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说百病注解
《黄帝内经》灵枢篇百病始生的原文全文注释及译文
《黄帝内经》灵枢篇百病始生的原文全文注释及译文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
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
黄帝曰:余固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闻其道,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①。
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②,故皮肤痛。
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故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
留而不去,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肾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
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着著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③,邪气淫泆,不可胜论。
黄帝曰:愿尽闻其所由然。
岐伯曰:其著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小孙络之居也,浮而缓,不能句积而止之,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凑渗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则月真月真满雷引,故时切痛,其著于阳明之经则挟脐而居,饱食则益大,饥则益小。
其著于缓筋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
其著于肠胃之募原也,痛而外连于缓筋,饱食则安,饥则痛。
其著于伏冲之脉者,揣之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
其着于著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饱则积不见,按之不得。
太上老君养生诀
太上老君养生诀一、太上老君养生诀“养生真诀”的内容:上士修之,全真延命;中士修之,无诸灾咎;下士修之,免身枉横;愚者轻之,早殒性命。
老君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
胸腹之设,犹宫室也,肢体之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⑥之间,犹四衢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
能治其身,亦如明君能理国焉。
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
民弊则国亡,气竭即身谢。
是故至人上士,当施医于未病之前,不追于既败之后。
故知,生难保而易丧,气难清而易浊。
若能审机权,可以安社稷,制嗜欲,何以保性命。
且夫善摄生者,要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
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捐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嫉。
去此六者,则修生之道无不成耳。
若此六者不除,盖未见其益。
虽心希妙理,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盖捐于其本而妄求其末,深可诫哉!所以保其真者,当须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
夫多思即神伤,多念即心劳,多笑即脏腑上翻,多言即气海虚脱,多喜即膀胱纳客风,多怒即腠理奔浮,多乐即心神邪荡,多愁即发须焦枯,多好即志气倾覆,多恶即精爽奔腾,多事即筋脉干急,多机即智慧沉迷。
斯乃伐人之生,甚于斤斧,蚀人之性,猛于豺狼。
无久坐、久行、久视、久听。
不得强食,不饥而食即脾劳;不得强饮,不渴而饮则胃涨。
体欲常劳,食欲半饱,劳勿过极,饱勿过半。
冬即朝莫空心,夏即夜勿饱食。
早起勿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
身行欺诈即神悲,行争竞则神沮。
轻侮于人当减算数,杀害于物必当中天。
行一善即魂神悦,行一恶则魄神欢。
常以宽泰自居,恬寞自守,即形神安静;生箓必书其名,死籍必削其咎。
养生之理,尽在于斯矣。
二、太上老君养生诀“服气诀”的内容:老君曰:玄牝⑦门,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言口鼻,天地之门,以吐纳阴阳生死之气。
每旦面向东,展两手于膝上,徐徐按捺两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所谓吐故纳新,是蹙气。
百病百药原文与译文
百病百药说百病老君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
今人见背不务防之;不 务备之,而务药之。
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寿命。
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绝祸 于未有。
盖灾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
人以小善为无益,故不肯为。
以小恶为无损,故不肯 改。
小起不积,大德不成。
小恶不止,以成大罪。
故摘出其要使知其所生焉,乃百病者也。
崇百药老君曰:古之圣人,其于善也,无小而不得。
其于恶也,无微而不改。
而能行之,可谓 饵药焉。
所谓百药者:体弱性柔是一药。
行宽心和是一药。
动静有礼是一药。
起居有度是一药。
近德远色是一药。
除去欲心是一药。
推分引义是一药。
不取非分是一药。
喜怒无常是一病。
忘义取利是一病。
憎欲令死是一病。
纵贪蔽过是一病。
轻口喜言是一病。
快意逐非是一病。
非人自是是一病。
侮易孤弱是一■病。
威势自胁是一病。
语欲胜人是一病。
恶人自喜是一病。
喜怒自伐是一病。
名人有非是一病。
以劳自怨是一病。
以富骄人是一病。
以贵轻人是一病。
谗人求媚是一病。
以德自显是一病。
好自掩意是一病。
危人自安是一病。
多憎少爱是一病。
评论是非是一病。
持人长短是一病。
假人自信是一病。
与人追悔是一病。
好自怨诤是一病。
毁訾高才是一病。
憎人胜己是一病。
以贤愤高是一病。
追念旧恶是一病。
投书败人是一病。
谈愚痴人是一病。
好自作正是一病。
多疑少信是一病。
丑言恶语是一病。
轻易老少是一病。
好喜嗜笑是一病。
喜禁固人是一病。
两舌无信是一病。
乘酒歌横是一病。
教人堕胎是一病。
干预人事是一病。
负债逃窃是一病。
背向异辞是一病。
故迷误人是一病。
探巢破卵是一病。
笑盲聋喑是一病。
教人嫁娶是一病。
含祸离爱是一病。
唱祸道非是一病。
老君曰:能念除此百病,则无灾好色坏德是一病。
专心系爱是一病。
毁人自誉是一病。
擅变臬可是一病。
以智轻人是一病。
乘权纵横是一病。
以力胜人是一病。
贷不念偿是一病。
曲人自直是一病。
以直伤人是一病。
愚人自贤是一病。
太上老君养生诀
上士修之全真延命,中士修之无诸灾咎,下士修之免身枉横,愚者轻之早殒性命。
老君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设犹宫室也,肢体之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之间犹四衢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能治其身,亦如明君能理国焉。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民弊则国亡,气竭即身谢。
不要久坐、久行、久看、久听。不能勉强吃东西,不饿去吃就伤脾;不能勉强去喝,不渴而喝水就胃胀。身体要经常劳动,吃饭只宜半饱。劳动不能筋疲力尽,进餐不应超过半饱。冬天到了早上不要空腹,夏天来了晚上不要饱餐。早起不要在鸡叫之前,晚起不要在日出之后。
心地清澄,精神内守,元神就居守在他的本位,气机内返安定则邪秽之物不能侵扰身体。心怀欺诈元神悲哀,行为好争长胜短,元神哭泣!随便侮辱别人会减短阳寿,杀害生灵一定短命。做一件好事,魂神喜悦,做一恶事魄神欢欣。常以宽宏平安自处,恬静自守则形神安静。长生簿上会写上他的名字,死亡簿上会削减他的过错。养生的奥妙全在这里面。
太上真性,延年益寿,中士修持没有各种灾祸,下士修持可免身遭不测横祸,愚昧之人轻视就早送性命。
老君说:一个人的身体,好比一个国家的设施,胸腹部设置就象宫殿,肢体就象郊外,骨节分段好比百官,肌肉间的缝隙好比四通八达的道路。神好比君主,血好比臣下,气好比民众,能保养好身体,也就象贤明的君主能治理国家,怜恤他的臣民就使他的国家安宁,爱惜自己的气就能保全他的身体。民众衰弊则国家必然灭亡,气若枯竭身体自会死去。
是故至人上士,当施医于未病之前,不追于既败之后。故知生难保而易丧,气难清而易浊。若能审机权可以安社稷,制嗜欲可以保性命。
且夫善摄生者,要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去此六者,则修生之道无不成耳。若此六者不除,盖未见其益,虽心希妙理,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盖损于其本而妄求其末,深可诫哉。
道家静心咒注解及译文
道家静心咒注解及译文《道家静心咒》原文:“太上台星,应变无停。
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急急如律令。
”注解及译文:“太上台星”:- 注解:“太上”在这里指的是道教里非常尊崇的太上老君之类的崇高的神祇概念,“台星”是星名,也象征着天上的星宿神灵。
这里是在呼唤一种神圣的力量源泉。
- 译文:太上老君啊,还有那神圣的台星哟。
“应变无停”:- 注解:就是说这种神圣的力量能够不停地应对各种变化。
- 译文:能不停地应对各种变化呢。
“驱邪缚魅”:- 注解:驱赶走邪恶的东西,捆绑住那些鬼魅之类的不好的灵体。
- 译文:把那些坏的邪祟呀,还有鬼魅都赶走,绑起来。
“保命护身”:- 注解:保护人的生命和身体安全。
- 译文:好保住咱的小命,护着咱的身子。
“智慧明净”:- 注解:让人的智慧变得清澈明亮,没有杂念和迷惑。
- 译文:能让咱的脑子啊,变得特别清楚,充满智慧,没有那些迷糊的东西。
“心神安宁”:- 注解:使内心和精神都处于平静安定的状态。
- 译文:让咱的心啊,神啊,都安安稳稳的。
“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注解:三魂七魄在道家概念里是人的灵魂组成部分,这里是说让三魂能长久存在,七魄也不会散失倾倒,也就是保证灵魂完整安定。
- 译文:咱的三魂啊,一直都好好的,七魄也不会弄丢或者乱了套。
“急急如律令”:- 注解:这是道教咒语中的常用结束语,就像是说赶紧按照法令去执行的意思。
- 译文:就像下命令似的,赶紧这么办啊。
出处:道家经典以及道教的法术咒术传统。
道家的这些咒语在道教的仪式、修行以及文化传承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们反映出道教对于神灵的信仰,对于驱除邪恶、保持身心安宁的追求等理念。
在一些道教的斋醮仪式或者道士的修行中常常被念诵,普通民众也有念诵以求平安、静心等情况。
通过这样直白的翻译,就像把高深的道教文化用唠家常的方式给展现出来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道家文化中的这一元素。
北斗经注解
北斗经注解
《北斗经》全文注解如下:
1.老君说经将毕,龙鹤天仙前来恭迎老君返回太极宫中,玉局座又沉入地底,
而其故迹就在今天的成都市北。
而北斗本命延生经诀亦流传至今,造福众生。
2.老君慈悲,传下北斗真诀,正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3.八忌五勤:一者按《女青天律》诵经礼斗不焚檀香。
二者百花可献,唯
忌月季。
三者戊日禁忌不可诵,凡例戊戌、戊申、戊午、戊辰、戊寅、戊子之日不可诵经。
四者汲取需清静之者,井水山泉可供养,江湖之水忌酌献。
五者时新瓜果。
一忌石榴供玄天(真武大帝),二忌李子献太上(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三忌黑枣上真前(一切神仙。
但前面两样也都不要)。
六者斋戒忌荤腥,五荤(韭、薤、蒜、芸薹、胡荽)三厌(雁、狗、乌龟)。
4.如此沉沦,不自知觉。
为先世迷真之故,受此轮回。
乃以哀悯之心,分身
教化。
化身下降。
至于蜀都,地神涌出。
扶一玉局,而作高座。
于是老君升玉局座,广宣要法,普济众生。
是时老君告天师曰:人身难得,中土难生。
假使得生,正法难遇。
多迷真道,多入邪宗。
多种罪根,多肆巧诈。
多恣淫杀,多好群情,多纵贪嗔。
多沉地狱,多失人身。
如此等缘,众生不悟,不知正道。
迷惑者多,我今哀见此等众生。
故垂教法,为说良缘,令使知道,知身性命皆凭道生。
了悟此因。
以上注解仅供参考,如需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西游记》第五十二回内容注解赏析
《西游记》第五十二回内容注解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西游记》第五十二回内容注解赏析【导语】:悟元子曰:上回言意土放荡,须要自有主张,方可济事矣。
“六字气诀”-太上玉轴六字气诀
原文《道藏》有《玉轴经》,言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和,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丧亡。
故太上悯之,以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其法以呼而自泻出脏腑之毒气,以吸而自采天地之清气以补之。
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万病不生,延年益寿。
卫生之宝,非人勿传。
注释道藏:道教经书总集,在历代帝王支持下由道士汇集编篡而成。
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
中医学认为脏腑是胸腹腔中重要脏器。
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泛指一切饮食。
六欲七情:六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痼癖:痼,日久难愈的顽疾;癖,饮食不消所致的疾病。
太上:1.对太上老君即老子的称呼;2.对得道成仙者的尊称。
非人:非其人,这里的人指能领悟其中妙旨而又能勤而行之的人。
译文《道藏》中有《玉轴经》这部书,其中说五脏六腑之气,由于饮食的性味长期熏灼导致气血不和顺,又因为有七情六欲,累积日久而生病。
在内损伤脏腑,在外殒及九窍,以致于四肢百骸得病,轻者发生气血的积聚、顽癖,重者导致耳聋目盲,感官及肢体废用,再重者则丧失生命。
所以得道者怜悯苍生,教给六字气诀来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
该方法用呼气排泻出脏脏之毒气,而以吸气采取大自然的清气而补养脏腑。
运用此法,当天就能小有效验,十多日之后则有显著效验,一年之后则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该方法堪称是卫护生命的法宝,如果不是那个能领悟其中妙旨而又能勤而行之的人,就不要轻易传授的。
原文呼有六,曰呵、呼、呬、嘘、嘻、吹也,吸则一而已。
呼而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嘻字治胆气,以吹字治肾气。
此六气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凡天地之气,自子至巳为六阳时,自午至亥为六阴时。
如阳时则对东方,勿尽闭窗户,然忌风入。
乃解带正坐,叩齿三十六以定神;先搅口中浊津,漱炼二三百下,候口中水成清水,即低头向左而咽之,以意送下;候汨汨至腹间,即低头开口,先念呵字,以吐心中毒气,念时耳不得闻呵字声,闻即气粗,亦损心气也;念毕,仰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以补心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吸声,闻即气粗,亦损心气也。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一、医学源流【原文】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
【语译】中医学开始有文字记载,相传起源于岐伯和黄帝。
后人托名黄帝和岐伯写成《灵枢》和《素问》二书,特别是《素问》的内容更为详细。
【注释】岐黄:指岐伯和黄帝。
黄帝是古代的帝王,约生于公元前2700 年左右。
岐伯是黄帝的臣子,同时也是指导黄帝研究医学的老师。
灵枢:又名《灵枢经》、《黄帝内经灵枢经》,为《内经》的组成部分。
原书共9 卷81 篇,又名《针经》,别称《九卷》。
隋唐之际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包括《九灵》、《九墟》和《灵枢》。
宋代以后,原本及传本大多散失,现存《灵枢》传本系南宋史崧据其家藏9 卷本重新编校,改为24 卷。
本书与《素问》所论述的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针灸而略于运气学说。
在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则与《素问》内容互有补充,是我国战国时期医学理论,特别是针灸学的重要文献,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素问:又名《黄帝内经素问》。
为《内经》组成部份。
原书9 卷,共81 篇。
唐.王冰注释此书时改为24 卷,并补入七篇“大论”,但仍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
经北宋林亿等校注后,成为今存《素问》传本的依据。
本书包括人体生理、解剖(脏象、经络)、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
较系统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
特别是用朴素辨证的指导思想,综括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历代医家所遵循。
【原文】难经出,更洋洋!【语译】自从《难经》这部书出现以后,中医学的内容更为丰富了。
【注释】难经:据史书记载,相传为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约生于公元前5 世纪)所作。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
本书以问答释难的方式编纂而成。
论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兼析症证。
其中1~22 难论脉,23~29 难论经络,30~47 难论脏腑,48~61 难论病,62~68 难论穴道,69~81 难论针法。
全书内容简要,辨析亦颇精微。
道教义理之枢论——《道教义理学综述》之一章
道教义理之枢论——《道教义理学综述》之一章*导读:我在《道教义理之学的基础、结构、枢论与亮点》章节中,已对道教义理的五大部类及其涵蕴的多种具有一定范畴及理论中心意义的枢要我在《道教义理之学的基础、结构、枢论与亮点》章节中,已对道教义理的五大部类及其涵蕴的多种具有一定范畴及理论中心意义的枢要论点,作了扼要的表白,故而在具体论述其枢要之理念观点前,直截了当地交待一下写作枢论的方式与目的。
管窥蠡测,抛砖引玉。
恭候明识者赐教。
写作的方式与目的:第一,择要叙列其具有一定范畴性及中心意义的义理观念①。
专题探讨其思想渊源与发展趋向,聚焦于义理。
条理义理体系,明晰其底蕴真谛,凸显道教义理之丰湛。
第二,以道教经籍所载义理要语为依据,撷取道教重要经典中有鲜明代表意义的经文,来直接展示其义理枢论,保持本色,避免失真。
同时,也可为乐于此项探讨者,提供一些史料线索。
第三,道教义理的理念观点,其思想渊源、形成与发展,皆与我国传统哲学紧密相连,本来就是我国传统哲学在宗教范畴的延伸与发展,是我国传统哲学的组成部分,故而笔者在尊重客观史实情形下,特意将道教义理枢论回归到我国传统哲学的范畴来加以述论;并同时显示出它在百家争鸣中的道家特色。
总的来说,我的想法和做法就两句话:以道教经典中的义理要语,比较集中来展示其义理枢论。
还原道教义理的理念观点在枢论网络下的系统哲学性和人文风格。
元气论道教义理枢论之一元气一词,乃是哲学领域宇宙生成论方面的术语、概念与专题研究范畴。
学术界一般认为元气是产生和构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或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的实体。
也就是说,元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有说是宇宙万物的本体。
关于元、气的本意及组合而为元气,反映了哲学的起步与这一专题讨论范畴的展现。
(按,元字本作原、始解,董仲舒《春秋繁露重政》:变一谓之元,元犹原也。
《春秋繁露玉英》:谓一元者,大始也。
《春秋繁露王道》:元者,始也。
气字本意为天地间流布的云气,《说文解字》:气,云气也。
灵枢百病始生原文及翻译
灵枢百病始生原文及翻译
灵枢·百病始生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百病之始生也,皆由于气,或多或少,或引衰或丧其常,或因邪失其真,或失于时,或逆于经,或犯于毒,或从于喜怒,或因于饮食,或起于寒温,或发于运动,或生于不洁,或因于过劳,或本于性情,或从于物变,或因于风雨,或从于物候,或本于内外。
余今欲闻此病之始生,何以解之
岐伯对曰:此皆出于气数之多少,及其荣卫之行,其所由生也。
故多气则多病,少气则少病,气行荣卫,则病生于外,气行不荣卫,则病生于内。
今以十二经脉论之,则阳明之经多病,太阳之经少病,厥阴之经病生于内,少阳之经病生于外。
此皆出于荣卫之行也。
翻译:
黄帝问道:“我听说百病的起源,都是由于气的多寡,或者气的引领虚弱,或者邪气去真气,或者失去了定时,或者违反了经脉的方向,或者受到毒气的侵袭,或者由于情绪的喜怒,或者因为饮食问题,或者由于寒热问题,或者因为运动问题,或者由于不洁问题,或者因为过度劳累,或者源于个人的性情,或者由于外部有害条件的变化,或者由于风雨天气,或者由于气候变化,或者由于外界和内部问题。
我现在想要问,这些疾病的起源是如何解释的呢”
岐伯回答说:“所有的这些都是由于气的多少和荣卫气的运行情况所
导致的,因此多气则多病,少气则少病,荣卫气行正常,则病生于外,荣卫气行不正常,则病生于内。
现在以十二经脉来论证,阳明经常见疾病,太阳经很少出现疾病,厥阴经的疾病发生在内部,少阳经的疾病发生在外部。
这些都是由于荣卫气的运行情况而导致的。
”。
天一阁对联注解
天一阁对联注解展开全文此前写过一篇《天一阁对联、题词录》的文章。
因为那篇文章没有注解,有的地方难以看懂,且所录对联还存有问题:如错字、漏字或打不出来的字,因此觉得有更正和加注的必要,于是日前重又浏览了天一阁,核对了阁内门联、堂联、壁联、柱联,看不懂的地方请教了阁内老师,再经过查阅资料、考证出处,纠正了前文的差错,补上了注释。
不过所加注解,可能存在问题,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1.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顾廷龙题大门口柱联,钟鼎文顾廷龙(1904-1998),版本、目录学家。
苏州人。
曾与人共同创办上海合众图书馆,兼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
建国后,历任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馆长,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主编,文化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天一”两字出于汉朝郑玄注《易经》注释:“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原天一阁楼式上层为一大通堂,下层为六小单室,合《周易》“地六成之”吉象。
遗形:指遗留下来的形貌。
南雷:即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晚年称梨洲先生。
浙江余姚人。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上联写天一阁藏书楼历史悠久,下联写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藏书楼以后的感叹心情。
黄宗羲曾赏叹过:“读书难,藏书尤难。
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2.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郭沫若题大门联郭沫若(1892.11.16-1978.6.12.),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活动家。
3.建阁阅四百载藏书数第一家——沙孟海题大门背面柱联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号石荒、沙村、决明、兰沙等。
浙江鄞县人。
曾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在浙江美术学院兼课。
历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考古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太上老君注解
太上老君注解1《道德经》白话批注 - 太上老君注解001→观玅章第一第一讲→道与名▼道可道。
今天由我来讲道。
那么道是什么呢。
道这一个字。
是表示宇宙万物尚未形成之前的真理。
也表示虚空之间。
一切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能源。
因此人类是难以使用语言与文字去形容它。
去描述它。
可是。
世人却偏偏喜欢以语言。
或文字去表达这个道。
而目说得很多很多。
▼非常道。
依我看来。
这只是口头之道而已。
因为这个道。
如果是可以讲出来。
或是形容出来。
就不是真正本来的道了。
更不是永恒不变的道了。
因为讲出来的道。
只是描写与形容而已。
与事实毕竟是距离很远的。
譬如说。
一张桌子。
就是一张桌子。
你就是巧夺天工。
画得跟真的一样。
毕竟还不是真正的桌子。
这就是。
本来的东西与形容描写的差别距离。
可是世人就是这么顽固。
喜欢门户之争。
都去强调我们才是道。
你们不是道。
而且每个人所强调的道都不一样。
更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衡突与矛盾。
因此。
我看到这种情形。
才发觉到。
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
已经不是真正的道了。
因为这只是形容与描述而已。
而真正的道。
是无法形容与描述的。
就好像释迦牟尼佛。
在金刚经谈到说。
我说法四九年。
实在是没有说法的。
如果你们以后讲。
我有说法。
就是在毁谤我。
由此可知。
释迦牟尼佛对道的体悟。
也是难以使用言语代替的。
所以修行的人。
如果自己不去体悟大道的话。
只想依靠别人的说词。
像这样的了解。
还是离道很远的。
▼名可名。
名这一个字。
是指宇宙万物还没有形成之前的名字。
那个时候宇宙万物。
都没有名字。
可是没有名字。
才是真正永恒不变的名字。
一旦到了。
宇宙万物变成有形体。
可以看得出来。
又可以摸得到的时候。
人类就会给它立个名字。
可是这只是人间的巧立名目而已。
▼非常名。
因为万物是经常在变换更改的。
因此这个名字也就跟着变换更改。
譬如人的名字。
随着人的死亡之后。
这个名字也就跟着死亡。
所以有名字的称呼。
都不是并正长久的称呼。
▼无名。
天地之始。
所以说。
没有名号及没有名称的东西。
才是天地之间的原始。
通读《黄帝内经》之六十二: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通读《黄帝内经》之六十二: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预警!今天……文字很长很长(后面还有更长的),但也很好看哦!《黄帝内经》一起读第62天,打卡,继续……今天是讲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的——《素问调经论篇》原文: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
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岐伯曰:皆生于五脏也。
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
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
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
帝曰:刺微奈何?岐伯曰:按摩勿释,著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
帝曰:善。
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血气未并,五脏安定,皮肤微病,命曰白气微泄。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气有余,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
帝曰:刺微奈何?岐伯曰: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
帝曰:善。
血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血气未并,五脏安定,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
不足,则视其虚经内针其脉中,久留而视,脉大,疾出其针,无令血泄。
轩辕黄帝治病神咒的注解
轩辕黄帝治病神咒的注解轩辕黄帝,那可真是个传奇人物,别的不说,他的治病神咒可是响当当的。
传说中的黄帝,既是帝王又是医者,简直是个“全能选手”。
说起他的治病神咒,嘿,这可不是随便什么咒语,而是浓缩了他一生智慧的结晶。
想象一下,古代的中医,面对病痛,面对瘟疫,黄帝简直是个“神医”!他用的不是现代的仪器,而是道道道的咒语,加上他那无敌的医术,给人治病可谓是“手到病除”。
这神咒到底有什么魅力呢?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整天愁眉苦脸,东奔西跑为了治病,结果碰到黄帝,听他轻声吟诵几句咒语,哎呀,仿佛一阵清风拂过,病痛立马消散。
是不是感觉好神奇?这就是黄帝的魅力所在。
咒语里面包含了天、地、人三者的和谐,听着像个哲学家,实则简单易懂。
每个字都像是从心底发出的呼唤,既有力量又让人感到温暖。
有趣的是,这咒语并不是天天都能听到。
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或是遇到特别棘手的病症时,黄帝才会认真念叨。
说白了,这就像是开了一道“灵符”,只要咒语一出,病魔就得打退堂鼓。
想想,古代的医生可没有今天这些高科技,面对病痛,他们唯一能依赖的就是智慧和信念。
那些咒语不仅是治病的工具,还是一种心灵的寄托,真的是“千言万语,不如一声叹息”啊。
有个小故事,听说当年黄帝有次遇到一个特别麻烦的病人,那个病人就是不肯好转。
黄帝想了想,决定给他念咒。
结果那病人听了几句,突然就觉得心里一阵轻松。
就像是洗去了一身的疲惫,咒语就像是阳光,照进了他心底的阴霾。
黄帝在旁边看着,心里也乐开了花。
治病不光靠药,心理安慰也是很重要的嘛。
这神咒在民间流传之后,各种版本也出来了。
人们为了图个吉利,甚至自己编了些“山寨版”的咒语,反正大家都想用这股力量来抵御疾病。
可以说,黄帝的咒语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影响深远。
就像今天的流行语,大家都想跟着说一说,求个好运。
再说,这神咒背后其实也有很多哲理。
比如说,咒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有的人说这是一种共鸣,就像是我们今天听音乐一样。
001太上清静经太上老君注解
太上清静经-太上老君注解★老君日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天与地之间看起来似乎就是空的原来就没什么形体可言可是天与地之间虽然是没有形体却能生出天地之间的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植物与无生命的沙土石头及许很多多的物体★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天与地的运转原来就没有什么感情存在可言虽然没什么感情的存在但是天与地之间却似乎是有感情的存在才使它们不断的运转★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天与地的空间它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所以原来就没什么名字可以去称呼它可是虽然没出名字但是它却能哺育万物滋润万物使它们的生命能够接着成长★吾不知其名强名日道☆这的确是一个很玄妙的问题连我(老子)也不知道它的缘由所以也不知道要怎样去称呼它那么干脆牵强给它取一个名字叫做道吧★夫道者☆这个道的确太玄妙了包涵也太广袤了为什么呢★有清有浊☆因为这个道有时候有些地方是清清净净的有时候有些地方就显得特别污浊★有动有静★有时候有些地方就活动着有时候有些地方就静静静的★天清地浊☆像天空是一片清净的大地就显得一片混浊★天动地静☆像天体的运转是属于流淌之形大地的本体是属于静止之物★男清女浊★男人是属于清阳之体女人是属于浊阴之身★男动女静☆男人是表现外在的活动的女人就表现内在的静止的★降本流末而生万物☆因此清阳之气是上升的浊阴之气是下降的假如万物清阳之气不能保守那么万物的原来灵性便简洁下降万物原来的灵性假如下降便失去了本性的主宰万物假如失去了本性的主宰便简洁起了情欲之念思想与行为便自然而然流于下体之末端万物的思想与行为假如流于下体之末端便有阴阳之交合万物假如有了阴阳之交合便自然而生长出种种轮回之万物来★清者浊之源☆清净是污浊的源头如水源在上游是清净的在下游就显得污浊★动者静之基☆活动的事物只是清静的基础如一切的建筑物都是由活动而来的这就表示出活动的力气只是静止的基础只有清静才是万物的根本之道★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所以人假如能够常常保持清清静静一切天地万物就全部归纳在人的本性之中了这就是学道的根本可是学道的根本每个人都忽视了★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比如说人的元神原来是喜好清静的可是都被后天的识神给扰乱了★人心好静而欲牵之☆人的心性也是一样原来也喜爱清静的但是都被贪念的欲望牵引去了★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因此一个人假如能够遣除这些贪念的欲望人的心性自然就能够清净★澄其心而神自清☆澄滤这个心性之后我们的元神自然能够醒悟★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歼灭☆这样的话六种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所接触的欲望自然不会带来干扰三种贪妄心愚痴心嗔怨心之毒素也自然而清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但是有些人就是做不到这就是这个人的心性还没有澄清的关系所以尚有一些欲望还没遣除★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假如人能够遣除这些欲望达到清净的话你去视察你自己的心连你自己的心都会感觉没有了★外观其形形无其形☆你再往外看一切形体这些形体也不是形体了★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就是了望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也不是什么物体了★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这三种心形物都能了悟一切都是虚幻的话心地就唯有一片空旷亳无一物了★观空亦空空无所空☆能够这样的话看到虚无的天空也是虚幻的连这个虚幻都能看破以及看空的话★所空既无无无亦无☆就是一切都没有了既然知道一切都没有了心性之中还有什么可以存在呢原来都是一切假相而已★无无既无湛然常寂☆既然知道一切都是假相的我们就要连这些假相都不要执着连假相都不执着了就是一片静止的状态★寂无所寂欲岂能生☆心性的静止达到想要静止的心都没有的时候欲望怎能够生出来呢★欲既不生即是真静☆能够达到贪念的欲望完全不生出来的时候就是达到真静的工夫了★真常应物☆心性达到真静的状态然后去应用实行一切事物自然就是自由自如了★真常得性☆能够自由自如的人就是能够守住真正常清常静的人能够守住真正常清常静的人他就是已经得到明自本心识自本性的人★常应常静☆能够达到明自本心识自本性的人无论在纷扰的场所或是在清静的场所他都能时时保持清静的心★常清静矣☆能够常常保持清静心的人才是真正清静之人★如此清静渐入真道☆达到真正清静之人就是已经慢慢迈入真正的大道了★既入真道名为得道☆既然迈入真正的大道就是修道人所称的得道这个名词★虽名得道实无所得☆可是虽然称为得道实在是没有得到什么★为化众生名为得道☆但是为了度化天下迷昧的苍生所以才举个得道的名称作为他人修道已成的名词★能悟之者可传圣道☆现在我(老子)讲到这里假如你们能够领悟的人就可以普传这个至真至贵的圣贤大道了★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所以吾(太上道祖)说最上等有才智的人是没有争夺之心的只有最下等没有才智的人才一天到晚产生贪妄的争夺心★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最上等着道德而人”是不说自己有德行的只有最下等有道德的人才说自己有德行因为他是一位顽固执迷的人呀★执着之者不明道德☆所以一个顽固执迷的人会常说自己有德行但是依我看来反而是一位不知道什么叫道德的人★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为什么众生不能迈入真正的大道呢就是因为他常常有一颗虚幻的妄想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然有一颗虚幻妄想心就已经惊扰了他本身的元神了★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然已经惊扰到他本身的元神他的元神就贪着一切有形的万物了★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然贪着一切有形的万物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贪求★既生贪求即是苦恼☆既然心性产生不必要的贪求心中就有了邪思妄想的苦恼★苦恼妄想忧苦身心☆既然心灵中有了邪思妄想的苦恼就会带来忧愁的苦痛既然带来了忧愁的苦痛就会扰乱到自己的身心扰乱自己的身心自然就会犯下错误的行为★便遭浊辱☆既然犯下错语的行为就会污辱自己的灵性既然污辱了自己的灵性★流浪生死常沉苦海☆就要流浪在生死的轮回中既然流浪在生死的轮回中便要沉沦于茫茫苦海★永失真道☆既然沉沦于茫茫苦海就要恒久失去真正的大道了★真常之道悟者自得☆而真正许久的大道是领悟的人才能得到的呀不是别人能够送给你的★得悟道者常清静矣☆所以能够真正领悟大道的人简洁一句话来说就是常常身心保持清静的人了。
【经典】太上老君說百病崇百藥經
【经典】太上老君說百病崇百藥經經名:太上老君說百病崇百藥經。
太上老君寶誥至心皈命禮隨方設教,歷劫度人。
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
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
總千二百之官君。
包萬億重之梵炁。
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
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說百病崇百藥經老君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
今人见背,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备之而务药之。
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寿命。
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绝祸于未有。
盖灾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
人以小善为无益,故不肯为;以小恶为无损,故不肯改。
小善不积,大德不成;小恶不止,以成大罪。
故摘出其要,使知其所生焉,乃百病者也:喜怒无常是一病。
忘义取利是一病。
好色坏德是一病。
专心系爱是一病。
憎欲令死是一病。
纵贪蔽过是一病。
毁人自誉是一病。
擅变自可是一病。
轻口喜言是一病。
快意逐非是一病。
以智轻人是一病。
乘权纵横是一病。
非人自是是一病。
侮易孤弱是一病。
以力胜人是一病。
贷不念偿是一病。
威势自胁是一病。
语欲胜人是一病。
曲人自直是一病。
以直伤人是一病。
恶人自喜是一病。
喜怒自伐是一病。
愚人自贤是一病。
以功自与是一病。
名人有非是一病。
以劳自怨是一病。
以虚为实是一病。
喜说人过以富骄人是一病。
以贵轻人是一病。
以贫妒富是一病。
以贱讪贵是一病。
谗人求媚是一病。
以德自显是一病。
败人成功是一病。
以私乱公是一病。
好自掩意是一病。
危人自安是一病。
阴阳嫉妒是一病。
激厉旁悖是一病。
多憎少爱是一病。
评论是非是一病。
推负着人是一病。
文拒钩锡是一病。
持人长短是一病。
假人自信是一病。
施人望报是一病。
无施责人是一病。
与人追悔是一病。
好自怨诤是一病。
骂詈虫畜是一病。
蛊道厌人是一病。
毁訾高才是一病。
憎人胜己是一病。
毒药鸩饮是一病。
心不平等是一病。
以贤喷嗃是一病。
追念旧恶是一病。
不受谏谕是一病。
内疏外亲是一病。
投书败人是一病。
谈愚痴人是一病。
太上老君作十四字养生诀释义
作者: 任法融
作者机构: NULL
出版物刊名: 中国道教
页码: 44-48页
主题词: 养生诀;丹经;联语;内丹;冷僻字;经台;丹法;九真;特定含义;丙火
摘要:写在前面的话古楼观说经台有标明‘太上老君作’的一幅石刻楹联: 軉(身丹)(丙火) (木石土)(命心)(千萬)(自家水) 靕(亻導)(亻法心)臹(沃井)(?)(九真) 由十四个冷僻字组成的这么一幅俨若天书的联语,曾使多少游人望之愕然,深以不得其解为憾。
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这幅楹联从字形、读音、字义诸方面,作了注解和说明。
这个注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这十四个字都是按照道教经义,依六书构字中的会意之法,创造出来的而具有特定含义的字。
比如軉字,读作‘玉’。
因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身的三宝,其珍贵如玉,因之,以軉取形,以‘玉’取声,赋予这个字的具体意义。
益寿除病之太上玉轴六字气诀
益寿除病之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寿世保元》是一部综合类医书。
作者龚廷贤(1522~1619)是明代万历年间名医,寿97岁。
他曾任太医院吏目,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他博采众家之长,集古今医家理论和实际精华,编写《古今医鉴》、《万病回春》、《种杏仙方》、《云林神彀》、《鲁府禁方》等五部书,但是仍然感到没有穷尽医理,感叹人们虽然追求高寿,但是却很少能够达到,为此特别编写《寿世保元》传世,希望人人都能进入“仁寿之域”。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自序中说:“夫人之一身,有元神,有元气,神官于内,气充乎体,少有不保,而百病生矣。
余谬为保元云者,正欲保其元神,常为一身之主,保其元气,常为一身之辅,而后神固气完,百邪不能奸,百病无由作矣。
如世道之在浇漓者,则用劝世歌砭而规之,使天下后世之人咸跻於仁寿之域,故曰《寿世保元》即调元也。
”简单理解为《寿世保元》这部书就是告诉人们如何保护好自身的元气,做到百邪不侵,百病不生,达到高寿。
《寿世保元》补益篇中告诉人们一个非常珍贵的治病方法,即:“太上玉轴六字气诀”。
前期我在《“六字”养生千年流传·善用止观能治众病》一文中介绍过简单的六字诀养生方法,可以配合运用。
人们因为饮食不节制、无规律,加上七情六欲的干扰,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严重的致人死亡。
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用“呼”气法泻去人脏腑内的毒气。
用“吸”气法采集天地之间的清气来补益人的身体。
六字诀运功正确当天有会转好的验象,行功一个月就会有大的验象,行功一年,万病不生,延年益寿。
“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具体练习方法如下:六字:呵、呼、呬、嘘、嘻、吹。
呵字治心气。
呼字治脾气。
呬字治肺气。
嘘字治肝气。
嘻字治胆气。
吹字治肾气。
每个字吸一次,呼六次。
吸气为补,呼气为泻。
六阳时:子时至巳时(晚上23时至上午11点)。
六阴时:午至亥(上午11点至晚23时)练习的地点要避开风,身上穿宽松的衣服,不要有束缚。
一、日常练习方法在晚上23时至上午11点之间的时间练习的时候,要面朝东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上老君说百病(注解)
原文注解
老君曰:太上老君说:
救灾解难,解救灾难,
不如防之为易;不如预防它容易;
疗疾治病,治疗疾病,
不如备之为吉。
比不上防备的效果好。
今人见背,现在有些人的见解,却与此相反不务防之,他们不注重对灾害的预防,
而务救之;而只在灾难发生时,才勿忙补救;不务备之,他们不注重对疾病的防备,
而务药之。
而当生病时才求医用药。
其实这是
亡羊补劳,为时已晚了。
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所以,有的君主不能保全江山社稷,而导致家败国亡,
有身者不能全寿命。
有的人不能享全生命而折寿。
是以圣人,所以“学道、修道的人”,
求福于未兆,在凶兆来临之前,就已经积德求福了,
绝祸于未有。
因此,他们才不会有灾祸。
盖灾生于稍稍,其实,灾祸原来是由一丁点生起的,
病起于微微。
疾病原来是由小小的毛病而发展形成的。
人以小善为无益,人们都以为小小的善事,没有多大好处,
故不肯为;所以不肯去做;
以小恶为无损,以为小小的过错,不会造成损害,
故不肯改。
所以不去改正。
小善不积,要知道,小小的善事不积累,
大德不成;就不能成就大的功德;
小恶不止,小小的过错不改正,
以成大罪。
最终将造成大的罪过。
故摘出其要,因此,列举一些主要的不正当的思想,言论和行为,
使知其所生焉,让人们知道灾祸和疾病是怎么产生出来的,
乃百病者也。
这就是所谓的一百种“病”
喜怒无常是一病 注:一会高兴,一会生气,情绪变化不稳定,是一项病因。
忘义取利是一病 注:不顾仁义道德,只图牟取个人利益,是一项病因。
好色坏德是一病 注:迷恋女色,败坏道德,是一项病因。
专心系爱是一病 注:心思一直沉溺于所迷恋的人或事,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是一项病因。
憎欲令死是一病 注:对所憎恨的人,一定要置于死地,是一项病因
纵贪蔽过是一病 注:放纵自己的贪欲,却又掩盖错误,是一项病因
毁人自誉是一病 注:诋毁别人,美化自己,是一种病因
擅变自可是一病 注:处事没有原则,出尔反尔,自以为是,是一项病因
轻口戏言是一病 注:口无遮拦,说话不负责任,随便开玩笑,是一病因
快意逐非是一病 注:只求感情上痛快,追随错误的言行,是一项病因
以智轻人是一病 注:自以为聪明,看不起别人,是一病因
乘权纵横是一病 注:恃仗权势,为所欲为,是一项病因
非人自是是一病 注:老说别人错,却总肯定自己对,是一项病因
侮易孤弱是一病 注:欺侮和歧视忠厚诚实、孤弱无依的人,是一病因
以力胜人是一病 注:利用自己的势力,强迫他人屈从,是
一病因
贷不念偿是一病 注:借别人的财物,不想归还,是一病因
威势作胁是一病 注:借用社会势力保全自己,欺压他人,是一病因
语欲胜人是一病 注:说话态度不友好,用话语压制别人,是一项病因
曲人自直是一病 注: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是一项病因
以直伤人是一病 注:处事方法太直、太单一,而伤害他人是一病因
恶人自善是一病 注:指责别人是“恶”,称赞自己“善”是一项病因
喜怒自伐是一病 注:顺境得意时炫耀自己的本事,任性发怒时也夸自己好,是一病因
愚人自贤是一病 注:说别人愚蠢,夸自己贤能,是一项病因
以功自与是一病 注:否认共事者的作用,将集体的功劳归于自己,是一项病因
乐人有非是一病 注:别人出了差错或灾难,自己反而高兴,兴灾乐祸,是一病因
以劳自怨是一病 注:因为劳累而自己怨恨,是一项病因
以虚为实是一病 注:把虚幻假象,当成真实的,来迷恋追求,是一病因
喜说人过是一病 注:喜欢谈论别人的过错,是一项病因
以富骄人是一病 注:自己家道富有,不行善济人,反而一味骄横傲慢,是一病因
以贵轻人是一病 注:自己有权有势,不为人谋福祉,反而目空一切,轻慢他人,是一项病因
以贫妒富是一病 注:自己贫穷,不努力致富,却妒忌别人富有,是一项病因
以贱诌贵是一病 注:自己地位低下,不求上进,反而诽谤地位高的人,是一项病因
谗人求媚是一病 注:以诉说某人的坏话,来讨好别人,是一项病因
以德自显是一病 注:用自己所谓的德行,来进行自我宣传,是一项病因
败人成功是一病 注:想方设法破坏别人成功,是一项病因
以私乱公是一病 注:因图私利,扰乱公事,是一项病因
好自掩意是一病 注:喜欢掩盖自己真实意图,不以诚待人,是一病因
危人自安是一病 注:危机推给别人,求得自己安乐,是一病因
阴阳嫉妒是一病 注:无论暗中或明处,都妒忌别人,是一种病因
激励旁悖是一病 注:煽动他人做不正当的事,是一病因
多憎少爱是一病 注:憎恨心、厌恶心多,慈悲心、仁爱心少,是一病因
评论是非是一病 注:总喜欢评论别人的是非长短,是一病因
文拒钩锡是一病 注:表面拒绝,而内心却想谋取利益,是一病因
持人长短是一病 注:掌握和利用别人的嗜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一病因
假人自信是一病 注:说别人作假,夸自己诚信,是一病因
施人望报是一病 注:施恩于人,期望得到回报,是一病因
无施责人是一病 注:没有施予别人任何好处,却苛求别人为自己做事,是一病因
与人追悔是一病 注:给与别人的帮助,过后又后悔,是一病因
好自怨诤是一病 注:老喜欢埋怨争执,是一病因
骂詈虫畜是一病 注:无故谩骂家禽、虫畜等动物,是一病因
蛊道厌人是一病 注:暗中使坏,毒害别人,是一病因
毁訾高才是一病 注:造谣毁谤有才华的人,是一病因
憎人胜己是一病 注:憎恨别人胜过自己,是一病因
毒药鸩饮是一病 注:用有毒的东西麻醉自己,是一病因
心不平等是一病 注:内心不能平等对待人和事,是一项病
因
以贤喷高是一病 注:自以为高人一等,而随意责斥别人,是一病因
追念旧恶是一病 注:念念不忘不愉快的陈年旧事,是一病因
不受谏谕是一病 注:不接受好心人的规劝和开导,是一项病因
内疏外亲是一病 注:对自己亲人和朋友疏远,而亲近外人,是一病因
投书败人是一病 注:投寄密信,败坏别人的名声,是一病因
谈愚痴人是一病 注:讲一些愚昧的故事或荒唐的话,来迷惑他人,是一病因
烦苛轻躁是一病 注:为人苛刻,性情浮躁不稳重,是一病因
摘捶无理是一病 注:摘录和流传没有道理的言论和事件,是一病因
好自作正是一病 注:认为自己一切都好、都是对的、正当的,是一病因
多疑少信是一病 注:对人疑心重重,少有信任,是一项病因
笑颠狂人是一病 注:嘲笑他人是疯子、傻子,是一病因
蹲踞无礼是一病 注:举止不庄重,行、立、坐、卧不符礼节,是一病因
丑言恶语是一病 注:说话丑陋,语气凶狠,是一项病因
轻易老少是一病 注:没有敬老爱幼之心,看不起老人和小孩,是一病因
恶态丑对是一病 注:以恶劣的态度,丑陋的言行对待别人,是一病因
了戾自用是一病 注:偏执己见,不讲道理,刚愎自用,是一病因
好喜嗜笑是一病 注:不分场合,总喜欢嘻嘻哈哈,打闹取笑,是一病因
喜禁固人是一病 注:总喜欢对别人指手划脚,限制和约束他人自由,是一病因
诡谲谀谄是一病 注:为人狡猾奸诈、奉承谄媚,是一项病因
嗜得怀诈是一病 注:为贪得某种好处,而心中想着欺诈的法子,是一病因
两舌无信是一病 注:说话前后不一,没有信用,是一项病因
乘酒歌横是一病 注:借酒撒疯,扰乱他人,是一项病因
骂詈风雨是一病 注:呵风骂雨,不尊重风雨之神,是一项
病因
恶言好杀是一病 注:语言恶劣下流,好打斗杀,是一病因
教人堕胎是一病 注:唆使别人堕胎,伤害生命,是一病因
干予人事是一病 注:好管别人的闲事,是一病因
孔穴窥视是一病 注:偷看、偷拍他人的隐私,是一项病因
借不念还是一病 注:借了别人的财物,久久不还,是一病因
负债逃窃是一病 注:欠人债务,为了躲避还债,而偷偷逃离家园,是一病因
背向异辞是一病 注:当面说一套,背后又说一套,前后不一,是一病因
喜抵捍戾是一病 注:性情凶暴蛮横,总喜欢与人发生抵触和冲突,难与人相处,是一项病因
调戏必固是一病 注:玩笑中过于较真和执一不通,以致伤人和气,是一项病因
故迷误人是一病 注:有意设计圈套,使人步入迷途,是一病因
探巢破卵是一病 注:捣掏鸟类巢穴,损坏它们的卵,没有爱心,是一项病因
刳胎剖形是一病 注:对有身孕的牲畜杀害剖腹,没有慈悲心,是一病因
水火败伤是一病 注:以水火为工具,来伤害别人,是一病因
笑盲聋喑是一病 注:嘲笑双目失明的人和聋哑人,是一病因
教人嫁娶是一病 注:干涉他人婚姻,是一项病因
教人摘捶是一病 注:教人攻击谩骂别人的缺点,是一病因
教人作恶是一病 注:教人干坏事,是一项病因
含祸离爱是一病 注:暗藏祸害之心,挑拨他人至爱分离,是一项病因
唱祸道非是一病 注:说一些不吉利的、不正当的话语,来唱衰别人,是一病因
见便欲得是一病 注:见有机会得到利益,就起贪心,是一病因
强夺人物是一病 注:非理夺取他人财物,是一病因
老君曰:太上老君说:
能念除此百病,如能时时想着消除这一百种病,
则无灾累,就不会受灾祸的牵累,
痛疾是愈,有痛苦的疾病也会痊愈,
济度苦厄,能度过苦难的厄运,
子孙蒙佑矣。
后代子孙也会得到神明的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