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的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离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中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排布和离子形成两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本课题介绍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离子。该知识是第四单元的原子的结构及元素知识的延伸,也为其后第十单元及第十一单元的酸碱盐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可见本课题内容的重要性。

教材第一部分先从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引出电子层的概念并介绍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通过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初步展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随后引入“相对稳定结构”概念,从而归纳非金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其得失最外层电子的趋势。第二部分首先介绍“离子”概念,并以钠与氯气反应的实例加以拟人的卡通图说明离子是如何形成并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化合物的,同时介绍离子符号的书写。最后以一个总结性的图表概括描述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可见,教材通过宏观、微观、符号三种表征方式介绍、分析离子的形成。

由此可知,离子的形成应该是本课题中教材强调的重点,前面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是为离子形成的讲解做铺垫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能说出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符号的含义,学会书写离子符号;

(3)利用动画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4)能描述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归纳的方法总结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类别和性质的密切关系;

(2)通过实验观察、角色扮演NaCl的形成,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3)利用模型展示等方法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建立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物质的微粒观;

(2)初步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四、指导理论与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

在化学学习中,学习者需要在心理上形成对物质及其变化的三种表征形式: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并在“宏观-微观-符号”等多重表征模式之间进行心理转换。一些研究表明,学生对物质的微观粒子性感到难以理解,同时在对化学符号进行解释时也遇到困难,这就成为化学难的一大原因。本课题是初中化学中同时体现了“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微粒观、符号观的极佳切入点,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机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重表征及其联系,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本课题当中的重难点及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化学三重表征理论,设计以

下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教学:

1.形象比喻策略: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是教学难点,可通过形象的比喻进行教学,降低学生对于微观知识的认知负荷。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这就如同学们每天在课室大楼里面活动的地点不是固定的,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那就是同学们上课的课室所在的楼层附近。因而,在各个楼层上课的同学时常出现的区域当然也应该是在各自不同的楼层了。根据这个比喻可以顺利转向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内容的学习。

2.指导发现策略:首先向学生展示按一定规律排列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通过以下问题指导学生归纳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①稀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离子,第78-79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起分子、原子模型,课题3--离子则是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原子的内部,从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入手,介绍离子的形成,并对物质及其构成粒子进行总结,使学生对微粒构成物质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重点。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教材第一部分介绍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九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粒子的内部构成与运动是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因此建立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表象将完全借助于想象。这成为本课题教学的难点,但不是教学的重点。

针对本课题微观抽象内容较多,难点集中的特点,本教学设计特别关注了以下三个方面: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把握好微观教学的“度”,不任意拔高。

2、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并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将抽象问题形象化。

3、设计具体的活动与探究过程认识离子的形成。

1、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与想象,认识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通过对原子得失电子后变化的讨论,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与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观察图、表、动画,培养从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与微观空间想象力。

4、感受微观世界结构美,初步体会物质构成奥秘,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等辨

证唯物主义观点。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同学们,这里有从我们存在的

宏观世界中截取下来的三副图片,

你能从中找到你所熟悉的物质吗?

它们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

铁、水、食盐的结构图片

同分子和原子一样,离子也是

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本课题我们

继续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构

成物质的第三种粒子-——离子。

什么是离子,离子是怎样形成

的?要获得答案,我们还得从原子

找到的物质并描述其内

部构成

动画

原子的内部构成情况并

交流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况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初步建立核外电子排布

的微观想象表象

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

从学生熟悉的,与

生产、生活、生命紧密

相关的物质出发引导学

生将研究视角由宏观世

界深入神奇的微观世

界,激发学生探究物质

构成奥秘的兴趣。

通过回忆构成原子

的粒子的种类、带电情

况、质量与体积大小情

况,扫清建构离子的障

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