增添了一种生动亲切、循循善诱之韵味。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

”而作为老师,也需要在其课堂上设置情境,而且要善于“造境”,要启发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学会创设作品所描绘的境地,步入作品描绘的情境。

于漪老师就十分善于根据不同的文章将学生带进不同的情境,并且更难得的是她所创设的情境不是要让学生有如临其境之感,而是要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还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的确,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不应该是单向的单纯灌输,而应该是双向互动的。

于漪老师就很重视课堂互动。

她坦言在上课时,不只把目光停留在好学生身上,而是把眼界放宽,每位同学都要“尽收眼底”,以便随时捕捉他们细微的变化,进行多方面的互动,做进一步情感的交流。

总之,情感教学是一种呼唤学生心灵的教学模式。

教师们应该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运用不同的手段引导、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给“情感教学”一个正确的定位,让“情感教学”能沿着一条健康的可持续的道路继续向前!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
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