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之解方程和方程组精讲

合集下载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是数学学科的两个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高中数学之间有很多重要的衔接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初中阶段为高中数学奠定了基础,对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内容起到了桥梁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初高中数学的衔接知识点。

1. 线性方程组: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基本方程,并且已经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

在高中数学中,线性方程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高中数学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扩展到了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需要学生通过初中的基础知识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2. 平面几何: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平行线、相交线等。

在高中数学中,平面几何的学习更加深入,学生需要掌握更加复杂的定理和证明方法,如欧拉公式、位似三角形等。

初中阶段对平面几何基本概念的学习为高中学习提供了基础。

3. 直角三角形: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如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等。

在高中数学中,直角三角形的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和扩展,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三角函数和相关定理,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初中阶段直角三角形的学习为高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统计与概率: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和概率知识,如频数、频率、样本空间等。

在高中数学中,统计与概率内容更加丰富和复杂,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统计分布和概率计算方法,如正态分布、条件概率等。

初中阶段对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为高中学习提供了基础。

5.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数列知识,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在高中数学中,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学生需要掌握更加复杂的数列性质和求解方法,如通项公式、递推公式等。

初中阶段对数列的学习为高中学习提供了基础。

6. 函数与方程: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函数和方程知识,如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程(5)——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分式不等式讲义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程(5)——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分式不等式讲义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程第五讲 方程与不等式5.1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方程 22260x xy y x y +++++=是一个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二次方程。

其中2x ,2xy ,2y 叫做这个方程的二次项,x ,y 叫做一次项,6叫做常数项。

我们看下面的两个方程组:224310,210;x y x y x y ⎧-++-=⎨--=⎩ 222220,560.x y x xy y ⎧+=⎪⎨-+=⎪⎩ 第一个方程组是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第二个方程组是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二次方程组。

下面我们主要来研究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一般可以用代入消元法来解。

例1 解方程组22440,220.x y x y ⎧+-=⎨--=⎩解:由②,得x =2y +2, ③把③代入①,整理,得8y 2+8y =0,即y (y +1)=0。

解得y 1=0,y 2=-1。

把y 1=0代入③,得x 1=2;把y 2=-1代入③,得x 2=0。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112,0x y =⎧⎨=⎩,;220,1.x y =⎧⎨=-⎩说明:在解类似于本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时,通常采用本例所介绍的代入消元法来求解。

例2解方程组7,12.x y xy +=⎧⎨=⎩解:由①,得7.x y =- ③把③代入②,整理,得27120y y -+= 解这个方程,得123,4y y ==。

把13y =代入③,得14x =;把24y =代入③,得23x =。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114,3x y =⎧⎨=⎩,;223,4.x y =⎧⎨=⎩【例3】解方程组11 (1)28 (2)x y xy +=⎧⎨=⎩分析:本题可以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但注意到方程组的特点,可以把x 、y 看成是方程211280z z -+=的两根,则更容易求解。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分章节讲解21一元二次方程21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分章节讲解21一元二次方程21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实数根12b x a -+=,22b x a-=, 则有122222b b b b x x a a a a-+--+=+==-;221222(4)444b b ac ac c x x a a a--====.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b a-,x 1·x 2=c a .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若x 1,x 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x 1+x 2=-p ,x 1·x 2=q ,即 p =-(x 1+x 2),q =x 1·x 2, 所以,方程x 2+px +q =0可化为 x 2-(x 1+x 2)x +x 1·x 2=0,由于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的两根,所以,x 1,x 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x 2)x +x 1·x 2=0.因此有 以两个数x 1,x 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 2-(x 1+x 2)x +x 1·x 2=0.例2 已知方程2560x kx +-=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 的值.分析: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可以直接将这一根代入,求出k 的值,再由方程解出另一个根.但由于我们学习了韦达定理,又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即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于是可以利用两根之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由两根之和求出k 的值.解法一:∵2是方程的一个根,∴5×22+k ×2-6=0,∴k =-7.所以,方程就为5x 2-7x -6=0,解得x 1=2,x 2=-35.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5,k的值为-7.解法二: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1,则2x1=-65,∴x1=-35.由(-35)+2=-5k,得k=-7.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5,k的值为-7.例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2)x+m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的值.分析:本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由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得到关于m的方程,从而解得m的值.但在解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所给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因此,其根的判别式应大于零.解:设x1,x2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x1+x2=-2(m-2),x1·x2=m2+4.∵x12+x22-x1·x2=21,∴(x1+x2)2-3 x1·x2=21,即[-2(m-2)]2-3(m2+4)=21,化简,得m2-16m-17=0,解得m=-1,或m=17.当m=-1时,方程为x2+6x+5=0,Δ>0,满足题意;当m=17时,方程为x2+30x+293=0,Δ=302-4×1×293<0,不合题意,舍去.综上,m=17.说明:(1)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先研究满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对应的m的范围,然后再由“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出m的值,取满足条件的m的值即可.(1)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仅仅由韦达定理解题时,还要考虑到根的判别式Δ是否大于或大于零.因为,韦达定理成立的前提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例4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分析:我们可以设出这两个数分别为x,y,利用二元方程求解出这两个数.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转化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解法一:设这两个数分别是x,y,则x+y=4,①xy=-12.②由①,得y=4-x,代入②,得x (4-x )=-12,即 x 2-4x -12=0,∴x 1=-2,x 2=6.∴112,6,x y =-⎧⎨=⎩ 或226,2.x y =⎧⎨=-⎩ 因此,这两个数是-2和6.解法二:由韦达定理可知,这两个数是方程x 2-4x -12=0的两个根.解这个方程,得x 1=-2,x 2=6.所以,这两个数是-2和6. 说明:从上面的两种解法我们不难发现,解法二(直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要比解法一简捷.例5 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 (1)求| x 1-x 2|的值;(2)求221211x x +的值; (3)x 13+x 23.解:∵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1252x x +=-,1232x x =-. (1)∵| x 1-x 2|2=x 12+ x 22-2 x 1x 2=(x 1+x 2)2-4 x 1x 2=253()4()22--⨯- =254+6=494, ∴| x 1-x 2|=72. (2)22221212122222221212125325()2()3()2113722439()9()24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3)x 13+x 23=(x 1+x 2)( x 12-x 1x 2+x 22)=(x 1+x 2)[ ( x 1+x 2) 2-3x 1x 2]=(-52)×[(-52)2-3×(32-)]=-2158. 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是一个重要的量,今后我们经常会遇到求这一个量的问题,为了解题简便,我们可以探讨出其一般规律:设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1x =,2x =,∴| x 1-x 2|=||a ==. 于是有下面的结论: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 x 1-x 2|=||a (其中Δ=b 2-4ac ).今后,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利用上面的结论.例6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 +a -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设x 1,x 2是方程的两根,则x 1x 2=a -4<0, ①且Δ=(-1)2-4(a -4)>0. ②由①得 a <4,由②得 a <174. ∴a 的取值范围是a <4.练 习1.选择题:(1)方程2230x k -+=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一个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2)若关于x 的方程mx 2+ (2m +1)x +m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4 (B )m >-14(C )m <14,且m ≠0 (D )m >-14,且m ≠0 2.填空: (1)若方程x 2-3x -1=0的两根分别是x 1和x 2,则1211x x += . (2)方程mx 2+x -2m =0(m ≠0)的根的情况是 .(3)以-3和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3|1|0b -=,当k 取何值时,方程kx 2+ax +b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4.已知方程x 2-3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求(x 1-3)( x 2-3)的值.2.1 一元二次方程练习1. (1)C (2)D2. (1)-3 (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x 2+2x -3=03.k <4,且k ≠04.-1 提示:(x 1-3)( x 2-3)=x 1 x 2-3(x 1+x 2)+9。

【免费下载】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第七讲 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的解法

【免费下载】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第七讲 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的解法
【例 6】解方程 3x2 15x 2 x2 5x 1 2
3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

分章节突破1.1 数与式的运算1.1.1 绝对值1.1.2 乘法公式1.1.3 二次根式1.1.4分式1.2 分解因式2.1 一元二次方程2.1.1 根的判别式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2.2 二次函数2.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2.3 方程与不等式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2.3.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3.1 相似形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1.2相似形3.2 三角形3.2.1 三角形的“四心”3.2.2 几种特殊的三角形3.3圆3.3.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3.2 点的轨迹1.1.1.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例1 解不等式:13x x -+->4.解法一:由01=-x ,得1=x ;由30x -=,得3x =;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解得x <0, 又x <1, ∴x <0;②若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1>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③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 解得x >4. 又x ≥3,∴x >4.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 x <0,或x >4.解法二:如图1.1-1,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 A |,即|P A |=|x -1|;|x -3|表示x 轴上点P 到坐标为2的点B 之间的距离|PB |,即|PB |=|x -3|.所以,不等式13x x -+->4的几何意义即为 |P A |+|PB |>4.由|AB |=2,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为4)的右侧.x <0,或x >4.练 习 1.填空:(1)若5=x ,则x =_________;若4-=x ,则x =_________.(2)如果5=+b a ,且1-=a ,则b =________;若21=-c ,则c =________.2.选择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a b = (B )若a b >,则a b > (C )若a b <,则a b < (D )若a b =,则a b =± 3.化简:|x -5|-|2x -13|(x >5).1.1.2. 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3A B x0 4C D xP |x -1||x -3| 图1.1-1(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 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 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 b b a b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a 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 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 b b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解法一:原式=2222(1)(1)x x x ⎡⎤-+-⎣⎦=242(1)(1)x x x -++ =61x -.解法二:原式=22(1)(1)(1)(1)x x x x x x +-+-++ =33(1)(1)x x +-=61x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 解: 2222()2()8a b c a b c ab bc ac ++=++-++=.练 习 1.填空:(1)221111()9423a b b a -=+( ); (2)(4m + 22)164(m m =++ );(3)2222(2)4(a b c a b c +-=+++ ).2.选择题:(1)若212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 (A )2m (B )214m (C )213m (D )2116m(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1.3.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0)a a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 例如 232a a b b +++,22a b +等是无理式,而22212x x ++,222x xy y ++,2a 等是有理式.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2与2,3a 与a ,36+与36-,2332-与2332+,等等. 一般地,a x 与x ,a x b y +与a x b y -,a x b +与a x b -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0,0)a b ab a b =≥≥;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2a 的意义2a a ==,0,,0.a a a a ≥⎧⎨-<⎩例1 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12b ; (2)2(0)a b a ≥; (3)64(0)x y x <. 解: (1)1223b b =;(2)2(0)a b a b a b a ==≥; (3)633422(0)x y x y x y x ==-<.例2 计算:3(33)÷-.解法一:3(33)÷-=333-=3(33)(33)(33)⋅+-+=33393+-=3(31)6+=312+.解法二:3(33)÷-=333-=33(31)-=131-=31(31)(31)+-+=312+. 例3 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1211-和1110-; (2)264+和226-. 解: (1)∵1211(1211)(1211)11211112111211--+-===++, 1110(1110)(1110)11110111101110--+-===++, 又12111110+>+, ∴1211-<1110-.(2)∵226(226)(226)2226,1226226===--+-++又 4>22,∴6+4>6+22,∴264+<226-.例4 化简:20042005(32)(32)+⋅-.解:20042005(32)(32)+⋅-=20042004(32)(32)(32)+⋅-⋅-=2004(32)(32)(32)⎡⎤+⋅-⋅-⎣⎦=20041(32)⋅-=32-.例 5 化简:(1)945-; (2)2212(01)x x x+-<<.解:(1)原式5454=++22(5)2252=+⨯⨯+2(25)=-25=-52=-.(2)原式=21()x x-1x x =-,∵01x <<, ∴11x x>>, 所以,原式=1x x-.例 6 已知3232,3232x y -+==+-,求22353x xy y -+的值 . 解: ∵223232(32)(32)103232x y -++=+=-++=+-, 323213232xy -+=⋅=+-, ∴22223533()1131011289x xy y x y xy -+=+-=⨯-=.练 习 1.填空: (1)1313-+=__ ___;(2)若2(5)(3)(3)5x x x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 _ ___; (3)4246543962150-+-=__ ___; (4)若52x =,则11111111x x x x x x x x +--++-+=++-+--______ __. 2.选择题:等式22x xx x =--成立的条件是 ( ) (A )2x ≠ (B )0x > (C )2x > (D )02x <<3.若22111a ab a -+-=+,求a b +的值.4.比较大小:2- 3 5-4(填“>”,或“<”).1.1.4.分式1.分式的意义形如A B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0B ≠,则称A B 为分式.当M ≠0时,分式AB具有下列性质: A A MB B M ⨯=⨯; A A M B B M÷=÷.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2.繁分式像ab c d+,2m n pm n p +++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繁分式.例1 若54(2)2x A Bx x x x +=+++,求常数,A B 的值.解: ∵(2)()2542(2)(2)(2)A B A x Bx A B x A x x x x x x x x x ++++++===++++,∴5,24,A B A +=⎧⎨=⎩解得 2,3A B ==.例2 (1)试证: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2)计算:1111223910+++⨯⨯⨯; (3)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 有11112334(1)2n n +++<⨯⨯+. (1)证明:∵11(1)11(1)(1)n n n n n n n n +--==+++,∴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成立.(2)解:由(1)可知1111223910+++⨯⨯⨯ 11111(1)()()223910=-+-++-1110=-=910. (3)证明:∵1112334(1)n n +++⨯⨯+ =111111()()()23341n n -+-++-+=1121n -+,又n ≥2,且n 是正整数,∴1n +1一定为正数,∴1112334(1)n n +++⨯⨯+<12 . 例3 设ce a=,且e >1,2c 2-5ac +2a 2=0,求e 的值.解:在2c 2-5ac +2a 2=0两边同除以a 2,得 2e 2-5e +2=0, ∴(2e -1)(e -2)=0,∴e =12 <1,舍去;或e =2. ∴e =2.练 习1.填空题:对任意的正整数n ,1(2)n n =+ (112n n -+);2.选择题:若223x y x y -=+,则xy= ( ) (A )1 (B )54 (C )45(D )653.正数,x y 满足222x y xy -=,求x y x y-+的值.4.计算1111 (12233499100)++++⨯⨯⨯⨯.习题1.1A 组1.解不等式:(1) 13x ->; (2) 327x x ++-< ; (3) 116x x -++>.2.已知1x y +=,求333x y xy ++的值. 3.填空:(1)1819(23)(23)+-=________;(2)若22(1)(1)2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111111223344556++++=+++++________.B 组1.填空:(1)12a =,13b =,则2223352a ab a ab b -=+-____ ____; (2)若2220x xy y +-=,则22223x xy y x y ++=+__ __;2.已知:11,23x y ==,求y y x y x y--+的值. C 组1.选择题:(1)若2a b ab b a ---=---,则 ( ) (A )a b < (B )a b > (C )0a b << (D )0b a <<(2)计算1a a-等于 ( ) (A )a - (B )a (C )a -- (D )a -2.解方程22112()3()10x x x x +-+-=.3.计算:1111132435911++++⨯⨯⨯⨯. 4.试证:对任意的正整数n ,有111123234(1)(2)n n n +++⨯⨯⨯⨯++<14.1.1.1.绝对值1.(1)5±;4± (2)4±;1-或3 2.D 3.3x -181.1.2.乘法公式1.(1)1132a b - (2)11,24 (3)424ab ac bc --2.(1)D (2)A1.1.3.二次根式1. (1)32- (2)35x ≤≤ (3)86- (4)5. 2.C 3.1 4.>1.1.4.分式1.12 2.B 3. 21- 4.99100习题1.1 A 组1.(1)2x <-或4x > (2)-4<x <3 (3)x <-3,或x >3 2.1 3.(1)23- (2)11a -≤≤ (3)61-B 组1.(1)37 (2)52,或-15 2.4. C 组1.(1)C (2)C 2.121,22x x == 3.36554.提示:1111[](1)(2)2(1)(1)(2)n n n n n n n =-+++++1.2 分解因式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1)x 2-3x +2; (2)x 2+4x -12;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解:(1)如图1.2-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 ,就是x 2-3x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 2-3x +2=(x -1)(x -2).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2-1中的两个x 用1来表示(如图1.2-2所示).(2)由图1.2-3,得x 2+4x -12=(x -2)(x +6). (3)由图1.2-4,得22()x a b xy aby -++=()()x ay x by -- (4)1xy x y -+-=xy +(x -y )-1=(x -1) (y+1) (如图1.2-5所示). 2.提取公因式法与分组分解法例2 分解因式:(1)32933x x x +++; (2)222456x xy y x y +--+-. 解: (1)32933x x x +++=32(3)(39)x x x +++=2(3)3(3)x x x +++ =2(3)(3)x x ++. 或32933x x x +++=32(331)8x x x ++++=3(1)8x ++=33(1)2x ++-1 -2 x x 图1.2-1 -1 -2 1 1 图1.2-2 -2 6 1 1 图1.2-3 -ay -by x x 图1.2-4 -1 1x y图1.2-5=22[(1)2][(1)(1)22]x x x +++-+⨯+ =2(3)(3)x x ++.(2)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y x y y +--+- =22(4)(2)(3)x y x y y +----=(22)(3)x y x y -++-.或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xy y x y +----=(2)()(45)6x y x y x y -+--- =(22)(3)x y x y -++-.3.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 2+bx +c (a ≠0)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1x 、2x ,则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12()()a x x x x --.例3 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1)221x x +-; (2)2244x xy y +-. 解: (1)令221x x +-=0,则解得112x =-+,212x =--,∴221x x +-=(12)(12)x x ⎡⎤⎡⎤--+---⎣⎦⎣⎦=(12)(12)x x +-++.(2)令2244x xy y +-=0,则解得1(222)x y =-+,1(222)x y =--, ∴2244x xy y +-=[2(12)][2(12)]x y x y +-++.练 习1.选择题:多项式22215x xy y --的一个因式为 ( ) (A )25x y - (B )3x y - (C )3x y + (D )5x y - 2.分解因式:(1)x 2+6x +8; (2)8a 3-b 3;(3)x 2-2x -1; (4)4(1)(2)x y y y x -++-.习题1.21.分解因式:(1) 31a +; (2)424139x x -+;(3)22222b c ab ac bc ++++; (4)2235294x xy y x y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1)253x x -+ ; (2)2223x x --;(3)2234x xy y +-; (4)222(2)7(2)12x x x x ---+.3.ABC ∆三边a ,b ,c 满足222a b c ab bc ca ++=++,试判定ABC ∆的形状. 4.分解因式:x 2+x -(a 2-a ).1.2分解因式1. B 2.(1)(x +2)(x +4) (2)22(2)(42)a b a ab b -++ (3)(12)(12)x x ---+ (4)(2)(22)y x y --+.习题1.21.(1)()()211a a a +-+ (2)()()()()232311x x x x +-+- (3)()()2b c b c a +++ (4)()()3421y y x y -++-2.(1)51351322x x ⎛⎫⎛⎫+--- ⎪⎪ ⎪⎪⎝⎭⎝⎭; (2)()()2525x x ---+; (3)2727333x y x y ⎛⎫⎛⎫-+++ ⎪⎪ ⎪⎪⎝⎭⎝⎭; (4)()3(1)(15)(15)x x x x -+---+.3.等边三角形 4.(1)()x a x a -++2.1 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用配方法可以将其变形为2224()24b b acx a a -+=. ① 因为a ≠0,所以,4a 2>0.于是(1)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42b b aca-±-;(2)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 x 1=x 2=-2b a; (3)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负数,而方程①的左边2()2b x a+一定大于或等于零,因此,原方程没有实数根.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情况可以由b 2-4ac 来判定,我们把b 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综上所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 (1)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42b b aca-±-;(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2b a;(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例1 判定下列关于x 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 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1)x 2-3x +3=0; (2)x 2-ax -1=0; (3) x 2-ax +(a -1)=0; (4)x 2-2x +a =0. 解:(1)∵Δ=32-4×1×3=-3<0,∴方程没有实数根. (2)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a 2-4×1×(-1)=a 2+4>0,所以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2142a a x ++=, 2242a a x -+=. (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Δ=a 2-4×1×(a -1)=a 2-4a +4=(a -2)2,所以, ①当a =2时,Δ=0,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1; ②当a ≠2时,Δ>0,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 1=1,x 2=a -1.(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Δ=22-4×1×a =4-4a =4(1-a ), 所以①当Δ>0,即4(1-a ) >0,即a <1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11x a =+-, 211x a =--;②当Δ=0,即a =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1; ③当Δ<0,即a >1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说明:在第3,4小题中,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随着a 的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于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对a 的取值情况进行讨论,这一方法叫做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这一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今后的解题中会经常地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实数根2142b b ac x a -+-=,2242b b ac x a---=,则有2212442222b b ac b b ac b bx x a a a a-+-----+=+==-; 2222122244(4)42244b b ac b b ac b b ac ac cx x a a a a a-+------=⋅===.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b a -,x 1·x 2=ca.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若x 1,x 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x 1+x 2=-p ,x 1·x 2=q ,即 p =-(x 1+x 2),q =x 1·x 2,所以,方程x 2+px +q =0可化为 x 2-(x 1+x 2)x +x 1·x 2=0,由于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的两根,所以,x 1,x 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x 2)x +x 1·x 2=0.因此有 以两个数x 1,x 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 2-(x 1+x 2)x +x 1·x 2=0.例2 已知方程2560x kx +-=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 的值.分析: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可以直接将这一根代入,求出k 的值,再由方程解出另一个根.但由于我们学习了韦达定理,又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即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于是可以利用两根之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由两根之和求出k 的值.解法一:∵2是方程的一个根,∴5×22+k ×2-6=0, ∴k =-7.所以,方程就为5x 2-7x -6=0,解得x 1=2,x 2=-35. 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5,k 的值为-7. 解法二: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 1,则 2x 1=-65,∴x 1=-35. 由 (-35)+2=-5k,得 k =-7. 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5,k 的值为-7.例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m -2)x +m 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 的值.分析: 本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由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得到关于m 的方程,从而解得m 的值.但在解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所给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因此,其根的判别式应大于零.解:设x 1,x 2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 x 1+x 2=-2(m -2),x 1·x 2=m 2+4. ∵x 12+x 22-x 1·x 2=21,∴(x 1+x 2)2-3 x 1·x 2=21,即 [-2(m -2)]2-3(m 2+4)=21, 化简,得 m 2-16m -17=0, 解得 m =-1,或m =17.当m =-1时,方程为x 2+6x +5=0,Δ>0,满足题意; 当m =17时,方程为x 2+30x +293=0,Δ=302-4×1×293<0,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m =17. 说明:(1)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先研究满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对应的m 的范围,然后再由“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出m 的值,取满足条件的m 的值即可.(1)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仅仅由韦达定理解题时,还要考虑到根的判别式Δ是否大于或大于零.因为,韦达定理成立的前提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例4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分析:我们可以设出这两个数分别为x ,y ,利用二元方程求解出这两个数.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转化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解法一:设这两个数分别是x ,y , 则 x +y =4, ①xy =-12. ② 由①,得 y =4-x , 代入②,得x (4-x )=-12,即 x 2-4x -12=0, ∴x 1=-2,x 2=6.∴112,6,x y =-⎧⎨=⎩ 或226,2.x y =⎧⎨=-⎩因此,这两个数是-2和6.解法二:由韦达定理可知,这两个数是方程x 2-4x -12=0 的两个根.解这个方程,得x 1=-2,x 2=6. 所以,这两个数是-2和6. 说明:从上面的两种解法我们不难发现,解法二(直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要比解法一简捷. 例5 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 (1)求| x 1-x 2|的值;(2)求221211x x +的值; (3)x 13+x 23.解:∵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1252x x +=-,1232x x =-.(1)∵| x 1-x 2|2=x 12+ x 22-2 x 1x 2=(x 1+x 2)2-4 x 1x 2=253()4()22--⨯- =254+6=494, ∴| x 1-x 2|=72.(2)22221212122222221212125325()2()3()2113722439()9()24x x x x x x x x x x x x --⨯-+++-+=====⋅-.(3)x 13+x 23=(x 1+x 2)( x 12-x 1x 2+x 22)=(x 1+x 2)[ ( x 1+x 2) 2-3x 1x 2] =(-52)×[(-52)2-3×(32-)]=-2158. 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是一个重要的量,今后我们经常会遇到求这一个量的问题,为了解题简便,我们可以探讨出其一般规律:设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2142b b ac x a -+-=,2242b b acx a---=, ∴| x 1-x 2|=2224424222b b ac b b ac b aca a a-+------=24||||b ac a a -∆==. 于是有下面的结论: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 x 1-x 2|=||a ∆(其中Δ=b 2-4ac ). 今后,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利用上面的结论.例6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 +a -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设x 1,x 2是方程的两根,则x 1x 2=a -4<0, ① 且Δ=(-1)2-4(a -4)>0. ② 由①得 a <4,由②得 a <174.∴a 的取值范围是a <4.练 习 1.选择题:(1)方程222330x kx k -+=的根的情况是 ( ) (A )有一个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2)若关于x 的方程mx 2+ (2m +1)x +m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4 (B )m >-14 (C )m <14,且m ≠0 (D )m >-14,且m ≠02.填空:(1)若方程x 2-3x -1=0的两根分别是x 1和x 2,则1211x x += . (2)方程mx 2+x -2m =0(m ≠0)的根的情况是 . (3)以-3和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3.已知2816|1|0a a b +++-=,当k 取何值时,方程kx 2+ax +b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4.已知方程x 2-3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求(x 1-3)( x 2-3)的值.习题2.1 A 组1.选择题:(1)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 (A )-3 (B )3 (C )-2 (D )2 (2)下列四个说法:①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 ②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③方程3 x 2-7=0的两根之和为0,两根之积为73-; ④方程3 x 2+2x =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0.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5x +a 2+a =0的一个根是0,则a 的值是( )(A )0 (B )1 (C )-1 (D )0,或-12.填空:(1)方程kx 2+4x -1=0的两根之和为-2,则k = .(2)方程2x 2-x -4=0的两根为α,β,则α2+β2=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ax -3a =0的一个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4)方程2x 2+2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则| x 1-x 2|= .3.试判定当m 取何值时,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2x 2-(2m +1) 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4.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x 2-7x -1=0各根的相反数.B 组1.选择题:若关于x 的方程x 2+(k 2-1) x +k +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k 的值为( )(A )1,或-1 (B )1 (C )-1 (D )0 2.填空:(1)若m ,n 是方程x 2+2005x -1=0的两个实数根,则m 2n +mn 2-mn 的值等于 .(2)如果a ,b 是方程x 2+x -1=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代数式a 3+a 2b +ab 2+b 3的值是 .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方程的两根为x 1和x 2,如果2(x 1+x 2)>x 1x 2,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4.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根为x 1和x 2.求: (1)| x 1-x 2|和122x x +; (2)x 13+x 23.5.关于x 的方程x 2+4x +m =0的两根为x 1,x 2满足| x 1-x 2|=2,求实数m 的值.C 组1.选择题:(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恰好是方程2x 2-8x +7=0的两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 )(A )3 (B )3 (C )6 (D )9 (2)若x 1,x 2是方程2x 2-4x +1=0的两个根,则1221x x x x +的值为 ( ) (A )6 (B )4 (C )3 (D )32(3)如果关于x 的方程x 2-2(1-m )x +m 2=0有两实数根α,β,则α+β的取值范围为( ) (A )α+β≥12 (B )α+β≤12(C )α+β≥1 (D )α+β≤1 (4)已知a ,b ,c 是ΔABC 的三边长,那么方程cx 2+(a +b )x +4c=0的根的情况是 ( )(A )没有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有两个异号实数根 2.填空:若方程x 2-8x +m =0的两根为x 1,x 2,且3x 1+2x 2=18,则m = . 3. 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4kx 2-4kx +k +1=0的两个实数根.(1)是否存在实数k ,使(2x 1-x 2)( x 1-2 x 2)=-32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求使1221x x x x +-2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 (3)若k =-2,12xx λ=,试求λ的值.4.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04m x m x ---=. (1)求证:无论m 取什么实数时,这个方程总有两个相异实数根;(2)若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x 1,x 2满足|x 2|=|x 1|+2,求m 的值及相应的x 1,x 2. 5.若关于x 的方程x 2+x +a =0的一个大于1、零一根小于1,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1 一元二次方程练习1. (1)C (2)D2. (1)-3 (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x 2+2x -3=0 3.k <4,且k ≠04.-1 提示:(x 1-3)( x 2-3)=x 1 x 2-3(x 1+x 2)+9习题2.1 A 组1. (1)C (2)B 提示:②和④是错的,对于②,由于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0,所以方程没有实数根;对于④,其两根之和应为-23.(3)C 提示:当a =0时,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不合题意.2. (1)2 (2)174(3)6 (3)33.当m >-14,且m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m =-14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m <-14时,方程没有实数根.4.设已知方程的两根分别是x 1和x 2,则所求的方程的两根分别是-x 1和-x 2,∵x 1+x 2=7,x 1x 2=-1,∴(-x 1)+(-x 2)=-7,(-x 1)×(-x 2)=x 1x 2=-1,∴所求的方程为y 2+7y -1=0.B 组1.C 提示:由于k =1时,方程为x 2+2=0,没有实数根,所以k =-1. 2.(1)2006 提示:∵m +n =-2005,mn =-1,∴m 2n +mn 2-mn =mn (m +n -1)=-1×(-2005-1)=2006. (2)-3 提示;∵a +b =-1,ab =-1,∴a 3+a 2b +ab 2+b 3=a 2(a +b )+b 2(a +b )=(a +b )( a 2+b 2)=(a +b )[( a +b ) 2-2ab ]=(-1)×[(-1)2-2×(-1)]=-3.3.(1)∵Δ=(-k )2-4×1×(-2)=k 2+8>0,∴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x 1+x 2=k ,x 1x 2=-2,∴2k >-2,即k >-1.4.(1)| x 1-x 2|=24||b ac a -,122x x +=2b a -;(2)x 13+x 23=333abc b a -.5.∵| x 1-x 2|=164242m m -=-=,∴m =3.把m =3代入方程,Δ>0,满足题意,∴m =3.C 组1.(1)B (2)A(3)C 提示:由Δ≥0,得m ≤12,∴α+β=2(1-m )≥1. (4)B 提示:∵a ,b ,c 是ΔABC 的三边长,∴a +b >c ,∴Δ=(a +b )2-c 2>0. 2.(1)12 提示:∵x 1+x 2=8,∴3x 1+2x 2=2(x 1+x 2)+x 1=2×8+x 1=18,∴x 1=2,∴x 2=6,∴m =x 1x 2=12.3.(1)假设存在实数k ,使(2x 1-x 2)( x 1-2 x 2)=-32成立.∵一元二次方程4kx 2-4kx +k +1=0有两个实数根, ∴k ≠0,且Δ=16k 2-16k (k +1)=-16k ≥0,∴k <0. ∵x 1+x 2=1,x 1x 2=14k k+, ∴ (2x 1-x 2)( x 1-2 x 2)=2 x 12-51x 2+2 x 22=2(x 1+x 2)2-9 x 1x 2=2-9(1)4k k+=-32,即9(1)4k k+=72,解得k =95,与k <0相矛盾,所以,不存在实数k ,使(2x 1-x 2)( x 1-2 x 2)=-32成立.(2)∵1221x x x x +-2=222212121212121212()2()224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444(1)44111k k k k k k -+-==-+++, ∴要使1221x xx x +-2的值为整数,只须k +1能整除4.而k 为整数,∴k +1只能取±1,±2,±4.又∵k <0,∴k +1<1, ∴k +1只能取-1,-2,-4,∴k =-2,-3,-5.∴能使1221x x x x +-2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为-2,-3和-5. (3)当k =-2时,x 1+x 2=1,① x 1x 2=18, ②①2÷②,得1221x x x x ++2=8,即16λλ+=,∴2610λλ-+=,∴322λ=±. 4.(1)Δ=22(1)20m -+>;(2)∵x 1x 2=-24m ≤0,∴x 1≤0,x 2≥0,或x 1≥0,x 2≤0.①若x 1≤0,x 2≥0,则x 2=-x 1+2,∴x 1+x 2=2,∴m -2=2,∴m =4.此时,方程为x 2-2x -4=0,∴115x =+,215x =-.②若x 1≥0,x 2≤0,则-x 2=x 1+2,∴x 1+x 2=-2,∴m -2=-2,∴m =0.此时,方程为x 2+2=0,∴x 1=0,x 2=-2.5.设方程的两根为x 1,x 2,则x 1+x 2=-1,x 1x 2=a , 由一根大于1、另一根小于1,得(x 1-1)( x 2-1)<0, 即 x 1x 2-(x 1+x 2)+1<0, ∴ a -(-1)+1<0,∴a <-2. 此时,Δ=12-4×(-2) >0,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2.2.2 二次函数2.2.1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像和性质问题1 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画出y =2x 2,y =12x 2,y =-2x 2的图象,通过这些函数图象与函数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先画出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 先列表: x … -3 -2 -1 0 1 2 3 … x 2 … 9 4 1 0 1 4 9 … 2x 2 …18822818从表中不难看出,要得到2x 2的值,只要把相应的x 2的值扩大两倍就可以了.再描点、连线,就分别得到了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如图2-1所示),从图2-1我们可以得到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函数y =2x 2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两倍得到.同学们也可以用类似于上面的方法画出函数y =12x 2,y =-2x 2的图象,并研究这两个函数图象与函数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 =ax 2(a ≠0)的图象可以由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得到.在二次函数y =ax 2(a ≠0)中,二次项系数a 决定了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开口的大小.问题2 函数y =a (x +h )2+k 与y =a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几个特殊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作出函数y =2(x +1)2+1与y =2x 2的图象(如图2-2所示),从函数的同学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把函数y =2x 2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函数y =2(x +1)2+1的图象.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具有“形状相同,位置不同”的特点.类似地,还可以通过画函数y =-3x 2,y =-3(x -1)2+1的图象,研究它们图象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 =a (x +h )2+k (a ≠0)中,a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h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而且“h 正左移,h 负右移”;k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且“k 正上移,k 负下移”.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的方法:由于y =ax 2+bx +c =a (x 2+b x a )+c =a (x 2+b x a+224b a )+c -24b a224()24b b ac a x a a-=++, 所以,y =ax 2+bx +c (a ≠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y =ax 2的图象作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得到的,于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具有下列性质:(1)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对称轴为直线x =-2ba;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a-时,函数取最小值y =244ac b a-. (2)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对称轴为直线x =-2b a;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a-时,函数取最大值y =244ac b a-. 上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分别通过图2.2-3和图2.2-4直观地表示出来.因此,在今后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时,可以借助于函数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例1 求二次函数y =-3x 2-6x +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指出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解:∵y =-3x 2-6x +1=-3(x +1)2+4, ∴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下; 对称轴是直线x =-1; 顶点坐标为(-1,4); 图2.2-2xyO -1y =2x 2y =2(x +1)2y =2(x +1)2+1 y =x 2y =2x 2图2.2-1xO y当x =-1时,函数y 取最大值y =4;当x <-1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1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采用描点法画图,选顶点A (-1,4)),与x 轴交于点B 233(,0)3-和C 233(,0)3+-,与y 轴的交点为D (0,1),过这五点画出图象(如图2-5所示).说明:从这个例题可以看出,根据配方后得到的性质画函数的图象,可以直接选出关键点,减少了选点的盲目性,使画图更简便、图象更精确.例2 某种产品的成本是120元/件,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售价x (元)与产品的日销售量y (件)之间关系如下表所示:x /元130 150 165 y /件70 50 35 若日销售量y 是销售价x 的一次函数,那么,要使每天所获得最大的利润,每件产品的销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此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是多少?分析:由于每天的利润=日销售量y ×(销售价x -120),日销售量y 又是销售价x 的一次函数,所以,欲求每天所获得的利润最大值,首先需要求出每天的利润与销售价x 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再由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求出每天利润的最大值.解:由于y 是x 的一次函数,于是,设y =kx +(B ) 将x =130,y =70;x =150,y =50代入方程,有70130,50150,k b k b =+⎧⎨=+⎩ 解得 k =-1,b =200. ∴ y =-x +200.设每天的利润为z (元),则z =(-x +200)(x -120)=-x 2+320x -24000 =-(x -160)2+1600,∴当x =160时,z 取最大值1600.答:当售价为160元/件时,每天的利润最大,为1600元.例3 把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的图像,求b ,c 的值.解法一:y =x 2+bx +c =(x +2b )224bc +-,把它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22(4)224b b y xc =+++-+的图像,也就是函数y =x 2的图像,所以,240,220,4bb c ⎧--=⎪⎪⎨⎪-+=⎪⎩ 解得b =-8,c =14. 解法二:把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的图像,等价于把二次函数y =x 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 由于把二次函数y =x 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4)2+2的图像,即为y =x 2-8x +14的图像,∴函数y =x 2-8x +14与函数y =x 2+bx +c 表示同一个函数,∴b =-8,c =14.说明:本例的两种解法都是利用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来解决问题,所以,同学们要牢固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这两种解法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解法一,是直接利用条件进行正向的思维来解决的,其运算量相对较大;而解法二,则是利用逆向思维,将原来的问题等价转化成与之等价的问题来解,具有计算量小的优点.今后,我们在解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4 已知函数y =x 2,-2≤x ≤a ,其中a ≥-2,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函数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值.分析:本例中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是一个变化的范围,需要对a 的取值进行讨论. 解:(1)当a =-2时,函数y =x 2的图象仅仅对应着一个点(-2,4),所以,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是4,此时x =-2;(2)当-2<a <0时,由图2.2-6①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y =4;当x =a 时,函数取最小值y =a 2; (3)当0≤a <2时,由图2.2-6②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y =4;当x =0时,函数取最小值y =0; (4)当a ≥2时,由图2.2-6③可知,当x =a 时,函数取最大值y =a 2;当x =0时,函数取最小值y =0.说明:在本例中,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对a 的所有可能情形进行讨论.此外,本例中所研究的二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不是取任意的实数,而是取部分实数来研究,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通常需要借助于函数图象来直观地解决问题. 练 习 1.选择题:(1)下列函数图象中,顶点不在坐标轴上的是 ( ) (A )y =2x 2 (B )y =2x 2-4x +2 (C )y =2x 2-1 (D )y =2x 2-4x(2)函数y =2(x -1)2+2是将函数y =2x 2 (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 (B )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C )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D )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2.填空题(1)二次函数y =2x 2-mx +n 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2),则m = ,n = .(2)已知二次函数y =x 2+(m -2)x -2m ,当m = 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y 轴上;当m = 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x 轴上;当m = 时,函数图象经过原点.(3)函数y =-3(x +2)2+5的图象的开口向 ,对称轴为 ,顶点坐标为 ;当x =时,函数取最 值y = ;当x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y ① x y O -2 a a 24图2.2-6 x y O a -2 2 4 a 2②-2 x y O a a 2 4 ③3.求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小)值及y随x的变化情况,并画出其图象.(1)y=x2-2x-3;(2)y=1+6 x-x2.4.已知函数y=-x2-2x+3,当自变量x在下列取值范围内时,分别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求当函数取最大(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1)x≤-2;(2)x≤2;(3)-2≤x≤1;(4)0≤x≤3.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通过上一小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次函数可以表示成以下两种形式:1.一般式:y=ax2+bx+c(a≠0);2.顶点式:y=a(x+h)2+k (a≠0),其中顶点坐标是(-h,k).除了上述两种表示方法外,它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表示.为了研究另一种表示方式,我们先来研究二次函数y =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当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相交时,其函数值为零,于是有ax2+bx+c=0.①并且方程①的解就是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为零),于是,不难发现,抛物线y =ax2+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方程①的解的个数有关,而方程①的解的个数又与方程①的根的判别式Δ=b2-4ac 有关,由此可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根的判别式Δ=b2-4ac存在下列关系:(1)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Δ>0也成立.(2)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抛物线的顶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 +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则Δ=0也成立.(3)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没有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没有交点,则Δ<0也成立.于是,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A(x1,0),B(x2,0),则x1,x2是方程ax2+bx+c=0的两根,所以x1+x2=ba-,x1x2=ca,即ba=-(x1+x2),ca=x1x2.所以,y=ax2+bx+c=a(2b cx xa a++)= a[x2-(x1+x2)x+x1x2]=a(x-x1) (x-x2).由上面的推导过程可以得到下面结论: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则其函数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a(x-x1) (x-x2) (a≠0).这样,也就得到了表示二次函数的第三种方法:3.交点式:y=a(x-x1) (x-x2) (a≠0),其中x1,x2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今后,在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选用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这三种表达形式中的某一形式来解题.。

初高中数学衔接精讲精练(全集共4课时)

初高中数学衔接精讲精练(全集共4课时)
知识概要
(1)二次不等式a x2 +bx +c > 0恒成立
a 0 2 b 4ac 0 (2)二次不等式a x2 +bx +c < 0恒成立 a 0 2 b 4ac 0
(2)x 13 x 36
2
解 : (1)x 2 7 x 6 [ x ( 1)][ x ( 6)] ( x 1)( x 6). (2)x 2 13 x 36 ( x 4)( x 9).
2014年8月25日星期一
三、十字相乘法
2.一般二次三项式 ax 2 bx c 型的因式分解
数学学科的基本要求
一、遵守课堂纪律; 二、课前简要预习; 三、课堂积极思考; 四、必要时记笔记; 五、及时总结巩固; 六、先复习再做题; 七、认真完成作业。
2014年8月25日星期一
2014年8月25日星期一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式
2 ax bx c 0 (a 0) ,用配方法将 一元二次方程 其变形为: b 2 b 2 4ac (x ) 2a 4a 2
2014年8月25日星期一
当a<0时, 二次项系数先化为正.
例3.解不等式 -x2 +2x-3 > 0 略解: -x2 +2x-3 > 0
x2 -2x+3 < 0
无 解
可以记为 解集为:Φ 例4.若改为:解不等式 -x2 +2x-3 < 0 呢?
解:x2 -2x+3 >0
xR
2014年8月25日星期一
2
x 2 ( p q ) x pq x 2 px qx pq x 2 ( p q ) x pq x( x p) q( x p) ( x p)( x q ) ( x p )( x q )

高一数学 初高中衔接教材 高次方程、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的解法

高一数学 初高中衔接教材 高次方程、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的解法

分式方程解法例3(1)
例3(1) 解方程
7 5 x2 x
典 型 例
解: 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 x(x2) 题
得 7x5(x2)
解得 x5 经检验, x5 是原方程的解.
分式方程解法例3(2)
例3(2) 解方程
5x2 x2 x
3 x1
典 型 例
解: 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 x2 x

得 (5x2 )x ( 1 )3 (x2x)
即 (t6)t(4)0
故 t 6 或 t 4
即 x25x6或 x25x4
解得:x 1 1 ,x 2 6 ,x 3 1 ,x 4 4
高次方程解法例2(2)

例2(2)解方程

(x 2 )x ( 1 )x ( 4 )x ( 7 ) 19例 题
解:原方程即
(x 2 5 x 1 4 )(x 2 5 x 4 ) 1 9

解:原方程即

(6 x 7 )2 (6 x 7 1 )6 ( x 7 1 ) 72
换元 令 t6x7
原方程可化为 t2(t2 1)72
解得 t 2 9 或 t2 8(舍去)
解得 t 3 即 6x73
解得 x 2 或 x 5
3
3
解高次方程的思路是:
高次 因式分解、换元 一次或二次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思路是:
分式 方程
去分母
整式 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 化成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 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必须舍去.

高中数学初高中衔接读本专题1.1公式法与分组分解法精讲深剖学案

高中数学初高中衔接读本专题1.1公式法与分组分解法精讲深剖学案

第1讲 公式法与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在分式运算、解方程及各种恒等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继续高中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

因式分解的方法较多,除了初中课本涉及到的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公式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等。

【知识梳理】1.乘法公式: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3)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4)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2.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3.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4.因式分解的思路:(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要求的范围内(比如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5.因式分解的解题步骤:一提(公因式)、二套(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三检查(彻底分解).公式法主要由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的逆向关系,套用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ab b a b ±+=±;(3)立方和公式 3322()()a b a b a ab b +=+-+;(4)立方差公式 3322()()a b a b a ab b -=-++.【典例解析】分解因式:(1)2221a b ab +--;(2)164+-a ;(3)48x x -;【分析】由题观察式子结构可联系乘法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解析】:(1)2221a b ab +--=2()1a b --=(1)(1)a b a b -+--;(2)164+-a =)2)(2)(4()4)(4()(4222222a a a a a a -++=-+=-;(3) 43328(2)(2)(24)x x x x x x x x -=-=-++;【解题反思】进行因式分解首先要善于观察和联系,同时要熟记乘法公式,注意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初高中数学衔接讲座 PPT课件 图文

初高中数学衔接讲座 PPT课件 图文

例 1 分解因式: (1)x2-3x+2; (2)x2+4x-12; (3) x2 (a b)xy aby2 ;
(4) xy 1 x y .
课堂练习
1.填空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x2 5x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b b2 4ac , x b b2 4ac
2a
2a
所以: x1 x2 b
b2 4ac b
2a
b2 4ac b ,
2a
a
x1 x2 b
b2 4ac b 2a
b2 4ac (b)2 ( b2 4ac)2 4ac c
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2 y2 4 y 6
(2) b4 2b2 8
(3) 62 p q2 11q 2 p 3
4、提取公因式法 例 2 分解因式:
(1) a2 b 5 a5 b
(2) x3 9 3x2 3x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2a
2a
2a
当 x= b 时,函数取最大值 y= 4ac b2 .
2a
4a
y x=- b 2a
y
b 4ac b2
A ( ,
)
2a 4a
O
x
A (
b
4ac b2
,
)
2a 4a
图 2.2-3
O
x
x=- b 2a
图 2.2-4
例 1 求二次函数 y=-3x2-6x+1 图象的开口方向、 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指出当 x 取何值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并画出该 函数的图象.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课件-2022年初高衔接数学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课件-2022年初高衔接数学
+ 2 − = 3 这类方程组中含有三个未知
2 − + 2 = −4
数,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组叫
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与解二元一次方
程组一致,通过消元转化为我们会解的方程组:
消元
消元
三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
点拨精讲
+ + = 12 ,
2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二次方程.由含有相同的两个
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二次方程,或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
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二次方程
组.
解二元二次方程组就是求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
共解.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和降次,
消元就是把二元化为一元,降次就是把二次降为一次,
其目的是把二元二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化归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再化归为一元一次
方程.实际上,消元是解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方
法.解一次方程组的消元“化归”基本思想,
可以推广到“四元”“五元”等多元方程组.
点拨精讲
探究二: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像 2 + 2 = 1, 2 − 2 2 + + 3 = 10这类含
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项次数是
一元一次方程.解二次一元方程组的
基本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消元的目
的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化归为一元一次方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未知数不止两个
的方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
点拨精讲
+ + = 12
像 + 2 + 5 = 22 ,

2024年度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

2024年度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

掌握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判断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
相关问题。
函数周期性
03
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能够判断并求解函数的周期。
8
立体几何与空间想象力培养
空间几何体
认识并掌握各种空间几何体的性质,如柱体、锥体、球体等。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理解并掌握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平 行、垂直等关系。
21
概率统计类例题应用场景分析
2024/2/2
古典概型的计算与应用
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掌握排列、组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 应用问题。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
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掌握分布列和期望的计算方法,并能 分析实际应用问题。
统计图表的识别与数据分析
识别常见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并能从图表 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2024/2/2
24
模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2/2
模拟测试卷
根据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 内容,设计多套模拟测试卷,供 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答案解析
提供详尽的答案解析,帮助学生 了解自身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及时纠正错误思路。
25
备考策略分享
制定复习计划
建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
22
06
实战演练与模拟测试
2024/2/2
23
针对性练习题选讲
代数部分
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通过精 选例题,深入剖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几何部分
涵盖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初步等知识点,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帮助 学生建立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

初高中数学衔接讲义

初高中数学衔接讲义

初高中数学衔接讲义篇一:初高中数学衔接讲义初高中数学衔接的一些问题和建议现有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以下“脱节”: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在初中已经删去不讲,而高中还在使用;2、因式分解中,初中主要是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的分解几乎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它,如解方程、不等式等;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数学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

而高中则是贯穿整个数学教材的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取值范围)、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的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和常用方法;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的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而在高中数学中,它们的相互转化屡屡频繁,且教材没有专门讲授,因此也脱节;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时,则作为必备的基本知识要领;7、圆中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初中没有学习。

高中则在使用。

另外,象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等等初中大大淡化,甚至老师根本没有去延伸发掘,不利于高中数学的学习。

为了能使各位新高一的同学能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有个良好的开端,希望各位同学利用暑假做好以下知识点的衔接学习。

预祝大家高中学习顺利!上海市育才中学高一数学备课组编于2012.7.学习内容目录一数与式的运算1. 乘法公式2. 二次根式3. 分式4. 分解因式二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1 一元二次方程1.1 根的判别式1.2 根与系数的关系2 二次函数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2.3 二次函数的应用3 方程与不等式3.1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三圆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幂定理2 点的轨迹3 四点共圆的性质与判定过关检测练习(一) 数与式的运算1.计算(1)(3x+2y)(9x2-6xy+4y2)=(2)(a+b)(a2-ab+b2)(a-b)(a2+ab+b2)= 2.利用立方和、立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1(1)27m3-n3= 866(2) m-n=3. 计算:(1)(a?2)(a?2)(a?4a?16)=(2)(x?2xy?y)(x?xy?y)=22222424. 化简下列各式:(1) ?(2) ?x?1)(4) (3)1)(1??2 ?5. 化简下列各式:(1)x 1?xx?1x?xx2?3x?96xx?1??(2) 226?2xx?279x?x(二)因式分解6.分解下列各多项式:(1) 3ab?81b 34(2) a?ab222276(3)2ax?10ay?5by?bx222(4)ab(c?d)?(a?b)cd (6) x?xy?6y(8) 5x?6xy?8y 2222(5)2x?4xy?2y?8z (7)(x?x)?8(x?x)?12222(三)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7.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x?2x?k?0,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k的范围:(1)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方程有实数根;22 (2)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4) 方程无实数根. 8.若x1,x2是方程x?2x?2007?0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1) x12?x22;2*9.一元二次方程x?4x?a?0有两个实根,一个比3大,一个比3小,求a的取值范围。

初高中数学衔接:第8讲+二元一次、三元一次、二元二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初高中数学衔接:第8讲+二元一次、三元一次、二元二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第8讲 二元一次、三元一次、二元二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回顾过去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进入高中之后,我们会学习更多类型的方程的解法.高中新课标必修2中学习直线与圆的方程时,涉及到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本讲内容主要涉及到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1.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范围很广,然而它的解法一般比较复杂,容易出错.我们要认真研究,细心观察,根据题目特征寻求又快又好的解题方法. 1.1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例1 】 解方程组 327,2 5.x y x y -=⎧⎨+=⎩①②解析:由②,得 52x y =-. ③ 将③代入①,得 3(52)27y y --=, 15627y y --=,88y -=-, 1.y = 把 1y =代入③,得 3.x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1,3y x点评:此题方程②的系数较简单,且方程②中未知数x 的系数是1,因此考虑将方程②变形,并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需先观察方程组的系数特点,判断消去哪个未知数较为简单. 代入消元时,要注意所代代数式的整体性,必要时可添加括号,以避免符号错误.变式1:用代入法解方程组:34,110.42x y x y +=⎧⎪⎨+=⎪⎩①②2.2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例2 】解方程组:521,7316.m n m n +=⎧⎨-+=⎩①②解析:法一:①×3,②×2,得1563,14632.m n m n +=⎧⎨-+=⎩③④③-④,得29m =-29,m =-1. 将m =-1代入①,得-5+2n =1,n =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1,3.m n =-⎧⎨=⎩法二:①×7,②×5,得35147,351580.m n m n +=⎧⎨-+=⎩③④③+④,得29n=87,n=3. 把n=3代入①,得5m+6=1,m=-1.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1,3.m n =-⎧⎨=⎩2.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三一次方程组中含有三个未知数,每个方程的未知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111122223333a x b y c z d a x b y c z d a x b y c z d++=⎧⎪++=⎨⎪++=⎩ ,未知项的系数不全为零,其中每一个方程都可以是三元、二元、一元一次方程,但方程组中一定要有三个未知数. 【例3】 解方程组 3472395978x z x y z x y z +=⎧⎪++=⎨⎪-+=⎩①②③分析:方程①只含x ,z ,因此,可以由②,③消去y ,再得到一个只含x ,z 的方程,与方程①组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②×3+③,得 11x +10z =35. (4)与④组成方程组347111035x z x z +=⎧⎨+=⎩①④解这个方程组,得52x z =⎧⎨=-⎩,把x =5,z =-2代入②,得2×5+3y -2=9,∴13y =.所以5132x y z =⎧⎪⎪=⎨⎪⎪=-⎩【例4】 解方程组34145217223x z z x y z x y z ++=⎧⎪++=⎨⎪+-=⎩①②③分析:三个方程中,z 的系数比较简单,可以考虑用加减法,设法先消z . 解:①+③,得 5x+6y=17 ④②+③×2,得, 5x+9y=23 ⑤④与⑤组成方程组56175923x z x y +=⎧⎨+=⎩,解这个方程组,得12x y =⎧⎨=⎩, 把x=1,y=2代入③得:2×1+2×2-z=3,∴ z=3∴ 123x y z =⎧⎪=⎨⎪=⎩1. 解下列三元一次方程组1)2)3)2.已知345x y z==,且x+y+z=24,求x 、y 、z 的值. 3.代数式ax 2+bx+c 在x 为1,-1,2时,它的值分别是-6,-8,-11,求:(1)a ,b ,c 的值;(2)当x=-4时,求代数的值. *4.已知2x+5y+4z=0,3x+y-7z=0,且xyz≠0,求:234x y zx y z++-+的值.*5.已知567x y y z z x+++==且xyz≠0,求x :y :z .. *6.用100元恰好买了三种笔共100支,其中金笔每支10元,铂金笔每支3元,圆珠笔每支0.5元,试问三种笔各买了多少支? 答案:1.(1) 438x y z =⎧⎪=⎨⎪=⎩ (2)306a b c =⎧⎪=⎨⎪=⎩ (3) 842x y z =⎧⎪=⎨⎪=⎩2. x=6,y=8,z=103.a=-2,b=1,c=-5;-414.81 5. ::3:2:4x y z =6..金笔 5支 铂金笔5支 圆珠笔90支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二次方程.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或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二次方程组.3.1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一般都可以用代入法求解.其蕴含着转化思想:将二元一次方程化归为熟悉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例5】解方程组2220 (1)30 (2)x y x y -=⎧⎨-+=⎩解:由(1)得:2y x = (3) 将(3)代入(2)得:22(2)30x x -+=,解得:1211x x ==-或把1x =代入(3)得:22y =;把1x =-代入(3)得:22y =-.∴原方程组的解是:11111122x x y y ==-⎧⎧⎨⎨==-⎩⎩或. 说明:(1) 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步骤:①由二元一次方程变形为用x 表示y 的方程,或用y 表示x 的方程(3); ②把方程(3)代入二元二次方程,得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③解消元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④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代入变形后的二元一次方程(3),求相应的未知数的值;(2) 消x 还是消y ,应由二元一次方程的系数来决定.若系数均为整数,那么最好消去系数绝对值较小的,如210x y -+=,可以消去x ,变形得21x y =-,再代入消元.(3) 消元后,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应代入二元一次方程求另一未知数的值不能代入二元二次方程求另一未知数的值,因为这样可能产生增根,这点注意.练习1.解方程组22440,220.x y x y ⎧+-=⎨--=⎩解:第二个方程可变形为 x =2y +2,,将其带人到第一个方程,整理得8y 2+8y =0,即y (y +1)=0, 解得y 1=0,y 2=-1. 把y 1=0代入③, 得 x 1=2; 把y 2=-1代入③, 得x 2=0.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112,0x y =⎧⎨=⎩, 220,1.x y =⎧⎨=-⎩说明:在解类似于本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时,通常采用本例所介绍的代入消元法来求解.【例6】解方程组9 (1)18 (2)x y xy +=⎧⎨=⎩解: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把x 、y 看成是方程29180z z -+=的两根,解方程得:3z z ==或6. ∴ 原方程组的解是:11113663x x y y ==⎧⎧⎨⎨==⎩⎩或.说明:对于这种对称性的方程组x y axy b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构造方程时,未知数要换成异于x 、y 的字母,如z .练习1.解方程组7,12.x y xy +=⎧⎨=⎩ 解法一:由①,得 7.x y =- ③ 把③代入②,整理,得 27120y y -+= 解这个方程,得 123,4y y ==.把13y =代入③,得14x =;把24y =代入③,得23x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 114,3x y =⎧⎨=⎩, 223,4.x y =⎧⎨=⎩解法二:对这个方程组,也可以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把,x y 看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通过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来求,x y .这个方程组的,x y 是一元二次方程 27120z z --= 的两个根,解这个方程,得 3z =,或4z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114,3;x y =⎧⎨=⎩ 223,4.x y =⎧⎨=⎩2.解下列方程组:①②(1) 225,625;y x x y =+⎧⎨+=⎩ (2)3,10;x y xy +=⎧⎨=-⎩ (3) 221,543;x y y x ⎧+=⎪⎨⎪=-⎩ (4)2222,8.y x x y ⎧=⎪⎨+=⎪⎩ 2.(1)1115,20,x y =⎧⎨=⎩2220,15;x y =-⎧⎨=-⎩ (2)115,2,x y =⎧⎨=-⎩222,5;x y =-⎧⎨=⎩ (3)5,34.3x y ⎧=⎪⎪⎨⎪=-⎪⎩(4)112,2,x y =⎧⎨=⎩ 222,2.x y =⎧⎨=-⎩3.2 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可以因式分解化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则原方程组可转化为两个方程组,其中每个方程组都是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例7】解方程组2212 (1)4 (2)x xy xy y ⎧+=⎪⎨+=⎪⎩分析:本题的特点是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均缺一次项,我们可以消去常数项,可得到一个二次三项式的方程.对其因式分解,就可以转化为例3的类型.解:(1)(2)3-⨯得:223()0x xy xy y +-+=,即 22230(3)()0x xy y x y x y --=⇒-+=, ∴ 300x y x y -=+=或∴ 原方程组可化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22300,44x y x y xy y xy y -=+=⎧⎧⎨⎨+=+=⎩⎩. 用代入法解这两个方程组,得原方程组的解是:121233,11x x y y ==-⎧⎧⎨⎨==-⎩⎩.说明:若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均缺一次项,则消去常数项,得到一个二元二次方程.此方程与原方程组中的任一个方程联立,得到一个可因式分解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例8】解方程组2226 (1)5 (2)x y xy ⎧+=⎨=⎩分析: (1)(2)2+⨯得:2()36 (3)x y +=,(1)(2)2-⨯得:2()16 (4)x y -=,分别分解(3)、(4)可得四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解:(1) +(2)2⨯得:222236()3666x y xy x y x y x y ++=⇒+=⇒+=+=-或,(1) -(2)2⨯得:222216()1644x y xy x y x y x y +-=⇒-=⇒-=-=-或.解此四个方程组,得原方程组的解是:312412341515,,,1551x x x x y y y y =-===-⎧⎧⎧⎧⎨⎨⎨⎨===-=-⎩⎩⎩⎩.说明:对称型方程组,如22x y a x y b ⎧+=⎨+=⎩、22x y axy b ⎧+=⎨=⎩都可以通过变形转化为x y mxy n+=⎧⎨=⎩的形式,通过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求解.A 组1.解下列方程组:(1) 26x y y x⎧+=⎨=⎩(2) 22282x y x y ⎧+=⎨+=⎩(3) 221235x y x xy y +=⎧⎨++=⎩(4) 2203210x y x xy -=⎧⎨+=⎩2.解下列方程组:(1) 32x y xy +=-⎧⎨=⎩(2) 16x y xy +=⎧⎨=-⎩3.解下列方程组:(1) 2(23)01x x y x -=⎧⎨=-⎩(2) (343)(343)0325x y x y x y +-++=⎧⎨+=⎩(3) 22(2)()08x y x y x y -++=⎧⎨+=⎩(4) ()(1)0()(1)0x y x y x y x y ++-=⎧⎨---=⎩4.解下列方程组:(1) 222230x y x y ⎧+=⎪⎨-=⎪⎩(2) 168xy x xy x +=⎧⎨-=⎩B 组1.解下列方程组:(1) 2232320x y x y x +=⎧⎨-+-=⎩(2) 22231234330x y x xy y x y -=⎧⎨-+-+-=⎩2.解下列方程组:(1) 32x y xy -=⎧⎨=-⎩(2) 24221x y xy +=⎧⎨=-⎩3.解下列方程组:(1) 2222384x y x xy y ⎧-=⎪⎨++=⎪⎩(2) 224221x y xy ⎧+=⎨=-⎩4.解下列方程组:(1) 2252x y xy ⎧+=⎨=-⎩(2) 22410x y x y +=⎧⎨+=⎩5.解下列方程组:(1) 225,625;y x x y =+⎧⎨+=⎩ (2)3,10;x y xy +=⎧⎨=-⎩ (3) 221,543;x y y x ⎧+=⎪⎨⎪=-⎩(4)2222,8.y x x y ⎧=⎪⎨+=⎪⎩答案:A 组1.212121121212832043(1),,(2),,(3),(4)3 2 223 3x x x x x x x y y y y y y y ⎧⎧⎧===⎪⎪⎪=-===⎧⎧⎧⎧⎪⎪⎪⎨⎨⎨⎨⎨⎨⎨=-===-⎩⎩⎩⎩⎪⎪⎪=-==⎪⎪⎪⎩⎩⎩2. 121212121232(1),,(2),2 1 2 3x x x x y y y y =-=-==-⎧⎧⎧⎧⎨⎨⎨⎨=-=-=-=⎩⎩⎩⎩3.2112302(1),,154x x y y ⎧=⎪=⎧⎪⎨⎨=-⎩⎪=⎪⎩3121231212713211(2),,(3),,3321114x x x x x y y y y y ⎧⎧⎧⎧=-=-=--==⎧⎪⎪⎪⎪⎨⎨⎨⎨⎨==+=⎩⎪⎪⎪⎪⎩⎩=-=-⎩⎩23414414231120122,(4),,,2011022x x x x x y y y y y ⎧⎧==⎪⎪===⎧⎧⎧⎪⎪⎨⎨⎨⎨⎨=-==⎩⎩⎩⎪⎪==-⎪⎪⎩⎩. 4.(1) 12341234x x x x y y y y ⎧⎧⎧⎧====⎪⎪⎪⎪⎪⎪⎪⎪⎨⎨⎨⎨⎪⎪⎪⎪====⎪⎪⎪⎪⎩⎩⎩⎩.(2)43x y =⎧⎨=⎩. B 组1.1122122175154(1),,(2),4 1 3 3 2x x x x y y y y ⎧=-⎪=-==⎧⎧⎧⎪⎨⎨⎨⎨===⎩⎩⎩⎪=-⎪⎩ 2.121212127312(1),,(2),372 1 22x x x x y y y y ==-⎧⎧==⎧⎧⎪⎪⎨⎨⎨⎨=-=-=-=⎩⎩⎪⎪⎩⎩3.1234341222(1),22x x x x y y y y ⎧⎧==⎪⎪=-=⎧⎧⎪⎪⎨⎨⎨⎨==-⎩⎩⎪⎪==⎪⎪⎩⎩3124123400(2),,22x x x x y y y y ⎧⎧====⎧⎧⎪⎪⎨⎨⎨⎨==-==⎩⎩⎪⎪⎩⎩4.312412341212(1),,,1221x x x x y y y y ===-=-⎧⎧⎧⎧⎨⎨⎨⎨=-==-=⎩⎩⎩⎩,121213(2),3 1 x x y y ==⎧⎧⎨⎨==⎩⎩ 5.(1)1115,20,x y =⎧⎨=⎩2220,15;x y =-⎧⎨=-⎩ (2)115,2,x y =⎧⎨=-⎩222,5;x y =-⎧⎨=⎩ (3)5,34.3x y ⎧=⎪⎪⎨⎪=-⎪⎩(4)112,2,x y =⎧⎨=⎩ 222,2.x y =⎧⎨=-⎩。

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整理

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整理

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整理标题:初中与高中衔接知识点整理:探究学习的连贯性与拓展性导言:初中与高中是学生学业的两个重要阶段,他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整理成为学生与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出发,对初中与高中的衔接知识点进行全面评估,并提供了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初高中衔接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学习策略。

一、数学方面的衔接知识点1.1 整数与有理数的延伸初中数学中的整数与有理数是高中数学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

初中数学主要涉及到正数、负数和零的运算,以及分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而高中数学则更进一步地探究了有理数的性质,包括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四则运算、代数运算等。

在初中与高中之间,学生需要学会将初中所学的整数和有理数的概念扩展到更广泛的数集中,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正确运用在不同的数学问题中。

1.2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初中数学中的方程解法主要集中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上,而高中数学中则引入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学生需要从初中的方程解法的基础上扩展到解二元线性方程组、三元线性方程组等更复杂的问题。

还需要学会应用线性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几何意义和解的唯一性等概念。

1.3 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初中数学中的函数概念主要集中在一元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上,如定义域、值域、奇偶性等。

而高中数学将函数的概念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引入了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更多种类的函数。

学生需要从初中的函数概念出发,逐步拓展到高中更多种类的函数,并能够灵活运用函数的性质解题。

二、语文方面的衔接知识点2.1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中,学生主要接触到了部分文言文的课文和阅读材料。

而高中语文则要求学生对更复杂、更经典的文言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为了顺利衔接,学生需要加强对文言文的阅读培养,并掌握一些常用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总结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总结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总结一、基础概念的复习1.数的性质:正数、负数、零的性质,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分。

2.分数的运算: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

3.负数的运算:负数相加、相减和相乘,负数的运算法则。

4.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定义与性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比较大小。

5.整式与分式:整式和分式的区别,整式和分式的运算。

二、解题方法的延伸1.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几何图形的证明: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证明方法,平行线与等角的证明。

3.概率的计算:事件的概率,事件的运算,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

4.数据的统计:数据图的绘制和分析,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1.推理与证明能力:运用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和证明,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2.创新与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散思维解决问题。

3.抽象与推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运用推理和推导解题。

4.应用与实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四、学习方法的转变1.主动学习: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

2.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

3.合作学习:与同学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多样化学习: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如听课、做练习、看教材、做题等。

总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延伸解题方法,培养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法。

通过全面复习基础概念,延伸解题方法,培养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和应用,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解方程和方程组一、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 1、知识网络: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配方法的步骤: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3)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0(a ≠0),当b 2-4ac ≥0时的根为aacb b x 242-±-=,该式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二.例题讲解 例1:解方程 (1)0342=--x x(2)x x 7322=+(3)x x x 22)1)(1(=-+,解:(1)移项得342=-x x 配方得x 2-4x +(-2)2=7解这个方程得x -2=±,即;(2)移项得2x 2-7x=-3 ,把方程两边都除以2得配方得.即解这个方程得 3,2121==x x 法二:(用分解因式法)0)3)(12(=--x x 得方程得 3,2121==x x 。

(3)原方程可化为∴∴;∴.例2 若关于x 方程01222=++bx x 有一根为3=x ,求b 的值。

例3 关于x 的方程:022=++m x x ,(1)当x 取何值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2)当x 取何值时,方程的有两个正数根?(3)当x 邓何值时,方程有一根小于1,另一根大于3?例题1:当m 为什么值时,关于x 的方程01)1(2)4(22=+++-x m x m 有实根。

解:当42-m =0即2±=m 时,)1(2+m ≠0,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总有实根;当42-m ≠0即2±≠m 时,方程有根的条件是:△=[]208)4(4)1(222+=--+m m m ≥0,解得m ≥25-∴当m ≥25-且2±≠m 时,方程有实根。

综上所述:当m ≥25-时,方程有实根。

例题2:1x 、2x 是方程05322=--x x 的两个根,不解方程,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1(121++x x(2)2221x x + (3)21x x -解:(1)())1(121++x x =0123251)(2121=++-=+++x x x x (2)2221x x +=212212)(x x x x -+=417(3)21x x -=212214)(x x x x -+=213 例题2:已知关于x 的方程05)2(222=-+++m x m x 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根的平方和比这两个根的积大16,求m 的值。

解:依题意有:⎪⎪⎩⎪⎪⎨⎧≥--+=∆+=+-=+-=+0)5(4)2(4165)2(22221222122121m m x x x x m x x m x x 由①②③解得:1-=m 或15-=m , 又由④可知m ≥49-∴15-=m 舍去,故1-=m 例题4:已知21,x 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4422=+-+m x m x 的两个非零实数根,问21,x x 能否同号?若能同号,请求出相应的m 的取值X 围;若不能同号,请说明理由。

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4422=+-+m x m x 有两个非零实数根,则有[],21,0163244)1(422≤∴≥+-=⨯--=∆m m m m 又21,x x 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0)1(4422=+-+m x m x 的两个实数根,2212141),1(m x x m x x =--=+∴。

假设21,x x 同号,则有两种可能: ①若⎩⎨⎧>>+>>00,0,021212x x x x x x 则有即⎪⎩⎪⎨⎧>>--0410)1(2m m ,01≠<∴m m 且 此时m 的取值X 围是021≠≤m m 且。

②若⎩⎨⎧><+<<00,0,021212x x x x x x 则有即⎪⎩⎪⎨⎧><--0410)1(2m m ,1>∴m而21≤m 时方程才有实数根,∴此种情况不可能。

综上所述,当021≠≤m m 且时,方程的两实根同号。

例题5:已知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01442=++-k kx kx 的两个实数根。

(1)是否存在实数k ,使23)2)(2(2121-=--x x x x 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求使21221-+x x x x 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

解:(1)由k ≠0和△≥0⇒k <0 ∵121=+x x ,kk x x 4121+=∴2122121219)(2)2)(2(x x x x x x x x -+=--2349-=+-=k k ∴59=k ,而k <0 ∴不存在。

(2)21221-+x x x x =4)(21221-+x x x x =14+-k ,要使14+-k 的值为整数,而k 为整数,1+k 只能取±1、±2、±4,又k <0 ∴存在整数k 的值为-2、-3、-5例1:解关于x 的方程(1)323662)1(xb x x x a ++=+-+;(2)141212-=+--x x x x (3)71)3(63)1(2=-+++-x x x x 解:(1)去分母得:3(a+1)x-(x+6)=3(3x+b)+2x 去括号得:3ax+3x-x-6=9x+3b+2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a-9)x=3b+6,即(a-3)x=b+2 ∵a ≠3,∴a-3≠0,∴32-+=a b x 。

(2)解:原方程变形为)1)(1(4121-+=+--x x x x x 方程两边都乘以)1)(1(-+x x ,整理得022=--x x ,解这个方程得1,221-==x x 。

经检验,2=x 是原方程的根,1-=x 是原方程的增根。

∴原方程的根是2=x 。

(3)设y x x =+-31,那么y x x 123=-+,原方程变形为762=+y y , 整理得06722=+-y y ,解这个方程得231=y ,22=y 。

当23=y 时,即2331=+-x x ,去分母得2293-=+x x ,解得11-=x 。

当2=y 时,即231=+-x x ,去分母得162-=+x x ,解得7-=x 。

检验:把11-=x ,7-=x 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分母,各分母都不等于0,所以它们都是原方程的根。

例题2: 解方程组(1)35,5223.x y x y -=⎧⎨+=⎩(2)⎪⎩⎪⎨⎧=++=+--=++0941343222z y x z y x z y x解:(1)方法一(加减消元法):①×2得:6x -2y =10 ③ ,②+③得:11x =33,x =3把x =3代入①得:9-y =5,y =4,所以34x y =,⎧⎨=.⎩方法二(代入消元法):由①得:y =3x -5 ③,把③代入②得:5x +2(3x -5)=23,11x =33,x =3 ,把x =3代入③得:y =4,所以34x y =,⎧⎨=.⎩(2)解:⎪⎩⎪⎨⎧=++=+--=++0941343222z y x z y x z y x 消元得⎩⎨⎧-=--=+⇒877310z y z y ⎪⎩⎪⎨⎧=-=-=⇒⎩⎨⎧=-=⇒11211z y x z y 例题3:解方程组(1)⎩⎨⎧=+-=-+-.01,05322y x y x x (2)⎪⎩⎪⎨⎧=+-=-.03,04222xy x y x解:(1)⎩⎨⎧=+-=-+-②y x ①y x x 0105322 由②得③x y 1+=,把③代入①得05)1(322=-++-x x x ,整理得022=-+x x 解得11=x ,22-=x将11=x ,22-=x 分别代入③得21=y ,12-=y ∴原方程组的解为⎩⎨⎧-=-=⎩⎨⎧==12212211y x y x (2)⎪⎩⎪⎨⎧=+-=-②xy x ①y x .03,04222由①得()()022=-+y x y x ,∴02,02=-=+y x y x 或。

它们与方程②分别组成两个方程组:⎩⎨⎧=+-=+04022xy x y x ⎩⎨⎧=+-=-04022xy x y x 解方程组⎩⎨⎧=+-=+04022xy x y x 可知,此方程组无解;解方程组⎩⎨⎧=+-=-04022xy x y x 得⎩⎨⎧-=-=⎩⎨⎧==42422221y x x x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42422221y x x x 。

例题4 解方程组:(1)⎩⎨⎧=-=2242y x x y ;(2)⎩⎨⎧=--+=+-+0320342222y y x x y x ;(3)⎩⎨⎧=-=+4236942222y x y x 。

学生练习与作业:1、解方程:12733)1(2-=-++xxx(答案:712=x)2、解方程122)2(16=---+xxx)((答案:3-=x);3、解方程0365322=-++-xxxx(答案:2,121==xx)4、解方程08)1(2)1(2=-+-+xxxx(答案:341-=x,322-=x)5、解方程组(1)⎩⎨⎧=+=-1222xyxyx(答案:⎩⎨⎧==2211yx⎩⎨⎧-=-=2222yx)(2)⎪⎩⎪⎨⎧=+-=+23102222yxyxyx(答案:⎪⎩⎪⎨⎧==5511yx,⎪⎩⎪⎨⎧-=-=5522yx,⎪⎩⎪⎨⎧==22233yx,⎪⎩⎪⎨⎧-=-=22244yx)6、不解方程组,判定下列方程组解的情况:①⎩⎨⎧=-=-96332yxyx②⎩⎨⎧=-=-32432yxyx③⎩⎨⎧=-=+153153yxyx答案:①无数多个解②无解③唯一的解第二课时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知识网络:二.例题讲解)两根(一元二次方程02≠=++acbxax例6 解方程组(1)⎩⎨⎧==+65xyyx答案:⎩⎨⎧==⎩⎨⎧==2332yxyx(2)⎩⎨⎧-==+61322xy y x 答案:⎪⎩⎪⎨⎧⎪⎩⎪⎨⎧⎩⎨⎧⎩⎨⎧=-=-===-=-==23233232y x y x y x y x 学生练习与作业:1.已知关于x 的方程03)1(222=-++-m x m x (1)当m 取何值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1x 、2x 是方程的两根,且012)()(21221=-+-+x x x x ,求m 的值。

(参考答案:(1)2->m ;(2)1=m ) 2.关于x 的方程04)1(2=++-kx k k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k 的取值X 围; (2)、是否存在实数k ,使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等于0?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