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测试题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甲醇燃料电池可使用于笔记本电脑、汽车等。
它在一极通入甲醇,另一极通入氧气,电解质是质子交换膜,它能传导氢离子。
电池工作时,甲醇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总反应是2CH3OH + 3O2 =2CO2+ 4H2OB.负极的反应是CH3OH + H2O = CO2 +6H+ + 6e-C.正极的反应是O2 + 2H2O + 4e- = 4OH-D.电池工作时,H+移向正极2.下列有关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I中Mg为原电池的负极B.装置IV工作时,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碳棒C.装置III可构成原电池D.装置II为一次电池3.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已知反应:Zn(s)+CuSO4(aq)=ZnSO4(aq)+Cu(s)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D.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则2E1=E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将Mg、A1片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组成原电池,Al为负极,Mg为正极C.由CO、空气和稀硫酸构成的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是2CO+4e-+2H2O=2CO2↑+4H+D .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地反复放电、充电5.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 2水介质电池。
电池示意图如图,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 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24Zn 2e 4OH Zn(OH)----+=B .放电时,1 mol CO 2转化为HCOOH ,转移的电子数为2 molC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4222Zn(OH)2Zn O 4OH 2H O --=+↑++D .充电时,正极溶液中OH −浓度升高6.《Science 》杂志报道了王浩天教授团队发明的制取H 2O 2的绿色方法,原理如图所示。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O 16 Na 23 C l35.5 Mn 5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氢氧燃料电池 B.锌锰电池 C.镍镉电池 D.锂电池2、下列常用干燥剂,不能干燥氯气的是A.碱石灰 B、浓硫酸 C、五氧二磷 D、氯化钙3、下列单质中,最容易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是A.O2 B.N2 C.F2 D.Cl24、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氯离子的是A.氯酸钾 B.液态氯化氢 C.熔融的氯化钾 D.液氯5、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化学键的是A.HI和NaI B.H2S和SO2 C.Cl2和KCl D.F2和NaBr6、把下列金属分别投入0.1mol·L-1稀硫酸中,能够缓慢发生反应的是A.Fe B.Al C.Mg D.Cu7、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nB=pC,t秒末,A减少了1.0mol,B减少了1.25mol,C增加了0.5mol,则m:n:P为A.2:5:4 B.4:5:2 C.1:3:2 D.1:4:58、下列变化中,原物质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同时有离子键生成的是A.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B.氯化氢溶于水C.氯化氢与氨反应 D.锌与稀硫酸反应9、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及爆炸特大事故,喷出的氯气造成多人伤亡。
作为消防干警在现场作以下处理方法和过程较为合理的是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是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带上用浓氢氧化钠处理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有碱性物质的水溶液;④被转移人群应带上用Na2CO3溶液处理过的口罩;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太远;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及食物等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⑦10、离子键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离子半径和离子电荷值。
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g)ΔH1=-483.6 kJ/mol则对于热化学方程式:2H2O(l)===2H2(g)+O2(g)Δ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B.该反应的ΔH2=+483.6 kJ/molC.|ΔH2|<|ΔH1|D.|ΔH2|>|ΔH1|【答案】D【解析】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代表物质的量,不代表分子数,A错误;据题意知:2H2O(g)===2H2(g)+O2(g)ΔH3=+483.6 kJ/mol,H2O(g)→H2O(l)还要放热,所以B错误;因2mol H2O(l)的能量比2 mol H2O(g)的能量低,因此二者均分解生成2 mol H2(g)和1 mol O2(g)所吸收的热量|ΔH2|>|ΔH3|=|ΔH1|,故D项正确。
2.下表中列出了25℃、101kPa时一些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已知键能:C—H键:413.4 kJ/mol、H—H键:436.0 kJ/mol。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C键能为796.0 kJ/molB.C—H键键长小于H—H键C.2H2(g)+O2(g)=2H2O(g) △H=﹣571.6 kJ/molD.2CH4(g)=C2H2(g) +3H2(g) △H=﹣376.4 kJ/mol【答案】A【解析】B.由于C原子半径比H大,所以C—H键键长大于H—H键。
错误。
C. H2燃烧热285.8kJ/mol是指1mol H2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
H2O的稳定状态为液态。
正确的应该为2H2(g) +O2(g)= 2H2O(l) △H=﹣571.6 kJ/mol.错误。
D.假设反应2CH4(g)= C2H2(g) +3H2(g)的反应热为△H,则根据盖斯定律可得-2×890.3=△H-1299.6-3×285.8。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测试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H 为“-”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已知C(s)+21O 2(g)=CO(g)的反应热为110.5kJ/mol ,说明碳的燃烧热为110.5kJ C .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D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点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2、1g 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 和H 2,需吸收10.94KJ 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 . C + H 2O == CO + H 2 ΔH == +131.3KJ ·mol —1B . C(s)+ H 2O(g) == CO(g) + H 2(g) ΔH == +10.94KJ ·mol —1C . C(s)+ H 2O(l) == CO(g) + H 2(g) ΔH == +131.3KJ3kJ ·mol —1D . C(s)+ H 2O(g) == CO(g) + H 2(g) ΔH == +131.3KJ ·mol —13、(04广东)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40kJ mol -1,当它氧化生成1g 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A .26.0kJ B .51.9kJ C .155.8kJ D .467. 4、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CH 4+2O 2→CO 2+2H 2O , C 3H 8+5O 2→3CO 2+4H 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造为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 .减少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B .增大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C .减少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D .增大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2、某学生欲完成反应Cu+H 2SO 4===CuSO 4+H 2↑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 )3、铜板上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 2↑B .此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应:4Fe(OH)2+2H 2O+O 2=4Fe(OH)3C.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D .此过程中电子从Fe 移向Cu5、(06江苏)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 2(g)===CO 2(g); △H 1 C(s)+12O 2(g)===CO(g); △H 2 ②S(s)+O 2(g)===SO 2(g); △H 3 S(g)+O 2(g)===SO 2(g); △H 4③H 2(g)+12O 2(g)===H 2O(l); △H 5 2H 2(g)+O 2(g)===2H 2O(l); △H 6 ④CaCO 3(s)===CaO(s)+CO 2(g);△H 7 CaO(s)+H 2O(l)===Ca(OH)2(s);△H 8A .①B .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6、(07江苏)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 = CO2(g)+3H2(g);∆H = + 49.0 kJ·mol-1②CH3OH(g)+1/2O2(g) = CO2(g)+2H2(g);∆H =-192.9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 = CO2(g)+2H2(g)的△H>-192.9 kJ·mol-1反应过程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CO2(g) + 3H2(g)CH3OH(g) + H2(g)能量∆H7、(08上海)已知:H2(g)+F2(g)→2HF(g) -27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氢气与1L氟气吸收270kJ热量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kJ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热量8、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9、已知299 K时,合成氨反应N2 (g ) + 3H2 ( g )3 ( g ) △H =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A.一定大于92.0 kJ B.一定等于92.0 kJ C.一定小于92.0 kJ D.不能确定10、(07天津)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带答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带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高二年级化学选修四同步小题狂练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单选题1.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B. 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C. 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D. 风力发电时,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2.在一定条件下,1mol白磷转化为红磷放出29.2KJ热能.在该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白磷比红磷的能量低B. 白磷比红磷稳定C. 该变化为物理变化D. 该变化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B.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C. 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 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4.从如图所示的某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 这是一个放热反应B. 该反应可能需要加热C.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 反应物比生成物更稳定5.已知:常温下,0.01mol⋅L−1MOH溶液的pH为10,MOH(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mol正盐的△H=−24.2kJ⋅mol−1,强酸与强酸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H=−57.3kJ⋅mol−1,则MOH的水溶液中电离的△H为()A. −69.4kJ⋅mol−1B. −45.2kJ⋅mol−1C. +69.4kJ⋅mol−1D.+45.2kJ⋅mol−16.已知中和热的数值是57.3KJ/mol.下列反应物混合时,产生的热量等于57.3KJ的是()A. 500mL1 mol/LHCl(aq)和500mL 1mol/LNaOH(aq)B. 500mL 1mol/LH2SO4(aq)和500mL 1mol/LBa(OH)2(aq)C. 1000mL1.0mol/L的CH3COOH(aq)和1000mL1.0mol/L的NaOH(aq)D. 1000mL1.0mol/L的HCl(aq)和1000mL1.0mol/L的NaOH(aq)7.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一种燃料,反应时N2O4为氧化剂,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8.N2(g)+2O2(g)=N2O4(g)△H=+8.7kJ⋅mol−19.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110.下列表示肼跟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N2H4(g)+N2O4(g)=3N2(g)+4H2O(g)△H=−542.7kJ⋅mol−1B. 2N2H4(g)+N2O4(g)=3N2(g)+4H2O(g)△H=−1059.3kJ⋅mol−1C. N2H4(g)+12N2O4(g)=32N2(g)+2H2O(g)△H=−1076.7kJ⋅mol−1D. 2N2H4(g)+N2O4(g)=3N2(g)+4H2O(g)△H=−1076.7kJ⋅mol−111.已知:(1)H2(g)+12O2(g)=H2O(g);△H=a kJ/mol12.(2)2H2(g)+O2(g)=2H2O(g);△H=b kJ/mol13.(3)H2(g)+12O2(g)=H2O(l);△H=c kJ/mol14.(4)2H2(g)+O2(g)=2H2O(l);△H=d kJ/mol15.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a<c<0B. b>d>0C. 2a=b<0D. 2c=d>016.常温下,1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432kJ⋅mol−1>E(H−Br)>298kJ⋅mol−1B. 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C. H2(g)→2H(g)△H=+436kJ⋅mol−1D. H2(g)+F2(g)=2HF(g)△H=−25kJ⋅mol−11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18.A. 如图所示,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条或泡沫塑料的目的是固定小烧杯19.B. 若用50 mL 0.5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50 mL 0.50mol⋅L−1的盐酸和50 mL 0.50mol⋅L−1的硫酸充分反应,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不相等20.C. 中和热测定实验也可以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1.D. 为了简化装置,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环形玻璃搅拌棒可以由温度计代替二、填空题22.(1)肼(N2H4)是发射航天飞船常用的高能燃料.将NH3和NaClO按一定物质的量比混合反应,生成肼、NaCl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23.(2)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过氧化氢,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气体,并放出大量热.已知:H2O(l)H2O(g)△H=+44kJ/mol.12.8g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24.①请写出液态肼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25.②则16g 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______ .26.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7.(1)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要吸收1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28.(2)已知2.0g燃料肼(N2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N2和水蒸气时,放出33.4KJ的热量,则肼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29.(3)2molAl(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Al2O3(s),放出1669.8KJ的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30.(4)2.3g某液态有机物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燃烧,生成2.7g液态水和2.24LCO2(标准状况)并放出68.35KJ的热量.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31.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32.Ⅰ.配制0.50mol/L NaOH溶液33.(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 g.34.(2)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有 ______ 、 ______ .35.Ⅱ.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6.(3)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______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 ______ .37.(4)使用补全仪器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取50mL 0.25mol/L H2SO4溶液与50mL0.55mol/L NaOH溶液在小烧杯中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数据如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②通过计算可得中和热△H= ______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填字母)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5)实验中若用60mL0.25mol⋅L−1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______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______ (填“相等”、“不相等”);,若用50mL0.50mol⋅L−1醋酸代替H2SO4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 ______ (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答案和解析【答案】1. B2. D3. A4. D5. D6. D7. D8. C 9. D 10. C11. 2NH3+NaClO=N2H4+NaCl+H2O;N2H4(l)+2H2O2(l)=N2(g)+4H2O(l)H=−817.625kJ/mol;408.8125kJ12. C(s)+H2O(g)=CO(g)+H2(g)△H=+131.28kJ⋅mol−1;N2H4(g)+O2(g)=N2(g)+ 2H2O△H=−534.4KJ/mol;4Al(s)+3O2(g)=2Al2O3(s)△H=−3339.6kJ⋅mol−1;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7KJ/mol13. 5.0;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环形玻璃搅拌棒;3.4;−56.8kJ⋅mol−1;acd;不相等;相等;偏小【解析】1. 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电解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故A正确;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B错误;C、物质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主要是热能,故C正确;D、风力发电时,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故选B.A、电解水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C、煤燃烧主要转化为热能;D、风力发电主要是风能转化为电能.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方面的知识,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较简单.2. 解:4P(s,白磷)=P4(s,红磷)△H=−29.2kJ/mol,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红磷能量比白磷低,红磷比白磷稳定,放热反应中断裂旧键所吸收的能量低于形成新键所放出的能量,A.分析可知红磷能量比白磷低,故A错误;B.则红磷能量比白磷低,磷比白磷稳定,故B错误;C.该变化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故D 正确;故选D.4P(s,白磷)=P4(s,红磷)△H=−29.2kJ/mol,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红磷能量比白磷低,红磷比白磷稳定,放热反应中断裂旧键所吸收的能量低于形成新键所放出的能量;本题考查反应热的分析以及同素异形体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3. 解:A、部分放热反应也需要反应条件,如碳的燃烧等需要点燃,故A错误;B、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分析,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故B 正确;C、有的吸热反应常温下也能发生,如碳酸氢铵的分解,故C正确;D、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放出热量越多,所以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故D 正确;故选A.A、部分放热反应也需要反应条件;B、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形式分析;C、有的吸热反应常温下也能发生;D、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放出热量越多,本题主要考查了放热与吸热反应的原因、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是对基本知识的考查,较简单.4. 解:A、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反应可能需要吸收能量引发反应进行,故B正确C、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故C正确;D、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生成物比反应物更稳定,故D错误;故选D.A、分析图象可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B、反应进行需要变化为活化分子可能需要吸收能量;C、依据化学反应能量守恒分析判断;D、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本题考查了物质能量变化的分析判断,图象分析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5. 解:常温下,0.01mol⋅L−1MOH溶液的pH为10,说明MOH是弱碱:MOH(aq)+H+(aq)=M+(aq)+H2O(l)△H1=−12.1kJ⋅mol−1①,H+(aq)+OH−(aq)=H2O(l)△H2=−57.3kJ⋅mol−1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得:MOH(aq)⇌M+(aq)+OH−(aq)△H=(−12.1+57.3)kJ⋅mol−1=+45.2kJ⋅mol−1,故选:D.由题意知MOH是弱碱:MOH(aq)+H+(aq)=M+(aq)+H2O(l)△H1=−12.1kJ⋅mol−1①,H+(aq)+OH−(aq)=H2O(l)△H2=−57.3kJ⋅mol−1②,根据盖斯定律构造MOH(aq)⇌M+(aq)+OH−(aq)并计算焓变.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判断和反应热的计算,综合性较强,注意弱电解质的判断和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并计算焓变是解题的关键.6. 解:A.500mL1mol/LHCl(aq)和500mL1mol/LNaOH(aq)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0.1mol,放出的热量是28.65KJ,故A错误;B.500mL1mol/LH2SO4(aq)和500mL1mol/LBa(OH)2(aq)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1mol,但是有硫酸钡沉淀生成,放出的热量比57.3kJ小,故B错误;C.1000mL1.0mol/L的CH3COOH(aq)和1000mL1.0mol/L的NaOH(aq)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1mol,但是醋酸是弱酸,弱酸电离吸热,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C错误;D.1000mL1.0mol/L的HCl(aq)和1000mL1.0mol/L的NaOH(aq)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1mol,放出的热量是为57.3kJ,故D正确;故选D.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H+(aq)+OH−(aq)=H2O(l)中和热均为57.3kJ⋅mol−1,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反应不能生成沉淀,生成沉淀会放出热量.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的数值和概念理解,反应过程中热量变化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7. 解:已知①N2(g)+2O2(g)=N2O4(g),△H=+8.7kJ/mol,②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②×1−①可得2N2H4(g)+N2O4(g)=3N2(g)+4H2O(g),△H=(−534.0kJ/mol)×2−(+8.7kJ/mol)=−1076.7kJ/mol,或N2H4(g)+12N2O4(g)=32N2(g)+2H2O(g);△H=−538.35kJ/mol,故答案为:2N2H4(g)+N2O4(g)=3N2(g)+4H2O(g),△H=−1076.7kJ/mol,或N2H4(g)+12N2O4(g)=32N2(g)+2H2O(g);△H=−538.35kJ/mol.故选D.已知①N2(g)+2O2(g)=N2O4(g),△H=+8.7kJ/mol;②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②×1−①可得2N2H4(g)+N2O4(g)=3N2(g)+4H2O(g),并以此计算反应热.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盖斯定律的应用,注意反应热的正负.8. 解:A、c 中生成的是液态水,热量多,绝对值比a气态水的大,但绝对值越大相应数值越小所以c<a<0,故A错误;B、d中生成的是液态水,热量多,绝对值比b气态水的大,但绝对值越大相应数值越小所以d<b<0,故B错误;C、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H<0,由系数确定d=2c<0;b=2a<0,故C正确;D、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H<0,由系数确定d=2c<0;b=2a<0,故D错误;故选:C.根据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H<0,由系数确定d=2c<0;b=2a<0;d中生成的是液态水,热量多,绝对值比b气态水的大,但绝对值越大相应数值越小所以d<b<0,c 中生成的是液态水,热量多,绝对值比a气态水的大,但绝对值越大相应数值越小所以c<a< 0;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热大小的比较,难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a、b、c、d含有+/−的比较的时候要带入比较.9. 解:A.依据溴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小于碘原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分析,所以结合图表中数据可知432kJ⋅mol−1>E(H−Br)>298kJ⋅mol−1,故A正确;B.键能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表中键能最大的是H−F,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故B正确;C.氢气变化为氢原子吸热等于氢气中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H2(g)→2H(g)△H=+436kJ⋅mol−1,故C正确;D.依据键能计算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判断,△H=436KJ/mol+ 157KJ/mol−2×568KJ/mol=−543KJ/mol,H2(g)+F2(g)=2HF(g)△H=−543kJ⋅mol−1,故D错误;故选D.A.依据溴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小于碘原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分析推断;B.键能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C.氢气变化为氢原子吸热等于氢气中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D.依据键能计算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判断.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和键能的关系分析判断,焓变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0. 解:A.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A错误;B.中和热是稀的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相等,故B错误;C.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反应热,符合中和热的概念,故C正确;D.温度计不能用于搅拌溶液,所以实验中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由温度计代替,故D错误;故选C.A.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B.中和热是稀的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C.中和热是稀的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D.温度计不能用于搅拌溶液.本题考查有关中和热的测定,掌握中和热的测定原理、过程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1. 解:(1)根据题意可以知道NH3和NaClO反应生成肼、NaCl和水,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来配平方程式即2NH3+NaClO=N2H4+NaCl+H2O,故答案为:2NH3+NaClO=N2H4+NaCl+H2O;(2)①根据12.8g液态肼即0.4mol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N2H4(l)+2H2O2(l)=N2(g)+4H2O(g)△H=−641.625kJ/mol①又知:H2O(l)=H2O(g)△H=+44kJ/mol②将①−②×4即得液态肼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N2H4(l)+2H2O2(l)=N2(g)+4H2O(l)△H=(−641.625kJ/mol)−(+44kJ/mol)×4=−817.625kJ/mol,故答案为:N2H4(l)+2H2O2(l)=N2(g)+4H2O(l)△H=−817.625kJ/mol;②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H4(l)+2H2O2(l)=N2(g)+4H2O(l)H=−817.625kJ/mol可知,1molN2H4(l)即32g肼完全燃烧放热817.625kJ,则16g 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408.8125kJ,故答案为:408.8125kJ.(1)NH3和NaClO反应生成肼、NaCl和水,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来配平方程式.(2)①依据盖斯定律计算的方法结合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写出,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反应焓变.②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热化学方程式,得到反应的焓变.本题考查了反应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状态的不同对反应热的影响.12. 解:(1)由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则1mol碳与水蒸气反应,吸收10.94KJ×12=131.28kJ,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H=+131.28kJ⋅mol−1,故答案为:C(s)+H2O(g)=CO(g)+H2(g)△H=+131.28kJ⋅mol−1;(2)根据2.0g的物质的量为:232=0.0625mol,可知1molN2H4(l)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g),放出534.4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O2(g)=N2(g)+2H2O△H=−534.4KJ/mol,故答案为:N2H4(g)+O2(g)=N2(g)+2H2O△H=−534.4KJ/mol;(3)2molAl(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Al2O3(s),放出1669.8kJ热量,则4Al(s)+3O2(g)=2Al2O3(s)△H=−1669.8kJ⋅mol−1×2=−3339.6kJ⋅mol−1,故答案为:4Al(s)+3O2(g)= 2Al2O3(s)△H=−3339.6kJ⋅mol−1;(4)2.3g某液态有机物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燃烧,生成2.7g水物质的量=2.7g 18g/mol =0.15mol,2.24LCO2(标准状况)物质的量= 2.24L22.4L/mol=0.1mol,n(C)=0.1mol,n(H)=0.3mol,n(O)=2.3g−0.1mol×12g/mol−0.3mol×1g/mol16g/mol=0.05mol,n(C):n(H):n(O)= 0.1mol:0.3mol:0.05mol=2:6;1,化学式为C2H6O,物质的量为0.05mol,并放出68.35kJ热量,1mol有机物燃烧放热1367KJ,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O(l)+3O2(g)=2CO2(g)+3H2O(l)△H=−1367kJ/mol;故答案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7KJ/mol.(1)由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则1mol碳与水蒸气反应,吸收10.94KJ×12=131.28kJ,并注意物质的状态来解答;(2)根据2.0g的物质的量为:232=0.0625mol,可知1molN2H4(l)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g),放出534.4kJ热量,据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3)2molAl(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Al2O3(s),放出1669.8kJ热量,则4Al(s)+3O2(g)=2Al2O3(s)△H=−1669.8kJ⋅mol−1×2=−3339.6kJ⋅mol−1,由此分析解答;(4)2.3g某液态有机物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燃烧,生成2.7g水物质的量=2.7g 18g/mol =0.15mol,2.24LCO2(标准状况)物质的量= 2.24L22.4L/mol=0.1mol,n(C)=0.1mol,n(H)=0.3mol,n(O)=2.3g−0.1mol×12g/mol−0.3mol×1g/mol16g/mol=0.05mol,n(C):n(H):n(O)= 0.1mol:0.3mol:0.05mol=2:6;1,化学式为C2H6O,物质的量为0.05mol,并放出68.35kJ热量,1mol有机物燃烧放热1367KJ,由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要注意的有:物质的状态、反应热的数值与单位,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正比.同时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13. 解:Ⅰ.(1)容量瓶没有245mL规格的,只能用250mL规格的,需要称量NaOH固体m= nM=cVM=0.5mol/L×0.25L×40g/mol=5.0g,故答案为:5.0;(2)配制0.50mol/LNaOH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和玻璃棒,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Ⅱ.(3)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环形玻璃搅拌棒;(4)①4次温度差分别为:3.4℃,6.1℃,3.3℃,3.5℃,第二组数据舍去,三次温度差平均值=3.4℃+3.3℃+3.5℃3=3.4℃,故答案为:3.4;②Q=△H=−△Tcm=−3.4∘C×4.18J/(g⋅℃)×100g=1421.2J=1.42KJ/mol,△H=−QN(H2O)=−56.8KJ/mol,故答案为:−56.8kJ⋅mol−1;③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b错误;b.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人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多,测得温度偏低,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c正确;b.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2SO4测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故答案为:acd;(5)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若用60mL0.25mol⋅L−1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中和热相等;又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吸热,所以用50mL0.50mol⋅L−1醋酸代替H2SO4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减小,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偏小.Ⅰ.(1)根据公式m=nM=cVM来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但是没有245mL的容量瓶;(2)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容量瓶、胶头滴管和玻璃棒;Ⅱ.(3)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4)①先判断温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温度差平均值;②根据公式Q=△H=△Tcm来计算反应的焓变;③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多;d.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2SO4测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5)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本题考查热中和热概念、测定原理及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大,注意理解中和热的概念以及测定反应热的误差等问题.。
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变化 专题练习题 带答案
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带答案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变化专题练题1. 当Ag<sup>+</sup>离子被还原成Ag(s)时,涉及到哪些种类的反应?答:这是一种还原反应,同时也是一种氧化反应。
2. 在电解过程中,正极和负极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答:正极发生了氧化反应,负极发生了还原反应。
3. 化学反应中电能的转化形式有哪些?答: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在化学反应中被释放出来,或者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存储。
4. 铅蓄电池是如何工作的?答:铅蓄电池中,容纳硫酸电解液的水解槽和二氧化铅正极与纯铅负极之间的电化学反应会产生电能。
在充电期间,这些反应会被反向进行,以便材料恢复到其原始状态。
5. 生产氧气和氢气时发生了什么反应?答:在此过程中发生了电解反应,水被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水被氧化成氧气在阳极上,而在阴极上则发生还原反应形成氢气。
6. 什么是化学反应热?答:化学反应热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包括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等过程。
7. 贵金属如金、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贵金属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以促进反应速率并降低所需能量,从而提高反应效率。
8. 锂离子电池的优点是什么?答: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轻质、长寿命、不污染环境等优点,适用于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应用。
9. 化学反应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反应速率?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表面积等等。
10. 什么是化学配平?答:化学配平是指确定一个化学反应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摩尔比例,以保持质量守恒和电荷平衡。
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一、选择题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A. 吸收能量B. 释放能量C. 能量守恒D. 能量不守恒2. 以下哪个过程是放热反应?A. 燃烧B. 溶解C. 光合作用D. 蒸发3. 化学键的形成通常伴随着:A. 能量的吸收B. 能量的释放C. 能量的不变D. 能量的转移4.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总能量是恒定的B. 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C.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D. 能量可以无限增长5. 一个化学反应的焓变(ΔH)表示:A. 反应物的总能量B. 产物的总能量C. 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量D. 反应前后能量的总和二、填空题6. 一个放热反应的焓变(ΔH)是________(填“正”或“负”)。
7. 吸热反应在进行时,需要从________吸收能量。
8.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________来表示。
9. 一个反应的熵变(ΔS)表示反应过程中系统的________变化。
10. 一个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可以用来判断反应的________性。
三、简答题11. 描述什么是化学反应的焓变,并举例说明。
12. 解释为什么燃烧反应通常被认为是放热反应。
13. 描述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机制。
14. 简述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5. 讨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计算题16. 已知某化学反应的焓变为-50 kJ/mol,求该反应的热效应。
17. 如果一个反应的熵变为0.1 kJ/(mol·K),温度为300 K,求该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18. 假设一个反应的焓变为-20 kJ/mol,熵变为0.05 kJ/(mol·K),在室温下(25°C),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五、论述题19. 论述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对环境和工业生产的影响。
20. 讨论如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优化化学反应的能量效率。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1.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答案】B【解析】该反应不一定是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也可能光照反应,故D错误,由图知C+D的总能量大于A+B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选B。
【考点】考查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区别2.已知断裂1 mol C—H键,要吸收热量414.4 kJ;断裂1 mol C—C键,要吸收热量347.4 kJ;生成1 mol C===C键,会放出热量615.3 kJ;生成1 mol H—H键,会放出热量435.3 kJ,某有机物分解的反应可表示为:若在反应中消耗了1 mol乙烷,则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放出251.2 kJ的热量B.该反应吸收251.2 kJ的热量C.该反应放出125.6 kJ的热量D.该反应吸收125.6 kJ的热量【答案】D【解析】根据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该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时放出的能量="414.4" kJ×6+347.4 kJ-(4×414.4 kJ+615.3 kJ+435.3 kJ)=125.6kJ>0,说明该反应吸热,所以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中热效应的计算3.(5分)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以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表明:①中的温度降低,由此判断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实验②中,该小组同学在烧杯中加入5 mL 1.0 mol/L盐酸,再放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的速率,如图A所示,该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能量观察产生H2变化可用下图中的____________(填“B”或“C”)表示。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一、选择题1.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g)+4O2(g)== 2CO2(g)+4H2O(l); ΔH=+890kJ·mol-1B. CH4(g)+2O2(g)== CO2(g)+2H2O(l); ΔH=+890kJ·mol-1C. CH4(g)+2O2(g)== CO2(g)+2H2O(l); ΔH=--890kJ·mol-1D. 1/2CH4(g)+ O2(g)== 1/2CO2(g)+ H2O(l); ΔH=--890kJ·mol-12.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2H2O(g);ΔH=aKJ·mol-1,H2(g)+1/2O2(g)=H2O(l);ΔH== bkJ·mol-1,2H2(g)+O2(g)=2H2O(l);ΔH== c kJ·mol-1,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B.a、b和c均为正值C.a<bD.2b== c3.1g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H2(g)+O2(g)=2H2O(l);ΔH=-142.9kJ·mol-1B. 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C. 2H2+O2=2H2O ;ΔH=-571.6kJ·mol-1D. H2(g)+1/2O2(g)=H2O(g);ΔH=--285.8kJ·mol-14.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6O+3O 22CO2+3H2O,完全燃烧一定量的无水酒精,放出的热量Q,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2,消耗8mol·L-1的NaOH溶液50mL时恰好生成正盐。
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
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1.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
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A.-1780kJ/mol B.-1220 kJ/molC.-450 kJ/mol D.+430 kJ/mol【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在化学反应中断键需要吸热,而形成新的化学键需要放热。
由题意的1mol S(s)和3molF2(g)形成S原子和F原子共需要吸收能量是280kJ+3×160kJ=760kJ。
而生成1mol SF6(g)时需形成6molS-F键,共放出6×330kJ=1980 kJ,因此该反应共放出的热量为1980 kJ-760 kJ=1220kJ,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1220 kJ/mol,选项B正确。
2.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答案】CD【解析】在可逆反应过程中活化能有正反应和逆反应两种,焓与活化能的关系是△H=Σ(反应物)-Σ(生成物)。
题中焓为正值,过程如图所以CD正确3.为了防止或减少机动车尾气和燃煤产生的烟气对空气的污染,人们采取了很多措施。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 + 2CO(g)2CO2(g)+ N2(g) △H<0,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代号)。
(下图中υ正、K、n、w分别表示正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物质的量、质量分数)(2)机动车尾气和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测试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测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Cu-64 Ag-108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A.由锌和稀硫酸制氢气B.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D.碳酸钙的分解2、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H2(g) + O2(g) = 2H2O(l);△H = -142.9 kJ/molB.H2(g) + 1/2O2(g) = H2O(l);△H = -285.8 kJ/molC.2H2+ O2= 2H2O;△H = -571.6 kJ/molD.H2(g) + 1/2O2(g) = H2O(g);△H = -285.8kJ/mol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Q2>Q1的是A.2H2(g)+O2(g)=2H2O(l) ΔH= -Q12H2(g)+O2(g)=2H2O(g) ΔH= -Q2B.S(g)+O2(g)=SO2(g) ΔH= -Q1S(s)+O2(g)=SO2(g) ΔH= -Q2C.C(s)+O2(g)=CO(g) ΔH= -Q1 C(s)+O2(g)=CO2(g) ΔH= -Q2D.H2(g)+Cl2(g)=2HCl(g) ΔH= -Q1H2(g)+Cl2(g)=HCl(g) ΔH= -Q2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已知4P(红磷,s)= P4(白磷,s)△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OH-(aq)+H+(aq)= H2O(l)△H= - 57.4kJ/molD、已知2H2(g)+O2(g) = 2H2O(g) △H= -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 5.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第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综合测试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综合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C.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D.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并不一定都具有强氧化性解析:选项A,如Fe2+具有还原性。选项B,如稀有气体得失电子都困难。选项C,如Na2O2与H2O反应时,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答案:D2.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单质,此元素一定被还原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通过比较失去电子数的多少确定还原剂的强弱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金属单质一定是还原剂D.化合物分解的产物中有单质生成,则该分解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解析:化合态变成单质,元素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A错;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能力有关,与失电子数目无关,B错;非金属单质可以作还原剂,如氢气与氧气反应,氢气是还原剂,C错;化合物分解产物中有单质,说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D项正确。答案:D3.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B.1:5C.2:3D.2:5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依题意,参加反应的锌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令锌、硝酸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10 mol,化学方程式为4Zn+10HNO3=4Zn(NO3)2+N2O↑+5H2O,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或根据氮原子守恒知,2Zn+4HNO3(未被还原)+HNO3(被还原)―→2Zn(NO3)2+12N2O。答案:A4.强氧化剂PbO2在酸性溶液中可将Mn2+氧化成4MnO-。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PbO2固体和2 mL 6 mol/L H2SO4溶液,然后滴入2 mL 1 mol/L MnSO4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充分振荡后静置,溶液颜色变为紫色B.若上述实验完全反应,消耗PbO2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C.上述实验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D.在酸性条件下,PbO2的氧化性比4MnO-的氧化性强解析:强氧化剂PbO2在酸性溶液中可将Mn2+氧化成4MnO-,高锰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呈现紫色,所以反应后溶液呈紫色;由于高锰酸根离子可以将氯离子氧化,所以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判断PbO2的氧化性比4MnO-的氧化性强;根据得失电子守恒,2×10-5×5=n(PbO 2)×2,消耗PbO 2的物质的量为0.005 mol 。答案:B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Na 2O 2+2H 2O =4NaOH+O 2↑,水作氧化剂B.对反应2Cu(IO 3)2+24KI+12H 2SO 4=2CuI↓+13I 2+12K 2SO 4+12H 2O,其中1 mol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10 molC.蔗糖、硝酸钡、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D.判断强弱电解质的依据是: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解析:选项A,在2Na 2O 2+2H 2O =4NaOH+O 2↑中,Na 2O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选项B,Cu(IO 3)2是氧化剂,KI 是还原剂,根据Cu(IO 3)2~11e -,1 mol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11 mol;选项D,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在于其电离能力的大小,与其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答案:C6.(2010·浙江卷,有改动)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m 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 4(g)+2O 2(g)=CO 2(g)+2H 2O(g);ΔH=-890.3 kJ·mol -1B.500℃、30 MPa 下,将0.5 mol N 2和1.5 mol H 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50030 MPa 催化剂℃、 2NH 3(g);ΔH=-38.6 kJ·mol -1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 2++2OH -=Mg(OH)2↓D.氧化铝溶于N aOH 溶液:Al2O3+2OH-= EMBED E quation.DSMT4 +H2O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基本理论中的化学术语表达式问题,意在考查考生不同理论的思维转换能力。A 项错在水的状态标成了气态;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并不能完全转化,B 项不正确;C 项应写成一水合氨(NH3·H2O)。答案:D7.下列各种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pH=0的溶液中:Fe2+、 EMBED Equation.DSMT4 、SO2-4、I-B.c(H +)=10-14mol •L -1的溶液中:Na +、2AlO -、S 2-、SO 2-3 C.酸性环境下的无色透明溶液中:Na +、Cu 2+、3NO -、SO 2-4 D.含有0.1 mol •L -1 Fe 3+的溶液中:K +、Mg 2+、I -、3NO - 解析:pH=0的溶液为强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中Fe 2+、I -和3N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 错;c(H +)=10-14mol/L 的溶液为强碱性溶液,提供的四种离子均能大量共存,B对;Cu 2+为蓝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 错;Fe 3+与I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 3++2I -=2Fe 2++I 2,不能大量共存,D 错。答案:B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 3+2H +=Ca 2++H 2O+CO 2↑B.硫酸铝溶液中加过量氨水:Al 3++3NH 3•H 2O =Al(OH)3↓+43NH + C.向足量的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2Fe 2++4Br -+3Cl 2=2Fe 3++2Br 2+6Cl -D.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Ba 2++2OH -+23HCO -=BaCO 3↓+CO 2-3+2H 2O 解析:A 项中醋酸为弱电解质,应写化学式,应为:CaCO 3+2CH 3COOH =Ca 2++2CH 3COO -+H 2O+CO 2↑;C 项中还原性:Fe 2+强于Br -,通入少量Cl 2只有Fe 2+被氧化,应为:2Fe 2++Cl 2=2Fe 3++2Cl -;D 项中氢氧化钡足量时,应为:Ba 2++OH -+3HCO -=BaCO 3↓+H 2O 。 答案:B9.(2010·上海卷,有改动)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B.等体积、等浓度的Ca(HCO 3)2溶液和NaOH 溶液混合Ca 2++23HCO -+2OH -=CaCO 3↓+CO 2-3+2H 2OC.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Fe 2++2H ++H 2O 2=Fe 3++2H 2OD.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4I -+O 2+2H 2O =2I 2+4OH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意在考查考生对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的应用能力。苯酚具有弱酸性,酸性比碳酸弱,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不能生成CO 2,A 项不正确;等体积、等浓度的Ca(HCO 3)2溶液和NaOH 溶液混合,3HCO -不能全部反应,Ca 2+3HCO -++OH -=CaCO 3↓+H 2O,B 项错误;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2Fe 2++2H ++H 2O 2=2Fe 3++2H 2O,C 项错误;淀粉KI 溶液在空气中变蓝,说明KI 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I 2:4I -+O 2+2H 2O =2I 2+4OH -,D 项正确。答案:D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①Ag ++Cl -=AgCl↓ ②Ba 2++2OH -+2H ++SO 2-4=BaSO 4↓+2H 2O ③CO 2-3+2H +=CO 2↑+H 2O④Fe+Cu 2+=Fe 2++Cu ⑤Cl 2+H 2O ⇌H ++Cl -+HClOA.①③B.②④C.②⑤D.只有⑤解析: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一类物质间的反应,⑤只能表示氯气与水的反应。答案:D11.反应CO(g)+2H 2(g) CH 3OH(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91 kJ/molB.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ΔH变小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CH3OH,则ΔH变大答案:C12.已知①C(s)+1/2 O2(g)=CO(g);ΔH=-110.5 kJ·mol-1②C O(g)+1/2 O2(g)=CO2(g);ΔH=-283.0 kJ·mol-1③H2(g)+1/2 O2(g)=H2O(g);ΔH=-241.8 kJ·mol-1④C(s)+H2O(g)⇌CO(g)+H2(g);ΔH=+131.3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2.4 g炭完全转化为水煤气,然后再充分燃烧,整个过程放出热量39.35 kJB.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C.由反应①可知CO具有还原性而没有氧化性D.由反应③可知,反应过程中转移5 mol电子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大于604.5 kJ解析:选项A,根据盖斯定律,2.4 g炭完全转化为水煤气,然后再充分燃烧,整个过程放出的热量等于0.2 mol C(s)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反应①+②有:C(s)+O2(g)=CO2(g);ΔH=-393.5 kJ·mol-1,故0.2 mol C(s)完全燃烧放出热量78.7 kJ。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可知B选项错误。选项C,C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选项D,根据反应③可知,1 mol H2(g)完全反应转移2 mol电子生成气态水,同时放出241.x zJ炭量~旅叏应迅稫両转移5 m•l畿嬁甞成水态氐攞出烽量2.%$molß349>x$k"·moL¯r<v0´. kJ.由于气态水轼化丢液态气时放凪炭量(故生戲洶怡水时放出的热醍夯于&0¼. kJa筄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于、填空题(朌题包拌4小题,凱5分)13.( 8分) 中和热的测宛”①准备反应裁置如图。②用习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延用温度计测量盐酨的温度,记录。然后把温庣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③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55 mol·L-1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彗。④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轺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⑤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1)补上第⑤步(填在横线上)・(2)第②步如果不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直接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则测得的ΔH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3)怎样才能确保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似认为5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的密度都是1 g· mL-1,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起始平均温度为t1℃,反应后最高温度为t2℃,则中和热(不用化简):ΔH=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浓硫酸代替50 mL 0.50 mol·L-1盐酸。若配制1000 mL 0.25 mol·L-1的硫酸溶液,需要98%(密度为1.84 g· mL-1)的浓硫酸________ mL。定容时俯视刻度,会使所配硫酸溶液的浓度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6)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稀Ba(OH)2和稀硫酸代替盐酸和NaOH溶液,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似认为5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的密度都是1 g· mL-1,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起始平均温度为t1℃,反应后最高温度为t2℃,则中和热(不用化简):ΔH=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浓硫酸代替50 mL 0.50 mol·L-1盐酸。若配制1000 mL 0.25 mol·L-1的硫酸溶液,需要98%(密度为1.84 g· mL-1)的浓硫酸________ mL。定容时俯视刻度,会使所配硫酸溶液的浓度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6)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稀Ba(OH)2和稀硫酸代替盐酸和NaOH溶液,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似认为5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的密度都是1 g· mL-1,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起始平均温度为t1℃,反应后最高温度为t2℃,则中和热(不用化简):ΔH=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浓硫酸代替50 mL 0.50 mol·L-1盐酸。若配制1000 mL 0.25 mol·L-1的硫酸溶液,需要98%(密度为1.84 g· mL-1)的浓硫酸________ mL。定容时俯视刻度,会使所配硫酸溶液的浓度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6)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稀Ba(OH)2和稀硫酸代替盐酸和NaOH溶液,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用浓硫酸代替50 mL 0.50 mol ·L -1盐酸。若配制1000 mL 0.25 mol ·L -1的硫酸溶液,需要98%(密度为1.84 g · mL -1)的浓硫酸________ mL 。定容时俯视刻度,会使所配硫酸溶液的浓度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6)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稀Ba(OH)2和稀硫酸代替盐酸和NaOH 溶液,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浓硫酸________ mL 。定容时俯视刻度,会使所配硫酸溶液的浓度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6)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稀Ba(OH)2和稀硫酸代替盐酸和NaOH 溶液,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如果不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直接测量NaOH 溶液的温度,测得NaOH 溶液的温度偏高(因为NaOH 溶液与盐酸反应要放热),即t 1偏大,则ΔH 偏大。(5)不能直接用浓硫酸代替0.50 mol ·L -1的盐酸,因为与NaOH 溶液混合时浓H 2SO 4被稀释也会放热,使中和热的准确数值出现偏差。答案:(1)重复操作2~3次,记录结果(2)偏大(3)不断读取温度数据,并记录,直到出现下降,取最大值 (4)3214.18100()100.025t t -⨯⨯-⨯- kJ/mol (5)不能 13.6 偏大(6)不能 还会发生Ba 2+与SO 2-4的反应,该反应也会有热效应14.(14分)某无色稀溶液X 中,可能含有下表所列离子中的某几种。阴离子CO 2-3232SiO AlO --、、、Cl -阳离子Al 3+、Fe 3+、Mg 2+、4NH +、Na +现取该溶液适量,向其中加入某试剂Y,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试剂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1)若Y 是盐酸,则oa 段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指来源于X 溶液的,下同)是________,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为________,bc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Y 是NaOH 溶液,则X 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假设X 溶液中含这几种离子,则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者能溶于过量盐酸中而后者不能,由图象知溶液中肯定含有2AlO -、SiO 2-3。oa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为2AlO -、SiO 2-3,ab 段为CO 2-3,bc 段则是Al(OH)3溶解。 (2)当向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时,生成的沉淀为Mg(OH)2、Al(OH)3,ab 段是4NH +与OH -之间发生反应,因Mg 2+、Al 3+不能与CO 2-3、SiO 2-3、3AlO -共存,故此时溶液中阴离子只有Cl -。结合图象,溶解Al(OH)3、与NH 4+作用、生成Al(OH)3消耗的NaOH 溶液的体积比为1:2:3,由此可求出与Mg 2+反应时消耗的NaOH 溶液的体积与溶解Al(OH)3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一样多,故溶液中n(Al 3+):n(Mg 2+):n(4)NH +=2:1:4,再根据电荷守恒即可得到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答案:(1)SiO 2-3、 CO 2-3 Al(OH)3+3H +=Al 3++3H 2O 取温度数据,并记录,直到出现下降,取最大值 (4)3214.18100()100.025t t -⨯⨯-⨯- kJ/mol (5)不能 13.6 偏大(6)不能 还会发生Ba 2+与SO 2-4的反应,该反应也会有热效应14.(14分)某无色稀溶液X 中,可能含有下表所列离子中的某几种。阴离子CO 2-3232SiO AlO --、、、Cl -阳离子Al 3+、Fe 3+、Mg 2+、4NH +、Na +现取该溶液适量,向其中加入某试剂Y,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试剂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1)若Y 是盐酸,则oa 段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指来源于X 溶液的,下同)是________,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为________,bc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Y 是NaOH 溶液,则X 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假设X 溶液中含这几种离子,则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者能溶于过量盐酸中而后者不能,由图象知溶液中肯定含有2AlO -、SiO 2-3。oa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为2AlO -、SiO 2-3,ab 段为CO 2-3,bc 段则是Al(OH)3溶解。 (2)当向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时,生成的沉淀为Mg(OH)2、Al(OH)3,ab 段是4NH +与OH -之间发生反应,因Mg 2+、Al 3+不能与CO 2-3、SiO 2-3、3AlO -共存,故此时溶液中阴离子只有Cl -。结合图象,溶解Al(OH)3、与NH 4+作用、生成Al(OH)3消耗的NaOH 溶液的体积比为1:2:3,由此可求出与Mg 2+反应时消耗的NaOH 溶液的体积与溶解Al(OH)3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一样多,故溶液中n(Al 3+):n(Mg 2+):n(4)NH +=2:1:4,再根据电荷守恒即可得到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答案:(1)SiO 2-3、 CO 2-3 Al(OH)3+3H +=Al 3++3H 2O 数据,并记录,直到出现下降,取最大值 (4)3214.18100()100.025t t -⨯⨯-⨯- kJ/mol (5)不能 13.6 偏大(6)不能 还会发生Ba 2+与SO 2-4的反应,该反应也会有热效应14.(14分)某无色稀溶液X 中,可能含有下表所列离子中的某几种。阴离子CO 2-3232SiO AlO --、、、Cl -阳离子Al 3+、Fe 3+、Mg 2+、4NH +、Na +现取该溶液适量,向其中加入某试剂Y,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试剂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1)若Y 是盐酸,则oa 段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指来源于X 溶液的,下同)是________,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为________,bc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Y 是NaOH 溶液,则X 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假设X 溶液中含这几种离子,则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者能溶于过量盐酸中而后者不能,由图象知溶液中肯定含有2AlO -、SiO 2-3。oa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为2AlO -、SiO 2-3,ab 段为CO 2-3,bc 段则是Al(OH)3溶解。 (2)当向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时,生成的沉淀为Mg(OH)2、Al(OH)3,ab 段是4NH +与OH -之间发生反应,因Mg 2+、Al 3+不能与CO 2-3、SiO 2-3、3AlO -共存,故此时溶液中阴离子只有Cl -。结合图象,溶解Al(OH)3、与NH 4+作用、生成Al(OH)3消耗的NaOH 溶液的体积比为1:2:3,由此可求出与Mg 2+反应时消耗的NaOH 溶液的体积与溶解Al(OH)3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一样多,故溶液中n(Al 3+):n(Mg 2+):n(4)NH +=2:1:4,再根据电荷守恒即可得到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答案:(1)SiO 2-3、CO 2-3 Al(OH)3+3H +=Al 3++3H 2O(2)Al 3+、Mg 2+Cl - 2:1:4:12 4NH ++OH -=NH 3•H 2O 15.(8分)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1)在25℃、101 kPa 时,16 g CH 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890.31 kJ,则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C(s)+O 2(g)=CO 2(g);ΔH=-437.3 kJ·mol -1H 2(g)+12O 2(g)=H 2O(g); ΔH=-285.8 kJ·mol -1 CO(g)+12O 2(g)=CO 2(g); ΔH=-283.0 kJ·mol -1则煤的气化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s)+H 2O(g)=CO(g)+H 2(g);ΔH=________kJ·mol -1。解析:(1)根据提供的信息,1 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890.31 kJ 的热量,因此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H 4(g)+2O 2(g)=CO 2(g)+2H 2O(l);ΔH=-890.31 kJ·mol -1。(2)设提供的三个反应分别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C(s)+H 2O(g)=CO(g)+H 2(g)可以通过①-②-③得到,因此该反应的ΔH=-437.3 kJ·mol -1-(-285.8 kJ·mol -1)-(-283.0 kJ·mol -1)=+131.5kJ·mol -1。答案:(1)CH 4(g)+2O 2(g)=CO 2(g)+2H 2O(l);ΔH=-890.31 kJ·mol -1(2)+131.516.(12分)已知几种离子的还原能力强弱顺序为I ->Fe 2+>Br -。(1)向含1 mol FeI 2和2 mol FeBr 2的溶液中通入3 mol Cl 2后,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不计H +和OH -)。(2)向40 mL FeBr 2溶液中通入0.672 L Cl 2(标准状况),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Cl -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求原FeBr 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要求写出简单的计算过程)。解析:(1)根据题意知,离子的还原性顺序是I ->Fe 2+>Br -,故通入氯气时先氧化I -,然后氧化Fe 2+,最后才氧化Br -,当通入3 mol Cl 2后,先氧化全部I -、Fe 2+,最后再氧化1 mol Br -,故溶液中除了H+、OH-外,剩余Br- 3 mol,生成Fe3+ 3 mol,生成Cl- 6 mol,故n(Fe3+):n(Br-):n(Cl-)=1:1:2。(2)解析见答案。答案:(1)n(Fe3+):n(Br-):n(Cl-)=1:1:2(2)解:n(Cl2)=0.672 L÷22.4 L•mol-1=0.03 mol所以n(Cl-)=0.03 mol×2=0.06 moln(Br-)=0.06 mol由题意可推知,反应后溶液中的Fe2+全部转化为Fe3+由电荷守恒得:n(FeBr2)=n(Fe3+)∴c(FeBr2)=0.04 mol÷0.04 L=1 mol•L-1(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含标准答案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解析:该反应中反应物Br+H2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HBr+H的总能量,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正确;ΔH=117 kJ/mol-42kJ/mol=75 kJ/mol,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与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答案:A2.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Δ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总能量不变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C.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析: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其反应前后都有能量的变化;在所给反应中,反应放热,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A3.(2010·肇庆检测)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碘的升华B.生石灰溶于水C.镁与稀盐酸反应D.熟石灰与NH4Cl晶体混合制氨解析:在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里,吸热的是A、D,但A是物理变化,所以答案为D.答案:D4.(2010·华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各组变化中,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前者小于后者的一组是( )①CH4(g)+2O2(g)===CO2(g)+2H2O(l)ΔH1;CH4(g)+2O2(g)===CO2(g)+2H2O(g) ΔH2②2H2(g)+O2(g)===2H2O(l)ΔH1;H2(g)+\f(1,2)O2(g)===H2O(l)ΔH2③t℃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SO2和1molO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④CaCO3(s)===CaO(s)+CO2(g) ΔH1;CaO(s)+H2O(l)===Ca(OH)2(s)ΔH2A.①②③ B.②④C.②③④D.③④解析:①中,CH4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多,则ΔH1<ΔH2;②中ΔH1=2ΔH2,ΔH1、ΔH2均为负值,则ΔH1<ΔH2;③中,1 molSO2和1 molO2反应时恒容条件下比恒压条件下转化率小,放出的热量少,故Q1<Q2,④中,CaCO3分解为吸热反应ΔH1>0,CaO和H2O反应为放热反应ΔH2<0,故ΔH1>ΔH.①②③符合题意.2答案:A5.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CH4的燃烧热为890 kJ/mol,由1 mol CO和3molCH4组成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为()A.2912kJ B.2953 kJC.3236 kJD.3867kJ解析:1mol 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1mol×283 kJ/mol=283kJ,3mol 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mol×890kJ/mol=2670kJ,共释放的热量为:283kJ+2670kJ= 2953 kJ.答案: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硫酸与1 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25℃、101 kPa时,1mol S和2 mol S的燃烧热相等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01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解析:中和热是在稀溶液里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所释放出的热量,而1molH2SO4和1 mol Ba(OH)2完全中和时生成2 molH2O,而且有BaSO4生成,A错误;燃烧热指在25℃、101kPa时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与实际燃烧的硫的物质的量无关,B正确;CO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错误;燃烧热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不同温度下测得的反应热是不同的,故未指明温度谈燃烧热无意义,且若碳不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也不能称为燃烧热,D错误.答案:B7.已知25℃、101 kPa条件下:4Al(s)+3O2(g)===2Al2O3(s)ΔH=-2834.9 kJ/mol4Al(s)+2O3(g)===2Al2O3(s)ΔH=-3119.1 kJ/mol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解析:上式减下式得3O2(g)===2O3(g) ΔH=284.2kJ/mol,可知,同为6mol氧原子,O3的能量高于O2,则O3不稳定,由O2变为O3是吸热反应.答案:D8.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使之能够实现如图转化,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化学能B.热能C.生物能D.电能解析:关键信息是CO2、H2O、N2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根据图示可知组合成可燃物,而可燃物燃烧后转化为产物并放出热量,产物又结合太阳能转化为燃料,如此循环可知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答案:B9.(2009·天津高考)已知:2CO(g)+O2(g)===2CO2(g)ΔH=-566kJ/molNa2O2(s)+CO2(g)===Na2CO3(s)+错误!O2(g)ΔH=-226 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的燃烧热为283 kJ。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
试卷第1页,共9页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B .1molH 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氢气的燃烧热C .H 2(g)+I 2(g)2HI(g) △H <0,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 .反应活化能越高,该反应越易进行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高性能的水系锰基锌电池。
该装置获得电能的同时可以制得24K SO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池放电时,正极区溶液的pH 降低B .a 膜为阳离子交换膜,b 膜为阴离子交换膜C .X 溶液中的溶质只能为24H SO ,Y 溶液中溶质只能为KOHD .放电时,消耗1mol Zn 时,正极区电解质溶液增重87g3.科学家已获得了气态N 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形(如图所示)。
已知断裂1molN -N 键吸收193kJ 能量,断裂1molN≡N 键吸收946kJ 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 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 .N 4(g)=4N(g)的过程中释放1158kJ 能量C .1molN 4转化为2N 时要放出734kJ 能量D .N 4和N 2互为同位素,N 4转化为N 2属于化学变化 4.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试卷第2页,共9页A .已知()()()2C s 1/2O g CO g += H ∆,H ∆表示碳的燃烧热B .若()()C s C s =,石墨,金刚石 H 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 .已知()()()222C s 2O g 2CO g += 1ΔH ;()()()22C s O g 2CO g += 2ΔH ,则12H H ∆<∆D .()()()2H aq OH aq =H O l +-+ 1H 57.3kJ mol -∆=-⋅,含1molNaOH 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含240.5molH SO 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5.电解催化氮气还原合成氨,是一种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利用水作为氢源的低碳环保路线,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基础测试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基础测试1.下列元素在化合物中,可变化合价最多的是( )。
A 、铝B 、氧C 、氮D 、铁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A 、得氧和失氧B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C 、化合价的升降D 、电子的得失3.下列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NH 4ClB 、BaSO 4C 、NaOHD 、NH 3·H 2O4.下列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复分解反应B 、置换反应C 、分解反应D 、化合反应5.下列离子中具有还原性的是( )。
A 、MnO 4-B 、SO 42-C 、Br -D 、Fe 3+A 、美国B 、苏联C 、中国D 、法国7.下列各组酸和碱的反应中,可用H ++OH -=H 2O 来表达的是( )。
A 、H 2S 与Ba (OH )2反应B 、HCl 与 Ca (OH )2反应C 、H 3PO 4与KOH 反应D 、H 2SO 4与NH 3·H 2O 反应8.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
A 、 一定被氧化B 、一定被还原C 、化合价降低为零D 、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9.(NH 4)2CO 3与下列物质反应时,表达的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与稀盐酸反应:CO 32-+2H +=CO 2↑+H 2OB 、 与烧碱溶液共热:C 、 与氯化钙溶液反应:Ca 2++CO 32-=CaCO 3↓D 、 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 2++CO 32-=BaCO 3↓10.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然而放入水中所得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的是( )。
A 、乙醇B 、铁C 、二氧化硫D 、氯化钠1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Ag +、NO 3-、Na +、Cl -B 、NH 4+、SO 42-、OH -、Na +C 、K +、Na +、SO 42-、NO 3-D 、Fe 3+、K +、Cl -、S 2-NH +4+OH -==== NH 3↑+H 2O △12.下列所示的变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
化学反应与能量习题(含答案解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解析】化学反应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错误;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即ΔH<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该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则ΔH>0,C正确;反应热不仅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有关,还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D错误。
【答案】 C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条件下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B.常温下,反应2A(s)+B(g)===2C(g)+D(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焓变一定大于零C.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化学反应中必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形式只有热能【解析】ΔH只与反应的始末态有关,与反应的过程无关,A选项错误;加热的目的只是促进反应发生,与反应吸热放热无关,如C燃烧是放热反应,但反应需加热才能发生,C选项错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光能、热能、电能等,D选项错误。
【答案】 B3..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2Y===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
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 时,看到试管中甲处下降,乙处上升。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③【解析】甲处下降,乙处上升,瓶内压强增大,温度升高,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反应属于吸热反应?A. 燃烧反应B. 氧化反应C. 溶解反应D. 水的分解2.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的表述是什么?A. 能量可以创造B. 能量可以消灭C. 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D.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3. 一个化学反应的焓变(ΔH)是正数,这意味着该反应是:A. 放热反应A. 吸热反应C. 既不放热也不吸热D. 无法判断4. 哪个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A. 温度B. 反应物的浓度C. 催化剂的存在D. 所有以上选项5. 以下哪个是放热反应的例子?A. 碳酸钙的分解B. 铁与水的反应C. 氢气与氧气的燃烧D. 氨的合成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释放或吸收通常表现为______。
7. 一个反应的熵变(ΔS)是正数,表明该反应的______性增加。
8. 一个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ΔG)是负数,表明该反应在标准条件下是______的。
9.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______,但不能改变反应的______。
10.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如果一个平衡系统受到压力变化的影响,系统会调整以减少这种变化的影响,这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描述什么是化学平衡,并解释它如何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
12. 解释什么是活化能,并说明它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3. 描述什么是焓和熵,并解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14. 说明为什么某些化学反应需要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中扮演什么角色?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假设一个反应的焓变为-50 kJ/mol,反应物的摩尔数为2 mol,计算该反应释放的总能量。
16. 如果一个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为-20 kJ/mol,温度为298 K,计算该反应的熵变(ΔS)。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7. 论述在工业生产中如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优化化学反应的效率和产物选择性。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题1化学反应与热能1. 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若E1>E2,则下列反应符合该图的是()A. 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B. 锌与稀盐酸的反应C. 消石灰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D.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2. 下列各图中涉及的过程为放热反应的是()A B C D3. 在25 ℃、101 kPa下,1 mol白磷(化学式为P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和4 mol红磷(化学式为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关系如图所示。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红磷转化为五氧化二磷是吸热反应B. 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C. 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白磷比红磷稳定D. 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稳定4. 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 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 CO和O形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5. 化学反应中不仅有物质变化而且伴随着能量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以下实验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②③(2) 利用铝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放出大量热可以焊接钢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可表示铝与氧化铁的反应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6. 现代社会生活离不开能量。
(1) 冷敷袋在日常生活中有降温、保鲜和镇痛等用途。
制作冷敷袋可以利用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的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 “即热饭盒”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它可利用下面________(填字母)反应释放的热量加热食物。
A. 生石灰和水B. Ba(OH)2·8H2O和NH4Cl(3)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测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Cu-64 Ag-108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A.由锌和稀硫酸制氢气B.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D.碳酸钙的分解2、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H2(g) + O2(g) = 2H2O(l);△H = -142.9 kJ/molB.H2(g) + 1/2O2(g) = H2O(l);△H = -285.8 kJ/molC.2H2+ O2= 2H2O;△H = -571.6 kJ/molD.H2(g) + 1/2O2(g) = H2O(g);△H = -285.8kJ/mol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Q2>Q1的是A.2H2(g)+O2(g)=2H2O(l) ΔH= -Q12H2(g)+O2(g)=2H2O(g) ΔH= -Q2B.S(g)+O2(g)=SO2(g) ΔH= -Q1S(s)+O2(g)=SO2(g) ΔH= -Q2C.C(s)+O2(g)=CO(g) ΔH= -Q1 C(s)+O2(g)=CO2(g) ΔH= -Q2D.H2(g)+Cl2(g)=2HCl(g) ΔH= -Q1H2(g)+Cl2(g)=HCl(g) ΔH= -Q2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已知4P(红磷,s)= P4(白磷,s)△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OH-(aq)+H+(aq)= H2O(l)△H= - 57.4kJ/molD、已知2H2(g)+O2(g) = 2H2O(g) △H= -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 5.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 mol 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
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ΔH为A. -1780 kJ/molB. -1220 kJ/mol C.-450 kJ/mol D. +430 kJ/mol6.用铜片、银片、Cu (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Cl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
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②正极反应为:Ag+ +e–=Ag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7.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
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和Z2+离子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 、Y相连时电子由Y到M。
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X>Z>Y>M B.X>Y>Z>M C.M>Z>X>Y D.X>Z>M>Y8、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Cu2+会向铜电极移动9.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
下列“水”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 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AgCl是还原产物10.下图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A.4>2>1>3 B.2>1>3>4 C.4>2>3>1 D.3>2>4>1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12、将两铂电极插入500mL0.1mol.L-1CuSO4溶液中,进行电解,通过一定时间后,某一电极增重0.064g(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此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为A. 4×10-3mol.L-1B. 2×10-3mol.L-1C. 1×10-3mol.L-1D. 1×10-7mol.L-113、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A.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装一定数量的锌块B.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C.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滴入少量CuSO4溶液后速率加快D .镀锌铁比镀锡铁耐用14.下图所示的电解池I 和II 中,a 、b 、c 和d 均为Pt 电极。
电解过程中,电极b 和d 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d 。
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选项 X Y A . MgSO 4 CuSO 4 B . AgNO 3 Pb(NO 3)2 C . FeSO 4 Al 2 (SO 4)3 D .CuSO 4AgNO 315.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 2溶液(见右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 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B .通电使CuCl 2发生电离C .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 2++2e -=CuD .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16、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
实验时,现断开K 2,闭合K 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 1,闭合K 2,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 .断开K 2,闭合K 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 ++2Cl − Cl 2↑+H 2↑B .断开K 2,闭合K 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C .断开K 1,闭合K 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Cl 2+2e —=2Cl − D .断开K 1,闭合K 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含酚酞的饱和食盐水K 1 K 2石墨直流电源A铜班级座号姓名选择题答题栏(16小题,共48分)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 4分)298 K时的稳定状态)。
(1) Mg与Br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MgI2中Mg2+与I-间的作用力大于MgF2中Mg2+与F-间的作用力②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I2>MgBr2>MgCl2>MgF2③MgBr2与Cl2反应的ΔH<018.( 16分) 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
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ΔH分别为-285.8 kJ·mol-1、-283.0 kJ·mol-1和-726.5 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太阳能分解10 mol液态水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____kJ;(2) 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在以甲醇为燃料、电解质为稀硫酸的燃料电池中,甲醇发生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反应:甲醇合成反应:①CO(g)+ 2H2(g)=CH3OH(g) △H1=-90.1 kJ·mol-1水煤气变换反应:②CO(g) + H2O (g)=CO2(g)+H2(g) △H2=-41.1 kJ·mol-1二甲醚合成反应:③2CH3OH(g)=CH3OCH3(g)+H2O(g) △H3=-24.5 kJ·mol-1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若电解质为碱性,二甲醚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4分)通过NO x 传感器可监测NO x 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①Pt 电极为 极。
②写出NiO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20.( 16分)如图在A 、B 、C 三只烧杯中各盛放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1)图中A 池是_________ (填“原电池” “电解池”或“电镀池”)。
(2)石墨1电极的名称是________,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3)写出以下电极的电极反应式B 池:石墨1电极______ 石墨2电极______C 池:Ag 电极___________ __ Cu 电极______ ___ (4)写出B 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21.( 12分)A 、B 、C 三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如右表所示:右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足量的A 、 B 、 C 三种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接通电源,经过一端时间后,测得乙中C 电极质量增加了54g 。
常温下各烧杯中溶液的pH 与电解时间t 的关系图如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M 为电源的________极(填写“正”或“负”),甲、乙电解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计算电极f 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___(3)写出乙烧杯的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丙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理论上应加入适量的 (填写化学式)阳离子 Ag + K +阴离子NO 3– SO 42– I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测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16小题,共48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A B C C B C A D B A C A B D A D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每空2分,4分) (1) Mg(s) +Br2(l) ===MgF2(s) ΔH=-524 kJ·mol-1(2)③18.(共16分)(1)2858 (2分)(3)CH3OH(l)+O2(g)===CO(g)+2H2O(l) ΔH=-443.5 kJ·mol-1(3分)(4)氧化(2分)O2+4H++4e-===2H2O(3分)(5)2CO(g)+4H2(g)=CH3OCH3(g)+H2O(g) ΔH=-204.7kJ/mol;(3分)CH3OCH3-12e-+16 O H-=2 CO32-+11H2O(3分)19、(4分)①正;②NO+O2--2e-=NO2;20.(每空2分,共16分)(1)原电池(2)阳极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电极上方,试纸变蓝(3)B池:2Cl--2e-=Cl2↑2H++2e-=H2↑C池:Ag-e-=Ag+ Ag+ +e-= Ag(4)2Cl- + 2H2O 2OH- + Cl2 ↑+H2 ↑21.(每空2分,共12分)(1)负KI AgNO3(2)2.8L(3)4AgNO3+ 2H2O 4Ag + O2↑+ 4HNO3(4)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